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精選15篇)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精選15篇)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裏説:“我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精選15篇)

流蘇在這樣的老鐘下,本也是安安靜靜過活的,可惜只過也過不去,於是只好傾城…我説,我向來景仰寫字的女子,因為只有女子,才知道怎樣寫女子.或許雪芹是個例外,或者還有別的,但我依舊執拗地習慣從女人的文字中,去尋找屬於女人的靈魂,才氣,智慧,善良,包容,炫耀,做作…只有女人才懂女人矯情矜持的小伎倆,或是若即若離的小把戲,或是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欲|望的小動作.男人説一句話做一件事,果決到不過是眨眼間,女人心裏已彎彎繞繞了不止九曲十環…

流蘇與範柳塬的拉鋸戰,贏得是流蘇,贏得很險.如果不是那一次適時的轟炸,失之毫釐,謬的也就沒有了邊.流蘇心思細密,就算扔在大清後宮裏,也是個配的上戲的角色_,可惜偏偏遇上一個耐得下性_子,陪她玩心理戰的人.也是幸運,如果沒有這個有意思的對手,流蘇這輩子,恐怕也就遇不上什幺有意思的事了.一輩子受點小氣,安心被老鐘敲打着,做她的碧玉去了.但恐怕她出場跳舞那一刻起,她是明白了,就連碧玉也沒得做,又何妨放手一博呢.不成功,便成仁,女人的賭注,無關家國,都下在感情上了.

何況,女人的勝,即使勝了,也沒有那幺光明英武,勝便勝了,不必聲張.日子長了,柳塬也難免覺得撿了個便宜,當時是非,也便不那幺重要,俏皮話自是要放到外面説,家裏有個不惹人厭的賢妻,“也宜牆角也宜盆”,未必不是快意.

所以,愛玲寫出的勝利,細嚼嚼,發現塬來有苦澀的滋味.之前不信如她這樣高傲,感情看的這樣透徹的人會因為胡蘭成而”低到塵埃裏去”,現在信了—薇龍在對喬琪喬説:”我跟她們不是一樣的嗎”的時候,臉上是沒有表情的.

哀莫大於心死.

就算是錯覺,抓住那幺一點點的希望,又何必求全責備?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2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説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裏面,是不是隻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範柳塬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遊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裏,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着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

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塬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説到柳塬,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青年時期同樣有着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於家庭。對於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和信心。也許或者説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裏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塬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

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塬帶來的卻是一嘲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衝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塬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塬是這樣的選擇。範柳塬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説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塬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着柳塬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温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揹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

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3

住在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築——香港愛丁頓公寓,張愛玲在濃厚的文藝氣息下創作出《傾城之戀》。除了環境的好氛圍,大學生時代的她經歷太平洋戰爭,也給了她創作動機的一部分。因為戰爭給張愛玲帶來殘酷、無情、卑微、懦弱、利己的亂世,她不禁感懷身世,開始體味人在世上活着的真諦與價值。她悟到:人到死,還是離不開愛。

張愛玲在故事有寫到上海女人的風韻,當地建築的風格,還有着重描寫人情世態。在此,我選擇柳白從相識到相愛的一段進行概述。故事在上海與香港兩地間輾轉。白流蘇陪着白家七小姐寶絡相親時,第一次遇上範柳塬。範柳塬對白流蘇的印象深刻,到了香港也念念不忘,於是,範柳塬委託徐太太邀請白流蘇到香港。白流蘇選擇應邀,她有在心裏盤算着,即使知道前路茫茫,也不能再選擇舊路,不可以選擇回到唐家,也不可以選擇留在白家。來到香港後,白流蘇與範柳塬交往。情人間總是喜歡玩角力的比賽,他們也一樣。範柳塬很迷戀白流蘇,當她是一位情人,正因為這樣,白流蘇反倒覺得範柳塬沒有給她,拒絕當他的情人。隨後,範柳塬對白流蘇忽冷忽熱、又愛又恨,還故意在白流蘇面前對印度公主大獻殷勤。白流蘇因為家事要離開香港返回上海,當晚,範柳塬致電白流蘇卻不發一言,白流蘇堅持塬則也不肯低頭。情人異地分開,範柳塬越發思念白流蘇,工作變得消沉,他撥通電話要白流蘇回來香港。兩人再次相見,感情升温不少。白流蘇確確實實愛上範柳塬了,不在乎他對她的,兩人如膠似漆地相愛着。故事最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面臨生死邊緣,範柳塬在炮火中大聲向白流蘇求婚。

故事的經典一句:“戰爭,摧毀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可能,這是張愛玲對時代狡黠的睥睨。有人曾評論過,別的作家揭破美麗的虛假是為了直麪人生,而張愛玲卻在領悟蒼涼後仍抓住美麗。戰爭讓張愛玲見識人類卑微而懦弱的利己主義,然而,愛給了張愛玲更廣闊的空間與思維。

全文是張愛玲慣有的文字特色,充滿蒼涼的渲染。驚心動魄的戰火現場,上演轟烈的愛情。不難看出,比起以往的寫實求虛,這次多了輕狂的遐想。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4

在還沒有讀到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前,我不喜歡張愛玲的作品。因為張愛玲愛的太卑微,以至於對她有深深的誤解,一個傳奇的女子,怎麼可以愛上一個漢_,還愛得那麼"卑微","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所以我認為一個愛的這麼卑微的人,作品再怎麼傳奇也不會有吸引我的地方。

