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精選26篇)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精選26篇)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

《童年的祕密》一書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於1936年7月第五屆蒙台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台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台梭利的兒童教育觀。最近,在學習之餘較系統的讀了一遍《童年的祕密》。讀完此書,使自己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並且使得自己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並使得自己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面我將自己讀《童年的祕密》的心得體會,做一整理。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精選26篇)

讀完《童年的祕密》一書,我的歸納主要是從四個緯度來進行整理,即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幼兒的教育原則及環境;幼兒的心理歧變。

第一:幼兒生理和心裏的發展。從事物是始終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蒙台梭利指出,兒童期是人的一生髮展中最重要的時期。在不斷地生長和發展變化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一種兒童個體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通過這一章節的閲讀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兒教育實踐中,自己堅定地認為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不斷變化發展中,最突出的兩大特性是主動發展性和多元智力發展關鍵期。在傳統教育中,往往將兒童處於在教師主導地位下的被動發展地位,即使有的學者強調教師只是處在主導地位,兒童才是主體,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發展自己,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實際上演變成教師控制教育環節的各個過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是直接將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加修改的複製到一個處在由“空白板”向“豐富板”發展兒童的思維體系中。在閲讀《童年的祕密》一書時,我對蒙台梭利的觀點十分認同,我認為兒童本身擁有一種探求外界的衝動和本能,這種主動性賦予了兒童積極發展的生命力,兒童正是通過主動地探索來使自己在各方面適應由複雜的因素構成的環境,由此我認為此階段的教師不應將環境加以人為改變或安排,而是將兒童放在其所處的任意自然環境中,因為每一個環境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組成,不同因素組成的環境,都會對處於此環境中的個體提出一定的適應要求,也就是每個個體都會針對相應環境發展相應的適應能力,當然了,此時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外圍觀察者和輔導者,主要是對兒童的適應動力予以保持和強化及兒童出現的各種困難予以幫助,以保證兒童在此環境中形成一定自己能夠憑藉主觀能動性他駕馭的能力。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在“關鍵期”內,發展兒童所能夠發展的各種智力。

第二:幼兒教育的原則及環境。蒙台梭利認為,為了促使幼兒的心理髮展,兒童的教育應開始於兒童誕生之時,同時,幼兒教育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重複練習。在兒童對外界事物處在敏感期內,正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由此,如果幼兒能得到滿足其內心需要的活動(蒙台梭利稱之為“工作”)時,他們就能聚精會神的不斷地反覆的練習這一行為,直至這一行為達到其所處的年齡得承受範圍內甚至對於一些天才兒童這種發展會超越幾個年齡發展階段。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想告訴我們的幼兒教育者,幼兒的好奇心會驅使着兒童不斷周圍的事物發生瞭解的興趣,由此教育者,不應該限制兒童感知的範圍,而是儘可能的多為其提供環境,這樣幼兒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事物,兒童通過對一個個感興趣的事物不斷地重複練習,就會為兒童今後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的空間,即使由敏感性形成的個體能力,在今後的發展中,並未有什麼格外的突出發展,但對兒童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會有幫助的。總之,教師要儘可多的為兒童提供能夠使兒童重複練習的環境。二是自由選擇。幼兒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心理需要來選擇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為幼兒教育者始重要牢記不要限制兒童的自由選擇性,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發展環境,以滿足兒童的自由選擇。

第三: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個充滿敵意和不相容的環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導與壓制及不和幼兒心理髮展的不正確的干涉,會引起兒童心理髮展歧變。蒙台梭利總結出幼兒心理歧變主要有八種表現:心靈的神遊、心理障礙、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懼、説謊。在幼兒身上,這些心理歧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因此,一個幼兒有可能同時擁有幾種心理歧變。心理歧變作為一種功能性的失調,會使幼兒的心理處於紊亂的的狀態。由此,作為幼兒教育者必須及早的發現這些問題,同時要及時的運用各種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較及時,較快速的解決存在的心理歧變的問題。當然了,對於這些心理歧變,由於複合的形式不同,也就要求教育者應用不同的解決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實踐中充分的積累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手段,以便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第四:成人與兒童衝突的克服。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儘管成人為兒童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一切,甚至為了兒童的成長採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着兒童一定能夠發展的很好,因為成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認為兒童應該怎樣發展,怎樣發展會更好。這樣成人就使兒童用“自己的身體,別人的大腦”在發展,而並非是兒童利用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大腦並輔之成人的幫助來發展。當然,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付出會給孩子的發展其副作用,只是因為他們的無意識行為會影響兒童在其自身發展規律支配下的正常發展。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

這本書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講到的關於對幼兒的教育,無一不是以尊重幼兒為前提下,儘量讓幼兒在最自然的環境下,在自願與自我選擇的條件下進行的,從而總結經驗,完成自我認知的提升!我想,這時,孩子的心裏肯定是最輕鬆愉快的,而我們知道快樂容易產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有興趣,還怕他不會學習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會讓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動接受教育,勢必會造成煩躁與牴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會有什麼學習熱情,更不要説是孩子了!

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學習對幼兒進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我們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將會遊刃有餘,還怕孩子調皮,會造成教育失敗嗎?長我相信,教師的行為、教育方法及理念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傳導給家長,從而影響到一代人的一生。兒童內心的真實景象,它與我們對兒童習以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是“童年的祕密”。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對我的思想觸動極大。以前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學生,根本不瞭解學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實際上,我們瞭解他們愛的方式嗎?我們瞭解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嗎?這就使我們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觀的心去觀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使幼兒更好的隨着其自身的規律發展壯大,生命更加充滿活力。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裏面的所有東西都要對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為教師要想把課上好,首先就要把課設計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興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觀察,少去説、去批評!孩子不喜歡一個愛嘮叨的教師。

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及喜歡學習。

關於這本書,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的知識與內容,雖然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未必實用,但卻提高了我對孩子教育的認識,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3

我品讀了一本《童年的祕密》,其中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説,是一本非常顛覆性的書籍。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説: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於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裏。這意味着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着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於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遊憩的水。

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境,也是會經歷很不適應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説一直會持續到五歲。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這一點,在鬆居直的《圖畫書論》裏也有所涉及。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在某個地方被弄丟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4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好書,它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觀念。本書,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着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説出來,到了國小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並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現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馬上就説,爸爸你坐錯了,並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裏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裏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着,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裏之後,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麼樣不遵守紀律。

