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通用31篇)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通用31篇)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

近來讀了曹禺的《雷雨》,也許是以我現在這個年齡還不足以瞭解吧,看完後只覺得一陣戰慄、一陣心酸。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通用31篇)

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

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

雷雨故事中人物的關係是複雜的,然而就是這種複雜的人物關係貫穿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始終,也是導致雷雨走向一個大悲劇結局的導火線,曹禺在文中塑造了多個鮮明的人物特點,使得每個人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周樸園是雷雨中的一大核心人物,他年輕的時候愛上了魯侍萍,那時的他是愛魯侍萍的,他們之間是有真正的愛情存在的,那時的周樸園也是有一絲純淨可言的,但是他卻聽從父母的勸告將魯侍萍趕出家門,娶了文中的另一個女主角繁漪,一個可以説和周樸園門當户對的女人,但是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周樸園選擇了退縮,他接受了這個現實,這也使得他逐漸變成了有金錢利益觀念,等級之分的人,也隨着雷雨的情節發展走向敗落。但是曹禺還是給了周樸園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在最後他主動告訴周萍魯侍萍是他的母親,然而當真相被揭穿的那一刻,也便是雷雨走向結局的時刻了。

當三十年後周樸園與魯侍萍意外相見的那一刻,周樸園其實是愛魯侍萍的,只是他喜歡的是以前的那個温柔而美麗的魯侍萍,現在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已經老去的魯侍萍,因此周樸園的反映中更多的是帶有恐慌與害怕的,他擔心魯侍萍的出現會影響到自己現在的地位。

雷雨中曹禺安排了周衝這個角色,他是黑暗的社會中的一盞明燈,他具有正義感,敢於為無產階級説話,在知道魯四鳳喜歡的人是周萍是,他主動選擇了退出,他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也是雷雨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封建觀念束縛的人。也許他的死時理所應當的,在雷雨所描寫的整個社會現實中,他是格格不入的。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

“魯家小姐”——四鳳。這是個可憐的角色,多年的風雨洗禮後,再回到周公館,看到和聽到周撲園對她所做的保留,看到自己的相片時也許內心象打翻五味瓶一樣的難受,也驚愕,也憤恨,也想忘記。但是命運的巧合想圈套一樣牢牢鎖住她,接女兒回家的日子竟成了世界末日,葬送自己的女兒,兒子……

沒有哭泣,沒有眼淚,這個滿目滄桑的老人,是這麼堅強的過了這麼多年吧……

雷雨還在瘋狂咆哮,一聲槍鳴後:

“萍……”繁漪真的瘋了。

“萍兒……”周樸園終於要挽留兒子了。

幕拉下,客廳安靜了。是的,雨後就不再悶熱了。

死是最美的結局。周衝最單純的愛終於可以陪着四鳳了,四鳳也不會在迷藏似的躲藏了;如果沒有死,專制,殘忍,又道貌岸然的周樸園永遠也不會發現比封建禮教更重要的是家庭。要不是那樣的結局,我想繁漪會抑鬱地終老,被青春遺棄,被愛情遺棄,被思念吞噬,最後被現實毀滅。

如果説,我説如果,結局是,四鳳接受了周衝,周衝也按自己的心願,給了四鳳知識,但是誰説周樸園有愛情的當初不是周衝呢,有了知識的四鳳又會成為是另一個侍萍的輪迴。

一場雷雨,就讓命運到此為止了。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4

封建禮教,讓小少爺也開始憂慮了。在所有主角齊聚一堂的時候,父親的專制和對工人的壓迫,讓他看到自己的想法(把學費騰出一半給四鳳上學)是多麼的幼稚,至少在父親這兒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當有天晚上,父親親自要“他未説完的請求”時,他低着頭,直説沒什麼,甚至父親也放下口氣:“也許,我會同意呢”也無法讓他再將心事表露。

這本是個矛盾的集合,在悶熱的客廳,在悶熱的“死去的夫人”的房間裏以及在大夥的心裏,都有團火在燃燒。四鳳的愛情在燃燒;周衝的愛情也在燃燒,而他還有對父親的恐懼,對母親的同情。萍對後媽,因為“鬧鬼”只想一走了之,並且,對四鳳,他是愛?是隨性?還是借她慰藉自己甚至是藉以擺脱自己的恐懼?我不知道,但在那個雷雨的夜,他終於可以解脱的。也就是那天晚上,他面對魯大海説出:我想死。由結局可見,這一句話是真。

繁漪,這個可憐的人兒,被迫嫁給周樸園,沒有愛情的生活,昏天黑地的屋子裏。她又是桀驁的駿馬,只是在快要心死的時候,周萍給了她作為一個女人的滿足,也許風花雪月,也許甜言蜜語,畢竟,比起一直的悶熱的屋,比起丈夫想着另外的女人,比起只有藥作為丈夫給的禮物。她從冬天走到了春暖花開。而後來的所作所謂我們由此可以理解。她可以不愛她唯一的兒子,她可以反抗老爺子的命令,甚至可以在雷雨的黑夜跑到四鳳家裏,鬼一樣的出現,但是她卻總是思念,總是詢問,關於他的萍的一切她都想了解,想要緊緊抓住。雷雨夜,她以為自己發下狠心要開始報復他的萍,可是忘記的自己是一個見不得他下跪的人,更何況見到他哭泣,她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和四鳳同樣的地位。因為這一生,她這樣的女子只為愛付出。她終於咆哮了……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5

如果周萍或者四鳳有一個人知道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那麼這場愛情是不是就不復存在?如果周繁漪不是周萍的後媽,那麼是不是他們就可以愛在另一個場角,做着與周家無關的事?

如果當初的周樸園娶了魯侍鳳,又或者這個周家的少爺沒有看中這個丫鬟,那麼這場倫理的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產生了。

可是周樸園愛上了魯侍鳳,周萍愛過繁漪,然後又遇到四鳳,他愛上了自己的妹妹,沒有任何意料,愛情在他們面前,單純得像張白紙。只是這張紙,一開始就被塗上了白的顏料,粉飾着無謂的太平。他們説,曹禺先生

最愛的那個女人是繁漪,他把她刻畫的深刻,雖然充滿矛盾,但是她文弱、聰慧,對詩文有一定的愛好,她的骨子裏有一股熱情和力量,那是對那個社會的控訴。

這個名門嫁給的人不但沒有快樂,卻一步一步淪為了“瘋子”。也許這對她來説是個好的結局,她和周樸園之間沒有愛情,她是周樸園娶回來作為擺設的。

依然記得她在知道周萍愛上四鳳以後,那個決絕撕裂的聲音:“你記住,不要逼急一個女人,尤其是一個已經絕望的女人”。可是那個她的愛人,終究甩手離開,愛情留守的最後只剩下一個留戀與回味,可是命中的她是

個決裂的女子,用她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愛情。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6

一個人一生只死一回,我們都欠上帝一死。今天死了,明天就不必等死。(《亨利四世》)

——題記

讀《雷雨》,我只用了半天時間。應該説能夠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地感受其神韻的文字魅力和行雲流水的情節,本就是一種非凡享受。而其中最玄妙,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無疑是結局一個又一個突如其來的死亡,它會讓人們在匆匆的一瞥中有些措手不及的茫然。

然而平復了那些紛亂的情緒,定神淺思,也許“死亡”,對於這些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們,本就是一種痛定思痛的解脱。拋離愛恨的糾葛,解繫世俗的仇恨,最終我們還是要把靈魂交還給上帝,經歷審判,得到救贖。

“死亡”一詞,可以説貫穿了整部《雷雨》,姑且以此為線索梳理一下思緒,會發現它更像是一個引子,通絡了一個家族的命運。

從序幕中兩位尼姑談論的神鬼,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的懺悔或執着,最終直指那些無知青年的咽喉,每一個佈景和情節,都或多或少瀰漫着對死亡的歎息和恐懼。然而面對這一出悲劇,真正可怕的到底是死亡,還是愛情的盲目?

其實我一直在想,魯四鳳——這個揣着小幸福蠢蠢欲動的女人,這個在愛情與道義的掙扎中活脱出來的女人,如果不是意外,不是命運的捉弄,她是否會得到最終的幸福呢。也許會吧,帶着母親臨終的祝福,攜着愛人私奔海角,從此擺脱家族地位的一切捆綁和束縛,從此過上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更也許不會吧,因為她雙手緊緊挽着的是一個揹負罪責,終生處於悔恨和惶恐中的男人,他們可以背離家族的往生,可以亡命天涯追尋他們想要的幸福,然而無論足跡印留在多遠的彼處,他們的精神裏卻始終會殘留另一個的女人身影。如那夜雷鳴的雨後,她惡毒的詛咒,那低低的嗚鳴聲竟會如此四壁迴盪。四鳳的悲哀並不在命運玩人,而在於她本就選擇了一個擔不起責任的男人。

所以説周萍的死,在我看來到並不算意外。感情用事地講,我很不欣賞這個男人。周萍的一生應該可以用極其卑微潦倒來形容了,他總是在是非之中搖擺,前世深陷在與繼母的亂倫情事中,後世又投入了魯四鳳的愛戀糾結。此人活得實在不夠坦蕩,屬於淡薄尊嚴,丟棄理想,泯滅自由,只把結餘的生命留給“情”字,死不撒手。我以為,愛他,就好比施捨同情,女人的憐憫下,只有懦弱的男人。

