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精選29篇)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精選29篇)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

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小説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祕史。”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精選29篇)

以前,我對這句話不是很理解,直到讀了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才覺得果真如此。每一個民族的故事都是一部史書;而一個家庭的變遷,往往也就是這個民族發展史的小小縮影。

《白鹿原》是一部內容豐富、紮實而且有着歷史深度的長篇小説。小説以白、鹿兩家的矛盾為線索,反映了從國民革命到解放初期關中平原農村面貌的.發展變化。其中的主要人物雖然都是生活在農村的普通農民,但是作者通過形象的藝術塑造和真實的生活畫面,展現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歷史觀和革命觀。小説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很鮮明、豐滿,很具典型性。作者將人物的命運和性格與展示整個社會的歷史變遷相結合,從而加強了人物性格的深刻性和豐富性,揭示了傳統文化中某些落後思想的弊端,如“窩裏鬥”等;同時也對封建倫理道德給予了嚴厲地抨擊,起到了喚醒讀者樹立民族危機感的警示作用。

初讀《白鹿原》時,每當碰到那些描寫人們封建迷信行為和事件的語句時,我會覺得好笑。可對於他們的愚昧,卻發現自己怎麼也笑不出來。然而主人公白嘉軒的仁義之心,又會讓我感到一絲安慰……相比之下,我想到了時下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在我們中華民族燦若羣星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的東西,也有需要我們擯棄的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舍其糟粕”,將中華文明的精華髮揚光大。

在小説語言風格上,陳忠實對富有地方特色的典型方言進行了獨特地運用。這對長期生活在關中平原上的人們來説,不由得產生了一種親切感。其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部《白鹿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細品和學習的東西,其中的道理也説不盡道不完。然而,歲月的風塵不僅不會使其減色,反而會更加光彩奪目。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

讀完白鹿原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心想着要寫一篇感想,卻拖拖拉拉了這麼久。能讓我在閲讀中思考的書,我認為便是一本不錯的書。白鹿原就是這麼一本書。

那天在談論到這本書,朋友説,陳忠實就是一個農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民思維的框架,儘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麼,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敍事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藉助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説的意味,而寫着寫着便逐漸回覆到真實生活,而當寫到田小娥死後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説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説,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説,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於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並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説,也許就是對儒家學説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於他的傳説,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衞着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裏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裏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後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着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聖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願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恆,願意守護着,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並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並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後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3

第一次聽説《白鹿原》,還是因為王全安的電影。電影中古老的關中平原,蒼勁的八百里秦川,黝黑結實的陝北漢子,一幕幕鏡頭變換,清晰又凌亂,編織出陳忠實筆下細密而宏大的白鹿原。這不禁引起我對原小説的好奇心,於是便開始了紙上對白鹿原的探尋。

《白鹿原》 説的是清末到建國時的陝西農民的生活,講述了白鹿原上白鹿兩大家族所有人的命運。

書中情節早已被分析透徹,我就不再予以置評,我想談談的是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它對國共兩黨的描寫。並沒有簡單的評價對錯,而是相對真實地還原,這種態度讓我震撼。以前上中學時,聽到的所有關於國共兩黨的評論,國民黨都無疑是眾矢之的,而共產黨的任何領導都是英明的,即使犯了錯誤,也只是簡單一句帶過。書裏寫道,白靈參加地下黨之後,發動了許多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國民黨沒將她置之死地,反而是共產黨內訌清除叛徒的運動讓她年紀尚輕就死在了異鄉,當中的荒謬和無情讓人咋舌。接受了許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發現很多事並不能盡信書,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幾行鉛字背後,就像人死後一塊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實當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對錯,又怎能斷言得如此輕易。

其實且不説個人,哪一個組織能説自身沒有見不得光的內容?小到家庭,大到家國政黨,有誰不在努力掩飾甚至埋藏自己陰暗的過去和內心?中國有句古話“家醜不可外揚”,其實何止是不可“外揚”呢?就連內部也能少一個人知道就多對一個人隱瞞吧,不止家醜,“黨醜”也一樣。

既是自己做下的事和自己存在的問題,卻還害怕別人評説,以至於不惜採取一切手段壓制別人評説,這便是心虛的典型表現,而胸襟坦蕩的人是不會心虛的。古人還有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也,而有些人卻忘得一乾二淨了,專幹寫防民之口的勾當。古人又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然還能煮粥,而這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有些人卻忘得更乾淨,在他們眼中,水是最柔弱的一種物質而已,自己鑄個什麼模子,水就能變成什麼形狀,自己挖個到哪的溝渠,就能把水引到哪裏去,可他們卻忘了黃河屢改故道的先例了。總有一天,無窮的“圍追堵截”會讓黃河再次氾濫的,我們等待着。

書裏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起起伏伏的,卻不遵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做盡了壞事的得善終,回頭是岸的土匪頭子卻被殺死,歎一句生死無常,再回頭想想,其實人生因為難以預測才美好,而立人之本不會因為好壞有所不同,正直、善良、熱忱始終是我們要堅持的品格,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説。就像當年的紅軍長征、一樣,到現在漸漸被剝開迷霧,更多的人用客觀理智的眼光看問題,留給後人的將是一部健全、公正的歷史。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4

很久沒看這麼長的小説,很多地方寫的特別細節,比如人的內心,比如某些動作,有時候在想如果作者陳老沒經歷過應該是寫不出來的,不過有時候又懷疑不在一個年代怎麼會能描述的這麼細膩。

小説的故事和人名有時候會讓我穿越到平凡的世界,透過這渭北平原的一個小縣一個小村來看出整個大歷史背景下的更換,有政治鬥爭,有革命鬥爭。

剛開頭看到白鹿,本以為後面會有某種大機遇或者化險為夷的故事,但是出乎意料,白靈死的時候出現了白鹿,朱先生死的時候也出現了白鹿,沒有驚喜,也許白鹿只是一種象徵,象徵着白鹿原上一個不平凡的生命消失。

不論哪個時代,即使再窮再落後,教育還是被人重視的,所以人們敬重朱先生,有點神化,可以預知未來,但是卻代表着白鹿原的魂。

白嘉軒是把硬骨頭,一生光明磊落,窮也不會壞了他的規矩,就像他説的一生做的唯一見不得人的事就是跟鹿家置地。他一生恪守着封建家規,族規,雖有時候過於迂腐,但他的人品絕對過硬。別人做錯時不論誰就算自己兒子絕不手軟,但是隻要改了錯,哪怕曾經傷過自己的會毫無餘力去救。從不湊熱鬧,不嚼耳根,鹿子霖相比之下是個有些齷齪的小人。

作者沒有加入個人感情去偏袒某個人,白靈的死收的有點緊,田小娥算是白鹿原不可或缺的角色,死的也平平淡淡。想象着黑娃最後能成就一些東西,最後也死了,有點小人之心的白孝文最後成了縣長。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5

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文章情節結構大開大合,大起大落,每個細節部分的描寫又非常的精緻、縝密、充實,完全是史詩規模和史詩的筆法。全書描寫了一個原,兩個家族,三代人,四股力量,五種鬥爭,六件大事,熔歷史風雲,男女風月,文化興替於一爐,表現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國成立後近五十年的血淋淋的歷史進程,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狀態,文化變遷,它以浩瀚,深厚、大氣、詩意成為二十世紀中國家族小説的巔峯之作。

《白鹿原》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原上的鄉約,為本地宋代狀元呂大煥所作,分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三大部分,幾乎集中了儒家文化的全部精華。小説中的《鄉約》為朱先生所作,白鹿原因它而一片朗朗書聲,人和人的關係從此根本改變:耕織、家教、祭祖、滿月酒、婚禮、求雨、治喪、遷墳、認乾親、拜親人,一切都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禮俗代法律。《白鹿原》中祥和興盛、無爭無斗的原上世界,寄託了作者文化救國、禮儀興邦的儒家理想。

白鹿原做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國歷史的見證,可以視為民族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會結構有以田福賢、嶽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勢力,有以鹿兆鵬、白靈為代表的共產黨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謙(黑娃),大拇指為代表的農民土匪武裝。以民間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軒、鹿子霖為代表的宗法家族團體,有以朱先生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領袖。階級矛盾、家族紛爭、利慾情慾的角逐,相互融匯交織,構成白鹿原半個多世紀的民族祕史。

小説寫殘酷的鬥爭,目的是對鬥爭予以批評,原上的儒家思想興盛不衰,很快被政治鬥爭和革命所取代,白嘉軒不但腰被土匪打斷,而且很快被革命政權從組長的位置上拉了下來。黑娃十兄弟在白鹿原上搞農民運動,地主和鄉長都被戴高帽子游街,國民黨打回來後,鄉長田福賢在白鹿村開反攻倒算大會,殘酷並且處決農會幹部,小説借朱先生之口,説白鹿原簡直成了一隻鏊子,老百姓成了鏊子上翻來覆去的烙餅,為了反對無謂的鬥爭,《白鹿原》還批評了共產黨內部的無情鬥爭、殘酷打擊,例如將白靈這樣一位堅定、純潔的老資深女革命者打成特務後活埋。白鹿原上仁義白鹿村的敗壞説明了鬥爭的惡果的極其可怕。

在《白鹿原》的創作手法上,可以説他已現實主義為主,以史詩筆法敍寫人事,又融合了潛意識、魔幻現實主義等其他創作手法。

作為一個民族的祕史,它把敍事的焦點始終對準白鹿原這塊西北黃土地上的文化狀態和文化衝突,突出地描繪了文化衝突所激起的人性衝突(禮教與人性、天理與人慾、靈與肉的衝突等,以及眾多生命在傳統禮教壓抑下的被扭曲、荼毒、萎謝,展示出白鹿原一片慘烈的文化景象:田小娥之死、白孝文的墮落、黑娃的出走等等。)無論是描繪白、鹿兩姓的宗法關係和衝突,還是敍述白、鹿兩家年輕一代的生死、愛情、出走、迴歸,作者都着力於揭示歷史生活形態後面所隱藏的文化因素,將家族作為民族文化的聚焦點,借白、鹿家族的興衰變遷,去探索民族生存發展的文化隱祕。這就使《白鹿原》的主題超越了一般的政治、階級、社會、歷史的層面,而通過諸如出走與迴歸、繁衍與毀滅、腐朽與再生、必然與偶然、機遇與宿命等的描寫,將主題提升到生命哲學、文化哲學的高度。

