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們擁戴清官、熱愛清官。黑臉的包龍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是一片懲奷除惡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罵,遺臭萬年,皆因人們憎恨奷臣、厭惡奷臣。殘害忠良的秦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跪在岳飛墓前的(前些時候,看到網上傳言,秦檜在家鄉已站起來了,此刻的社會價值取向真得讓人迷惘和心寒)。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劉鶚的《老殘遊記》中寫了二個清官,讀後,卻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一個“清官”是玉賢。該人是因為“辦強盜辦的好”而“補曹州府”(見第三回)。他辦強盜究竟辦得怎樣樣好呢?書中寫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 

在《資治通鑑》中有一個描述李世民的故事,也説到“路不拾遺”。故事名稱是《上與羣臣論止盜》,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年代,經過是這樣的:

上(指李世民)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户不閉,商旅野宿焉。

“貞觀之治”時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遺了,我們姑且不論。可是,李世民對“止盜”採用“疏”的方法,讓百姓富起來,“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李世民的觀點顯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聽起來太過於夢想化而已。“窮人”是任何社會都期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會都難以有效消失的。即便歷史發展到此刻,經濟發達,物質豐富,“窮人”的故事卻仍然時有耳聞,此仍由於合理的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備孔子所倡導“天下大同、天下歸一”,社會還能否發展,卻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慮!我們所要做的是讓“窮人”成為“相對窮”,而不是“絕對窮”!

玉賢大人對於“止盜”採用卻是與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門口有十二架站籠,天天不得空”(見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見第三回)。就曹州府這麼一個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時間,就被玉賢拿住並站死的所謂強盜有兩千多人。這麼一個地方哪裏來的這麼多強盜,全都是由於“他(指玉賢大人)隨便見着什麼人,只要不順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籠站死;或者説話説的不得法,犯到他手裏,也是一個死。”(見第五回)以至於老百姓十分怕他,大家如細心謹慎、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差錯。然而,即使這樣,還是有眾多的良民百姓被錯當作強盜而被怨站死。對此,老殘深有感慨,對曹州府百姓深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鳥兒無以覓食,“躲在屋檐下,也把頭縮着怕冷,其飢寒之狀殊覺可憫。”然而,他認為“這些鳥雀躍然凍餓,卻沒有人放槍傷害他……撐到明年開春,便快活不盡了。若象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幾年的年歲也就很不好,又有這們一個酷虐的父母官,動不動就捉了去當強盜,用站籠站殺,嚇得很連一句話也説不出來,於飢寒之外,又多一層懼怕,豈不比這鳥雀還要苦嗎?(見第六回)”玉賢雖然做到了“路不拾遺”,在上級眼中能幹的,在百姓眼中卻是殘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實則卻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酷吏,為了讓自我升官,竟然不顧百姓死活,不問青紅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紅自我官帽上的頂珠。老殘在客店的牆上寫下一首詩,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得失淪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處處鵂鶹雨,山山虎豹風。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

第二個“清官”是剛弼。此人不一樣於玉賢,玉賢是一心為升官,急於幹出一番政績來,以博取上級歡心,所以以殘酷治民,是一個實足的“酷吏”。而剛弼卻不為升官,以“清廉自命(見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確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卻是剛愎自用,卻又昏庸無能之輩。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由於賈家的親家魏家傭人急於想救出自我東家,就對剛弼進行鉅額賄賂,剛弼憑此就主觀臆斷,判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他的邏輯是“這魏家既無短處,為什麼肯花錢呢?卑職一生就沒有送過一個人錢。”(見第十八回)幸虧此案被老殘知曉,就寫信向撫台反映情景,撫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壽來主審此案,才讓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終又救了賈家十三條人命(這十三人是被一種類似蒙汗藥之類的“千日醉”所害,經過雪得解藥“返魂香”而救活)。

對於剛弼這種所謂“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闢,也很是一針見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僅有一個脾氣不好,他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僅有他一個人是君子。這個念頭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對這些昏庸、殘暴之輩,老殘認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傷,宰天下則天下死!(見第六回)”在那樣的年代,能説出如此之話,實為不易,真可謂是震聾發饋之聲也!

《老殘遊記》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説之一,作者劉鶚學識淵博,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所以,就小説資料而言,涉及各種自然科學範圍頗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文采也是相當不錯,異常是對山東濟南一帶的風情描述,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讀後收穫頗豐。當然,劉鶚對於所謂“清官”的諷刺,悠悠以為,多少有些過了。清官畢竟是人人誦之,人人贊之。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淵源歷史,清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之又少,恰如當代社會中的珍稀動物。劉鶚所寫的“清官”實非“清官”也,這些人充其量可是是沽名釣魚之輩而已。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很棒的書——《老殘遊記》,這本書是取原著裏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節也更緊湊明快,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老殘遊記》,一聽名字就應當明白,這是一名叫老殘的人旅遊時所寫的東西。本書作者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先生,清末江蘇丹徒人。他很喜歡科學,一心期望國家富強,但他那些謀求革新的主張,並不能被當時頑固的守舊派理解,最終受誣陷,流放新疆而死,書裏的主人公老殘,就是劉鶚的化身。其實,《老殘遊記》並不全算遊記,他是經過描述酷吏的主要政績,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與殘暴,表現出民間生活的慘痛。

