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1篇)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1篇)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台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21篇)

黃愛華老師説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在業餘時間裏的所為和所在不為。記得石校長在大會上經常要求教師們、特別是年青教師應珍惜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多讀書,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那時我就決定要多讀些教育類的書,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説來慚愧,這幾年來,書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雜誌方面的書,而真正的教育理論的書看得很少。但通過閲讀教育類書籍,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一些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有人説: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印象最深的是有幸聽了黃愛華老師的《比較數的大小》,華應龍老師和張奇華老師的《圓的認識》,被他們的教學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後花許多時間去看他們的教學設計,尋找他們的教學視頻,經常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麼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於更深入地鑽研教材

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為什麼教材上這樣設計,為什麼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麼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之一。而會不會反思,對青年教師來説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誌。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於閲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閲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多讀書的老師經常會從書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更多的是一些細節方面。比如説: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後,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四、多讀書會提升教師氣質,伸展教師個性

既然新課程理念是培養有個性的學生,那麼首先我們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我們經常備專家們的的教學智慧深深折服。我想,正是他們對書的熱愛,閲讀大量的書籍,才慢慢形成了大氣的風格。我們每個人也應具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讀書,從書中慢慢積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為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紮實的基礎吧。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讀完余文森先生《有效教學十講》一書之後,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它並沒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論和花哨架子,寫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方法,確實對我的教學觀念是一次新的衝擊。當然,也讓我產生了更多、更強烈的困惑。這些困惑,不是源於有效教學理論本身,而是發生於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教學行動之中。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①課堂需要預設,沒有預設不可能有效率,當然僅有預設也是遠遠不夠的;②生成的課堂更充滿活力,但課堂決不是由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即興創造的;③沒有教學方案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必然是死水一潭,決不會精彩;④預設與生成是互補的,但生成只能是一種渴望不可求的結果;⑤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服從於有效的教學和學生所發展。簡單講,備課與不備課,認真備課與不認真備課,教學效率絕對不一樣!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師適時、適度、適當、適合、適應去指導學生,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切勿取“頭”甩“尾”,以升學率論英雄。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脱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並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説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着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根據自身學習的需要我放假時間,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學習了《教育新理念》等書籍,冬天氣温雖然很冷,但我能克服一切困難,仍持之以恆地有計劃的進行學習。通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學習與反思,我的大腦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禮,並對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紮實的基礎。

對創造始於問題的認識

我個人認為:一是教師的新理念、新教法與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要求相脱軌;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真正體現出備學生的過程,在教師的教案裏,更難找到與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切合學生實際的提問。沒有提問,哪有問題;沒有問題,哪知學生學得如何?這樣做的關鍵是教師為了圖省事或認為學生文化基礎太差,根本不值得一問,或藉口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怕提問後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認為,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認真學習,我真正認識到了課堂提問題的重要性,缺少了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無論多完美、多動聽,總會讓人覺得少了靈性和缺乏現實意義。因為有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課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簡意賅地説,創造始於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找到獨立思考途徑的可能。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並帶着更多問題走出課堂。這就是所謂的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這種教育,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為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為目標。

對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環節比較完美、課後佈置一些作業就是一節好課。至於學生能否學到多少有用知識、能力能否提高卻不在思考之列。若按這種教學,表面上看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只不過打着“素質教育”的旗號,正所謂拉“素質教育”之大旗,做“應試教育”之虎皮。為此,我通過不斷的學習,才真正的認識到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含義。因為知識才是人們真正的認知的結果。而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數教師往往太注重認知結果的教學了。如果在知識發展緩慢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還有情可原,那麼,在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就不能容忍了。因為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時代的步伐。簡單地説,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因為知識才是真正啟發學生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才能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對文科教育過程是體驗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的認識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不少學生因為芝麻大小的事,大打出手,甚至致人非命;有的學生對花草樹木的隨意攀折不以為然;對弱勢羣體逞強、嘲諷;對可愛的小貓、小狗生命的不屑一顧等等。從學生身上暴露出來的缺點,不難看出在他們的身上難以體現人的生命價值觀。這不僅説明當今的教育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更説明一些學生的素質低下,只有看到這些學生的不足,才能深刻地反思當今的教育。這讓我想起,為何國外也把保護動物寫進本國法律中,並積極倡導保護動物的生存權,創建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讓動物成為人類的真正朋友,以此來加強國民的素質教育、愛心教育和關心弱勢羣體教育。這種教育的效果非常明顯,國民素質大大提高。所以,在這種教學中,要大力倡導人的真、善、美的一面,極力反對暴力和戰爭,熱愛和平,反對戰爭,關愛生命。為此,在文科教學中,要把文學、哲學、道德所表達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生命價值的尊重成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人的生命價值得以實現,才是人的這種獨特的生命感受。讓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動、感受到這種生命價值的昇華,這才是文科教育的真正任務和真諦的體現,也是文科教育的基本使命和基本教育的功能。