西方現代主義在80年代初傳入中國,在20xx年時間內將西方現代主義100多年的歷史全部上演了一遍。《白鹿原》有選擇地加以吸收。把潛意識、魔幻現實主義等現代主義的手法大膽引進作品中。如:白鹿原上世代相傳的白鹿奇聞白鹿精靈。田小娥死後在鹿三身上的靈魂附體,白靈死時分別向她的祖母、父親和母親託夢,朱先生死後化為白鹿飄然而去等,都給小説增添了浪漫和魔幻的意味。

《白鹿原》從文化人格的角度,塑造了一批經歷獨特、性格鮮明、思想行為驚心動魄的人物形象,構建起了白鹿原文化關係變遷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急公好義的儒家文化的鄉村領袖,封建家族的族長:白嘉軒。

白嘉軒有剛毅的意志。他的一生可謂多災多難,不僅同整個白鹿原上的廣大羣眾一樣經歷裏了兵災、匪禍、飢謹、瘟疫,而且本人年輕時在婚姻上就遭到六娶六喪的嚴重挫折,《白鹿原》的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白嘉軒最為壯豪的就是一生中娶了七房女人。中年以後更經歷了長子白孝文的墮落,愛女白靈的背叛,賢妻吳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桿等沉重打擊。他腰雖然彎,但頭仍然昂着。表現了他剛毅堅韌的精神。他有着慎獨的品行。慎獨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一個人獨處時,都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白嘉軒雖然沒有受過系統的儒家教育,但對儒家文化中修身為本的精義能心領神會和身體力行,堅持耕讀傳家。他有仁義的精神。如對長工鹿三。但是也有殘忍的習性,在其宗族範圍內,一旦有誰觸犯了儒家禮義和族規鄉約,他就顯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甚至是對他的親生兒子,他也決不手軟,嚴施酷刑,顯示出其殘忍的一面。尤其是對田小娥殘忍狠毒。可見這個最敦厚的長者同時也是最陰冷的食人者,這也再次證明中國歷史的每一頁雖然都寫着仁義道德,但是字縫裏卻寫滿了吃人二字。

文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可以説一個是無根的浮萍,一個是籠中的野獸。因為同一個女人墮落的兩個男人,卻有着天壤之別。黑娃和田小娥是對自由戀愛的落草鴛鴦,革命的風暴讓黑娃,落草為寇。在匪巢內亂之後有被招安,他立志改過自新,從頭做人。強行戒煙 求學朱先生,重歸祠堂,過上安靜的生活。然而最終被殺害,他無法真正融入傳統文化,,又見棄與革命文化,無論新舊時代,都沒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無根的浮萍,孤獨的靈魂無處依傍,無以為家。 而白孝文和田小娥是鹿子霖的圈套,他成了個無辜的犧牲品,他像一個文化變色龍,一次次脱胎換骨,改變着自己的角色,最終成了深諳政治韜晦之術的大陰謀家。他成了籠中的野獸,心狠手辣。

白靈與兆海最初相戀,都是滿腔熱忱的愛國少年,都急於報效祖國,因而擲硬幣選擇分別加入國共兩黨。然而世事難料,他們對待黨的瞭解和認識發生分歧,黨派政治干預進他們的感情生活,即便情感 被政治思想所阻礙。就像硬幣的正反面永遠存在,他們兩個的對立也永遠存在,他們的感情終不能有結果。百靈和鹿兆鵬才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們相對於黑娃和白孝文來説是一種超越。他們二人有驚人的相似,同樣接受先進的教育有獨立的思想、同樣是新文化的代表。他們都不願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鵬不願娶,白領不願嫁,都選擇離家出走。他們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熱情,流淌着叛逆的熱血。他們有百折不撓的勇氣,為後人闖出一條嶄新的道路。而令人惋惜的是,白領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鵬也在革命勝利後遠走他鄉,不知所終。這也許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祕史,一種嶄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價。 他們兩人,就像雙飛的蝴蝶,向光明和未來而去!

《白鹿原》中人物的人生各有不同,朱先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清貧正直,令人敬佩,飄逸走過一生。冷先生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懸壺濟世,冷冷的走過一生。鹿三則是一個本分的農民,勤勞一生,兒子卻叛逆,最終殺死兒媳,致瘋而死,是個悲劇人物。田小娥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封建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的犧牲品。小説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麼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裏,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麼地窩囊,一切彷彿都是因果緣分。不禁讓人感歎: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6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兩代人的恩怨情仇,最終都泯滅在時代的帷幕中?

故事裏,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精靈,一生光明磊落,無論是清末苦心禁煙還是民初勸退軍閥、賑災濟貧或是編撰縣誌,他都是一個兩袖清風正氣凜然的人。死後卻遭到拋屍鞭骨,這是時代變遷的悲哀。

我行而素學為好人,黑娃先是挑戰世俗宗法,和田小娥私奔,被族人驅逐,跟着鹿兆鵬鬧農協,逃命落草為寇,選擇歸順招安並再婚後從善向學,並最終順應時代潮流參加了起義,命運卻再一次與他開了玩笑,兒時的玩伴最終讓他倒在了時代的槍口下。

本書中,白孝文更像是被刻畫成了父輩口中常現的海獸形象,被鹿子霖利用田小娥弄得聲名狼藉性格扭曲,在保安團裏進一步被勢利權術侵染,乃至後來直接面斃張團長,把起義之功歸於個人,假公濟私害死黑娃,一個老實本分的農家娃子,最終卻演變成了這樣的人?

鹿兆海與白靈,年少一同在外求學向上,相知相戀私定終身,最終卻因為信仰不同而分道揚鑣,而選擇了與她有着相同信仰的鹿,兆鵬。白靈是本書中受新思潮影響的年輕一代的典型代表,其為人處事大膽和灑脱招眾歡喜。兆海是一個很純粹的人,對白靈執拗的愛戀,最終的結局只不過是一個戰死內戰沙場的炮灰?。他們是那個時代悲劇的產物,也許他們都是無可指摘的,如有來生,當比翼雙飛。

每一位《白鹿原》的讀者也許都會有自己的角色看法,希望大家各抒己見愉悦身心,在閲讀中窺見人性陶冶情操。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7

這是一部史詩,一部有關西部農村生活的的百科全書,所以我花了十小時,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並且為之澎湃許久。與《人間正道是滄桑》相比較,它少了革命的宏大場面,但一樣有着家仇和國恨的纏綿交織,有着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的情感,有國共兩黨的滌盪起伏的複雜關係,但也多了對西部農村和農民的刻畫,甚至超越西部,成了中國農村的縮影。看完了我就覺得那個族長就是我的父輩,就是我們村佝僂的村長,就是我祖祖輩輩的鄉親。

白鹿原首先是一個村落,一片西部的高原。所以當地人成進村為“上原”,離村為“下原”,可見這個村落的`相對閉塞和交通落後,以及由此形成的固執和淳樸的民風。

白鹿原還是兩個姓氏的組合,白家和鹿家,原本同宗的兩家,白嘉軒、鹿之霖就是這兩家的代表,也是這個村落最大的兩個家庭,也是小説重點敍述的對象。白嘉軒,白鹿原的族長,有着傳奇的經歷,他以自己的智慧、耿直、大度治理着白鹿原,讓這個村,無論是農業豐收、人丁興旺時還是饑饉荒年、瘟疫流行;無論是軍閥混戰,人心惶惶,還是國共合作,魚龍混雜;以及共產黨的解放後,都保持着一份農村原本應有的秩序,當然他也愚昧,封建,思想落後。尤其令人遺憾的是他對自己的女兒,一個投身革命而背叛家庭的革命者,持一種牴觸、不解甚至恐懼的態度,並最終把女兒趕出家門。這一人物形象人格是飽滿而立體的,是中國幾千年農村理想人格的代表。鹿之霖,有着商人的狡猾和地主階級的冷酷和革命投機者的猥瑣,甚至有着令人不齒的糜爛的生活作風。但就是這麼一個反面人物,卻培養了兩個優秀兒女,一個加入了國名黨,雖然受到矇蔽,但革命熱情可嘉;一個加入共產黨,成了革命的組織者、發動者、領導者,最後沒有了音訊,也給我們留下了懸念。

白鹿原更是一部神話,一部有關白鹿的神話。神話中只要是白鹿所到之處,美好事物生機盎然,而醜陋東西無處藏身。所以白嘉軒見到了白鹿,有因為他人格中的缺陷,所以他見到的只能是抽象化的白鹿,但他也盡其所能給他周圍帶去了福音。朱先生,白嘉軒的姐夫,一個知書達理更通曉民族大義的人,就是白鹿的化身,他用自身影響着周圍,以自己的綿薄之力改變着周圍,他是高人、是聖人,就是傳説中點化世人的白鹿。白嘉軒的女兒白靈、鹿之霖的兒子鹿兆麟,都看到了白鹿或化身為白鹿,他們都是那個世界的領航者,是開拓新世界的希望之所在。

小説看完後,我又看了電影《白鹿原》,兩相對比,立刻對電影的表現力產生了懷疑。如此廣闊背景的一部鴻篇鉅著用2小時的電影來表達我只能説是一種失敗。人物形象不豐滿不説,更沒有小説周密細緻的情節。但電影大肆渲染了西部農村典型藝術--秦腔。小説《白鹿原》少了這一細節的描述,無疑減少了西部農村的觀賞性,陳忠實完全可以在白嘉軒求雨那環節,穿插進秦腔的描述,或許可以增添些色彩。

至於讓男女角色在滿臉滄桑的西部漢子的嘶啞、粗獷的秦腔聲中上演牀上大戲,至多算是電影的商業化需要,與秦腔是毫無關係的。《白鹿原》不乏對性的描寫,但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小説的情節推動的需要,更是西部農村生活的直觀寫照。

《白鹿原》如果用視頻表示,那隻能是電視連續劇的形式,用極細緻和緩慢的鏡頭慢慢推開,可惜那不一定符合現代人的口味。電影相當於把一塊塊華麗的碎布連綴成衣服,現代人看到了色彩斑斕,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其實就是一塊大補丁而已。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8