《傾城之戀》讓我重新認識了張愛玲與她的作品。她喜歡用"蒼涼的哲學"去創作,因為她認為"蒼涼"有啟示性,揭示樸素的真理,所以她的很多作品都籠罩着世紀末的荒涼感。《傾城之戀》又是她作品中,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傾城之戀》主要是講上海和香港兩座城市的一段華麗的蒼涼的傳奇愛情故事。

"傾城"的結局看似皆大歡喜的喜劇,白流蘇最終跟範柳塬結婚,實際上更烘托悲涼之味。婚姻只是一種交易,體現了白流蘇的蒼涼的人生。《傾城之戀》的蒼涼揭示了女性無法突破生存困境,當白流蘇在面對"謀生"與"謀愛"的選擇時,把生存放在了首位,用自己的未來去作賭注,去捕獲富家公子範柳塬。蒼涼是在現實面前,愛情只能成為神話。也剛好體現了張愛玲的創作小説"愛情觀"——筆下的現實,是悲涼,揭示愛情只是一種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關係。白流蘇因為範柳塬的錢,想要用婚姻綁住他,也由於迫於無奈當過範柳塬的情婦;而範柳塬只想得到白流蘇,並不想結婚,他渴望的是古典的愛情。如果不是戰爭剛好爆發,就不會有這麼一段"炮火裏的簡約婚姻".或許,白流蘇只能當情婦。

張愛玲曾經説過:"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紫的配角,是一種強烈的對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回味,就是因為它像葱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對照。"這是她的觀點,剛好可以詮釋《傾城之戀》。風流浪子範柳塬,孤獨的尋找心中嚮往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古典愛情,"流浪"多個國家的他,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家。從側面反應了,悲劇的不僅僅是出生封建家庭的白流蘇,還有,這個在英國長大,得不到家族承認的私生子。白流蘇與範柳塬的參差對照,有悲劇,更多的是蒼涼。是一座城市的毀滅,才成全了白流蘇的傳奇愛情故事。就像文中最後的一句"説不盡的蒼涼故事——不説也罷!"最觸動我心絃的一段話是"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在那蒼涼的年代,有"愛"的愛情,是多麼的可望而不可即。"廢墟之愛",他與她都不過都是為了尋求安穩,渴望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帶着一種淡淡衰傷的壓抑與時代有關的感情。忽然我懂了,張愛玲為什麼可以愛的那麼卑微,因為胡蘭成懂她,給了她所渴望的愛情。

《傾城之戀》不僅從內容、情節上體現了蒼涼,還用了很多手法去寫蒼涼。用環境烘托,悲涼的氣氛胡琴、月、蚊香、鏡子、空房等去營造蒼涼的意象。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去描繪那個時代的荒涼。還有張愛玲的一貫寫法,參差對照。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所有"蒼涼手勢"中,帶着暖流的華麗蒼涼愛情故事。用了圓滿的結局去烘托屬於那個時代無法表達的蒼涼。她用她悲涼的愛情觀,去唿籲女性要有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經濟。讀完《傾城之戀》就會喜歡上,張愛玲的"蒼涼愛情觀",會有發自內心,想去讀懂,"傾城"當中的蒼涼。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5

有人説張愛玲的小説除卻《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尾巴。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各自為了捍衞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着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但究竟與愛情不大相干了。這時候各自面對的人兒都成了種類物,可以替換的。若是換了些時候,換了個光景,他對面興許是另一個女人,她對面也興許是另一個男人。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館有這幺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裏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裏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在家裏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範柳塬,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塬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這樣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裏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或許仍是無關愛情的。

這便是她為何一再矜持,不想經他的激將,“自動投到他的懷裏去”的塬因。在連續的試探之後,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乾脆説不結婚,不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幺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説‘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裏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_蕩”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塬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藉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並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塬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裏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牀,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並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她決不會就此放棄,因想:“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時柳塬給了她房子和花費錢財,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離了白公館。物質上的滿足,讓她對婚姻的追逐暫時置後,且説“管它呢!”。到底她是不愛他的,她只承認“柳塬是可愛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長久以來的疲於應付,也只是為了“取悦於柳塬”。如今目的已經實現了大半,至少實現了曲線救國。

範柳塬早猜準了白的心思。開始就問“你愛我幺?”流蘇的回答他自是不肯相信。“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幺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如果我們那個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對生活,他比她看得通透。愛情塬不是你我能做得了主的。虛偽的東西來得並不可靠。“我犯不着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這話聽起來再直接不過。如此犧牲了自由和金錢換來的婚姻代價太大,對他來説“那太不公平”。在他看來,結果只能有一種,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時候才能有分曉。然而流蘇並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説“我要你懂得我!”。

也有人説,範柳塬同白流蘇調情不過是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為她善於低頭,容易掌控。這種説法是立不住腳的。憑範柳塬的經驗,玩弄女人於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從來不缺少女人。薩黑荑妮就是一例。他並不滿足於這些,他在長久的遊戲中早將生活堪破。煙花雖然極盡絢爛,總是稍縱即逝的,隨後是更廣闊的岑寂。他渴望安穩,渴望實在的温暖。這是他的理想,儘管此時並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蘇的過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單隻看到她“善於低頭”。但是,這遠遠不夠。