蒙台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該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只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國小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於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於成長。我女兒説,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現在的國小生,由於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直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麼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説,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於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願去做,而是成人藉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説,因為擔心她自己吃飯會吃不飽,因此都是大人餵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後於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裏吃飯排名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飯的鍛鍊,難怪在幼兒園裏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己吃,幾天來,她進步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讓她自己吃呢?為什麼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己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着寫,這樣將不利於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衞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衞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於孩子的勞動能力的提高。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5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蒙台梭利列舉了大量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在讀書過程中,蒙台梭利對成人進行控訴,在她的論證中,我讀着感到一種愧疚感。確實,直到我們現在生活中,都仍然出現着像書中列舉的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行為。通過讀此書,讓我反省了日常生活中與兒童的錯誤交流方式,這也對我將來從事教育事業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兒童並不是一個無意識的個體,相反,兒童有着巨大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甚至不允許成人去打擾,一旦打擾,兒童則會朝着與自己個性相反的方向發展。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兒童有自己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亂了這種秩序模式,對兒童則會造成影響。

在此書中,作者列舉了大量例子來支撐她的論點。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應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亂這種秩序。如一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在旅遊時睡在一個有欄杆的兒童小牀內,當她回到公寓內只能和大人睡在大牀上時,她便哭鬧,怎麼哄也不停。直到最後拿兩個枕頭圍成一個直角成為她記憶中的欄杆時,她才安心地睡覺,不再哭鬧。這是因為之前有欄杆的兒童小牀給了她支撐感和安全感,一旦這種秩序被打亂,兒童便變得焦慮。一件東西放錯了地方就嚴重地打亂了這個小孩關於一些東西應該如何安放的記憶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兒童,不明白兒童哭鬧的原因,則認為兒童是沒有緣由地“發脾氣”,對兒童進行訓斥。這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發展兒童個性的關鍵在於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種發展的進程和必須服從的規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種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時宜的干預會阻撓這種力量的祕密發揮。

兒童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智力視野,這不僅僅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一個從小逐漸轉變為大的問題。蒙台梭利用大量例子證明兒童比成人更具有觀察力,成人往往會忽視一些無關重要的小細節,而兒童卻是對這些小細節有着不一樣的敏感。在教師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在學生的視線範圍內,正如學生都帶着老師的影子,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能力。老師寫字的姿勢,做事的方式,對人講話的態度等都在無形中影響着學生。

蒙台梭利説,成人應該努力瞭解兒童的需要,這樣他就可以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它將帶給人類真正的幫助。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己,領會兒童的表示,而且,成人應該把這當作是一種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隨兒童。這讓我想到在教師職業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選擇。老師可以跟着學生走,而不是學生完全跟着老師走。例如讀書,教師並不一定要求所有學生都按着老師的標準讀書,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挑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在學生做實驗中,老師不應該代替學生的操作,老師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在一旁加以指導。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節奏,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慢,老師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寬容,讓學生在他自己的節奏中掌握知識,老師過分的干預只會讓學生感到壓力,打擊學生自信心。

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學生實踐得來的知識比教師苦口婆心叮囑的知識點要來的深刻。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體驗的快樂,即 使 發生了錯誤,也不能妨礙他們這種快樂的心情,他們在錯誤中將成長的更快。

蒙台梭利在書中還講到現在在我們社會中更加明顯的溺愛問題。蒙台梭利認為,家庭財富應該給兒童幸福,而不是一個奢侈的環境。現在“小皇帝”“小公主”很多,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自己衣服,不會打掃衞生,甚至要父母陪讀等現象。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逃避現實,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勞,導致的是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

在書中,蒙台梭利還提到,不僅是成人對兒童擁有愛,兒童對成人也擁有愛,只是這種愛常被成人無意識地打斷。如一個兒童早晨醒來,會去父母的房間叫父母起牀,這是出於兒童對父母的愛,其意是説“新的一天已經來了,快起牀享受。”但是成人會以一句“都説不要早早進來我房間吵我”傷害了兒童。兒童行為受到打壓,便朝着成人阻止的方向、成人的意願發展。在這一個發展過程中,逐漸消失了兒童本來的愛與個性。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例如學生幫教師擦黑板,主動幫老師撿粉筆等,這些都是學生出於對老師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有時得不到老師的迴應,則會打擊學生。甚至老師不理解學生“愛”的表達,錯怪學生。學生有時對教師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要擅於傾聽學生,關注學生。

《童年的祕密》不僅是對我們師範生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同時也是父母的育兒經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在書中探索兒童的奧祕。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6

近期,我的牀邊總會放着一本書,在這本書裏,它記載着幼兒到兒童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所呈現的特點,並詳細地描繪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開孩子成長的奧祕,這本書就是來自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是探索兒童成長的書籍,通過閲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發展的,以及應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對兒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正好是兒童,對他們有一定的瞭解,有助於未來我們更好地去進行教育工作。在我看來,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期,除了生理髮展外,兒童的心理髮展也是需要得到我們的重視的。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對兒童的世界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書中蒙台梭利列舉了大量的例子,這令我印象深刻。直到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現着像書中列舉的那些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行為。許多家長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卻忽視了孩子們的內心感受,這是很不利於孩子們成長的。兒童時期的生活模式決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為整個家庭和孩子不計回報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質,甚至有些力不從心,但有沒什麼想過,你為什麼會那麼痛苦?痛苦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大多數面對孩子的好奇、需求無所適從,運用控制、恐嚇、束縛、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條約管束孩子,以愛為名義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實是在用不科學不理性不成熟的行為傷害着孩子、阻礙着孩子的發展,變向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與其用錯誤的方式讓我們的親子關係緊張,對孩子也無意,為什麼不去學習科學的方法呢?

