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黨團相關 >黨課心得體會 >

黨課學習資料

黨課學習資料

黨的各級組織可以通過黨課,定期向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黨性、黨紀和黨的基本知識學習教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20xx年黨課學習資料範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黨課學習資料
20xx年黨課學習資料範例篇一

做老實人、説老實話、辦老實事,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三嚴三實”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價值追求、寶貴品質和人生態度,是對當代“老實人”標準的深刻闡述和生動詮釋,我們要把它作為修身處世為政的基本遵循。“三嚴三實”視域中的老實人,體現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統一,是忠誠者、實幹者、擔當者、清廉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墨守成規、膽小怕事、謹小慎微者,更不是老好人、兩面人、騎牆派。

做老實人既要克服亂作為又要反對不作為。老實人謀事創業要實,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符合人民利益,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制止各種弄虛作假、違法亂紀的亂作為,不搞急功近利,短期行為;不擅權謀私利,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利益輸送。同時,又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旗幟鮮明地反對為官不為。面對經濟新常態、簡政放權、依法行政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正視困難,直面矛盾,主動適應,迎接挑戰。應當明確懶政庸政怠政也是腐敗,不容許出現“門好進了、臉好看了、可事難辦了”“不吃、不拿、也不幹”現象。

做老實人既要循規蹈矩又要改革創新。講紀律守規矩,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這是老實人的基本要求。黨員幹部必須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忠誠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嚴格遵守黨章、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廉潔自律規定等,堅決執行組織決定,自覺遵守組織程序,主動服從組織安排,不做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兩面人。如果説循規蹈矩是老實人的底線要求,那開拓進取則是老實人的時代特徵。對待改革的態度,是衡量老實與否的重要尺度。我們要當改革的促進派,正確把握改革大局,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

做老實人既要嚴於律己又要敢於鬥爭。老實人要嚴以修身,堅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堅持用權為民,克服特權現象,堅守廉政底線,自覺遵紀守法,但不能滿足於獨善其身,面對錯誤思想和歪風邪氣要堅持原則、敢於鬥爭。老實人絕不是老好人,良好政治生態需要越來越多的“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人。要堅決反對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不能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着走,更不能對錯誤傾向和不正之風,不制止,不爭辯,不鬥爭,明哲保身,躲閃迴避,無原則遷就,無底線退讓。

做老實人既要埋頭苦幹又要目光遠大。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是老實人的鮮明底色。做老實人要謙虛謹慎,一步一個腳印,不好高騖遠;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平凡業績;樂於奉獻,把自己交給組織,把青春獻給事業。老實人的本質在於説老實話辦老實事,迂腐、懦弱、保守、沉默是老實人的過時標籤,既埋頭苦幹又目光遠大才是當代老實人的完美品質。這個意義上的老實人,應該具有廣泛學習的大視野,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應該具有海納百川的大胸襟,既講原則又講風格,既講黨性又講情義,與人為善,待人以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應該具有敢為人先的大境界,不但肯幹實幹,而且會幹善幹。

做老實人既要慎用權力又要敢於擔當。老實人應該把慎權與擔當完美統一,慎權是基礎、本色,擔當是追求、境界,慎權支撐擔當行為,擔當體現慎權價值。慎權要落實幾點:權為民所賦,權力來自人民,黨員幹部是人民公僕,必須為羣眾掌好權用好權;權由法所定,落實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把權力關進法制“籠子”;有權必有責,實行責任清單,使權責相對應,不遷就放任失職瀆職行為;用權不任性,優化內部約束,強化體外監督,嚴厲懲治以權謀私、利益輸送。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具有蓬勃朝氣、昂揚鋭氣、浩然正氣的重要標誌。黨員幹部要堅持原則,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迎難而上,事出公心,寧可損失自己的“羽毛”,也不當太平官。時下有的幹部採取極端的方式對待政商關係,從過去的“勾肩搭背”變成了“背對着背”,視商人、企業家為洪水猛獸,避而不見或者“軟拒絕”,這説到底還是缺乏擔當精神,應當禁絕。

20xx年黨課學習資料範例篇二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擔負着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黨堅強有力,黨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繫,國家就繁榮穩定,人民就幸福安康。黨的站在肩負起歷史重任的高度,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和各項任務,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