曹禺曾經在《雷雨》的序言中評價過他自己筆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讚賞的卻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死得很不值當的二少爺周衝。相比而言,我覺得周衝是《雷雨》裏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對四鳳的求愛失敗;又在爭執中委命於父親的呵斥,認識到獨權的威嚴終究是不可動搖的;之後他又抱着近似菩薩的善心去探望困頓中的四鳳,卻被魯大海視為不速之客辱罵出門;最終他還是被自己最敬重的生母周蘩漪利用,做了一段家族恩怨的陪葬品。一件件打碎他夢想的事情接踵而來,殘酷的現實生活留給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種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絕望。周衝是無辜的,他只是一個被社會矛盾、家庭仇恨無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個在夢想與現實中游離屈尊的年輕人。他最終還是死在自己夢開始的地方,令人悲憐不忍,心痛不已。

從死亡的——陰——霾中走出來,我看到一個還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靈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也是他認為最“雷雨的”角色-。按理説,周蘩漪並不算什麼討巧的角色-,但她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卻盡顯了一個女人最剛烈最隱忍的一面——為了愛情而活,卻又被愛摧殘了身心,絕望了人世。我能夠給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説是仁愛。周蘩漪是鮮活的、真實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經沉淪,但是在感情崩潰的邊緣卻忽地懼怕起了死亡,露出對現實的無盡渴望和激-情,於是她本能地抓牢身邊最後的一棵救命草,不顧一切地瘋狂地向上攀爬,但卻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終還是土崩瓦解在一個懦弱卑微的男人手裏。而我的同情,最終停留在曹禺先生沒有給周蘩漪一個超脱的權利,死亡對於她來説是甜的,但卻不可得,她將帶着遺恨和罪責感孤守在愛人和兒子的墓冢前,直至生命的終結。

在我看來,《雷雨》裏這幾個徘徊在死亡邊緣的角色-,其實都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們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最終,淚水和痛苦交織相容,命運之手把他們拽到了它永不知足的戲弄之中。但是,關於那些愛與恨的矛盾糾纏,也許也會因為這些死亡而被釋解,沒有什麼是不可原諒的。

人與人的交往就好比一隻刺蝟,總需要保持一定距離來自衞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統一,總有那麼一些關係,一些感情,始終糾結不清的。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7

劇中的女人--侍萍,四鳳,繁漪

很欣賞侍萍,因為她的堅韌,獨立還有氣度。很難想像一個未婚女人在那麼森嚴的等級觀念和封建壓迫下與一個和自己身份地位懸殊的人戀愛並未婚生子所需要的勇氣。她讓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女性的勇敢。她就像一團火焰為了愛情炙熱地燃燒,她對愛情的追求就彷彿飛蛾對火的執著,讓人敬佩和感歎。那種對愛情的信念是讓人充滿敬意的,所以後來她被拋棄,被愛情而不是一個男人拋棄時表現出來的絕望以至於她要跳河自盡是完全讓人理解的。然而天不遂人願,要讓她留在塵世繼續忍受煎熬,我堅信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氣和力量。她忍受世人的蔑視,忍受魯貴的責難,堅挺地活下來。然而人生總是在不經意處轉彎,三十年後重遇周樸園,想像不出她的內心是怎樣的震撼。直到最後發現親生女兒和兒子相戀的悲劇,她所做的決定都毫無保留地表現了一個母親無私的愛和大度以及包容,她把所有的痛苦自己一個人扛,接受命運的懲罰。我絲毫也不同情她的命運的悲苦,正是命運的磨難,讓我看到一位如此偉大的女性。

繁漪是最無辜地被牽扯進來的女人--先是被扯進周樸園的婚姻,再是被扯進與周萍的亂倫戀。一個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女人,始終是在忍受……

四鳳自然有她吸引人的原因,開始有些不明白她為什麼會喜歡周萍,我以為周衝的性格更有吸引力。認真思索一下,周沖年輕又具有活力,可能和他在一起更像朋友或者只是弟弟的感覺。而三十歲的周萍,他雖然懦弱和疲乏,為生活和命運所困,有些頹廢和無助,卻又不乏男人的成熟,正是他這種憂鬱的氣質激起了四鳳的母性情懷,這種成熟的韻味讓四鳳更有安全感。四鳳的朝氣讓周萍找到生活的動力,彷彿回到年輕的歲月,有了前行的動力,看到了美好的未來。所以周萍會選擇獨立勇敢的四鳳,而不是依賴和同樣懦弱的繁漪,性格上會更互補一些!

《雷雨》裏這幾個在死亡邊緣徘徊的角色,其實都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們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最終,淚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織相濡的。但是,關於那些愛與恨的矛盾糾纏,也許會因為這些死亡而被我們釋然吧。

人與人的交往就好比一隻刺蝟,總需要保持一定距離來自衞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統一,總有一些關係,一些感情,始終糾結不清的。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8

為了看《雷雨》的話劇,我這兩天做足了功課,重新翻看了《雷雨》原著,這個全長4個多小時的劇目,無疑是中國話劇藝術的經典。但是為了觀眾和演員着想,一般會刪去劇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情節,儘量壓縮時間,本次整個劇目時間為3小時。看完的時候,我們剛好趕上最後一班會學校的公車。

《雷雨》的故事我再多説無用,評論更是談不上了,只是想説説我看完之後的些許遺憾。

首先,刪掉了序幕和尾聲。如果加上這兩幕的話,估計觀眾們就該在劇場裏面打地鋪了,所以也無可厚非。不過,正如曹禺先生在《雷雨》的序中説的那樣,這兩幕,即使讓觀眾入戲,也是送觀眾回家。有了他們,觀眾可以更好的欣賞整個四幕戲,也可以更好的回家。確實,在全局的最後一幕,當曹先生把全部的矛盾和波瀾向觀眾展示之後,我們的心是不能平靜的,如果沒有尾聲感覺就是如鯁在喉,不上不下。不過,在戲院中,宂長的觀眾須知,代替了序幕,演員的謝幕代替了尾聲,一部經典就這樣去頭去尾,讓人不能盡興,實在可惜得很。

如果説刪掉序幕和尾聲是不可避免的話,那麼對於作品主要內容的刪減就讓我十分失望。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9

昨天,我讀了曹禺的名作《雷雨》。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讀一個劇本。記得我原來看過《白毛女》的片斷,那時我只是覺得劇本很難理解,看不懂。現在我才知道只要用心去讀,劇本這種題材也是很吸引人的。

曹禺曾説:“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説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雷雨》描寫了一個大家庭的崩潰。周樸園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統治者,也是一個資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壓抑的苦悶,與繼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係。受過一定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然而缺乏反抗勇氣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擺脱與繼母的這種不倫關係,又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婢女四鳳,而蘩漪的兒子周衝也愛上了四鳳。出於嫉妒,蘩漪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來領走四鳳。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樸園引誘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後又被遺棄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第二個兒子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鬥爭……這些矛盾醖釀、激化,終於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周萍和四鳳終於知道他們原是同母兄妹,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蘩漪的兒子周衝為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媽痴呆了,絕望的蘩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罪惡的家庭崩潰了。

我曾經也大概地看過人藝的話劇《雷雨》。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驚歎於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的東西卻並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着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為一個經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閲讀的。

曹禺曾説:“《雷雨》的主題不是以道德敗壞和亂倫為主題的,也不是寫因果報應,《雷雨》寫的是一種情緒,是情緒的發酵,情緒的洶湧推動着我誹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所顯示的是我所覺得的宇宙間的殘忍,相信種.種宇宙鬥爭的背後有一個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創作時候並沒有一種明確的主題,而是處於本能地一種傾訴,跟着自己的感覺去表現一個世界。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存在於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衝,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裏,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脱,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覆覆地掙扎,甚至死成為了的解脱。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為自己作品集寫後記的時候説:“今天看來,必然有很多缺點和謬誤”,然後他談到沒有寫一個無產階級人物,沒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卻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會跨越時代,跨越階級。

從周魯兩家的衝突上,表現了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之間的衝突。侍萍和四風是舊中國兩代勞動婦女的典型。但是同樣她們有很強的侷限性,以至於很多時候是她們的軟弱造成了自己悲慘的命運。這也是一個時代賦予婦女的不幸,世界沒有告訴她們:她們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負重,遭遇那麼多不幸,卻只認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裏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許她應該讓自己心理負擔的少一點,而不必把社會造成的悲劇由自己獨自承擔。

我想,這裏面還是有一定的宿命論思想,很多東西歸於命運。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也沒有影響作品的深刻性。我當然不會認為世界上存在什麼天命的因果報應。但是社會和家庭給予一羣人的悲哀,卻正是這樣才被展現地淋漓盡致。他們的確可以在黑夜裏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對於他們已經太難了。

周樸園是一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徵,主要是通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係表現出來的。周樸園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受新思想影響的年輕人,也曾有過想掙脱封建家庭的束縛,要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對侍萍的愛是有過真情實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與自己出身的階級徹底決裂,最終又回到封建的陣營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個受傷甚至近乎於變態的女人身上,我隱約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樣純真的愛。蘩漪與周樸園一樣,也是一位新舊結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愛情,又無力擺脱家庭的牢籠,甘願受周樸園的凌辱。蘩漪陰差陽錯地愛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爺,在無人可愛中尋找自己的愛人;這是錯誤的愛,痛苦的愛,卻也是深刻的愛。她是一個被愛折磨卻沒有出路的人。如果對於一個人來説,愛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麼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許這也是她對丈夫、對自己不尊重的一種變態了的報復。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人們的性格已經被扭曲。讓我想起一句話:愛和憐憫都是罪。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0

繁華落盡

用一個暑假完整地精讀了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繁漪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裏,思緒萬千的我終於決定為她寫點什麼。

愛的破滅是《雷雨》中鋪設的主線,毀滅的哭喊貫穿了整個悲劇,故事纏繞着劇中所有即將奔赴雷雨的人。

繁漪始終是我為之惋惜的女人。她初入周宅為婦,這便奠定了她無奈的悲劇。與周樸園這場無愛的結合徹底推翻了新式女性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初嚐了人世間的豐盛,卻要奔向那場煙光閃爍的死亡。她是雷雨中一隻苦苦掙扎的白蝶。她自省,卻無力掙脱羅網。她是見着了青年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背叛了一切的世俗教條,即便結果是無奈的空虛,她卻從未遲疑過,始終帶着飛蛾撲火的決絕。我為她的毅然而感動。