但怎麼才是正確的科學方式呢?從這本書裏懂得首先是要用心觀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什麼,走進他們的內心,最終達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問,打探他們的隱私。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內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論,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而有時候成人往往不理解兒童,不明白兒童哭鬧的原因,則認為兒童是沒有緣由地“發脾氣”,對兒童進行訓斥。這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發展兒童個性的關鍵在於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種發展的進程和必須服從的規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種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時宜的干預會阻撓這種力量的發展。

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有存在特別顯著的一個現象,那就是溺愛。蒙台梭利認為,家庭財富應該給兒童幸福,而不是一個奢侈的環境。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逃避現實,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勞,導致的是他們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溺愛會造成一個孩子漸漸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為你所做的一切,只記住好的,養成任性、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壞習慣。將來步入社會的時候,遇到挫折會一蹶不振,處處都覺得很難,壓力很大,心裏承受能力低。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裏有一些想法,或許以後我們在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內心的想法,而不是將我們的想法強加於他們的身上,只要他們的做法不違背一些不可逾越的東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們應該做他們的朋友,而不是一個禁錮了他們的人。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7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好書,它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觀念。本書,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着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説出來,到了國小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並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現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馬上就説,爸爸你坐錯了,並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裏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裏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着,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裏之後,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麼樣不遵守紀律。

蒙台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該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只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國小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於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於成長。我女兒説,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現在的國小生,由於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直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麼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説,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於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願去做,而是成人藉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説,因為擔心她自己吃飯會吃不飽,因此都是大人餵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後於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裏吃飯排名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飯的鍛鍊,難怪在幼兒園裏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己吃,幾天來,她進步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讓她自己吃呢?為什麼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己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着寫,這樣將不利於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衞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衞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於孩子的勞動能力的提高。

本站作文欄目為大家帶來最權威、種類最多的關於單元作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8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愛的理解不盡相同,蒙台梭利關於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實現。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台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

首先: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鑑於兒童是一個弱者,那麼有着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認為,兒童並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髮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髮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評成人並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

第六:蒙台索利認為,由於成人不理解運動對於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聾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

第七:蒙台索利獨闢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於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麼人類就會頹廢。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讓我最後抄錄一段書中的話,與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須確信,在兒童的發展方面他們只能起一個次要的作用。他們必有努力理解兒童,這樣他們才能適當的幫助他們。這應該是兒童母親的目的和願望,也應該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願望。自然兒童遠比成人弱小。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己,領會兒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須把這當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隨兒童。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9

《童年的祕密》一書是蒙特梭利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她還提出了兒童發展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了很多的啟示,現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談一下我的體會和認識。

一、認識兒童。曾經青春的我們是否有過叛逆,是否因為和父母意見不同而產生衝突呢?蒙特梭利女士告訴我們: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便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展,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

蒙特梭利女士系統的闡述了揭開兒童成長奧妙的革命性觀念,正如她所言:“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的發展,並展現他內心的祕密。”她認為,一個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了成年人的壓抑,是社會賦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讓他們又權決定兒童的教育和發展。在書中,蒙特梭利女士提出了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豐富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二、成人的失誤。有多少人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來就藴含着強大的精神能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在一個年齡段,孩子就喜歡玩水和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會頑強抗爭。這到底意味着什麼呢?

如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紐鈕釦、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

既然我們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讓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那麼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但這種放手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呢,難道沒有經過任何修剪的小樹苗長大之後其彎彎曲曲的樣子就真的好看嗎?成人的經驗就真的幫不了孩子什麼嗎?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確認孩子的探索過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遠見,可以準確判斷出孩子當前的探索是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

三、教師的準備。對教師而言,觀察兒童的方法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僅僅有教育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首先必須系統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內心做好準備。這樣,教師才能擺脱最根深蒂固的缺點,事實上,這些缺點會妨礙教師與兒童的關係。為了發現這些潛意識的弱點,我們需要一種特殊的引導。我們必須像其他人看待我們那樣對待自己。教師必須一開始就研究自己的缺點,以及自己的壞脾氣,而不是過分關注“兒童的脾氣”,或者“糾正兒童的錯誤”,甚至是關注“原罪的影響”。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0

我任教了一年級的體育課已經有近一年了,但孩子們的脾性還總是讓我摸不着頭腦。假期裏閲讀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雖有些專業知識我不是太懂,但在部分文章中我還是學到了很多!

“在對兒童説出每一句之前,成人都應當再三斟酌,因為兒童正在如飢似渴地等待着模仿他。”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又反覆讀了好幾遍,琢磨了很久。不是説沒讀懂,而是在翻閲腦海裏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所發生的能與這句話相匹配的事情。我們總説在孩子身上總能看到大人的身影,看班級裏的小幹部也能看出帶班老師模樣。還記得那天走進班級時,正好班裏的班長在管理班級,只見他大聲的吼叫着,小臉漲的通紅。我不覺得的彷彿看到了自己平時管理班級的模樣,原來,是這麼的恐怖!而可愛的班長竟也變得這般失去了兒童的那份稚氣。

就像這句話説的一樣,兒童就像一張白紙,她們憑藉着自己內心的敏感性去看去聽吸引住她們的事物,並模仿。但她們還不會辨別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因此,每天陪在孩子身邊的大人們,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得十分注意。每句話都該思考下是否會誤導孩子,所謂以身作則,我想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很聽話,這讓我感到必須對自己説出的每一句話負責”這也是書中的另一位老師在看到孩子的表現時所感歎的話。

書中還讓我感慨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日本父親帶着大約一歲半的孩子散步。孩子突然停了下來抱住父親的腿,於是父親也停下了腳步,讓孩子繞腿玩耍。當孩子不再玩耍時,又接着慢慢地散步。過了一會兒,孩子在路邊停下,父親也停下陪在孩子的身邊。這個故事我相信但凡看到的人應該都會十分感慨萬分。在當今這個社會,大人們的確忽視了孩子們真正的需求。説是帶孩子們出去玩,卻限制了項目及遊玩時間。想去玩泥巴,卻因為我們認為的不衞生而拒絕,實則因為不想洗那髒髒的衣服。想到這裏,我突然意識到大人們有時候是真的很自私了。為了讓自己睡懶覺,而不願孩子一大早來親吻自己;為了孩子不來打擾自己,就讓孩子去寫額外的作業;為了所謂的孩子好,而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想想真是殘忍。

這本書中的理論很新穎,有許多顛覆了我曾以為的想法,為我接下來的工作奠定了些許基礎,相信會有所突破!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1

《童年的祕密》是早教經典原著,此書揭開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神祕面紗,提出了“敏感期”這一及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兒童在智力、節奏、運動、人物角色認識和工作等方面的發展擁有一個特殊的敏感期,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會根據“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從周圍的環境中進行吸收和學習。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敏感期,將對兒童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本書也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進行了反思,指出成人應該處於觀察者的地位,不要壓抑孩子的發展,要學會富有智慧的愛孩子。怎麼叫有智慧的愛孩子呢?我認為可以做到這幾點:

1、對兒童不必熱衷於“出手相助”。成人比較注重行為的終極結果,總是將“最大效益”作為重要的行事法則,選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和策略,以最快的速度達成目標。在我們眼裏,兒童對某些看起來非常鎖碎而毫無價值的東西十分熱衷,比如兒童發現桌布歪了,想要去鋪平整,我們看着兒童完成困難,就去給予幫助,直接鋪好就走人。當我們做出這個行為時,就剝奪了兒童成長的機會。

2、成人應承擔幫助孩子的責任。兒童總是充滿熱情的觀察着周圍的環境,我們的行為更容易吸引他們,我們必須慢慢的、平靜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為兒童提供正確的指導,讓兒童清楚的觀察到動作的細微之處。就是我們説的以身作則。

3、做温柔的人。我們經常會針對兒童的某種行為大發脾氣,發脾氣就像一場暴風雨,它會使兒童的內心無法真實展現出來,而深深掩藏了起來。那麼我們就不能無法真正的認識兒童,並把他們從所有的束縛中解救出來。兒童只有生活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才能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的獲得發展。

4、自由的選擇。兒童所進行的自由選擇,使我們看到他們的心理需要和傾向。兒童的興趣和專注才會發自內心的產生。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句話:愛默生所説“兒童就像彌賽亞,他降臨到墮落的人間,是為了引導人們重返天國。”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2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3

《童年的祕密》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靈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當然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用錯了方法。這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學前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這本書裏的好的觀點是在太多,我現在就講幾個對我感觸比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這是蒙台梭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一點,我們知道,蜜蜂的幼蟲都要經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裏所有的雌幼蟲都可能成為蜂皇。但這個蜂羣只選擇一隻雌幼蟲作為蜂皇。工蜂為她準備一種稱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餵了這種極美的食物之後,這個被選中的雌幼蟲就成為這個蜜蜂羣體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選她時,她已經年歲較大,就不可能成為一隻蜂皇,因為她已經不再會有貪婪的食慾,她的身體不可能再發展成一隻蜂皇。這些例子可以使我們意識到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兒童內含着生機勃勃的衝動力,由此使他產生驚人的舉動。不能跟隨這些衝動力,意味着他們軟弱和無活力。

然而當敏感期兒童的需要未得到滿足時,這是就會有一種外部表現,成人稱之為“發脾氣”。然而這真的是兒童的一種無理取鬧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我們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兒童這種反應背後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發脾氣”的名稱。我們把任何沒有明顯動機的行為,任何固執或無理性的行為當做任性。我們也注意到某些發脾氣的方式會更加惡化。很多任性的行為只是人們過去錯誤地對待兒童並由此惡化而導致不正常的結果。跟敏感期的內部衝突有關的各種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樣是短暫易逝的。

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兒童每種任性背後的原因,這完全是因為這些原因就是我們尚未知道的東西。一旦找到這些原因,就能使我們深入到兒童心靈的神祕幽深處,併為我們理解兒童及跟兒童和諧相處提供了基礎。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們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於是,當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時候,他往往不能自己來完成,成人怕兒童打翻熱水,打翻杯子,於是,成人自己來代替孩子來快速地完成這些。他們可能會斥責兒童因為他們心疼那個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來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這個杯子,成人馬上會對客人説:“沒事,沒事,一個杯子值不了幾個錢的”在這裏,兒童的身份地位顯然被看輕了,沒有得到重視,同樣是人就是因為我年紀小就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嗎。

請把兒童當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兒童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社會在生活的意義上,要做到兒童與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也意識到自己對待兒童那些錯誤的態度。書本上的每一句話我都覺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長,但是,今天,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不會像蒙台梭利那個時期那樣忽視兒童,而是有點溺愛兒童,但愛的方式還是不適用於兒童,用哪種方式才能真正瞭解兒童,才能使兒童更好地發展,還是我們要思考的話題。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4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本書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台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

首先: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鑑於兒童是一個弱者,那麼有着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認為,兒童並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髮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髮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評成人並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

第六:蒙台索利認為,由於成人不理解運動對於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聾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

第七:蒙台索利獨闢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於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麼人類就會頹廢。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5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當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索利撰寫的,本書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説明成人對兒童的阻礙和壓抑是導致兒童出現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並通過自己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指出了正確的教育方法和療救之方。通過對本書的閲讀,給我留下很深的啟示。

“精神分析揭示齣兒童所遭受的痛苦源於成人權威對兒童自發性活動的壓抑,……”這是《童年的祕密》第一章今日兒童中的一句話,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迴盪,無法忘卻。讓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是否運用教師的權威壓制了孩子自發性的活動?

蒙台梭利還從七個方面討論了兒童的發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礙兒童的發展的。

首先:成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強迫兒童長時間睡覺。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們要為兒童的個性發展提供幫助,鑑於兒童是一個弱者,那麼有着更強個性的成人在指導兒童的時候必須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認為,兒童並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發展,而是通過練習獲得的,因此,成人必須調整自己以幫助兒童享受行走的樂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當我們評價兒童的心理髮展時,我們應該根據言語的出現以及從工作中激發出的手部動作的出現來考慮幼兒的心理髮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評成人並不是從兒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發去幫助兒童,而是取代兒童完成了所有他們想要自己獨立完成的活動。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動取代兒童的行動不僅表現在行動方式上,還表現為通過暗示把自己的意識滲透到兒童的意識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兒童。

第六:蒙台索利認為,由於成人不理解運動對於兒童的重要性,所以他們阻止兒童的身體活動。而一個“失去肉體自由”的人要比聾子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慘也更嚴重。

第七:蒙台索利獨闢蹊徑地提出,兒童具有天賦的特殊的“愛心智力”,這種愛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賦予了兒童觀察的能力,兒童以一種熱情的、注意細節的方式觀察他們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於兒童對我們成人的愛,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被喚醒。如果沒有兒童幫助成人振奮精神,那麼人類就會頹廢。

看本書時。讓我想起趙嶺老師在課堂上説起兒童享有的權利——這是《兒童權利公約》賦予與規定的。

1.有生存權——每個兒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2.受保護的權利——不受危害自身發展影響,被保護的權利

3.發展權——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

兒童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以及兒童有權享有促進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權利。

