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員心得體會 >

黨員人格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黨員人格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黨員人格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通過每週二的紀律教育學習和每週五的自查和討論學習,通過看反腐敗和學先進的錄像,通過聽書記給我們做報告等等,我們有了如下的一些體會。

黨員人格教育心得體會(精選3篇)

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思維趨向和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密切相關。因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名黨員,我們工作的目的是教書育人,為國家、集體培養人才,創造儘可能多的財富,以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和文化生活需要,為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保持社會的穩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所有這一切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崗位、塌實工作、愛崗敬業,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際行動,讓理想和信念在崗位上閃光。

常言説“空談誤國,實幹興幫”,作為企事業的職工,光在嘴上誇誇其談,在實際工作中不知道怎樣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只能做那些水皮打一棍的工作,做什麼事情都講的是一個表面"華麗",久而久之人員將失去動力,企事業將失去活力。因此,倡導説實在話、幹實在事、做實在人,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只有腳踏實地的立足崗位,才能發揮出個人對社會、對企事業、對個人的貢獻。

長期的國有企業的體制弊端,養成了很多類似於政府官員的習氣,不象企業的員工。甚至是敷衍塞責、説官話、耍權力、拉幫派、專門討好領導,這些人延續了幾千年封建主義的那種專事權貴、唯權是從、看眼色做事、説話的習慣,欺上瞞下,專揀那些領導願意聽的話説,試圖把領導高高的掛在上面,在這些人眼裏工作就是和領導鬥智鬥勇;有的人幹一點活成好幾天地“忙死了”,做一點事必須讓上上下下的人,特別是領導都知道,以此作為爭待遇、要好處的籌碼。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刻意的討好別人,在這些人眼裏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職責,也不知道自己的權力是那裏來的。有的人口口聲聲“吃虧便是福”,但是無論幹什麼活都要先看看在利益上、名譽上有無便宜可賺,如果自己公平的得到了回報就認為是吃虧了。在工作中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利用自己手中的那點權利拉私人關係,小恩小惠;有的人動輒以領導讓如何如何,來對付別人,用領導的名義既抬高自己,壓制別人,可謂是棉裏藏針。對大家有意見的事情就聲稱是領導讓做的,對大家喜歡的事情就竭力的表白自己的功勞,等等。

倡導幹實在事、説實在話、做實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些弊端,讓那些説的好聽,乾的難看的人逐漸的失去立足之地。以正行業風氣,激發企業活力,讓那些立足崗位、埋頭苦幹的人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有幹頭一個企業的向心力也表現在每個職工樂於奉獻的精神上,作為一名普通職工無不盼望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希望自己的收益能有不斷的長進,以此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並視之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實現“全體職工安家樂業”也是領導的心願。共同的願望,就會創造出奇蹟和活力。實現這一目標,不但要靠全體職工本身的努力,還要靠科學的管理手段,先進的管理方法,來激發職工自覺的工作熱情,讓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的釋放出自己的創新能力。我們每個人要積極提高自身履行職責的能力,把奉獻在崗位看作是自己天經地義的事情,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確的認識自己,真誠的對待他人,認真的對待工作,公平的對待管理。表現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來激勵自己,影響他人,共同進取。

黨員人格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做教師接近二十年了,由以前的懵懵懂懂的、有一股衝勁、一心想當個好老師的新手,變成了現在的冷靜看待孩子、理性看教育的老手。最近看了許多有關教育的書籍,拿中國的教育方式和美日英法等國的教育相比較,感覺愈來愈覺着看不透中國的教育了。我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説他們的教育方式比我們先進,比我們好的多;但是從人的發展來説,確實他們的教育模式比我們更體現出對人的尊敬,特別是他們的可持續發展,處理問題的方式。更能體現出更好的人文價值。舉幾個例子: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從孩子3歲開始自己穿衣,自己吃飯,當孩子任性的時候,對於孩子做必要的懲罰,決不手軟,直到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為止。孩子不吃飯説明不餓,餓上半天讓他嘗試捱餓的滋味;和其他孩子衝突時,自己去處理自己做的事。從這點上中國的家人應向美國的父母學習,溺愛孩子,嬌慣孩子的後果就是孩子長大後對於父母的冷漠和無情。

