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xx縣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探索與研究

xx縣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探索與研究

xx市xx縣地處豫北,古稱xx。全縣轄四鄉三鎮一區,175個行政村,總人口25萬,其中農業人口22萬。縣域面積591平方公里,耕地33萬畝,農民人均1.5畝,是一個典型的以農作物種植和畜禽養殖為主的農業縣,也是河南省畜產品生產加工大縣。

xx縣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探索與研究

在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和我國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因此近年來,我縣堅持把畜牧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富民強縣的重要產業來抓,通過培育龍頭,創新機制,優化環境,使畜牧業步入了集約化、產業化、工業化的發展快車道,以年均遞增25%的增幅持續快速發展。2003年全縣實現畜牧業產值10.4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5%以上,達到西方發達國家水平。人均牧業產值4160元,分別比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肉雞年飼養量5000多萬隻,名列全省第一。按人均牧業產值、肉、蛋產量三項指標綜合評定排序,已連續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因畜牧業發展成績突出,我縣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單位”、“全國農業結構調整示範縣”、“畜牧強縣”“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示範區”。淇縣永達、大用公司分別評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省重點龍頭企業。

一、淇縣畜牧產業化的發展及對縣域經濟的作用

淇縣畜牧業產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大體可分為起步、發展、跨越、升級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84年──1987年的起步階段。1984年以前,淇縣畜牧業以家庭個體散養為主,僅有的幾家養殖户也是小打小鬧,總量上形不成規模。1984年,馮永山、杜文君兩位大學生“下海”創辦了飼料廠和蛋種雞場,突破農民家庭飼養豬雞的傳統方法,向小規模專業場户發展。以此為起點,淇縣畜牧業生產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87年全縣畜牧業產值1930萬元(按90年不變價折算),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1.3%,肉、蛋產量分別只有1164噸和2021噸。按人均牧業產值、肉、蛋產量等綜合指標評定排序,淇縣名列全省第85位。

第二階段是1988年──1993的發展階段。1988年淇縣實行了農牧分設,成立了淇縣畜牧中心,理順了畜牧業管理體制,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1990年馮永山和杜文君分別創建了永達公司和興業公司(即目前的大用公司),並逐步成為淇縣的畜牧龍頭企業。這個時期,我們以龍頭企業為先導,農户小規模分散飼養,按市場價收購畜產品,加工、銷售一體化,形成了“公司+農户”的雛型。1990年淇縣畜牧業綜合評定躍居全省第一位,此後一直雄居全省榜首。1993年淇縣畜牧業產值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5億元(90年不變價),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3.1%,肉、蛋總產量分別達到1.11萬噸和1.34萬噸。實現了畜牧業的第一步跨越。

第三階段是1994年──1997年的跨越階段。1994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畜牧業第二跨越,先後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經過幾年的努力,淇縣畜牧業突破了所有制、行政區域和行業隸屬關係的限制,實行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組建緊密型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完善、創新“公司+農户”運行機制,形成了“公司+集體+農户”的產業化運行機制,開始向工廠化、大規模方向挺進。如在肉雞規模化生產上,龍頭企業與村集體(含農户個人入股)採用“合作辦場,承包經營,風險獨擔,讓利於民”的辦法,興建年出欄30萬隻的商品肉雞場。由於規模擴大,使肉雞出欄一下子增加了兩倍。1997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3.36億元(90年不變價),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6.4%,肉、蛋總產量分別達到3.28萬噸和3.01萬噸。實現了畜牧業的第二步跨越。