對網絡時代教師的認識

在逐步實現網絡教育的今天,我們還有部分教師滿足“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因為這種教學既簡單,又省事。但殊不知,這種簡陋的、過時的落後教學,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方可使用。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哪個學校沒有一到幾個多媒體教室,可這些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卻完全成了擺設,像裝有漂亮鮮花的花瓶,僅供人欣賞而已,沒有更多的使用價值。當然,多功能教室也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來現代化驗收時,學生才有可能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快樂地學習、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體上課,製作課件是一件繁而難的事,或部分教師不求上進,不能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學習電腦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於家教或在“圍城”裏面酣戰,可對課件的製作卻一竅不通。導致這種對多媒體教學不感興趣的現象,造成有限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這種結果要不了幾年,設備老化,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素質下降,最終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作為一名網絡時代的現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信息化知識,以此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信息技術為現代教育的新飛躍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根本的嚴峻挑戰,信息技術呼喚新世紀的教師,新世紀的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最終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

總之,通過暑期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感觸很深,體會頗多。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教育教學新理念對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生存,才能緊跟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讓教師愛上教學》

我認真讀了趙國忠的《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我們是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生活主旋律。可是,日復一日,你感覺到單調了嗎?物價上漲,你感覺到貧窮了嗎?壓力不斷,你感覺到疲憊了嗎?……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輕鬆快樂的去工作,如何去熱愛,去更熱愛我們的職業呢?這不正是我內心的疑問嗎?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心格外苦悶。順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讓教師愛上教學》本書針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高效教學的45個技巧,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並針對各種教學問題和狀況,提供給教師日常用的“錦囊妙計”。我感受到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第一、教師要為了課堂更精彩而教。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輸出和傳遞上,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老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職業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複的機械“操作”,日復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環往復的課堂教學使廣大教師身心疲憊,產生了“職業倦怠”,淪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機械運行、毫無思想、缺乏創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是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義務和奉獻,體會不到自己職業生活的快樂、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實現。

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既有助於學生成長,又有益於教師提升教學生命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成了一種自己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理想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是教師個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斷持續發展的源泉。

也就是説,在理想的課堂上,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穫——向學生所付出的情感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愉快,而且學生給予我們的回報也是我們加倍的快樂;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享受着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帶給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感受着自我發展帶來的幸福。

所以説,“當你將一個一時糊塗而做錯事的學生説服,師生彼此之間意見溝通的喜悦是多麼甜美啊!又當你將一個聰明的學生培育成更聰明,往更高的理想邁進,又是多麼的喜悦呀!我們都為着培育我們的美好世界而快樂無比的努力,更在享受着這神聖職業的芳馨。”

第二,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成長。

當我們把教學視為自己的生命活動時,我們所面對的文字就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就充滿了智慧和激情,課堂就成了不斷淨化自己靈魂、挑戰自身能力、激發自身智慧,不斷促進自身成長變化的場所。

作為教師,要邊教邊學,需要把學到的東西投放課堂,改造課堂,促進教學變化。感悟“教”的變化,有利於增強“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説,教師的幸福就藴含在這良性互動過程和結果中。

第三教師要在創造中享受喜悦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教師的講課分成兩種講法:一種是照着講,一種是接着講。所謂照着講,就是書上有什麼,我就教什麼,這叫照本宣科照着講;老師怎麼説,我就怎麼講,這是依樣畫瓢照着講;過去怎樣講,今天還是那樣講,這叫固步自封照着講。照着講離不開書本,離不開定論,捨不得過去。所謂接着講,就是對書本要批判性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講完現有結論,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質疑,這是超越定論接着講;對自己受教育時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對聽到和學到的其他歷史的教學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鑑中批判,在借鑑中創新,這是超越前人接着講:對自己的教學始終抱着批判的態度,始終“不滿意”並致力於改進使自己“滿意”,這是超越昨天接着講。

照着講天天如此,始終如此,儘管可以輕鬆一點,但卻難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它將使我們對教學充滿期望,並享受實現希望的幸福。

原來,“教師”也可以精彩。感謝工作,讓我們生存,也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思考,覺得充實而有意義。愛上工作,也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新教材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然而,我們作為教師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好教材,改變過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課堂以教師為主,對學生要求太多,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在學習上依賴性強,厭學情緒明顯,學習效率低下等等.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繫、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繫,忽視發揮學生羣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鬆和民主的環境,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

在教學的進行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與交流,這種小組的形式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交往的機會,有利幹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含作。

