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精選29篇)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精選29篇)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

《瓦爾登湖》不太好讀的原因,我覺得李繼宏在翻譯這本書時,寫的序中的解釋很好。首先是梭羅大量的引用古代希臘,羅馬。印度和中國的典籍,缺少足夠的古典學知識的讀者很難領略,其次是書中出現了許多植物和動物,如果沒有一定的博物學基礎,那麼聯想出的畫面絕對是不夠完整的。最後就是作者很多的假設和推斷都是建立在超驗主義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讀過其他相關作品,讀這個就很難從超驗主義的層面上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圖。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精選29篇)

另外我覺得讀這個之前也應該對於當時美國的文化,個人主義,還有梭羅的生活有一定的瞭解。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我相信只要我們能用我們最集中的精力,平復心情直至內心坦坦蕩蕩,以一種心無雜念,心如止水的沉靜去閲讀去思考,也能感受到作者質樸的語言,美麗的自然美景,以及融在文字之中的人生哲學。

梭羅的這種生活似乎跟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有幾分相似。但梭羅和陶淵明是完全不同的“梭羅到瓦爾登湖去,並非想去做永久‘返歸自然’的隱士,而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現之一”。

當代散文家趙豐在《想象梭羅》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區別,他這樣的寫道:“他真的想做隱士嗎?為何不到人煙罕至的更遙遠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羅是一個思想家,而非陶淵明般的隱士。陶淵明構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樂,而梭羅呢?他卻是通過獨居來解析人類的心靈。他的清靜和陶淵明的清靜有着本質的區別。”是的,這兩份悠然或恬靜是不一樣的。而梭羅更叫我着迷。迴歸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個自然中的人,一個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處,領略自然的真諦,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窺到了自然的堂奧,好像在笑,笑我們芸芸眾生。

梭羅致力於把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變成藝術性的,一種審美的生活,它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穫,感受四季的變化,為春天的到來而歡欣,他傾聽,他真正體驗着自己,把美學貫徹到他的生活,他的寫作中,他説:“片刻的美好經驗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紀念碑還要值得記憶”。他是從審美體驗中獲得真理和倫理。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

第一次在書店看到《瓦爾登湖》這本書時,我還小,大約在念國小五六年級,沉迷的是富有情節的故事小説,對散文式的文章,統統不屑一顧,所以乍一翻看,覺得很是乏味,想也沒想就把它扔回了原處,再説,封面上都是灰塵的書,想必是不值得一讀的吧!

多年後,我上大學了,學校圖書館裏的書可謂琳琅滿目,看着遠比小書店多好幾倍的書,從一個書架移到另一個書架,腳都挪不動,無意間,又看到了這本書,這個時候,我已經知道梭羅是美國的著名作家,哲學家了,大概人就是這麼功利吧,我因此把它帶出了圖書館。

要真正看懂一本好書,是不容易的,欲知其人,須得聽其言,觀其行,而要了解一本書,不僅要了解書的作者,也要了解此書創作時作者所處的境況以及當時大的社會背景。脱離了這些,書為死物,你既無法深究什麼,也無法獲得更全面的思考。

亨利——大衞——梭羅,美國著名作家,自然主義者,哲學家,改革家,16歲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其思想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本心,親近自然。1845年,梭羅26歲,正是青年意氣風發,雄心勃勃於名利追逐的年紀,可是梭羅卻掙脱了俗世的枷鎖,獨自在瓦爾登湖湖畔建立了一個小木屋,生活中的一切皆為自給自足,《瓦爾登湖》便是他在湖邊兩年生活裏大小瑣事的記錄和思想的隨筆。

19世紀的美國,被歷史學家們認為是獨立的美國文化誕生和生長的時期,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提倡崇尚自然力量和人的自我本真,反對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而梭羅較之而言,注重實際行動,而不僅僅是語言。在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子裏,他用流水式的方法記下了建造木屋的每一筆開銷,除去原木,石頭和沙子,他一共花費了28。125美元,這個花費在物價飛漲的今天來説簡直不可思議,而對當時的人們來説其實也同樣難以置信。人們總是説,賺這點錢夠幹什麼呢!於是又繼續拼死拼活的勞動賺錢,等到錢攢夠了,卻發現物價又漲了,只能望洋興歎罷了。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3

今年期間,恰逢“噹噹網”圖書搞活動,自己便一下子購買了六本書,拿到書之後,自己便從最感興趣的《瓦爾登湖》開始讀了起來。

《瓦爾登湖》是美國十九世紀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代表作,它主要記述了1845年至1847年的兩年半時間,在瓦爾登湖畔的一間自己親手搭建的小木屋裏,獨自居住兩年半時間的所觀所聽、所思所感,展示了梭羅在簡單生活中深入思考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文筆寧靜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種使人沉靜的力量。截止到目前,這本書我只閲讀了二十五頁,無法從整體上對這本書的內容和寫法進行評價,只從自己讀過的部分文字中,記錄自己閲讀時頭腦中閃過的幾點火花。

在該書的第一部分《省儉有方》的開頭部分,梭羅這樣寫道:“學下面這些篇章,或者説寫這裏頭大部分篇章時,我正形單影隻地住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的瓦爾登湖畔樹林子裏我親手搭建的一間小木屋裏,離左鄰右舍一英里,僅憑一雙手養活自己,我在那裏住宿了兩年零兩個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匆匆過客了。”在這本書的開頭,梭羅之所以寫下這樣的話,大約是讓即將讀這本書的讀者,不要一味地效仿自己過隱居的生活,當人們心情煩躁時,可以暫時離開塵世的喧囂,但不要離開的太久,我們暫時的離開,不是為了逃避,不是為了當“隱士”,而是讓自己的心靈暫時沉靜一段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生命所劃過的軌跡,規劃自己的未來究竟應該往哪裏走?

在這本書的第4頁,梭羅這樣寫道:“有時候,我暗自納悶,我們怎能如此輕率地——我幾乎要説——致力於推行那種萬惡不赦的行為,但從國外引進的所謂‘黑奴制’,有那麼多精明而詭祕的奴隸主在奴役南方和北方的奴隸。南方監工良心固然壞,北方監工良心更壞,但是話又説回來,良心最最壞的還是你成為你自己的奴隸監工”。體育比賽中,教練常常對運動員説:“要想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水平,不是努力戰勝對手,而是要努力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戰勝自己內心過度的激動和興奮。”是啊!許多時候,不是別人打敗了自己,恰恰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打敗了自己,使自己未戰先怯,正如梭羅所言:“自己成為自己的奴隸監工”。

在這本書的第5頁,梭羅這樣寫道:“今天人人附和或者予以默認的真理,明天卻有可能成為謬論,而這種謬論只不過是縹緲的煙霧,有人卻相信,那是雨雲,會把甘霖灑向他們的農田”。古代的一位哲學家曾經這樣説過:“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謬論”,真理和謬論都是相對的,在這種情況下是真理,在另一種情況下就是謬論,在他那裏是真理,到了你這裏就有可能成為謬論,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某一條所謂的真理上,不要以為這一條真理會讓自己無所不能,不要期望憑藉一條所謂的真理讓自己的人生走出低谷。

在這本書的第6頁,梭羅這樣寫道:“有些東西在某些人圈子裏,確實是生命的必需品,但換了一個圈子,卻僅僅成了奢侈品,要是再換一個圈子,則完全成了未知之物。”同樣一件東西,在不同人的眼裏,它們的價值是不一樣的,關鍵看這個人是否需要這樣東西。比如所謂的婚姻,在普通的人看來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許多單身或者離異的青年男女來説,就成了奢侈品,而在許多未成年的青少年來説,就成了未知之物。

對於讀書,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比如那些“快餐”性質的書,我們完全可以帶着消遣的心情去閲讀,可以快速地瀏覽,瞭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即可,而對於那些經過數百年的歲月時光淘洗過的經典著作,則需要我們慢慢地品讀,特別是那些帶有哲學性質的書籍,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生活,對其中的某些重要句子進行慢慢品味,咀嚼其中的味道,讓書籍指導自己的生活,調整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生命,時間可以是一個月、兩個月,也可以半年、一年,可以一次讀上幾頁、一頁,也可以是一段話、一句話,細細地讀,慢慢地品,讓自己的生命沐浴在經典的光輝中。

梭羅的《瓦爾登湖》大概就屬於後者,需要我在今後的日子裏慢慢地品味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4

1845年,亨利·戴維·梭羅拿了一柄斧頭,一個人走到瓦爾登湖畔,砍樹伐木,蓋起了一間小木屋。在自己親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聽、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為師而又非遺世獨立,現實、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時時在他心頭交織升騰。兩年的獨居時光給了他很多,付諸文字,便有了我案頭的這本靜靜的書——《瓦爾登湖》