4.參與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

兒童最佳利益的原則

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

尊重兒童的觀點與意見的原則

無歧視原則

給我的啟示:面對兒童的成長,我們應該像蒙台梭利那樣,學會觀察、學會引導、學會等待,用“有準備的”適宜環境導引兒童的內在生命力,並耐心的等待兒童完成其內在的心理變化,而不是用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對兒童的幫助”去打擾其破繭而出的過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長”的嚴重後果。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6

《童年的祕密》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名著,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兒童的世界是充滿奧祕的。不管是作為成人還是作為老師,其實在一定的程度上面我並不是特別的明白學生的內心在想什麼。我想,對兒童的內心瞭解之後,遇到問題時會選擇更合理、更科學的措施。直到我開始讀了這本書之後,發現內容有些晦澀,需要多讀幾遍才能理解;有些可能與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太相符。儘管如此,有些觀點還是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一、調整心態,收穫奇蹟

書中《教師的任務》一章中提到:“所有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對待兒童的態度。我們自己身上有很多不好的脾性,它們就像田野裏的野草茂盛地生長。在我們心裏出現並阻礙我們去理解兒童的罪惡就是發怒。”這一點,深有體會。常常抱怨課堂死氣沉沉,嫌棄孩子説話聲音小,不明白説過多遍的問題孩子為什麼就像沒學過一樣。每當這時,總是壓制不住內心的怒氣,朝着學生疾言厲色。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學生越來越畏懼老師的課堂,只會形成惡性循環。曾經也在《力量》中瞭解到吸引力法則,知道了付出什麼就會收穫什麼。

有了理論的指導,針對課堂上出現的惡性循環,我在心裏告訴自己,第二天進到教室,一定要説孩子的一個優點。即便他學習再不好,紀律再差,也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自己的態度轉變了,結果“奇蹟”真的發生了。孩子們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積極。有的同學一年以來回答問題的次數加起來都不如近一個月的多。不管他們回答的正確與否,聲音洪亮與否,看到他們能夠把手高高舉起,就連從來都不及格的孩子也能在同桌的幫助下,舉手回答問題,真為他們感到開心。因為對於從來都不舉手的他們來説,在眾人面前講話是一種挑戰,他們戰勝了自己。

也是因為這個小小的改變,我理解到課堂應該是包容的,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見解。孩子們在課堂上的體驗與思考,遠比問題的答案更重要。愛因斯坦説:走出校門後,把學校裏學的知識全部忘記,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那剩下的是什麼?我想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所以不要跟那一點點知識過不去,給予孩子更多思考、探究、表達的空間與時間,給他們提供最大程度發掘自己的潛力的機會。不要讓未來的瓦特、牛頓、愛迪生在壓制、冷眼、嘲笑中消失。當想明白了這一些,遇到問題就不會那麼輕易地發怒,孩子的心裏會少一些阻礙,與我們的距離會近一些。

二、摒棄專制,保護天性

書中提到“只有當兒童大一點時,他才開始直接反對專制本身。但是,那個時候成人又會找到一些理由進行辯解,他仍然使自己披上偽裝,有時甚至成功地使兒童相信這種專制是為了他們好。”生活中擁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比比皆是,而我也是這樣的老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得“專制”“霸道”,學習、紀律方面,我要求學生必須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其實,有時候他們的想法或許更有道理,他們或許有更好的策略,可是我忘了聽取他們的心聲。就像這次畢業典禮,孩子們需要排練一首歌曲,我甚至都忘了告訴他們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就幫他們選歌曲,讓他們開始練習。在不明事由的情況下,他們感覺自己是被牽着走,又怎會有做事的積極性呢?相反,音樂老師告訴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還讓他們自己選喜歡的歌曲。那一刻我的內心忽然有所觸動,原來一直以來,我包辦的事情太多,缺少民主,壓制了孩子的天性。

由此我又想到了殿楠的做法。他作為新老師,又是男班主任,很多事情他都讓孩子自己決定,比如座位的選擇等。開始,我很不理解,認為這麼多事情都讓孩子自己決定,他們能行嗎?後來,我觀察到採用這種策略,最初階段可能會有些混亂,但是從長遠來來,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會更自信,遇到問題更會有自己的思考。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把一件件事情做好,而是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老師必須要檢查自己,摒棄自己的專制,消除自己心裏用外殼包住的傲慢和發怒。必須變得謙虛和慈愛。這也是教師必須獲得的美德。

三、給予機會,體驗成長

“在家庭中,成人的貪婪、暴虐在父親權威的偽裝下不斷砸碎兒童的自我。例如,當成人看到兒童端着一杯水時,就害怕杯子會摔破,貪婪使他把杯子看做珍寶,並從兒童手中奪下。”現在的家庭,可能不存在將杯子視作珍寶,父母這樣做可能是擔心孩子摔破杯子受傷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應該給予孩子體驗的機會。“做種學”,在體驗中孩子會自己發現問題,並思考方法。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學會放手,給予他們體驗成長的機會。

這本書雖然讀起來有些很難理解,但珠玉比比皆是。在書中我會根據它的理論從而指導我的實踐,在實踐中再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7

我們發現自己現在正處於新時代的起點,需要我們既為兒童工作,也為成年人工作。我們現在正開始啟動一種新的政治秩序,它必須為國民提供兩種不同的社會環境:一種為成年人,一種為兒童。

兒童的社會問題就像一株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我們會被它的新鮮活力打動,它的根深植地下難以清除,如果我們挖下去,刨開泥土,就會看到它的根像迷宮一樣向各個方向延伸開去。

這些植物的根系象徵着人的愚鈍,我們一定要清除多年積累下來的觀念,這些觀念阻止我們真正理解兒童,阻止我們對兒童的心靈獲得直觀認識。

成年人令人吃驚的無知和他們對自己後代的漠不關心,根深蒂固且由來已久。一個成年人愛孩子,但是會不自覺地責難孩子,這使孩子在內心深處感到悲傷,這種悲傷是成年人自身錯誤的一面鏡子。兒童的社會問題讓我們充分理解人的自然發展規律,它賦予我們對自我有一種新的認識,也為我們的社會生活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兒童並不是作為一種肉體生命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精神生命而存在。他們為人類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是兒童的心靈決定了人類進步的歷程,並且把人類導向更高的文明。

兒童的純真心靈所遭受的痛苦是持久而頑固的,而這些痛苦從未被視為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潛在原因。它們源自處於支配地位的成年人對兒童自發活動的壓抑,因此與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成年人相關,這個人就是孩子的母親。