我們黨成立90多年來,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異常複雜環境中團結帶領我國各族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巨大貢獻,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與時俱進,黨的執政能力得到新的提高,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得到保持和發展,黨的領導得到加強和改善。同時,與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相比,與黨所承擔的歷史任務相比,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組織建設狀況和黨員幹部素質、能力、作風都還有不小差距。新形勢下,我們黨的自身建設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鋭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極端重要性,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努力在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建設、以科學方法推進黨的建設上見到成效,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

黨的報告提出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總要求,這就是:“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個總要求,既繼承和弘揚我們黨90多年來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又順應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這個總要求中,明確了“一條主線”,就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把黨的純潔性納入黨的建設的主線中,使黨的建設的重點更加突出、佈局更加合理;確立了“兩個堅持”的方針,就是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僅顯示我們加強黨的建設的責任感,而且強調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性;提出了“五大建設”,就是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形成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提出了“四個能力”,就是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體現了黨對自身建設的高度自覺;突出了“三型”目標,就是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中,必須在深刻把握、認真落實這個總要求上下功夫。

圍繞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總要求,黨的報告進一步提出了“八項任務”: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深入學習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矢志不渝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黨的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將對這項活動進行部署,各級黨委要切實抓好落實,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三是“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四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要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羣眾公認,使各方面優秀幹部充分湧現、各盡其能、才盡其用,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幹隊伍。五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六是“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作用。七是“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要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八是“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鉅,就越要加強黨的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形成全黨上下步調一致、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這“八項任務”,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只有完成這“八項任務”,才能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治國必先治好黨。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宗旨意識、使命意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精神,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只要全黨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我們黨就一定能夠更好把握歷史大勢、勇立時代潮頭、引領社會進步,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xx年黨課學習資料範例篇三

根據中央、省委有關文件精神的要求,按照學校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次黨課。我講授的題目是“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這次黨課的基本內容是:瞭解羣眾路線的形成發展進程,掌握羣眾路線的科學內涵,認識羣眾路線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的作用,分析執行羣眾路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領會新時期羣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內容,做到自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推進各項工作科學發展。講授的重點是羣眾路線的的形成發展進程及其科學內涵,這是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論基礎問題;難點是羣眾路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羣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不能忘。當前開展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為了科學有效地推進黨的羣眾工作,築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羣眾根基。下面,我講第一個問題。

一、羣眾路線的形成發展過程

羣眾觀點是羣眾路線的思想基礎,將黨的羣眾觀點和黨領導人民羣眾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就形成了黨的羣眾路線。黨的羣眾路線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為4個階段來認識。

1、“羣眾路線”概念的提出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把深入和發動羣眾作為革命鬥爭的主要方式。1920xx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通過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就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羣眾裏面去。” 1920xx年10月召開的中共擴大執委會決議案中又指出:“中國革命運動的將來命運,全看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組織羣眾,引導羣眾。” 正是由於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深入和發動羣眾,組織、領導工農運動,使年輕、弱小的共產黨很快即得到快速發展,由1920xx年建黨時的50多位黨員,發展到1920xx年初的6萬多人,顯示出黨組織自身的巨大發展潛力和政治影響力。1920xx年11月,李立三根據黨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區黨的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在總的爭取羣眾路線之下,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羣眾中去。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首次使用“羣眾路線”這一概念。1920xx年9月,由陳毅起草、經周恩來審定的《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三處明確提到“羣眾路線”,即籌款工作要“經過羣眾路線”,沒收地主豪紳財產要“經過羣眾路線”,紅軍給養問題也要“漸次做到由羣眾路線去找出路”。1934年1月,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毛澤東在《關心羣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説:“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羣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眾。”要真正發動羣眾,就必須關心羣眾,幫助羣眾解決好從土地、勞動,到柴米油鹽、出行、醫療等各種生活問題。土地革命時期黨在羣眾路線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短短几年間,先後建立了以中央蘇區為代表的十三塊革命根據地,黨員數量由“四一二”政變之後的不足1萬人,發展到30萬人,建立了30多萬人的紅軍。這些都充分顯示了羣眾工作、羣眾路線的重要作用。