瑞士的阿米爾説:“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瓦爾登湖》正是一個纖塵不染的心靈境界。它靜,太靜了。只有在紅日斜墜的黃昏以後,平靜躁動,心清神澈。

看着這本綠色封皮的《瓦爾登湖》,眼晴似乎透過這層綠的書皮,已經看到了湖畔翠綠的森林和那碧波盪漾的湖水。湖邊有一間精緻的小屋。一切都安靜極了。心靈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滌了一遍,也變得安靜,恬淡了。而到萬賴俱靜之時,心便為之神往了。正如徐遲先所説: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泌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賴俱靜之時,我更為之神往了。的確,在讀這本書時心靈會逐漸寂靜不來,在慢慢的嚼讀中,你逐漸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5

輕叩一本名着,細細地與梭羅促膝談心;翻開一卷墨香,輕輕地聆聽瓦爾登湖彈奏的梵歌。

迴歸自然的純潔,迴歸淡泊的境界。我,作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讀這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爾登湖》,為我除去那躁動的灰塵,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説:“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這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裏進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

真的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牀,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僅僅只是他執着的信念,僅僅憑藉着人對自然的慾望和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傑作,這不得不讓後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至高的境界。當時正處於工業時代,物質的優越並沒有讓梭羅迷失,隨波逐流,他曾在《經濟》中寫到:“……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會被梨入土壤,化作糞肥……”

將所謂的經濟與自然對立,當人們奢侈地享受生活時,卻忘記這浮華世界背後的陷阱,難道就不怕醒來之後會是一場噩夢?似乎從原始時代開始,那些可以被稱得上是“智慧”的東西早已被這社會的發展所拋棄,人們對於自然只剩下貪婪,總是渴望獲得什麼,有時像是一個無底深淵,永無止境。

梭羅總愛引用,記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羅利的英譯對句:“既然人人樂道肉身本具頑石性,慈善心腸何能不將煩惱痛苦忍。”

帶着諷刺去批判着人類的盲目,帶着幽默去痛斥人類的無為。對於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謂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謂的統治階級,這對生活在基層的人民而言,生來位卑,他們活着就像一部機器,為了不讓自己在勞動市場上貶值,拋棄了氣概,拋棄了自尊。是的,他們的勞動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們的智慧卻在貶值,難道這就是“安逸者”?這正如梭羅所言:“你剛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進絕望之鄉。”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羅還記錄了很多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迴正是生命的甦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淡泊是智者的動力,像是一把摺扇,送來徐徐清風,拂去一片焦慮;又像是一面鏡子,照清嬌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質;還像是一首詩詞,念時如痴如醉,回味時百感交集。

月下共飲,湖邊共賞。邀君在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這份淡泊中共尋那份靜謐!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6

“難道我們老是要研究如何得到更多的東西,而不是有時滿足於少一些。”以我的閲讀感悟和認識,這是一句概括《瓦爾登湖》幾十萬文字的中心句子。綜觀全書,並無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和激動人心的主人翁經歷,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一片葱鬱森林的寧靜,一汪湖水的平靜無痕,一間木屋裏智者並沉思着的生活……

梭羅離開康科德鎮,來到瓦爾登湖恰好是美國獨立日,於是有人認為,梭羅選擇這一天是為了向世人發表他的個人獨立宣言,獨立於社會。讀完此書,掩卷回顧一番,梭羅詳細的記錄、介紹了他在森林中的生活,其間流露出探索自然、探索自我、追求自由、發現自我價值的思想要旨,這也是貫穿全書的主線。

三月,大學新學期的伊始,又回到了所謂夢想啟程和延續的校園,但我發現自己面對新起點時心態是如此的焦躁不安,以至於開始討厭日常繁瑣的事情。我知道我不能頹廢下去,我必須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於是,我習慣將朋友送我的《瓦爾登湖》隨身攜帶,用這個辦法讓自己的心情沉靜下來,就是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狀態中讀完了書中瓦爾登湖邊一段平靜的生活。漸漸的我也發現,當我沉浸在梭羅細膩的描述中時,自己也漸漸變得心安理得、從容淡定。用心感受作者在簡單生活中心態變化的微妙,學會以相同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就獲得了一種真知。

“我只是説學生應該如此這般多多思考,我是説他們不應該遊戲人生或僅僅研究人生,而應該從頭到尾的體驗人生,要知道社會是在花高價錢支持着他們。年輕人應該立即嘗試人生的實踐,否則他怎麼能更好的學會生活呢?”書中是在闡述美國當時的教育問題,我們不妨將此種認識移到更小的範圍——我們自身。試想我們是不是也該多多思考呢?研究人生、體驗人生、實踐人生、更好的學會生活不也正是我們所必須的嗎?我們是不是應該以此作為視窗看到更深刻的意義?

梭羅説:“不錯,賺足了車費的人最後終能上車,假如到那時他們還沒死的話,但是倒了那時,他們或許已經失去了開朗的心情和旅遊的慾望。犧牲最美好的年華辛苦賺錢,為的就是在最沒價值的辰光裏享受那令人懷疑的自由。”

讀來是如此的形象生動,以旅遊為喻,人生許多事情不也如此嗎?獨自一人出遊,今天就可以出發,而和別人一道出遊,則要等到別人準備就緒,或許要等很長時間方可動身。這與我曾經聽過的“有些事你現在不做,你就永遠不會做了。”是同樣的道理,若你懂得,你也會如我現在所想,人生許多事情是容不得等待的,更多時候需要一份風風火火的衝動和激情,也可以説,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都為時不晚。無需顧慮太多,則可以在流轉的光年裏刻下更多明媚的印跡。

讓我們黎明即起,輕手輕腳,泰然自若,用或不用早餐,讓人來人往,讓鐘聲響起——我們下定了決心,如此好好的過上一天,不用舉手認輸,不用隨波逐流。

有多少人就是因為讀了一本書,生活才出現了新的紀元,書本或許是為我們生存的,它為我們解釋了眾多的奇蹟,併為我們揭示了新的奇蹟。對於我們來説,讀一本書,明白書中所講,明白心中所想,已如一片燦爛春光。

掩卷,掬清泉在手,聽心泉流淌!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7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到“書香”這個詞的時候,就揣着它踉蹌着跑向母親,一把抱住她的脖子直把她贅得發疼,我嚷嚷:“媽媽,什麼是書香?”母親一時愣住,爾後笑着説:“你説呢?”“你説你説,你一定要説,”我固執地扳住她不放,“到底什麼是書香?”

後來,我終於知道了,書香就是醉人的花香。

書,本來是不會散發出迷人香味的。有人説書香指的是墨香,我卻説:書香就是花香。

我很小的時候讀過四言詩經,它有一種古樸誠懇的美——像極了我見過的一種花,粉簌簌的流蘇。我記得張曉風女士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要我給那棵花樹取一個名字,我就要叫它詩經,它有一樹美麗的四言。”這棵花樹就是流蘇。流蘇與詩經,詩經與流蘇,如果要我給詩經起一個名字,我就叫它流蘇,它有滿腔纖細的花香。那時候,父親帶讀,我翹首嚷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初生蘆葦青又青呀,白水露水凝結為霜,所謂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啊。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採蒿的小姑娘吶,一天不見,猶似三季長!青青子衿,攸攸我心。我懷戀着倩影,我心傷悲啊。後來我一直在想這是一件多麼奇妙的事情——我不曾目睹過那千年煙雨中的人和事,我卻能從這美妙的四言中走近他們柔軟的內心,默唸他們思無邪的誓言,親吻那纖細柔和的流蘇香。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書香就是花香。當你戀上某本書的時候,你就該嗅到屬於它的獨特芳香。讀《梁祝》,讀《白蛇傳》,讀《西廂記》,我能在這裏,嗅到一片馥郁芬芳,或濃烈或淡雅或清幽。一樹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樓,一口明朝的鐘,一把清朝的椅子,一罈酒都可以在這醉人花香中獲得比時間還久遠的存在,彌留在後人心中。

一九---年的某天,海子安靜地躺在車軌上,連同一本書,它是《瓦爾登湖》。年長一些的時候,我讀的第一本外國名着就是《瓦爾登湖》。梭羅先生從春季開始寫起,接着寫夏、秋、冬,剛好是一個生命的輪迴,在那裏,他過了兩年真正意義上的隱居生活。“在我所見過的特異物中,或許瓦爾登湖最為奇崛,它一直堅持着自身的純潔。”當我重複默唸着這句話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陶潛的一句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一次,我閉目把臉貼近《瓦爾登湖》,忽然我驚得幾乎跳了起來——腦海中,那樣清新空靈的湖畔,那樣盎然生趣的水草,那樣質樸原始的木屋,這一切都這麼寧靜致遠可親。在一片奼紫嫣紅中,它如秋菊般安靜地綻放,飄香,清淡示人,遠離了喧囂與紛爭,它,就是一塊溢滿菊花香的淨土。我像是個一無所知的女孩,沿着清晨的露水,滿心地尋找彌天的菊花香到底藴藏有多少個深秋的寧靜。在這一片淡淡的香味中,我相信,我們能重歸心靈的平靜。

人生的棧道上,我是個趕路人,卻總忍不住貪戀這些書香,生命中有這麼值得佇足的事,我又怎能錯過呢?