(2).小組學習任務的佈置。

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我們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覆推敲的問題佈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我們不僅要指導組內交流,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們學會既善於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於説出不問的看法,又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並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4)適當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數學開放題是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由於它具有與傳統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特定功能.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造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育紅學校七年級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速度為4千米/時(2)班的學生組成排後隊,速度為6千米/時,前隊出發1時後,後隊才出發,同時後隊派一名聯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斷地來回進行聯絡,他騎車的速度為12千米/時。根據上面的事實提出問題並嘗試去解答。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這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的時空,學生在這個時空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示想法、暢所欲言,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關係,而是平等互動的關係。這樣學生恰恰也有興趣去思考,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能夠積極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案。比如,有的學生提出(2)班學生追上(1)班學生用去多少時間;有的提出聯絡員追上(1)班學生用去多少時間;還有的提出聯絡員和(2)班學生一起出發,聯絡員追上(1)班後立即返回,遇到(2)班又返回,如此往返,問(2)班學生追上(1)班上時,聯絡員共走了多長路,等等。當然,由於數學開放題的教學費時太多,而課堂教學受課時的限制,因此,需要適當控制問題的開放程度,必要時可先作一些鋪墊。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教育激揚生命》

我仔細閲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這是向師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説教的對象,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的新生態教育,給予了我深深的啟迪。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來説,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比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看了《教育激揚生命》這本書後我感受頗深,除了吸取它的精華之外,靜下心來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讓人對教育產生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情感,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們有較高的教育境界,學生達到這樣的學習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我平常對學生應該是比較尊重和友愛的,但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了一些隨意、散漫,甚至影響到同學學習的不良現象,某種意義上來説,我的尊重和友愛成了他們不和諧的音符的“温牀”,如何在不變 “温牀”為“冰牀”的前提下,能夠讓“温牀”飄出和諧的音符,這又是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唯有從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發現他們感興趣的興奮點,讓他們愛上學習。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從業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並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並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教育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後感“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對此,回想從教二十年以來我,很有感觸、深有體會。作為教師的我們,今天該怎樣理解“教育是慢的藝術”呢?另我思考很多很多……

一、“慢”而不“怠慢”。我會經常遇到有一部分屬於“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戀、打架鬥毆等現象不時發生,給我們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作為教師,我們常常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對此,我反覆思慮着如何將他們引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如果對這部分學生“怠慢”,就意味着放棄他們,後果不堪設想;相反我認真思考,改變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雖然他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但並不是不可救藥;雖然他們在學習方面起點比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但並不等於到達終點的速度就慢。我會想辦法的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訴學生“火車理論”:一個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輛快車,和一個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輛慢車,最後,先到達終點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車的那個人。我會鼓勵、啟發、引導、耐心、寬容、等待等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逐漸調整和理順好自己的狀態,再差的學生都有它的基礎點,就從每個學生的具體基礎點做起,自然生長點開始,逐漸延續增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會產生興趣,而繼續續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我們老師在我們的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也是慢慢感悟出來的。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即使我們心中有不滿,有怒火,都應該壓制自己。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温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於激勵與喚醒”,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首先我們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時,我們要更細緻、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與剋制。我們要腳踏實地,善於發現,做好觀察記錄,捕捉更多的瞬間。

三、“慢”需要等待。這個“慢”,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而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着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乾脆不起來,等着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説,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立竿見影’的背後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我以此作為一劑清醒劑,並時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在具體做法上,這幾年我改變了以往遇到他們“作亂”時批評、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當眾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然後以自己的熱情和真心感染他們,以欣賞他們的優點為出發點,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為基礎,拿起表揚的武器,營建“讚美文化”。告訴他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恆的責任。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畢業時的他,還有那麼多的不完善,一個好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師生之間的偶爾一個短信、一句問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對一個人的激勵、鼓舞、發展導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神聖之處吧?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吧。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並不是立杆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着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着學生長成參天大樹,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閒下來,我讀了《國小數學教學論》一書,本書介紹的是國小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國小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等,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我看後獲益匪淺。一方面可以複習一遍理論課,更重要的是使我對新課標、新教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本書還介紹了介紹了國小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數學問題及其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代數初步知識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教學、國小數學實踐活動,這樣多類型的教學介紹使我大開眼界,更使我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

國小數學教學方法這一章節,講的是教學方法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在教學原則指導下,通過一整套方式組成的並運用教學手段進行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講解法、練習法和演示法四種。前面四種一般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經常用到的,本書隨後還介紹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幾種新的教學方法,例如發現法、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法、探究——研討法等,特別是嘗試教學法,它的基本模式是:準備練習——出示嘗試問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第二次嘗試練習。準備練習是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以舊引新,為學生解決嘗試問題做好鋪墊;出示嘗試問題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出嘗試問題,以嘗試引路,引發學生進行嘗試;自學課本是為學生嘗試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信息,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嘗試練習這一步是學生嘗試活動的主體,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解決問題;學生討論這一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並進行合作交流;教師講解這一步確保學生掌握系統知識,也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評價;第二次嘗試練習,一堂課應該有多次嘗試,通過不同層次的嘗試活動。

嘗試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教師先講例題,學生聽懂了以後再做練習,這是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位置。現在突破這個傳統模式,把課倒過來上,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後教師針對學生嘗試練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做到“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在上課時還有有兩點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

上課一開始,立即導入新課,及早出示課題,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課題出示後,教師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也可啟發學生“看到這個課題,誰來先説説,這堂課要學習什麼內容”,讓學生自己説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有些教師上課先來一大段的複習、鋪墊,直到把新課講完,才出示課題。這樣上課,學生一開始就矇住了,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怎能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呢?

