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個人寫作 >

社會實踐活動反思

社會實踐活動反思

XX年的寒假,杭州外國語學校和杭州其他各大中學一樣組織高二的學生走出家門,利用假期空閒時間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樣,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實踐活動旨在督促學生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立足於社會的各種核心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以及今後走上社會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實踐活動反思

説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年學生按照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利用節假日等課餘時間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特點概括起來有三點:①

(一)它是一種教育活動,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二)它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的特殊教育形式。

(三)它是在課餘時間進行的特殊教育活動,是教育實踐環節的必要補充。

以上是較為正式的説法。那麼,一個寒假下來,在同學們的眼中,社會實踐又是怎麼樣的呢?同學們是如何完成各自的社會實踐任務的?帶着這些疑問,我着手開展了一些調查。

數據收集及整理

針對如何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的問題,我在XX年2月20日至21日通過qq、電話和麪對面詢問等手段開展調查,調查對象全部為杭州外國語學校現高二年級學生。截至21晚23:40,有63人給予了我答覆。

我的問題是:“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到底是託關係然後飽食終日,還是託關係然後幹?具體幹了些什麼?”

而對於得到的答覆,我把它們歸為如下幾類:

毫無疑問,這張表格中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最直觀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出“有關係但實幹”和“有關係且飽食終日”這兩類人的總數遠遠超過了其他類別的人數,後者最多,高佔總人數63人的33.3%。稍經加工後不難發現,調查結果中實幹的有27人,只佔總人數的42.9%,也就是不到一半,但如果換一種加法,統計那些自食其力的實踐者,我得出一個17.5%的尷尬數據,同時託了各種關係的人卻一共有40人,高達63.5的百分比!

我不敢怠慢,繼續整理餘下的細節信息。接下來的工作,我按照具體工作的種類分別統計了調查對象們在企業單位和社區的表現:

解釋一下各個類別的具體含義:

服務招待:主要指餐館、店鋪、書店等營業性場所擔當的服務生。

抄寫文書:主要指不需要腦力勞動的寫字枱工作,換句話説,幹活兒的工具是筆和鍵盤。

體力打雜:主要指清潔打掃等,泛指各類打雜;也包括可能存在的較為繁重的體力活。

實驗探究:高度需要腦力勞動的工作,如做實驗、做調查報告等。

組織作陪:主要指臨時代管小孩類,社區活動則指組織主持老年人活動的任務。

飽食終日:不用多解釋了。

其他:由於反饋信息不充分或個人隱私導致的資料不全,全部歸為“其他”類別。

大家能不能看清楚,兩張扇形圖左下角那兩塊面積最大的區域指代的是哪四個字?

這真的就是一個寒假下來各位同學在寒假社會實踐中的表現嗎?那麼所謂社會實踐的意義究竟何在呢?

後續分析

應該説,增加社會實踐這樣一項特殊的“作業”,其本質出發點是好的,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卻使我沉思。在與各位調查對象的交談中,諸如“我就去我爸單位要個章”、“隨便寫兩句”等敷衍了事的隻言片語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直接假造,利用豐富的想象力捏造出天衣無縫的實踐經歷。

社會實踐據説是和學分直接掛鈎的,這樣的設定本來是為了突出強調其重要性,現在卻形成了為拿學分而蓋圖章,為蓋圖章而託關係的無奈路線。這樣的變了味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同學們匆匆應付的背後,是否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真相?除了完成任務的學生,是否還有別的人羣需要為此而反思?

我把所有調查對象按條形圖分類,一遍一遍地研究大家的留言,又漸漸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在“有關係且飽食終日”的羣體中,我見到了如下的對話:

(1)問: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到底是託關係然後飽食終日,還是託關係然後幹?具體幹了些什麼?

答:託關係然後想幹,但是那人不給我幹,我就要了蓋章就走了。

(2)問: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到底是託關係然後飽食終日,還是託關係然後幹?具體幹了些什麼?

答:我是在北京找了個公司蓋了個章,誰有空幹啊!

問:他們就給你蓋了?!

答:廢話認識的嘍…哪裏會有餡餅…

(3)問: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

答:還沒弄...打算今天下午去我爸公司蓋個章...

問:飽食終日……?

答:好吧...那還能怎麼辦...其他單位又不收你的...

(4)問: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到底是託關係然後飽食終日,還是託關係然後幹?具體幹了些什麼?