2、羣眾路線理論的逐漸成熟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內容開始不斷完善和成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得到了全國人民、社會各界的擁護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民眾的大動員、大聯合,把全民族的力量集中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民戰爭中來。進一步顯示了我們黨發動羣眾、依靠羣眾的巨大力量。1942年12月,毛澤東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中提出:“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我們有什麼東西可以給與人民呢?就目前陝甘寧邊區的條件來説,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產,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並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1943年6月,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對黨的羣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作了精闢概括:“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年10月,在《切實執行十大政策》中,毛澤東強調:“羣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又進一步闡述了黨的羣眾路線的核心內容,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脱離羣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羣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羣眾路線日漸成熟的同時,在黨和人民之間、幹羣之間、軍民之間,也建立魚水深情和血肉聯繫,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形成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改造社會的巨大力量。

3、羣眾路線的不斷豐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根據執政黨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羣眾路線作出了新的豐富和發展。1956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八大上《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黨的羣眾路線作了新的概括,系統闡述了黨的羣眾路線的重要意義。 1964年,毛澤東在談到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問題時,再次闡述了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同時還論述了羣眾路線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致性。我們黨依靠最廣大的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取得並鞏固了全國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和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發展,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忽視客觀規律,驕傲自大,過分強調主觀意志的作用,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了重大錯誤。1959年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信中,分析造成“大躍進”左的錯誤在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方面的原因是“浮誇風氣普遍地滋長起來”、“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使我們容易犯左的錯誤”;因而脱離羣眾,得不到羣眾的支持;等等。但是,毛澤東同志不接受批評,反而在全國發動了“反右傾”鬥爭。1966年,毛澤東又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説:文化大革命名義上是依靠羣眾,實際上既脱離了黨的組織,又脱離了廣大羣眾。這充分説明,羣眾路線不僅僅是思想認識和理論問題,更需要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作保證。

4、羣眾路線理論的完善與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和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羣眾路線進行了開創性的繼承和發展。鄧小平指出:“羣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羣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鄧小平還把“三個有利於”作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敗的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 xx同志和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明確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這是對黨的羣眾路線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作為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作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任務。黨的以來,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黨的羣眾路線視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決定在全黨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切實加強對全體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教育,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我認為,通過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的羣眾路線理論又會得到新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深化認識。通過第一個問題的講解,我們梳理了黨的羣眾路線的形成發展過程,下面我給大家總結一下羣眾路線的科學內涵。

二、羣眾路線的科學內涵

要了解羣眾路線,關鍵是要把握羣眾路線的內涵。毛澤東對羣眾路線作出過淺顯而科學的概括和總結,他説:“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這就是説,將羣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羣眾的意見,使羣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眾行動會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羣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羣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不能“羣眾要怎麼辦就怎麼辦”,而應當“凡屬人民羣眾正確的意見,黨必須依據情況,領導羣眾,加以實現;而對於人民羣眾中發生的不正確的意見,則必須教育羣眾,加以改正”。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把羣眾路線和事實求是、獨立自主確定為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並將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概括為“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這是羣眾路線內涵的根本性結論。這言簡意賅的表述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涵。

1、一切為了羣眾。在黨的羣眾路線中,“一切為了羣眾”是指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首先考慮的應當是人民羣眾的利益要求,應當着眼於滿足人民羣眾的利益要求。一切為了羣眾是我們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第一首選的考慮,是思想上貼近羣眾的第一步。做到一切為了羣眾,就要求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做事出於公心、一心為民,而不要打着一切為了羣眾的旗號幹自己的私事。

2、一切依靠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是指要堅信人民羣眾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立黨之本、執政之基,我們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都離不開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只有始終依靠人民羣眾才能卓有成效地、創造性地開展好工作,才能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3、從羣眾中來。“從羣眾中來”要求我們黨在制定決策時要廣泛地深入到人民羣眾中,準確瞭解和把握人民羣眾的思想脈搏和決策要求,傾聽羣眾的呼聲,將人民羣眾的決策要求集中起來,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決策。“從羣眾中來”來的是什麼呢?來的應該是羣眾的心聲、呼聲。關於這一點,黨的明確提出了新要求:“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更好反映羣眾呼聲,維護羣眾合法權益。”這是全黨同志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自覺做到“從羣眾中來”的重要指針。

4、到羣眾中去。“到羣眾中去”要求我們把通過集中羣眾的意見和要求形成的決策,再貫徹到羣眾中去,使之成為羣眾的自覺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在羣眾的實踐中得以充分實現並及時進行修正。可見,到羣眾中去是引導羣眾掌握政策、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是一個在實踐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過程。