經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最後把《白鹿原》給看完了,零零散散的!慢慢悠悠的看的,其中我還在百度上搜索了“聽”白鹿原,其實在我看來聽小説是比較不錯的,相比書説出來沒有那麼難懂,相比視頻它又具體了很多,所以在最後幾章我幾乎都是聽完的。

初看白鹿原的時候我沒能理解到老師為什麼要我們看這部小説,一個男的娶了七個老婆竟然死了六個,我一向在疑惑,是一個怎樣樣的人,究竟是要以一個怎樣樣的心態來理解這個事實,然後還有勇氣去迎接第七個的到來,一個人要以怎樣的精神面貌才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僅僅只是因為自己是獨苗?僅僅只是傳宗接代?在故事的開始我們不難看到其實作者是承認鬼神之説的,從仙草看見的那些在房樑上的女人,到父親的去世,無一不體現了鬼神的蹤影。然而在故事上,他們體現的卻是不信神,僅僅是相信祖宗,這是我很不能理解的地方。

忽略這些不計,其實看這篇文章我還是蠻有收穫的,起初看不覺得有什麼,以為就是兩個迷信家族間話長短,但之後看着看着就慢慢變得深刻了,在其中讓我影像最深的就是朱先生,是主人公白嘉軒的姐夫,他一生喜好不多,最喜歡的便是每日吟誦聖賢書,他與別的讀書子弟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後,看到時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鄉開辦白鹿書院,研究修身之法,編纂縣誌,一度時期曾招生傳道。他因為一些預見屢屢應驗,以至於讓原上的人都覺得他是一個大智者,有着神通的潛力,在我看來,他真的很值得人敬佩,他又自己的原則,博學,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志氣,是我一味欣賞她得原因,我覺得他不是有神通的,他只是有學識,有遠見而已,而在他死後幾十年的,他卻被混蛋紅衞兵給掘了墳,燒燬了屍骨。這也算是作者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抨擊吧。

或許基本上在別人看來都不太會注意小娥這個女人,因為她僅僅是故事的一個穿插,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她的結局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作者正是期望用她得結局來諷刺那個時代的封建思想,在那個時候來説,小娥是奔放的,她有着自己的思想,她不甘心命運就是這樣,她敢於與命運做鬥爭,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小娥沒有錯的,有錯的時不就應遇到那個時代,她只是爭取自己的幸福不甘心做一個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的人的身邊,這有錯麼,如果命運不這麼安排,他只是期望和黑娃好好的過日子而已,在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應對黑娃的貧窮她也從不嫌棄,這樣的人在我們此刻是絕對沒錯的,在強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之後作品中描述到了一些詭異的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並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為自己報不平了吧!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9

用了兩天讀完了《白鹿原》。朱先生通曉人情世故卻保持着平常心令人敬佩,是“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

黑娃血性男兒,住在窯洞,當土匪、學詩書、歸祠堂,終逃不過一死,卻也悲壯凜然。這一生,荒唐也好,悲傷也好,勝過年幼時只為了“一袋冰糖”的天真。

田小娥,一個美麗卻“放蕩”的女人。與黑娃私奔住到窯洞裏,卻為黑娃求情與鹿子霖在一起,到後來聽別人慫恿誘惑白孝文……説來只是為了追求幸福,結果成為眾人口舌之下糟糕透頂的“婊子”。在公公的匕首下死去,變成孤魂附身……自覺小娥不壞,恰恰相反,就像一個女人被迫誤入歧途,可憐可歎。

白靈,看到她想起民國時代剪的短髮,眼睛清澈,衣服乾淨,遊街吶喊的女孩。一腔熱血,也活潑衝動。她是一個為新世界的遊走奔命的戰士,而新世界就是建立在他們血肉之上的。

白嘉軒、鹿子霖、白鹿兩家的世仇似乎從他們開始,交織在一起無法分割。白是威嚴而正直的大族長,而鹿卻在時代中起起落落。看似是傳説中白鹿顯靈的一塊坡地引起的,但實際上是祖先世世代代的組訓,是做人的原則。它是複雜而又不容易理解。

白孝文,族長的大公子,先是敗家子,再到保安隊,縣長。從寬厚到之後我所認為的些許殘忍。所經歷的,也改變了他。

鹿兆鵬,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是白鹿原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他的整個靈魂似乎都在從事革命工作,一切都是為了他心中的新世界。除了他忠誠的信仰,在我看來,他在其他方面就有點冷血。

原來最喜歡的是陸兆海,第一次哭的不是白靈死而是鹿死前和朱先生的對話。一枚銅幣是愛和信念。一盒頭髮則是一種承諾和熱血。年輕士兵的鮮血,是希望,是白鹿的精魂。

《白鹿原》之所以如此動人,或許是因為它講述了幾代人的故事或幾代中國人的變化,而“中華民族的祕史”之所以宏大,或許是因為小人物的命運。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那天在談論到這本書,朋友説,陳忠實就是一個農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民思維的框架,儘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麼,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敍事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藉助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説的意味,而寫着寫着便逐漸回覆到真實生活,而當寫到田小娥死後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説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人心中的歷史。或許,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説,已經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説,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於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並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説,也許就是對儒家學説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於他的傳説,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衞着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裏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裏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民的想法之後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着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聖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願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恆,願意守護着,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民思維”問題。這並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並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後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這本書給人厚重的歷史感。從辛亥革命前,一直寫到_雖然作品的時間跨度很大,涉及到許多人和事,然而,主要人物也就朱先生、白家軒、白靈、白孝文、鹿三、黑娃(學名鹿兆謙)、鹿子麟、鹿兆鵬、鹿兆海、冷先生、小蛾、大拇指(芒兒)、嶽維山、田福賢這麼十幾個。這些人物的命運,被作者安排在三條矛盾的線索上發展。一是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矛盾;二是政黨之間的矛盾;三是情慾與道德之間的矛盾。

就像中國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這篇文章裏面的一句話:“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裏面樹木的“不確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而人的“不確定”是指生活是變化無常的,可能會遇到一些坎坷、曲折、磨難,甚至是不幸。在不確定中生活,經得起風風雨雨的考驗的人,才能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是的,主人公白慕軒像桃花心木一樣,是個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子,是現實社會的頂樑柱,一生腰桿子挺得筆直,尤其是遇到困難時,他是眾人的主心骨。他是個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這樣的人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當然也會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擔太多太多的來至四面八方的壓力,堅強地痛苦地活着。他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霸氣,是後天學也學不來的。

一個人很難管得了自己,更難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兒女。白慕軒有子白孝文有女白靈靈,鹿子霖有子鹿兆鵬,鹿三有子黑娃。哪一個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為他們設計的生活軌跡成長做人呢,可又有幾個能如願的呢。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幾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壞人得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問心無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着它去。

我想起被殺的公雞,死前無論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裏也是徒勞的。還有河塘裏的鵝鴨,夠快樂的吧,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僅僅只是主人準備着的下一頓盤中餐。想想人生實在無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個主人安排好你的命運,看着你在演戲。世事變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兒去尋先知先覺的諸葛亮。

朱先生是好人,是聖人,讀書明禮,活得還算瀟灑,儘管他的內心深處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軒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樣活得也很累。他們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難定性,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生活中的人就是如此難辨難説。

像鹿三,在他應該成為好人的時候卻成了壞人,是土匪,是全族人的叛徒。在他應該成為壞人的時候卻成了好人,旁人的思想得跟着轉變過來。在他已經成為好人的時候卻又被當作壞人給槍斃了,使他又留下許多冤情,讓他死不明白。

有人説,《白鹿原》主要是寫白鹿兩家的矛盾,那是根本就沒有讀懂這本書。在這眾多矛盾裏,黑娃是個焦點人物。他是白家軒家的佃農鹿三的兒子。白家軒對鹿家父子很厚道的。鹿三的親事都是白家軒一手操辦的;鄉里辦起私塾後,白家軒也資助了黑娃入學。可是,黑娃仇視白家軒。黑娃仇視白家軒,起初並沒有什麼個人的恩怨,而是黑娃對富人的一種本能的仇恨。

人總是由不習慣到習慣,經歷從心不順到心裏順暢的過程。想和老天對着幹的人想想也真是十分可笑。寫文章的人都喜歡將心中的一腔憤怒傾訴在字裏行間,從屈原從史馬遷就已經是這樣了。

總而言之,全面地讀,往深處讀,讀出了人生的沉重,讀出了世界的複雜,讀出了太多太多的無奈。對我最有啟發的是“聖人”朱先生,淡薄名利,不追崇時尚,超然於世。他告訴我,人應該怎樣地活,怎樣才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難,太多太多的陷井,首先自保,然後救人,造福蒼生,造福社會。

是的,讀書明禮,古聖人的大量言語就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燈。這就是我在這本書中最深的感悟。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最近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讀了《白鹿原》,深為曲折動人的故事所打動,也為主人公白嘉軒的命運所牽掛。陳忠實的作品非常寫實,也非常具有藝術的品質,像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樣的出生,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經歷風雲變幻,卻似兩條平行的鐵軌,相視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卻永遠進不了同一個世界。

