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條據 >指示 >

傳承石油精神

傳承石油精神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半個世紀前,鐵人王進喜的豪言壯語,讓人熱血沸騰、振聾發聵,激起了幾萬石油人戰天鬥地的熱情,立下了誓死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壯志。大家知道什麼是石油精神嗎?又知道該怎麼宣揚這種偉大的石油精神嗎?下文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傳承石油精神
石油精神是什麼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打得異常激烈;一個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場戰爭叫石油會戰,這筆財富叫石油精神。

“獨臂將軍”餘秋裏從戰場上走來,臨危出任石油部部長。他和一批石油工業的奠基者艱苦奮鬥、苦幹實幹,靠鋼鐵般的信念和意志一路走來,讀罷令人蕩氣迴腸。當前,面對低油價寒冬,海油人該何去何從?石油人的創業史告訴我們,拿出一股子拼勁兒,腳踏實地、勇往直前,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在書中,將軍整頓石油系統作風的章節令人印象深刻。他把解放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傳統帶到了石油戰線,要求每個鑽井隊都要建立黨支部,重重困難面前,石油團隊高昂的鬥志得以持續保持。當前,中國海油正在全面加強黨建工作,在打贏“低油價”攻堅戰的過程中,同樣需要發揮每一個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書中王進喜率領石油工人喊出的口號後來成為鐵人精神的代表,也是幾代石油人前仆後繼傳承石油精神的體現。半個世紀過去了,海洋石油工業的發展顯然不再需要“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這樣的壯舉,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卻永遠需要。面對科研創新,即便無歷史經驗可借鑑參考,也要持續研究下去;針對生產難題,想方設法也要解決。深水領域勘探開發、兩外市場持續開拓……這些艱鉅的任務、嶄新的使命如何完成?都離不開鐵人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弘揚光榮傳統 傳承石油精神

在王進喜的帶領下,大慶1205鑽井隊的幾十名硬漢歷時5天4個小時打下了薩55井,創下當時鑽井週期最短紀錄,鼓舞了石油會戰隊伍的士氣。

“老隊長説過,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面對伊拉克哈法亞油田地質資料短缺、地層構造複雜、鑽井難度大等全新挑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的一聲吼,讓歷史再現、薪火相傳,再次燃起了石油鐵軍建功海外大慶的鬥志。

在李新民的帶領下,1205鑽井隊等多支石油鐵軍創造了哈法亞地區首口深井評價井、首口深井水平井、定向井單井最短施工週期等多項領先紀錄。

一部艱苦創業史,百萬薪火傳承人。發展中國石油工業的大旗,被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扛在肩上,屹立不倒,迎風招展。

從“一釐錢”“窮搗鼓”等為核心的玉門油田精神,到顧全大局、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精髓的柴達木精神,再到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石油光榮傳統在一脈相承中不斷昇華,培育形成了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具有獨特魅力的石油光榮傳統,激勵着幾代石油人為國分憂、為油奉獻。

當年,創業者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主旋律,以戰天鬥地的豪邁情懷,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把中國貧油的帽子甩進太平洋,創造了世界石油工業史上的奇蹟。

今天,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百萬石油人脊樑堅挺,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提振隊伍士氣,用優良傳統凝聚發展力量,補足精神之“鈣”,重塑中國石油良好形象,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努力為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做貢獻。

勇於迎接挑戰 賦予時代內涵

傳承不丟根,精神永遠不會過時,要堅持石油精神內核,不斷拓展精神外延。

創新不守舊,要堅持與時俱進,不能盲目傳承,賦予老傳統新的時代內涵。

老一輩石油人扛的是設備、是鑽機,當代石油人扛的是壓力、是責任。面對未來發展,更需要用這種精神扛競爭、扛挑戰。傳承是一個長期課題。”《鐵人傳》作者孫寶範説。

在當前複雜形勢下,面對勘探開發對象日益複雜、工程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油田保持產量穩定困難、天然氣業務發展環境複雜、安全環保要求更嚴更高、盈利空間不斷縮小等諸多問題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石油賦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石油傳統時代內涵,以嚴實精神深入分析面對的各種挑戰和困難,以不畏困難、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打響“雙保”攻堅戰。

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傳統永遠不會被拋棄。新時期的石油人沒有忘記過去,而是站在時代的急流險灘,繼往開來、勇往直前。

西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化工生產基地,近年來化工商品量成倍增加,導致鐵路車源嚴重不足。面對客觀市場環境和極端氣候的考驗,西北化工銷售公司在繼承石油精神的基礎上,形成了“保運促銷四種精神”,堅持關口前移,提前落實運輸方案和車輛,提前佈局目標市場、優化銷售流向,有力保障了中國石油西部石化企業化工產品銷路暢通。

精神的偉大,在於其頑強的生命力,可以適應環境與時代的變化,精神內核不變,精神外延在不斷變化。

在吉林石化公司幹部員工眼裏,愛崗敬業和精心操作就是新時代“麻袋毛”精神的具體體現。他們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裝置運行平穩率,使公司648項經濟技術指標創出歷史最高水平。環氧乙烷裝置員工提出並實施36條優化措施,使乙烯和氧氣單耗在全國同等規模行業中處於最高水平。

“今天,點點滴滴求節約的‘麻袋毛’精神,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和昇華,成為吉林石化公司開源節流的強勁引擎,滲透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並不斷擴展外延,賦予新的內涵,成為幹部員工千方百計為企業增創效益的共同價值追求與行為取向。”吉林石化公司企業文化處負責人説。

新觀念、新形態,只有與時代同步、與實踐同行,石油精神和優良傳統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有些老傳統不能盲目傳承,需要與時俱進做出改變。大慶油田採油一廠中四採油隊曾發生“血染鎬把戰嚴冬”的故事,但黨支部書記李雪瑩表示:“現在並不鼓勵隊裏員工那樣幹,更希望員工參與到精細管理和技術創新中,心思放在怎麼讓隊裏產量更平穩,怎麼讓大家勞動強度更低,怎麼讓生產效率更高。”隊裏的技術帶頭人方萍説,她的目標就是通過技術革新,不讓大家再“血染鎬把”,而是讓這“鎬把”輕起來。

新疆銷售公司創業初期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用人力將200公斤油桶由煉廠推到加油站,再用手搖泵將油品加入油箱,形成了新疆銷售特有的“滾桶精神”。“現在肯定不能用滾桶的方式配送油品。這既不符合安全管理規定,也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勞動效率太低。這種低效勞動對企業發展並無太大實際意義。”新疆銷售一位管理層幹部説。

如今,“滾桶”不在,精神依舊。新疆銷售大膽嘗試管理創新,細化量效標準,充分調動每名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的創新思維、服務意識“滾動”起來,為企業實現質量效益發展帶來實效。

站在新起點,中國石油將結合企業實際和時代特徵,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發揚光大,傳承“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等石油傳統,以開放式眼光對標國際先進,持續創新實踐,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做出新貢獻。

標籤: 傳承 石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tiaoju/zhishi/om7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