我渴望在書中與其香味兒的種.種遇合,我總想着某本好書有一句話,等我去談,去拍案,它在那裏散發醉人的芬芳,等我與其相遇的那一剎,就是最美的時刻了。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8

每一個作家都應該用簡略、誠實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總説一些道聽途説的事情,他們的寫作,應該像他從遠方給親人寄信那樣誠懇而又間潔:假如一個人真誠地生活,他肯定是住在遙遠的地方。

我是觀賞一切美麗景色的皇帝,我的權力是絕對的。

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閲讀,沒有人會勉強自己,只有合適的衣服才有用處。

所有不幸的根源,得來容易,擺脱卻很難。他們要像人那樣幸福的生活,就必須推翻一切東西,有許多不幸的靈魂即將被生活壓垮。

人們在大的錯誤前提下工作,只有愚蠢的人才想要這種生活方式,他們活着的時候還不明白,臨終之時也一定會明白。

由於愚蠢和錯誤,許多人都被人為的煩惱所困擾——整天進行無窮無盡的勞役。這個樣子,生命再美麗,他們又怎麼能享受到?手指因為過度辛勞而變得粗糙、顫抖,每天如此勞動,根本沒有一絲空閒去改善自己。

關於車伕,比起他所運送的貨物的贏利,他的命運無足輕重,他一輩子都在為鄉村老爺駕車奔忙,他有何神聖可言?又怎會不朽?

比起我們的個人見解,公眾的意見其實只是一個虛弱的獨裁的人,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指明瞭他的最終歸宿。

她們根本不關心自己的現實命運,好像浪費自己的生命和永恆的價值根本沒有一點關係。

許多人過着看似寧靜、實際上卻是沒有希望的生活,這是絕望的命運安排。不做沒有希望的事,才是真正的智慧。

資歷深、年紀大的不一定可以教育好年輕人,事實上也不可能。他們的確獲得了很多經驗,但是他們失去的更多。實際上,老人也並沒有什麼重要的知識可以傳授給年輕人,他們的生活大多很淒涼,充滿了失敗。他們沒告訴我任何東西,或許根本沒有能力告訴我這些。

從沒有人去衡量人的真正力量,我們也不應該總是按照個人的經歷來判斷他的能力,個人所能一一嘗試的事情並不多。無論你失敗了多少次,不要煩惱,我的孩子,沒有人可以要求你必須完成你還沒有做完的事情。

我們大可以心安理得地相信比我們實際知道的更多東西。我們不應該對自己過分關心,這樣才可以把這些關心真誠地給予其他人。我們天生就喜歡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無限誇大,我們多謹慎啊!那些煩惱和憂愁實際上是什麼?它們究竟是否值得我們費盡心思,或者説值得我們謹慎對待?

大多數的奢侈品,還有大多數所謂的生活舒適品,不僅不必要,還會嚴重阻礙人類的進步。從奢侈和舒適的角度來説,最有智慧的人的生活總是比窮人還要簡樸。一些哲學家,他們表面上十分貧困,但是內心卻十分充實。只有站在安貧樂道的立場上,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名公正而有智慧的人生觀察者。

現代到處都是哲學教授,卻未見幾個真正的哲學家。一個哲學家與一個哲學教授不同,他不僅要思想深刻,不僅要建立一個學派,還要熱愛智慧並根據智慧的引導去過一種樸素、獨立、大度和值得信賴的生活,要解決生命的問題,不僅要在理論中埋頭,還要更多地從實踐出發。大智者、大思想家的成功,常常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豪傑式的,而是大臣式的成功。

有一類人,他們表面上十分富有,卻是最貧窮的一種。他們積聚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卻不知道怎麼使用、怎麼擺脱,他們用金銀給自己打造了一幅鐐銬。

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別人要來買你的籃子,你必須要讓人覺得你的籃子是值得買的。我關心不是怎樣讓人來買,而是怎樣才可以避免出售。人們所讚歎的所謂成功的生活,實際上只是一種生活的可能而已。我們為什麼要誇耀一種生活,而貶低其他形式的生活呢?

國王和王后所有的衣服只穿一次,他們根本沒有沒有享受到穿合身衣服的快樂,只不過是個懸掛衣服的衣架,而我們的衣服每天都和我們融為一體,顯示着穿衣人的個性,最後我們甚至不願將其捨棄,就像不願意捨棄自己的身體一樣。

因為人們注重的並非是真正應該尊敬的東西,而只是那些受到人們尊崇的東西。我們熟悉的人很少,認識的衣服、鞋子和褲子卻很多。要是沒有衣服,人們的相對身份還可以保持嗎?要是沒有衣服,你能準確的告訴我,文明人中誰最高貴嗎?

人的需要,不是一定要應付什麼事業,而是要有作為。我們儘管穿着舊衣服,但還感覺像個新人,有了新的生機。依靠的只是內在的辛勤和擴展,因為衣服只是外在的保護和世俗的煩惱。

一個人應該穿的簡單,他還應該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考慮周密,防患於未然。

如果你很富有,那就要像棗樹那樣慷慨施予,但是如果沒什麼可給的,那麼就像柏樹一樣,成為一個信仰獨立的自由人吧。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簡樸與安寧,不要充當窮人的先知,而是要勤奮、努力的成為世界上一個有價值的人。

做好事,同樣需要足夠的智慧。行善,不是泛愛。一個人要在世間謀生,如果生活方式簡樸,頭腦聰明,那麼就不應該是一件難事。人們謀生並不一定需要流汗,如同原始民族的簡樸生活追求。

我願意世界上的所有人,生活方式越不同越好,但我更希望每個人都能謹慎、耐心地找到並堅持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簡單地採用父母或鄰居給他的生活方式。

合作其實就是一起生活。

人們做了罪惡的事情,死後就難免留下罵名。

人們一年只要工作六個星期就可以保證全年的費用支出。打零工的人最自由,他一年只要勤奮工作三、四十天,就可以解決一年的生存問題。

(關於放牛)不是人放牛,簡直是牛在放人,因為前者需要更大的自由。

他們不應該對人生僅僅採取一種遊戲或研究的態度,而是應該自始至終真實地體驗人生。

那裏傳授一切知識,訓練一切技能,就是不傳授和訓練生活的藝術。(讓他學化學,卻不教他製作麪包的技巧…)

最昂貴的的並不是學生最必需的,學費是收費項目中最重要的,但是他通過和如同代人中最有知識的人交往所獲得的最有意義的教育,卻是免費的。

學生們逃避了必需的任何勞動,但他們得到的卻只是可恥的、無用的空閒,而本該藉此獲得的豐富經驗,他們卻完全沒有學到。

崇尚奢侈的人開創了新的時尚,而其他人的就緊跟隨他們。所有的人都在追求xine服裝樣式,這是一種幼稚而原始的趣味。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9

最近,把亨利·大衞·梭羅的《瓦爾登湖》看完了。

看這本書的過程是跌但起伏的。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梭羅的“記流水賬”:他是怎麼在瓦爾登湖邊上用木頭建小屋的,怎樣靠一點點微薄的收入來維持最為簡單的生活的,怎樣種豆苗,怎樣和來訪過客交流並傾聽窮人們的心聲的,怎樣測量湖底深度制畫地圖。另外,他還頗費筆墨描寫了瓦爾登湖的自然風光,以及附近小鎮的生活圖景。但中間,總會時不時地蹦出一兩句作者貌似深思熟慮了很久才想明白的話,這樣的段落雖然不多,而且零星地散落在字裏行間,但在凌晨閲讀的時候,還是感到它們的力量之強大,將瞌睡的神經都震動得再也不想入眠了。