在與兒童打交道的時候,更多的是需要觀察而不是探究。但是這種觀察一定要從心理學角度來進行,而且觀察目標是發現兒童與成年人關係中的衝突,以及與兒童生活的主要社會環境之間的衝突。

這個觀察過程中並不包括探查病態心理疾病的艱難任務,而是要把握兒童心靈中反映出的人類生活現實,事實上可以説它包含了人類自誕生以來的全部生活。人類心靈探險的歷史還有待於我們去書寫,還沒有人描述過兒童所面臨的障礙,或是他們與比自己強大的成年人之間的衝突。成年人為兒童制定規則,但是卻並不理解兒童。

另一方面,精神分析可以從對兒童心靈的研究中得到幫助,因為研究兒童是在處理正常人的問題和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旨在預防引起精神疾病的心理衝突,這正是精神分析學所關注的。

一個關於兒童的新的科學探索領域由此而產生,與精神分析有些相似,但是又截然不同,它關注的是正常人而不是變態者,並致力於促進兒童精神生活。其目的在於進一步促進我們對兒童精神生活的理解,喚醒某些成年人的良知,讓他們認識到那種對待兒童的錯誤態度是他們自身潛意識的產物。

對於兒童我們還有太多未知,兒童的心靈中有一部分始終沒有被理解而又必須被理解的東西。我們必須懷着犧牲精神和滿腔熱情繼續探索,就像那些去異國他鄉翻山越嶺尋找黃金礦藏的人一樣,這就是成年人必須做的事情——去尋找隱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的未知因素。這是不分國家、種族和社會地位的所有人必須共同付出的努力,因為這項工作意味着為人類道德進步帶來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8

《童年的祕密》一書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於1936年7月第五屆蒙台梭利會議在英國牛津舉行之際出版的,該書是蒙台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闡述了蒙台梭利的兒童教育觀。最近,在學習之餘較系統的讀了一遍《童年的祕密》。讀完此書,使自己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並且使得自己較為凌亂的兒童教育觀念得到系統的梳理,並使得自己原有知識架構中的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知識建構,得到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面我將自己讀《童年的祕密》的心得體會,做一整理。

讀完《童年的祕密》一書,我的歸納主要是從四個緯度來進行整理,即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幼兒的教育原則及環境;幼兒的心理歧變。

第一:幼兒生理和心裏的發展。從事物是始終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角度來看,蒙台梭利指出,兒童期是人的一生髮展中最重要的時期。在不斷地生長和發展變化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一種兒童個體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通過這一章節的閲讀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兒教育實踐中,自己堅定地認為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不斷變化發展中,最突出的兩大特性是主動發展性和多元智力發展關鍵期。在傳統教育中,往往將兒童處於在教師主導地位下的被動發展地位,即使有的學者強調教師只是處在主導地位,兒童才是主體,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發展自己,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實際上演變成教師控制教育環節的各個過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是直接將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加修改的複製到一個處在由“空白板”向“豐富板”發展兒童的思維體系中。在閲讀《童年的祕密》一書時,我對蒙台梭利的觀點十分認同,我認為兒童本身擁有一種探求外界的衝動和本能,這種主動性賦予了兒童積極發展的生命力,兒童正是通過主動地探索來使自己在各方面適應由複雜的因素構成的環境,由此我認為此階段的教師不應將環境加以人為改變或安排,而是將兒童放在其所處的任意自然環境中,因為每一個環境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組成,不同因素組成的環境,都會對處於此環境中的個體提出一定的適應要求,也就是每個個體都會針對相應環境發展相應的適應能力,當然了,此時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外圍觀察者和輔導者,主要是對兒童的適應動力予以保持和強化及兒童出現的各種困難予以幫助,以保證兒童在此環境中形成一定自己能夠憑藉主觀能動性他駕馭的能力。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在“關鍵期”內,發展兒童所能夠發展的各種智力。

第二:幼兒教育的原則及環境。蒙台梭利認為,為了促使幼兒的心理髮展,兒童的教育應開始於兒童誕生之時,同時,幼兒教育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重複練習。在兒童對外界事物處在敏感期內,正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由此,如果幼兒能得到滿足其內心需要的活動(蒙台梭利稱之為“工作”)時,他們就能聚精會神的不斷地反覆的練習這一行為,直至這一行為達到其所處的年齡得承受範圍內甚至對於一些天才兒童這種發展會超越幾個年齡發展階段。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想告訴我們的幼兒教育者,幼兒的好奇心會驅使着兒童不斷周圍的事物發生瞭解的興趣,由此教育者,不應該限制兒童感知的範圍,而是儘可能的多為其提供環境,這樣幼兒就會獲得更多的感興趣的事物,兒童通過對一個個感興趣的事物不斷地重複練習,就會為兒童今後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的空間,即使由敏感性形成的個體能力,在今後的發展中,並未有什麼格外的突出發展,但對兒童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會有幫助的。總之,教師要儘可多的為兒童提供能夠使兒童重複練習的環境。二是自由選擇。幼兒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心理需要來選擇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為幼兒教育者始重要牢記不要限制兒童的自由選擇性,需要做的是儘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發展環境,以滿足兒童的自由選擇。

第三: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如果遇到了一個充滿敵意和不相容的環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導與壓制及不和幼兒心理髮展的不正確的干涉,會引起兒童心理髮展歧變。蒙台梭利總結出幼兒心理歧變主要有八種表現:心靈的神遊、心理障礙、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懼、説謊。在幼兒身上,這些心理歧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因此,一個幼兒有可能同時擁有幾種心理歧變。心理歧變作為一種功能性的失調,會使幼兒的心理處於紊亂的的狀態。由此,作為幼兒教育者必須及早的發現這些問題,同時要及時的運用各種有針對性的手段和措施,較及時,較快速的解決存在的心理歧變的問題。當然了,對於這些心理歧變,由於複合的形式不同,也就要求教育者應用不同的解決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實踐中充分的積累各個方面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手段,以便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第四:成人與兒童衝突的克服。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儘管成人為兒童做了他們所能做的一切,甚至為了兒童的成長採取了各種手段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着兒童一定能夠發展的很好,因為成人只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來認為兒童應該怎樣發展,怎樣發展會更好。這樣成人就使兒童用“自己的身體,別人的大腦”在發展,而並非是兒童利用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大腦並輔之成人的幫助來發展。當然,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付出會給孩子的發展其副作用,只是因為他們的無意識行為會影響兒童在其自身發展規律支配下的正常發展。