主人公白嘉軒是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子,是現實社會的頂樑柱,一生腰桿子挺得筆直,尤其是遇到困難時,他是眾人的主心骨。他是個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這樣的人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當然也會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擔太多太多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堅強地痛苦地活着。他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霸氣,是後天學也學不來的 。 身為族長, 白嘉軒充分顯示了一個族長應有的身份,一個族長應有的氣度,以及一個族長應有的權威、高傲、冷靜、固執。 面對黑娃領回的媳婦,他冷若冰霜,拒之祠堂門外;面對女兒跳躍的青春,他綁上繩子鎖上房門;面對熙熙攘攘的新式學堂,他毅然決然,讓兒子休學務農。他是一塊磁鐵,浸透了千年的紅鏽;他是一塊石頭,承襲了千年的風霜。他的生活和閲歷,決定了在這片土地上傳承了千年的“道”在他心目中的不二地位。在他看來,革命和風潮不過是百無聊賴的人不甘寂寞而設的遊戲,在他看來,生活是祖祖輩輩代代相傳的舊約,在他看來,世界是四平八穩巋然不動的巨磐,自己不動,便沒有什麼能使其變得糟糕,在他看來,人事最大的厄運來自於不滿,來自於不守本分。他住在一個靜止的國度裏,也希望用靜止來主宰宇宙 。 但世界終究是在變化。國共合作,農協當權,田福賢復辟 ,白狼出沒,白鹿原上紛紛擾擾的變故讓白嘉軒達而復貧,貧而復貴,然而,他的內心卻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農協把祠堂砸碎砸爛了,他泰然處之。風浪稍平之後,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復鄉約碑文,石碑參差不齊,碑文殘缺不全。白嘉軒大大方方的把它補綴起來,召集全族人再作祭奠。然而,他終究還是個農民,他身上又不可避免的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徵。調換土地時的狡黠,與鹿子霖暗中較勁兒的執拗,拒絕改變一切的保守,又讓他同白鹿原的其他人一樣,枯澀,厚重。或許,他也有人心不古的感慨,也有世事無常的惆悵,也有昨是今非的無奈,但他心裏,還是固守着幾千年來的傳統。

鹿家,鹿子霖,把所有偽君子的醜態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狹隘的心胸和貪財好色的弱點使他在白嘉軒面前甘拜下風。就是這樣的暴發户在鄉里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的地產令人垂涎,他的風流韻事成為笑柄,可是他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白嘉軒那樣的境界。他的大兒子兆鵬是個傳奇人物。他的機敏和睿智、勇敢果斷都是一名優秀的黨員所具備的。弟弟兆海,可悲地扮演着人偶的角色。選擇國民黨,作為殺人工具與共產黨自相殘殺。這羣熱血青年不怕付出,只是懷疑自己的犧牲是否有意義。他們並沒有傻到不分敵友,然而服從命令的軍人卻無法主宰自己,他們多想自己刀下的人頭是鬼子們的。白嘉軒的女兒白靈,是我十分佩服的人物。她擁有用不完的鬥志和激情,我被她那單純的信念和奉獻的精神感動。她也會懼怕被裝進麻袋填井活埋,她也會在拋磚頭後擔心被槍斃,可是她把每個任務都完成的乾脆漂亮。從那個拒絕纏足的任性女孩,到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再沒有比一個“光榮烈士”的稱號更適合她那不羈的性格了。儘管我為她的年輕早逝感到惋惜,為她甚至沒有一個本該屬於她的安定生活感到遺憾,但是我由衷地佩服她,可以拋棄自己的一切,投身到自己的信念中。她猶如那個跳躍在白鹿原上的白鹿精靈,保佑着原上的人們。

朱先生,是個偉大的儒士、先知。他學識淵博卻並不頑固守舊,面對動盪的社會,他不單擁有滿腔報國熱情,還會正確配合,選擇應走的道路。其中不免夾雜對他“神通廣大”的盲目崇拜,沒想到這樣一個閉塞的原上還如此藏龍卧虎。

冷先生是除朱先生以外的、白鹿原上的一個較為人尊重的、有文化的鄉間紳士。他姓冷,面冷,話也冷,就連做事,也透着一個“冷”字。作為白鹿原上一位唯一的醫生,他醫好了不驕,醫不好也不慚愧,總是一副順其自然、理所應當的樣子。其實,冷先生的“冷”中透着精明和世故,至少他懂得拿錢鋪路。與朱先生比較,冷先生不過是一個世故先生而已。

其次還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可愛卻被冤死的小娥,改邪歸正的黑娃,還有兆鵬的媳婦,這個傳統觀念下的犧牲品……其中一些封建的想法和禁忌現在讀來甚至有些難以置信,然而那鬼魂附身,建塔鎮妖等故事很是帶勁,想到曾經在那片白鹿原上發生過如許多光怪陸離,驚心動魄的事情,也有過繁榮的景象,而後世事變遷,社會進步了,那個世界也不復存在。

小説的前半部分比較吸引人,我在半月之內讀完了全書。到了寫國共兩黨的鬥爭部分沒有前面的故事精彩。這就是我最近半月來讀《白鹿原》一文的一些感受。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田小娥出身秀才之家,卻嫁給了一個老舉人做小妾。年輕漂亮的她耐不住寂寞,便與長工黑娃勾搭成奸。這是當時社會所絕不能容忍的事情。她被老舉人休回了家。黑娃尋到她帶她回到白鹿原。而祖宗的祠堂又將他們拒之門外。他們便在村外東頭買個窯洞祝人們都把這個田小娥,這個不貞的女人當成災星。黑娃被傳統社會所拒絕、排斥。而田小娥的美色是令男人神魂顛倒的。在宗法制度的壓迫下,黑娃沒有拋棄小娥,與小娥廝守在一起。反倒是與社會為敵而投奔了共產黨。後來被打散,又佔山為王當起土匪。

黑娃出走後,小娥住的窖洞便像臭雞蛋吸引蒼蠅蚊子一樣,成了一些男人所追逐的處所。老色棍鹿子霖不時地來苟且,無懶時常來到窗下騷擾,白孝義又中了美色圈套不時地來偷情。最後,黑娃的父親鹿三見田小娥害人不淺,便用矛槍刺入小娥後心,將小娥殺死。小娥的命運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犧牲品。因為她觸犯了封建宗法制度,便被社會拋入最低層。

但是人是有感情的有需要的,人人都有權追求幸福。她如果能與黑娃過上正常的日子,也不會造成那麼多危害後果。在強大的宗法制度面前,田小娥太弱小了。她死的太屈!太屈!後來作品中寫到了一些詭異的迷信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並使鹿三的精髓被吸掉,早早地死亡。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

《白鹿原》的可貴之處是對當時的社會沒有什麼正面評價,這是本書的價值所在。現在的小説大都對現實社會有種反叛精神,但這部書的反叛還是比較徹底的。另一方面小説也張揚了舊時代的純正民風,農民生活與舊制度的和諧有序。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陳忠實的長篇小説《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等。全書濃縮着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1993年6月出版後,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它先是榮獲陝西第二屆“雙五”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第二屆“炎黃杯”人民文學獎。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説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後被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等多種形式。我們説《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是當代中國作家羣中的大家之一,也就不算誇張了———他畢竟以自己震驚中外文壇的非同凡響的佳作而達到了一般作家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九三年的小説,我是陝西人而且也是很早就知道有這本書了,可是一直沒有讀過,這不能不説這一個遺憾!

這本書包含了太多內容,涉及了太多方面,更是顛覆了我的很多看法。看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那就講講自己感觸較深的地方吧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説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説,比如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祕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説,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我感到小説中對人物的“死” 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白鹿原》當中,寫小説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麼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裏,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麼地窩囊,一切彷彿都是因果緣分。。

“紅軍”並不像電視裏演得那樣。接受了許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發現很多事並不能盡信書,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幾行鉛字背後,就像人死後一塊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實當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對錯,又怎能斷言得如此輕易。從書上可以看到,紅軍可並沒有共產黨給我們灌輸的那樣偉大。革命尚未成功,白靈反而被自己人給咬了,她們不分青紅皂白的將白靈活埋,這犧牲真是犧牲的冤枉!好沒意義!

最初覺得,書中反映了在那個年代,人們愚昧無知的迷信着。封建文化腐朽和泯滅了他們的人性。可是後來,我又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我又覺得,經過不斷的洗腦,無神論的灌輸,現在社會的人已經無所畏懼。無所畏懼的一個結果是信仰的缺失,另一個結果是,我們已經不怕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我們已經知道,做了壞事和自己是否會遭報應沒有必然聯繫。過去的人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雖然沒有精密嚴格的法律體系,人們也本本分分的憑良心生活做事。

也許,封建主義也有其可取的地方,並非是一無是處。畢竟封建主義通知我們影響我們的時間最長,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合理的地方。一棍子把它打死未免有些走極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走極端的行為都是不對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會比較合理吧。

書中還有一點讓我欣賞的地方:書中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甚至可以説,白鹿村每個人都絕非善類,正值如白嘉軒也會幹出偷換風水寶地,借人生子這種事。每個人都有陰暗面,也都有善良的一面,更多的時候,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人物的複雜性由此而出,人物的形象也入木三分,有血有肉,鮮活了起來。

總之,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不過,書中的一句原話倒是很貼切:好飯耐不得三頓吃,好書架不住半月穿,好書卻經得住一輩子誦讀。這是真理。真真切切。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5

揚帆起航,創造自我

——讀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有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鴻篇鉅作《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是我一本百讀不厭的書,不一樣的時期讀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國小高年級時再讀它,我對裏面的情節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讓我深深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聰明機智。

故事講述的是魏蜀兩國即將在水中交戰時,都督周瑜妒忌軍師諸葛亮的才華,令他三天內造出十萬枝箭並讓其立下軍令狀,心中暗喜的周瑜未曾想到諸葛亮會欣然答應,便等着看好戲。諸葛亮走後,周瑜讓所有工匠延遲造箭以便治諸葛亮的罪,又派魯肅去探情況。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説:“請借我二十艘船,每條船上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蓋住,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的兩邊,吾自有妙用。”諸葛亮又道:“只是不可讓公瑾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魯肅答應了。魯肅不知諸葛亮借船有何用處,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魯肅照諸葛亮要求佈置好船隻,諸葛亮將船頭和船尾用鐵鎖連在一起,向北岸開去。這時江上大霧漫天,江上什麼都看不見,天還沒亮,船已經逼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將船頭朝西,船頭朝東,一字排開,又叫船上的兵士擂鼓吶喊。魯肅吃驚的説:“如果曹兵齊出,該怎麼辦?”諸葛亮笑道:“這麼大霧,曹軍定不敢出,我們只顧飲酒取樂,等天亮就回。”事情果然和諸葛亮想的一樣,曹操不知虛實,便下令往江裏射箭。過了一會,諸葛亮又下令把船頭尾調轉過來,繼續受箭。天漸漸亮了,可霧還沒有散去,這時候船上兩邊的草靶子上已經插滿了箭。諸葛亮還吩咐兵士們高喊:“謝丞相箭。”接着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這才知道上當了,立馬叫船去追,可這裏船輕水急,諸葛亮他們早已回到南岸,已追之不及。