這位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人到中年,卻放棄城市浮華的一切,來到寧靜秀美的瓦爾登湖畔,在湖邊過起了半隱士的生活。要有多大的勇氣來撇清世俗齊刷刷的眼光,才能踏出這一步呢?這是我讀這本書時,不斷閃現腦海的一個問題。他來到湖邊,並非因為他已經參透了禪意,而恰恰相反,他隱居湖畔是為了做一個實驗,他想看看,用一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同大自然水乳交融地做鄰居,能否擺脱世俗的狹隘眼光,獲得思想上的昇華。而事實證明,這位可愛的“大叔”真的可以做到。這本寫於19世紀的散文記敍了梭羅與自然為鄰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感悟到得某些與我們現今生活息息相關的犀思利想。彷彿一個古人,已經預見了人類的未來之蒼涼和悲哀。大自然叫他忘卻了時間,或者説擺脱了時間,從宏大的視域去審視人類和人類的精神以及肉體,難怪梭羅呼喊着:我們要愛她,愛自然。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0

1、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2、最富有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貧窮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着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着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把舊的翻新,回到它們中去。萬事萬物沒有變,是我們在變。

3、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4、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5、我看到那些歲月如何奔馳,捱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

6、愛情無藥可醫,唯有愛得更深。

7、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只需要閉上眼睛,轉個向,就會迷路。

8、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樣地簡單,也許我可以説,同樣地純潔無暇。……

9、社會已遠遠背離"社會"一詞的基本意義。儘管我們接觸頻繁,但卻沒有時間從對方身上發現新的價值。我們不得不恪守一套條條框框,既所謂"禮節"與"禮貌",才能使着頻繁的接觸不至於變得不能容忍而訴諸武力。

10、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11、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12、我們也許不能夠在一個約定的時日裏到達目的港,但我們總可以走在一條真正的航線上。

13、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決定了此人的命運,指向了他的歸宿。

14、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它不像你那樣壞。你最富的時候,倒是最窮。愛找缺點的人就是到天堂裏也找得到缺點。儘管貧困,你要愛你的生活。

15、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品格,好比果實上的粉霜一樣,是隻能輕手輕腳,才得保全的。然而,人與人之間就是沒有能如此温柔地相處。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1

《瓦爾登湖》的文字是晦澀的,讓我們不得不懷疑作者是否有意在炫耀其文字功底;《瓦爾登湖》的文字又是淺顯的,只要我們足夠安靜地去閲讀和體會,只要我們能夠放下世俗的偏見。

“我已經發現了,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形接近。”是的,即便是我們有幸身處瓦爾登湖邊,而心靈卻遠在千里之外,也很難感受到瓦爾登湖的美,也很難感受到作者的心意。實際上,我們並不一定要真的理解作者的心意,就像作者所言,“我願意每一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並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而不要採用他父親的,或母親的,或鄰居的方式。”,文章本不是説教,而是作者生命感悟的分享。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努力地探索生命的意義,而每個人探索的過程並無一致,因而結果也是各不相同的,也只有這樣,才會有每一個人的別樣的人生。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2

細細品讀《瓦爾登湖》,我看見梭羅扛着斧頭從他破爛的小木屋走出來,步伐輕盈;我看見他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他的內心如平靜的湖面,波瀾不驚。

閉上眼睛,我看見老莊在湖邊論道,是那樣的輕聲細語,彷彿怕吵醒湖裏的游魚,還有那岸上的鳥獸。湖邊青葱的樹木,因為有了湖水的滋養而充滿靈性,它們為各種飛鳥鳴蟲提供了安定的家,一切都顯得美好祥和。我看見子陵在釣魚,我還看見季鷹在採摘蓴菜。

1845年7月,梭羅拋棄了物質與財富,遠離了世俗和塵囂,隻身一人來到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裏過起了簡單的隱居生活。一切都是那麼簡陋,一切又是那麼自然。粗衣麻布,陋室破灶,粗茶淡飯,沒有浮華,彷彿也就沒有了世俗的羈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有人在社會上剛正不阿,艱難的維持自己的原則;有人在世故的環境中圓滑處世混得個"自我感覺良好",取得自認為的功成名就;有人"大隱"隱於世俗之中,做一個旁觀者,隔岸觀火;而梭羅是如陶淵明一般隱於山林,道法自然,身心融于山水之間。退隱山林,享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

然而梭羅是比五柳先生少了一份無奈,也就是多了一份愉悦。梭羅是本着體驗和嘗試的心態而隱居,陶潛則是官場失利而隱居。但又有誰能説他們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呢?他們殊途同歸,在大自然的面前,他們都是孩子,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滋養着他們,洗滌他們的靈魂。《瓦爾登湖》讓我懂得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我們不需掙扎,只需在她面前虔誠地生活,擁抱她,親吻她。

最初讀《瓦爾登湖》,便覺得梭羅的自然倫理觀跟老莊的"道法自然"有點相似。沒有屋子,一把斧頭向山林,不必有其他的東西;沒有食物,"種豆南山下",一杆簡陋的魚竿變足以擁有一頓美味;粗衣麻布,何須奢華,但求能給予一點點的温暖。要過河,有人費盡心思造橋,花了許多功夫,最終忘記了自己為什麼要過河;有人看下一棵樹,皰削琢磨,做出一隻精美的小船,放到水裏卻害怕經不起風浪,遂退而沉思,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過河,是否真的值得以損失一隻精美小船為代價。太多的羈絆,讓我們失去自由,遠離了自然。莊子得到一個大葫蘆,便可以憑着它遊蕩於江河湖海之間--把葫蘆綁在身上,無需複雜的工具,精湛的技巧,強壯的身軀,只要浮在水面,何愁過不了河,何須諸多羈絆。

正如我們吃飯--向胃裏填充食物,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以進行,得以燃燒,得以延續。我們卻制定了很多死板的程序,怪異的工具,複雜的方法,為的是滿足口食之慾,卻忘了進食的本質和目的。"人的嘴巴不會使人骯髒,而貪婪的口胃卻使人骯髒。"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3

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説:“《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閲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份恬淡與灑脱,少一分浮躁,其實已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説,都是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書中,他描寫到,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原來,找着住的地方,是那麼簡單。隨後,這間木屋的前後填充了他自種的蔬果地。原來,填飽肚子,是那麼簡單。再後,他不定期地用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換,原本空曠的屋子由此裝點得頗具姿彩。原來,構築起一個心靈的港灣,還是那麼簡單。

這一點,正是梭羅與陶淵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淵明如此沉浸於對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間每一個人能夠企及的。但之我見,這其間,卻缺少一種源於心境底部的樸素與淡泊。而梭羅則不然,他明確自己簡樸的生活所需,並用自己的雙手卻為自己儘可能簡單地創造出這些。從而騰出時間來,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貼身傾聽,沉靜思考。老子便曾這樣説過,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絕不可被人為地割裂開來。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的兩年又兩個月裏,僅用很少的時間憑藉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後使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梭羅面對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變為理性。

縱觀閲讀全書的過程,梭羅在我的印象裏,已不再那般強調“避世”的概念。梭羅來到湖畔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餘兩天——他彷彿為自己掐準了秒錶一般,準時告別。他能意識到自己何時不再需要繼續地沉寂,於是,“到時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終的湖畔生活統一地聯結成一片,而且句號完滿——還是那麼簡單,而沒有造作和偽飾,也沒有對生活的消極。而這恰是《瓦爾登湖》這部著作的本質、關鍵,以及可貴。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瓦爾登湖》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着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麼自然,所謂的心靈淨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歎服的是,每次讀後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覆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説,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4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悦,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後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並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説:“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脱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麼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但他細膩精緻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説,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多麼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穫,他很高興,他説: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聖的藝術。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閲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聖經》的智慧就足夠了,餘生便在簡易讀物裏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湧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着。聽聽梭羅的忠告: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於我們無異於醍醐灌頂。

徐遲説:“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着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5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衞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

下午,反反覆覆地讀着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並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並不消沉。他那麼熱烈地愛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遊並描繪着自然。他積極地探索着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着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着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我們彷彿看見一個叫梭羅的28歲的年輕人,孤身一人來到距離康德鎮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裏,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一座實用的小木屋,並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穫的果實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裏呼聲。

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説,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6

最近看了一點《瓦爾登湖》,説實話我不是什麼文藝女青年。所以這本湊單的書,讓我看得着實想打瞌睡。但這書確實是一本經典。

作者説的很多話,都能讓我們深思。“人們常常捱餓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他認為我們原本的生活可以很簡單僕實。獲取一些生活必要的物品就可以了。不必要花費精神去追求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他這種過於簡單的生存方式,我是不太認同的。但我從廣義上認同理解他這種道理。生活不能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來讓自己滿足,而忽略身邊觸手可及的幸福。這個追求的過程所付的成本到最後會超出你的預期。