她有愛,有恨,她在寂寞中前進。

然而,悲劇來源於周萍的懦弱與移情別戀。對於那個“情婦不像情婦,母親不像母親的女人”,他卻只剩下可笑的悔恨,還有那自私的恐懼。我的眼裏,繁漪是在黑暗中強烈求活的個體。

繁漪對幸福與自由的渴求支撐着感情向更遙遠處索尋。這個世界在她眼裏已沒有什麼可留戀,她並不怕失去什麼,也不怕再受到什麼傷害。她祈禱的是末日,她渴望的是救贖。

繁漪本身沒有錯,追求幸福與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她不應該存活於那個時代灰暗陰鬱的天空之下,那個“追求幸福與自由”還只是空想的時代。一個與世俗背道而馳的靈魂,註定遭到被毀滅的結局。

希望的微光有時候就像特地為某個時代某個個體準備的一份禮物,埋藏在某個深處等待着被尋得。雷雨爆發的時刻,是殉道者的忌日,紀念所有為愛情靜默或爆發的靈魂。

一道閃電劃過墨黑的天際,華麗的夢延綿了一地,她終於倒下,繁華落盡,惟有悲劇永遠動人。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1

似乎名字就暗示了一場悲劇的發生每當我讀到書的末尾時,突然間由心底湧出一股痠痛。有時候很迷茫,為什麼上一輩的孽債總是報應在子女身上?這難道隊長子女來説公平嗎?

書的結尾講到了周萍(周樸園與魯侍萍之子)和魯四鳳(魯侍萍和魯貴之女)的死,以及無辜的周衝(周樸園與周蔡漪之子),原本我以為沒有周蔡漪的阻擾,結尾應該可以説是圓滿結束了,但是我錯了。《雷雨》所描述的是一場悲劇,正因為周蔡漪對周萍的那份愛,從而順理推章一步步引出了一個身世之謎,周萍和魯四鳳這對苦命鴛鴦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也許他們受不了這種結果,周萍在雷雨的天氣中衝到庭院外而觸電死亡,然而讓我很不值得的是,周衝這年僅才17歲的無辜男孩,居然會去拉觸電的魯四鳳白白喪命。瞬間我有股憐憫,為什麼純真無邪的周衝在曹禺的筆下最終的命運會是觸電而死呢?而那個周萍卻舉槍自盡,弟弟魯大海在那個恐怖的雷雨天氣中從此失去蹤跡。似乎這一切都發生的有點倉促與可惜,只是我們都知道至便是悲劇的最終目的。

回過頭來講周蔡漪和周萍。作為後母的周蔡漪居然會和丈夫的兒子周萍染上關係,從我們正常人的眼中可視之為亂倫,但當我換個角度去想的時候,就會懂得原來這就是悲劇產生的一個過度!可見曹禺的策劃可謂是巧妙絕倫。從不該發生的事引出最終大家所不願意看見的一幕。

然而事實追究根底,這場悲劇的主導線還是在父親周樸園身上,這個玩世不恭的偽君子,若不是他為了娶個有錢的周蔡漪又怎麼會丟下窮命的魯侍萍呢?魯侍萍又怎麼投河不死再嫁魯貴,因而生出魯四鳳呢?所以説為什麼總是父母欠下的債會報應在子女身上,讓他們曾受不該有的罪惡呢?

依然一句話:“這對子女來講是否公平?”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2

今天上了四節課,四節課四種講法。

十班很順利,學生的感悟從結構到人物,從語言到主題,基本上把我想講的都説了,特別感謝張曉宇、欒博玉、王琪、譚嘉、何欣、馮琦。

十二班遭到我的批評,學生準備不充分,只好又用一節課時間寫感受。明天交流探討。

十三班剛接手,強調讀戲劇的的方法,寫感受。

十四班也是才接觸,仍然是強調讀戲劇的方法,還講了大概情節,領着初步感受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寫感受。

周樸園:

僕人滿園,這裏沒有温情脈脈的親情,沒有相濡以沫的親人,沒有生死相許的愛情,沒有天倫之樂的幸福,只有統治與被統治,只有主人和僕人。在這個令人壓抑、窒息、沉悶、黑暗的周公館,不要奢談真情,真情有幾許,真情值幾文。

周樸園是可憐的,是孤獨的王,他的僕人或敬而遠之,或畏而避之,或冷漠而不屑之。生冷的牆壁隔在他和每一個人的中間不可逾越;他是可悲的孤獨的王,連腰纏的萬貫都可能會嘲笑他,連不可懷疑的威嚴都可能會可憐他。最高的統治者、富有的資本家,你已經不是人了。倘若還能些許嗅到你身上一絲人的味道,也就是那些舊傢俱,那家舊雨衣和繡了梅花的舊襯衫,還有關窗的習慣。真的是不思量,自難忘嗎?我不得不懷着叵測的居心,惡意地去推測你的用意。大概是想以此來告示天下人:看!我是個有情有意的君子!其實哪裏有什麼情,即使曾經有過,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看似好像樸素地守着真愛,但那五千洋錢、生後開支的籌碼以及永不踏進周家大門的條件又怎能掩蓋住你虛偽冷酷的嘴臉。你寧願活在想象和過去,寧願對着一個死去的侍萍懺悔,卻不願面對活着的證據。相認的那一刻,哪有久別重逢的喜悦、互訴衷腸的纏綿、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斷腸,有的是徹頭徹尾的掩飾、猜忌、懷疑、驚慌、恐懼和竭斯底裏的憤怒。我不得不懷疑,你貌似情誼深厚的自難忘了。當年的侍萍是多麼的温順,小鳥依人,唯命是從,那朵梅花是為你開得鮮豔嬌媚,開得芳香四溢。繁漪可是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她是不會輕易就範,屈從你的淫威,她的繁漪漣漣是一絲生氣,是一絲打破死寂的生氣,是一種挑戰,是一種對權威的挑戰。她是異類,讓你搞到麻煩和不安。你的藥治不了她的病,你的藥只能讓她更亢奮,反抗更瘋狂,不惜代價,甚至是病態的追求,畸形的執着。

如果説三十年前的三十之夜將侍萍冷酷地趕出周家是情不得已,情非所願,暫時算作你還有一絲人的良知尚存,那麼,在此之後,你徹底地墮落,墮落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三十個工人,兩千二百個小工的

的性命,只為那使你更加墮落的金錢。社會名流、優雅風度下是蛇蠍心腸。此時你一定會得意洋洋地看着魯大海吧,因為你的金錢加大棒的伎倆有一次得逞了。但那絕子絕孫的昧心財是怎樣的一句具有報復性預言,更有報復性的是不該死的都死了,想死該死的偏偏活着。

雷雨過後,天依然陰沉,周樸園,在此之後你的記憶裏不止一個魯侍萍吧!

周樸園真真地一個可憐可悲孤獨的王,你的僕人都已死去,剩下的只有蒼老。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3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愛恨糾葛,三十年的淚與鮮血鑄就了一場悲天慟地的雷雨。這雷雨下衝刷的,是中國封建舊社會吃人的禮教傳統,是劇中人痛苦與矛盾交織的情情仇仇,是命運之神獰笑的薄薄嘴角……一場雷雨,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成空。

悲劇的初始,往往是一個並不動人的錯誤。富家少爺在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與家中女僕墜入愛河,這樣的故事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不算少見。理所當然,富家長輩憤然反對二人"懸殊"的交往,在大年三十的夜晚生生將懷抱嬰兒的女僕趕走,還"用心良苦"的強要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悲劇的初形在這裏開始醖釀而出。

周樸園,作為劇中中心矛盾的焦點,無疑是情感衝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説是仍有一絲純淨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户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在三十年後,他重又認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悦,而是徹頭徹尾的猜忌,懷疑與恐懼。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來也許會對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脅,是真相揭穿後自己將面臨的尷尬處境,而不是對侍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憐愛。他口口聲聲的説他一直留着她喜歡的傢俱,説他保留她的習慣,珍視那繡了梅花的舊襯衣,可説到底,這些都不是因為愛,都是因為要彰顯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其實哪裏有什麼情呢即使曾經有過,那也在三十年的時光中消失殆盡,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給侍萍五千大洋,承諾包管她的生活開支,要她們永遠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門——全都,全都,是為了他自己。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薰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魯侍萍,悲劇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愛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為何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愛也好,恨也好,難道最終受傷的不是自己麼既然如此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間你將這一生的苦難歸於命運,歸於看不見莫不着的生命之線,唸叨着如何苦如何悽慘,緊緊抓住那血紅色的恨意,執拗的不願放手。難道這就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麼堂堂正正的對峙,隨後瀟瀟灑灑的揚頭離去,總比自行降自己於他人身下要舒暢,不是麼。

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時代所鑄造的暴風驟雨。風雨之下,世間一切罪惡醜陋原形畢露,無處藏身。沒有什麼愛能穿越這無限悠長的時間,沒有什麼事能真正達到永恆。人生如夢,夢裏淚雨滂沱。夢醒之後,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4

讀完《雷雨》,此時正是夜闌人靜的時候。

關上台燈、閉眼,眼前似乎還是出現一幕幕叫人不知感慨還是感動的情景。

一切源於情又止於情。第一代的恩怨債孽卻由第二代繼續承受。倘使當初周樸園沒有為了名利狠心拋下魯侍萍和魯大海,周萍和四鳳這段不該來的愛情也就不會來,瀿漪和周萍的這段瘋狂而又心酸的感情也不會存在。而這一切究竟是誰的錯?