2、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

課題出示後,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應儘快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儘快打開課本,意思是越快越好。過去也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只是在教師講完新課以後,大約在第30分鐘時,再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今天老師講的都在這一頁,請大家看書。”其實到這時,教師已經什麼都講清楚了,學生已經沒有興趣再看書了。這種“馬後炮”式的自學課本僅是形式而已,學生並沒有做到自主學習。自學課本要成為學生主動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嘗試問題,用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看什麼,怎樣看,解決什麼問題。自學後應該及時檢查,及時評價,讓學生講講看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這樣學生自主地看書,收穫會很好。

一名教師總不能只有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天天都在聽你那種方法去學習,他們遲早都會厭倦的,因此我們要多掌握幾種教學方法,多點變換我們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在眾多的教育書籍中,我選擇了 範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這本書,並有幸拜讀了書中的大致內容,讓我深深體會到的一點就是教學機智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形成的一種教學修養,是教師的人生閲歷、文化修養、個人學識長期積累後自然形成的,是一門教學的藝術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這本書中採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 下面就我教學中的幾個片段與大家交流。若有不當,敬請各位指教。

一、及時的肯定,讓他喜悦萬分

每個班級的優差生的區別很大,對於優秀的孩子老師不懈的表揚和鼓勵對他們來説是一種肯定和信任,而對於那些平時表現平平、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説,即使是再小的進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結果。這時的老師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會讓他們萬分喜悦,從而使他信心堅定,勇往向上。

記得有一次學校教研小組組裏上課的時候,我們上的是《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説説自己在媽媽爸爸眼裏是個怎樣的孩子?平時積極發言的學生站起來滔滔不絕地説了很多。這時,在無意當中我卻發現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名學生舉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從未舉過手,屬於班級中的差生。於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説雖然我平時在家裏也是像前兩個兒子一樣,只顧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學了這一課,我會改變。我一聽心頭為之一震:這個學生第一次舉手,值得表揚;並且説得有新意,更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於是我當即表揚了他。我看到他臉上露出了笑容。課下我還專門與他交流談話,並鼓勵他今後課堂上繼續努力。這些無形的表揚與肯定形成了一種合力,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那以後從未舉手發過言的同學都在課堂上頻頻舉手了,而且有時還能主動提出一些疑問。甚至有些學生還特意跑來和我説,以後上課回答多請他,真沒想到幾句恰當及時的表揚和肯定會帶給學生一個這樣大的改變的,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也由衷地為自己當初的做法而高興。

二、及時的保護,讓他充滿信心

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往往在引起其興趣的事情上能積極思維,產生疑問,此時他就會舉手詢問;往往是在教師講課中間。此時教師該怎麼辦呢?停下來讓他問,勢必會耽誤進程;甚至還可能會被問住。不讓他問,他的疑問沒有解決,自然不能安心聽講。有時學生的問題就是一時想到的,也許等到課後,他可能已將自己的問題遺忘了。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讓學生將問題説出來,這是學生課堂上良好積極性的表現。若總不讓他説,時間長了,學生就不肯再動腦筋思考問題了,不會再有高漲的積極性參與課堂了。

記得有一次上語文課《愛迪生救媽媽》一課時,學生對愛迪生媽媽得的闌尾炎一病的相關知識感興趣了,頻頻舉手發問。有的問:闌尾炎是一種什麼病?有的問:聽起來是一種很小的病為什麼要及時做手術呢?還有一個學生問;為什麼這看似這麼小的病為什麼會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來似乎有些荒誕,但毋庸質疑,的確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很有創意。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誰又能肯定地説一定不會實現呢。如果當初不讓學生問,我就不能獲得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了,因為前兩個問題我在備課時並未想到,而這些問題正是給今後備課提供了借鑑。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教師要保護好學生幼小心靈裏迸發出的每一點火花,即使是異想天開,也不要簡單地加以否定和斥責,這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