讀完草船借箭這篇故事,再想想我自己平時遇到困難,容易心煩氣躁,知難而退。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還有他做事沉着冷靜的優秀品質。同時悟出了一個道理:要像諸葛亮一樣寬宏大度、沉着冷靜。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某方面比我強的人,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能嫌棄別人的缺點,要虛心學習他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不斷超越自我。

諸葛亮之所以能成為三國英雄,跟他小時候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他從小生活就十分艱苦,他的流浪生活給了他思考天下大事的基礎,還真是苦難出英雄啊!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長期苦讀潛心研究的結果,如同我們的學習,要取得好成績,需要腳踏實地學習,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只有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勇攀學習的高峯,將來才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所以我們必須要在青春年少時奮鬥。

不奮鬥,我的才華如何配上我的任性;

不奮鬥,我的腳步如何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奮鬥,世界那麼大,你靠什麼去看看;

我現在已經六年級了,處於小升中的關鍵階段,影響着將來高年級的學業,如果現在再不努力學習,將來如何考取重點大學呢?看完這篇短文後,我暗地裏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做好每天學習計劃,嚴格要求自己,多閲讀有益的書籍,不斷攀登學習的高峯,揚帆啟航,創造自我!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6

終於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着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着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着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着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説,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藴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着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並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鬥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於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麼輝煌,最後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後又勇猛剽悍,最後又歸於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着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羣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彷彿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説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鬥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7

我感到陳忠實的長篇小説《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説。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時。一開始讀是因為聽説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經歷是影響他創作的一個很大因素。正是源於此,我開始讀這本書。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説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説,比如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祕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説,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

全書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祕的序曲預示着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對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怨怨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複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顫的真實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陝北高原的簡史,其實我更認為是為陝北的故去寫的一墓誌銘。書中大量的描寫都可見陝北的風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評價,但是正是這種不評價,卻給了我們更多更大的空間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節中我不僅感受到了人物命運的變化,彷佛我也身臨其境般靈魂受到了盪滌。我想這正是這本書的最大價值。這種價值是其他小説所不具備的,這種價值是偉大的,這不是什麼技巧,這是一種心語。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沒有正面評價共產黨,也沒有正面評價其他政治派別。這就避免此類小説具很強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説的可讀性,不使讀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曉得我們的讀者是知善惡,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師的所謂著名作家的説教。

偉哉《白鹿原》,不朽《白鹿原》。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8

當我和上書時,眼前彷彿飄過一隻白鹿,陳忠實寫的太好了。一片白鹿原,幾代的故事,半個世紀的艱難,白鹿原還是那個白鹿原,只不過又塵封了一段歷史,又留下了一段故事。

主人公樸實厚道的白嘉軒,骨子裏充滿了剛毅、堅韌。年輕時身上也有一股子輕放,但他成熟後,這些可貴的品質就都透出來了。“他的腰挺的太直了”,雖然被強盜打斷了腰桿,也打不斷他一身的凜然正氣。他處變不驚的走過了中國歷史上動盪不安的半個世紀,像一尊雕像巍然屹立。

聖人一般的朱先生,有着太多的傳奇故事:一席話使一城百姓免遭兵革塗炭;年饉時主持粥場恩澤百姓;窮畢生心血編撰縣誌使後人有史可考;發表抗日宣言視死如歸……雖是儒者,卻不迂腐,“天下注定是朱毛的”,透出他目力的敏捷超前。死時一切從簡不裝棺材不加蓋不用蒙臉紙,因為他“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後方敢對青天”,唯有一捆書作伴。令人痛心的是在那紅的發狂的年代裏,他成了批判的對象,被學生掘開了墓,泛着磷光的骨架被人用鐵鍬端上來。這羣紅的發狂的強盜,只找到了一塊磚,上面刻着“天做孽,猶可違;自做孽,不可活。”十二個字。九零後的我雖然沒有經歷那段沉痛的歲月,但從一些書籍裏面我覺察到了那痛心疾首的感覺,但也許我只僅僅聞到那痛苦的紅色氣息,沒有經歷過,是不可能完全懂得的。

幹過農協,投身,當過強盜,投靠國民黨最後又起義投共了的黑娃,被朱先生看作是最好的學生。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黑娃終於徹悟了,粗魯了半生的鹿兆謙終於儒雅了。朱先生為他寫了最後一幅“學為好人”,他開始了真正脱胎換骨的修身。同樣是在解放了的年代裏,三條強加的罪狀,一顆從黑黢黢的槍管裏射出來的子彈結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不管他以前幹過什麼事,他的悔悟值的人去尊敬。

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這三個青年男女為了各自的信念獻出了青春。雖然黨派不同,但信念真摯,他們都是那艱辛的年代裏,為着救國信念奔走的愛國者。三個人身上的愛情故事給那的年代增添了花一樣的美麗,雖然這美麗也像花一樣脆弱,花一樣渺小。

好強了一輩子,也算計了一輩子的鹿子霖,結局是可悲的。從監獄走出來,他似乎是徹悟了,但當他看到兒子的墳墓被人糟踐的情景,他又一次感到低人一等就要受人欺負,上幾輩人在他意識裏種下的種子,早已長成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樹。

崇尚美,摒棄惡。這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偉史詩,是當時中國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歲月裏痛苦地顫慄着,一羣羣樸實而偉大的人艱難地走了過來。

這就是我讀《白鹿原》的感悟。

在讀書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精神上的昇華。文人墨客留下的精神食糧,滋養着一代代人,經歷歲月的久遠,依然香甜。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19

這本小説我大學時就曾看過。但那時的自己毫無閲歷,人生也未曾受過任何挫折,尤其學業上的種種順利,讓自己時時沉浸於前途無限光明的幻想中。對這種雖然名氣足,但卻內容宂長而又充滿鄉土特色的小説實在難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隨手翻過幾次,但總是半路而止,體會不出任何甘苦。

工作以後,發現了自身能力的種種欠缺,也發現了人生並非過去想象般一帆風順,經歷了不少焦頭爛額之苦,時過境遷之後再讀它,體會則完全不同了。

白鹿原上,白家與鹿家三代人,不足百年的時間裏,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很讓我有些感慨。

感慨之一是世事難料。白鹿原上,白家興旺過,鹿家興旺過,但好景都不長,跌下去,又起來,起來又下去。白鹿兩家三代人被命運在砧板上無情地反覆敲打。什麼時候正面烤,什麼時候背面敲,世事難料。所以,自己不論什麼時候,都別悲觀,也別驕傲。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運氣好;活得不好,是時候沒到,自己還要再加把勁兒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長得很,一時得意、一是低落,千萬不要把一時的狀態當成永恆。對人生的態度,在困難的時候要能堅持得住,在得意的時候要沉穩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感慨之二是尊重別人。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難保一輩子卑微,即使一輩子卑微,下一輩子,人家未必不翻身,時間能改變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輩子長工的鹿三,還生出了一個將來當保安營營長的黑娃一樣的兒子來。地主白嘉軒的兒子,也有賣房賣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這等於自斷後路。這樣的後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時候,已經晚了。

感慨之三,做人要 向朱先生學習。朱先生讀聖人書,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立志學為好人;又不拘泥於聖人之言,在混亂不堪的世界中,既不隨波逐流,也不拘泥死板,不論世事怎麼變化,總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低調而不驕傲。管你張縣長李縣長,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他有他的抱負、理想與信念,成敗不縈於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同時,在生活面前,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氣,又不失情調,讓我佩服。

感慨之四,有自己的原則,但也給別人一個機會。白嘉軒做事太硬,鹿子霖就圓滑很多。白嘉軒要是能夠在堅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多給子女一點諒解,或許白孝文也不至墮落到那種程度。而鹿子霖做事情太過陰損。這樣的陰損是否能招來禍患我看不一定。但做人還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蕩蕩,才能心無所懼。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0

作家陳忠實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描繪農村的,而時代從民國到改革開放都有。而恰巧是這樣一個歷史事件頻發的歲月,才會有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才會有許多的拍案驚奇,才會有許多的耐人尋味。《白鹿原》被炒作得如火如荼,本是放在20xx年9月11日上映,也不知為何延遲上映,傳説是這部電影有爭議最終不知在哪天還是上映了,懷着對小説的震撼兑換了兩張票於上週五晚上八點在萊茵時代電影城我和LG看了期待了許久的白鹿原。

同時買了水,薯片,零食一大堆,可見我們的準備工作還是做到位了的,沒想到也許天氣轉涼,電影城工作人員沒有開空調,殊不知對這部電影期待的人是如此的多,滿滿的一屋子人,大家呼出的熱量足以使每位觀影人汗水不停的冒,我和LG也不例外,介於看得很投入,我忍。跟着電影裏面的年份不停的期待着,看着,一直在安慰自己電影的高潮部分在後面,這麼火的一部電影不可能這麼爛的不知過了過久,工作人員突然將燈打開,:請大家按次序立場,謝謝觀影。神馬和神馬哦,就這樣完了,我們不才看到1938年嗎?剛剛演到日本侵虐中國的那一年。咋個就完了,一看時間,也不早了,足足放映了140多分鐘了。已是加長片了。這時已經有人再開罵了,神馬爛電影哦,還沒結局。我和LG突然想到了之前上映時的爭議,剛剛又在日本侵華的年份之後被全部剪輯了,於是各種猜想都在我們腦海裏面浮現

於是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百度:原來整個片場是220分鐘,如此長的電影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創新了,連香港版的都是175分鐘。至於很多人説不尊重原著,刪減了很多小説裏面的人物,連百靈和朱先生這麼重要的角色都刪減了。不過我認為,既然是由白鹿原小説改編,可以刪掉一些人物倒是沒什麼,問題是這麼長的影片連故事講的什麼都沒表達清楚,太令人氣憤了,而且導演在開拍的時候劇本只用了16天就完成了,可想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原本當時對剪輯了抗日戰爭爆發後的那部分的猜想是:由於日本在9月11日宣佈購島,本來Government就比較weak了,民憤已很深了,如果在這天上映這部電影也許會激發羣眾對日本憤怒的增加,為了和諧而推遲。沒想到猜錯了,頓時醒悟,原來推遲上映純屬炒作。另一方面:書中很多東西沒有展現在電影中其實跟Government也有關係,不然也不會有故事戛然而止的感覺。有敏感性的東西,體制是不允許存在的。在這種體制下能拍出來主線讓大家覺得符合原著還是有難度的,加上一個我覺得還是比較爛的導演,最後的結果還是挺讓人失望的。

最後,希望中國的電影有實質性的突破!