四鳳,侍萍,周萍,周衝,他們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啊!本來應該是一段很美好的愛情,卻在最後被套上了亂倫的枷鎖,本來應該是一段很親密的母女情,卻為了兩段不該來的愛情而處在了痛苦的深淵。一切的美好啊,為什麼終歸支離破碎?不該死的死了,不該瘋的瘋了,舊社會,令人心酸的下層人的命運,何故如此?舊社會的黑暗,上層人士的腐朽終究導致了無數悲劇的發生。

我依然在想,不僅僅是舊社會,即便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也依然在發生。也許現在會比舊社會光明的多,可是仍有那麼多的人仗着自己有錢有勢,處事橫行霸道,任意妄為?犯法了,他們的錢可以買通律師,買通法官,然後可以不負任何責任,拍拍屁股走人,還裝出一副受害者的委屈相,扔下真正的受害者捶足搗胸,哭盡人間的不公。這樣的人他們的心難道就不會滴血嗎?而這樣的人也終究會遭到報應的吧!呵,命運,如何的作弄了這世間的人,一切的人與事彷彿盡在它的掌握之中。

我又想到了魯大海,這個個性鮮明,決不向黑暗的上層勢力低頭的青年人。他意氣風發,愛憎分明,對於一切的不平,他敢於挑戰,堅定的意志和一直堅守的原則,也讓他對上層人士嗤之以鼻。他不甘於那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的下層人民的一貫作風,更不屑於魯貴那種奉承拍馬,狐假虎威的神奇,他願意為自己以及其他所有礦工的公平挑戰周樸園,他要為自己和其他人贏得他們應有的回報,他憎惡黑暗,也敢於挑戰黑暗,這樣的年輕人正是舊社會所有懂得反抗的人的真實寫照。他們頑強,他們堅持,在所有人都在無際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加黑暗的深淵走去的時候,只有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找尋光明的所在。

……

一陣雷鳴,驚醒了多少懵懂的舊社會人民;一夜雷雨,淹沒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痕跡。

人生總歸如此,像書像畫亦像戲,讀一部《雷雨》,彷彿嚐盡了人間千番種.種,讀盡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辛酸血淚,想想現今,我們也算得幸福的了吧!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5

我曾看到過愛情温柔地凋零,於是明白了所謂真愛無敵的童話:只不過是當一絲情愫如細草穿沙般掠過心田時,人們彼此心照不宣的謊言。這原本就是個暖昧不清的世界,孤獨追尋着愛情謊言的靈魂們遊離在城市巨大的陰影之下,在每個暗到了極點的黑夜,失去自由的愛情便頹廢地躲在牆角邊喘息。冥冥之中,早已經被註定了的一切就是這樣被註定了,上面戳一個時間印章——永遠。

想起了周蘩漪,《雷雨》中的那個被愛情傷得最體無完膚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這樣評價蘩漪:“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着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圍裏,蘩漪最顯得調和和單薄,她的生命燃到電火一樣地白熱,也有它一樣的短促,情感鬱熱,境地,激成一朵豔麗的火花,當着火星也消滅時,她的生機也頓時化為烏有,她是一個最有“雷雨”的性格的女人,她的生命交織着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

也許愛與恨正是曹禺先生的《雷雨》所要表達的主題吧,周樸園、魯侍萍,乃至周萍,哪個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但只有蘩漪將愛與恨的交織詮釋的如此淋漓盡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裏悄無聲息地綻放了的花,冷漠、詭異、妖豔,穿過被灼傷了的眼睛,直逼進你的靈魂,尋找苦海深處的共鳴。我不得不讚歎蘩漪,她就是那個瘋狂到讓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裏,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顆被愛情遺忘的心,十八年來陪伴着一個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周樸園不愛蘩漪,他的軀殼裏早已埋藏一座荒冢,墓碑上刻着魯侍萍的名字。《雷雨》中沒有提及蘩漪因何嫁入周家,這並不重要,因為悲劇早已開始,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恩怨糾纏所當然不會只有兩個犧牲,蘩漪本身只是偶然的一個環節,由命運捉弄,被推進雨中,在雷鳴電閃下心碎、發瘋!

蘩漪和周萍之間並非是愛情,就算有亂倫的嫌疑,蘩漪也遠遠將周萍甩在了後頭,她像戰神一樣充滿勇氣,以夸父追日般的熱情索求虛無縹緲的真愛,她忘記了自己是周樸園的妻子,周萍的後母,她是那麼不顧一切地抓住了愛情,而周萍是她乾涸的心湖裏突如其來的一場春雨,十八年來不曾動人的眼神就被雨水滋潤的炫麗,她就這樣坐上了愛情的末班車,偏執地等待未知的終點。她對周樸園充滿了恐懼與恨意,所以會在深夜裏獨自哭泣;而周萍恰在這個時候出現,一絲的安慰就會點燃熾熱的烈火,讓自己義無反顧的燃燒。蘩漪實在是個最可憐的傻瓜,她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極限,卻不知自己倉皇中抓住的救命稻草只是一根空心的稻草,軟弱、無力。我一直懷疑蘩漪與周萍之間的感情是否是等價的,自始至終似乎都是蘩漪付出太多,那是一份最渴望得到回報的愛,卻也是最無可奈何的恨,愛與恨的邊緣流淌着啜泣的淚,有如許多的人,畢生在問中追溯。

我不喜歡周萍,我想他竟是一日也不曾愛過蘩漪的,因為他的懦弱,是個十足的膽小鬼,單憑這一點,他就永遠不會配上蘩漪,他只有無盡的追悔,永遠只在悔恨自己過去由直覺鑄成的錯誤,“他佩服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在他的見聞裏,除了一點倔強冷酷——但是這個也是他喜歡的,因為這兩種性格他都沒有,他覺得他在那一方面欺騙他的父親是不對了,並不是因為他怎麼愛他的父親(固然不能説他不愛),他覺得這樣是卑鄙,像老鼠在獅子睡着的時候偷咬一口的行動,在他的直覺過去,理智冷回來的時候,他更刻毒地恨自己,更深地覺得這是反人性,一切的犯了罪的痛苦都擁到自己身上,他要把自己拯救起來,他需要新的力,無論是什麼,只要能幫助他,把他由衝突的苦海中救出來,他願意找,他見着四鳳,當時就覺得她新鮮,她的“活”,他發現他最需要的那一點東西,是充滿地流動着在四鳳的身裏,她有“青春”,有“美”,有充溢着的血,固然他也看到她是粗,但是他直覺到這才是他要的,漸漸地他厭惡一切憂鬱過分的女人,憂鬱已經蝕盡了他的心,他也恨一切經過教育陶冶的女人,同一切細緻的情緒,他覺得“膩”!然而這種感情的波紋是在他心裏隱約地流蕩着,潛伏着,他自己只是順着自己之情感的流在走,他不能用理智再冷酷地剖析自己,他怕,他有時是怕有自己心內的殘疾的,現在他不得不愛四鳳了,他要死心塌地地愛她,他想這樣忘了自己,周萍是整齣戲中性格最複雜的人物,一方面在父親的陰影小心翼翼地生活,另一方面又不甘於這種壓抑的現狀,他陰鬱而不得志,對父親的反叛,一種心理上覆仇的快意使他與後母蘩漪牽連到了一起,他輕而易舉地擄獲一顆寂寞的心,但也就此揹負了沉重的道義的十字架,自始至終,周萍都在逃避,蘩漪帶給他的只是無盡的悔恨,他內心已陰雨連綿,無辜的四鳳恰似他苦苦盼望的陽光,周萍迫切需要温暖的陽光驅走烏雲,於是他和四鳳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他以為就此可以擺脱蘩漪的罪孽,孰不知這是一出更大的悲哀,周萍難得有那麼大的毅力帶四鳳遠走高飛,電閃雷鳴之夜,一切真相大白,現實在殘酷地獰笑,唯有死亡是舒適的温牀,他最後選擇自新,那也是他的出路,無法想象苟且偷生的周萍走出那個雷雨之夜後怎樣面對以後漫長的人生,倘若終日在無盡的悔恨中消磨自己,我想,這稠密的恨終究是化不開的,求死,是一種的解脱。

周沖和四鳳是整齣戲中最讓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們倆個同樣的單純、清澈,對甜蜜的愛情那麼憧憬,對未來充滿了熱情,他們明亮的眼睛無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濤洶湧,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輪廓,當他們的幼稚在殘忍的現實面前被得頭破血流的那一剎那,老鍾就已經鳴起,其實周衝化比四鳳更加無辜,雷雨過後,我們不得不扼腕歎息:多麼年輕的生命啊。

如果真的要揪出這無奈的悲劇的“罪魁禍首”不知算是周樸園和魯侍萍呢,還是已故的周家老太太,少年和丫環偷情似乎自古以來就沒有幾個落得圓滿的下場,這幾乎成了一條亙古不變的規律,在等級森嚴的制度下,這本來就是一類被詛咒的愛情,身份的懸殊,是世人心中永不逾越的鴻溝,周樸園和魯侍萍終究難逃棒打鴛鴦的結局,人間又多了一例明證。

我認為魯侍萍和周樸園並不是《雷雨》的主角,他們倆個的存在只是一個引子,埋伏在歲月的後頭,引出日後一段糾纏不清的孽緣,當週樸園認出面前這位憔悴蒼老的老媽子就是他魂牽夢繞三十年的侍萍時,愛情就在那一刻陷入了萬劫不復,也許那是周樸園最心潮澎湃的時刻了,希望幻滅了,侍萍改變了,心,也就輕鬆了,侍萍終一不再是自己心愛的女人,日後,周樸園就徹底成了一個無愛之人。

