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思想彙報精選 >

羣眾路線思想彙報4篇大綱

羣眾路線思想彙報4篇大綱

本文目錄羣眾路線思想彙報思想彙報:踐行羣眾路線預備黨員思想彙報:羣眾路線是黨必須始終堅守的生命線12月入黨思想彙報:貫徹落實羣眾路線

敬愛的黨組織:

羣眾路線思想彙報4篇大綱

黨員幹部走訪下問是各級黨政部門和黨員幹部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載體,是密切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入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隨之伴生的矛盾也日益出現,處理好發展與矛盾的關係需要黨員幹部經常走訪下問。黨員幹部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抓好走訪下問工作,牢固樹立羣眾觀念,深入基層,到羣眾中去,進百姓門、吃百姓飯、住百姓屋、排百姓憂、解百姓難,主動貼近羣眾生產生活,建立長效機制,變羣眾的“上訪”為幹部的“下問”,將走訪下問常態化。

要在下問走訪前熟悉政策,設定預案,提前做好各項準備。解答羣眾的提問要遵循原則、依據政策、注意方式方法,體現出對羣眾的誠心實意。對羣眾提出的問題,能夠解決的,要盡力協調幫助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要建立台賬,利用掛賬銷號的辦法明確責任人,限時解決。切忌將走訪下問流於形式,只是走馬觀花問而不答問而不管,甚至大吃大喝給基層和百姓帶去負擔,起到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應。

彙報人:xxx

思想彙報:踐行羣眾路線羣眾路線思想彙報(2) | 返回目錄

敬愛的黨組織:

在一個新時期中,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實幹,務求實效,把嘴上説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羣眾的利益,服務羣眾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態的聲音中走了樣,在一片落實的聲音中落了空!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時期下的工作。

黨員幹部要始終根植於人民羣眾之中,才能真正瞭解到羣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體地知曉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從而更好地為羣眾服務。帶着深厚感情,走到羣眾中去,才能集思廣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得到廣大羣眾的理解與支持。

在當前十分複雜的國內外情勢下,我黨面臨執政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存在脱離羣眾的危險,而我們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功,實現“中國夢”就必須依託人民羣眾,相信人民羣眾,必須密切聯繫人民羣眾,走同人民羣眾相結合的線路。展開黨的羣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是我黨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體現,也是我黨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正所謂打鐵還需本身硬。我們在深進踐行黨的羣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全進程中,要將“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貫串到教育實踐活動的每個環節,以求實打實的做實事、見實效。

預備黨員思想彙報:羣眾路線是黨必須始終堅守的生命線羣眾路線思想彙報(3) | 返回目錄

尊敬的黨組織:

黨的羣眾路線是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羣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到黨的全部活動中而創立形成的,其靈魂就在於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保證黨的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這就意味着,如果黨堅持羣眾路線,黨的生存和發展就會有保證;反之,如果黨脱離了羣眾路線,黨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威脅,黨的事業也會遭受挫折,甚至出現亡黨的危險。

人民羣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社會的發展變化,是由社會內部的基本矛盾運動所引起的,但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社會形態的更替,並非是由這一矛盾自己來推動實現的,而是人民羣眾革命鬥爭的結果。所以,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某種社會活動是否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是其勝敗的關鍵。人心向背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趨勢,人民羣眾成為社會革命的主力軍。

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對於人民羣眾來説,他們總是在歷史活動的實踐和比較中,不斷尋找能夠帶領自己前進、滿足自身利益需求的領路人。因為,人民羣眾是為了能夠生活、生存和發展才創造歷史的。促使他們不斷去創造歷史的強大動因,永遠都是日益增長的需要得到不斷滿足的各種利益,即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對此,馬克思曾精闢地指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所以,誰尊重人民羣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能夠不斷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誰就能得到他們的擁護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羣眾擁護和支持的政黨或政權,就擁有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廣泛的羣眾基礎,其生存和發展就有了強有力的保證;相反地,誰忽視了人民羣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不尊重人民羣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誰就會被人民羣眾所拋棄,喪失其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種基礎要素,最終被新的、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羣眾利益需求的政黨或政權所替代。