三、及時的誠實,讓他感到自豪

這是發生在講評期會考試卷的一件事。班上的冰冰同學從來沒有考試得過100分,可是在期會考試會考了100分。這真實令她令老師和家長高興不過的事情,可是當我講完最後的閲讀題時,冰冰舉起了手,我叫她站起來説。她難過地説:“老師,我不是100分,我最後一道選擇題答錯了。”隨後我發現她的眼圈紅了。此時下課鈴響了,我看了她的試卷,果然是改錯了,老師疏忽了。我當時很激動,為孩子的行為而激動。試想:如果她不説,老師、同學不會知道;而她面對100分的誘惑,毅然選擇了誠實,多麼可貴的品質。老師的疏忽給學生帶來了痛苦的經歷,但也考驗了孩子的誠信。可喜的是,孩子經受住了考驗。我為我們判卷的疏忽向學生道歉,同時肯定了她的誠實。當時已是課間。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覺得我有一種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説點什麼的慾望,這對其他同學是一個多麼好的教育機會;我抑制不住地想説。於是下節上課時我説:“劉莞同學雖然這次考試沒有考到100分,但我認為她的行為已經是真正的100分了。我為冰冰同學自豪。古語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劉莞用她的行動實踐了這句話。同學們,為你們身邊有這麼優秀的同學自豪吧,也讓我們一起向身邊優秀的同學學習。”學生熱烈地鼓起了掌。我相信:在學生和我一起吟誦古語和為冰冰鼓掌時,他們一定對那句古語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我為自己能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實施誠信教育感到滿意。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趁着暑假的空閒,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藴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1.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説,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幹,敢於動手,善於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説、善説,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侷限在狹小的課堂裏,也不侷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陶先生説:"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儘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着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當前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自己掌握知識,並通過生教生,讓學生去獨立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近兩日讀了我買過來很久卻未認真閲讀過的唐全騰老師所寫的《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感觸頗深。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一書全然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些枯燥難解的專業術語,沒有刻板無趣的説教,讀之彷彿朋友之間的一次傾心交流。作者利用自己的職業之便,首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學校典型案例,使我們老師感覺到就像在傾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然後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列舉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學實驗,對學校案例進行了深入而淺出的剖析。每每讀到作者那些總結性話語的時候,都讓我有豁然開朗之感,多少年的教學迷惑被他一語道破,讓我遂生相見恨晚之感。書中除對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對策非常實用易行,簡直就是一線教師的管理寶典

本學期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這本書與其他心理學的書不一樣,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運用實例來解釋教育心理學的知識。

其中有二種心理現象引發了我的思考,給予了我一定的啟示。 一、破窗效應: 書中提到,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由此可以得到啟示,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尤其需要用心,任何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是第一扇窗户。班主任應該為了樹立良好的班風,應該更加的細心觀察。班級內沒有問題是不可能的,出現問題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教師能不能及時的引導和教育。希望每一個班級都不會出現一扇破窗。

讀書,就一個人而言,如莎士比亞的詩:“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雖然是教育類書籍,卻不同於以往我們常見的那種書卷氣,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給我一種思想的啟迪:教師在教育中出了問題是因為沒有尋根求源,而當了情緒的奴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非智慧的體力化;學生出了問題,也是因為教師不夠了解孩子的原因,不僅要了解孩子的成長史、家庭教育,重要的是瞭解孩子喜歡什麼、害怕什麼;師生關係是最為微妙的,遠近皆有度,遠近皆因情緒而產生不同的學問;教師與家長的關係在現實並不理想,這就指導我們有很大的必要性要花精力指導家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的源頭疏堵漏洞,這是使自己的工作趨於輕鬆的必由之路;管理孩子不如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有人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這話一點不假,《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矗《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愛,並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個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校內跌了,碰了,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繫。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我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五彩的童心,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應當把陽光灑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田,要化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們、研究他們。”一語道出我們班主任比別人更要用心,不僅對每一個學生用心,要用心關注“優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兒童”、“潛能生”,慧眼識金,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助其自主成長。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平時由於忙於教學,一直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看看書,有時間也是做一些繪畫之類的練習,自打靜下心看了《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以後,我才覺得光有實踐也不行,還需理論指導,理論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確實踐的方向標,因為它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文化瑰寶。下面就這本書,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收穫,因我的水平有限,觀點比較膚淺,還請老師批評指正:

1.正確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美術的教學一直都是臨摹、寫生創作相結合進行學習的,而興趣是進行美術學習的關鍵,學生沒有美術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美術,所以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再談方法。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各種不同學習美術的方法無論是自學還是教學都離不開直接認知與間接認知兩條基本途徑,為我們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教學途徑提供可靠的依據。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術教學既要遵循教學教法的一般規律,又要結合美術這一學科自身的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審美喜好來設計教學的程序和步驟。首先應加強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介紹外,不要急於從歸納思想內容到概括藝術特徵的程式化教法,學生會感到很枯燥而不想聽,更不想再去審美了,也審不出美了。可以從作品本身,從分析意象,情節,造型,色彩,線條到藝術表象入手,編成故事,啟發引導學生去探究作品在構思與立意上的特點及整體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方面特徵,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美的方法。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説,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

3.在感受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發表個人的欣賞見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交流欣賞體會中達到互相啟發的目的。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醜,從而愛美,並接受美的陶冶。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4.美術教學藉助的教學工具