在這本書裏,老殘是以醫生的身份出現的,總是搖着一串銅鈴滿街逛,遇見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平、為民申冤。老殘的第一站就是山東的蓬萊山,老殘也是在此地出的名。他走到一處地方,有個大户,姓黃名叫瑞和,得了一種怪病渾身潰瘍,每年都要犯幾次病,誰也治不好,那日,老殘正好搖着銅鈴經過此地,説自我能治,説這是大禹傳下來的方子,別的都不管用,黃家半信半疑,就勉強答應試試,結果,還真的藥到病除,一向都沒再潰瘍,老殘的醫術就此傳開。

他之後開始雲遊四海,遇到了玉賢和剛聖慕兩位“清官”,辦案從來雷厲風行,但生性殘忍,採用嚴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剛聖慕還危害兩條人命,有的當地老百姓膽大,就給老殘説説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禍上身,就什麼也不敢説,老殘也是心裏着急卻什麼也不能做,只得乾着急。之後老殘還幫忙了一位婦女翠環,因為黃河鬧水災,她的家園被淹沒了,被淪為妓女,後經老殘相助,逃出了火坑,隨老殘回江南。

我很喜歡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當時社會政治的實況,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斂財害命的所作所為,這些“清官”描邊以清廉為名,實際上卻用血腥手段統治和欺壓人民。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很值得一讀。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老殘遊記》是清末劉鶚以“鴻都百鍊生”為筆名寫的一部章回體小説。魯迅《中國小説史略》認為它“敍景狀物,時有可觀”,“而攻擊官吏處亦多”,把它列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説之一。《老殘遊記》這部小説是由《初集》二十回、《續集》九回和《殘稿》約一回叁部分組成的,小説以一個搖串鈴的走方郎中老殘為主人公,記敍了他遊歷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這部小説,總的來説,在以下四個方面比較突出:

(一)經過對酷吏的描述,譴責了封建官吏殘忍的罪惡行徑

1.“清官”玉賢。玉賢是山東曹州府的知府,號稱“路不拾遺”,而這“美譽”的背後卻是亂殺無辜、冤案累累。他不擇手段,陷害良民,賽過活閻王,此人在任不到一年站籠裏就站死了20__多人,其中“大約十分中九分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四口死於強盜栽贓,小雜貨店王掌櫃之子因直言而遭禍,馬村集車店掌櫃的妹夫慘遭捕快陷害,等等,都是在玉賢的血腥統治之下,死於非命,而老百姓只能忍氣吞聲,甚至還得含着淚稱他為“清官”“好官”,都是因為不能忍受他的淫威統治,由此而到達路不拾遺的情形,可是此“路不拾遺”不一樣於古時的路不拾遺,小説中也記述到“大凡酷吏的統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路不拾遺就極具了諷刺意味。

2.“能吏”剛弼。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他過於剛愎自用了。一向以清廉自命,主觀武斷,剛愎自用。他審理13人命案,既不認真研究案情,也不深入查訪瞭解,就憑自我的主觀臆斷就認定是魏氏父女所為,並且一意孤行,亂用重刑,將魏氏父女屈打成招,用時擺出一副清官的面目,將魏家向他説情行賄的銀票當成罪證,自以為不要錢,不問青紅皂白,任意去做,總覺得天下都是小人,僅有他一個人是君子,所以就能夠為所欲為,剛愎自用,在他的淫威下,很多老百姓遭了殃。

玉賢和剛弼所謂的政績都是經過殘酷虐民換來的,“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深刻揭示了這些酷吏可怕的精神世界,掩蓋在清廉之下的是無比的冷酷殘忍。

(二)小説涉及到天文地理、醫學、水利、文學、佛經、易經和神話傳説等,涉及面廣,題材廣泛。

小説第十回寫到黃龍子問申子平為什麼月亮十五就明瞭,叁十就暗了的問題,就這一問題,黃龍子、申子平和璵姑都表達各自的見解。

第十一回談到歷史變遷,“叁元甲子之説”未免具有神祕預言的色彩,可是卻預示着社會的變遷。這一回中同樣談到了佛經中阿修羅王與上帝爭戰的神話故事和《易經》的卦象問題,經過這些能夠幫忙我們從多個角度瞭解各代的神話傳説和古代文化。總之,黃龍子、申子平、璵姑叁人促膝長談確實讓人受益匪淺。

小説第十四回、十五回寫到宮保在治理黃河問題上,盲目相信西漢賈讓“不下河爭地”的論調,輕率的做出廢棄民墊,煺守大壩的決定,以至幾十個縣,幾百萬百姓的生命財產被黃河水吞噬。

至於醫學方面,老殘本身是一個郎中,為很多人只好了疑難雜症,其中涉及到很藥方,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之所以小説能夠涉及到如此廣博的知識面,與作者劉鶚的博學是分不開的。據悉,劉鶚雖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學的影響,精通醫學、數學、水利工程等,如果沒有豐厚的知識做根基的話,很難寫出這樣的作品。