以上便是我讀《童年的祕密》的心得體會。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19

讀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個性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明白,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就應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裏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着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就應停下腳步等待孩子,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正因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羣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那裏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帶着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就應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取。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0

最近我品讀了一本《童年的祕密》,説實話,剛開始打開扉頁一看主要是寫關於幼兒一些行為及其理論,我心想這似乎跟我的實際工作聯繫不夠緊密,但看着看着,我漸漸感覺到這書中講的很多知識其實是我們作為老師必須瞭解的,而且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比如,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仔細想一想,我們成人確實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1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書中的前言部分簡要的介紹了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兒童教育觀。她創辦“兒童之家”,從事兒童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撰寫教育著作,促進了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其中很多部分讓我值得揣摩、思考和回味。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蒙特梭利在兒童的秩序感一章中舉了很多極易引起共鳴的例子,看的時候可能很多父母會説,是的,我的小孩就是這樣,由於錯誤的解讀,大人常將孩子這些行為解釋為無理取鬧,而強制要求孩子妥協。

雖然某些要求我們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沒什麼傷害性,為何不順着小孩的意思呢? 當事情按着小孩的預期發生,他比較會有安全感,我們大人不也較喜歡用習慣的方式做事嘛。當滿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將很驚訝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順從,不然小孩就會奮力的爭取,如果長期外在發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會產生無用感,對小孩意志力的培養極為不利。

成人無法理解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己瞭解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現和創造也自然隨之消失。蒙台梭利認為:成人需要一個新人去喚醒他們,用他們早已失去的那種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機再次激發他們,成人需要一個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給他們以更好的生活啟發。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

講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的小侄女在剛剛會走路的時候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就是喜歡撿地上的小東西,像小紙片之類的,冬天亦是如此,由於冬天的衣服穿很多,他彎下腰很困難,但是她依舊樂此不疲,大人們有的覺得她小小年紀很愛乾淨,但大多把這個當成笑話看,然後阻止她繼續這麼做。今天我才明白大人們的錯誤,小侄女在撿紙片事件中,她不是為了把紙片撿起來扔進垃圾筒來保持乾淨這一結果,而是在充分享受這個有趣的過程,這個動作在充分運用她的拇指與食指,對她的動作技巧訓練幫助很大,從而對她的大腦發育也有很大幫助,我瞭解到,在很多幼兒園有一個訓練項目就是讓幼兒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現今,大人們想盡方法發展自己寶寶的智力,但無知的大人們卻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鍛鍊他們寶寶的機會,這些機會簡單、普通讓家長完全忽視掉了。

最後提一點,既然我們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讓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那麼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現。但這種放手有沒有一個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拋棄自己的想法呢,難道沒有經過任何修剪的小樹苗長大之後其彎彎曲曲的樣子就真的好看嗎?成人的經驗就真的幫不了孩子什麼嗎?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確認孩子的探索過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遠見,可以準確判斷出孩子當前的探索是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並在適當的時候提出糾正幫助。

《童年的祕密》給我啟發當然不止只有這些,我相信通過更深層次的閲讀我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2

在讀全書的過程中,有一種情感一向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對兒童缺乏明白。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個理性的人能夠支配自己的行動,使得他的行動不僅僅僅正因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應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個人無法到達這個目的,他就不能獲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種人物主角的統一。成人無法明白兒童對感興趣事物的熱愛,他們對一切都習以為常,並認為自己瞭解這些事物。因此他們感到乏味和疲倦,他們對工作不再熱愛,開始被動行事,兒童的那種專注、探索、發現和創造也自然隨之消失。

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產生衝突的原因。雖然孩子在年幼時對父母的這些強迫沒有反抗潛質只能理解,但長期如此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這種衝突所產生的後果幾乎會無限擴展,就像一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面時傳出去的波一樣。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大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勞。而蒙台梭利很重視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她做了專門用於訓練兒童扣扣子、繫繩子的工具。

《童年的祕密》中還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發現兒童和解放兒童。試想這天,我們在解讀孩子的一百種語言,在創造的幼兒教育中發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發奮為孩子創造迴歸以人為本的生態式教育環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於發現兒童的渴望,我們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好處上的幼兒的解放和童年的真義嗎?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着自己的學生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於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而學生們應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於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於武斷、包辦與。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留意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留意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加倍呵護。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教育。

以上就是我讀《童年的祕密》一書的主要感受。我想每個童年祕密的發現、教育方法的實施、孩子的點滴進步都將成為我今後不斷髮奮、不斷前進的動力!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3

讀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個性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明白,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就應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裏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着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就應停下腳步等待孩子,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正因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羣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那裏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帶着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就應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取。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4

首先非常感謝理工小博士幼兒園給我們孩子家長借閲圖書這個平台,我才有機會接觸到《童年的祕密》這本書,並讀閲了這本書的內容。

《童年的祕密》這本書的作者瑪利亞蒙台梭利,是享譽全球的幼兒專家,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醫學女博士。她獨創的“蒙氏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的影響着世界各國,她還反思了成人對兒童的教育,指出兒童的很多問題源於成人對兒童的錯誤方式以及對他們產生的壓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

本書的內容共有30章,好的觀點實在很多,我就對我感受比較深的幾點闡述一下吧。

1、成人應該受到控告—在成人中進行徹底的變革

在與兒童相處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即使他們能夠説服自己這是出於對兒童的愛和自我犧牲,但實際上他們卻在無意識中壓抑了兒童個性的發展。

2、兒童發展的祕密

兒童在敏感期擁有一種特殊的內在活力,能夠以驚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和學習。當兒童的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擾和阻礙時,他們就會產生抑鬱或憤怒的情緒。我們不能漠視兒童的心裏發展,應該去幫助他們。這種幫助並不在於塑造兒童,在於觀察兒童心理髮展的外在表現,為兒童的心靈成長提供支持。

3、睡眠失調是兒童成長的障礙

成人應該努力去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才能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滿足兒童內在的需求。不要把兒童當做沒有生命的個體,不要在他們年幼的時候隨心所欲地支配他們,在他們長大以後還要求他們惟命是從。成人必須認識到:在兒童成長中,成人只能起一種次要作用;成人必須儘可能地瞭解兒童,這樣才能給兒童提供適當的幫助。因為兒童比成人弱小的多,要想讓兒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成人就一定要控制自己,學着傾聽孩子的心聲,並把孩子和傾聽孩子的心聲當成一項神聖的職責。請把兒童當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兒童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在社會在生活的意義上,要做到兒童與成人的平等。