第四階段是1998年以來的產業化升級階段。在這方面,大用公司和永達公司兩個龍頭企業不僅在量上實現了突破,而且在質上產生了新的飛躍。如大用公司時宰5000只肉雞屠宰線和年屠宰50萬頭生豬生產線相繼投產,同時,又將肉雞屠宰能力擴大到時宰10000只;永達公司整體租賃了湯陰10萬套肉用種雞場和湯陰縣時宰5000只的出口肉雞加工廠,使肉種雞存欄和肉雞加工能力分別增加了1倍和2倍。同時,兩個龍頭企業在產品後續延伸加工上做文章,於2003年分別建成年產1.5萬噸及年產1.2萬噸的深加工生產線,年加工熟食達到13000噸,增加產值5000萬元。並且一舉通過對日出口認證,年對日出口熟食可達2000噸,創匯800多萬美元,熟食出口即將成為我縣畜牧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兩公司不斷向市場高價位、產品高品位發展,使我縣畜牧業形成了“品牌拓市場,工廠連基地,基地帶農户”的新格局。通過數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縣擁有年出欄30萬隻肉雞場164個,年出欄肉雞達到5000萬隻;千頭以上規模豬場42個,年出欄肉豬達到35萬頭;2000只規模蛋雞飼養場達到96個,年蛋產量達到3.7萬噸;擁有奶牛生產基地和奶牛良種繁育基地各1個,存欄奶牛達到650頭;擁有時宰3000只肉雞生產線1條,時宰1萬隻肉雞屠宰生產線2條,班宰1千頭豬肉生產加工線1條,時宰600只羊肉加工生產線1條,年肉類總產量達到9.11萬噸。此外,全縣存欄80萬套肉種雞場、350萬枚蛋位孵化廠、年產30萬噸飼料廠、縣級畜產品檢測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可以説,我縣畜牧業已形成了一個從畜禽—飼料—飼養—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貯—運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成為出口創匯、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畜牧產業化的快速推進,有力帶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可以概括為實現了“三個明顯提高”,達到了“五個明顯促進”。一是畜牧業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2003年,畜牧業專業化生產實現牧業產值達7.8億元,佔全縣畜牧業總產值的88%。全縣肉類總產量9.1萬噸,其中專業化生產8.9萬噸,佔98%,蛋類總產量3.7萬噸,其中專業化生產3.1萬噸,佔85%,生豬出欄35萬頭,其中專業場户出欄30萬頭,佔87%,肉雞出欄4250萬隻,100%為專業場户生產。二是畜牧業工業化程度明顯提高。2003年,全縣實現畜牧加工業產值達13.8億元,佔全縣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三是畜牧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五個明顯促進”1、促進了農民增收。200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26元,其中來自畜牧業收入達1080元,佔40.2%。2、促進了財政增收。2003年淇縣畜牧業向國家上繳税金900餘萬元,是2000年的2倍。3、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1)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全縣畜牧業年消耗玉米20萬噸,不但消化了淇縣的10萬噸玉米,還需要從外地購進玉米10萬噸,解決了本地區賣糧難的問題。同時淇縣的玉米價格每公斤歷年高於外地平均價0.06元,僅此一項年增加農民收入1200萬元。(2)促進了飼料加工業和獸藥添加劑銷售行業的發展,全縣每年銷售獸藥、添加劑、飼料達3.3億元,實現利潤2656萬元。(3)促進了包裝業的發展,生產畜產品及飼料,需要大量包裝物,如編織袋、包裝箱、塑料包裝袋等,據統計全縣每年用於購買該項包裝物品的資金達980萬元,利潤147萬元。(4)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飼料原料、飼料成品,活雞、生豬、鮮蛋及加工畜產品的運輸,每年運輸費用約2400萬元,利潤960萬元。(5)促進了建築業的發展,淇縣“九五”期間用於畜牧養殖及加工的基本建設投資達1.02億元,年均投資2000萬元,其中企業利潤300萬元,工人工資300萬元,合計600萬元。(6)促進了電力業、通訊業、金融業及旅遊、服務業的發展,全縣每年用於畜牧業的電費支出約2200萬元,利潤77萬元,通訊話費達100萬元,利潤10萬元,畜牧業每年支付銀行利息達2500萬元,利潤1675萬元,總之可使與淇縣畜牧相關產業每年增收7325萬元。4、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淇縣運用“反租承包”的辦法,興建了年出欄30萬隻商品肉雞場164個,這些場多數為村集體投資及貧困山區投資,雞場建成後由大用公司和永達公司租賃經營,投資者無任何風險,每個場年可得到租賃費19萬元,164個肉雞場每年共收入租賃費3116萬元,極大的壯大了集體經濟和解決了山區脱貧問題,去年全縣已有85個村,因畜牧業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免除了集體提留,佔全縣總村數的49%。5、促進了城鄉市場的繁榮。“九五”期間全縣累計出欄生豬122萬頭,出欄家禽5764萬隻,出售鮮蛋16萬噸,出售肉類產品20萬噸,同時還生產出100多個品種的生熟食品和快餐食品,極大的豐富了城鄉副食品市場。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產業鏈條,進一步提高畜牧產業化水平

近幾年,淇縣畜牧業已經形成一個從種畜禽──飼料──飼養──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貯──運銷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條,以及從龍頭企業──專業場(户)──批發商組成的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走出了一條“小羣體,大規模”和“大規模,集約化”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實現了畜牧業由分散型、小規模、低水平、低效益向集約化、大規模、高水平、高效益的轉變,進一步提高了產業化經營水平。