魯侍萍三十年後聲聲控訴,一切恍然如夢,她咬牙切齒宣稱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現在周樸園的眼前,紅顏已逝,韻華不再,其實這一切大可不必,當愛已成往事,何必又在彼此快癒合的傷口上再撒下一把鹽呢,如果她真的認定周樸園是個罪人的話,那麼她至少也是個共犯,不管以後周樸園變得怎樣冷酷無情,至少對侍萍,他是一刻也不想讓自己忘卻的,拋棄侍萍並不是他們初衷,愛情無法達到完美,那麼就無所謂誰對誰錯,魯侍萍錯在不必如此耿耿於懷,也許是我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女子,對被拋棄的命運看的如此之重,魯侍萍是個苦命的女人,而命運確實是不公平,我只能把這一切怪罪於命,雖然我是如此的不相信宿命的玄虛。

那個驚心動魄的雷雨之夜啊,愛與恨的廝殺滲透出的血腥之氣讓我不寒而粟,當一切又迴歸平靜,啜泣的問不再幽幽慨歎,我們早應該明白,愛與恨終究不能長久,邊緣的問,兩個瘋子的女人,一個憂愁的老人,還在苦苦掙扎……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6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次獲得正式授權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馬爾克斯影響的莫言,翻閲過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突然覺得它分外珍貴。

説的是孤獨,看見別人寫的讀後感都是圍繞着這兩個字而寫。不不不,你們都搞錯了,不是文藝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發出孤獨的感歎,不是非主流們黑白人生的孤獨,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間裏沒朋友的那種孤獨。

這種孤獨,是一個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非一般外物所能改變。是一種追求理想過後,發現這種追求根本沒有意義,多年來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帶來的那種孤獨與彷徨,正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裏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也正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學而最終精神失常,被捆在樹上至死。

最奇特的莫過於整個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裏,一直不睡覺,但卻一直遺忘東西,不得不在每樣東西上貼上標籤,杯子、碗、凳子之類的。這是一個民族的孤獨,他們盲目地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卻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而身後的事物——歷史,卻被他們漸漸遺忘。而生活在這裏的何塞家族,一共經歷了六代,但每一代卻只是第一代的輪迴,改不了那種流淌在血液裏的盲目,嚮往虛無的東西。

但馬孔多的女人們卻是堅強獨立。她們務實勤奮,烏爾蘇拉照顧全家,開糖果店賺錢不斷修建家;阿瑪蘭坦熱衷於刺繡;蕾梅黛絲則心地善良。而她們都帶有傳奇色彩:烏爾蘇拉活到一百四十歲,阿瑪蘭坦和死神對話,而蕾梅黛絲則飄上天去了。

馬爾克斯的這番回答,正是對馬孔多的孤獨的最佳解釋。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7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於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讀本。毋庸置疑他是歷史上最傑出最成功的人士之一。這本書告戒了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縱觀其一生,富蘭克林並沒有太優越的成長環境,應該説是比較平淡的出場,1720__年出生於北美洲的波士頓,家中有17個孩子排行15。父親是從事蠟和肥皂的小商人,進過兩年學校,後因家境窘迫輟學。2歲在哥哥的印刷鋪裏學徒,學徒的日子很艱難,然而他卻利用學徒的閒暇時間刻苦學習,閲讀了大量的書籍。在政治、科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還通過自學能熟練的運用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

1726年富蘭克林自營印刷工廠,從此事業蒸蒸日上。創造了一個美國夢的傳奇故事,他印刷併發行影響巨大的《賓夕法尼亞》。他發明了避雷針、兩用眼鏡、新式火爐和新式路燈。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聯合就死亡”的口號”並起草“獨立宣言”1771年出版了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其成長曆程。告戒了人們要積極向上。

此書裏好多人生箴言都是富蘭克林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讀此書不但要感悟那些人生箴言,還要結合自身人性修養等方面完善自我,本書每一章講述的都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章章都講述了做人做事的感悟,並給我很很多啟發。

在他看來,讀書是他打開幸福成功之門的鑰匙.書是無價之寶,是他最大的快樂。書給予我們智慧,堅定我們的決心吧,讓我們能夠隨智慧而行,讓高尚的智慧充滿我們靈魂。

富蘭克林十分重視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給自己提出了13個要求,分別是:節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貞潔和謙遜。他一直在盡力地做到這些,儘管他也很難完全滿足要求,但他還是堅持不懈。我想能夠做到那十三條的人們,已經都能稱之為“聖人”了,事實上這樣完美的人確實少見,但是能追求這樣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我的目標是在自己身上培養這些美德,所以我認為最好不要一下子全都嘗試,我覺得這是很難辦到的,還是在一個時期內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點上為好。我將這樣的美德培養成習慣,然後接着在培養另一項。於是我安排節制為美德培養的第一位,因為它需要頭腦冷靜,思維清晰。這種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經常保持警惕,抵抗舊習慣的惰性並遏制永無窮盡的誘惑。在獲得了這個美德後再培養美德就容易多了。

在辯論的時候也看到富蘭克林早期並不謙虛,我也經常犯類似的錯誤,辯論的時候沒有必要以非常強勢的壓倒別人,儘管在當時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快感,但一定要體會別人的感受。

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富蘭克林這位被尊為美國國父級人物,能終生保持勤儉的工作作風,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對比眼下的自己和現在大多數人們顯的多麼的浮躁。

我希望人們以後都需要在:寡言、謙虛、儉樸、方面多加註意,去除這些壞的習慣,也許對自己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有一點,我認為是必要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通過此書,更加明白教育等公共事業對人類以至一個城市、國家的影響。

富蘭克林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在我看來,能夠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與其説是千載難逢的巨大的幸運,倒不如説是每時每刻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瑣細的方便。”我認為,這句很有啟發性的話提醒了人們:不要只顧那些百年不遇的幸運,而忽略了身邊的小事;這句話也很好地解釋了富蘭克林的那些造福人類的發明和他成為發明家的原因。

富蘭克林能在如此多的領域做出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事,應該很大程度上依靠他的習慣,非常遺憾不能看到他後半生的傳記,也許他的後半生我更感興趣一些,其實人往往這樣,喜歡看到輝煌的一面。

看完富蘭克林自傳後,深深的感知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來的自我束縛。要前進就要志在前進。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8

高中時知道龍應台這個名字是個偶然的機會,看了她的一篇轉載的雜文,寫的很犀利、很有智慧,並且覺得這個名字很酷,想當然認為是男作家。後來才知道龍應台是女的,就更加欣賞她,文章大氣、知識淵博。就有意識的多找來她的一些書來看,她被譽為華人最有力的一支筆,鍼砭時事,鞭辟入裏,以有情眼光觀察社會,寫了很多著作,例如《野火集》、《百年思索》等等。

很早就知道龍應台寫了關於親子教育的幾本書,一直沒買來看,想文風那麼凜冽的人想來教育子女也是嚴厲而冷靜的吧。最近陪女兒去圖書館,看到了龍的《親愛的安德烈》,拿起讀了下,沒想到一讀起來就放不下來,索性買了下來回家後好好研讀。

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很大,首先是覺得安德烈真是了不起和自由,一個18歲的孩子可以有這麼深的文化底藴,思想境界和人文關懷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想一想我們18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呢,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備戰大學聯考,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習題集,關於國家、關於民族、關於政見、關於文化、關於信仰我們考慮的很少或者沒有考慮,我們考慮的比較多的是理想,也無非是考上理想的大學。比起安德烈的自由、愜意和廣博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台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其次就是羨慕書中的母親和兒子的無障礙溝通,説起父母對子女的愛,我想全世界也沒有我們中國人做的更多,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通常是做了不説,愛也不説,只有批評是無處不在的。做父母的在一句“為了你們好”的名義下做了多少錯事啊,我希望自己以後不要這樣,尊重、平視是給女兒真愛的禮物,我要努力做到這一點。

我最喜歡的是第28封信《給河馬刷牙》,真是心有慼慼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光耀門楣”更是以前中國讀書人從生下來就揹負的責任,就是在大學聯考選志願時也是主要參考熱門的專業而不是自己的喜好,我想也許就因為這樣很多本可以成為將軍的人成了箍桶匠了。書中一段話我很喜歡,和大家共勉“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和利,而只是為自己找心靈安適之所在,那麼連“平庸”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更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的想象而活。”是的,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我們揹負的太多,怕父母失望、怕子女失望,怕比不過同學、怕被鄰居看清,怕這怕那,夜深人靜,獨處內省,其實和辜負了自己的心靈相比,那些都是可以忽略的東西,“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部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這樣一來,在華爾街中做銀行經理和給河馬刷牙又有什麼關係呢。對我來説真是當頭棒喝,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我認真工作,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雖然沒有達到父母設定的目標,但是他們不會失望,我終於明白過的幸福是他們對我們的最大期望。那麼作為母親的我來説呢,我也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強加給女兒,讓她在愛和自由中成長,做到學有所用,簡單快樂就好。

另外通過讀這本可以説是兩代人合著的書,我也逐漸體會到我們為人父母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要跟上時代、跟上子女的節奏,我們和子女間有親情的牽絆,但也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正如龍應台説的那樣“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不願意看到那樣的情形,所以我要努力、要嘗試,學做人的父母,這對我來説是新的課程,參考很多,不一定適合。我們要自己找出適合我們彼此的方式和方法。每個孩子都是上天饋贈給我們的禮物,我心懷感激、不知所措,但是我不怕做錯,我勇於嘗試,這樣,我就可以在女兒十八歲的時候,和她討論抉擇的時候順便説一下,媽媽那個時候也很怕呢。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19

星期天的早晨,媽媽下班後,手裏拿着一本書,書名是《愛麗絲漫遊奇遇記》。我才剛讀幾行,就愛不釋手了。

像小狗一樣可愛,像小鹿一樣温柔,對誰都有禮貌,不論對方有多麼偉大或古怪,是國王還是毛毛蟲,都一樣彬彬有禮。這就構成了勇敢善良的小姑娘——愛麗絲。

愛麗絲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的家庭。有一天,寧靜的夏夜,襯托着天上的月亮格外明亮。愛麗絲正和姐姐聊天,不知不覺,愛麗絲緩緩的睡着了,她做了一次夢的旅程。掉進兔子洞,能讓人變大變小的蛋糕與蘑菇,組成國家的撲克牌,使人忘記名字的小樹林。在夢的旅程中,有許多奇怪有趣的事:會笑的柴郡貓,會吐煙圈的毛毛蟲,自己會倒水的杯子……在這個世界裏,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她時而變大,時而變小,有一次竟然掉進了自己的淚池裏!

