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規章制度 >

分級管理制度(精選7篇)

分級管理制度(精選7篇)

分級管理制度 篇1

根據衞生部《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衞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的通知》(衞辦醫發〔〕38號)及衞生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全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衞辦醫發〔〕56號)精神,醫療機構必須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級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

分級管理制度(精選7篇)

一、分級原則

(一)“非限制使用”藥物(即首選藥物、一線用藥):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的抗菌藥物,臨牀各級醫師可根據需要選用。

(二)“限制使用”藥物(即次選藥物、二線用藥):療效好但價格昂貴或毒副作用大的藥物,使用需説明理由,並經主治及以上醫師同意並簽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即三線用藥):療效好,價格昂貴,針對特殊耐藥菌或新上市抗菌藥其療效或安全性等臨牀資料尚少,或臨牀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性的藥物,使用應有嚴格的指徵或確鑿依據,需經有關專家會診或本科主任同意,其處方須由副主任、主任醫師簽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見附件)由醫院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委員會根據《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並由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審定通過,該目錄涵蓋全部抗菌藥物,新藥引進時應同時明確其分級管理級別。

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委員會要有計劃地對同類或同代抗菌藥物輪流使用,具體由藥劑科組織實施。

二、使用原則與方法

(一)總體原則:嚴格使用指針、堅持合理用藥、分級使用、嚴禁濫用。

(二)具體使用方法

1、一線抗菌藥物所有醫師均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選用。

2、二線抗菌藥物應根據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醫師簽名方可使用。

3、三線藥物使用必須嚴格掌握指針,需經過相關專家討論,由副主任、主任醫師簽名方可使用。緊急情況下未經會診同意或需越級使用的,處方量不得超過1日用量,並做好相關病歷記錄。

4、下列情況可直接使用二級及以上藥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細菌感染,對一線藥物過敏或耐藥者,臟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發感染。

三、督導、考核辦法

(一)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委員會、藥劑科及醫務科定期開展抗菌藥物合理用藥培訓與教育,督導本院臨牀合理用藥工作;依據《指導原則》和《實施細則》,定期與不定期對各科室應用抗菌藥物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糾正與改進意見。

(二)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納入醫療質量檢查內容和科室綜合目標管理考核體系。

(三)檢查、考核辦法:定期對門、急診處方、住院病歷包括外科手術患者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隨機抽查。

1、門診、急診抗菌藥物檢查考核要點:

患者基本情況書寫,包括年齡、性別、診斷;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包括名稱、規格、用法、用量、給藥途徑、是否按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規定用藥等。

2、住院病人抗菌藥物檢查考核要點:

(1)抗菌藥物開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換品種和超越説明書範圍使用時是否分析説明理由,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記錄;

(2)抗菌藥物使用必須符合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規定,當越級使用時,是否按照規定時間使用或履行相應的手續,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反映;

(3)抗菌藥物聯用或局部應用是否有指徵,是否有分析,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記錄;

(4)使用或更改抗菌藥物前是否做病原學檢測及藥敏試驗,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反映;對於無法送檢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記錄上説明理由。

(四)對違規濫用抗菌藥物的科室及個人,醫院將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者,將降低抗菌藥物使用權限,直至停止處方權。

分級管理制度 篇2

一 醫院實施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

(一)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經長期臨牀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

(二)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與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相比較,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方面存在侷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級藥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具有明顯或者嚴重不良反應,不宜隨意使用的抗菌藥物;需要嚴格控制使用避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的抗菌藥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藥物,療效或安全性方面的臨牀資料較少,不優於現用藥物的抗菌藥物;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由衞生部制定。

二 預防感染、治療輕度或者局部感染應當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併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類抗菌藥物敏感時,可以選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嚴格控制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

三 醫院應當對本機構醫師和藥師進行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知識和規範化管理的培訓。醫師經考核合格後獲得抗菌藥物處方權,藥師經考核合格後獲得抗菌藥物調劑資格。

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經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經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權。

四 臨牀應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應當嚴格掌握用藥指徵,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指定人員會診同意後,由具有相應處方權醫師開具處方。門診醫師不得開具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

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會診人員由具有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經驗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和感染專業臨牀藥師擔任。

五 緊急情況下,醫師可以越級使用抗菌藥物,處方量應當限於1 天用量。如果需要繼續使用,必須經過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醫師和感染專業臨牀藥師會診,會診同意使用該級別級抗菌藥物後,授予治療時間段範圍內的使用權(包括使用藥品名稱、使用數量等)。