我這種想法是不是脱離社會了,才會越來越不現實而偏向於精神化呢?要反醒一下!但如今自己確實有點難以理解現在的狀況了。QQ上面點亮的人頭攢攢,但多數是顯示正在移動設備上使用,而且有的還是一天24小時在線。我心情特好地跟人打個招呼,留個言,半天,一天過去都沒反應。如果不是為了方便與人聯繫,為什麼天天掛上面呢?QQ成了擺設?這也許是個好事,迫使大家聯繫必須使用通話手段才行。現如今大家的互動都喜歡在微博,微信上了?看來這個時代大家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圍觀。

“只能在市場的喧囂中汲取真理!”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句話經常在我耳邊響起。每次我都會心生出一絲擔憂,因為一打開網絡各種真假信息,撲面而來。標題一個比一個吸引、一個比一個驚悚。這世界怎麼變成這樣了?還是原本就是這麼混亂不堪,只是因為如今信息的傳播速度、透明度更高了。我擔憂我家兒子以後如何應對這樣的世界,我擔憂我不能教給他分辯真假的能力,因為我也不太能分清了,有些新聞內容已經很顛覆我的以往觀念了。

算了,也許我是杞人憂天。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7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説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説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最早接觸這本書,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之下。那是徐遲翻譯的那個版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朋友喜歡海子,喜歡葦岸,湊巧海子和葦岸這兩位詩人又都是在中國最早推崇梭羅和《瓦爾登湖》的兩位詩人。於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我得以接觸到了這本對我來説影響甚大的書。

徐遲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裏有大自然給人的澄淨的空氣,而無工業社會帶來是環境污染。讀着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淨,精神的昇華。回顧我們當下的社會現狀,特別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來,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無怪乎葦岸在《我於梭羅》一文中説,“梭羅近兩年在中國彷彿忽然復活了,《瓦爾登湖》一出再出,且在各地學人書店持續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大約鮮有任何一位19世紀的小説家或者詩人的著作出現過這種情況,顯現了梭羅的超時代意義和散文作為一種文體應有的力量。”在資源被無限制地掠奪的今天,讀這樣一本純淨的書,成為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生活的我們一種無奈的精神的追求。

而我,正是這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對於工業文明和改革浪潮對中國原始村落的衝擊的那種切膚之痛有着深刻的體驗。人類的年輪走到今天,在此時此刻,我不敢説我們的社會是進步的。在《瓦爾登湖》中,我感受到了梭羅的偉大之處,他能夠通過藝術來實現自己決意要做的事情。通過創造一個有機的形式,使他自己的決定獲得了新生;通過有意識地努力,他重新獲得一種成熟的恬靜。整本書記錄了梭羅在微觀宇宙歷程中的經歷。而他的這一種生活方式,別人也稱之為超驗主義——主張通過親歷親為,來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人類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温度,其實這兩種需要和大多數的動物的需要沒有本質的區別,從這裏,我領悟了最簡單的人生哲理——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簡單,因為簡單,我們也可以活得更加灑脱,沒有羈絆和束縛。他説:“我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困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經積蓄了一些閒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脱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

他在湖畔的兩年自耕自讀的生活,雖然暗合了我們中國文人的耕讀傳家的隱士風格,因此梭羅在中國能夠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梭羅的那種自耕自讀的生活方式,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並不相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隱士是消極避世的。而梭羅在湖邊的那兩年的生活,是極其積極地在體驗生活。建造木屋、種豆、釣魚、觀察野生動植物,無不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梭羅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對話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羅先生告訴我,要熱忱地生活。

所以哈丁説,讀這本書有五種讀法:1、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2、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3、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4、作為一部文學名著;5、作為一本神聖的書。我想,不管是哪一種讀法,於我都是合適的,這也是我鍾愛這本書的原因了。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8

夢,似真似幻,一如泡沫般易碎,又如鋼特般堅韌。我讀着梭羅的《瓦爾登湖》,體味着他的,自由之夢。

每個夢都是特別且唯一的。或許正是這一種特別,造就了《瓦爾登湖》。梭羅用他真摯的情感與純粹的初心來見證着、思考着這個社會,或許正是這顆純粹的初心和執着的精神,展現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他那孩童般的好奇心與任性、輕蔑的態度,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不同的一面。

他不願意與這忙碌的社會有太多的交集,所以他跑到森林裏去了。每天過着農民般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又不完全等同於農民。他近乎虔誠的揮灑着汗水,過着隱士的生活,但他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來研究這裏的一草一木,來研究四季的更替,來思考!恰恰是這一生的思考,留下了太多太多。他的真理、他的頓悟、他的明朗,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瑰寶,時刻警醒着世人:勿忘根本,勿忘!

梭羅曾説,致力於耕作時,我充滿了難以形容的自信,愉快地從事勞動對未來信心十足。雖然從事勞動學時辛勞的,伴着甘冽的泉水品味着成熟碩果,這滋味難以言述!但他不止於此,他還想播種真誠、真理、樸素、信心、單純等種子,這些珍惜的品質,大都散失四方。一方面,他懇切地希望人與人之間少一點客套虛偽,停下忙碌的腳步善待這些珍貴之物。另一方面,他高昂着頭顱,以批判的態度審視着這個資本社會,充裕的時間給予了他思維的活性,他的思考深入人心、鞭辟入裏,帶着對社會的批判,帶着對他夢想的執着追求。

梭羅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追求,不同於城市人對金錢名利的執着追求,而是一種更高級的生活,他將其稱之為——本能。像大多數人那樣的精神生活的本能,所以他閲讀、交流、思考,但同時還追求原始狀態和野性的本能,這是一種毫不掩飾的釋放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可以坐在樹下,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也可以坐在小船裏揮舞着船槳擊打着水面,看碧波泠泠,聽迴響不窮。他的真性情,絲毫不作為的處事,讓我隔着墨香四溢的紙張,透過近兩百年的光陰,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我最愛他的小詩:

“把你的視線轉向內心

你會發現心中一千個未發現的地區

到這些地方去旅行

是自己成為家中宇宙學的專家”

有夢,沒什麼辦不了,只要你願意,太陽也可以因你而破曉。他,不拘於時,率真活潑,高傲又任性。他的散文,與之批判,更像是一場命中註定的追夢之旅。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19

中學時代,不記得是在課本還是課外讀物裏面,有一篇瓦爾登湖節選,在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以及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的映襯下,覺得讀起來真是優美,於是我在西南風把它買了下來,去年底搬家收拾東西,從書櫃角落翻出來,薄薄一本,依然很新,因為基本沒有翻過幾頁,這本書和追憶似水年華,英語詞彙紅寶書一起,被我列為了最催人入睡類的書籍。

到現在,我記得的都是每次翻的前幾頁,搬到森林小屋後孤獨的自白,以及,翻譯是徐遲。

曾經想要把它讀完,然後可以寫個讀後感什麼的,而這彷彿是kpi一樣的任務,描寫手法不小心誇大了一點,雄心勃勃制定,而到年末,均要列入未完成部分。彷彿就跟每次都説要改掉的壞習慣,每次都説只吃一個的烤雞翅,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一定要改變,以及忘記一個人一樣,都是誰也説不清楚,誰也控制不了的事情。

而沒看完書的這十年來,漸漸的,可以和我盤着腿嗑瓜子看球賽,還能吐槽加繆絕對是個烏鴉嘴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我主要是聽説誰誰買了個車,誰誰娃生了以及大數據時代要咋咋咋。而我也沒有去南極度蜜月看帝企鵝,沒有賣了房子環遊世界,沒有咬牙拿下最心儀的包包,要説這十年有什麼相同之處,就是每年kpi制定,都喜歡這樣誇張和比喻堆疊嘛,嗬嗬,就跟要讀完這本書一樣。

可是生活並不是永遠讀不完的書,各種要完成的事情,總是時不我待,就跟腰圍一樣,放任下去只會越來越粗。讀書的時候總是希望將來生活的地方種滿女貞和香樟,圖書館一定是要有大落地窗户讓下午的陽光透進來,後來發現其實由不得自己,畢竟不能把靈魂給一座城市,而肉體卻生活在另外一座城市,無論我多麼想念一個地方,睜開眼也還是在這整年四季都是炎熱夏天的城市,無論選擇在紐約死於八百萬種可能,或者躲在洱海邊開個小客棧,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固執的堅持並不容易,然而所有的明天都是現在,今天消化不良吃着白粥就肉鬆過了一天,希望一覺醒來生龍活虎好殺出去吃個烤肉或者大骨拉麪,想到這個,晚上立馬跳了一個小時的操幫助消化。跟每年的計劃一樣,如果不馬上開始,就永遠不可能讀完自己那本瓦爾登湖了吧。就讓這本書成為我的失敗之書,提醒變化和更替都在進行,每個人心中夢想的瓦爾登湖,最終指向的還是自己。

