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員心得體會 >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1

近年來,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沈高鎮河橫村黨委始終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生態立體農業、旅遊觀光農業,推動“綠色經濟”蝶變,實現了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鏈的三鏈深度融合,全面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以黨建引領、先鋒示範,率領村民創業致富。積極倡導黨員幹部帶頭富、帶領富,引領羣眾在黨組織的帶動下跟着幹、跟着富。一是堅持幹部帶頭。村“兩委”牽頭成立河橫種養專業合作社、星河觀賞魚農技股份合作社,推動農場主、小微種養企業抱團發展,徹底打消村民疑慮,形成了大眾創業的良好氛圍。二是堅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村黨委與揚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大學等院校聯合辦學,定期邀請農業技術專家、教授到村講課,到農場進行技術指導,全村217名農民通過職業農民資格考試,成立家庭農產18個、專業合作社9個,種植大棚蔬菜1050畝、優質葡萄1230畝。三是堅持築巢引鳳。積極招引青年學子、技術專家、在外能人返鄉創業。青年黨員孫飛大學畢業後回村創辦了漢土家庭農場,嘗試稻魚共養、稻蝦共養等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取得較好收益後,他積極引導農場主擺脱“稻麥兩熟”的思維定勢,推廣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等生態種養模式,生態大米、漢土大米等有機品牌市場反響良好。

以產業為船、項目作槳,驅動村級經濟發展。河橫村黨委傳承發揚“一雙鐵手改天地”的精神,走農、工、貿一體化道路,以項目建設推動農業產業集成化、規範化,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堅持生態發展。依託村自然生態優勢,在尊崇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科學推廣林糧、林飼間作、稻田養殖等生態種養模式,打造葡萄園、水蜜桃園基地和蝴蝶蘭基地,培植出蚊帳大米、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等特色品牌,生態農業效益顯著提升。二是積極招賢引資。20__年,該村成功獲批建設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後,黨委迅速牽頭推行“黨員招商、鄉賢招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整合利用鄉賢名人資源,成功引進江蘇松柏嶺茶業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構建農副產品加工鏈,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橫”牌大米、灰天鵝系列產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個品種的綠色食品支柱產業。三是做優產業服務。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村黨委班子成員分別掛鈎聯繫園區企業,當好企業服務專員,示範帶動其他村幹部積極投身園區服務,為農產品集中區企業提供政策宣傳、項目上爭、技術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助力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園區年綜合效益達到1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之鄉”。

以生態做引、旅遊拉動,催生鄉村發展活力。近年來,村黨委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策應姜堰區委“一城三區”戰略部署,調結構、促轉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一是主動融入大局,調整產業結構。村黨委圍繞裏下河生態經濟區、溱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注重把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設立農業生產觀光通道,大力發展蔬果採摘、民宿、農家樂、農業科普等特色旅遊項目,主動承接度假區遊客餐飲、住宿等旅遊服務,多渠道、多途徑增加村級收入。二是做足生態文章,釋放綠色動能。以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為契機,實施千畝葡萄園、國家級稻麥示範基地、河橫生態廣場、生態小區等景點旅遊配套工程建設,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麥示範基地觀景台、村史館等項目,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河橫村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三是堅持文旅融合,促進惠農富農。注重培植河橫水鄉文化,連續舉辦4屆鄉村旅遊節,吸引全國各地大批遊客前來休閒觀光,今年以“生態‘家’境、味‘稻’河橫”為主題,引導遊客到河橫觀賞生態風光,回味田園鄉愁,不斷擦亮“遊生態河橫、賞夢幻紫雲英;嘗農家美食、品家鄉‘味稻’”的農業旅遊品牌。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2

