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安全心得體會 >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精選11篇)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精選11篇)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1

前不久,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消息:“某某學校的學生浪費嚴重,用饅頭打仗”,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學生扔幾個饅頭,算不得什麼,小事一樁。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精選11篇)

這真的是一樁小事嗎?

幾個饅頭確實也值不了多少錢,但用饅頭打仗,卻説明這些同學不珍惜農民收穫的勞動果實,缺乏節約意識,若不加以教育和制止,必將會養成一種大手大腳、鋪張浪費、貪圖享受、好吃懶做的惡習。

自古以來,我們的民族就崇尚節儉之風,《憫農》詩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講糧食來之不易,應加倍珍惜;《朱柏廬治家格言》中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利維艱。”也是相同的意思,古人倡導“儉以養德”是很有道理的,節儉是養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幾乎每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優秀人物,都具有節儉之美德。敬愛的周總理,一件睡衣補了又補,穿了幾十年;他吃飯時,不僅要把碗中的飯吃淨,連掉在飯桌上的米粒也要撿起來吃掉。著名作家茅盾,他的辦公桌有一條腿不牢固,工作人員要給他買張新的,他卻堅持修一修再用,是他沒錢買嗎?不是,他死前立下遺囑將25萬元稿費捐給了國家!兩位傑出人物之所以如此節儉,是因為他們知道,一味的鋪張奢侈,就會慢慢的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會腐化墮落下去,我們21世紀的青年學生,難道不應該向他們學習嗎?

再就經濟價值而論,也許幾個饅頭算不了什麼大數,但假如全國有1000萬學生扔饅頭,以每人每天扔兩個饅頭,一個饅頭0.1千克計,就有200萬千克糧食,再按每千克饅頭價值2元計,就是400萬元,這便是一天造成的浪費,倘若把這400萬元用於希望工程,按50萬元建一所學校計,則可建8所學校,而一年365天就有2920所新學校誕生,這個數字何等巨大!在這樣的推算面前,誰敢説這是一件小事呢?

眼下,我們的生活確實比過去改善了許多,一些地區和家庭已邁入了小康水平的行列,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生產力水平還相當低下,我們人均物質財富,尤其是糧食,並不豐厚,好多人還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好多貧困山區的孩子還不能進教室學習,如果我們用節省下來的糧食去支援災區人民,援助山區那些渴盼知識的孩子,不是比“打滿頭仗”有意義嗎?

我們的國家正在建設兩個文明,而用饅頭打仗,無疑會給物質文明的車輪加上更為沉重的負荷,給精神文明的旗幟抹上一片灰色。

同學們,無論從個人的品德修養出發,還是着眼於希望工程和兩個文明建設,讓我們珍惜每粒糧食吧!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2

糧食,是我們每一個人天天接觸到的東西,如米飯、包子、麪包、油條等,是為我們提供能量的東西,人吃了就會有力氣;是維持我們每一個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幾天不吃就會餓死。然而,現在的土地越來越少,而人口數量卻越來越多,我們必須珍惜糧食。想想我以前,哎!真慚愧。

那是一天的早上,媽媽在萬利隆給我買了一袋“胡蘿蔔營養棒”麪包。那袋麪包一共有六個,每一個麪包都烤的金黃,上面零星地撒了一些胡蘿蔔小丁,好像鑲嵌了一顆顆紅寶石,饞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打開袋子,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馬上拿出一個麪包,仔細地看了看,這種麪包最大的特點是麪包中間有奶油。我因為沒見過,所以吃得很快,一直吃到吃不下為止,那袋麪包也只剩下三個了。我把它們重新紮好放進書包裏,等到餓了再吃。

那袋麪包就在我的書包裏睡大覺,直到中午放學才被我拿了出來。在回家的路上,我拿出一個麪包,塞進嘴裏,一股油膩膩的奶油味突然充滿了我的嘴巴,我覺得十分噁心,趕忙吐在了垃圾桶裏,心想:“這麪包在早上是那麼好吃,可是到了中午卻十分難吃。難道是我吃膩了嗎?”我只好把那一袋麪包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吃他們嚐了也説不好吃,我只好把那袋麪包丟了。

偶然的一次,我在電視裏看到了一組反映非洲饑民的照片,心中不由一酸:“他們真可憐,要是我那天的麪包能給他們吃,就不會餓死一些人了。”從那一天起,我再也沒有浪費糧食。

珍惜糧食,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事。讓我們一起從身邊做起,不浪費這寶貴的糧食。

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3

夏日的太陽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樹葉兒都有氣無力地耷拉着腦袋,只有樹梢上的蟬兒在嘶啞叫着“熱啊,熱啊!”