(叁)經過對老殘在陰間的遊歷,從側面寫出神鬼觀念,因果報應,宣揚要棄惡從善

1.小説第七回到第九回完,用了很多的篇幅老殘以鬼的身份在陰間的遊歷,記述了陰間與陽間的異與同,並且着重寫了陰間的酷刑。這些受酷刑的鬼往往都是在陽間做了壞事,在陰間受到了殘忍的虐待,具有因果報應的色彩。

如《續集》第八回中寫道用狼牙棒把一個大漢打的血肉飛濺還不算完,還要把他的骨頭扔到油鍋裏去煉,極具殘忍;又寫道因為口過積惡,而將人拿到大磨子底下去磨,這些都是十分可怕,十分殘忍的。

2.神鬼觀念

小説中寫到了各式各樣的鬼,上至閻羅王,下至唔神、阿旁(凡地獄處置惡鬼的差役,總名都叫做阿旁)。鬼是能夠成為的神的,他必須積善成德,才能登極樂世界。《續集》第九回最終寫道老殘身上帶有檀香的味道,被認為是在陽間結的佛菩薩的善緣發動,就要上西方極樂世界了,説明了人僅有為善才能得道成仙,道極樂世界去享福,而不是在陰間受苦受難。

3.闡述了道與錢、錢與罪孽的關係,宣揚棄惡從善,棄除拜金主義

《續集》第七回經過老殘的口吻寫道“道比錢有用,你想,你雖不算富,也還有幾十萬銀子傢俬,到如今一個也帶不來,倒是我們沒錢的人痛快,活着雙肩承一喙,死後一喙領雙肩,歇耗不了本錢,豈不是妙”,又經過樑海舟寫到了“你明白銀子是帶不來的,你可明白罪孽是帶的來的罷,銀子留下給別人用,罪孽自我帶來消受”。

(四)《老殘遊記》刻畫了叁個優秀的女性形象

1.白妞王小玉。第二回中寫老殘在明湖居聽白妞姊妹唱山東梨花大鼓,寫了白妞的聰明和對改革梨花大鼓所做的努力,見到本人後又刻畫了她的外貌,尤其寫了她的眼睛,而她那悠揚的歌聲更是令人陶醉不已,“餘音繞樑,叁日不絕”。

2.《初集》中的璵姑。申子平在去請劉仁甫時得遇璵姑,着意刻畫了璵姑的才學,她的言論很是令人受用,在那個婦女不受重視的時代,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3.《續集》中的逸雲。小説中用了很多回的篇幅記述了逸雲和任叁爺的熱戀,並且採用的是自白形式,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將一個青春少女對於情慾、物慾的強烈渴求和盤托出,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老殘遊記》是一部頗具讀書快感的小説。薄薄一本小冊子,二十來回篇目,讀完之後仍有意猶未盡之感。小説吸引讀者之處,有的在情節,有的在語言,有的在環境氛圍塑造,有的在作者獨特的敍述方式。而《老殘遊記》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則在人物的描述。

老殘是一個浪跡江湖二十多年的老郎中,不圖錢財也不沉溺於美色,沒有什麼特殊嗜好和夢想,彷彿人生的樂趣就僅有四處走走與看看。當然,這樣的身份,也是作者為了敍事需要而安排的。不求錢財酒色,故能隨遇而安;身有幾樣本事,走到哪裏也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交際廣泛,便處處皆有故舊照應;和官場堅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既不為官場所累,又能在必要時藉助政府的力量;性格温潤平和,走南闖北“吃得開”,古道熱腸卻盡力而為,終不致成為晚清的憤青。

種.種對主角身份的安排和描述,將一個灑脱自由的江湖人形象建立在了我們心中。而同樣的翠環這個主角也由作者之筆活躍於紙上。翠環這個女子,也是有些意趣的,看她十三回裏對於做詩的議論,一段警世真理,偏從天真混沌大字不識的妓女口中説出,別有一番大俗大雅的味道。這樣一個女子,若能調教出來,給鐵兄作一風塵小侶,倒是好看。只是老殘似乎對她並不太上心,成婚後教她認字,大約也不很認真,所以翠環上泰山時仍是文盲或半文盲。可是,翠環的好處在於天真爛漫,倘若一經刀斧變成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模樣,只怕連本來那點味道也丟了。

老殘和翠環這一段,很有“江湖味”。“江湖”這個詞,原是出於莊子的“相濡以沫,相噓以濕,不如相忘於江湖”。緣到了便在一齊,緣盡了便各自分頭走。翠環還多少有些戀戀難捨,老殘卻似不大在意,或許因為本就沒有上心。他們兩人,不像夫妻,不像朋友,不像情侶,倒像是人生路上,搭伴走一程,同路便合,岔路便分,誰也不曾真對那個人動過情。

整本書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句描述是“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着兩丸黑水銀。”這段描述着實奇妙,古往今來描述人的眼睛有多種比喻,但把人眼睛描述成水銀的卻是第一次見,但卻又十分具有畫面感,彷彿一讀完自我的眼前就有一雙圓潤髮亮的眼睛。