羣眾路線的科學內涵還有很多認識和理解的維度。大家可以把羣眾路線理解為一種價值取向,或者是工作方法,或者是工作作風。

羣眾路線為什麼是一種價值取向呢?我們説,一切為了羣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這是黨的羣眾路線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崇高的價值取向。它表明中國共產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 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 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刻也不能脱離羣眾。這是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

羣眾路線為什麼是一種工作方法呢?人民羣眾是共產黨的力量之源。毛澤東把共產黨與人民羣眾的關係比作魚和水的關係, 魚沒有水是無法生存和發展的。從工作方法角度説,只要我們依靠人民羣眾,相信人民羣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誰掌握了羣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誰就可以贏得勝利。

羣眾路線為什麼是一種認識方法呢?從羣眾中來,就是把廣大羣眾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提出的要求,集中起來,經過分析研究,形成符合實際情況的路線、方針、政策。到羣眾中去, 就是把已形成的路線、方針、政策再拿到羣眾中堅持下去, 化為羣眾的實際行動,並使之在羣眾的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

羣眾路線為什麼是一種工作作風呢?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的優良工作作風的核心。堅持羣眾路線, 就能保證黨同羣眾的血肉聯繫, 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只有堅持羣眾路線,才能體察民情,知曉民意,才能辦好民事,謀好民利,才能得到廣大羣眾真心實意的擁護。

如果我們對黨的羣眾路線進行結構分析,我認為主要包括三個要素:一是主體要素,主體是黨的領導,二是羣眾觀點,核心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三是領導方法與路徑,關鍵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

綜上所述,羣眾路線的科學內涵是豐富的。剛才我講了毛澤東同志對羣眾路線內涵的認識,重點介紹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的結論,還介紹了我們認識羣眾路線科學內涵的幾個維度。以後還要不斷總結。

掌握了羣眾路線的科學內涵,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學習和實踐羣眾路線的重大意義問題。

三、羣眾路線的重大意義

為什麼要學習羣眾路線相關理論?為什麼要踐行羣眾路線?這個問題我想簡單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1、學習和踐性羣眾路線的重要性

羣眾路線,是黨的性質、宗旨、任務的集中體現,人民羣眾的利益和需要,是黨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是黨克服一切困難、不斷髮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人民羣眾的監督、批評,是黨的幹部努力工作、勤政為民,不斷修正錯誤,永葆革命精神和良好作風的前提條件。能不能真正貫徹羣眾路線,從根本上決定着黨的性質是否會發生變化,黨會不會喪失羣眾基礎和自身的優良作風、執政資格。堅持羣眾觀點,黨的決策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黨是從人民羣眾中間來的,是為人民羣眾服務的,一切圍繞人民羣眾,黨的一切決策和政策都應該是圍繞人民羣眾的。如果政策是為了人民羣眾的利益,就會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反之,就會得到人民羣眾的反對。

2、學習和踐性羣眾路線的必要性

長期的歷史實踐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事業是成功還是失敗;就在於能否保持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只有密切聯繫羣眾,始終與羣眾站在一起,才可能保持黨的政治優勢,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整個社會處在極其深刻的轉型變革之中,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一些幹部包括一些重要領導幹部,對黨的宗旨淡薄了,對廣大人民羣眾的感情冷漠了,缺乏真心實意為人民羣眾謀利益、做實事,脱離羣眾的危險突出了,在有的地區甚至發生了同廣大人民羣眾尖鋭的利益衝突。因此,我們學習羣眾路線理論,在全黨進行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非常必要、非常迫切。我們學習和踐性羣眾路線,就是要促使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樹立、強化羣眾觀念、恢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謀利益、辦實事,鞏固黨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永葆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構建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

剛才講到,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非常必要、非常迫切,這其實説明羣眾路線在新時期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這是我講的第四個問題。

四、羣眾路線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我們是在當今社會這樣全新的環境、要求和開放條件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恢復、倡導、落實羣眾路線的。因此,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和以往成功經驗的同時,還必須注重羣眾路線的創新與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新時期發生的變化,新的時代條件下羣眾路線的基本內涵和時代要求是什麼。我首先講講關係到羣眾路線的一些變化。

黨的羣眾工作,是黨宣傳、發動、教育和組織廣大人民羣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共同推動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工作,是黨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出發,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長期性的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羣眾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影響羣眾思想和行為的因素複雜多樣。我們除了具有做好羣眾工作的良好願望,還必須充分認識當前黨的羣眾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深刻變化。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探索做好羣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我認為以下三點變化是我們思考新時期羣眾路線的重要參照。