“開飯囉!”媽媽滿臉大汗的張羅着。哇,今天的飯菜真豐盛,有油亮噴香的紅燒肉,又肥又嫩的大鯉魚,鮮美可口的雞湯……小華毫不客氣地拿起筷子,盡把好吃的往自己碗裏挑。肉呀,魚呀在飯碗裏堆成了一座小山。小華覺得菜味道好極了,可碗裏的飯卻不那麼可口。“倒掉算了”小華想着便端起碗準備倒入垃圾桶。

媽媽見了,連忙拉住小華,把他帶到窗邊問:“孩子,你瞧,窗外農民伯伯在田野裏幹什麼?”

“插秧苗!”小明應聲答道。

“這麼熱的天,已到了吃午餐的時候,他們還頂着烈日,彎腰插秧,累不累?”爸爸也在一旁接過話題問道。

“那還用問,當然累!”

“你知道你碗中白亮白亮的米飯是怎麼來的嗎?”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不要小看這粒粒米飯,它要經過農民伯伯播種、插秧、除草、施肥、收割、脱粒、碾軋等多道工序,這裏面不知包含有他們多少的汗水……”

這時小華才明白媽媽爸爸把他拉到窗邊來的用意,他看看窗外烈日中的農民,又看看自己碗中的米飯,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爸爸,媽媽,我錯了,今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説完他拿起筷子把飯吃了個精光。爸爸媽媽看了滿意的笑了。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4

開飯了,我端起香噴噴的白米飯大口大口地吃着。一不小心,一粒調皮的米從我的嘴角邊蹦到了桌上。我瞟了它一眼,掉就掉了吧,不就一粒米嗎!

我繼續若無其事地吃着。可不知為什麼,總覺得米飯不那麼香了。我不禁又想起了剛才的那粒米:它渾身潔白中透着晶瑩,之前應該也是一粒飽滿的稻子吧。它是多麼來之不易啊!從播種到施肥,從噴灑農藥到田間除草,從管理到收割,這一系列的工作中,哪一項不滲透着農民們辛勤勞動的汗水!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農民們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炎熱的太陽當頭照着,農民伯伯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田間鋤地。他們的皮膚已經被曬得黝黑,汗水順着臉頰、脊背往下流,滴進黑乎乎的泥土裏,他們卻顧不得擦一把……秋天來臨,田間的稻子快要成熟了,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杆,他們才露出欣慰的笑容。收割時,盼着天晴,又要忙着起早貪黑地曬稻子……這碗中香噴噴的米飯,可來之不易啊!

想着想着,爸爸媽媽在田裏勞動的景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村裏人在田間熱火朝天干活的景象令我咋舌,我不禁對農民伯伯肅然起敬。不知不覺中我吟誦起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於是,我小心翼翼地撿起桌上的飯粒,放入口中,雖然已經冰冷,但吃起來卻是那麼的香,那樣的甜。

此時此刻,我想説的是:珍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需要養成的良好習慣,只有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人,才會被別人珍惜。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5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寫的《憫農》中的一句。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

在生活中,糧食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大家明知道浪費糧食可恥,還常常剩飯剩菜。現在,都提倡“光盤行動”,就是要節約糧食。下面,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一天晚上,南海一高檔酒店宴會廳,一家行業協會正在這裏舉行年會晚宴。晚宴共擺了20桌,來客約200人。一位服務員告訴記者:“客人選擇的是2300元一桌的標準,9菜1湯,還有一些餐前小點和水果。”記者看到,開席後大部分人都只喝了一碗湯,隨便吃幾口菜便拿着酒杯到處敬酒,很少有人正兒八經地坐下來好好吃飯。觥籌交錯間,晚宴8點半左右結束,客人也逐漸散去,但大部分餐桌上卻留下了不少剩飯剩菜:有的蒸魚只吃了一半,有的羊肉煲壓根沒人吃,有的菜剛上來人卻走光了……“太浪費了,看着我都心疼。”服務員陳姨望着滿桌的剩菜感慨道,“要不是酒店規定員工不能自行處理剩菜,我都想把有些菜打包回去。”陳姨告訴記者,近幾周來,該酒店每天都會擺這樣的年會宴席,一般至少有五桌,多的能擺到三四十桌。“到最後剩菜剩飯會很多,剩下兩三成算很乾淨了,多的會吃剩一半,每天我們清理的剩菜都能裝滿幾大桶。”