近日,__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定遠縣西孔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萌萌提出鄉村振興要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筆者認為,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竭盡所能創造條件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培養人才隊伍,盤活鄉村振興中堅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當前,鄉村人才“難引進易流失”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貧困的山區尤為明顯,如何解除人才發展難題,培養鄉村本土人才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鄉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為鄉村產業發展、文化振興和環境治理等各項事業發揮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層幹部、大學生村官、新型職業農民、當地鄉賢等,這部分人才相對穩定,長期在鄉村一線,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和發展思路,是鄉村振興的中間力量,在鄉村振興中要充分發揮這幾類人的作用。

健全激勵機制,匯聚鄉村振興優秀人才。鄉村本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僅僅依靠本土人才遠遠不夠,要內培外引,廣納英才,引進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勵機制,探索建立人才獎勵制度,強化人才激勵措施,提高基層人才工作積極性,比如:通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組幹部待遇;要建立城鄉人才流動機制,加快人才的雙向流動,為鄉村帶去先進的知識和理念,讓鄉村同步享受優質的人才資源;要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抓住東西部人才扶貧協作、人才基層服務行等人才機遇,引進人才為鄉村振興服務。

優化發展環境,發揮鄉村振興人才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強調,“要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鄉村工作環境較為辛苦,各項基礎設施相對落實,對於在鄉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動關心、幫助,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免除後顧之憂,讓他們專注於鄉村建設。要通過開展黨委聯繫專家、評選表彰優秀人才等工作方式,營造尊重人才、以才為先的工作氛圍,激勵各類人才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己任,在農村廣闊天地中大顯身手,充分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3

我的老家是位於魯中地區的一個普通小鄉村。現在,我稱它為故鄉,這是一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小時候,聽老人們説,我們的祖先是從山西一個名叫大槐樹的地方遷徙過來的,他們看到這裏物產豐富、氣候適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裏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因為村裏的人絕大多數姓賈,因此把村名定為“賈家孝門”。

為啥在村名後面加上“孝門”二字呢?這裏面可有些説法哩!村裏所在的鎮叫汶陽鎮,自古就有“齊魯必爭汶陽田”之説,關鍵是這裏民風淳樸、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遠近聞名的文明鄉鎮。因此,鎮上的人都以傳承孝德為榮,給村子起名的時候也喜歡加上“孝德”二字,讓後人銘記孝德、傳承孝德。

後來,村裏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為了方便管理,經公社研究決定,以中間的一條公路為界,把村子分為了兩個村兒,北邊的叫賈北村,南邊的叫賈南村。雖然現在自然村歸屬不同了,但老少爺們兒之間的情誼還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見了面趕緊掏煙寒暄,誰家有了困難也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兩個村村民之間的心從未疏遠過,畢竟幾百年的根兒深着呢!

記憶中,在村院兒旁邊有偌大一塊場地,平時村民們都在那裏曬糧食,孩子們在那兒玩遊戲,那應該算是我們村裏最早的廣場了吧!在廣場的西南角,有一大塊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們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槍、手榴彈向“敵人”發起衝鋒,而上面的“敵人”則負隅頑抗,直到我們兵分兩路,採取“正面佯攻+迂迴包抄”的戰術,把敵人拿下。休息十分鐘,各自回家補充能量,一塊饅頭幾塊鹹菜,馬上交換場地投入戰鬥。

後來,村裏來了一些人,據説是縣考古隊的,他們在我們的戰場上左看看、右轉轉,後來乾脆用布條圈起來了,不讓我們進入“陣地”了。後來開來了幾輛車,挖開土疙瘩找出不少東西拉走了。大人們説,咱們每天都在這兒,竟然不知道這還是戰國時期的戰場哩!這土疙瘩裏面還藏着這麼多寶貝,不過也好,上交國家就有意義了!

