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課心得體會 >

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

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

在黨課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三中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希望對你有幫助!

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
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資料篇一

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指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奮,更加堅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因此,貫徹落實xx屆五中全會精神要做到“五好”!

一要宣講好。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要認真貫徹中央部署,認真落實重要批示要求,廣泛深入開展宣講活動,面對面地向幹部羣眾講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改、改什麼、怎麼改,調動起各個方面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要規劃好。五中全會全面昇華改革總目標明確,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新一屆領導班子第一個“五年規劃”,財税人口環境等政策或將做出調整,健康中國或成國家戰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首度寫入五年規劃。

三要準備好。當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發展既面臨大有作為的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相互疊加的嚴峻挑戰。會議指出,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堅定信心,鋭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四要統籌好。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五要保障好。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體會篇二

黨的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對於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領導下,滿懷信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習貫徹黨的精神,首先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大會的主題。抓住了主題,就抓住了精神的總綱和靈魂,就能更好地把思想統一到精神上來。黨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個主題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提綱挈領、內涵豐富,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着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報告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都與這個主題緊密相聯。提出和確定這樣的主題,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十分緊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這個主題,對學習貫徹黨的精神至關重要。學習好、貫徹好黨的精神,必須在領會好、把握好這個主題上花氣力、下功夫。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的主題,前提是深刻認識和把握確立這個主題的歷史依據和時代背景。黨的主題,是我們黨在全面把握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羣眾新期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着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黨的的主題,是歷史的昭示、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的主題,根本在於把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貫穿黨的報告的主線。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從來就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九十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要求全黨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裏。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的主題,着力點要聚焦於我們黨肩負的莊嚴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我們國家的奮鬥目標。黨的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羣眾新期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願的新要求。這些目標要求,與黨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黨的xx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要求相銜接,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一致,富有感召力、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解放思想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全黨同志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確保到20xx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黨的的主題,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牢牢把握的主題,就把握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題。全黨同志都要全面理解主題的深刻內涵,準確把握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把思想統一到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在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埋頭苦幹,鋭意創新、開拓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18屆3中全會精神黨課素材篇三

黨的xx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增強改革創新意識,全面加強文化建設,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文化力量。

繁榮文化精品創作生產

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是衡量和檢驗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的根本標準。必須着力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推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精品力作。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要素,也是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靈魂所在。要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主題,突出思想內涵,詮釋中國精神,展示家國情懷,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努力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不斷增強人們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推動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藝術只有貫注思想、藴涵精神,具備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才能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和真正的價值,才能為人民羣眾所喜聞樂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社會生活,貼近基層羣眾,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鼓勵藝術創新創造,提倡題材體裁多樣,進一步釋放文化創作潛力,不斷提高作品原創能力,努力把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知識信息與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深入實施文化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現實題材、農村題材、少兒題材的創作生產,並加大推廣力度。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倡導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改革和規範文藝評獎工作,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行量、收視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確保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是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寶貴資源。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同志關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針,對傳統文化做到“揚棄繼承、轉化創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擁有更多的傳承載體、傳播渠道和傳習人羣,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切實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普及力度。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抓好中華文化經典選編和名家品讀等重點項目。加強政策扶持和人才培養,振興傳統工藝。做好古代典籍文獻整理、出版工作,全面推進修史修志,推進國家典籍資源數字化。探索用好用活歷史文化瑰寶的途徑辦法,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

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把保護文化遺產放到更為重要的位置,切實保護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文化根基。加強國家重大文化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保護,健全文物普查登記和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文物安全防範能力,引導規範民間收藏,推動文物由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轉變。建立完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對代表性傳承人實施扶持計劃,對具有一定市場前景的遺產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加大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統籌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振興和發展民族民間文化。堅持以廣大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大力發展植根羣眾的民族民間文化。把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融入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發揮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功能,廣泛開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動,打造一批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完善落實有關扶持政策,加強對民間文學、民俗文化、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少數民族史詩等的搶救,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使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

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制度設計,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建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設施網絡是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基礎條件和基本載體。按照城鄉人口發展和分佈,合理規劃建設各類公共文化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羣眾文體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健全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積極探索“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模式,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網絡化建設。

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主要在城鄉基層,難點和短板在老少邊窮地區。堅持重心下移,着力加強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項目服務“三農”內容,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結合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編制和實施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加大資金、項目、政策傾斜力度。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適度引入市場機制,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建立基層羣眾需求徵集、服務評價反饋等方面機制,推行菜單式服務,開展羣眾滿意度測評,使羣眾“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更加匹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推動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完善治理結構,提高服務能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努力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積極調整優化文化產業結構,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路子。以文化內容創作生產傳播為核心,做強做優做大宣傳文化主業。加快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促進文化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優勢產業門類集聚。大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積極搶佔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制高點。

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必須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範圍流動,打造綜合性、專項性、區域性文化產品和服務交易平台,提高文化消費規模和水平。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政策法規許可的文化產業。加強和改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加強文化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完善兩個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企業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模式,推動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在新聞出版傳媒領域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試點,利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創新管理,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完善和落實文化經濟政策,發揮政策的兜底作用,確保文化企業既活得好又走得正。

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是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迫切需要。必須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對外開放格局,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積極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支持重點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打造國際一流媒體。積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更好地塑造國家形象,營造於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

深化人文交流。文化交流是心靈溝通的橋樑,也是一種“柔性”外交。切實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做大做響感知中國、歡樂春節等文化品牌,加強深層次、多樣化、重實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完善人文交流機制,把政府交流與民間交流結合起來,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參與面。加快推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搭建展示和體驗並舉的綜合平台。

加快發展文化貿易。文化產品“賣出去”有時候比“送出去”更容易被海外接受。完善政策保障,進一步扶持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支持更多有經濟實力、貿易經驗的民營企業從事文化貿易,加強國際文化產品交易平台和國際營銷網絡建設,辦好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國際性展會,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針對國外受眾特點和文化消費習慣,開發既有中國風格又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為文化產品走出去搭建翻譯平台。

標籤: 全會精神 黨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ke/8nz8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