她還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如像無知的瘋子一樣的兔子,一個誰也得罪不起的、張口閉口都説“砍掉它的頭”的皇后,會做許多美食的,一個嘮叨的毛毛蟲……

愛麗絲的夢境,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從中我獲得了有益的東西:我們要開闊自己的視野,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個像愛麗絲那樣的童心。這本書讓我的人生色彩斑斕、富有情趣。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0

我讀了一本好書,它令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綠山牆的安妮》。

這本書講的是綠山牆的馬修和瑪瑞拉想領養一個男孩,幫助他們做家務。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了一個富有幻想,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她不斷地闖禍,也不斷地改正錯誤,她改變了兄妹倆牽動着她們的愛心。後來安妮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並拿到了獎學金,因為要照顧瑪瑞拉,安妮沒有去上學而是在村裏教書。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安妮的幻想給驚住了!安妮經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而在她的幻想中,櫻花是白雪王后;有蘋果味的天藍葵是邦妮;巴里家的池塘是閃亮的相互;她把自己的影子和回聲想像成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讀着這些幻想,我彷彿進入了這個童話世界,我常常會幻想着天空上的白雲,把自己的一切都説出來,隨着白雲飄走在某個地方,我整天沉浸在童話世界裏,忘了世界,忘了一切,忘了自己,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那麼美好。

安妮雖然是個孤兒,但是她卻以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每一天,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奎因學院,並拿到了獎學金,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一個個夢想漸漸變成現實,我和安妮相比,簡直是太差了,遇到困難,我就只會退縮,我應該像安妮一樣變得勇敢起來!

安妮就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前進的方向。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1

待到再獨自站在學校清曠的十字路口,迎接我的大風再次用熟悉氣味翻攪我的感官時,我必然會懷念起,在舷窗邊翻轉咖啡匙的這一刻。

如果定需要什麼來證明求索知識的路程是孤獨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停留在無盡長廊中的不安的靈魂,定願意穿過百年的時光現身説法。不必等到樸實的吉普賽人帶着巨型磁鐵走街串户,何塞?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身上潛伏的孤獨基因便已蠢蠢欲動,搶先同良心的譴責一起拔出他這根混血家族不拘的釘子,促使他領着一眾族人,肆無忌憚地憑自己想法,開山嶺斬荊棘,在那個唯有鳥鳴能指引方向的孤霧叢野,建起無厘頭夢中家家外牆都有面鏡子就叫馬孔多的村莊。當實誠的梅爾基亞德斯帶來磁鐵、望遠鏡、假牙和鍊金爐,當原始智慧碰上野生文明,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孜孜不倦求索的路上兀自越走越遠。用磁鐵探測金子,讓望遠鏡灼傷自己以證明陽光戰的威力,觀測計算入魔然後徑自測出地球像個橘子,再到執意用鍊金鍋將妻子寶貴的遺產化為一團死粘鍋底的油渣,第一代何塞像他的子孫們一樣,將自己與外界隔斷,倔強地用着後人不願意再重複的實驗方法,得出證實自己智慧卻又早已被人證實的科學結論,執著而瘋魔——除非偶爾抬眼望見赤腳立於田間的孩子,才會感及一絲僅存的温情。直到那個令人崩潰的星期二——一切的一切都在重複着星期一的模樣,不差分毫,星期三如是,星期四依舊。星期五徹底崩潰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最終被綁在了樹下,剩餘的求索都留在那棵樹下展開,即使繩索解開,也選擇至死不離——因為於他而言,在散架了的時間裏,整個世界的變化都不會及其一身孤魂的變化。

維繫孤獨家族生活似乎也會是孤獨的。同樣是第一代長輩,半個多世紀,從喝蟒蛇湯吃壞了胃口開始,到裝入一個比籃子略大的棺材結束,代表理性、正直、仁愛與勤勞的烏爾蘇拉自始至終都堅持試圖用一己之力維持整個跌宕起伏的家業,即使中途離開,但還是會像家族任何散落的子孫一樣迴歸,並帶回給整個馬孔多以更多的繁榮生機。因為種.種錯亂而不可捉摸的因由,她“不幸誤入”了這個空氣中都飄忽着孤獨因子的家,卻又在承受了那些“長了胡茸之後便都學壞”的男人們一次又一次攪擾家業的同時,在一無所有之處建起飄滿玫瑰清香的宅邸,保持她製造糖果小動物的烤爐晝夜不歇。作者將在拉美代表親切自然的動物意象在此巧妙的植入,有意刻畫了一個追求理性生活的美好的形象。然而,當她在睡意迷朦的躺椅上監視女兒與情人時,當她獨操一根鞭子將一幫學生軍打得落荒而逃時,當她義正言辭在軍事法庭上威嚇法官們時,還有當她選擇忙裏忙外把來源不明的後代們教養大時,烏爾蘇拉都不曾想,她一切和一切的努力,不過都是從零到零,就像她的生命,從小搖籃到小棺材,只是在做一個無謂的循環,植入其中的,也不過是布恩迪亞家族恆在的孤獨的基因。

如果想讓生命徒勞無獲,那你就放手去追求自尊——慄樹下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遊魂耿耿於懷道。相較於哥哥的玩世不恭,奧的低調謙卑多麼令家人倍感欣慰,儘管這樣的低調促成的只是未來上校端坐鍊金室的隱忍和妓女面前面對自己裸體的自卑。直到保守派昏暴政府的行徑令其忍無可忍,穿上一身戎裝便脛走征程。然而,面對行刑隊時那句無奈憤怒的嘟噥,最終激起的還是其狂熱的自尊——當戰爭再次被髮動,真正的目的與混亂的黨派紛爭再無關係,而是他要在那些傳言中他無所不在的角落裏求得一絲無望的自尊,以填充其封閉孤獨的靈魂。但,三十二場起義,十七個不同姓的兒子還有無數次暗殺和一次自殺後的倖存也不能令他停止感到被不斷的分裂重複以及刺骨的孤獨。於是他選擇了暗殺對手,槍決朋友,夷平不被允進入的遺孀的家,還跑遍父親探險走過的路。然而戰爭冷漠地擺出了一樣事實:“什麼都不曾發生”。所以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又像當初追求勝利一樣為失敗而戰,以結束這場無謂的惡性循環。餘生便獻給融金幣,造金魚,賣金魚,融金幣的“超然”而孤獨的反覆中,彷彿超然而孤獨。

幾乎每一代布恩迪亞家族的人,還都曾奮力地追求愛情和友情。無奈,孤獨的因子依舊貫穿始終。當愛情和友情走近時,那些曾透露希望的燭火指引希望之人的心窗便都戛然而合。皮埃特羅、馬爾克斯甚至包括嫁入門的費爾南達,都在百年家族高傲冷漠的盔甲前或死或傷。愛情、友情這兩樣無數孤獨靈魂自然而然想要追求的解藥,卻都在這孤獨的宅邸中染上了無可救藥的孤獨。於是,荒誕的愛情就此產生:阿瑪蘭妲不厭其煩設下的陷阱,麗貝卡與兄長的婚姻,後生與伯母陰陽兩隔的吻,還有最終導致誕下豬尾巴孩子的奧雷里亞諾與姨媽的激情……而友情也只存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生身與仇人普魯鄧西奧的鬼魂間,在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第二臨死的追念裏……

在錯亂的時空中,在亦真亦幻的馬孔多,沒有一樣至真至貴的東西沿着慢慢難休的循環到達了孤獨的背面。

相信所有人都會承認,在生命中,都曾或多或少次碰到了似曾相識的人和物,經歷了彷彿在夢中就已經歷了的事,前人後人往往復復,便總結了這樣一句話:“歷史總是螺旋形上升的。”科學界為此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結果。或許我們正應感謝這樣的無定論,使得我們享受到這不可捉摸但卻又有規律可循的生活。

然而原子假説選擇直截了當地打破人類的幻夢。它輕蔑地指出我們這些“海德格爾蜜蜂”,從前如今下一秒的舉動,早在億萬年前便由一團原子碰撞的方式所決定,我們追求的相較於機械工作的蜜蜂這類動物的自由,對於超越三維的某種未知生物而言,不過也是蜜蜂這類動物的機械工作。就像最後那個豬尾巴孩子的出生,要追溯責難至四百多年前弗朗西斯科?德雷克襲擊里奧阿查的那一刻一樣,一切因果既定。彷彿從出生之日起,要到達死亡的終點,我們在命運的迷宮中只有一條路可走,隔牆的風景與我們毫無干系——這樣的説法未免令人沮喪,但又難尋證據反駁。然而,我們真的沒有改變的權利嗎?