1、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在整個畜牧產業化鏈條中,龍頭企業是關鍵,它是連接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橋樑。我們按照“發展高起點,管理高水平,服務高質量,經營高效益”的方針,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先後培植了永達和大用兩個國家級畜牧龍頭企業。近兩年又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了年產24萬噸的大用飼料加工廠,引進一條時宰5000只的肉雞加工生產線和班宰1000頭的生豬屠宰線,擴建了年產5000噸的西式精火腿生產線。使肉雞加工能力由1.5萬噸擴大到6萬噸,年加工生豬能力從無到有,達到50萬頭。同時,永達公司還兼併了湯陰縣肉種雞場,進一步壯大了龍頭企業的經營規模和實力。截止目前,大用、永達兩大龍頭企業集團固定資產分別達4.5、3.6億元,年創產值10億元,上交税金700多萬元,分別較“八五”末增長2.5倍和2.8倍。

2、完善產業化運行機制。我們在不斷完善“瘦肉型豬工程”和“蛋雞工程”產業化運行機制的同時,把完善“肉雞工程”產業化運行機制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大力推廣了“合作投資,承包經營,風險獨擔,讓利於民”的反租承包發展“肉雞工程”的辦法,即由永達公司和大用公司兩大龍頭企業牽頭,利用自身技術力量雄厚的優勢,實行跨行業、跨地區經營,與本縣或周圍縣(市)農村集體、機關團體或個人等合作,由對方投資建設符合肉雞規模飼養設計要求的年出欄30萬隻的商品肉雞場,由龍頭企業投入流動資金、技術及人員,並選派場長,建場方選派一名副場長,實行承包經營。承包期5─7年,建場方在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保證其建場投資金額的年回報率達30─40%。如建一個年出欄30萬隻的商品肉雞場需要投資60萬元左右(包括雞舍建築、肉雞生產設備、供水電設備、通風設備、附屬建築等),年保證回報金額22萬元,回報率達36.7%。如果新建雞場時原有水電設備可以利用,其投資回報率可達40%。

3、壯大龍尾生產規模。通過大用和永達兩個龍頭企業的帶動,順利實施了“瘦肉型豬工程”、“肉雞工程”和“蛋雞工程”,使全縣規模化生產再上了一個新台階。全縣累計建成千頭以上瘦肉型豬場42個,年出欄30萬隻的商品肉雞場164個,年存欄萬隻以上的蛋雞場15個。畜牧專業化產值佔畜牧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9.5%。

通過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畜牧業整體效益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畜禽生產水平和飼料報酬率兩方面。單隻種雞年產蛋量由原來的130枚提高到160枚,提供雛雞量由原來的100只提高到130只;商品肉雞成羣成活率由原來的85%提高到92%以上;商品豬料比由原來的3.5:1下降到3:1;肉雞料肉比由原來的2.1:1下降到1.9:1。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

(二)調整產品結構,努力開拓畜產品市場

畜產品的加工銷售,是畜牧產業化鏈條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實現畜牧產業化效益大幅度提高的關鍵環節。我們通過市場調查,結構調整,切實搞好精細加工,實施品牌戰略,建立銷售網絡,實現了畜產品的進一步加工增值,從而促進了畜牧產業化向縱深發展。

1、分析市場,理清思路。目前的淇縣畜牧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生產和加工服務體系,我縣的“永達”牌和“大用”牌肉雞及其分割產品先後走向了全國,並部分打入國際市場,為全縣國民經濟的增長作出了一定貢獻。但是,隨着畜牧業佔大農業經濟的比重逐步增長,併成為未來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產業和有效途徑,其它省、市、縣也逐漸意識到了發展畜牧業的重要性,紛紛結合本地實際發展起了各具特色的畜牧業,打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同時,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人們的消費觀念逐漸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加之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日益臨近,我們再靠生產較為單一的初級畜產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多品種的需求,也不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合理調整畜產品結構勢在必行。