多媒體的出現,使美術教學如魚得水,從圖片,音樂,視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提升學生的情感昇華。運用電腦技術進行美術教學和繪畫創作,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求意識和創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寓學於樂是審美教育的一大特點。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生又學到了知識,他們在玩中學,也在玩中獲得了美的享受與樂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更能激發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5.審美視野要拓寬

中學美術教學是一種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的學習逐漸提高對美作品的審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為一個能對藝術及藝術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進行感知的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學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要喚醒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必須讓他們感受到美術的魅力。藝術教育的內涵是廣泛的,在藝術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學校裏,停留在固有的書本知識上。要大膽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通過觀察、思考把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來,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認識到美處處存在。我們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發,使學生用真實的心靈去感受、描繪。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只是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造教學的新境界,使美術教學更好的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這學期,學校佈置了讀專著談體會,我利用課餘時間專心閲讀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怎樣去做人。

一、要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二、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三、要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今夏有幸閲讀了《什麼是教育》一書,本書作者思維開闊、觀點突出。本書作者在書中有諸多闡述,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以下的觀點: “哲思活動是絕對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達”,“原初性的哲學思考者享用了通過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們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動的存在本身時,尋找勉強的知識。”

《什麼是教育》一書中的言論豐富且不乏許多閃光的地方,通過閲讀這本書,些許體會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閲讀有關書籍時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閲讀是不夠的,還有待深入的學習。本書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論述,閲讀本書不失為提高自己的閲讀功底的一大幫助,我想隨着工作和生活閲歷的不同,讀書的感悟定會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閲讀中有所學習有所收穫,以下僅述一些我的讀書體會吧。

我整理了一些書中的言論希望這些論點能夠與大家分享。 諸如“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

又如“教育依賴於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獨立,它要服務於精神生活的傳承,這種生活在人們的行為中直接表現出來……”“我們生活在形成習慣的過去之中,不斷形成和打破習慣是我們此在生成的堅實基礎,沒有習慣為底藴,我們的精神的每一進步將是不可能的。” 如此等等,我希望通過以上的摘錄與分享能夠帶給大家閲讀的興趣,同時希望這樣能有益於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多少能我們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通過兩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我受益非淺,特別是對教育教學理論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自己戰勝困難,抓好教育教學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首先是對自身有了正確的認識:對教師來説,學習、反思、成長、發展是同義詞,通過學習,我對自己有了全面的認識,我要努力擺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促進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回憶二十年來的教學工作,在對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及對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別人的路走下來的,很少有自己的東西。通過學習擴大了自己的視野,對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觀點。教了幾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對知識方法的挖掘、歸類、整理。如何教會學生思考,如何培養學生能力也一直是個未知數。通過學習,理清了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及其培養途徑。認識到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調動其它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重大意義。瞭解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方向及落實的具體原則,並打算在以後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實。

二、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轉變了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這種期望不僅是教師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是實現“人人成才”的一個重要基礎,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師眼中就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差異的教育,就會有差異的發展。

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做人,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是現代教育思想的主流。以前也經常聽到這方面的報告,但對如何教會學生思考,如何教會學生學習也只能停留在膚淺的認識上,通過這次理論學習,才加深了對上述教育思想的認識。三、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理解了如何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全過程,完善了教學能力,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教育行為是在教師自我臨近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教學的經驗,知識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於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甚至學術能達到準確、鮮明、生動的境界。使學生不僅生動的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總而言之,這次理論學習對我來説可謂收穫多多,今後我將立足課堂,服務教學,繼續努力,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先進教育理念、良好職業道德和堅強堅實業務基礎的高素質的新時代教師,為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教師的勞動是以“靈魂”去塑造“靈魂”,要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首先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用自己的教育行為、教育情感影響學生,發現和引導學生的行為問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魯迅先生早就説了,對孩子的教育,“開宗第一,便是理解”。蘇霍姆林斯基也説過:“我敢拿腦袋擔保: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教師,不願意與教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 但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真正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談何容易。一是因為師生在年齡方面存在着代溝,教師喜歡的,學生不一定讚賞,而學生崇拜的又很難是教師的所愛。二是因為教師的社會職業與學生的社會角色不同,就某種程度來講,學生對教師心存猜忌與提防,惟恐“言多必失”,在與教師的交談中,往往抱着“投石問路”的心理,採取“擠牙膏”應對策略,你問一句我答一言,你不掌握實底,我便搪塞敷衍,光打“擦邊球”,不接觸實質,因而有些時候師生之間的“促膝談心”,只能是教師推心置腹的擺事實,講道理,學生則充耳不聞,聞而不戒,起不到一點作用。

要改變這一狀況,真正與學生心心溝通,就要教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站在同一層面上,在對待問題和事物時允許學生持反對態度,更允許學生申辯自己的理由,教師能耐心聽完學生的申訴,給予肯定和引導,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向你傾訴,與你交流,你才能打開學生心結,使其摒棄心病,健康成長。 那教師應該怎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呢?