六 醫院當嚴格控制門診患者靜脈輸注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 %)。

七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1 如抗菌藥物使用人員權限(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有相應資格的醫師才能開具相應級別的抗菌藥物、特殊使用級的抗菌藥物經會診後,要使用的,根據會診結論,給予限期內的使用權限,包括品種、數量,過期自動取消)

2 處方審核系統(自動識別處方的合理性、提示處方醫師藥品的配伍禁忌、藥品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等)

3 I類清潔切口(特別是4類代表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的規範管理,對I類切口使用抗菌藥物(預防)作嚴格限制,衞生部規定預防用藥不超過30%。更不允許治療性使用抗生素(權限),凡是I類切口需要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時,須會診後,根據會診結論,給予使用品種、使用期限的權限。超品種、超期限不能使用(權限限制)。

4 門診醫師不得開具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處方。

分級管理制度 篇3

分級護理是醫生根據病情以醫囑形式下達的護理等級。級別為:特級護理、一、二、三級護理。要在牀頭卡設護理標記,一級為紅色,二級為藍色,三級為黃色標記。

特級護理

1、病情依據,合格率到達85%.

(1)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的病人。

(2)各種複雜和新開展的大手術的病人。

(3)各種嚴重外傷和大面積燒傷的病人。

2、護理要求:

(1)病人安置在搶救室或重病室,設專人護理或職責護士,做好心理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和生命體徵,根據病情需要定時測T、P、R、BP.(2)對病人做到七明白(牀號、姓名、診斷、治療、病情、護理、飲食)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嚴防併發症,確保安全。

(3)設特殊護理記錄單,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注意持續水、電解質平衡(根據病情)。

(4)備齊搶救藥品、器械,定量、定位放置,持續性能完好。搶救室整潔、安靜、工作有序隨時配合醫生搶救。

(5)做好搶救室清潔消毒工作,防感染。

(6)準確執行醫囑,認真完成各項搶救措施,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7)制定護理計劃,並根據病人病情變化,提出護理問題和措施,做出效果評價。

一級護理

1、病情依據,合格率到達85%

(1)病重、病危、心、肝、腎功能極度衰竭,需嚴格卧牀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種大手術、內出血、高燒、昏迷、休克或外傷。

(3)癱瘓、驚厥、子癇、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產兒。

2、護理要求:

(1)嚴格卧牀休息,做到七明白,解決生活上各種需要。

(2)注意思想、情緒上的變化,做好周密細緻的心理護理。

嚴密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巡視病人一次,定時測量T、P、R、BP,觀察用藥後反應及效果並記錄。

(3)二十四小時內製定護理計劃,做好各種記錄。

(4)做好室內清潔消毒工作,持續室內空氣新鮮,整潔衞生、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強營養,鼓勵病人進食,加強基礎護理(口腔、褥瘡等),無護理併發症等發生。

二級護理

1、病情依據:

(1)病重期、急性症狀消失,大手術後病情穩定、骨牽引、卧石膏牀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體弱或慢性病,不宜過多活動者。

(3)一般手術後,輕型先兆子癇。

2、護理要求:

(1)卧牀休息,根據病人狀況,可牀上坐起活動。

(2)每1-2小時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特殊治療和用藥後反應及效果。

(3)做好基礎護理,防止併發症。

(4)給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顧,做到送水、送飯、送藥、送便器到牀邊。

(5)注意營養調節,保證足夠的熱量,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三級護理

1、病情依據:

(1)輕症、一般慢性病、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正常孕婦。

(2)各種疾病恢復期,能夠下牀活動,生活能夠自理。

2、護理要求:

(1)每日測量T、P、R、BP二次,掌握病情和思想狀況。

(2)督促遵守院規,保證休息,注意病人飲食,每日巡視兩次。

(3)進行衞生宣傳教育,產婦可進行婦幼衞生諮詢。

分級管理制度 篇4

分級護理制度

一、特級護理(專護)

1、指定護理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嚴格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和變化,做好重症記錄,準確記錄出入量。

2、應安置在搶救室或監護病房,設專人24小時護理,準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械,隨時準備搶救。