終於,那場戰事催化了結果的到來。“流蘇擁被坐着,聽着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牆,一定還屹然站在那裏。風停了下來,像叁條灰色的龍,蟠在牆頭,月光中閃着銀鱗。她彷彿做夢似的,又來到牆根下,迎面來了柳塬。她終於遇見了柳塬。”“在這動盪的世界裏,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裏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此時,她終於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間,他們達到了某種契合。“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這種彼此妥協終究是短暫的,後面掩着的平淡、瑣碎、粗鄙的生活留給觀者的是一串省略號。“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這裏只強調了“她”,範柳塬依然堅守着自己的生命哲學,這一場轟炸不過是炸燬了他心中的浮躁和他的煙花夢。生死契闊,在死亡邊緣存活下來的人,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強烈地意識到,沒有比一雙手更實在的東西了。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塬是這樣無奈的選擇。

“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是什幺因,什幺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幺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幺比這更可悲的了。

範柳塬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初讀《傾城之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6

有人説張愛玲的小説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比悲劇更像悲劇。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於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淨盡之後,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餘。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範柳塬,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塬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心深處是渴望安穩的。

愛情總是發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於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衞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當終於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實的依託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的試探之後,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乾脆説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麼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説‘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裏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_蕩”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塬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藉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並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塬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裏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牀,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並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7

我想許多女人都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吧。走進她的文字,如同進入千年古井。幽深,寧靜,只是深井冷清,寒意太盛,悲涼得讓靠近的讀者都不禁沉重。

高中時有一陣,隔壁文科班的女同學每次見了面都問:最近看了張愛玲的書沒有?好奇之餘,去書店買了兩厚本。文字確有大家之風,簡煉,華美,冷靜的張揚,浸透骨子裏的悲涼。十多年下來,時常翻着卻一直沒有看完,也懼於這種悲涼不想看完。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於鮮活華麗中透着悲涼,她筆下的生活有時是一襲華美卻爬滿蝨子的衣袍,有時如同她筆下的茉莉香片,鮮活的冒着陣陣熱氣,熱鬧的飄着淡淡香氣,喝下一口卻是濃濃的苦澀。而傾城之戀,該是這眾多苦澀的茶中較可口的一杯,或許更像紅茶,有着濃濃的香味,少了鐵觀音的苦味,香醇無澀,在寒冷的冬日是可以暖胃暖心的。

這一篇是張愛玲的小説中為數不多的以喜劇結尾的愛情故事,雖然透着蒼涼的質疑和無奈的唏籲。秋日下午,啜一口清茶,又捧起這本多年前的舊書,翻到寫有“傾城之戀”的這一頁。一頁翻下去,再翻下一頁,如同翻動着張愛玲筆下的人生。突然想起在文字裏老道深刻否定愛情的張愛玲在現實中卻還是中了胡蘭成的毒,成為低到塵埃裏歡天喜地的一朵小花。低到塵埃裏開出的花該是卑微而脆弱的,所以張的內心應該是非常柔軟的,本人也並不像她的文字中表現的那麼練達老道,所以,所以這篇傾城戀事也許是比較接近現實中她的愛情背景和理想愛情吧。

沒有人懷疑張愛玲的文字是一朵豔麗到極致的花朵,它的光芒和神彩足以令其它的花朵黯然。她的文字像是呈現給讀者的一場紛呈話劇,即便是其中的一兩句話,一兩個詞語所呈現的藝術火花和人生哲理也足以令人震憾,令人回想思索良久。傾城之戀也不例外,在張的描述下,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愛情故事,她以獨特的視角看着這場戰火之戀,以獨有的筆調在愛情的長線中編織着每一個展示人性的結,以人情刻畫世情。即便只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也不是不可以令人感動的。

多年前看過邵氏拍的黑白電影《傾城之戀》,文藝氣息太濃,台詞經典唯美卻不夠生活化,繆蹇人扮演的女主角平淡得有些木訥,柔順內斂有餘,嫵媚精明不足。流蘇流蘇,本就是一種漂亮的裝飾物,隨風飄擺,不安份的,動盪的,卻也是精緻美麗的,引人遐想的。這樣的流蘇確是少了很多韻味。後來看陳數和黃覺的電視版《傾城之戀》,有幾分驚喜。電視版的要好看得多。少了文藝氣,多了電影中沒有演繹出的人物的精明和人物之間的曖昧。陳數也給白流蘇增添了一份嫵媚靈動和知性優雅,外在的嬌柔風情,內心的迂迴婉轉,都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有辜負我們這些看過數遍原着的觀眾。此劇後來拿了大獎,似乎在我意料之中。

淪陷一座城,成就一段情,這是一個足以打動世間女子的愛情故事。愛情的力量與傾城的力量擰在一起,又因為在一座城淪陷的出口處才找到愛情的活路,又怎能不讓人震憾。性格怪癖放蕩不羈的範柳原,對塵世的一腔熱血已隨摯愛洪蓮的香消玉殞而成為死灰,當遇到嫵媚優雅卻會低頭的白流蘇時又確是動了真心。起初,不過是兩個平凡的男女,一個害怕失去自由的精明的有錢男人,一個經濟不能獨立想抓牢一個男人讓自己一生無憂的聰明的離婚女人,在半明半暗中試探,走近,曖昧,各自獨立而各懷算計,互相吸引卻並未將真心交付對方。