2、調整畜產品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我們按照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原則,對國內外畜產品市場作了充分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調查發現,目前國內畜產品市場上半成品和製成品的佔有份額不足10%,消費者買回的初級產品,如冷凍中西裝雞,在家庭製作時很不方便,而且加工後味道較差,中外消費者不樂於接受。而在西方發達國家賣初級加工產品的很少,絕大部分是附加值較高的半成品和製成品,稍微加工即成味道鮮嫩可口的食品,市場佔有率高達80%以上,生產企業的效益也很好。為此,我們決定對畜禽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為搞好這項工作,我們以永達公司和大用公司為依託,一是從國外引進先進的加工工藝和科學配方。二是積極與北京畜牧研究所、河南農大、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河南輕工學院等單位聯合開發適合國內消費者口味的新工藝和新產品。三是通過市場調查,及時選擇加工適銷對路的老牌產品。四是與外地名特產品加工工藝相結合,開發新產品。五是研製不同風味產品。六是研製自己的專利產品。在肉雞產品開發上,由原來的中西裝雞、分割雞向精細分割轉變,如把原來的雞翅分割產品又進一步分割為翅根、翅中和翅尖三部分。在豬肉產品上,由原來的熱鮮肉或冷凍肉向冰鮮肉轉變。在半成品的開發上,通過從美國引進科學配方,經48小時醃製,加工出五香、麻辣、孜然和西式等四種不同風味的醃製半成品。在熟製品開發上,向即開即食方向轉變。截止目前,已研製開發出精細分割產品、半成品和熟製品三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如:“永達”牌烤腸、燒雞、薰香雞、松花腸、三文治,以及“大用”牌微波爐燒烤雞、炸制金甲雞和冰鮮分割豬肉等。所有這些產品均突出表現為味鮮、安全、食用方便等特點,充分滿足了各個階層、各種不同口味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提高了我縣畜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如肉雞經過深加工後,由原來的初級產品每公斤售價9 元提高到現在的半成品每公斤售價13元,每公斤可增值4元。按我縣當前的加工能力計算,僅此一項每年可增加效益2.4億元。

(三)以科技為依託,強化科學管理,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科技進步是畜牧產業化的源泉和力量,科技人才是畜牧產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關鍵和保證。縣委、縣政府在實施畜牧產業化的進程中,始終把建設科技隊伍,運用科學技術,實行科學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建設高素質的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我們不惜重金高薪聘請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高級人才,並委以重任;與專業院校、科研單位聯姻,聘用專家、學者組成企業顧問組,解決企業的重大問題;送出去培訓,請進來講課,提高現有人才素質;接納大中專畢業生,為企業輸入後備人才等。據統計,目前全縣畜牧技術管理人員中擁有高級職稱45人、中級職稱109人、初級職稱539人,形成了一支各方管理人才、多種技術能力的高素質科技隊伍。

其次,建設一支善於學習技術、掌握技術、應用技術的企業基層員工隊伍。縣畜牧中心和各個龍頭企業在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業餘職工學校,舉辦多種培訓班以及實施崗前培訓,崗位練兵等辦法,從而使產業化各個環節的人員的整體素質大大提高,為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打下了基礎。

其三,建設一套上下銜接,左右相連,互相配套的科技服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網絡

(1) 畜禽良種繁育改良體系。建立了祖代、父母代種畜禽場,推行畜禽經濟雜交、家禽配套系、家畜家禽人工授精及冷凍精液繁殖技術,給商品代生產提供了優良的肉雛雞、蛋雛雞和瘦肉型仔豬等。全縣現存欄祖代種豬1650頭,父母代種豬1.8萬頭,父母代肉、蛋種雞80萬套和10萬套;孵化場2個,總蛋位400萬枚。

(2) 飼料加工體系。建立了能夠滿足需要的大中型飼料加工廠16個,年單班加工能力23萬噸。能生產各種畜禽及漁業需要的全價飼料,預混飼料及科技含量較高的膨化飼料、顆粒飼料等。

(3) 疫病防疫體系。已建起以縣畜牧局為系統的縣、鄉、村防疫網絡和以龍頭企業為系統的專業防疫隊伍,實施科學的統一的防疫程序,做到防疫密度與質量並重,大大提高畜禽成活率,達到並超過了部頒標準。

(4) 技術推廣體系。在普遍進行人員培訓的基礎上,重點推廣了肉雞生產配套技術、瘦肉型豬生產配套技術和蛋雞生產配套技術,使畜禽生產的科技含量由20%提高到50%以上。

(5) 畜禽屠宰加工體系。過去畜禽產品多為“原”字號產品,只有一條肉雞加工生產線。目前,擁有兩條肉雞加工生產線和一條生豬屠宰線,並有後續深加工生產線,既能為市場提供冷凍分割產品,又能提供醃製半成品和熟製品,提高了畜禽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經濟效益。