文藝活動是我們村的特色之一。在魯中地區,從老一輩兒開始,就非常喜歡聽山東梆子,慷慨激昂、抑揚頓挫。我老家泰安還成立了專門的泰安山東梆子劇團,在省內外都頗有名氣。村裏200多户人家,幾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蔘與村裏的文藝活動,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個不差、一樣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節、中秋節,在外人員都回老家了,村裏又熱鬧起來了,全都操練起來了。我們村兒每年都會代表鎮裏參加全市文藝展演、國際桃花節等演出,長此以往,我們村兒成了文藝表演的代名詞。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住上了新房子,買上了小汽車,甚至組團出國旅遊。我們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業,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離不但沒遠,反而更近了。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4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誠如這句詩所表達的感情,我對於我的家鄉——山東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戀。建設家鄉、發展家鄉一直是我的夢想。20__年7月31日,我成為了一名郯城街道嶺南頭村選調生。轉眼間已經在基層工作了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裏,我見證了一個村莊從落後到振興的蜕變,也體會到“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真正含義!

回想初入村時,我覺得自己是名大學生,有知識、有能力、有技術,肯定比農民強。可結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進了泥裏。旁邊還有人小聲嘀咕道,這大學生下地還得跟個提鞋的。我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讓村民們儘快接納我,我開始入户走訪、學做農活。每天到百姓家幹活,除草、挖番薯、剝玉米……慢慢地,和村民們也熟絡了,大家從自家娃娃都啥學校、看病到哪裏就醫,再到調解日常矛盾,都願意找我幫忙。現在,村裏人對我的稱呼也漸漸從“那個大學生”變成了小楊。

在走村串巷過程中,對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嶺南頭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後,在管理上一直是塊燙手的山芋。社區書記左金建是名年輕的基層幹部,他常講“説一萬句好話,不如給老百姓幹件實事”。為了讓村子改頭換面,入職的這兩年,他從未真正休過一天假。針對村裏留守婦女較多的現狀,他主動聯繫包扶企業,率先開展了“巧媳婦工程”,讓留守人員做到賺錢、顧家兩不誤。村民王美紅曾經在鄭州打工多年,現在就在家附近的就業點工作,她説“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頂多能拿到20__,現在在家就能賺3000,還能照顧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願意。”巧媳婦們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裏也變得更加熱鬧、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過以“找家訓,樹新風”為主題,修繕文化廣場、制定村規民約,讓全村的人通過學習家風、對標榜樣、反觀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嶺南頭村容村貌有了極大改善,不僅各項管理都納入制度化軌道,還在街道文明鄉村評比中獲得了二等獎。鄉親們都説,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在我們村兒,我們心裏踏實,幹勁兒也更大了。

縣紀委派駐的第一書記吳江、邵長青更為村子的振興發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僅帶來了用於村莊美化亮化的幫扶資金,在一年內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綠化村街2460平方、鋪設路沿石3050米。在內心深處,他們也把這兒當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記得,當我們第一次把慰問品送到貧困户陸大爺手中時,陸大爺的小孫女忽閃着大眼睛説,“叔叔阿姨,我們不缺米和麪,您能給我送個書包嗎?”小傢伙樸實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大家的心。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安心學習,第一書記也與團委兒童之家進行對接,開展志願送暖活動,為孩子們送去書包、鉛筆等學習用具,志願者們還義務每週五晚上幫孩子們補習功課。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無邪的笑臉,村民們也直言,這第一書記不是來化緣的,是真的幹實事!