第一,當今社會羣眾本身發生了並正在發生着變化。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深刻變化,一方面使黨能夠運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更好地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另一方面也使黨的幹部面臨着權力和利益的雙重誘惑和考驗。 一大批年輕的有知識的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充實到黨的肌體,使党進一步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是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的重要標誌。雖然黨的宗旨、黨的性質和終極目標未發生變化,但在黨員構成、黨員個體價值趨向等方面潛移默化地發生着變化。一些缺少長期黨性鍛鍊、在關鍵時刻東搖西擺的人,也進入了黨的隊伍併成為黨的幹部,給黨的隊伍包括幹部隊伍的純潔性帶來了很大威脅。

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和人民羣眾、幹部和人民羣眾有共同的鬥爭對象,大家在一個戰壕裏面。在全國範圍執政以後,特別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之後,除了國際因素外,黨與羣眾共同的鬥爭對象沒有了。這給黨開展羣眾工作提出了過去所沒有的許多新問題。由於黨成為執政黨,掌握着公共權力,角色是社會管理者、領導者,人民羣眾自然而然地會把我們黨作為利益需求傾訴的主要對象。這樣,羣眾對於黨的各種要求就會凸顯出來。人民羣眾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問題上的訴求,只能向執政黨及其領導的政府反映;徵地、拆遷、環保、社保等直接觸及羣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羣眾也會更多地把矛盾追究到執政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身上。這些情況是過去革命戰爭年代基本上沒有的,卻是我們今天開展羣眾工作必須每天面對的新情況。

第二、社會變遷使羣眾工作面臨的利益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 改革開放前社會發展的計劃性、同質性、封閉性、單一性的特徵,使社會的差異性較小,傳統社會的户籍制、檔案制和身份制固定了人們的行為模式,短缺經濟抑制了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我們黨依靠強大的政治動員、思想整合、精神灌輸引導人民羣眾的思想行為,大公無私、先人後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價值理念不僅為廣大黨員所認同,而且影響着人民羣眾的思想行為,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動力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層面,表現出崇尚奉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利益、公平、民生、穩定等問題並沒有構成嚴峻的社會問題。

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社會轉型已使人們的利益觀念覺醒,整個社會對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改變了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改革中需求不斷變化的羣眾個體根據各自所處的生存狀態大膽追求自己的利益,利益訴求多樣化促使羣眾需求從單一化的個人利益向多元的地方利益、單位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轉變,從普通化的物質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權利轉變。此外,隨着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社會結構的急劇變革也使得利益主體呈現差異化特徵。

第三,社會階層和社會關係的新調整使羣眾工作的難度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對黨的羣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包括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户、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新的社會階層,他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而且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及利益差異日益明顯,許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頻繁流動,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社會上有多少利益羣體,黨員的社會身份就來自多少利益羣體。同時,人民羣眾的權利意識、法治意識、平等意識都明顯提高。羣眾工作對象日趨複雜多樣,對黨的羣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做好羣眾工作的難度。市場經濟導致社會利益多元化、格局複雜化,羣眾劃分為多個不同利益羣體。由於羣眾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特點,必然導致社會價值觀多元、利益訴求碎片化。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關係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組織羣眾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它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尊重和引導羣眾,把人民羣眾作為決策的主體,堅持走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路子,把社會各個領域和各種羣體的意見作為決策的依據,以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獲得最大多數羣眾的擁護和參與;要感召和帶動羣眾,激發羣眾執行決策的熱情,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幹部都必須站在羣眾的前列,變指派命令為行為感召,變喊破嗓子為做出樣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自己的工作熱情、工作業績、非權力性影響力來影響和帶動一般羣眾。

由於代際更迭,黨執政初期的羣眾基礎隨着歲月的流逝已大多退出職業舞台,現在活躍在時代舞台上的新一代羣眾基礎,大多數對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是認可的,但對黨的認同已經從過去單純的感情認同,轉變為法理型認同和利益認同。在民主法制時代,人民羣眾的維權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顯著增強,執政早期羣眾對黨和政府的無條件信任和服從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讓位於對個體權利的追求。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由於社會分化等問題帶來了一定的社會“逆反”心理。黨風廉政方面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帶來了一些羣眾對公權力信任度的降低。