—–即使它描繪的境界讓你沮喪,你也應對待它的純灼,如同仰視黑夜裏的繁星。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0

梭羅的《瓦爾登湖》,有一種治癒的魔性,是一種來源於自然,又迴歸於自然的治癒能力。全書浸潤在一股簡單而又真實的氣氛之中,恬淡寧靜,讓人的心靈甘於沉寂,於無聲處體悟那種徜徉於山水竹木的詩遠情懷。

在他的筆下,瓦爾登湖彷彿擁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僅滿足了讀者的幻想,更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拷問心靈的場所,一個在物慾橫流時代裏的中流砥柱。梭羅生活在一個工業文明突飛猛進的時代裏,科技進步帶來的物質享受讓許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願沉淪在城市裏,以犧牲自由和踐踏人與自然的平衡作為代價的。作者敏鋭地洞察到了這一弊端,並決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喚醒沉睡在人們心底的,尚未泯滅的良知,進而改變那種重物質,輕精神的浮誇世風,從而完成一個時代的救贖。

隱居避世可以説是一種逃避,一種對於現實宣泄不滿的表達方式。不同於五柳先生的桃源卧夢,籬菊養心,這種身處時代洪流之中,而無可奈何的無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經。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種隱晦的入世,他無時無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為了他的理想而堅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後是一顆火熱的炎炎赤子之心。而梭羅則不同,他的遠離則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深深的絕望。這種莫名的痛苦無從言説,別人不懂,也不願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傾訴,像那一片蔚藍的,毫不參雜半點塵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練的瓦爾登湖傾訴,訴説着他那綿綿不絕,如泣如訴的動人回目。

遇見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夙願。別人稱他“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實。在康科德的小木屋裏,他完成了他的超驗主義的實踐,在這種依山傍水的環境裏開始他的靈魂之旅。他相信自然是有靈性的,必然能夠讀懂他的心聲。到處勝業化氣息的城市裏,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們為了活着四處奔波,這一切讓他感到窒息,生髮出對於生的恐懼。為此,他選擇遠離,選擇了犧牲優越,地位,以此來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經説過:“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進了絕望之鄉。只有我們醒着,黎明才是黎明。”多麼貫徹人心的肺腑之言啊,這種蘇格拉底式的曠達與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靈的光明。

透過《瓦爾登湖》,梭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幻境:寂靜,空靈,人與自然和諧相依。這不僅是對於現實的抗爭,對於未來的展望,更是作者為人類所勾勒出來的一種理想的思考模式。人來自於自然,終歸於自然,必然要憑着一種皈依自然的勇氣,簡簡單單的生活,而不識延殘喘地浪費它的饋贈。他用他那細緻而又精微地筆觸講述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真實,並且自然。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1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着人類、侵蝕着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着,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着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裏,孤獨在思想中!

梭羅是崇尚自由的。當他從瓦爾登湖到村鎮中修鞋卻被捕時,可以發現他嚮往的是美利堅的和平與自由。“什麼也不能正當地迫使單純而勇敢的人產生庸俗的傷感”。梭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勇敢地面對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視的東西。並仍能保持自己單純的、自然的、美好的偉大心靈。並且他有着同樣並且他有着同樣生活簡單,在世人看來卑微而粗俗的人作為訪客,這些訪客在梭羅看來是淵博的、謹慎而智慧的。

讀完後,我對梭羅的行為感到不能理解,對他書裏的思想和行動更不能去認同。而在多年之後的一次初夏的夜裏,我在海灣沙灘上漫步的時候,我卻突然地體驗到了自然田園所具有的獨特 的審美情趣,並讓我深深地認識到了梭羅以及他的《瓦爾登湖》所包容的的豐富而偉大的田園意藴。

最後,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麼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還擁有喜悦、開心、榮幸時光。

梭羅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裏生活得宛若在皇宮裏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2

《瓦爾登湖》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代表作,它主要記述了1845年至1847年的兩年半時間,在瓦爾登湖畔的一間自己親手搭建的小木屋裏,獨自居住兩年半時間的所觀所聽、所思所感,展示了梭羅在簡單生活中深入思考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文筆寧靜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種使人沉靜的力量。截止到目前,這本書我只閲讀了二十五頁,無法從整體上對這本書的內容和寫法進行評價,只從自己讀過的部分文字中,記錄自己閲讀時頭腦中閃過的幾點火花。

在該書的第一部分《省儉有方》的開頭部分,梭羅這樣寫道:“學下面這些篇章,或者説寫這裏頭大部分篇章時,我正形單影隻地住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的瓦爾登湖畔樹林子裏我親手搭建的一間小木屋裏,離左鄰右舍一英里,僅憑一雙手養活自己,我在那裏住宿了兩年零兩個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匆匆過客了。”在這本書的開頭,梭羅之所以寫下這樣的話,大約是讓即將讀這本書的讀者,不要一味地效仿自己過隱居的生活,當人們心情煩躁時,可以暫時離開塵世的喧囂,但不要離開的太久,我們暫時的離開,不是為了逃避,不是為了當“隱士”,而是讓自己的心靈暫時沉靜一段時間,重新審視自己生命所劃過的軌跡,規劃自己的未來究竟應該往哪裏走?

在這本書的第4頁,梭羅這樣寫道:“有時候,我暗自納悶,我們怎能如此輕率地——我幾乎要説——致力於推行那種萬惡不赦的行為,但從國外引進的所謂‘黑奴制’,有那麼多精明而詭祕的奴隸主在奴役南方和北方的奴隸。南方監工良心固然壞,北方監工良心更壞,但是話又説回來,良心最最壞的還是你成為你自己的奴隸監工”。體育比賽中,教練常常對運動員説:“要想在賽場上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水平,不是努力戰勝對手,而是要努力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戰勝自己內心過度的激動和興奮。”是啊!許多時候,不是別人打敗了自己,恰恰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和驚慌打敗了自己,使自己未戰先怯,正如梭羅所言:“自己成為自己的奴隸監工”。

在這本書的第5頁,梭羅這樣寫道:“今天人人附和或者予以默認的真理,明天卻有可能成為謬論,而這種謬論只不過是縹緲的煙霧,有人卻相信,那是雨雲,會把甘霖灑向他們的農田”。古代的一位哲學家曾經這樣説過:“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謬論”,真理和謬論都是相對的,在這種情況下是真理,在另一種情況下就是謬論,在他那裏是真理,到了你這裏就有可能成為謬論,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某一條所謂的真理上,不要以為這一條真理會讓自己無所不能,不要期望憑藉一條所謂的真理讓自己的人生走出低谷。

在這本書的第6頁,梭羅這樣寫道:“有些東西在某些人圈子裏,確實是生命的必需品,但換了一個圈子,卻僅僅成了奢侈品,要是再換一個圈子,則完全成了未知之物。”同樣一件東西,在不同人的眼裏,它們的價值是不一樣的,關鍵看這個人是否需要這樣東西。比如所謂的婚姻,在普通的人看來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許多單身或者離異的青年男女來説,就成了奢侈品,而在許多未成年的青少年來説,就成了未知之物。

對於讀書,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比如那些“快餐”性質的書,我們完全可以帶着消遣的心情去閲讀,可以快速地瀏覽,瞭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即可,而對於那些經過數百年的歲月時光淘洗過的經典著作,則需要我們慢慢地品讀,特別是那些帶有哲學性質的書籍,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生活,對其中的某些重要句子進行慢慢品味,咀嚼其中的味道,讓書籍指導自己的生活,調整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生命,時間可以是一個月、兩個月,也可以半年、一年,可以一次讀上幾頁、一頁,也可以是一段話、一句話,細細地讀,慢慢地品,讓自己的生命沐浴在經典的光輝中……

梭羅的《瓦爾登湖》大概就屬於後者,需要我在今後的日子裏慢慢地品味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3

假期的時候,我從圖書館借了大衞梭羅寫的《瓦爾登湖》。作者在書中描述了他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湖畔三年光陰中的點滴。

在瓦爾登湖過着隱居的生活,打漁耕種,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頗有些相似之處。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懷着一個簡單純真的心,過着快樂簡樸的生活。讓我對於這樣的生活,我是嚮往的,而對於他這樣的勇氣,我是敬佩的。他的辭藻並不華麗,卻十分生動,文字彷彿是活的。簡單的語句中透着不簡單的哲理。