答:我是到我爸朋友的單位裏做的。。。

問:到底有沒有實幹啊。。。

答:實幹了兩個半天。。

問:具體幹了些什麼呢

答:我到我們這的購書中心做導購員。。。就搬搬書擦擦書。。然後那個阿姨就讓我自己看書好了。。。

可以看出來的是,在這些一個個看上去都坐享其成的人羣中,仍然有不少的人,他們或是不知道可以去哪裏實踐,或是找不到可以收納他們的場所,等到時間所剩無幾,只好回頭求助於父母。而父母能做的,除了給他們一個公司單位的公章,還能有什麼呢?於是,在有些記錄表的“單位全稱”一欄中我們就看到了諸如“財政”、“保險”等等金碧輝煌的字眼,在“活動崗位”一欄中也赫然填着“***助理”云云,其實真正做過的事情不過是看了一天報紙,頂多打掃打掃辦公室罷了。我很疑惑,難道各位身居要職的家長們就能夠允許自己的孩子如此弄虛作假?

我繼續翻閲其他收回的調查資料,在“有關係但實幹”的羣體中又發現了另外幾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1)問: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

答:找個店,幹個兩三天。

問:什麼店?

答:花店。

問:你幹了些什麼?

答:搬搬東西,賣賣東西,組組東西。我是真的想去幹點事情的,本來沒有社會實踐,我也要去的。

問:還被你幹成了?強。

答:那個店我爸管的..

問:弄了半天……

答:不然肯收的啊,哪裏敢收不認識的人的啊。

問:誒。

答:現實點就去社區敲個章就好了。

(2)問: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到底是託關係然後飽食終日,還是託關係然後幹?具體幹了些什麼?

答:肯定託過關係的咯,不然誰會同意你去工作這麼幾天就走人的。

應該説,能夠在父母的庇護下真正做點事情的實幹家們是幸福的——當然,對於那些沒有靠關係卻能夠端盤子洗碗的同學我更是敬佩得無以復加,因為他們不僅完成了學校佈置的任務,更重要的是他們確實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學到了那一點異常珍貴的知識和經驗,那才是記錄表以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相比於其他人找工作般的艱辛,他們無疑是幸福的。

下圖所示的是46名在各大企業單位實踐的同學實踐的場所。

其他:由於反饋信息不充分或個人隱私導致的資料不全,全部歸為“其他”類別。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這張圖表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一定的“關係”。最典型如實驗室,一定是託了父母的福;書店店員和圖書管理員種種,同樣也不是想當就當得了的,沒有人關照的話怎麼可能有份呢?當然,這種情況當屬“其他”中最多,如果自己真的幹出點什麼名堂,又怎麼會支支吾吾不肯透露名稱呢?

那麼找工作究竟有多艱辛?我去探訪了家附近的兩家快餐店——肯德基。

之所以選擇快餐店也是有原因的,首先這類餐飲服務類的場所作為打工實習的理想場所在各類大眾傳媒中常常出現,如許多情景劇、電視、電影以及名人的自傳中;其次,大型的全球連鎖企業往往有較好的工作條件及員工保障制度;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對於一名沒有任何社會實踐經驗的高中生(一般情況下)來説,自己最熟悉的工作也只有清潔衞生了,而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又是較為熟悉的地方,所以自然成為了最理想的目標。我家的附近沒有麥當勞也沒有必勝客,只有肯德基,但一樣具有代表性。

走到肯德基a餐廳,跟工作人員説明了來意,卻被輕鬆拒絕,原因有二:一,打工必須持有高中畢業文憑;二,作為中國小生社會實踐基地,實踐須有校方領導對本店的通知,同時由大隊輔導員帶領前來。言下之意,我年齡太大了,卻還不夠成熟。

我很失望,於是去了另一家肯德基b。

走進去又説明來意,服務生叫我等一等,走進去問了問,出來説:“對不起,我們只收長工。”

我説我不要錢,義務勞動的。她的眉毛略略揚了揚,説“你再等一下”,就又走進去了。帶出來另一個衣服顏色和她的不一樣的女人。我把來意又説了一遍,着重強調幫他們白乾活兒,不要任何報酬。那女的説:“那不行的,你給我們幹活兒我們不給你報酬是犯法的,《勞動法》規定的。”

我欲言,她又開口了,只好止住:“你要來店裏面打工,必須要通過學校向我們肯德基的人力資源部**********,否則我們不能收你的。”

星號屬於我聽不懂的東西。她一通説完,看看我,又問:“你是不是快要畢業了?”

我一聽樂了,原來大學生都這副樣子。我説我不是。

她又問:“哪個學校的?”