有了像左金建、吳江、邵長青這樣年輕的“基層領路人”,帶領黨員幹部真抓實幹,村民們也看在眼裏、感在心裏,用自己的行動助推着村莊的發展。

網格員王會仁,不僅是政策的傳聲筒,更是百姓的貼心人。當改廁的浪潮遇上釘子户張大媽時,是他,忙前忙後做思想工作,最終使得廁改順利實行。兄弟社區來觀摩張大媽家時,就連連讚歎“這農家院兒倒像個小花園!”張大媽也不好意思地擺擺手,“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門檻踏平了。以前旱廁,污水橫流。氣味刺鼻,親戚們都不願意上門,現在家裏敞亮了,串門也多了,這日子確實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評為“最美街道人”的謝春祥,是現年已經74歲的老黨員。雖然年紀大了,但不管是村裏的户户通工程,還是日常黨團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還記得户户通開展中期,面臨工程量大、村裏籌資資金不足的難題,他不僅自掏腰包拿出1萬餘元,還帶頭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傷了,還咬牙堅持,瞞着家人繼續幹。在今年2月份,謝春祥老人還將自家種植45年的棕櫚樹免費捐給社區。有村民問,“老謝一大把年紀還那麼拼命幹啥,別把身體給累壞了。”他卻説,“這些都是小事兒,幹部們出錢出力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後腿啊。”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嶺南頭村的變化是可喜的,正是因為有了一個個將村莊的“大家”與自身發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個個俯下身子、紮根農村的基層幹部,才使得嶺南頭擺脱了落後面貌,讓振興和發展不再馳於空想、騖於虛聲。未來的嶺南頭村也將以爭創“省市文明鄉村”為契機,對村莊進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級。

在追逐鄉村振興的這段新徵程中,我們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就一定能夠譜寫出最美的中國夢!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5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圍繞鄉村振興做出了重要部署,為鄉村振興之路指明瞭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奮鬥在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常懷“三心”,強服務、重改革、落實處,照亮鄉村振興路。

照亮鄉村振興路,少不了為民服務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我們要圍繞着人民羣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廣大農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時刻秉持着一顆為民服務的初心,聚焦於農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交通郵電、村居環境、文化設施、生活服務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實處,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真正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廣大農民實實在在享受到鄉村振興的民生紅利。

照亮鄉村振興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決心”。農業強則農民富,農民富則國家盛。一旦農業強盛,鄉村振興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深化農村改革,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一是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開展農業技能指導和培訓,提高新時代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二是要用好用活農村豐富的資源要素,立足地區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推動生產要素創造性轉化。三是要對接當前市場需求,不斷優化農產品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借改革之力促鄉村振興之路平穩順暢。

照亮鄉村振興路,少不了久久為功的“恆心”。“農,天下之大業也。”鄉村振興是一個涉及農村、農業、農民的系統工程,涵蓋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艱,任務重,絕不是輕輕鬆鬆、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隨着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和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開啟,鄉村振興的要素將會更加豐富和活躍,面臨的狀況也會愈加複雜。我們必須要堅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久久為功,持之以恆,一茬接着一茬幹,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讓以“實幹”鑄就的鄉村振興之路堅實而可靠。

鄉村振興路雖難,“三心”常亮伴前行。當前鄉村振興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出現了許多新的“婁山關”和“臘子口”,溝溝坎坎層出不窮,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是要堅定信念,常懷為民服務的“初心”、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恆心”,在農村這片大有可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條亮亮堂堂的鄉村振興路。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6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脱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_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__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台。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_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台,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羣眾實現脱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7

在中國,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發展,更需農民與農村的協同跟進,即所謂的“三農”,“三農”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素質無法提高,農民的生活環境得不到改善,從事農業生產的環境惡劣,就不能使農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更無法達到所謂的高質量現代化農業。因此,農業的發展,也可以説是建立在農村的發展與進步的基礎之上。作為現階段的農業發展也需要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與實現與農業環境的協調發展,才能取得長遠的進步。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重要的發展戰略是在新時期農村發展中提出的一項重要的發展理念,這一理念明確的指出了發展農村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提出了現階段“三農”問題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環境是書記很關心得問題,而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到了脱貧攻堅決勝時期,農村貧困人口的脱貧問題更是成為政府最關注的重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關鍵就是要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協調發展,補齊農村發展滯後的短板,建設好美麗鄉村,讓農村人也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美好成果。

對於實現鄉村振興,十九大報告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比之前的統籌發展更加具體;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廣大農業經營者吃下了一顆“長效定心丸”;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更是切中了農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對於這一系列的新政策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村發展的新希望,更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幫扶。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8