白鹿村,這個以白、鹿兩姓為主的村莊,歷經北伐、國共合作、解放戰爭、新中國建立,後面還稍帶提了下文革時期。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人的那些本性,那些人性深處的東西,不管過了多久,不管是怎樣的時代變化,全都不變。許多人為愛而瘋狂,許多人為面子拼了個你死我活,許多人為了錢財走火入魔。報復心、嫉妒心、貪心,這些似乎真的成了全人類的枷鎖,卻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解放全人類。

白家有個家規,按照這個家規,白家永遠不會太富,但也不至於挨窮。俗話説:富不過三代。這個富,我原來以為必是大富,得是奢侈的環境才會培養敗家子。可現實中,那些中產階級似乎也沒能逃出這句話。看來,不需要奢侈,惰性、任性在任何安逸中都能滋生出來。窮人家要是寵壞孩子,其實那也是個敗家子,只不過是無家可敗而已。看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最直接的,最具影響的,最有成效的。此時想起部分歐洲貴族,對於爵位的繼承人選,最重要的是對於門風的承接,是否是個優秀人才,即便是沒有血統的養子女,也可繼承。

現在想想,人這一輩子,特別是平民百姓,忙忙碌碌一生是為了什麼呢?大多父母,但凡有條件的,不僅想將子女安排好,甚至連孫字輩的也想安排好,窮盡一生為家族做貢獻。美國人每一代都忙着照顧自己;中國人每一代都忙着照顧下一代,不管哪種,都是社會總體平衡。如此看來,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加強責任教育。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呼籲感恩。

《白鹿原》中不得不提的是白家族長的姐夫,朱先生。此人精通文史,儒學高深,是當地的名人,對於歷史能有所總結的人總是更具成熟的思考,長遠的目光,閃現理性的光輝。無論是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要是能夠實現,對老百姓都是好事。一語直擊要害,説出這樣的話是達到認識上的高峯,他已經脱離了純粹的主義問題,而是把目光投向社會最本質的基礎。當人們高喊口號的同時,不要忘了做些基礎的,實際的事。對於百姓來説,哪裏能過好日子,哪裏才是好地方。

這部電影是一部教人如何做人,怎麼去做男人的電影。要我們時刻牢記一個好男人的標準1 、責任感首當其衝,責任是一個男人維繫一個家庭或者一段愛情的根基!2 、堅韌不拔不能輕言放棄,有始有終。3 冷靜,這個和思維有關,遇事不慌,女友還沒慌,你就開始慌了,你怎麼保護她?4 孝順,百敬孝為先,一個連孝心都沒有的男人,狗都不如!5 誠信,説好幾點就幾點,説好不去就不去,説好不就不一個無法讓你信任的男人,你怎麼愛她?6 仁義,黑心的男人不可取!這就是真正的男人!電影中的白嘉軒就是在詮釋這些的好男人,其他人物是襯托他是一個好男人的反差對比。

最後對這部影片感覺最大的兩個情節就是那段地道的秦腔《將令》以及那片有着一塊牌坊起伏連綿金黃一片一眼望不邊的麥田。

時代是車輪,有的人被碾得粉碎,有的人卻登上了舞台,更有人爬到了頂峯。人要做命運的強者。即便一個人被疾病與貧窮纏身,仍應不失希望。書中有很多人沉沉浮浮,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命運,學會生活,使生命放出光彩。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1

1991年臘月二十五的下午,在白鹿原上一間祖宅寫完了小説的最後一行文字後,陳忠實記錄道:自己兩眼發黑,腦子裏一片空白,陷入了一種無知覺的狀態。他坐在小竹凳上一動不動,究竟採取什麼姿態默坐的,已經不復記憶了。這部小説成稿之後,《當代》雜誌的兩名編輯前來拿稿,當時陳忠實都沒有實力請他們在外面吃飯,吃的是自己妻子包的餃子。他還清楚地記得餡裏有剛採下的韭菜。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兩名編輯在火車上就搶着讀這部小説,之後略加刪改後刊登在《當代》上,雜誌出版的當天,陳忠實從鄉下趕往西安的時候就已經沒法買到了,雜誌被搶購一空,1993年6月,《白鹿原》作為小説正式出版單行本,在這幾年的時間裏,陳忠實沒有為小説做過任何宣傳,可是,《白鹿原》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經典的行列,最流行的稱讚語是,這是一部“史詩”式的鉅作。不管這個稱呼是不是合適,但無疑,《白鹿原》是那個時代出現地一部鉅作,對從清末到解放初期的關中地區的社會生活的全面的描繪,尤其精彩的是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很少出現的幾類人物:以推行“鄉約”為人生主旨,整個人格負荷着傳統禮教色彩的族長白嘉軒;他的對手,新時代的投機者,奉行“勾踐精神”的鹿子霖;還有我行我素,在原上猶如白狼一樣行走的黑娃,包括他的妻子,一名依靠本能行事,美豔的田小娥。最後田小娥化為厲鬼報復欺壓她的村莊的一筆,恍惚有唐人傳奇的感覺。

當年吳天明就找到陳忠實,商量想拍攝電影《白鹿原》,因為各種原因,多年之後,這部電影借導演王全安之手問世,同樣是歷經磨折,他們選擇完成電影的方式,與小説作者陳忠實有一點相通,就是藉助幾個典型人物塑造了幾種人格類型,把這幾位典型人格類型放置在中國現代史的格局中去考量。那是最轟轟烈烈的鉅變年代:鄉村文明面臨崩潰,每一場政治變革都使得這古老的文明做出犧牲。國家權力去掌控鄉村,軍閥之戰亂,國共合作,革命,抗戰,走馬燈一樣不停。外加歷來困擾鄉村的匪患、饑荒和旱災,這些農民經歷了怎樣的變遷,他們如何面對,成為小説和電影作者盡力去描繪的主題。

不同地是,電影拍攝的時間遠晚於小説誕生的年代,當年小説中引起爭議的一些主題,包括國共衝突,包括白鹿原上下一代子女們跟誰走的尖鋭衝突,隨着時間的流失,已經不再重要了。電影創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重新塑造自己的作品。他們發現,《白鹿原》中最值得欷噓喟歎地,不再是那些顯赫的歷史背景,而是小説作者濃墨重彩描繪出來的幾種人格類型。守成的白嘉軒,投機的鹿子霖和用本能行事的遊蕩在荒原的魂魄,黑娃和田小娥,這些人格類型看上去如此真實,雖然經歷了時代的鉅變,可是還不斷反覆出現,彷彿就是我們身邊似曾相識的熟人,朋友,這幾種人格類型完全可以成為“寓言”,他們超越了時代,在鉅變的百年中國裏呈現出不變的樣子。

正是這種不變,使小説和電影都有了不同的光彩,具備了成為鉅作的可能性。我們重新考察白鹿原的小説、電影,包括真實的白鹿原,是為了讓人們有走進“白鹿原”的可能性。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2

讀完這本書已有數日,然而一直沒有下筆,直到在電腦前敲字時還在糾結。原因有這麼兩點:一來是自己最近還在寫連載中的小説,未來得及執筆;二來是自己確實心裏沒底,主要原因還是後一點。其實自己是個很喜歡寫讀後感的人,尤其是在看完好的著作時必定會敲上幾行文字。然而這次真心的不敢下筆,像《白鹿原》這樣的一部鉅作,很害怕自己的文墨還不夠寫不好,於身邊的朋友觀後,對於這樣的一部鉅作,都不願意再去觀看,錯失與這樣的精神食糧思想交融的機會,那我就是罪人了。

不過心裏總有這樣的聲音在湧動、迴響,那索性就隨心吧,聽之任之。

首先從故事本身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是將一些兒時從爺爺奶奶記憶中聽來的片段揉碎之後再拼上《白鹿原》整片整片整片的海量歷史信息灌輸在我的腦海裏,讓我再一次有機會在閲讀的過程中,一次次試着去體會那種時日的生活,那種時日人們面對生活的舉措,面對生活時日的那種態度,面對世代變遷、歷史更替、思潮變化的時候做出的選擇,面對曾經與自己最親的人在革命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着不同的命運的時候的心境。

彷彿自己就是故事裏的某個平凡的角色,是這個角色是那個人物,卻怎麼都覺得自己作不好。

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也確實不曾親身經歷,雖曾聽我爺爺奶奶説起,那也是點滴片段,並不見得有多少體會,更何況那時年紀尚小,又怎知歲月酸甜苦辣、千姿百態!