4、兒童的教育—“兒童之家”的三條準則

兒童只有生活在一個不受約束的環境中,即在一個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才能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獲得發展,並展現他們內心的祕密。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兒童應該得到成人的愛,而不是成人忙於生活所殘餘的愛。兒童心靈上的許多烙印,都是成人無意間烙下的。

5、偏離正軌的兒童(神遊、牴觸、依附、佔有慾、支配欲、自卑感、恐懼、説謊)

當遊移不定的心靈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對象時,就容易被圖像和符號所吸引,一旦兒童發生這種心理失調,就會坐立不安、到處亂動等表現。這些孩子看上去活力充沛、難以控制,但他們進行的活動卻毫無目的。他們可能剛剛着手做一件事情,但沒過一會就將其拋之腦後,又開始幹新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心思分散到許多不同的事物上,無法集中在某個對象上。對於兒童由於心理失調錶現出的這種散漫和不守規矩,成人可能會進行懲罰或者耐心地容忍對待,但實際上,對兒童的這種幻想,我們是持贊成和鼓勵的態度的,並把它視為兒童創造性的表現。

6、父母的使命

父母不是孩子的創造者,只是他們的監護人。父母應真摯地關懷孩子,將保護孩子作為崇高的使命來履行,為了這個使命,父母應該將落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愛孩子的本能上的灰塵洗滌乾淨,努力去理解這份愛的本質。父母對子女的愛,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應存在有任何私心或懈怠。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應引起父母的重視,父母也應為了兒童的權利而抗爭。

通過讀閲《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頗受感悟,從中認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錯誤的方面。日常生活中運用大人的權力去抑制了孩子的自發性活動,孩子是獨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以及有權享有促進身體、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權利。面對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像蒙台梭利那樣,學會觀察、學會引導、學會等待,用“有準備的”適宜環境引導孩子的內在生命力,並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內在的心理變化,而不是用我們成人自以為是的“對孩子好”去打擾其破繭而出的過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長”的嚴重後果。特別是在今天我們國家的教育環境下,為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除了考試、作業之外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家教等等,試問小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呢?我們是新一代的家長,我們中間很多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反思一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是父母之命?有多少是自主權利?所以當我們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要給我們的孩子創建一個與他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使他們的心理生活自然地發展,傾聽孩子的心聲,把理解和傾聽孩子作為一種職責,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5

我品讀了一本《童年的祕密》,其中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這本書對我來説,是一本非常顛覆性的書籍。

其實有一個敏感期我們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兒童的語言天賦。在兒童的某個階段,學語言是非常驚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只是沉默的聆聽,直到某一天説出他們的第一個字。這點成人體會最深,學外語現在對我也是一件頭大的事情,無論是聽力還是單詞,都是需要持續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兒童的敏感期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就是對秩序的敏感。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説: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秩序感在於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裏。這意味着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心靈的適宜環境是這樣的:一個人能閉着眼睛到處走動,僅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東西。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很明顯,兒童對秩序的熱愛不同於成人對秩序的熱愛。秩序給成人某種外在的快樂。但對幼兒來講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動物漫步的大地,或魚兒遊憩的水。

不過這一點,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們新到了一個環境,也是會經歷很不適應的時期,所謂的水土不服,但是兒童卻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沒見過的雨傘也會生氣的地步。而兒童的這個敏感期,據説一直會持續到五歲。

一直以來在成人的腦海中,保護自己的財產使其免遭侵犯,這幾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經常會阻止我們的孩子不讓他們做很多事情,怕打壞東西總是讓孩子按照我們的節奏來生活。同時,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儘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還有我們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識字,剝奪了他們的樂趣。過早地強求他們通過閲讀書本來識字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追求這些並不很重要的東西會削弱他們生氣勃勃的心靈的能量。這一點,在鬆居直的《圖畫書論》裏也有所涉及。

每一個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們的教師,所以,並非有孩子的父母親,或者教授他們知識的老師才應該來閲讀這本書。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端了一杯水,他就開始害怕這隻杯子可能會摔破,當他感覺到這一點時,他的貪婪就使他把這杯子看作一件珍寶,並從兒童手中把它奪過來。另一方面,兒童還必須形成他的行為習慣,但是他從來也沒有得到許可去展現連續的行為過程。如果兒童正在遊戲,成人就會打斷他,認為該是散步的時間了。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帶出去了。這些都是不好的。當兒童工作時,他並不是為了獲得某些進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當他重複一項練習,使自己的活動達到一個目的時,這個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兒童個人的反應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勞累沒有聯繫,因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滿精力是兒童的特徵。

實際上這本書裏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她。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在某個地方被弄丟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重新認識我們自己。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裏給了我們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於一個愉快的環境,在那裏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為他們所特別制的。這些對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靜。它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即我們所説的客觀的心理。無需過多的語言和暗示。最後是要給兒童特殊的作業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運動,從而使他們聚精會神,精力集中。兒童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快樂感。這樣兒童就向正常化邁進。即學會剋制自我、平靜地生活喜歡工作。這本書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和認識水平,在今後的實踐中應不斷地總結經驗,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有關童年的祕密讀書心得1000字 篇26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現代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國牛津召開第五次國際蒙台梭利會議之際出版的。

在這本書中,蒙台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

在“節奏”一節裏,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我行為的外在目的,並根據自我的想法來確定採用何種方法。對成人來説,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刻內到達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發奮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我一瞬間就能夠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忙這個兒童。這是正因成人不明白兒童在活動中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手的户外看成是兒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工作的障礙。

無論是做為家長還是老師,我都曾正因看到兒童試圖去做一些在成人看來似乎是毫無必要的活動而去阻止他,甚至變得惱怒,如果兒童企圖反抗,結果往往是以兒童“不聽話”而告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務必使自我的內心作好準備。務必系統地研究自我,以便發現自我身上某些具體的缺點。而不好只注意兒童的壞脾性和如何糾正童錯誤的行為。教師首先要清除自我眼中的沙粒,然後他才能更清楚地明白如何消除兒童眼中的塵埃。

標籤: 童年 讀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9ze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