續書篇末寫到了陰司地獄,第七回裏,老殘對申東造説,“先往東昌府訪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版書,隨後即回濟南省城過年。再後的行蹤,連我自我也不明白了。”數月之後的人事際遇皆無法預計也不做研究,未來的一切好似有計劃卻又好似手中沙般把握不住,最終心如清風,卷沙而走,這樣朦朧而又隨遇而安的人生狀態也不錯。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5

百無聊賴之中,一氣看完了《老殘遊記》,記點文字,算是留個記號。

清末劉鶚的《老殘遊記》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説”之一,資料豐富,意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劉鶚(1857——1909),安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清末江蘇丹徒人。他留心歐美科學,期望國家富強,以往參與整治黃河和修建鐵路的工作。之後義和團事起,他賤賣太倉米來賑濟災民,被清廷逮捕,充軍新疆而死。《老殘遊記》全書共20回,作品經過搖串鈴的江湖醫生老殘在山東行醫時的所見所聞,暴露了當時官場的醜聞。在作品《自敍》中他説:“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社會“棋局已殘”的現實,為了“補殘”,作者從批判現實鮮為人知的現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義制度。

小説以老殘(實即作者)的見聞為線索,描述了晚清各種社會現象,尤其是對於所謂的清官,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我認為他們實際上是酷吏。小説結構比較鬆散,但有些片斷寫得相當成功。並且《老殘遊記》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味。魯迅説它“敍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有鮮明的層次和色彩。能夠作為優美的散文來讀。

我以為其文如能斷章,被選入國中語文課本的《絕唱》自不必細説,另有

申子平往見桃花山訪劉仁甫時,路居璵姑處所聞所感也是極盡描摹功夫。由於歷史的侷限,該部分有一些攻擊義和團和辛亥革命黨人的議論,甚至還夾雜一些宣揚迷信的資料,我們能夠對此予以鑑別和拋棄。瑕不掩瑜,更價值處,該部分敍述在平陰境內居然有虎存焉,於我心旌不止,看來,人是毀人高手,更是居毀壞自然之大功。

記下繪形繪聲之段,以資閒餘細品:

黃龍子移了兩張小長几,摘下一張琴,一張瑟來。璵姑也移了三張凳子,讓子平坐了一張。彼此調了一調絃,同黃龍各坐了一張凳子。弦己調好,璵姑與黃龍商酌了兩句,就彈起來了,初起可是輕挑漫剔,聲響悠柔。一段以後,散泛相錯,其聲清脆,兩段以後,吟揉漸多。那瑟之勾挑,夾縫中與琴之綽注相應,粗聽若彈琴鼓瑟,各自為調,細聽則如珠鳥一雙,此唱彼和,問來答往。四五段以後,吟揉漸少,雜以批拂、蒼蒼涼涼,磊磊落落,下指甚重,聲韻繁興。六七八段,間以曼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

子平本會彈十幾調琴,所以聽得入綴;因為瑟是未曾聽過,格外留神。那知瑟的妙用,也在左手,看他右手發聲之後,那左手進退揉顫,其餘音也就隨着猗猗靡靡,真是聞所未聞。初聽還在算計他的指法、調頭,既而便耳中有音,目中無指。久之,耳目俱無,覺得自我的身體,飄飄蕩蕩,如隨長風,浮沉於雲霞之際。久之又久,心身懼忘,如醉如夢。於恍惚杳冥之中,錚釒從數聲,琴瑟俱息,乃通見聞,人亦警覺,欠身而起,説道:“此曲妙到極處!小子也曾學彈過兩年,見過許多高手。從前聽過孫琴秋先生彈琴,有《漢宮秋》一曲,似為絕非凡響,與世俗的不一樣。不想今日得聞此曲,又高出孫君《漢宮秋》數倍,請教叫什麼曲名?有譜沒有?”璵姑道:“此曲名叫《海水天風》之曲,是從來沒有譜的。不但此曲為塵世所無,即此彈法亦山中古調,非外人所知。你們所彈的皆是一人之曲,如兩人同彈此曲,則彼此宮商皆合而為一。如彼宮,此亦必宮;彼商,此亦必商,斷不敢為羽為徵。即使三四人同鼓,也是這樣,實是同奏,並非合奏。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一樣。一人彈的,名‘自成之曲’;兩人彈,則為‘合成之曲’。所以此宮彼商,彼角此羽,相協而不相同。聖人所謂‘君子和而不一樣’,就是這個道理。‘和’之

一字,後人誤會久矣。”

扈姑遂從襟底取出一枝角來,光彩奪目,如元玉一般,先緩緩的吹起。原先這角上頭有個吹孔,旁邊有六七個小孔,手指能夠按放,亦復有宮商徵羽,不似巡街兵吹的海螺只是“嗚嗚”價叫。聽那角聲,吹得嗚咽頓挫,其聲悲壯。當時玲姑已將箜篌取在膝上,將弦調好,聽那角聲的節奏。勝姑將小鈴取出,左手撳了四個,右手撳了三個,亦凝神看着扈姑。只見扈姑角聲一闋將終,勝姑便將兩手七鈴同時取起,商商價亂搖。鈴起之時,璵姑已將箜篌舉起,蒼蒼涼涼,緊鈎漫摘,連批帶拂。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那七個鈴便不一齊都響,亦復參差錯落,應機赴節。