本人教國小,親眼目睹了小學生的壓力、無奈和可憐,且不説那每週都必須上排的滿滿的課,單單就每天多得數不清的課後作業,就能抹殺孩子們的天真童趣和對於生活的感悟,每天埋頭於題海中,只是為了那點可憐的分數。缺乏對生活的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際間的情感體驗,這樣長大的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考嗎?反觀美日的教育和我們正好相反,在五年級之前,沒有家庭作業,教師佈置作業,家長會質問教師:佈置這麼多作業,我們的孩子沒有玩的時間。直接讓教師啞口無言。即使以後有了作業,他們的作業和我們的作業也不一樣:我們重視的是知識的温習;他們強調的是收集資料,自己總結的能力,在不好收集的情況下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們給我們的孩子洗衣服、幫孩子做一切事情,目的是讓孩子能有給多點時間去學習;外國的孩子不光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還每個學期都抽出時間去做義工,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個對比的話,讓中國的高中畢業生和美國的畢業生同時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裏生活,誰能夠活下去?誰能活的更好?結果不言而喻。

中國的許多有識之士早就看出了中國教育的弊端,倡導教育的改革,只可惜中國的教育卻逃避不了歷史的延續,大學聯考就是延續的八股文的一種變形。不改革大學聯考,中國的教育就逃脱不了圍繞分數來衡量人的尺度;教育的改革只能是空談。

黨員人格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認為,教育學不能單純作為知識進行學習,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一、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始終將自己作為教學者與學習者相統一的角色來看待。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於學習者,一個與學生在課堂生活中共同成長的學習者,通過平等地討論和對話,表達自己的教育認識,吸納學生合理的教育見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開闢教育學第二課堂。在課堂上,提倡平等對話,在課外,提倡積極交流。

三、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找回自信與尊嚴,這是真正培育學生教育智慧和形成個人教育知識的前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提問與思考,要欣賞學生的表白與論述,要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想提供機會與條件。我希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名老實的只會用耳朵學習的機器。為此,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課堂上形成教師的知識與話語的霸權,要傾聽學生的表達,要尊重學生的見解,要謙遜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看法。一定程度上學生與我都獲得了某種認識上的自由,我驚喜地看到,許多學生開始能夠從教育的角度,用教育的思維,形成教育的理念與智慧。不僅如此,我更希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自由與愉快。

我們都知道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但現在的封閉式教育也太過於嚴苛。我認為封閉式的教育是是把學生與社會進行分離。清朝閉關自守致使我國落後於其他國家。教育同樣如此,學生最終會走入社會。學生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有利於打開思維,鍛鍊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封閉式使學生被束縛在校園這個特定而狹小的空間裏。教育具有社會功能。同樣人的個性的本質屬性也是社會性,要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證。但現在在有些學校學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數,只要考試結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學校排名次,甚至與全市或全省的考生進行分數排名。最終搞成了分數才是最重要的事兒。這也是現代教育現存的問題之一——片面追求分數。從而有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些問題使學生不是因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因為成績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努力,成績差的學生失去自信心。使學生成了學習的被動者。也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偏離軌道。整個中國教育界形成了一個風氣——知識“萬能論”。

“重知識輕能力”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整天在書本之中徘徊,而沒有多少時間感知世界之靈、體驗生活之美等。從而使學生麻木,沒有創造力,缺乏思維“變勢”而形成了思維“變勢”。“重知識輕能力”也是現代教育的問題之一。教育學中提倡能力重於知識,發展學生各項技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實現。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缺乏創新意識吧。而教育又直接影響着這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知識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有可以超過知識的東西——靈魂。教育傳授知識,不過我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對人的靈魂的塑造。而這關鍵在基礎教育。國小階段是一個人形成個性,發展情感、態度、何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知識不是靈魂的真正“塑造者”,靈魂的真正塑造者應該是心理學中的“個性”。因此,教育者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塑造學生的性格。另外,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韓愈説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廣大的教育學者們別忘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授業”時還有“傳道”、“解惑”。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我國的教育學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發展、變化、唯物、辯證、動態的觀點為指導,去分析、認識與把握教育現象及其本質屬性。因此,學習教育學可以使我們逐步樹立正確、科學的教育觀,提高我們投身教育實踐的自覺性、積極性與預見性,也能使我們在各種錯綜複雜的教育實際中堅持正確的方向,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説:“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當然,現實中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否學習教育學,掌握教學規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因為,上課有好壞優劣之分。一個卓越而成功的教師正是藉助教育學的理論睿智,敏鋭地觀察課堂上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恰當地利用科學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生動活潑,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品德決定着今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諸多新的矛盾和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對不良影響的“抵禦”與“免疫”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實現培養目標。

幼兒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建立在社會發展需要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科學基礎之上,才能使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按照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長,學生才可望成為具有健全個性、奮發有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yuan/ye38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