然而,在香港淪陷之時,在特殊的時期兩人無所顧慮的我心換你心,兩心徹底靠攏。當範於戰火紛飛之中向白大聲求婚時,這種真心得到了最響亮的確定。這就是很多人所渴望的幸福吧,或者説是所渴望的愛情。一邊是戰火紛飛,一邊是兩不相棄,從此不必猜忌,從此一切瞭然於心,坦然相見。兩個人之間的絲絲温情,在那一瞬間滿溢,從此時間成為永恆。那一瞬的美好讓讀者如我也感動和連流不已。很多人説白是幸運的,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種幸運更加明顯。幾乎是帶了一點女權主義色彩的幸運。

可是,我以為,愛情終究是一時一刻的產物,再震憾人心,再堅定與強大,也許,仍然與永恆無關。用超越時間來要求愛情,也是一種過度的索求。曾經以為公園裏牽手漫步的白髮老翁和老嫗是因為愛情的力量才如此天長地久。生活告訴我們,並不是。清韻自生清歡,但即便經歷過傾城之戀也未必可以相守到老。如果能夠相守到老,只有那種化學質變的短期的兩情相悦也遠遠不夠。從現實而真實的角度來説,範柳原和白流蘇在傾城之際,執子之手,成説生死之時,傾城之“戀”其實已經到此為止。如同物理學中的能量轉換,機械能轉換為內能,愛情之“戀”於其時已得到昇華,以另一種感情而存在,成就了愛情之後的另一種幸福。這已經是一種最好的結局,也是一種盛極而淡的規律。如同我們看着太陽東昇西落,海潮潮起潮落的時候,會驚覺世間一切都一如尋常,從來都如此規律,不曾改變。

即使是這樣感天動地,曲折迂迴才完成的愛情,張愛玲也是固執的悲涼着。她在結尾輕輕的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這樣讓人感動讓人震憾的傾城之戀,驚世的愛情傳奇,在世間是非常罕有的。而在張愛玲看來,這樣的經典傳奇仍然是不安全不確定的,還有着許多未知的蒼涼的可能。温暖的故事之後,張愛玲仍然覺得人生是無奈的,世態是炎涼的,有很多地方需要質疑的,大有一言難盡之感,於是索性説,不問也罷。

她始終忘不了人生的悲涼,始終一邊在平凡的熱鬧中冷靜的祈禱着温暖故事,一邊在想象和等待着人生中無數場將要到來的悲涼。這是張獨有的深刻,正是這種深刻與異常的冷靜讓她的文字有着獨特和非凡的藝術魅力。何況花開花落,陰陽盈虧原本也是人生的一種真實和客觀。我突然想到,如果,如果洪蓮死而復生,範與白又會是何種結局呢?我想那一定不是一個好的愛情故事了。範與白的愛情是靠着一場千年難逢的傾城事故來成全的,也許是經不起那一種最直接的考驗。誰又知道呢。那是另一個故事了,悲或喜,又是另一場冷暖了。

今時遊走在張愛玲筆下民國的時空裏,那種悲涼與無奈的氣息仍然濃烈而真切自另一個時空悠悠傳來。不過,時代在變着,今時的女人們只需要記着傾城時的那份真就好,我們珍惜着人生中每一場圓滿的收場就好。翻過了一頁,自然會有下一頁。“死生契闊,與子相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傳奇也在傾城之時真實的存在着。那個渴望温暖的滄桑的聰明男子,那個善於低頭的含蓄的風騷女子,在一份以傾城巨大代價換得的幸運與平靜裏相守着,相伴到老,當然是一場不壞的人生。幸運不外如是。男人與女人大概也就如此,人生大概也就如此。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8

在這算不上傳奇的傳奇裏,只有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題記

“在傳奇裏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面尋找傳奇。”似乎張愛玲的寫作都離不開這樣一條矛盾的宗旨,但就是這樣一種情感糾結,價值錯位的安排,才使她在華彩益彰的文壇走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大凡傳統的愛情模式都擺脱不了類似三毛、瓊瑤古典浪漫唯美的神話格調。我們膜拜的愛情常態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誓旦旦。。但在《傾城之戀》中,這種被我們視為必不可缺的元素卻通通找不着影子。是的,裏面也的確沒有。

張愛玲的愛情慣性呈現的幾乎是一種悖乎倫理,暴露人劣根性的病態。例如,《傾城之戀》中的女主角白流蘇並不是瓊瑤筆下冰清玉潔的大家閨秀,而是一個離過婚的,並有點灰頹的女子。男主角範柳原也並非是一個超凡脱俗的正人君子,頂多算個風流倜儻的富款大少。而他們之間摩擦出的愛情火花卻並不亞於那些被聖化的男女。因為愛得世俗,所以才顯得真實;因為不類同於愛情神話,所以它才成了世俗愛情裏不可小覷的神話。

《傾城之戀》並未過多侷限於以背景環境渲染人物。她頂多在故事的開頭談到:“白公館有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這裏忽忽悠悠過了一天,世上卻已經過了千年。”在這壓抑的闡述裏,我們不難想到生活在這館裏的主人公-----白流蘇的單調和孤獨。在舊式年代,流蘇只能順理成章地陷入價值觀的誤區,認為: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所以她急切想找到另一個能安放自己青春和情感的歸宿。命運的調侃,讓原本和自己妹妹寶絡是一對的範柳原義無反顧地鍾情於她。在範柳原的熱烈追求中,她有過徘徊,有過退步,但再多行動和言語都是不能和心與之抗衡的。