這時黃龍子隱几仰天,撮脣齊口,發嘯相和。爾時,喉聲,角聲,絃聲,鈴聲,俱分辨不出。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耀聲,干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約有半小時,黃龍舉起磐擊子來,在磐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律諧聲,乘虛蹈隙。其時箜篌漸稀,角聲漸低,惟餘清磐,錚釒從未已。少息,勝姑起立,兩手筆直,亂鈴再搖,眾樂皆息。子平起立拱手道:“有勞諸位,感戴之至。”眾人俱道:“見笑了。”子平道:“請教這曲叫什麼名頭,何以頗有殺伐之聲?”黃龍道:“這曲叫《枯桑引》又名《胡馬嘶風曲》,乃軍陣樂也。凡箜篌所奏,無和平之音,多半悽清悲壯;其至急者,可令人泣下。”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6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國小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已經不記得了。現在中央電視一台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

花了3天時間,終於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受感觸。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那麼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説辭會那麼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裏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從沒説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幾乎都知道,可我對這首詩的理解特別深。

因為兩個月前,我的胳膊摔斷了,媽媽和爸爸整天忙着照顧我。

從這件動人的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兒女的享受是無限的,兒女長大後一定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8

《男孩與霸王魚》這一本書主要講了國中生大寶是漁場作業隊長的兒子,他崇拜英雄,一心想戰勝那條潛入漁場為非作歹的巨型鱤魚;為此,精通水性的他瞞着父母在湖上開展了一系列驚險的抓捕,後來又充當了父親水龍王獵殺大鱤魚的助手。大鱤魚卻仗着出類拔萃的勇力和智謀一次又一次逃脱。在人魚對抗的過程中,大寶不僅對鱤魚產生好感,湖生態方面的積極意義。當一位退休老漁工生擒了巨鱤,交給他處置時,大寶作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裁決。

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在自然界中,弱肉強食本是自然規律,人類往往出於在身利益,對捕食者大肆殺伐,以保持自己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捕食者的地位,但結果卻弄巧成拙,使生態質量每況愈下,一味保護“小我”的生命權利,卻忽視“大我”的生態權利,草原失去狼的優勝劣汰作用,羊羣失控和草場退化,最終,生機變為死寂;同樣,本書描繪的鱤魚,看似漁業大敵,實則調控着魚羣的質量,幸而有男孩的保護,它們的自然價值才得以體現,男孩的角色,何嘗不是人類生態文明的覺醒。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懷着敬佩的心情閲讀了《偉大的悲劇》這一課。

文中,斯科特代表英國率探險隊向南極點發起最後的挑戰,但是挪威人阿蒙森早已來到了這裏。斯科特一行十分沮喪,十分失望。在返回的途中,天氣越來越惡劣,人類的勇氣被大自然的威力無情的銷蝕了,斯科特一行抵擋不住大自然的威力,全部長眠在茫茫的雪地上。

在這個故事裏,有無數感人的故事。例如奧茨不幸生病了,他認為自己已經不在是大家的幫手,而是大家負擔,為了團隊可以繼續走下去,他希望儘快結束自己,以減輕同伴的負擔。儘管這樣可以走的快一些,但他的同伴們堅決反對這樣做,他們不會丟下任何一個夥伴。在一個暴風雪的日子裏,所有的人敬畏地看着奧茨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探險隊員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對同伴的互相關愛之情嗎?

一個看似平靜的一天。一家影院突發大火,熊熊的烈火吞噬着數千人的生命。所有的人不顧一切,爭先恐後地向出口跑去,很窄的門迅速被堵死了,裏面的人們無法出去,營救的人員無法進來。怎麼辦?上帝似乎正在開生命的玩笑,讓後面的人羣如潮水般的向前湧來。無情的烈火噴出它殺人的濃煙,向魔鬼一樣伸出自己的“奪命之爪”。人類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肉體哪能抵擋得住這熊熊的火焰。不到半小時,這裏就成了死亡的墓地。

生活就是這樣的殘酷,他讓有的人失去了集體主義的偉大精神,失去了對同伴的互相關愛。但是,依然有人沒有拋棄這偉大的精神,在為之努力奮鬥。

烈日炙烤着大地,水井榦枯了。但小女孩依舊照料着生病的母親,母親渴急了,小女孩被迫帶上家裏的水壺,出門找水給母親喝。在山裏,小女孩發現了山泉,她本想自己先喝一口,但是想起重病在身的母親,她認為水應該給母親喝,於是小女孩打了山泉朝家裏走去。路上,她碰見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小狗,她將水給小狗喝,小狗立刻活蹦亂跳起來,她會心地笑了。她回到家,把水遞給母親,但母親讓她先喝,把水又交給了她。瞬間,地上冒出了大量的泉水,託着七顆星星,升上天空。水不用發愁了,小女孩用自己的強烈集體主義精神拯救了所有的人。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也表達了古時人們對一個有集體主義精神和一個互相關心愛護的和諧社會的嚮往。

