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徵文演講稿 >

首義精神震古爍今——寫在辛亥首義100週年之際

首義精神震古爍今——寫在辛亥首義100週年之際

湖北日報訊楚天舒

首義精神震古爍今——寫在辛亥首義100週年之際

公元19XX年10月10日,歲在辛亥。武昌城頭驟然響起武裝起義第一槍,瞬間引發神州大地驚天鉅變,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呼啦啦驀然坍塌,從而一舉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

斯時,傾力奔走呼號、追尋民主共和的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激情溢於言表:“民國開創,武漢實為首功。”

世事滄桑,改地換天。今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中共中央xx同志深情回顧:“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鬥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辛亥首義,顯現着把握大勢、乘勢而上、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為主要內容的革命精神,震古爍今,百年間在神州上下廣為傳播,歷久彌堅。

赫然大寫的歷史功績

100多年前之中國,黑雲壓城,山雨欲來。革命黨人救亡圖存的努力,此起彼伏,愈挫愈堅。起始於乙未廣州起義,發生在廣東、湖南、江西、安徽、浙江、雲南、四川等地的10多次武裝起義,均告失利。辛亥首義,於無聲處聽驚雷,恰似一聲嘹亮的號角,喚起神州上下羣起響應。風雨飄搖的清王朝頓時覆亡,數千年統治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頃刻瓦解,中國社會進步的大門由此洞開。

撩開歲月的大幕,辛亥首義,民國首功,歷史功績,赫然大寫。

辛亥首義,敲響了清王朝君主專制統治的喪鐘。

孫中山先生在甲午戰爭的失敗中放棄了以和平方式改良朝政的幻想,開始把革命的矛頭對準君主專制制度。正當作為中國同盟會領袖的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專注於兩廣邊陲起義之時,有着楚人開拓進取性格的湖北革命黨人,從深刻了解湖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出發,通過組織共進會、中部同盟會,進行祕密活動,悄然做着湖北或中部起義的準備。19XX年,本不在起義考慮之內的湖北革命黨人,一反同盟會上層固守在沿海、邊疆地區舉事的傳統,決定在清政府疏於防範的腹心地區武昌舉行起義。10月10日,武昌古城,一批名不見經傳的新軍士兵揭竿而起,打響了推翻清王朝及沿襲幾千餘年的君主專制的第一槍。這一槍,終將孫中山先生埋葬帝制、建立共和的畢生抱負付諸成功實踐;這一槍,終讓“皇帝倒了,辮子割了”,封建王朝傾覆了;這一槍,震撼了全中國,震驚了全世界。荊楚之上,蛇山之畔,從鐵血男兒奮起一槍的起義門到湖北軍政府所在地紅樓,見證了慷慨激昂的武昌起義,見證了首義成功的英雄壯舉。辛亥首義,高屋建瓴,膽壯氣豪。一掃中國人兩千多年對君主專制制度——皇權統治的崇拜,掀倒了君主專制者皇帝的寶座。

辛亥首義,吹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誕生的號角。

辛亥首義不僅打響了成功推翻專制帝制的第一槍,迅速形成湖北首先舉義、諸省先後響應的“首義旋風”,而且為建立共和制作出了卓越貢獻。“武昌已別成一世界”,一面十八星旗(原共進會旗幟)在武昌城頭高高飄揚。一時間,攻克南京,諸省“易幟獨立”的成功地區,達到18個之多。湖北府縣,先有漢川起義、京山起義,繼而黃州、荊州、鄖陽、襄陽等地先後光復。首義次日,革命黨人即組建湖北軍政府,決定廢“宣統”年號,用黃帝紀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成為共和政權的雛形。湖北軍政府一度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頒佈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於19XX年11月9日正式頒發《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草案》。從武漢到南京,從武昌首義到民國建立,後經討袁護國護法,這部誕生於湖北而帶有根本法性質的法律文件都曾經是重要的鬥爭武器。《鄂州約法》,開創了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史上以憲法形式塑造國家形象之先河。用資產階級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階級的君主制度,是歷史的巨大進步。辛亥首義,吹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誕生的號角。