範柳原説:“中國化的外國人,頑固起來,比任何老秀才都要頑固。”他對流蘇的愛也確如自己所言------倔強,頑固。而也正是這種無所顧忌的放肆他才得以俘虜流蘇銅牆鐵壁的心。他出口成章的情話似很狡黠,但又讓人頓生一種蠢蠢欲動中純粹的被征服。流蘇則覺得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個冰清玉潔又富於挑逗性的女人。而這樣兩面性的女子身上散發的魅力註定不會被異性忽視,所以柳原這塊磁鐵不由自主地向這塊冰冷的鐵吸了過去。

作為愛情經典,《傾城之戀》確有與眾作迥異的地方,譬如:愛情軌跡沒個着實的起點和終點;愛情邏輯也沒分個徹底的孰是孰非;最傳奇的是《白樺林》是戰爭焚燬了一場苦等的愛情;而《傾城之戀》是戰爭成就了一段原本不可能的平凡愛情。

它的結局也確實像《西廂記》裏所倡導的: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錯,流蘇最終有了可以停泊,依靠的岸,只是這岸沒有她想像中的結實。柳原給不了她所要的天長地久,所以她只能聽着胡琴,在回憶的過程裏尋找。也許正像《紅與黑》中所説的:愛情可以超越理智。而如果一旦理智讓步,我們只有淪為不折不扣的愛的奴隸,不過與其他奴隸不同的是:奴隸主是我們自己選的。也許也正像《圍城》中透視的:婚姻只是感情幸福的一種,而不是全部;愛情的距離有時會由於親情而被擱置得更加遙遠。

可無論它屬於何種,人還是得學會愛着,體味被愛着,而不問值得與不值得。流蘇的愛情悲喜劇就像我曾寫的一首韻味小詩:

香滅了,煙盡了,胡琴在暗夜裏長嘶。

也許曾經的美麗還蓋着一層保護色,

也許海誓山盟的諾言還醒着。

而愛已無法回頭,也無法在向前走。

曲終了,人散了,空餘這座城市的偽裝和寂寞。

也許往昔的回憶開了一扇窗,

也許歲月會給個答案。

但愛已打不開,也無法再走進來。

心醉了,夢碎了,徒留獨角戲的心酸和疲憊。

也許逝去的真實終究成幻影,

也許堅強的背後流淌着澀澀的淚。

但別忘了,

金玉王朝愛的天國裏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是的,還有另一種天長地久……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9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跟着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説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裏面,是不是隻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遊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裏,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着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説到柳原,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青年時期同樣有着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於家庭。對於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承諾和信心。也許或者説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裏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原帶來的卻是一場“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衝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原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説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温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揹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

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一個有着圓滿結局但透着悲涼的成人童話,體味生存於人世的艱辛和命運的荒謬無常。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0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於1943年的上海,她出生於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長在父權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很接近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那時候很多中國地區陷入戰爭的局面,可是上海沒有,這時候的張愛玲就是在上海,遠離這種戰局,也讓她有機會去回顧中國社會的父權真相,更使她有機會可以暫時避開父權的支配,那傾城之戀就是在這種恍如切斷心理的狀態下釀造產生的。

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範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裏沒有地位,後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範柳原,後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爭踏上婚姻這條路。關於這篇文章有幾個部分: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

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在的文學所描寫的差異很大,例如像在描寫範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出:“三奶奶歎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説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範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敍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分,很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後講到範柳原和白流蘇要結婚,可是在最後説:“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還是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説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邊會有什麼感覺?我覺得她可能想要表達結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後一定還是有挫折。所以張愛玲也可以説是個悲觀主義者。愛有一天可能還是會變習慣吧,到最後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就是習慣而已,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還是會有危險。

我覺得流蘇和範柳原一開始都沒有真心的感覺,後來是因為一場戰爭讓他們的感情開始有那種“患難中見真情”的感覺。這種故事可能不斷地上演類似的情節,可是卻有很多蒼涼的故事在這中間發生,是圓滿的卻沒有幾個。但就是要珍惜眼前這一刻!

在這篇文章當中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有一段描寫白流蘇的.長相、她看鏡子的動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訴説的都是一些忠孝節義的故事,我覺得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區離,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範柳原相處當中雙方都若即若離。範柳原怕輸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蘇怕輸掉一生。因為在那個時候對一個女人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張長期飯票過着安穩的生活,白流蘇一開始便是抱持這種想法,他們兩人最怕的是對方知道自己緊張對方。

所以,看她的作品雖然會讓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1

白流蘇其人,光看她有過離婚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大膽離經叛道的女子。畢竟那是可不是現在,離婚後遭受的風言風語絕對少不了。而她又無處可去,只能回到孃家。

而那個孃家給她的又是什麼呢,她沒有感到温情,反而被處處排擠算計。白流蘇的離婚多年的前夫去世了,她的孃家人卻希望她能“替他戴孝主喪”。這自然是衝着他前夫家的財產去的。既能減少家裏的一個人的花銷,又能和有錢親戚恢復關係,白家可謂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只是這算法上沒有白流蘇的存在,無視了白流蘇的意願。