我停頓了一會兒然後説:“杭外的。”

“杭外?”她皺了皺眉頭,“不認識。”

回到家以後我想了很久,覺得是不是自己的態度有問題,所以我抓起那張記錄表又去了一趟肯德基b,心裏面略略準備了一下到時候要説的話。服務生看到我又來了很感動,於是去叫了他們的領導。我對他説:

“我是杭州外國語學校的一名在讀高中生,寒假裏學校鼓勵大家走出家門,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由於老師講得不是很清楚,假期裏我也聯繫不到老師,但一看到‘社會實踐’這幾個字,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肯德基。記得以前小的時候非常喜歡吃肯德基,往往父母帶我來吃一次便是對我莫大的獎勵。那個時候在外面上培訓班,很辛苦地下了課,外公就會帶我去離那裏最近的一家肯德基店。我至今仍忘不了那一對對無骨雞柳的口感和土豆泥的潤滑, 我甚至還記得我吃無骨雞柳總是蘸那種綠色包裝的醬。所以我覺得,這應當也算是一種對肯德基的回報吧,雖然我沒能回到那家店裏,但不管走到哪裏,看到熟悉的裝潢和上校和藹的微笑,我總是告訴自己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報答。所以我來,真的是從心底裏想幫幫忙,動動手,也許我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高中生,也幫不了什麼,可畢竟肯德基這三個字對於我,是有深厚的感情的。肯德基明亮歡快的就餐環境和工作氛圍同樣也是吸引我的地方。絕對不是為了什麼報酬,因為我覺得這份打工實踐的經歷,不僅僅是對於完成作業,乃至於今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和珍貴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結果他聽完之後的第一句話是:“你就是想要個章。”

我一怔,緊接着説:“話是可以這麼説,但這是其次的,我看中的是實踐經歷。”

他的第二句話是:“我很理解你。”

他的第三句話是:“但是公司有規定,不能招收你這樣的情況……”

再次回家的路上,我很困惑。為什麼《勞動法》如此面面俱到?為什麼大人口中所謂“去肯德基或者麥當勞打打工,鍛鍊鍛鍊”會如此遙不可及?又或者是我的運氣實在太差,再換家店就可以了?用那位先生的話,“不管走到哪裏的快餐店,規定都不會允許的”,為什麼?自傳們和情景劇中這樣那樣的工作經歷都是虛構的了?難道在中國,只有等到大學裏課程極少了才能開始一年半載的打工?

聽聽其他人的嘮叨,看看其他人的博客,差不多都是同樣的境遇。兩手空空的高中生要找到一個真正能鍛鍊自己的崗位,談何容易?

我更加疑惑了。那麼學校把表格發到我們手上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呢?學校和老師有沒有起到引導指導學生的職責呢?很不巧的是,,那幾天班主任剛好不在,所以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他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我又特地打電話諮詢年級裏另一位班主任。

那位班主任表示,發表格當天確實有一些話和學生講過,主要內容大概是鼓勵大家到自己所在的小區去做點事,開展一些互幫互助的活動,比如照顧孤寡老人,噹噹志願者之類的,當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小區?我不解,那為什麼記錄表上儼然寫着的是“單位全稱”、“單位地址”和“單位評語”?如果學校的初衷是希望大部分人去小區義務服務,這樣的字眼難道不會誤導學生嗎?

很顯然,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社區活動 7

單位實習 46

信息缺失 2

合計 55

在55位已經完成社會實踐的同學中,只有7位參與了社區活動,不到總數的13%。為什麼大家都會選擇去各類單位呢?我想原因有三。一,社區裏的活動參與對象大都是老年人,學生覺得沒勁兒;二,去單位託關係比較方便;三,大家的潛意識裏都有一種古怪的認知,大概是去社區總不如去打工來得有出息。

回到剛才的問題。究竟為什麼白紙黑字的“單位”“單位”,嘴巴上説出來卻截然相反呢?

那位班主任最後説,去單位實習也是可以的,這就是“形式多種多樣”嘛。

事情的進展似乎有了些眉目。那位老師的口述與學生手上的記錄表項並不完全吻合,而這又意味着什麼?看來短短几天社會實踐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絕不是僅僅是學生的能力問題,同時還包括一部分家長的觀念問題,甚至牽涉到校方的指導,大而言之,是整個社會從意識乃至體制對青少年社會實踐的漠視與疏忽。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恐怕不是我和我的幾頁紙能説得清楚的。我能做的不外乎揭開社會實踐巨大體系的冰山一角,能説的不外乎兩點,即希望能夠解決問題的人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的人也能夠重視問題,如果這個年齡層段的人都能重視社會實踐,那麼各地的中學高校也就會重視這個問題,從而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當然,如果能跳過這些步驟的話就更好了。

最後我又走訪了自己家附近的一處居委會,來檢驗一下那位班主任的各種建議的可行性。我走進居委會辦公室,裏面那個人和我打了一聲招呼。我一下子不知道從何説起,只好先作了一下自我介紹。誰知我一説自己是個學生,那個人就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你是不是要個章?”

我曾經問一個同學:“你的社會實踐怎麼弄的?到底是託關係然後飽食終日,還是 託關係然後幹?具體幹了些什麼?”

他那時候説:“我本來想去小區務業幫忙,但他們主任叫我直接拿表格去蓋章就行了。”

這下我算是明白他的意思了。

標籤: 反思 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erenfanwen/zy96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