故事主要以白鹿原上白家與鹿家兩大家族為中心,到白鹿村白鹿兩姓人,以及白鹿村周邊的村落也就是整個茲水縣的村落的人,歷代爭奪在白鹿原的地位,在清末朝代更替歷史文化變遷影響的下有着完全不同的命運。

白家是白鹿村大家族,白嘉軒、白嘉軒的父親、爺爺等一直都是白鹿村的族長,在白鹿村德高望重,在白鹿原也是如此。

鹿家是白鹿村除了白家最大的家族,鹿子霖、鹿子霖父親、鹿子霖爺爺等,在白鹿原村一直都是非常有地位,在白鹿原也是一樣。

然而清的滅亡,民國的興起,革命必然會給生活在那樣的年代裏的人們帶去影響,尤其是在革命盛行的茲水縣,白鹿原作為共產黨革命發展的起源地之一,影響怎麼可能會小。

國共合作時期到抗日時期到解放前期,白嘉軒鹿子霖的兒女都紛紛投身革命,在政治對立中,面對兒女情長、手足情誼,真想不出會是怎樣的情形。當他們每次在某個熟悉或不熟悉的場合相遇,彼此會以怎樣的心情開口説出第一句話。

例一:鹿兆鵬(共產黨員)與鹿兆海(鹿兆鵬的親弟弟)私定終身的人靈靈(白稼軒的女兒)最後走在一起,剛剛接受新思想的年輕人,還有靈靈怎樣去面對鹿兆海,而鹿兆海又以怎樣的心情去面對自己的親哥,自己私定終身的人靈靈。原本美好的一切只是因為鹿兆海退出產共產黨加入了國民黨,與加入共產黨的靈靈政治立場不同,固執的兩個彼此都無法做出退步,最後都為革命獻出生命。

例二:白孝文(白嘉軒的長子)與小額(黑娃的老婆)在黑娃被迫逃離白鹿原的時候,度過了最開心瀟灑的一段光景,後來自甘墮落幾乎走到生命的盡頭,在饑饉年狗已經在等待着他嚥下最後一口氣吃他的肉。最後加入國民黨,解放後成為了茲水縣的縣長,而與白孝文一起光着屁股長大情同手足的黑娃,在被逼逃離後輾轉當了土匪之後又加入國民黨,學為好人,解放後成了副縣長,最後卻被白孝文謀害。

他們只是小説中幾個突出的角色,只是白鹿原上幾個不平凡的人物,只是歷史變遷朝代更替文化教條脱枷的幾位先行者,然而這樣這樣的角色人物先行者在當時是面對着風雲變幻重重困難,思想在做着一次又一次的鬥爭,那種火藥味,現在的我們卻是無法體會!

第二個從寫這部小説的作者陳忠實前輩而言,陳前輩為文學的付出精神,對文學的堅強的毅力,在文學方面的素養,是小生我萬萬不能及。唯有敬仰學習之。當然這部小説文學底藴史料信息以及寫作方法,於我這等小生也是大有益處,如獲至寶。尤其是於我這腦海似沙漠的人來説,陳前輩這部小説就是一股淵源深厚的清泉。

《白鹿原》是一部50多萬字的長篇小説,先不提小説的質量如何,從草擬1988。41989。1年,成稿1989。41992。3年,歷經總共4年時間。摸着腳趾頭想想,那是陳前輩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在看書的過程中腦海裏多次有浮現這樣的畫面:陳前輩挑燈執筆端坐於案前,帶着老花鏡,微弱的燈光下,兩鬢已爬有縷縷銀絲,正在翻閲着歷史資料典籍,一本接一本,翻過書桌上的書堆,又去翻找書架,直到找到滿意的答案,才欣喜若狂的在紙上寫下。多少個這樣的日日夜夜,陳前輩花了整整四年時間,心中萬千思想在筆尖遊走,每次都是寫到雞鳴三更,還意猶未盡。

陳前輩這樣的人,那是一個為了文學付出光歲的文者,心中只有一個念想為了民族的文化發展付出自己的熱血在所不惜的文學界的偉人。

在此先説聲抱歉,我其實不懂寫作方面的知識,在這裏評頭論足,如有不對處,還望各位文友、前輩指正。

從整部小説的寫作功力而言,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整個故事結構的駕馭能力,都是不可多得學習資料典籍。

這部小説是以一種凝重的氣氛貫穿始終,寫得深沉而嚴謹,詞句酣暢凝練。從手法看故事,是以一個冷靜理性鎮定思維活躍的局外人去述説一個個情節,超出白嘉軒的那種幹練冷靜鎮定,娓娓道來看似平淡無奇,實則藴藏層層韻意,看一遍怎麼都不覺過癮。再從真個小説的結構上以及對小説的情節的發展來講,每個章節説什麼人説什麼事,每個短故事發展起伏次序,每個人物之間的前因後條理都非常的清晰,輕重拿捏得當,鬆弛把握有度。不得不令人欽佩、自歎不如。

最後説説自己的一點感慨,對於評論這樣的鉅作,感覺甚是慚愧。在現今社會,經濟物質迅猛發展、人心躁動輕浮、精神文明開始缺乏的時代,文化已經被當成一種產品,許多人被文化產品後的利益衝昏了頭腦,活在一個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城市的一個角落,每當黑夜降臨心靈對那種寧靜的渴望、那種孤獨寂寞,讓自己覺得可憐!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3

假期的時候看完了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白鹿原》,小説《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美稱的白鹿村為背景,它寫出了鹿家和白家兩家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

《白鹿原》中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和鹿子霖,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最終以鹿家慘敗而結局。白嘉軒一生規行矩止、勤勞正直、自食其力地生活。他沒有幹出什麼大事,始終以一個族長的身份立信於白鹿村,守着明哲保身的理念。

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截然不同,他陰險狡詐,爭強好勝,還膽小怕事。他一生雖然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也沒創造出什麼,最後以悲劇收場。

朱先生,有許多的的傳奇故事:一翻話使一城的百姓免遭兵革塗炭;年饉時主持粥場恩澤百姓;用畢生心血編寫縣誌使後人有史可考。雖然是儒者,但卻不迂腐,死時一切從簡,只有一捆書作伴。令人痛心的是在那樣的年代裏,他成了被批判的對象,被學生掘開了墓,骨架被人用鐵鍬端上來。

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膽小懦弱,變得急功近利。

還有一人就是田小娥。在那個年代,女人在男權的壓迫下,找一個好的歸宿是每個女人的願望,而小娥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給郭舉人做小妾、與黑娃偷情私奔、與鹿子霖的糾纏、後又勾引白孝文,直至最後被鹿三殺死。在她死後她還引來瘟疫,使整個白鹿原陷入恐慌之中,可是無論她怎樣還是被所謂代表正義的白嘉軒給鎮壓了,她甚至被修了六角塔壓住,永世不得翻身。終其一生,田小娥也不過是一個可悲的犧牲品而已。

看完這本書後對的觸動很大,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自己彷彿就在一旁看到了所有故事發生的一切,它告訴我們要好好活着,活着就要透明的活着。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4

信仰,這個東西真的很奇怪,身處信仰中間時,你自感一切都是順應天時,旁人看來,充其量是為之而之。

一旦,信仰碰撞到生命,誰對誰非?一個羣體裏,總有人幹着背道而馳的事,順應潮流,推動發展的是背道而馳的人還是一直順應潮流看不見方向的?總會有一次錯誤,讓你覺醒,看清楚這世界。有的人,一生做着無愧於心的事,任何事任何人都能原諒,這樣的人心有多豁達?我似乎未曾遇見過,遇見到的也是類似同情遭遇,某種意義上也算得上,一種好人,少見的好人。

不在人後嘲諷嚼舌根,做到的人更少!白子文是我最厭惡的一個人,有這樣的家教出來的,原本帶着一種羨慕眼光,而後,是不是都會拜倒在石榴裙下?女人,貫穿整部戲,從白嘉軒結婚,黑娃一開始的迷戀,芒兒的逃亡,鹿子霖那麼多的乾親,兆海説的不再婚娶到遇見相似靈的婚姻,對於鹿賀氏,某種程度上,我感覺她是渺小而偉大的,為了挽救鹿子霖,一人擔當,兩個兒子們都不在身邊,完全活成了只有愛情的模樣,終究愛情你,不是你情我願就行,還得有她情我不願,才能活得下去。

鹿賀氏燒香拜佛的信仰,兆鵬共產主義的信仰,兆海看不見希望投奔國民黨的信仰,朱先生一生無愧於心的信仰,黑娃及時轉變,看清時事的信仰,鹿勺子為了更好立世逼迫自己做事的信仰,白子文唯利是圖的信仰,還有那麼多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做苟且之事的人的信仰,暫且迷失的人,那麼多信仰,總有一種適合生活,過的好與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5

被公公鹿三親手殺死後,不甘心的她在白鹿原掀起了一場瘟疫,哀鴻遍野。此刻,她的心中只有憤怒與復仇,可這畢竟是有違天道的,她也因此被鎮在了塔下,不可超生。

我固執地認為田小娥至少是黑娃和白孝文心頭的硃砂痣,可這兩位幡然悔悟後再回白鹿原時竟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忽視田小娥,這個他們光鮮履歷背後的“污點”,這行為應不是一句“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所能描述的吧?或許,三人的糾葛只能用一句“那些女孩,教會我成長;那些男孩,教會我愛”吧!

砥柱人間是此峯

——閒話鹿兆海

《白鹿原》中,讓我最嗟歎與不能釋懷的人,就是鹿兆海了。他專情、單純、善良、真誠、熱情、陽光,温謙有禮,受過正規教育。就他個人來講,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父母,尊師知恩,對情人有情,對家人有義。最後,作為一個戰士,他死在了戰場上。不負榮光,不辱使命,勇啖犯我中華者骨血。

作為鹿子霖的兒子,他並沒有沾染父親的惡習。相反,他師從朱先生,學禮節,學文化。和初戀白靈相愛相知的過程在他後來的生命中反覆咀嚼,也因此透支了他大部分的感情精血。白靈是他牀前白月光,可他卻留不住,眼看信仰將他們生生撕裂,並看着心上人成為自己的大嫂。心痛過後並未結痂,他後來在行軍途中迎娶了一位酷似白靈的姑娘。或許這是一種救贖,更多的,可能是感情上的飲鴆止渴。午夜夢迴,枕邊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已是夢中人。這滋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住。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6

剛剛讀完了陳忠實的《白鹿原》,我躺在牀上閉上眼睛,將合攏的書本放在我的鼻樑上,依託着均勻的呼吸嗅着書香,我的心無比的安寧,這樣的書籍是一種祕史,也是一種文化。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白鹿原白鹿兩姓三代人的恩怨,白鹿是原上的靈魂,朱先生和白嘉軒是原上靈魂的代言,這本書對人物命運和心理的描述很值得去剖析和思索,讓你感觸到一個人在一個時代的背景下,其文化素養、心理特徵和所處世事,決定了其命運的走向。

而我也在思索我的白鹿,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我應該怎麼塑造我的素養。素養和思想影響着命運和生活狀態,我時常想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狀態才能使我的心靈獲得温暖和寧靜。我在尋訪着、思索着,我認為我要在工作上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生活中塑造自己的靈魂。我需要攝取陽光和雨露,發出温暖和愛。豁達、寬容、理解、陽光、熱愛,理解和關愛別人的同時也是理解和關愛着自己,所謂豁達的理解並寬容別人的同時也是放過了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安寧。