集體主義精神和對同伴的互相關愛是一縷陽光,照亮了心中的黑暗;是一條小溪,滋潤着心靈的荒漠。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當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心裏是三分驚喜七分好奇。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中每珍貴的一頁,我心中是洶湧彭湃的,又是惆悵萬千的。它帶給我的是驚訝,是感動,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在整整的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裏,竟磨練出一個如此勇敢、堅強,有着頑強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對於一個常人來説,三天——也就是72個小時,能辦成的事根本就寥寥無幾。但是對於海倫來説,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擁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裏又會有多麼滿足,多麼快樂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啊!温柔細膩的筆觸帶着足以治癒任何傷痛的温情,這是一場浪漫主義的盛宴,清新又純真。

馬克。李唯這本用温馨、喜悦、哀傷與愛交織出的書,令我靈魂深處的童年記憶悸動,喚醒了我童年的無邪靈魂。合攏這本書時,就如同合上了自己的童年,我猶如沉醉在一個温暖的懷抱中,從空氣中嗅到了濃濃的感動與温情。我靜靜地倚靠着沙發,幸福感彷彿從四面八方湧來,令我有不禁想要默默流淚的衝動。濃濃的感動瀰漫了我整個靈魂,我知道我的心早已被這個男孩的故事俘獲了。一心一意地被那個愛與友情盛開的美麗世界感動地深入肺腑。

主人公的童年並不快樂,因為個子矮小而被班上的大個欺負,父母離異,再加上成績和身體都不好,他的童年在那個外省的小城市裏,帶着憂愁與悲傷,在絕望中等待着長大。直到他發現自己有與別人影子交談的特殊能力,他那受傷的心才慢慢地被成熟補好、書裏的許多情節我無法言盡,容我賣個關子,好讓更多的人去追讀。

這本書是一支靈魂奏鳴曲,使我的童年與夢想也被驚醒,當年的熱血早已被時間與現實沖垮,歲月無情,多少孩提時代深銘於靈魂深處的感動與純真之情已然消逝,現實的磨礪令我們日漸成熟,我們也擯棄了許多曾經純真的感情與夢想,變得日益市儈,這便是無奈的現實所致。在人與人的社會中,只要有慾望存在,許多的善良純真也只能隱匿消散,夢想就如同影子一般,是自身的寫照,彷彿觸手可得,卻又隔着遙不可及的現實。回想曾經的豪言壯語,如今只道惆悵與彷惶,試問誰當初不曾許下氣吞山河的鴻鵠大志,現在也只能歎息年少輕狂。周圍的一切都在改變,連帶着我們最初的夢想。

希望很多年以後,我們不要只能擁吻童年的影子,於是只能擁有幸福的幻影。這本書就像是最為治癒心靈的聖藥,帶領着我們彷彿越過了歲月,穿梭到了美好的童年,而品味着書中那麼純真的童年,令我不禁潸然淚下。

多麼美妙的一趟奇幻旅程啊!我抬頭望天,任由心裏的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封面上的小男孩仍然輕吻着他的影子,而我又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延續着一份閲讀的感動。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細節決定成敗》讀後給我的啟迪、給我的震撼相當的大,也可以説是受益匪淺。

翻開書看到《前言》第一段,“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豪言壯語,曾讓我們充滿信心地對待面臨的一切困難,但就個人以致單位、企業而言,我要説:“天下無易事,需要細心人”。下面我從一個小故事説起,故事講的是民國初年,學者黎錦熙在湖南辦報的事。當時幫黎錦熙謄寫文稿的有三個抄寫員。這三人性情各異,做事方式也截然不同。第一個抄寫員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實實地抄寫文稿,連錯字別字也照搬照抄。第二個抄寫員則非常認真,對每份文稿都先仔細地檢查,然後才抄寫,遇到錯字、病句都要改正過來。第三個抄寫員也仔細地看每份文稿。但只抄與自己意見相符的部分。對那些意見不同的文稿則隨手扔掉,半句也不抄。後來,第一個抄寫員一直默默無聞;第二個抄寫員寫了一首歌詞。這首歌詞經聶耳譜曲後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他就是田漢;第三個抄寫員,沒有寫歌詞,但是他成為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他,就是毛澤東。

有一位名人説過:“硬件項目的管理更多地體現在細節的管理,細節到每個設計、每次改動、每天操作。”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直到中國設計師設計的二號線投入運營,才發現其中有那麼多的細節被二號線忽略了。結果二號線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一號線,至今尚未實現收支平衡。

全球快餐業巨頭麥當勞規定:牛肉餅烤出20分鐘,沒有賣掉就要丟掉,這就是量化細節。按照一般的粗放式的管理,別説20分鐘,恐怕過了2個小時也不肯扔掉。這就是麥當勞之成為麥當勞的原因。烤牛肉餅烤出20分鐘內就要消費,這就是標準。你想想,要達到這樣一條看來是很簡單的標準,背後需要做多少細緻的工作!比如,客人多,而要的又多時,現烤來不及,要讓客人等——這是最讓顧客頭疼的事;而客人少,而烤的多時,又只好扔掉——這會大大增加經營成本。所以,既要不讓客人等,又不多烤而扔掉,一定要對顧客需求經過詳細的紀錄,找到一個客人數量與烤肉數量的一個合理的比例,這樣才能保證兩者不誤。這單單是烤肉一樣,其他食品以及服務還有相應的標準要去執行,可以想像這其中的細節是多麼複雜了。從以上事例和看了此書以後,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一下個人關於細節的一些粗淺理解:

第一,細先於能。所謂“能”,我理解是有能力、能幹事、能成事。能力是能幹事的前提,也是把握好細節的重要要件,當然,能力與個體的基礎素質有關,也受基礎素質的影響。有了基本的能力素質,也才能談及注意和把握工作中的細微環節;能幹事是能成事的實踐過程,也是一個決定性基礎,不幹事就成不了事,幹事了,若是忽略了重要的細節問題,可能也成不了事,甚至還可能壞事,可能會造成把大事弄小、把小事弄大的後果;能成事是最終結果,是我們從事工作成果的體現,也是檢驗工作的一個顯像因素,把握好了細節因素,才能為成事奠定基礎。

第二,細先於做。俗話説,“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不做就領會不到事情的本質,不做也領略不到做成事的種種要素,不做就更談不上注意和把握細節。做包括能做、會做和願做,能做是要具備基本的能力水平,勝任工作;會做是靠自己的知識和對工作本身的要求知道如何去做;願做是對所從事教育工作的一種熱愛,喜歡本職工作。我認為只有具備了這三個“做”,才會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去把握和注意細節,也才能取得工作成績,得到相關方面的認可。

第三,細在於勤。古人言,業精於勤。能做到在工作中注意和把握細節的人,必是勤奮、勤勉之人,因為注重細節需要思考,更需要思考後付諸行動,即要做到思於先而敏於行。思想和行為的懶惰之人,是不會更多的思考那些細節問題的,只會照説照辦,只能成為傳話筒或者是留聲機,亦或是搬運工,這樣就容易使工作出現漏洞,帶來不應有的後果。

第四,細在於實。注重工作細節要體現在實上,即實事求是,踏實、紮實。也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所關注的細節要以實在、實際和事實為基礎,要定位清楚,把握準確,不能空中樓閣的細,不能超出事件本身的細,更不能超越自身工作範圍的細。

因此我認為,注重工作上的細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將通過這次學習,在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增強注重和把握細節的意識,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業務水平,適應新時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勤於狠抓細緻工作的落實,遵循“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的原則,紮紮實實地從細微處入手,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各方面的水平。同時還要再讀此書,使自己在把握工作細節上有更深的領會,做到學以致用。

因此我認為,注重工作上的細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將通過這次學習,在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增強注重和把握細節的意識,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業務水平,適應新時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勤於狠抓細緻工作的落實,遵循“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的原則,紮紮實實地從細微處入手,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各方面的水平。同時還要再讀此書,使自己在把握工作細節上有更深的領會,做到學以致用。

第四,細在於實。注重工作細節要體現在實上,即實事求是,踏實、紮實。也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所關注的細節要以實在、實際和事實為基礎,要定位清楚,把握準確,不能空中樓閣的細,不能超出事件本身的細,更不能超越自身工作範圍的細。

因此我認為,注重工作上的細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將通過這次學習,在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增強注重和把握細節的意識,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業務水平,適應新時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勤於狠抓細緻工作的落實,遵循“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的原則,紮紮實實地從細微處入手,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各方面的水平。同時還要再讀此書,使自己在把握工作細節上有更深的領會,做到學以致用。

因此我認為,注重工作上的細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將通過這次學習,在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增強注重和把握細節的意識,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業務水平,適應新時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勤於狠抓細緻工作的落實,遵循“做事不貪大,做人不計小”的原則,紮紮實實地從細微處入手,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各方面的水平。同時還要再讀此書,使自己在把握工作細節上有更深的領會,做到學以致用。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最近,我看了《範愛農》這篇文章,非常的有感悟,這是我看過最讓我有感觸的文章。

《範愛農》是魯迅作品之一,如今閲讀此文,蛇反映的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與一個普通的進步的知識分子悲劇,魯迅範愛農讀後感。命運所具有的歷史認識價值,倒有可能退居次要,因為散文的容量畢竟比不過他的小説;然而,那藴寓於平實冷靜的敍述筆調之中的真誠深摯的感情,卻躍居首位,深深的感染着我們。

有勇氣直面自我,才有勇氣直面世界。魯迅正是帶着自我批判的歉疚心情描述對範愛農的最初印象的:“白眼看雞蟲”的傲態,“鈍滯”而“冷”的《論語》,“離奇”而“可悲”的表現使“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這樣寫,一下子就勾勒出人物的獨特形象,同時也毫無掩飾地暴露出自己的偏狹。

有了真誠,才能知己、識人、論世;而能夠客觀地本質地對待世界和人,也才有可能真誠。真誠是貫穿全文,並推動敍事發展的感情的動力線。這條線,由兩條線索交織而成。一條敍述和範愛農的交往過程,一條抒寫對範愛農的逐步理解。前者在社會變動的大背景下記敍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或用精煉傳神的白描,刻畫其外貌、言談、行為,表現人物性格。或以襯托對比手法,突出人們的內在思想和淒涼境遇。