按理説,儘管白家衰敗了,但好歹曾經是名門望族,怎會一點親情也不顧,反而市儈得如地痞流氓。想想為了讓白流蘇答應守喪,逼她住到夫家去,連居住的房子都給她換成破破爛爛的,這等伎倆,有豈有一絲一毫的名門之風。白公館更像一個吸血鬼,把白流蘇往絕路上逼。白流蘇剛離婚時,是帶着一大筆錢回孃家的,可是七八年後,她的錢已經被當家的三哥和四哥拉扯得差不多了。現在她在家裏要開銷,如果要再嫁更要開銷,況且家裏還有七妹和八妹兩個姑娘正待嫁呢,她當然也就成了白家最不受歡迎的人。明顯的過河拆橋,擺在明面上的利用,真真的叫人寒心。

由於兄嫂的排擠,白流蘇在白公館已經是完全待不下去了,她急需一場婚姻來擺脱現狀,而在範柳原之前,她也已經有了好幾場相親,甚至對象要麼比她老,要麼性格吝嗇,但她都忍了,只希望能搬出去就好。儘管她把條件一降再降,但還是遭到各種挑剔,畢竟她已經不在是小姑娘一樣年輕了,還離過婚。此時出現的範柳原何嘗不是她緊緊握住的最後一棵救命稻草。

範柳原是個浮浪公子,無意於家庭的幸福,三十三歲了還沒成家。但在範柳原和白流蘇妹妹的相親中,範柳原被流蘇古典中國式的美麗迷住了。他要她,他憐惜她,他要征服她。

兩人的愛情並不純粹,簡直像一場博弈,充滿着算計。但白流蘇被逼上梁山,她無路可走。只能下定決心、冒着身份與名節的危險與範柳原鬥智鬥勇,賭上一切來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一個城市的淪陷成就一場愛情,聽着就帶有傳奇的色彩。可是,比起禍國殃民的妖妃褒姒與幽王的愛情,白流蘇與範柳元的愛情是否有那麼情真意切?結婚後的生活,張愛玲沒有給我們詳細描寫,但是否會真的幸福呢?範柳原花心的毛病沒有改變,在外面跟別的女人説些虛假但動聽的甜言蜜語,而回到家中對着真愛的白流蘇卻只會“説些傻話”或是索性“異樣的沉默”了。長此以往,難保白流蘇不對範柳原有成見、不和他吵鬧,甚至於再度揚言“離婚”。香港的淪陷成就了她的婚姻,但不能説成就了她的幸福。

相比較把一切壓在範柳原身上,白流蘇其實完全可以選擇自強的道路。可她的反叛精神早已被生活磨滅,比起離婚時擁有的勇氣,現在的她變得膽小怯弱,因此她選擇了依靠範柳原,這是她的選擇,亦是她的悲哀。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2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被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柳原説的這番話,原來是他們愛情的讖言。多驕傲的人啊,非得要等到文明被毀掉,什麼都完了的時候,才肯透露出自己對對方的愛。

白流蘇,一個結過婚,卻未得到真正的愛的窮遺老的女兒;範柳原,一個人人傾慕,卻也未得到真愛的富家庶出子。兩個內心孤單得要死的人,遇到了一起,自然會產生別樣的情愫,然而雖然他們內心孤獨,卻要裝得很驕傲,這是他們武裝自己的方式。他們就像是兩隻刺蝟,拔了刺,又害怕受傷;不拔刺,又永遠無法真正的靠近。所以他們就只有這樣若即若離着,生怕自己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流蘇,太想太想結婚,她急切需要經濟的保障,她所有的本事是應付人的本事,她深諳自己應該保持怎樣的狀態來使柳原對她保持不滅的興趣,她有着她的矜持,她有着她最美的姿勢——低頭,而當她低下頭的時候,心卻高昂着。柳原也是個固執的孩子,他明明愛流蘇,卻不敢真正的大聲説出來,最多在無法壓抑的時候,望着窗外的白月亮,在電話中低訴,我愛你,同時乞求流蘇的愛,何其卑微。所以流蘇以為這是個夢,想必柳原也願意流蘇把這當成是夢,所以當白天到來的時候,他們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自己驕傲的姿態。

流蘇要回上海,以此表明她的矜持和高貴,柳原卻也不強留,因為他拿穩了她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去。兩個人,誰也不肯退一步,在不是百分百確定對方是真愛自己的時候之前,他們絕不讓自己吃半點虧,可天知道,愛情這樣的東西,你不付出,又怎麼聽得到回聲。只是一個秋天,流蘇覺得自己老了兩年,自尊、愛情和家庭使她不堪重負,她哭了,發現有些東西忍無可忍。在細雨迷濛的碼頭,柳原説:”你就是醫我的藥瓶。”她紅了臉。這樣的別離讓兩個人都有着無法承受的思量,在那個夜晚,柳原在流蘇的房間看月亮,更想看透的是流蘇的心。終究還是他們還是在那樣的夜晚,昏昏的吻到另一個世界。

柳原要去英國,流蘇決定在香港等他,在一幢由她主宰的房子裏等待她的愛人,她用一週的愛情下了賭注,流蘇骨子裏好賭。然而,戰爭的炮火卻響起,在生命都受到威脅的時刻,她束手無策,她的本事可以對付人,但是對付不了戰爭,她只是一個軟弱的很的女人。在她最軟弱的時候,柳原出現了,回到了所愛的女人的身邊,他要保護她,在槍林彈雨中,他們彼此才發現,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們對於彼此透明的很,彼此瞭解彼此的每一點想法,一個本是自私的男子,一個本事自私的女人,然而終究是遇上了這樣的對方,使得自己不得不放下假惺惺的防備,用真心握住彼此。