3、認真細緻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各種併發症。

二、一級護理

1、持續室內清潔,整潔,空氣新鮮,加強基礎護理,預防併發症。

2、嚴格觀察病情,每-分鐘巡視一次,定時測量生命體徵並觀察用藥後的反應。

3、制訂護理計劃,做好護理記錄。

4、病人嚴格卧牀休息。

三、二級護理

1、按各科疾病護理常規,保證病人卧牀休息,根據病情做適當的牀上或室內活動。

2、做好病人的病情觀察和基礎護理,預防併發症,每1-2小時巡視病房一次。

3、按醫囑協助病人離牀活動,生活上給予必要的照顧。

四、三級護理

1、讀出病人遵守院規,保證休息。

2、掌握病人的病情和思想狀況。

3、每日測量體温,脈搏,呼吸兩次。

4、每日巡視病人兩次,直到病人生活飲食等並進行衞生宣教。

分級管理制度 篇5

醫院的分級護理制度

住院病人的病情千差萬別,生活自理的潛力也有不同。為了對不同病人給予不同的護理和照顧,在長期護理實踐中,逐漸構成了把病人分為等級,按等級進行護理的做法,國家衞生部已將其定為制度,即“分級護理制度”。這就是説,等級護理就是按照國家衞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

等級護理共分為4級,即個性護理(個性專護)、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普通護理)。病人入院後,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護理等級,下達醫囑,並分別在住院病人一覽表和病人牀頭卡上設不同標記,提示護士根據醫囑和標記具體落實,護士長進行督促檢查。下面分別講一講不同護理級別的不同要求。

1、個性護理(特護)用大紅色標記,凡病情危重或重大手術後的病人,隨時可能發生意外,需要嚴密觀察和加強照顧。特護的都是重危病人,但重危病人不必須都要特護。特護派專門護士晝夜守護,有時需把病人搬入搶救室或監護室。按照特護計劃,定時測量體温、脈搏、呼吸、血壓,密切觀察病情,記錄飲食和排出物的量,進行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翻身按摩等。特護的收費比較高,上級有收費標準,自費病人應思考自己的負擔潛力。

2、一級護理用粉紅色標記,表示重點護理,但不派專人守護。對絕大多數重危病人來説,這就算是高等級的護理。按規定,對一級護理的病人,護士每隔15~30分鐘巡視1次,既瞭解病情和治療狀況,又幫忙飲食起居。根據病情需要幫忙病人更換體位、擦澡、洗頭、剪指(趾)甲等。

3、二級護理用藍色標記,表示病情無危險性,適於病情穩定的重症恢復期病人,或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動的病人。對二級護理病人,規定每1~2小時巡視1次。在這之間,如病情有變化或有特殊需要,病人可用呼喚電鈴呼叫醫生護士。

4、三級護理是普通護理,不作標記。對這個護理級別的輕病人,護士每3~4小時巡視1次。

分級管理制度 篇6

分級護理制度

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潛力,確定並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並根據患者的狀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標記:一級護理為紅色、二級護理為綠色、三級護理可不設標記)

(1)特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特級護理:

①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②重症監護患者;

③各種複雜或者大手術後的患者;

④嚴重創傷或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⑤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並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⑥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並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徵的患者;

⑦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徵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徵;

②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③根據醫囑,準確測量出入量;

④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⑤持續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

⑥實施牀旁交接班。

(2)一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一級護理:

①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症患者;

②手術後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卧牀的患者;

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④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②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

③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④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⑤帶給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3)二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二級護理:

①病情穩定,仍需卧牀的患者;

②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每2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②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

③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④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護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⑤帶給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4)三級護理

1)具備以下狀況之一的患者,能夠確定為三級護理:

①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

②生活完全自理且處於康復期的患者。

2)護理要點:

①每3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②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

③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④帶給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分級管理制度 篇7

2

3

4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是住院患者基礎護理的重要資料,直接反映出臨牀護理服務質量。護理等級分為個性護理、Ⅰ、Ⅱ、Ⅲ級護理,並分別設有統一的標記。