當我坐在舷窗邊結束第二遍在《百年孤獨》中的巡禮時,心中依然存惑。為什麼求索真理、求索自尊、求索愛情與友情仍然會讓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個人始終遊走於大大小小的循環中,又到底是什麼讓這個歷經百年風雨的家族始終沒能繞到孤獨的背面,在一個孤霧幽地誕生又在合門大宅中消亡。緊鎖眉頭,不得其解,直到我拿起咖啡匙百無聊賴地翻轉——裏面只有一滴,足夠小的一滴咖啡,在勺子的邊沿無奈地旋轉,始終難以落下——馬爾克斯的話憑空閃現:“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我舀滿一整勺的咖啡,翻轉,幾乎所有的咖啡都回到了那馨香氤氲的杯中,僅殘留最後一小絲選擇繼續在邊沿循回。

布恩迪亞家的人們只是把孤獨當作了正面。那個讓時間變慢的循環,並非歷史的偶然,只是孤獨的必然。孤獨悲劇的禍首隻是孤獨。

如果你在乘飛機至半途時,往窗外看看那片茫茫雲海和那宛若靜止的太陽,你往往會發現那個上下翻轉的機翼彷彿不過只是在翻轉,幾乎沒有挪動絲毫,而你就像坐在一個開了馬達卻沒有前進的機器上,停留在原地漫無休期。這種感覺已在無知覺中被布恩迪亞家族的人濃縮進了一段被重複的對話:

“時間過得真快。”

“可也沒那麼快。”

當布恩迪亞人將心門合上,將感官合上甚至將家中大門也合上,將遙遠死亡作為唯一朋友時,悲劇便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本應在人生的正面被填充、集合和放大,能使人們渺小靈魂有所底氣的真理與感情,也必然為麻木所取代。但可憐可悲的是,這些習慣了孤獨和重複的人們,在死亡臨近之時高慨他們竟是如此的愛他們的愛人、朋友甚至回憶起無數熟悉的氣味和片段,在最後一刻才有所感悟,留給後世人一個永恆的歎調。

普魯斯特表示,病人更多的覺得接近生活,而生活又是一樣貼的太近的東西,它不斷使我們的靈魂受到傷害。“一旦其鐐銬有片刻的放鬆,人們便可體驗到雋永的樂趣。”對此有人精闢地總結道:生活貼得太近會傷害靈魂,靈魂貼得太近會疏遠生活。所以,百年家族中的人們選擇了保護好祖傳的孤魂,自我封閉,遠離生活——所以他們體會不到生活的質感,宛如輕飄於生活的水平面上,構不成一起漣漪。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2

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蕭紅的《小城三月》,她自然的筆觸與輕鬆的語氣可謂是獨樹一幟,如行雲流水,暢快淋漓。她的文字,讀起來就如同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不會濃墨重彩的雕飾什麼,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原原本本還給了書外的讀者,但你卻覺得這樸實的描述是如此自由輕盈,彷彿抽出了灰頭土臉的山村中最朦朧的一縷魂,等你仔細去尋找究竟文章傳神在何處,那一絲精華也消失不見。也許蕭紅就是這樣一個天才般的作家,無論其他人怎樣亦步亦趨終讓人難得要領。

無疑蕭紅的語言風格和她對於文字的把握是自覺的,是自成一派的,無論是春夏秋冬哪一個季節,無論喜怒哀樂那一種情感,在蕭紅的描摹下都附帶起了民國時東北小城似淡非淡的大紅大綠,這得益於她從小生活的城鎮——呼蘭古城。

書的前幾章給人的感覺慢悠悠的,生活在這一方終年清冷的黑土地上的男女老少,都是一樣的淳樸而愚昧,他們可以逆來順受,卻也會冷眼旁觀,有時麻木,有時又因為種.種產生一些豐富的情愫,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民,卻也是抒情最樸素的源頭,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大荒院子、粉條、扎彩鋪,這樣的風物畫是另一幅單薄了些的清明上河圖,雖然人聲和高牆可以勉強填補空白的畫面,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説,再怎樣的歡脱,也不過是這些生命苦短的人另一種形式的荒涼,聲音越高亢,就越發覺得夜的寂寥,這種道理是相通的。

可是在後來作者乾脆把美好撕碎了給你看,一個年輕、黑乎乎的、活潑的、大大方方的團圓媳婦,在自己的家人鄰里的“治療”下喪失了自己本該美好的生命,作者對於這個團圓姑娘肯定有着無限的同情和喜愛,在呼蘭小城的人看來,團圓媳婦就應該低三下四,就應該走路畏畏縮縮,這是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的陰暗受不了團圓媳婦所表現出來的亮堂光明,小團圓媳婦成了婆婆的出氣筒,所謂的虐待居然掛上了管教出一個好人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更令人氣憤的是這種虐待已經成為呼蘭小城中的習俗傳統,以至於在變態的思想觀念中淫浸的婦女——這些受害者也覺得不以為然,反倒自願成為這種體制的幫兇,其實小團圓媳婦的死亡可以説是她的悲哀。但這種悲哀又不能算得上是真實的悲哀,當然,也絕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是從現在看來,無論團圓媳婦在生前受過多少“善良”的折磨,她死後總算有一個魂靈,幻化成一隻白兔,總還是存在回家的願景,而與她同時代的農村婦女,甚至於農民,甚至於整個中國,能夠有願景、心中有希望的人又有多少。大部分的人還沒有開化,還在面朝黃土背朝天,還在一片黑暗中渾渾噩噩的活着。

在後文中有二伯的故事和馮歪嘴子的故事更是令讀者看到了諷刺與罪惡,在那個年代人們究竟過着怎樣麻木與苦難的生活。一個出身低微缺不甘心於低微,長着一顆一碰就碎的玻璃心的人,摒棄人性的善良與同情去諷刺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只不過是成了家,媳婦卻被有二伯説三道四,綾羅綢緞看不上卻偏偏嫁給馮歪嘴,我們不禁去思考,為什麼平凡人不能有平凡人的幸福,為什麼你有二伯處在奴隸階級卻心有不甘擁有主子的思想?

太多太多的社會弊病從這本書裏呼之欲出,我們只能對過去秉持敬畏卻又無可奈何,感謝蕭紅,將那個時代還原。蕭紅説過,她自己這一生的所有悲劇都只因她是個女人,可是,換一種角度來看,如果蕭紅是個男人,他又會幸福到哪裏去?在當時一片墨黑的中國,又怎會容忍的下這片叛逆的光明?

是的,故事到這裏結束了,那個年代掙扎着想要破土的光明已經在當今得到了延續和保護,我們慶幸着自己的幸運和機遇,希望未來,一切都好。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高爾基説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説一個人只要讀書就是在進步;也就像爬階梯一樣,每爬一層,就代表離終點又近了一步。所以,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愛讀書。都説人活到老學到老。

我現在讀的書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的一本書,《呼蘭河傳》。作者是蕭紅,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也都在寫蕭紅小時候的一些事情。主要人物有:蕭紅﹑蕭紅的外祖父﹑團員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為什麼説主要人物有蕭紅的外祖父而沒有她的爸爸媽媽和她的外祖母呢?就是因為蕭紅的爸爸媽媽和外祖母對她很壞,一點也不關心她;而她的外祖父就不一樣了,對她格外的好。所以文章中寫蕭紅的爸爸媽媽和外祖母的內容很少,而有一部分都是寫蕭紅小時候和她的外祖父的事情。

除了這些,還有團員媳婦﹑有二伯和馮歪嘴子。他們三個都有不同的命運,團員媳婦只有十二三歲,卻被她的婆婆活活的給燙死了。有二伯沒有固定的住處。而馮歪嘴子還要拉扯兩個孩子,太辛苦了。

從一開始讀這本書,就可以讀出蕭紅小時候是孤獨的。到後來她的外祖父去世了,後花園也安靜了不少,蕭紅更孤獨了。文章的大體意思也就是這樣了。

《呼蘭河傳》這本書寫的挺好的,正適合國小階段的學生讀。我希望其他的學生也能讀到這本書!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4

用了將近八個小時粗略讀完這本書,帶着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最近面臨一場極其重要的考試。我本應該專心複習。可就像渡邊徹説《了不起的蓋茨》那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

幾年前看過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格,安靜,哀傷。隨着閲讀的深入,記憶便像泉水一樣疊湧而來。想起了秋風徐徐,渡邊和直子在沒有邊際的原野漫步的畫面。我特別喜歡看完一本書,然後再看由書拍攝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着看一遍。比如,看過文字版的《致青春》後,就會看電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電影版的《情書》,然後迫不及待的閲讀文字版的。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中,木月永遠留在了17歲,直子永遠留在了20歲。文字裏充斥着自殺,迷茫,孤獨,無奈,以及性。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雲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好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孤獨,不是孤單。

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是宿命,是心靈的獨一性。孤單卻是可以解決的,有人陪着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這樣就不至於一個人孤零零。

孤獨是心,孤單是形。

草草讀過一遍,許多地方都沒能好好品味。只覺得自己被書影響到心情壓抑,所以匆匆掃了一眼後記便趕緊出門。一路步行到空曠的地方,好讓腦袋裏的陰霾散去。夜暮時分,天邊出現了像草莓果汁一樣紅的晚霞,心情漸漸平復了些。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5

你知道一個小女孩的夢多麼荒誕離奇嗎?一個無聊的午後,一隻揣着懷錶的兔子就帶着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開始了她的夢幻之旅。這個小女孩是誰呢?她就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的主人公——愛麗絲。

這本書主要寫了愛麗絲坐在草地上,火辣辣的太陽讓她昏昏欲睡。

突然,從她的視線中竄過一隻兔子,嘴裏唸唸有詞。好奇的愛麗絲追了過去,跟着她掉進了兔子洞。眼前出現了一個有許多大廳的地方,她打開了一扇小門,但因身體太大,怎麼也進不去。於是她喝了桌上的”把我喝掉”飲料,結果變成了一個只有十英寸高的小人了,門裏是花園,愛麗絲走了進去……隨後,發生種.種有趣的事。

比如委員會賽跑,是為了弄乾身體、為了一塊果餡餅被偷,也要上法庭……

我坐在沙發上,陷入了設想:我也走進了那個屋裏,和動物們一起舉辦那“瘋狂的茶會”;與毛毛蟲一起聊天;還跟龍蝦一起跳“龍蝦對對舞”;再去和小比爾喝杯“把我喝掉”飲料,一起變大變小;劃為巨人準備的滑梯;勇敢的去面對巨大的螞蟻……那將是多麼有趣的事啊!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6

是戰爭,還是和平?走在世紀邊緣,我們始終面臨着這樣一個兩難選擇。

人們多麼希望:橄欖樹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長,任由和平之舟擱淺在荒灘上!在這個人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戰爭,終會被劃上句號,徹底的結束,而和平則能永遠繼續!迎接他們的是人類朝思暮想的兩個字——和平!