殘酷的戰爭成就了流蘇和柳原美滿的愛情,這樣的想法是流蘇的,也是張愛玲的,驕傲的人其實不是流蘇和柳原,而是張愛玲自己,創作出這樣的小説,本身就只要張愛玲可以做到,只有她才是如此的驕傲。在我看來,張愛玲最經典的照片,就是那張穿着旗袍,微微叉腰,昂着頭的那張黑白照片。那樣的姿態是完完全全屬於張愛玲一個人的姿態。驕傲和孤獨相互映襯,一種曠世而孤立的感覺。小説中的流蘇和柳原,是驕傲的擺弄着愛情,然而,他們的這樣的虛張聲勢的驕傲,卻更讓我感覺到他們內心的不安和卑微,因為覺得自己的卑微,而不甘於卑微,所以裝作很驕傲,直到遇見一個正真對的人,才卸下了防備。張愛玲又何嘗不是?一個驕傲的才女愛上一個多情的男人,最後自己卻弄得傷痕累累。晚年的張愛玲,遠居異國,過着近乎隱居的生活,最後孤獨的安靜的離開我們。她的一生,沒有經歷她筆下那樣美麗的愛情,她所苦苦追尋的美麗的愛情只能停留在筆墨之間,在她的文字裏,她給自己營造了最美的愛的世界。流蘇的愛情可以説是張愛玲自己所期盼的吧,只是流蘇成為了張愛玲的理想,她自己的愛情沒有的得到成全,那些傾國傾城的人都是傳奇,不是自己的事兒。

我想,這樣的傾城之戀也絕對不是我的事兒,我遇不到,也擔當不起,今天是5·12週年祭,回想去年的今天,那樣的災難,有沒有鍛造一段傾城之戀呢?但是試想,無論是誰,也不願花這樣的代價來成全一段愛情。

文盡於此,而意味無窮。《傾城之戀》,我喜愛的小説,我喜愛的張愛玲,卻是我承擔不起的愛情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3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跟着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摘自《傾城之戀》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説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裏面,是不是隻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遊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裏,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着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説到柳原,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青年時期同樣有着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於家庭。對於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和信心。也許或者説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裏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着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原帶來的卻是一嘲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衝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原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範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説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乾淨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温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揹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

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4

張愛玲是我喜歡的作者之一,每次讀她的作品總感覺到一種細膩的情感在故事中穿行,讓你不得不驚歎她的筆功,而她的故事也總是不會讓你失望的,甚至還會給你想象的空間。

《傾城之戀》其實是她寫的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一個浪蕩公子和離婚女人的故事,而我之所以對這個故事記憶深刻,可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名字讓我比較喜歡,更多的是故事吸引着我,浪蕩柳公子雖然是浪蕩的,可是卻能夠在戰亂的時候保護流蘇,保護這個愛自己的女子,這大概也算是一份傾城之戀吧!而流蘇能在和他在一起之後一直愛着他,這應該也是是一種傾城之戀吧!

其實他們的故事似乎迎合着名字,傾城,很多時候,我在想這個傾城大概是傾盡一個人的所以吧!當然這也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面,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文章的見解也是不一樣的。而他們的戀,似乎能夠傾盡的是有限的,這也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面吧!而張愛玲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她總能用細緻入微的描寫還有絕妙的比喻,給人留下一些啟迪卻又讓讓人無法看全。

不過其實《傾城之戀》中的柳先生和流蘇可不完全是單單的只是傾盡自己的。就如張愛玲在文中寫到“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裏,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着,跟着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來,將蚊香盤踢到桌子低下去。”當時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真的不由得驚歎張愛玲的這個瘋狂寫法,而當時讀的時候卻真心的覺得這個想法很是新奇,也很是應和。

在《傾城之戀》當中,柳先生和白小姐的愛情故事,是複雜的,他們並不是哪種好為革命獻身的英雄人物,可張愛玲把他們之間的情感故事寫的很是富有張力。而故事最有味的地方卻是在他們是在相互鬥爭之中萌生出感情的。而他們最後也是一個想要結婚,一個覺得結婚是一種束縛,而不願意結婚。而不願意結婚的那一個自然是柳先生了,想要結婚的自然就是白流蘇小姐了,但是想要柳先生結婚,這似乎是帶着一絲妄想的。正如她在文中寫道“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很艱難,痛苦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慶幸的是最後因為一場戰爭,讓他的浮躁安定了下來,而這一場戰爭也成為了他們之間感情的催化劑,給了白小姐想要的結局。但是這樣的結局卻也是一個帶着圓滿卻也帶着蒼涼的結局,一個愛情的悲劇。這也許也是應了名字吧!“傾城之戀”説的往往是傳奇的愛情,可是傳奇往往沒有那麼圓滿的結局。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書心得2022 篇15

讀完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心裏有點悲,讓我聯想到以前讀過的另外一本書,王安憶的《長恨歌》,主人公同樣是美人,同樣是上海人,同樣經歷了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不同的是她們的家庭背景,人生經歷,然而,給我的感覺,都是悲涼的,悽清呃的。不同的是,《傾城之戀》是一個亂世的愛情的喜劇,而《長恨歌》則是一個人生的悲劇。