辛亥首義,張揚了中華民族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

辛亥首義的勝利,凝聚着革命黨人長期艱苦奮鬥的心血和智慧,記載着革命黨人英勇不屈的奉獻和犧牲。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慷慨就義,程定國、熊秉坤勇於發難,紀鴻鈞、王世龍捨身燒督署,無不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獻身精神。武漢三鎮人民同仇敵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農民、市民踴躍參軍,與革命軍並肩作戰,痛擊清軍。如鋸復反的陽夏保衞戰,歷時41天,革命軍犧牲人數逾萬,其中無名者多達4300多人。時人高呼:“三烈在前,我們繼後。”武昌烈士祠、漢口六大堆、漢陽扁擔山等地,處處埋忠骨。後人以詩讚曰:“龜山蒼蒼,江水泱泱,烈士一死滿清亡。”無數首義志士,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投身革命、捨生忘死、義無反顧的精神豐碑。

辛亥首義,是暗夜裏燃起的熊熊火把,照亮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是前行中鏗鏘的歷史車輪,推動着中國走向新生。辛亥首義的歷史功績,彪炳於中國近代史冊,雖歲月銷蝕而不衰。

綿延不絕的百年影響

自辛亥首義以降,百年間之中國,思想解放從未間斷,新民主主義革命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成為辛亥革命的忠實繼承者。其間,地處神州中部的湖北,沿着辛亥首義開闢的思想新路、革命新天、精神新面,上下求索,英勇奮鬥,開拓奮進,始終行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前列。

辛亥首義,孕育了湖北思想活躍、進步向上的大潮,激發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忘我奮鬥與不懈探索。

有着偉大歷史功績的辛亥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卻加快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現實發展相結合的進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xx同志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以董必武等為代表的湖北辛亥革命志士,為了挽救革命,不僅參加了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一系列後續鬥爭,而且在總結革命教訓的基礎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中國革命的先驅者。1920年8月,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即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指導下,董必武、陳潭秋、劉伯垂等人在武昌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惲代英、林育南等24人,在黃岡成立具有共產黨早期組織性質的共存社。1921年7月,董必武、陳潭秋和李漢俊、包惠僧、劉仁靜等五位湖北人,分別代表武漢、上海、廣州、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創建統一的中國共產黨作出重要貢獻。朱德、葉劍英、劉伯承、賀龍等,這些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黨人,也都成為共產黨員,多次活躍在湖北大地上,歷經北伐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李書城、張難先、熊秉坤、喻育之等辛亥元老,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正如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所説:“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份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辛亥首義,撒播了民族解放星火燎原的火種,讓荊楚大地成為中國革命風雷激盪的中心地帶之一。

辛亥首義武漢革命黨人和人民羣眾的革命精神和獻身精神,驚天地泣鬼神,在楚地人民心中打下了不滅的烙印,激發人民大眾前仆後繼、踴躍投身革命。1923年2月,以漢口江岸為中心爆發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狂飆突進,將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推向頂點;繼之而起的北伐戰爭、工農運動,摧枯拉朽,雷霆萬鈞,湖北分別是主戰場和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武漢一度成為全國革命中心;土地革命時期,湖北是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贛根據地的主體,砥柱中流,擎起了中國革命一片天;抗日戰爭時期,鄂豫邊區敵後抗日根據地,艱苦卓絕,英勇奮鬥,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中原突圍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動地驚天,為全國解放立下了卓越功勛。回望新民主主義革命全程,湖北30年間紅旗高高飄揚,22年武裝鬥爭持續進行,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辛亥首義,激勵着荊楚兒女奮發向上,為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奮力爭先。

1949年10月1日,隨着北京天安門廣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隆隆響起的禮炮聲,繼承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首義志士的革命精神,為創建新中國百折不撓、英勇奮鬥的湖北人民,歡欣鼓舞。湖北人民以高昂的鬥志,承擔起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又好又快地完成了武鋼、武重、武鍋、武船等一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奠定了湖北的現代工業基礎。繼建成荊江分洪工程之後,湖北人民相繼進行了丹江口、葛洲壩、三峽水利樞紐建設,舉世矚目。“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讓中國人的世代夢想變成現實。上世紀60年代,湖北人民緊跟黨中央的決策,積極參加“三線建設”,在湖北建成第二汽車製造廠等一批重點工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湖北人民把首義之地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業基地、科教基地。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湖北人民勇立時代潮頭,率先開放全國第一家小商品市場,第一個引進“洋廠長”,第一家上市商業股份公司,第一家開張技術市場,第一家租賃經營小型企業。特別是沙市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武漢成為全國第一個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省會城市,在計劃經濟的壁壘中首先敞開城門,交通流通“兩通突破”。眼下的湖北,奮力構築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經濟社會呈現着喜人的局面。