一位樸實、平凡、正直、耿介、孤獨而又軟弱無力,渴望革命,追求革命,不願與舊勢力同流合污而最終被吞噬的知識分子形象,躍然紙上。後者在刻畫的同時寫出對不物的理解過程。誤會的消除,友情的來往,共事的經過,死因的疑惑,無不貫注着真摯的情感。這情感既包含着範愛農對魯迅的深情,也帶着魯迅的沉鬱的自譴之情。它始而激動,繼而舒緩,終而回蕩,內裏起伏着一股暖流,藴含着許許多多的社會歷史感慨。情感的深化,導致思想的深化。真誠的情感使創作主體與客體融合為一,達到真實、質樸、自然的高度美學境界。

看完《範愛農》,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觸了,一篇短短的《範愛農》,能寫得如此精彩,是在是難得。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我很熱愛讀書,特別是神話類的書籍,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書裏講的很生動、形象。

把故事中的人描繪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牛郎織女》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篇神話故事,故事講述了牛郎織女相親相愛,忍受着一年只見一次的痛苦。從中我體會到了牛郎織女無法割捨的愛情。他們的故事使我感動。

《女媧造人》的故事傳遍千家萬户,女媧造了男人和女人,使人們可以生兒育女,繁衍後代,使人們過上了幸福和諧的生活。

《女媧補天》這個故事講述了女媧為了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險,幫助人們補天,從中我體會到了女媧不惜一切也要造福人類的決心與毅力,不屈不撓,頑強不屈。最後,經過一番努力,女媧終於將天補全了。從《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這兩篇神話故事中,體會到女媧不僅是人類的創始者,還是人們的保護神,災難面前總有女媧保護人們。

神話故事是我們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使我們彷彿身臨其境,我愛讀神話故事。

老殘遊記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取材於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後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的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説、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晉範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説:“《左傳》豔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敍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在〈隱公〉裏面,[臧僖伯諫觀魚]中,魯隱公要到棠地以射魚為娛樂,大臣臧僖伯奉勸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國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臧僖伯雖未能阻止隱公的行動。但他的話足以訓誡。這裏了告訴我們,若要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須學會察納善言,廣納賢言才能使自己的權威得到承認,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裏,[臧哀伯諫納郜鼎]中,宋莊公為了取得魯國的支持,把郜國的大鼎送給了魯國作為賄賂,魯莊公將它置於太廟中。魯大臣臧哀伯這是明示百官可以納賄,是國家衰敗的象徵。“國家之敗,由官邪也。”這個道理不僅對那時的魯國有用,即使拿到現在也一樣具有普遍意義。就如一個當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的話,那麼他的下屬也同樣這麼做,那麼他的管理可以説是一個失敗。同樣在我國現在的反腐進程中有很好的借鑑意義,我國的反腐要從高層抓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員也就不會腐敗,所以我們要做好榜樣,發揮領導作用。

在〈襄公〉篇裏,[子產問政]中,鄭國的執政者子產遵循“愛民如子”的原則,把政事當作農事,精心料理,表現出他一心為國的品質。從子產的作為上看出,我們的當權者應當始終堅持走羣眾路線,用羣眾觀點去看待問題,要愛民如子,不能背棄羣眾為中心的倒行逆施,要勤政愛民。作為一名管理者更應如此,學會體恤下屬。

讀到《鄭伯克段於鄢》一文,莊公,一出世即為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偏愛。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即位,段又恃母愛驕縱無忌。大臣們恐釀禍患,紛紛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莊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禍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養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段為莊公表面寬容的假象所矇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機會終於成熟了,莊公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去了來自任何一方的譴責了。莊公故意放縱其胞弟的篡權之心,併為之“創造”條件、“創造”機會(當然是設置的圈套),培養之,引導之,令其事發後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謂險毒陰深矣。難怪有人評説,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聯繫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頗有感觸。某些調皮頑劣的學生,不是那麼願意聽取老師的批評,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告為兒戲,更有的則乾脆頂牛,他們對老師的教誨是那麼的反感。教育者見教育不見成效,

也就有喪氣、賭氣的時候:算了,讓他去。甚至想,平時裏小打小鬧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或曰,學校管不了他,將來讓社會去管他,讓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見,不是終於也有那麼幾個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嗎?

但我竊以為“做人須當講人品,為師更應尚師德”,為師者而放棄了教育的職責,是為失德也。對於班中一些頑劣調皮的學生,儘管有時明知有些話講了也是白講,但作為一名老師,教育乃是我的職責,我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 而同學們尤其是那些經常挨老師“訓斥”的“差生”們呢,聽了這段故事,難道就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還能高興於老師對自己的不管不問、或曰不敢管不敢問、或曰不願管不願問?難道還能將老師對自己的這種聽之任之作為炫耀於同伴的本領?難道還能憎恨那些敢於管教你們的師長並伺機對他們施以報復?難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師變為鄭莊公?

鄭莊公其人,學生莫愛,老師莫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7z89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