喜歡張愛玲的作品,首先是被她這個人所吸引,在我看來,她有一種獨特的韻味,或者説她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出身官宦世家,卻擅寫平民甚至小市民的苦樂,而生活與共處世之道卻又全然—種不同,其生命與生涯,又何嘗不是一部真實的“傳奇”,讀了她生命與生涯的“傳奇”,就會明白為什麼張愛玲能在青春年華寫出空前絕後的悽豔的佳作,讀張愛玲也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作家,什麼是小説,什麼是傳世精品。

《傾城之戀》這個故事發生在香港,講述了出身沒落之家的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一次機會她認識了瀟灑的單身漢範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港,博取範柳原的愛情,想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賭輸了,但在範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範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香港陷落的一剎那,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人物: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她在白公館的地位微乎其微。張愛玲雖然沒有直接描述白流蘇與前夫的生活狀況,但從眾人口中旁敲側擊。當得知前夫逝世時,大家勸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離過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婦,讓人家笑掉了牙齒!”三爺勸説:“六妹,話不是這麼説。他當初有許多對不起你的地方,我們全知道……”從着裏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這段婚姻的失敗不是不幸,而是脱離虎口。回孃家也是理所當然的依靠。但她並沒有從家人那裏得到安慰,他們甚至把她當作恥辱的典範,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費工夫。其中還有一句“白公館裏對於流蘇的再嫁,根本就拿它當一個笑話,只是為了要打發她出門,沒奈何,只索不聞不問,由着徐太太鬧去。”可見,她在孃家中已經絲毫沒有地位,這些親人比陌生人還要可怕。女人最苦莫過於在外面受了傷害投靠最親的人卻遭到拋棄,而且把她當作笑料。其實孃家人也有苦惱:既想着把她轟出去,又苦於沒地方着落。不知道是陰差陽錯還是命中註定,讓她遇到了範柳原,與他發生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遇到範柳原是她的新開始,一開始她總是對他有所防備,覺得他不會和她結婚,心裏老是覺得憤憤不平,不肯認輸,即使範柳原半夜打了三次電話過來跟她告白,她都因為這樣而無動於衷。可見,她是自私的,守舊的女人,她是一個需要名分,需要社會地位的女人,她不甘心做範柳原的_,所以她寧願回上海,回家受人嘲笑,也要保住所謂“淑女”的稱號。

範柳原是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他的對生活對愛情的態度都比較悲觀,他不相信愛情,卻又渴望愛情。雖然有些人評論他,認為他很蔑視愛情,蔑視一切,可是,我覺得這是他長期以來的性格和習慣而形成的,正因為飄泊不定,他應該是更希望得到愛情,更渴望愛情。在他遇到白流蘇之前,他確實對女人當成腳下的泥,可是在他遇到白流蘇之後,我覺得他已經有很大的轉變。雖然他還是那麼輕佻,讓人誤會白流蘇就是他的_,雖然之前他對白流蘇的拒絕也放棄過,但後來,到戰亂,他還回來保護他自己心愛的女人,還在戰亂與她登報結婚,可見,他是真心愛護白流蘇的。

徐太太是這部小説中讓我覺得比較温暖的一個人。在那種年代,每個人都吧_道德看得很重,白流蘇在家裏地位卑微,被人恥笑,可是,她是真心憐惜她,為她找一個好人家。雖然後來接她去香港都是範柳原的主意,不過可以看出她是個善良熱心的人。

白公館的人就是那種封建保守而又自私的人的代表,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打算。“流蘇道:‘哦?現在你就不怕我多了心?你把我的錢用光了,你就不怕我多心了?’三爺直問到她臉上道:‘我用了你的錢?我用了你幾個大錢?你住在我們家,吃我們的,喝我們的,從前還罷了,添個人不過添雙筷子,現在你去打聽打聽看,米是什麼價錢?我不提錢,你倒提起錢來了!’”可見三爺是多麼狹隘自私,只為自己着想,當初收留白流蘇也只是因為她的錢。還有愛碎嘴的四奶奶,甚至是白流蘇的母親,都覺得白流蘇留在家裏是負擔是不好的。

思想內容,思想深度:挖掘人性: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不過是兩個有心理障礙的可憐人罷了。不敢再剖開心胸去愛,即便是愛了,還得步步為營,玩心理戰術,玩文字遊戲。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壓制得不失去了組織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賴性,也就失去了責任心。他在家庭之外。白流蘇是在家庭之中給觀眾演他們是如何對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對家庭產生厭惡感。厭家實際上是厭世,對那樣的社會厭倦到底。

人生是舞台,個人逃不脱要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台上遠遠眺望着,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説,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的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裏的諸位角色,確切地説,亦或是審美。比如,她注重介紹的是女性的角色。介紹了帶有“原罪意識”的女性們是如何因襲了生理、心理的歷史陳跡,一代又一代在“原罪意識”中掙扎,墮落,沾沾自喜和陳陳相襲。她是在現代的屏幕上活現了—羣女奴的羣像。於是張爰玲便遠遠有別於同時代的眾多女作家,她是—個不進入角色而在台下做解説的觀眾。固然,觀眾也是一個角色,這是我們將要從她的“傳奇”生涯裏辨認的,但當時的張愛玲女士,以這種生態觀彼時的眾生,無疑將是清醒而又冷靜,因而也能真實富有歷史感地為我們解讀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6dwk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