辛亥首義,影響深遠,首義精神百年綿延,作用於革命與建設,導引湖北勇立時代進步的潮頭。

激勵今人的精神力量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包括辛亥首義先賢在內的近代中國無數革命先驅夢寐以求的理想。早在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由他親自起草的《興中會宣言》中,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響亮地發出了“振興中華”的呼喊。此後100多年間,“振興中華”這一振聾發聵的口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強大而奮鬥。

今天,作為辛亥首義之地的湖北,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奮鬥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理應有所作為、大有作為。

XX年8月和今年5月底6月初,中共中央xx兩次視察湖北,都殷切勉勵全省幹部羣眾,擔當起構築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歷史重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湖北承繼辛亥首義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鋭意進取,求新求變,開啟了跨越式發展新的歷史性徵程。

辛亥首義精神,融匯着敢為人先的開闊視野。我們要效仿辛亥首義先賢,善於把握大勢,堅定跨越式發展信心。

歷史是一面鏡子。辛亥首義之所以獲取突破性成功,在於當時湖北在思想觀念、工業基礎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優於國內其他區域的先決條件。冷靜審視當下的湖北,也有着跨越式發展的諸多積極因素。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湖北堅持不懈地推進振興崛起,近30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4%,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5萬億元,經濟發展邁向又好又快的新階段;湖北地處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已成為境外和沿海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向西部轉移的“橋頭堡”和“中轉站”;進入新世紀,中央作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快了湖北改革發展的步伐。因此,湖北完全有條件也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們要效仿首義先賢敢為人先的精神,堅定跨越式發展信心,進一步認識到戰略支點就是支撐點、着力點和增長點,就是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好於、優於、快於其他地區,在地位、作用、影響力和輻射引領帶動功能上重於、高於、強於、大於其他地方。“xx”期間,湖北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跨越式發展,以高於全國平均、高於中部平均的發展速度,實現經濟總量規模的跨越,發展質量的跨越,在全國名次的跨越,惠及民生的跨越,在建設重要戰略支點方面取得明顯進展。

辛亥首義精神,貫穿着敢為人先的創新舉動。我們要效仿辛亥首義先賢,勇於乘勢而上,加快跨越式發展步伐。

時下的湖北,已成為三大國家級發展戰略的聚集和疊加之地。繼我國東部沿海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振興戰略之後,湖北和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一道,共同承擔了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重任。在武漢、長沙全國兩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試驗區中,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二者居其一”。在北京、武漢、上海國家三大自主創新示範區中,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又是“三者居其一”。如此眾多的國家戰略匯聚湖北,為當今湖北跨越式發展準備了廣闊的平台。我們要效仿辛亥首義先賢乘勢而上,創新統率,加快跨越式發展步伐。在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中,敢於超越前人、超越他人、超越自己,一馬當先,走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前列;在“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中,敢於闖出新路、突破傳統、開闢新天,率先探索,走在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前列;在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中,敢於打破既有障礙、建立全新的體制和機制,革故鼎新,走在大力釋放科技創新能量的前列。

辛亥首義精神,浸潤着敢為人先的責任擔當。我們要效仿辛亥首義先賢,敢於求真務實,推動跨越式發展持續前行。

今日湖北,確立並正在着手實施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長江經濟帶的“兩圈一帶”總體發展戰略,抓緊實施武漢主中心、宜昌和襄陽副中心的“一主兩副”城市發展戰略,輔之以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試驗區、武陵山發展試驗區的均衡發展戰略。這是在我國中部地區敢於擔當、直面現實,率先作出的全方位、多層面,統籌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選擇,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可持續的要義。我們要效仿辛亥首義先賢,求真務實,把根據湖北發展基礎、區位優勢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所確立的各項發展戰略,一一落到實處。我們要在全省倡導以是否抓落實論得失、看成敗、決高下,形成敢作敢為、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推動跨越式發展持續前行。

辛亥首義留給時代的不僅是改天換地的革命壯舉,更有着奮發向上的精神感召。當前,以奮力構築中部地區重要戰略支點為己任的湖北,正處於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十分可貴。接過了振興中華、建功立業接力棒的當代湖北兒女,當分外珍惜辛亥首義精神這份加快跨越式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並不斷弘揚光大,奮發努力,開拓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engwen/k7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