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是要求師生間互相尊更。“自薄的人,知道尊冀他人,因而也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強調學生要尊重教師,其實進入青少年的學生,心理髮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開始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強烈要求別人尊重他們,尤其希望家長和教師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學生由於知識的侷限,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日常言行中經常出現差錯,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很容易傷及學生的自尊心,導致他們採取一些偏激的行為影響學習。教師不能總以教育者自居,處處要求學生,必須放下架子,注意尊重學生,以疏導、幫助、關愛和信任來取得學生的尊重。

其次,要學會寬容。俗話説:“嚴師出高徒”。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學有所成,所以對學生嚴格要求。但是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年幼,豁要教育。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學生求全責備,而是要寬容,要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允許學生犯錯誤,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只有這樣,學生方會把教師當成朋友。喜歡教師,才能“愛屋及烏”,進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興趣正是成功的前提。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這學期,學校佈置了讀專著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閲讀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説,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在我看來,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學期,學校佈置了讀專著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閲讀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説,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根據自身學習的需要我放假時間,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學習了《教育新理念》等書籍,冬天氣温雖然很冷,但我能克服一切困難,仍持之以恆地有計劃的進行學習。通過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學習與反思,我的大腦又一次的受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禮,並對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紮實的基礎。

對創造始於問題的認識

我個人認為:一是教師的新理念、新教法與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要求相脱軌;二是在備課的過程中,不能真正體現出備學生的過程,在教師的教案裏,更難找到與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和切合學生實際的提問。沒有提問,哪有問題;沒有問題,哪知學生學得如何?這樣做的關鍵是教師為了圖省事或認為學生文化基礎太差,根本不值得一問,或藉口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怕提問後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所以認為,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認真學習,我真正認識到了課堂提問題的重要性,缺少了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無論多完美、多動聽,總會讓人覺得少了靈性和缺乏現實意義。因為有問題意識、問題能力的課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簡意賅地説,創造始於問題。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找到獨立思考途徑的可能。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並帶着更多問題走出課堂。這就是所謂的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這種教育,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為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為目標。

對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只要課前認真備課、上課環節比較完美、課後佈置一些作業就是一節好課。至於學生能否學到多少有用知識、能力能否提高卻不在思考之列。若按這種教學,表面上看是素質教育,但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的翻版,只不過打着“素質教育”的旗號,正所謂拉“素質教育”之大旗,做“應試教育”之虎皮。為此,我通過不斷的學習,才真正的認識到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的含義。因為知識才是人們真正的認知的結果。而知識的學習和教學無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數教師往往太注重認知結果的教學了。如果在知識發展緩慢的時候,有這樣的想法還有情可原,那麼,在知識和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這就不能容忍了。因為學生學到的僅是知識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時代的步伐。簡單地説,智慧比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因為知識才是真正啟發學生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教學中能夠把結果變成過程,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才能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對文科教育過程是體驗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的認識

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不少學生因為芝麻大小的事,大打出手,甚至致人非命;有的學生對花草樹木的隨意攀折不以為然;對弱勢羣體逞強、嘲諷;對可愛的小貓、小狗生命的不屑一顧等等。從學生身上暴露出來的缺點,不難看出在他們的身上難以體現人的生命價值觀。這不僅説明當今的教育確實存在一定問題,更説明一些學生的素質低下,只有看到這些學生的不足,才能深刻地反思當今的教育。這讓我想起,為何國外也把保護動物寫進本國法律中,並積極倡導保護動物的生存權,創建人與自然的真正和諧,讓動物成為人類的真正朋友,以此來加強國民的素質教育、愛心教育和關心弱勢羣體教育。這種教育的效果非常明顯,國民素質大大提高。所以,在這種教學中,要大力倡導人的真、善、美的一面,極力反對暴力和戰爭,熱愛和平,反對戰爭,關愛生命。為此,在文科教學中,要把文學、哲學、道德所表達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生命價值的尊重成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人的生命價值得以實現,才是人的這種獨特的生命感受。讓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動、感受到這種生命價值的昇華,這才是文科教育的真正任務和真諦的體現,也是文科教育的基本使命和基本教育的功能。

對網絡時代教師的認識

在逐步實現網絡教育的今天,我們還有部分教師滿足“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因為這種教學既簡單,又省事。但殊不知,這種簡陋的、過時的落後教學,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就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方可使用。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哪個學校沒有一到幾個多媒體教室,可這些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多功能教室卻完全成了擺設,像裝有漂亮鮮花的花瓶,僅供人欣賞而已,沒有更多的使用價值。當然,多功能教室也有發揮作用的時候,那就是上級主管部門來現代化驗收時,學生才有可能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快樂地學習、才能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造成的,如多媒體上課,製作課件是一件繁而難的事,或部分教師不求上進,不能利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學習電腦的操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於家教或在“圍城”裏面酣戰,可對課件的製作卻一竅不通。導致這種對多媒體教學不感興趣的現象,造成有限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充分使用。這種結果要不了幾年,設備老化,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素質下降,最終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作為一名網絡時代的現代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認真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信息化知識,以此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信息技術為現代教育的新飛躍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根本的嚴峻挑戰,信息技術呼喚新世紀的教師,新世紀的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最終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