這樣的事情還有好多,為了自己的面子,點了好多好多菜,可是客人也吃的不多,最後全都浪費了。是啊,同學們,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説浪費就浪費,這怎麼可以呢?我們應該珍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不浪費,爭做“光盤小達人”!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6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説。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為數不多。

近段時間,由於天氣變熱,學生倒剩菜剩飯的現象比較嚴重。為此,國小少先隊組織了一次愛惜糧食教育。沒有經歷過苦難,就很難體會幸福的歡樂;沒有經受過飢餓、寒冷,就難以感受到衣食無憂的幸運。我們的學生都沒有感受過真正的飢餓,為此對他們來説,沒有節約的概念。無形當中,造成了一些浪費。

只有通過學校經常性的教育,通過一些故事,一些調查,讓學生認識到愛惜糧食的重要。從會讀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用於行動中。從生活中最常見的事做起,不倒剩菜剩飯,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生活的地球,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並不多,而且隨着城市化和工業的發展被不斷地蠶食。就全世界而言,糧食並不富裕。

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着飢餓。可以這麼説: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7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十三五”時期,我國將農業科技進步作為增加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產品質量的根本途徑,科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加強。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開展聯合攻關和試驗示範,推進農業技術進村入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率。建立起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基本實現主要糧食作物良種全覆蓋。

綠色、高效是糧食生產技術發展的方向。我國大面積推廣科學施肥、節水灌溉、綠色防控等節本高效技術。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是39.8%和39.2%。

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鐵馬”,糧食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加大對農機制造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投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給予補助,有力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為了激發創新熱情,“十三五”時期,國家從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導農業科技工作者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希望的田野處處湧動金色的希望。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8

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全年有望獲得好收成,能夠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但應看到,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糧食發展的好勢頭,面臨更多挑戰。主要表現為“五個並存”。

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資源硬約束趨緊並存。影響需求增長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人口增長,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萬左右;另一個是消費升級,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多萬。由於人口數量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同時,耕地、水資源約束持續加劇。我國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每年要減少耕地600萬畝—700萬畝,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還要擠壓農業用水空間。為了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還要適度退耕還林還草。需求增長、資源減少,將使糧食等農產品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

農產品供求總量平衡與結構性緊缺並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糧食生產快速增長,而消費升級較慢,出現過短暫的總量平衡、豐年有餘。但這種供求格局已經改變。從總量看,現在已經有缺口,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預計到20__年,糧食需求總量大約在1.4萬億斤左右,按照目前1.2萬億斤的產量基數和95%的基本自給率,要保持年度產需基本平衡,每年糧食至少要增產200億斤。從結構看,現在一些品種缺口較大,未來缺口還會繼續擴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進口大豆超過6000萬噸。有限的資源就擺在那兒,增加穀物種植就意味着減少其他作物種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這種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

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並存。多年來,國家採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四補貼”、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政策,解決糧食效益低的問題,但成本上漲、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從生產成本看,我國農業日益顯現“高成本”特徵。這些年農資價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產要素都在上漲,特別是過去忽略不計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農忙時節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請不到人,一些農户特別是種糧大户很難承受。從種植收入看,比較效益偏低並呈下降趨勢。多數地方,一畝糧食的純收益只有二三百元,農民説,“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幾天工”。這將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9

堅決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這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所繫。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既要保數量,也要提質量。雖然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顯示,耕地的賬面數字有所增加,但耕地還是那麼多,產能也還是那麼多,實際並沒有增加。對此,必須有清醒的“紅線意識”,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農民可以非農化,耕地決不能非農化。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積基本穩定,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有地可種”。集中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項目資金,大力開展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__年,全國要新建8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