“集結號”響徹着對黨忠誠。衡量黨員幹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鍵看是否對黨忠誠。回望脱貧攻堅這場可歌可泣的偉大征程,有無數值得我們銘記的瞬間,黃文秀、張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踐行了對黨忠誠,毛相林、白晶瑩等扶貧幹部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對黨忠誠,用汗水鑄就了黨員幹部的信念與忠誠。時間座標見證者脱貧攻堅的壯績,更見證着忠誠的力量。鄉村振興的“集結號”已吹響,嘹亮的號聲鼓舞着廣大黨員幹部保持對黨和國家的絕對忠誠。廣大駐村幹部要在奮進新徵程上書寫對黨的絕對忠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表裏如一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層一線不斷涵養忠誠品格,以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幹事創業的熱情開啟鄉村振興新徵程。“集結號”承載着使命擔當。需要看到,做好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還需要駐村幹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辦、一年接着一年幹。更要看到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全面完善和創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脱貧攻堅,需要駐村幹部去不懈攻堅克難。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紮根鄉村,準確把握職責定位,既做羣眾的“貼心人”、鄉村發展的“領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執行者”、鄉村振興的“操盤手”,切實履行好職責和使命,同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打“攻堅戰”“持久戰”。這樣,才能以擔當作為努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集結號”藴含着竭誠為民。“治國之道,富民為始。”黨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力度、規模和投入推進脱貧攻堅戰,體現了造福人民、不負人民的高度責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駐村幹部要明白駐村幫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紮根鄉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現“為人民服務”承諾,方能取得人民滿意的政績。因此,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既要立為民服務之志,把羣眾放心上,當親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決民生痛點、助力一域發展、迴應人民的期望,讓人民羣眾的“表情包”成為檢驗駐村幫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氣力增強本領,自覺加強學習,不斷積蓄力量,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本領,以實實在在的改變體現駐村幫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在“集結號”中開啟新生活、新奮鬥,聽懂“號聲”背後的內涵,鄉村振興道路的“新徵程”將永遠充滿奮鬥的澎湃動力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9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期,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美麗中國”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尋求。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期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和必定選擇,美麗鄉村振興更應當成為我們這羣誕生於鄉村、生活於鄉村、奮鬥於鄉村的基層幹部的共同尋求。

1、生態優先,綠色計劃,確保可延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良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美麗鄉村振興要堅持生態優先,將生態文明貫穿於全進程,首先就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科學計劃美麗鄉村建設全局。要以尊重鄉村自然文化特點為條件,以提升鄉村整體風采品質為目的,堅持計劃先行,因地制宜,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現農村農業生態特點,圍繞農村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把美麗鄉村建設計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工業、農業和旅遊業發展計劃、文化特點產業相銜接,有序推動,要做到開發與保護結合,凸顯可延續發展。

2、保護為重,個性開發,留住美麗鄉愁。

美麗鄉村振興必定要展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需避免僅靠“塗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1白遮百醜的建設;需避免強行1致、千篇1律、沒有個性的建設;需避免大包大攬、大拆大建、勞民傷財的建設。要堅持保護為重,留要保持特點,改要因地制宜,拆要集約節儉,不能披紅掛綠大弄形象工程,也不能把老風采全盤推到重來,更不能大拆大建浪費大眾的心血錢,應結合各村實際,突出重點,重視發掘傳統農耕、人居等文化豐富的生態理念,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建設,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從歷史深處和傳統根部重尋精神資源,留住自然風姿和人文血脈,構成1村1景、1村1業,1村1特點,1村1亮點,標準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留住美麗鄉愁。

3、多措並舉,全面整治,完善基礎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如何給鄉親們造福?歸根結柢是要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改良農村髒亂差現狀,建設便利美麗的和諧家園。要進1步提高縣鄉道路、橋樑質量,構建農村交通良好的骨幹網架,提高通達水平;要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進1步改良農村飲水條件;要堅持不懈推動“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大眾生活品質短板;要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使用,避免水體污染,確保大眾健康安全;要深入展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動垃圾分類蒐集,改良農村人居環境和廢棄物循環利用;多措並舉,全面整治,全面提升,建設煥然1新的美麗鄉村。