在書中結尾有這樣一段話:“他的生活越簡單,宇宙的規律將顯得越不復雜,孤獨將不成其為孤獨,貧困也不成其為貧困,軟弱也不成其為軟弱。”我想生活本就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茶米油鹽醬醋茶,只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把他複雜化了。我很喜歡一位老師説過的話“別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別讓心機摻在感情裏。”現在對於名利金錢的追求,讓很多人迷失在這樣的誘惑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摻入心機。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質生活之外還有另一種生活,精神上的追求遠比物質上的追求快樂得多,容易得多。

所以無論你的生活多麼卑賤,面對它,活下去,不要躲開生活,咒怨生活。儘管生活看起來很窮,還是要熱愛生活。即便在貧民所,也許你還會有快樂,刺激,光榮的時光。梭羅的這幾句話教會了我要用一顆簡單真誠的心來面對生活,用一顆樂觀的心面對生活中種.種的不如意,讓我懂得創造在我們的視野中擴展,精神上的財富是用不着錢來買的。

對書中的還有很多地方,我並沒有完全讀懂,或許因為的我年齡和閲歷的關係吧.但這本書會是我一直收藏着的一本書,因為書中還有許多的東西值得我去挖掘,去思考。它就如同喧囂世界中一潭幽靜的清水,淨化着浮躁的心靈。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4

“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測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是的,《瓦爾登湖就是這樣一部超驗主義美文的代表。

為了驅散生活中的陰影,梭羅來到瓦登湖。他以四季輪迴的方式佈局成篇,用完整的形式結構突出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在季節的變化中體驗人生、體驗理想、體驗未來,從表現唱着夜曲的鳥雀與動物鳴叫的《聲》到體驗收穫喜悦的《種豆》;從“躺在冰上看梭魚”的《冬天的湖》到“很像混沌初開,宇宙創始,黃金時代的再現”的《春天的來臨》,他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綠色和自己的人生座標。

讀着這本書我擁有了一份寂寞而恬淡的心境,完全融入進了這樣一個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的世界。梭羅並不是刻竟要過一種消極遁世的隱士生活,而只是進行着人生實驗——簡化生活、迴歸自然。目的呢,是為了更好地去運用生命熱愛人生。在這片優美的環境中,他的理想上的迷霧不知不覺地消散了,他的心也有了可以依託的地方。避開城市的喧囂,獨自深入林中,與鳥獸為鄰,聽蟋蟀彈唱。這一抹綠色,為梭羅疲倦的靈犀送上了温暖的懷抱;這一抹綠色,讓都市的紛繁漸漸遠離了梭羅的腦海;這一抹綠色,使梭羅更加迷戀自然,熱愛生命。

這樣一部成功的作品是離不開瓦爾登湖那幽靜秀麗的景緻的。換句話説,是瓦爾登湖的美讓梭羅找到了心中的綠色。可是現在充斥在我們周圍的只有金屬的堅與冷。日益膨脹的城市,馬達隆隆替代了蛙聲蟬鳴;當更多鋼筋混凝土的建築拔地而起時,這裏也許不會再有綠色的“共和國”。不由地聯想起余光中的散文《伐桂的前夕》,他説“在現代,只能感受月桂樹最後的一縷芬芳……”如果人們不懂得保護環境,那麼當他們試圖從身邊尋找精神的伊甸園來舒緩情緒時,看到的也評只有最後一抹綠色了。梭羅是幸運的,因為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直至今日,“瓦爾登湖又有多少呢?”

但令人高興的是,隨着上海世博的臨近,這個問題越來越受政府和市民的重視,儘管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但與此同時城市的綠化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在我看來,世博會的舉辦至多隻是催化劑,最重要的是環保的理念其實已經深入人心。在香港澳門的大街小巷看不到果皮紙屑;新加坡通過加強懲治力度也讓這個國家擁有了“花園”的美麗……畢竟,有誰不向往生機盎然的大自然呢?或許,我們再也回不到梭羅的時代,再也找不出與瓦爾登湖一樣的美景了;但只有努力,我想我們依然可以擁有純淨的藍天。

“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經冷卻,但是還沒有凝結,而其中連少數塵垢也還是純結而美麗的……”,多麼迷人的景緻啊!雖然生命中總有一些無法挽回的東西,但只要保持一份綠色的心靈,那麼依舊可以與梭羅一起享受“瓦爾登湖”之美。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5

沒有地方比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我想,天堂本來是以神話開頭,這一畔湖水卻讓它一下子貼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梭羅説,他深信,沒有人會強行去穿尺寸不適的衣衫的,只有尺寸恰如其分才應該是最好的需要。那麼,我説,瓦爾登湖就是最美的衣衫。

梭羅稱瓦爾登湖為“神的一滴”,他坐在陽光融融的湖前,坐在這遠離塵器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他在想什麼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氣而非絕望”?想的是“在一個夏季,來播種真誠、真理、樸實、信心”?想的是“瓦爾登湖最深隱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

於是瓦爾登湖流出的水成為字裏行間不時閃現的靈光,描摹着美麗自然,指導着簡單生活,討伐着金錢社會。忍耐了一個世紀的乞力馬紮羅的雪,是從海明威的筆下開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卻是消融在梭羅的筆記裏。《吠陀經》裏説道,一切知,具於黎明中醒。

那麼瓦爾登湖晶瑩的湖光裏反應的必將是那黎明金色的霞光,緩緩照在我蒼白卻又渴望光亮的臉龐。

餘秋雨教授曾在象牙塔裏捫心自問,如果每宗學問的弘揚都要以生命的枯萎為代價,那麼試問學問的真正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如果精神與體魄總是矛盾,學識與遊戲總是對立,深邃與青春總是無緣,那麼何時才能問津人類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瓦爾登湖碧波不興就將內心濁氣淘盡,那個有悟性的智者不垂不釣,就在俯仰之間,將最澄明,最流盼的真理的眼神擁有了滿心滿懷。試問是世間又有誰能不在心裏俯下身子向那沒有什麼可容下的湖深深膜拜呢?至少我已為它的靈魂所傾倒,多少讚歎,欲説還休。

一個人在伐着罪惡的枝椏。只有一個人在猛吹這罪惡之根。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有表情的景色。它能讓望着它的人,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淺。那就且容我在罪惡枝椏體會人間有味;容我在這湖波光裏,一如玲瓏的水珠,對自然抱有一顆敏感之心。我生活在瓦爾登湖,再沒有比這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在我手心裏,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6

我沒有去過瓦爾登湖,但通過此書,亦可足不出户便一覽湖光山色。這也是我喜愛閲讀的原因之一。書中有大段大段的優美文字描寫瓦爾登湖的迷人,譬如對其顏色的描述,“在你能看到近岸的細砂的地方,水色先是黃澄澄的,然後是淡綠色的了,然後逐漸地加深起來,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現了全湖一致的深綠色……在這種時候,泛舟湖上,四處眺望倒影,我發現了一種無可比擬、難以形容的淡藍色,就像波紋綢或閃光絲綢以及劍身使人聯想到的那樣,比天空本身更蔚藍,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來的深綠色交替閃現,後者對比之下顏色更渾濁些。這是一個透明的、藍色帶淡綠的顏色……”細緻入微而富有層次感,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又能留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比真實的瓦爾登湖更為夢幻。

梭羅崇尚心靈的本真,於是他遠離塵囂,來到了瓦爾登湖畔,在山林中搭起木屋,開荒墾殖,自食其力,以一種近似於隱居的方式生活着。只是他雖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悠然,卻沒有後者消極避世的心態。完全脱離世俗的人同樣極為罕見,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種人是不完整的。有人評價説:“梭羅的本質主要的還不在其對‘返歸自然’的倡導,而在其對‘人的完整性’的崇尚。”假如人分為兩面,在當時瘋狂追求物質財富的美國,大多數人都屬於世俗的那一面,而他算是一個標新立異的人,硬是將人自然的一面挖掘出來,拂去上面的塵埃,並鼓勵別人也去追求這種人性的完整。他沒有強迫任何人像他在瓦爾登湖的兩年那樣生活,僅僅是提醒:還有追逐功利之外的生活方式。

作為學生,我們不能放下一切,跑到荒郊野外住上個把月,但我們可以在週末同家人一起騎自行車出遊,享受鄉郊的陽光空氣水,享受更簡單更有幸福感的生活。梭羅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聽從心靈的召喚,選擇了一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生活,從而獲得了發自內心的幸福與滿足。雖然在當時這並不被人看好,但通過本書中關於他生活的一些瑣碎的記錄與感悟,可以發現,梭羅自己在湖邊的兩年是十分快活的,他自由,甚至可以説是“任性”,任着自己的天性,隨心而動,在極為普通的一天中,他或讀書,或種豆,或漫步於瓦爾登湖畔,靜靜凝視湖中若隱若現的一株水草,甚至什麼也不做,在陽光普照的門口坐下來,在時間的轉瞬即逝中幻想、思考,從日出到日落。“這樣做不是從我的生命中減去了時間,而是在我通常的時間裏增添了許多,超出了許多。”他如是寫道。