回眸,這是個充滿屠殺戰亂的百年,殘酷的世界大戰,數以百計的局部戰爭,一次又一次將人們扔進了災難的地獄。無數渴望和平的人們,仰着頭向天空呼喊:“和平,你究竟在哪裏?”、“和平的曙光究竟在何方?”

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曾經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弱國。但中國卻以他奠基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雄壯地喊出了他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的口號。也正是中國,代表着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也正是中國,揹負五十億個生靈奮鬥的目標,高呼着“和平萬歲”!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留給宇宙的只有一次輝煌燦爛的生命。我們與時代同脈搏,我們與地球共呼吸,我們要維護我們的地球,不能留給後代一個破爛不堪的地球,也不能留給歷史一個充滿硝煙的一頁。在未來的世界我們只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要昂首闊步開闢一條通往和平的光明大道!

太陽選擇在黎明前升起,流星選擇在黑夜中閃亮,而我們選擇在和平中成長!

我們熱愛和平,勇於維護和平。願和平鴿自由的在天空中翱翔,讓綠色的橄欖枝“鋪”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7

我喜歡讀中國作家寫的書,並非中國的作家們的文筆有多出彩,思想有多深刻,也並非出自於他們筆下的作品有多麼使人讀得津津有味,意味深長。主要原因是在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人名相比起外國文學作品中那些宂長難記的人物名字要好記得多。

可是我卻獨愛讀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學著作,不僅是因為其那些使人出其不意,幻想奇特的比喻修辭手法,更重要的是我這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每每讀起村上的著作,性格中感性時而又偏向悲觀主義的性格,總會被勾引出來。以孤獨與無奈為感情基調的村上文學深深地打動着我,時刻使我感受到其文章所述“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髮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所構成的使人心曠神怡的意境。

早在大學時期就已拜讀過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最近又不由自主重拾此書,品讀一番。每讀一次,內心都感到現實世界如此地虛無縹緲,恍然如夢。在現在這個充斥着“公”的色彩的社會裏,純粹個人的東西被壓制得實在太多太多。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在繁華的大都市裏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奮鬥的目標與方向。如果上升到社會的整個羣體,在中國,“個人人身自由”、“個人言論自由”這些名詞對於大多老百姓來説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因為“個人人身自由”、“個人言論自由”這些名詞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耳畔與意識之中,卻未能和它們有過“親密接觸”。這不禁使我聯想到現在的許多政府職能部門、媒體本營為百姓説話,反映民聲,傳遞民怨,卻因“言論自由”“人身自由”等個性突出的事物而受高壓限制而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的喉舌,使我深感悲哀。我相信很多人在中國這種用“民主”“自由”等美麗外包裝下的強權政治之下,“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的情況之下,整個中國社會乃至“天朝”的每一個臣民們都會是一顆隨時爆炸的定時炸彈。

當我們的這種感受逐漸趨於清新,當我們明白到與“公”那一方勢力對抗是愚蠢的如同“以卵擊《挪威的森林》中的男主人公渡邊君,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以他的堅忍與執着在那個光怪陸離,喧囂浮華的塵世中平靜地守護着直子窗口的微小光亮,或許對於他來説這是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唯一的精神寄託。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8

《戰爭與和平》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説”,是一部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小説的主要情節是圍繞着保爾康斯基、別組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場面壯闊、結構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有一種大海般恢弘開闊的美;同時,小説時代感強烈,雖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説,卻反映了農奴制後俄國前途和人民作用的問題。因此,《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書中包括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描寫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拿破崙、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書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的安德烈,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的彼埃爾,缺少實際活動的能力,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們在保衞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在各個國家,軍人都是崇高和偉大的,都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但軍人也是人,也有陰暗和脆弱的一面,部隊中也有喜怒哀樂,也有爭權奪利和勾心鬥角。

我向來是不喜歡看歷史題材的書籍,但是,《戰爭與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歡的歷史題材的小説。在閲讀這本書的時候,一方面融入書中情節中,體驗書中主人公的思想變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發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寫的讓我們對其充滿了敬佩。戰爭是殘酷的,但在戰爭時期卻會讓我們更加盼望和平。現身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是否應該珍惜現在温馨的生活呢?難道非要等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不,應該從現在開始把握!

我們反對戰爭,但是,我們絕不懼怕戰爭。當戰爭來臨時,我們也同樣會拿起武器,去保衞自己的家園!去保衞自己的安靜、和平的生活!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29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整本《親愛的安德烈》,其中《給河馬刷牙》《兩隻老虎跑得慢,跑得慢》這兩章令我感觸頗深。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為,覺得自己普通平庸。可是“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站在哪一條跑道上。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衝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見那跑百米的人會全身緊張、滿面通紅,心裏會‘顫抖’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呼呼地追過來了,他會因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

世界上本來就存在着大樹和小草,小草就平庸嗎?書中舉了個提摩的例子:他從18歲開始失業,到41歲還在失業中。那麼大了還沒有工作,因為沒有工作,也就沒有結婚,沒有家庭。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樣。為什麼害怕呢?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沒有意義。每天為了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不如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與其為了金錢和名聲成為工作的俘虜,不如找一份能充分體驗生活的工作。

龍應台説過這麼一句話:“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很多讀者回信説自己就是在被迫謀生,我相信我身邊很多成年人也都不得不被迫謀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活的自我而有意義呢?

不跟別人比名比利,而是要尋找自己安適之所在,那還談何“平庸”?“平庸”是跟別人比,我們的終極負責對象是自己,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平庸”與否,不是在於你是否有成就,而是在於你做的是否有意義,是否快樂。這樣看來,小草平庸嗎?答案肯定是“不!”了。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0

《國王的演講》讀書筆記,乍看之下這彷彿是一個勵志故事,當然,這麼認為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一個患有語言障礙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國家的緊迫情勢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積極去改變,最終逃出了缺陷的陰影,而終於讓那些質疑、擔憂、譏諷等等的公眾輿論煙消雲散,最終也不失為一個偉大的國王。

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另一部分也因另一個人物的所為所對比昇華: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應當的繼承人,卻因人生際遇和風流個性,逐漸的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也從一個側面説明了,天賦如果不為後天善用,也會逐漸被磨滅,被荒廢;而對於George來説,一個對於王位繼承者來説相當有阻礙的缺陷,如果有心去改變、不停的嘗試,最終也會得到糾正,獲得真正的自信。

你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為了講述偉大王與民、醫與患無差別友情的故事,語言治療師洛格和王室繼承人George齊心戰勝“頑疾”,兩個人一同為對自己來説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而奮鬥。當然,這個“頑疾”不同於表面上那樣簡單,僅僅是“口吃”或者“發音”,或是“説話是否流利”的問題。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而在王儲之中的理想繼任者卻沉迷風流韻事不思大體(其實對於這一點就我個人而言是否要對Edward抱否定批評態度,還是要持保留意見),而對於當時社會和國際情勢動盪的情況下,一個強有力的國王,一個英明的統帥,一舉一動都為人們所關注,人民希望得到希望和自信,希望看到一個能給他們安全感的王。因此George的“頑疾”,反而顯得那麼的引人注目,因為對於國王和重大場合而言,一場有力、有自信的完美的演講,對於王室、國民和公眾來説,都是必不可少需要的事情。

所以如果George是個平常的人,或許他有口吃,或許他的發音有問題,這都沒什麼,他可以選擇成為作家、賣筆桿子,他可以選擇出賣體力來維持生計,他可以儘量避開交際、閉門閉户,這都是沒什麼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和別人也許都不會覺得這是多麼有問題的一件事。然而他卻成為一個有語言缺陷的王室繼承人、國王,一個小問題也許就成為了大困難,就像Edward一樣,一個花花公子其實沒什麼,但是因為出身背景和責任,就顯得有些失大體、不成器之感,其實都是位置造就的,因為人並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講到這裏,我想,很多人也許都在羨慕另一種生活,其實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除非你可以擁有每一座城門的鑰匙而可以自由進入,否則,並不要輕易羨慕或者盲目追尋另外的生活,除非你已經想得透徹,或者是你個永不思悔的人。

雷雨讀書心得優秀文章 篇31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吃過各種版本的“卡耐基”、喝過各種各樣的“雞湯”。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着實叫人喜歡。

從表面看,《誰動了我的奶酪?》和其他眾多裝禎精美的書沒大區別,只是薄了些,約4萬字,寫的是個可愛的寓言故事,每頁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愛個性鮮明的漫畫形象。可就是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在歐美創造了出版業的奇蹟:自1998年9月由美國普特南出版公司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__萬冊,雄踞亞馬遜網上書店第一名約80周,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週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書中有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着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衝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後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並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於“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麼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鬆愉快地便澄明瞭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髒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是美國知名的思想先鋒和暢銷書作家,此外,他還是一位醫生、心理問題專家,也是將深刻問題簡單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徹當代大眾心理後,便在該書中製造了一面社會普遍需要的鏡子———怎樣處理和麪對信息時代的變化和危機。

當代的一位詩人説,“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世事變化本無常,《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奔跑追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78rll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