4、創新管理,推動自治,培養先進氣力。

振興美麗鄉村,關鍵在人,關鍵在發揮大多數人的氣力。當前,我市推行的“黨建引領·活力村落”改革獲得顯著成效,應深入推動。繼續堅持“本灣本土本地”的原則,將“3支先進氣力”(政治上先進的農民黨員、經濟上先進的致富能手、治理上先進的鄉賢)引進村落理事會,重點圍繞“服務黨建、助力發展、村落整治、調解維權、科技服務、文明創建”等“6進理事會”展開服務大眾工作,構建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指點、理事會搭台、村民廣泛參與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構成“黨建促自治、黨建帶治理”的良好態勢,實現自己的村落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村民自己管的目的,為美麗鄉村振興培養堅強有力的治理氣力和大眾基礎。

5、發展產業,培植動力,建設富美新農村。

產業興百業興,美麗鄉村振興要把振興經濟擺在突出的位置,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培養鄉村產業、鄉土產業,增進農村123產業融會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華。大冶鄉村振興的“大莊模式”,在培養集體產業、帶動鄉村旅遊上做好了新文章,值得廣泛學習鑑戒。要從本地實際動身,公道兼顧計劃,提檔升級休閒農業,強化農業產品、農事景觀、鄉土文化的創意設計,開發1批兼具農業、旅遊、文化屬性的多功能產品,打造“1村1品”“1村1業”的升級版,建設田園型、生態型、觀光型、特點性美麗宜居村落,塑造精品旅遊名鎮,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大眾致富,不斷培養鄉村內生動力,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農村。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10

以特色農業發展為中心,構建產業融合體。農村產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這就要求我們依託於特色農業、景點、遺址等旅遊資源,優先發展現代化觀光農業產業,強力推進特色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增收。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總結以下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出特色適居環境。持續改善配套設施,保護生態空間,清理生活垃圾,打造出山綠水清環境,全方位打造出適居的居住環境。全方位搞好項目升級改造、環境綜合治理、社區總體營造等項目,改進交通出行、村子風貌和生態狀況,打造出特色適居環境。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彙集鄉村振興合力。以“政府主導、農民主體、政策推進、機制創新”為原則,凝聚鄉村振興的合力,形成制度化推進機制。一是建立領導組織體系。實行鄉鎮級領導聯繫重點村、示範村創建制度,開展結對幫扶指導,實行部門與村委、村民結對幫扶機制,形成鄉、村、組三級聯動、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全方位構建鄉村振興的組織體系。二是加強激勵措施。根據功能定位,對工業經濟、休閒經濟、農業經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考核,實現平衡發展。三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大農地、林地土地流轉力度,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服務,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堅持高點謀劃,突出產業定位。積極加快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整體佈局,突出產業融合。積極構建“1+D+N”健康特色小鎮佈局。“1”即為以小鎮為單位;“D”即為以示範村為支撐點;“N”即為以多個產業發展為主體,切實構建1個區域,多個示範點,無數個產業融合,建成田園綜合產業。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11

多措並舉“幫”提升,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羣眾精神面貌,煥發文明向上的新氣象,還能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駐村幹部要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從精神狀態上改變風氣風貌,破除居民傳統陋俗,不論是成立“藝術團”“廣場舞隊”,還是進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户”評比,都要讓羣眾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從根本上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還要建立“閲覽室”“文化廣場”“黨羣活動中心”等,進行公共文化建設,切實讓文化“軟實力”成為振興鄉村的“硬支撐”。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12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脱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户脱貧,側重於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幹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幹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户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幹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脱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幹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信息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絡建設,引進信息技術人才,通過大數據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並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台。脱貧攻堅方面,通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户,完善精準扶貧數據庫,為建檔立卡户精準退出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幹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13