隨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羣眾維護自身權益的要求日益強烈,黨的羣眾工作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徵。要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羣眾工作,就必須瞭解這些時代特徵,並準確把握與時代任務相適應的基本工作要領。當前,人民羣眾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維護羣眾權益。

黨的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立足於黨的性質和宗旨,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吸收傳統民本思想的合理部分,總結長期革命鬥爭的實際需要和成功經驗,所形成的自身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認真學習,提高全黨在羣眾路線上的理論和認識水平,增強落實羣眾路線的政治覺悟和自覺性,切實轉變作風;並且通過整改,建立和完善密切聯繫羣眾的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最終達到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夯實執政基礎。

五、新時期羣眾路線的基本內涵與時代要求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地堅持人民羣眾是歷史活動的主體,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張“工人階級的解放一定要由工人階級自己來完成”。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即申言要走羣眾路線,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過程中着力踐行這一政治主張。在踐行羣眾路線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進行了中國化改造,並不斷依據社會現實的變化,在內容、方法和話語表達上不斷調整,與時俱進。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處理黨與羣眾關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創舉。伴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羣眾路線也走過了一條清晰的理論與實踐的演繹發展過程。新的歷史時期,伴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思想觀念多元多變、利益訴求日益分化的現實,中國共產黨做好羣眾工作的艱鉅性和複雜性正在增加,堅持羣眾路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在增加。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為民、務實、清廉”是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羣眾路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要求。

“為民”是羣眾路線的目標定位。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唯物史觀基本原理,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廣大黨員幹部只有真正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目標,才能真心誠意地相信羣眾、依靠羣眾,拜羣眾為師,從羣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樣,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就會進一步牢固,黨同羣眾的魚水關係就會更加深厚,堅持和貫徹羣眾路線就有了更加廣泛的羣眾基礎。前蘇共喪權現象説明,黨如果脱離了它所代表的民眾,它就不再具有“為民”性質了,最終就會被人民所拋棄。確立“為民”的目標定位,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離不開人民羣眾的監督。在多個場合強調: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記,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務實”是羣眾路線的實現路徑。“求真務實”是中國共產黨歷來倡導的優良作風。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而言,“求真”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觀察和研究客觀事物,認識事務的本質,把握事務的規律;“務實”則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要把“求真”得到的理論、方針、政策貫徹於實踐,取得現實成效。一段時間以來,少數黨員幹部“唯上”不“唯下”,對媒體不對羣眾,導致形式主義蔓延,只要上面喜歡,哪怕沒有一點實際意義,形式主義也要去幹,從而導致信息失真、決策失誤、妨礙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寶貴的時間,失去了羣眾的信任。如何“務實”?毛澤東同志講得很深刻:“要得到羣眾的擁護嗎?要羣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麼,就得和羣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羣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羣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謀利益,解決羣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羣眾的一切問題。”實際問題解決了,需要滿足了,羣眾必然會説:“共產黨真正好”,“羣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

“清廉”是羣眾路線的實施保障。權力具有兩重性,當它用來為人民服務,就能造福人民、造福社會;一旦用來為個人牟取私利,就會禍害百姓、危害國家。改革開放以後,面對從未有過的物質誘惑,少數黨員幹部的權力意識發生了變化,找不準自己的權力座標,導致手中人民賦予的權力發生異化,權力私有化,權力尋租,最終走向了人民羣眾的對立面。近幾年來,我們黨加大反腐力度,取得很大成效,但是腐敗問題仍然不斷出現,而且表現方式和特點各種各樣,還出現了一些目前法律無法干預的“邊緣腐敗行為”。這些新的腐敗現象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反腐敗的難度。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當前,在幹部的“官德”建設中尤其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應當特別注意以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方式方法引導黨員幹部清正廉明。只有這樣,才能使黨的幹部隊伍健康成長,使黨經受住各種考驗,永葆生機和活力。

“羣眾觀點”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宗旨,“羣眾立場”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要求,“羣眾路線”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堅守。黨的羣眾路線是我們黨對待人民羣眾的根本要求,也是確保我們黨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血肉聯繫、進而搞好各項工作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更是黨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

今天的黨課就講到這裏。希望大家課後繼續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心繫羣眾,廉潔自律,務實工作。

標籤: 黨課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ngguan/dangke/37o8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