(四)轉變領導方式,制定優惠政策,為發展畜牧產業化創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

要加快畜牧產業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必須遵循經濟規律,按照市場需要,積極引導廣大羣眾發展養殖業。近兩年,我們通過信息引導、典型引路和政策扶持,實現了畜牧業由計劃型、指令性向市場型、引導性的轉變。

一是信息引導。我們每年都要派專人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到外地參觀考察,正確掌握市場波動規律,摸清市場走勢,並通過召開信息發佈會的形式,及時為養殖户提供市場信息,指明發展方向。例如,在98年全國畜牧業大滑坡時期,縣政府於4 月份及時召開了“淇縣畜牧業形勢分析暨政策信息發佈會”,向羣眾介紹了國內外各種畜禽生產銷售、經營情況的市場信息。同時,讓大家懂得,穩定蛋雞,大力發展肉雞和瘦肉型豬是我們根據市場走勢確定的目標,並讓大家懂得畜牧業生產在低時潮搞建設,高潮時得收益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由於信息引導及時,當年淇縣畜牧業不但沒有滑坡,還比上年增長26.8%,同時當年還新發展千頭豬場18個,年出欄30 萬隻的商品肉雞場6個。

二是典型引路。事實最具説服力,典型最能引導人。在實施三大養殖工程的初期,許多人都認為投資較大,萬一賠了怎麼辦?為此,我們先選擇幾個專業場户搞試點,樹典型,讓事實説話,讓典型引路。例如城關鎮南楊莊村,全村125户,485口人,95年在興業公司帶動下,建成一個年出欄3000頭的村辦集體養豬場,96年擴大到年出欄5000頭。97年又推廣了沼氣養豬新技術,村裏免費為每個沼氣養豬户提供1頭種母豬和1噸水泥的優惠政策,發展沼氣養豬户100多個,同時興建年出欄30萬隻的商品肉雞場2個,98年底全村出欄生豬5800頭,肉雞60萬隻,户均46.5頭和4800只,集體畜牧業年收入90萬元,人均畜牧業收入1500元。高村鎮新鄉屯村李林海,96年在興業公司的帶動下,辦起了養豬場,當年飼養生豬1.2萬頭,純盈利200多萬元,由於養豬發了財,97年他又新上了1個萬頭豬生產線。通過典型引路,在全縣掀起了一股發展養殖業的熱潮,每個鄉都建起了數量不等的規模養殖場,既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其中位於山區的貧困鄉——黃洞鄉,在興業公司的扶持下,1997年全鄉13個行政村聯合建成了10個年出欄30萬隻的商品肉雞場,年純收入220萬元,人均增收230元,一舉摘掉了貧困帽子。

三是政策扶持。“九五”以來,為適應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政府部門逐步改變了以往的計劃型和指令性領導方法,不再搞強迫命令、硬性指揮,而是根據市場發展規律,制定操作性較強的優惠政策,引導畜牧業快速發展。近幾年,縣委、縣政府適時調整和充實了縣、鄉、村畜牧業領導小組,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1996年,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關於實施富民養殖工程的意見》,1997年制定了《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實施意見》,1998年又制定了《關於實施淇縣畜牧業跨世紀發展規劃的決定》。進一步完善了關於發展畜牧業的八條優惠政策和六條獎懲辦法,引導各種生產要素向畜牧產業流動。為淇縣畜牧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環境保證。

我縣畜牧業的長足發展,得益於各級領導和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們向給予我縣畜牧業大力支持的省、市領導、金融部門的領導和經濟界、新聞界的朋友們、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真誠地希望繼續得到你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幫助,使我縣的畜牧業儘快實現跨世紀宏偉發展規劃。

在下一步工作中,按照創建畜牧大縣的總體規劃,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改革為動力,以高產優質高效為目標,加快推進畜牧產業化進程。奮鬥目標是到2010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18億元(90年不變價),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5%以上,畜牧業工業產值達到30億元;年出欄生豬45萬頭,家禽5000萬隻,肉羊3萬隻;肉類總產量達到12萬噸,蛋類總產量超過3.7萬噸;新建500頭奶牛生產小區達到80個,全縣存欄良種奶牛達到4萬頭(2005年發展1800頭,2006年發展3000,2007年發展6000頭,2008年發展6000頭,2009年發展1.2萬頭,2010年發展1.2萬頭),奶類總產量達到36萬噸;畜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80%以上,大用、永達成為全國知名品牌,熟食年出口達到3萬噸,創匯1.2億美元。力爭儘快擠入全國畜牧業生產百強縣行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o7qw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