一、護理等級的確定

住院患者的護理等級應與其實際病情對護理工作的需要相貼合,由牀位醫生根據病情下達醫囑。在患者住院期間,應隨着病情的變化,及時更改護理等級。

二、護理等級的公示

(一)公示資料:按照上海市分級護理標準資料公示,即:個性護理、Ⅰ級護理、Ⅱ級護理、Ⅲ級護理的指徵和護理要求。

(二)公示方法:由宣傳科按標準資料製成版面,統一公示。職責護士根據醫囑落實分管患者護理等級的告知,並在牀頭牌和患者一覽表上做好標記,個性護理為紅色;Ⅰ級為紅色;Ⅱ級為藍色;Ⅲ級護理為黃色。護士按分級護理標準具體落實護理巡視和臨牀護理工作;護理病歷書寫要求做好相關病情、護理措施和效果的記錄。

三、分級護理的質量評估

(一)護士長、負責組長按照分級護理標準動態監控不同護理等級患者的臨牀護理與基礎護理,督導護理措施的落實。

(二)護理部質控組每月抽查住院患者分級護理的落實和對護理等級的知曉狀況

重點監控個性護理、Ⅰ級護理患者的臨牀護理、基礎護理和護理記錄質量。

檢查結果與質量考評掛鈎。

(三)護理部將住院患者對護理等級的知曉狀況作為護理工作滿意度的一項資料納入考評。

四、分級護理的指徵和要求:

個性護理

(一)指徵:病情重篤,複雜多變,隨時可發生危及生命的狀況,患者極度虛弱,生活無法自理。

(二)護理要求

1、設立護理組,安排熟悉業務的護士3-4名,每日早、中、夜三班,24小時專人看護,並班班交接。

2、安置患者於重症搶救室,監護室或單人病房,室温調節在18-20℃。

好記錄。

4、準備搶救儀器、器械和搶救藥物,呈備用狀態,一旦發生變化,立即投入搶救,並做好搶救後物品的處理工作。

5、及時正確執行醫囑,認真落實各項治療措施。

6、按常規落實各項護理措施,保證各種導管通暢,持續導管口的清潔並定時消毒,詳細記錄引流量及色澤等狀況。

7、按時認真填寫重危護理記錄單,要求能反映病情的動態變化,所採取的相應護理措施及效果評價。

8、瞭解影響患者心理的各種因素,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和疏導,並進行衞生健康指導。

9、做好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1)每日更換牀單及衣褲,持續牀單位整潔,一旦污染,及時更換。

(2)在病情許可下,每日牀上沐浴或擦身1次,包括洗腳及會陰護理。

(3)口腔護理每日2-3次,洗臉和頭髮護理每日2次。

(4)每2小時翻身1次(或遵醫囑),褥瘡護理每日3次。

Ⅰ級護理

(一)指徵

1、病情危重,需絕對卧牀者。

2、特大手術後7天內,各種中、大手術後1-3天內。

3、昏迷、休克、腎衰、驚厥、子癇等。

4、生活不能自理者。

(二)護理要求

1、嚴密觀察病情,每30-60分鐘巡視一次。

2、正確落實各項治療護理措施,詳細填寫護理病程錄。

3、加強基礎護理,防止併發症發生。

(1)術後3天內牀上沐浴或擦身每日1次,以後每週1次;頭髮護理早、晚各1次,每日會陰清潔和洗腳各1次。

(2)禁食、昏迷患者口腔護理每日2次,其他患者協助刷牙。

(3)督促患者經常翻身,術後和昏迷患者協助翻身每2小時1次;褥瘡護理每班1次,並做好記錄。

4、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按時餵飯、服藥,並送茶水、便器到牀邊,協助完成各種需要。

5、認真做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Ⅱ級護理

(一)指徵

1、病重期急性症狀消失,大手術後病情穩定,但生活尚不能自理者。

2、年老體弱或慢性病患者,不宜過多活動者。

3、普通手術後或輕型子癇等。

(二)護理要求

1、注意觀察病情,觀察特殊治療或特殊用藥後的反應及效果,每1-2小時巡視1次。

2、根據病情可在牀上或牀邊進行輕度活動。

3、協助患者做好晨、晚間護理,如洗腳、刷牙、洗臉等,並鼓勵患者多翻身;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協助餵飯及大小便護理。

4、針對不同疾病,做好健康教育。

Ⅲ級護理

(一)指徵

1、一般慢性病、輕症、術前檢查準備階段的患者及正常孕婦等。

2、各種疾病或術後恢復期患者。

3、能下牀活動,生活自理者。

(二)護理要求

1、每日巡視2次,掌握患者病情及思想狀況,注意患者的飲食及休息,每日測體温、脈搏、呼吸。

2、督促遵守院規,做好健康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uizhang/pozr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