我需要努力工作並總結,總結工作經驗、總結人情世事;我需要不斷的讀書,以求從中獲得思索,提高自己的素養。我渴望有一天自己能成為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高貴素養的人,我希望家庭是温馨的、生活是安寧的,我希望理解、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獲得外界的尊重。

其實想一想,我們同別人計較並不斷議論別人的時候,也是和自己計較,也是我們心胸狹隘的體現,因為你無法理解並寬容別人,難以給予別人關懷和愛,這也是素養的高度不夠,難以客觀的評價。當你無法客觀的評價和換位理解別人時,你又能得到什麼,你得不到心靈的寧靜和平和,你得不到別人對你的尊重,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傷。

白鹿,我渴望着陽光和雨露,我渴望着自己發出温暖和愛,因為這才是符合我靈魂的狀態,這才是符合我靈魂的生活。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7

作家陳忠實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描繪農村的,而時代從民國到改革開放都有。而恰巧是這樣一個歷史事件頻發的歲月,才會有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才會有許多的拍案驚奇,才會有許多的耐人尋味。《白鹿原》被炒作得如火如荼,本是放在20xx年9月11日上映,也不知為何延遲上映,傳説是這部電影有爭議……最終不知在哪天還是上映了,懷着對小説的震撼兑換了兩張票於上週五晚上八點在萊茵時代電影城我和LG看了期待了許久的白鹿原。

同時買了水,薯片,零食一大堆,可見我們的準備工作還是做到位了的,沒想到也許天氣轉涼,電影城工作人員沒有開空調,殊不知對這部電影期待的人是如此的多,滿滿的一屋子人,大家呼出的熱量足以使每位觀影人汗水不停的冒,我和LG也不例外,介於看得很投入,我忍。跟着電影裏面的年份不停的期待着,看着,一直在安慰自己電影的高潮部分在後面,這麼火的一部電影不可能這麼爛的……不知過了過久,工作人員突然將燈打開,:“請大家按次序立場,謝謝觀影”。神馬和神馬哦,就這樣完了,我們不才看到1938年嗎?剛剛演到日本侵虐中國的那一年。咋個就完了,一看時間,也不早了,足足放映了140多分鐘了。已是加長片了。這時已經有人再開罵了,神馬爛電影哦,還沒結局。我和LG突然想到了之前上映時的爭議,剛剛又在日本侵華的年份之後被全部剪輯了,於是各種猜想都在我們腦海裏面浮現……

於是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百度:原來整個片場是220分鐘,如此長的電影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創新”了,連香港版的都是175分鐘。至於很多人説不尊重原著,刪減了很多小説裏面的人物,連百靈和朱先生這麼重要的角色都刪減了。不過我認為,既然是由白鹿原小説改編,可以刪掉一些人物倒是沒什麼,問題是這麼長的影片連故事講的什麼都沒表達清楚,太令人氣憤了,而且導演在開拍的時候劇本只用了16天就完成了,可想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原本當時對剪輯了抗日戰爭爆發後的那部分的猜想是:由於日本在9月11日宣佈購島,本來Government就比較weak了,民憤已很深了,如果在這天上映這部電影也許會激發羣眾對日本憤怒的增加,為了和諧而推遲。沒想到猜錯了,頓時醒悟,原來推遲上映純屬炒作。另一方面:書中很多東西沒有展現在電影中其實跟Government也有關係,不然也不會有故事戛然而止的感覺。有敏感性的東西,體制是不允許存在的。在這種體制下能拍出來主線讓大家覺得符合原著還是有難度的,加上一個我覺得還是比較爛的導演,最後的結果還是挺讓人失望的。

最後,希望中國的電影有實質性的突破!

白鹿村,這個以白、鹿兩姓為主的村莊,歷經北伐、國共合作、解放戰爭、新中國建立,後面還稍帶提了下文革時期。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人的那些本性,那些人性深處的東西,不管過了多久,不管是怎樣的時代變化,全都不變。許多人為愛而瘋狂,許多人為面子拼了個你死我活,許多人為了錢財走火入魔。報復心、嫉妒心、貪心,這些似乎真的成了全人類的枷鎖,卻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做到解放全人類。

白家有個家規,按照這個家規,白家永遠不會太富,但也不至於挨窮。俗話説:富不過三代。這個富,我原來以為必是大富,得是奢侈的環境才會培養敗家子。可現實中,那些中產階級似乎也沒能逃出這句話。看來,不需要奢侈,惰性、任性在任何安逸中都能滋生出來。窮人家要是寵壞孩子,其實那也是個敗家子,只不過是無家可敗而已。看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最直接的,最具影響的,最有成效的。此時想起部分歐洲貴族,對於爵位的繼承人選,最重要的是對於門風的承接,是否是個優秀人才,即便是沒有血統的養子女,也可繼承。

現在想想,人這一輩子,特別是平民百姓,忙忙碌碌一生是為了什麼呢?大多父母,但凡有條件的,不僅想將子女安排好,甚至連孫字輩的也想安排好,窮盡一生為家族做貢獻。美國人每一代都忙着照顧自己;中國人每一代都忙着照顧下一代,不管哪種,都是社會總體平衡。如此看來,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加強責任教育。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呼籲感恩。

《白鹿原》中不得不提的是白家族長的姐夫,朱先生。此人精通文史,儒學高深,是當地的名人,對於歷史能有所總結的人總是更具成熟的思考,長遠的目光,閃現理性的光輝。“無論是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要是能夠實現,對老百姓都是好事。”一語直擊要害,説出這樣的話是達到認識上的高峯,他已經脱離了純粹的主義問題,而是把目光投向社會最本質的基礎。當人們高喊口號的同時,不要忘了做些基礎的,實際的事。對於百姓來説,哪裏能過好日子,哪裏才是好地方。

這部電影是一部教人如何做人,怎麼去做男人的電影。要我們時刻牢記一個好男人的標準1 、責任感首當其衝,責任是一個男人維繫一個家庭或者一段愛情的根基!2 、堅韌不拔不能輕言放棄,有始有終。3 冷靜,這個和思維有關,遇事不慌,女友還沒慌,你就開始慌了,你怎麼保護她?4 孝順,百敬孝為先,一個連孝心都沒有的男人,狗都不如!5 誠信,説好幾點就幾點,説好不去就不去,説好不……就不……一個無法讓你信任的男人,你怎麼愛她?6 仁義,黑心的男人不可取!這就是真正的男人!電影中的白嘉軒就是在詮釋這些的好男人,其他人物是襯托他是一個好男人的反差對比。

最後對這部影片感覺最大的兩個情節就是那段地道的秦腔《將令》以及那片有着一塊牌坊起伏連綿金黃一片一眼望不邊的麥田。

時代是車輪,有的人被碾得粉碎,有的人卻登上了舞台,更有人爬到了頂峯。人要做命運的強者。即便一個人被疾病與貧窮纏身,仍應不失希望。書中有很多人沉沉浮浮,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命運,學會生活,使生命放出光彩。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8

終於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着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着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着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着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説,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藴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着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並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鬥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於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麼輝煌,最後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後又勇猛剽悍,最後又歸於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着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羣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彷彿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説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鬥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有關白鹿原讀書心得感想 篇29

只了看一半,田小娥一死,就沒多大舉趣看下去了,勉強看夠二十五章,看到小説中描寫女靈與鹿兆鵬扮假夫妻那段,就真的再也看不下去了。

小説幾個女性角色,在男女情愛方面都是主動的,甚至媚騷勾引成分居多。好吧,如果田小娥老舉人悲憐的偏房,甚至還虐待,造成心情隨便,狐媚勾引黑娃,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黑娃出走後,她了生存和為了保住黑娃上了鹿子霖的當或牀,最後又破罐破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而勾引芒娃的翠兒又是作何心理?未滿二十歲的未婚少女也性飢渴耐,變法的勾引木匠芒娜,這又做保理解,簡直很難理解。如果世上曾真有類似之事,那也能説明,翠兒在遇到芒娃前肯定隱性的?跟別人有一腿,所以才會那樣飢渴耐,而芒娃最後還為這樣的女人殺人,則表現得有點愚蠢,甚至挺無腦,甚至小説都沒有寫明芒娜與她有牀上行為,只有親呢被她勾引時的一時親熱。或者説作者一味想圓通表現芒娃落草為寇的原因,神話一下芒娃。但畢竟還是表現不足,這一情節情理不通。

最後,一直被稱為小説中最單純,不具媚性的女性角色白靈,竟然在跟鹿兆鵬假扮夫妻期間產生感情,也是主動的,這真讓你難以理解,首先一個沒有性經驗的未婚少女,,特別在心倍受還相對保守的年代,遇到她心儀的男人,而且年紀比他長,她更多的應該羞怯與緊張,怎麼也能的主動的成分在裏面?

小説中的幾個女性角色,全是主動摟抱住男人的,這真讓人無法理解。或許小説作者年輕遇到的女性多半是主動的,也或者陝西女性都這個樣,作者才這樣寫。

同時很驚歎作者的才華和描寫能力,但是真的有很多不足,不完美之處,都是小細節上,要不然真可稱得上名著了。

其實那些小細節如果是錯別字沒改掉一樣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可能寫社樣一本長篇已心力憔悴,所以沒能反覆修改,多自看幾遍。所以比起名著倒還是差了點。

比如某一細節,孝義是白靈的哥哥,怎麼能在白的靈已戀愛,他還未成年呢?

其次,田小蛾遇到黑娃那年,黑娃十七歲,她叫他稱她為姐,而後來白孝文成婚時才十六歲,稱田小娥為妹,按作者描述的,黑娃比白孝大,可是細節卻有錯亂。

其次,小説最理譜的一事,就是白孝文成婚時,已十六歲了,不懂男女也算正常,但面對一個女人,卻平平淡淡的睡過三天,無肢體動作,這個是不是不太正常?

男女初次過夜,可以不懂,不會,但不應該少了緊張與毛躁嘛,而且小説所有女性角色在情感和性事方面,全是主動的真是理譜。

總之小説,有很多細節不足之處,要不然可稱為名著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63xo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