鄉村是承載人民精神生活,與城鎮共同構成人民活動的重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為此,黨和政府提出了新型鄉村共同體的建設,其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其重要一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最艱鉅的任務在鄉村;中華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鄉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掘金點也在農村。只有從文化、經濟、人才、產業等方面全方位出發,才能振興鄉村,才能促進新型鄉村共同體的全方面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着力於產業振興讓農民富起來。在新型鄉村共同體的建設中,農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地拓寬增收渠道,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他們“有幹頭、有賺頭、有勁頭”。而這需要有優質產業的支持,發揮特色產業的富民效應,譬如藉助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特色手工藝等,進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村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鄉村產業的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生活更富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於組織振興讓基層治理建起來。自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各地方政策也相繼出台,為加快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奠定了基礎。前些年,農村社會組織化弱化,過於依賴各級政府,這不僅不利於各項基層政務的展開,也不利於羣眾真正享受到國家各項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農村積極推行的“羣眾辦事不出村大廳”、“紅白理事會”、新鄉賢治理模式等多種優化基層服務的好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切實解決羣眾問題,有效拉近了幹羣關係,提供便捷的同時也讓民眾積極參與日常治理,提高參與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鄉村的基層治理之路,需要將基層組織的建設落在實處,扎進羣眾心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致力於人才振興讓能力強起來。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馬太效應凸顯,其中城市對農村人才虹吸效應明顯,農村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之一。究其原因在於部分地區沒有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不重視基層幹部的政治引領,沒有培養起幹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藉助人才,激活鄉村振興。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新時代黨中央着眼於激發農村發展潛力,充分釋放經濟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應久久為功,加快構建新型鄉村共同體,讓鄉村之花在中華大地上綻放。

堅定不移走鄉村振興道路心得體會 篇14

鄉村振興戰略是發展範式的轉換。即由過去單一重視農業現代化範式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範式轉換,由注重生產效率的一元發展範式向更加註重鄉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態的多元發展範式轉換,由過去城市偏向的範式向農村優先、城鄉融合發展的範式轉換,由農村單一發展向農村綜合發展轉換。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多層次、多主體、多方面協同發展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要從全球化層次、城市層次、農村和農業部門層次、鄉村層次、農户層次等相關層次,從政府、農業企業、農户、非政府組織、城鎮居民等多元主體,從政治、經濟、文化、自然資源、自然景觀等多方面內容協同發展。鄉村振興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性的。鄉村振興必須既有農村內部資源也有外部資源的雙重資源集合,關鍵路徑是城鄉融合。城鄉融合不是原有意義上的城鄉統籌的資源分配過程,不是鄉對城的被動式的接受,更不是強勢的城市對弱勢的鄉村新一輪的剝奪。城鄉融合是城鄉資源平等的交換,是城鄉產業融合性的一體化發展,是城鄉空間差異化條件下的互利性共贏。城鄉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標, 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鄉村風格,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農村文明,是二者的融合、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遵循。鄉村振興戰略藴含着黨對當前我國“三農”形勢的重大判斷和對“三農”工作方略的重大創新,是今後“三農”工作的總攬和“牛鼻子”,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強化鄉村社會和環境治理。一是強化鄉村社會治理。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一核多元”村級治理架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組織健全、自治有效、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鄉村法治,創新鄉村德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二是強化鄉村環境治理。通過大力推行農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快鄉村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體制機制等路徑,讓鄉村成為城鄉羣眾嚮往的美麗鄉村。

其次要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振興鄉村關鍵是缺乏懂經營、能幹又會幹的人才,新型農民才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因此,要着力打造好幾支隊伍:一是打造好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隊伍。堅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支新時代的有特色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科研隊伍,充分發揮基層科技農業服務隊伍作為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傳播者和農業生產一線指導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鄉村基層管理隊伍。創新鄉村工作隊伍管理機制,讓更多年輕幹部到農村一線鍛鍊,擔任鄉村領導職務,引導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優秀人才擔任村支“兩委”幹部。三是打造好農業生產經營隊伍。培育農業創業創新的優秀骨幹人才,堅持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青年農場主、返鄉創業人員作為打造“三農”工作隊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完善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設法留住年輕人,吸引年輕人務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yuan/77xem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