緊緊依靠科技挖掘糧食增產潛力。這是實現糧食持續增產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國糧食畝產提高69.6公斤,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接近70%。在高起點上繼續增產,更要發揮好科技增產的潛力,着力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要加快篩選應用一批適宜本地特點、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繼續大規模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抓好整鄉整縣整建制推進,集成推廣先進實用技術,紮實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加快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機深鬆整地作業,進一步發揮農機在科技興糧中的載體作用。

堅持不懈強化完善惠農政策。這是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最主要的還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許多配套政策。今後在完善強化政策的同時,要在狠抓政策落實上下功夫。繼續落實好“四補貼”政策,新增農業補貼重點向種糧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加快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調動主產區生產積極性。落實好國家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保持農產品價格水平合理,促進農民種糧增收,讓農民愛種糧種好糧。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是解決“誰來種糧”、發展現代農業的應對之策,也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個重點。要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的基礎上,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種糧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渠道開展農民職業培訓,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培訓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業營銷人才、農業經營人才,完善農業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壯年留在農村、從事農業。鼓勵和支持專業化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供種育苗、農機作業、農資供應、農產品加工及營銷等服務,加快構建以農户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10

古往今來,足食都是治國安邦的首善大舉。古人講,民以食為天,“洪範八政,食為政首”。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尤為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取得了舉世稱讚的成就,現在,我國已比較穩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產世界1/4的糧食,養活世界1/5的人口。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用實際行動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強調只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我們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豐富內涵。

把握戰略立足點,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受耕地、淡水等資源約束,糧食有缺口是客觀現實,需要有效利用國際市場和國外資源。但十幾億中國人不能靠買飯吃、討飯吃過日子,我們的飯碗要主要裝自己的糧。這是因為:一方面,國際市場調劑空間有限。目前全球糧食貿易量僅有5000億斤—6000億斤,不到我國糧食消費量的一半,大米貿易量700億斤左右,僅相當於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4,既不夠我們吃,也不可能都賣給我們;另一方面,大規模進口不可持續。如果我國長期從國際市場大量採購糧食,可能引起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不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也會影響我國與一些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把握戰略着眼點,明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優先序。我國耕地就這麼多,需求又那麼大,必須有保有壓、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首先是“保口糧”。大米、小麥是我國的基本口糧品種,全國60%的人以大米為主食,40%的人以麪食為主。這就需要合理配置資源,優先保障水稻和小麥生產,水稻面積要大體穩定在目前的4.5億畝以上,小麥面積大體穩定在3.4億畝以上。其次是“保穀物”。保穀物主要是保稻穀、小麥和玉米,這三大作物產量佔我國糧食總產的90%左右。稻穀和小麥作為口糧品種要保,玉米是重要的飼料糧和工業用糧,近年來需求增長最快,也要保。目前,我國玉米種植面積5.45億畝,應保持基本穩定。

國家糧食安全心得感悟 篇11

古詩説得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和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説到珍惜糧食,我倒是要提起一個小故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我在拿着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着。“佳儒,來吃飯了”,媽媽温柔地説。於是,我放下書跑到餐廳去吃飯。“怎麼又是豆子炒肉啊?”我不高興地問。媽媽説:“怎麼了,你不是最喜歡吃這道菜嗎?”我猛搖頭,生氣的説:“現在不喜歡了!”但是,最後還是我低下頭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吃到一半的時候,我偷偷把剩下的飯倒了,去房裏看書,“易佳儒,你給我過來!”媽媽大發雷霆地説。我莫名其妙地走了過去。“這是什麼?”我看了看垃圾桶,對媽媽説:“不就是半碗飯嗎?不至於吧?”“你看農民伯伯在炎熱的天氣下都要去打穀子,你浪費不僅僅的是半碗飯,浪費的是農民伯伯的艱辛!”媽媽對我説。聽了媽媽的話,我臉上火辣辣的。從此,我再也沒有浪費過飯了,而且把飯吃得乾乾淨淨。

從古至今,勤儉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更應該節約糧食。為那些營養不良,忍飢挨餓的人們想想。當想到倒掉這些食物,想想辛苦的農民伯伯,所以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anquan/43m3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