總之,通過暑期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我感觸很深,體會頗多。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教育教學新理念對現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和生存,才能緊跟時代教育發展的步伐,才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學習《教育學》,就知道我國有個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時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連一知半解都説不上。這學期,我認認真真地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認識了我國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在書中先生指責現在的學校“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實在來,卻又像教校。這都是因為重教太過,所以不知不覺地就將教和學分離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學兩者,實在是不能分離的,實在是應當合一的。”現在的新課程思想,不正是從重教到重學的思想嗎?“傳統”的教學,主要是看老師教得如何,而忽視了學生學得如何。或者誤解為只要老師教得好,學生就必然學得好。評價一堂課,也主要是看老師講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學生,也只是看學生是否與老師的講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師的責任在於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真傳統!現在的新課改,其實就是迴歸傳統,迴歸教育的真傳統。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麼些年來,教育上不斷提出新思維、新口號、新觀念,不斷地在搞着彷彿是在打破“傳統”的改革。一會兒素質教育,一會兒新課程,一會兒創造性學習,一會兒探究性學習,把我們的一線教師弄得暈頭轉向了,無所適從了。我們何不少提那麼多口號,少拋那麼多新理論新觀念,靜下心來,真正迴歸傳統,從孔子學起,從陶先生學起,從蘇霍姆林斯基學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號,新觀念,都從他們那裏找得出來。

傳統,有優秀與糟粕之分。優秀的傳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理,是須我們永遠繼承的。不但要繼承,還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隨着時代的變遷、事物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將其發揚、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於傳統中之糟粕,或稱之為習慣勢力、傳統勢力,才是改革的目標。我們的改革,不僅是教育改革,乃至於社會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歡摧毀一切,然後重來。結果糟粕未除,而優秀傳統卻蕩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談到:“學校裏的先生叫做教員,他所做的整體為教書,他所用的法子為教法,好像先生是專門教學些書本知識的人。他似乎除了教書以外,便沒有別的本領,除書以外,就沒有別的事教。而在這種學校裏的學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沒有別的功課。”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傳統中的糟粕,也就是習慣勢力。習慣勢力雖然惡劣,阻人進步、礙事發展,但它真是強大得很,難以根除。你看陶公所講之現象,八九十年前是這樣,八九十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這樣:學校裏的一些先生,我們叫他們教書匠,他在學校裏所做之事,就是教書。他全然不管學生怎麼學,他只管自己怎麼教,我怎麼教,你學生就怎麼學。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東西之外,便沒有其它可教,學生便沒有了其它可學的內容。先生們不準學生看課外書,不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學校不給學生接觸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學生除了一心只讀教科書、一切只為考高分外,便沒有了其它。老師除了教課本知識,就沒有,或很少教給學生做人處事和生活的道理。教師,這本活的教科書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學生們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麼?

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温存慈詳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着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説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説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於是教育產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裏,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餘,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於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説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説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害也。作為現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動武,意味着教師自身的失職。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這是陳校長教育思想的體現,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貫徹。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鍊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於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説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裏”,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教學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之一,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將書視作精神的食糧。學校佈置了讀專著談體會活動,更讓我與教育類書籍有了更深的接觸。«愛的教育»這就是我讀的其中一本。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於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愛的教育》中,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兄弟之間的關懷,子女與父母之間偉大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天真無邪的心靈,處處為人着想的品格,知錯就改的行為習慣,無一不衝擊着我的心靈,洗滌着我的思想。

我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流淚,但是,我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麼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含散發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 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 東西啊!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而我做為一名國小教師,就更加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沒有成熟,許多事情都不懂,做為老師更應該正確的輔導。 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愛,當你,我,他都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每個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愛,你會發現: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如果你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永遠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好多教育專著為我新學期的工作充電。我讀的書有:《新教育之夢》、《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現在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説: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養者,就更應該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讀書不同一般人讀書,要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要帶着問題讀書,深入思考、大膽懷疑、努力實踐、勇於創新。學習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觀選擇。如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等等。不僅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的人格力量。同時要懂得把學習內容轉化積澱為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

許多專家也給我們提供了經驗和指導意見。

李海林校長總結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着問題讀書----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鑑。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他總結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1.勤,天天讀一點。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

3.新,追蹤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鋭度;思,是深度。

第二,讀書要堅持內化:1.由數量上的積累進而形成質量上的積澱;2.將資源轉化為能量。即將所讀內容有效轉化,為己所用,變成自己的專業思想和技能。

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量上要保證,時間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先;2.返“本”,即經典著作要常常“回頭看”,常讀常新,像《葉聖陶文集》這類著作應該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穫。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於酒囊飯袋、行屍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説,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ewx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