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是寧靜的,所以書中的文字也像是在深井的水中浸泡了一千年那樣沉靜和清澈。這就要求讀者心無旁騖,完全沉浸在文字堆砌的世界中,看一排水鳥掠過湖面,看一朵雲彩變換形態。一個浮躁的人是永遠讀不下去的。很喜歡一句話: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後再打開這本書。心靈的寧靜是進入此書的唯一有效途徑。

感謝梭羅,給我們留下了《瓦爾登湖》,一份如此珍貴的禮物。他教給我們簡單、自由與寧靜。梭羅在書中還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想,這真理該是:熱愛自然,迴歸自然的真善美。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大概就是《瓦爾登湖》中的人生哲學。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7

《瓦爾登湖》一書又稱為《或林居紀事》,為作者住在瓦爾登湖畔的林居實錄,書中充滿了田園魅力,足以激勵數以百計的讀者退隱山林,或傍湖築舍,竟相效仿這位賢哲俊彥的生活模式,而這位“閒者”就是新英格蘭著名作家,美國生態文學批評家的始祖——亨利。戴維。梭羅。

梭羅,1820--年7月12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康科德四季風景如畫,梭羅經常喜歡到野外去,獨自徘徊在樹林花草、鳥獸魚蟲之間,與大自然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以後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在我看來,《瓦爾登湖》不僅僅是講述作者種莊稼、在蔬菜、過着獨立不羈、悠閒自在的生活,還是在探索人生的真諦,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些深要問題。同樣是描述自然生活,《瓦爾登湖》和《魯濱孫漂流記》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巨大的不同之處,《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虛構小説,而《瓦爾登湖》乃是名副其實非虛構作品,將作者的親身經歷描繪的栩栩如生,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諦,就此點,兩者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作為藝術品的《瓦爾登湖》,在美國已被公認為現代美國散文的最在範本。《瓦爾登湖》的風格,若與同時代的作品,比如説,具有寫作天才的霍桑,梅爾維爾,愛默生等人的作品相比,都是迥然不同,那主要是梭羅這種獨特的體裁頗具20世紀的風格。當然《瓦爾登湖》的主題,顯而易見,寫的是19世紀的人和事,然而妙就妙在,作者對字句文體選擇似乎有點超前,頗具20世紀的風格。句子寫的率真、簡潔,一掃早期的那種漫無邊際的文風,而且用字極其精當,富有實體感,幾乎不用模糊抽象的綴字,這也是梭羅在當時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

在此書中,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梭羅不論是對紅黑螞蟻大戰,還是對灰背隼、紅松鼠、獵狐犬等的描寫,總是那麼繪聲繪色,那麼引人入勝,那麼令人流連忘返。在寫作手法上,我也發現了作者不少的獨創之處,特別是“比喻”的應用,非常的形象到位,令人回味。在此書中,我還親身領略了梭羅的幽默,他的幽默不見張揚,就像喜劇那樣通俗易懂,它不僅使我看在眼裏,心情輕鬆愉快,乃至忍俊不禁,而且還像斯威夫特、伏爾泰、馬克吐温的幽默,令人深省。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8

一本寧靜閒適又寂寞的書。

一本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的書。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也如他的書般沉靜而寂寞,他能從一片葉子中看出春夏秋冬,他沉醉於自然,鍾情於鳥鳴,山川草木均是他的密友。他有時生活得像個隱士,他可能時常覺得那山、那水比那人更與他相投。我喜歡這樣的人,正如我喜歡這樣的一本書。

《瓦爾登湖》,這本書以簡單樸實的文字記錄着他到瓦爾登湖邊隱居的一段時光。在瓦爾登湖畔,他像一個原始人那樣簡單地生活,他想試試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夠簡單到什麼程度,想試試用自己的手能做些什麼。

他憑藉自己的雙手蓋了一座簡單温暖又牢靠的房子,他用空閒時間蓋房,並享受其中。他崇尚自由與簡單:“每一個覺得日子艱難的人可以花一美元買一個箱子,鑽幾個窟窿,下雨和晚上可以鑽進去,蓋上蓋子,這樣他的靈魂就自由了,外出時,也不會有房主追你要房租,有多少人為了一個更大,更豪華的箱子的租金而煩惱不斷;而他是不會凍死在一隻小箱子裏的。”

儘管梭羅所説的很難實現,但我們要知道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房屋,都需要讓自己的靈魂保持自由,是你佔有了房屋,而不是房屋佔有了你。

梭羅總喜歡給自己的生命留有更多餘地,每日,他有暖陽鶯雀叫他起牀,他有月光星星伴它入眠。餓了,走到瓦爾登湖畔,捕幾條魚吃,偶爾有時間,種一些大豆改善下生活。他活得不慌不忙,安然幸福。

我們應該向他學習。此處的‘享受生活’並非指無所事事、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指享受生活,品味自然。我們應多親近自然,抽取每天的一點時間,放慢腳步,放鬆心情,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也許,有人會對我的觀點表有質疑,整天忙忙碌碌,哪裏有時間?!

的確,在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過着快節奏的生活。一天下來,時間擠滿。但我們應想想,除了必要的工作與學習,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是用在玩電腦,看手機上?微博QQ佔用了我們太多的時間,電腦中的花草背景取代了自然景色的博大美麗。但你們可知道:當你盯着電腦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當你刷看朋友圈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當你開黑王者榮耀時,的山鷹盤旋在雲端;當你暢聊QQ時,尼泊爾的揹包客已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此時的你,仍在抱怨,梭羅的想法有多不切實際,《瓦爾登湖》內容純粹空談,人們根本沒有時間靜心享受什麼所謂的。

可是,朋友,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是不是應該少去一些抱怨,少去一些責任的推脱。我們每個人每一天,或多或少都會剩餘時間,只是有人將其用於手機,而另一些人則選擇用那些時間來給生命留出餘地。哪怕,他們只是坐在牀邊,發會兒呆。也許,有人會説,這樣使用時間還不如打打遊戲實惠,享受自然只是無所事事浪費生命表現罷了。無所事事固然不好,但碌碌無為又有何意義?留出時間,放鬆自己,沉浸自然,這樣做決不是從生命減去了時間,而是比通常的時間增添了許多、超出了許多。

真希望每個人都能放下手機靜下心來,擁抱生活。這是我的祈願,也是《瓦爾登湖》所教給我的自然生活理念。

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是最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願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像美麗的瓦爾登湖一樣,生活的平靜、自在、簡單。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過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純粹的生活。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作文 篇29

一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一個叫大衞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兩年半光陰,他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裏捕魚、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它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那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獨行,挑戰傳統的思想,實在令人敬仰。而梭羅心中的這種魄力,這種不帶世俗觀念的思想,讓我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絲清風,不着痕跡地讓我精神一振——一種快樂的簡樸的生活!充滿物質享受的生活固然很誘人,許多人都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事實上,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於是,人們開始瘋狂地尋求賺錢的機會,漂亮的跑車、絢麗的珠寶、奢侈的飯菜、華貴的別墅等等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知道他們老去,迎接死亡時,才注意到自己一生究竟在做什麼。這使我想起了小瀋陽的一句話,“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作者的思想境界顯然要比小瀋陽的搞笑高出不少。

從前,就有個故事,城裏人勸告農民使用高科技設備,農民卻堅持用雙手耕作,城裏人説,如果用了先進的設備農民就可以天天在那悠閒地曬太陽,農民卻反駁,“我現在不就是在悠閒地曬太陽嗎?”那個城裏人已經無話可説。

梭羅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似乎和中國古代的隱居頗有幾分相似。晉代的陶淵明就體會過,羣山葱葱、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無憂無慮地創造自己的人生,想想就令人心醉!但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隱居者多數是官場不得志的官員,那些生活平淡不驚的老百姓哪兒會冒生命危險闖蕩江湖呢?而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兩年半光陰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作者的精神更顯得勇敢無畏。

在作者的眼裏,淳樸的山林才是他的依靠,自然才是他的歸屬。文中透漏着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種熱愛是與他簡樸樂觀的情操分不開的。

反觀現在我們富足的生活,雖然不能像梭羅那樣幽居山林,雖然當年的瓦爾登湖已時過境遷,雖然如今自然在一點一點被人類吞噬,但他們都不妨礙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心裏保留一片純淨、安逸的瓦爾登湖。正如梭羅所言,我們即將在自己的內心暢遊!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説:“《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當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着人類、侵蝕着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者,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着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裏,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地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藴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鳳毛麟角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裏呼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0jz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