古人常説的“國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都是這一道理的生動表述,蘇聯共產黨的興衰也是這一論斷的有力史實證明。

1917年10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不到20年時,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了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奪取了政權。在當時內憂外患、國內國際形勢複雜嚴酷的背景下,布爾什維克黨之所以能夠脱穎而出,關鍵點就在於他們宣佈以和平、土地、麪包和自由等人民羣眾最需要的東西作為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引起了廣大民眾心理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共鳴,得到了民眾的信賴和支持。但遺憾的是,在20多年前,已經擁有XX萬黨員、國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的蘇聯共產黨,卻在一夜之間丟失政權,其根本原因正是執政黨民心潰散,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蘇聯解體前夕,蘇聯《西伯利亞報》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羣眾中進行調查,結果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和幹部的竟佔85%,認為代表勞動羣眾的只佔7%。

歷史已經向我們反覆證明:人民羣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民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在一切社會歷史的重大關頭,人民羣眾總是變革的主力,最終把違背歷史潮流的勢力掃入歷史垃圾堆。

羣眾路線事關黨的人心向背

人心向背,實際上就是民聲、民意和民心的所向和所背,它是以人民羣眾基本的物質利益為基礎的,代表人 人民羣眾的利益,反映他們的願望和要求,也就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決定一個政黨興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這就提醒我們黨要明白一個道理:即是民眾選擇黨,而非黨選擇人民。這意味着,今天人民羣眾選擇擁護和支持我們,明天他們也許就會選擇放棄我們。黨要始終保持自己的執政地位,就必須持續贏得民心,讓人民羣眾始終如一地選擇、擁護和支持黨。要做到這一點,黨必須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走羣眾路線正是黨實現這一目標最為重要的法寶。

以“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為核心的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點創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其根本目的就是維護和實現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贏得大多數羣眾對黨的擁護和支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一切為了羣眾”,突出的是價值取向,是指黨必須把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多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黨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支持的前提條件。

“一切依靠羣眾”,突出的是手段,是指黨要密切聯繫羣眾,遇事同羣眾商量,虛心向羣眾學習,善於組織和團結廣大羣眾,從羣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一要求是黨充分認可和尊重人民羣眾歷史主體地位、信任人民羣眾力量的表現,也是黨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參與、支持黨的事業的重要手段。

“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突出的是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指在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把集中起來的羣眾意見,通過處理再返回到羣眾中去,使羣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眾行動會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羣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這一路經是保證黨始終植根於人民、成長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的重要保證。

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三****寶之一。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抑或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羣眾路線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長期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始終是我們黨秉承的重要價值理念和領導方式,黨之所以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步走上小康之路,一個關鍵就在於黨堅持了羣眾路線,同人民羣眾結成了密不可分的魚水關係。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發展歷程昭示我們,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堅持的好了,我們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我們號召全體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首先要作表率。要時刻銘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實現民族復興的使命,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爭做時代楷模。黨與全體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就能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而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牢固的政治基礎和深厚的力量源泉。

12月入黨思想彙報:貫徹落實羣眾路線羣眾路線思想彙報(4) | 返回目錄

敬愛的黨組織:

我們黨使用羣眾路線概念的是李立三,他在1928年11月與江浙地區黨的負責人談話時使用了這個概念。1929年9月,周恩來同志在負責起草中央給紅四軍的指示信(黨的歷史上稱之為“九月來信”)的時候,涉及到了“羣眾路線”這個概念。指示信説道:關於籌款工作,亦要經過羣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做。毛澤東同志指出,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絕不是單純打仗的,他除了有打仗消滅敵人的任務之外,還要擔負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武裝羣眾、幫助羣眾建立革命政權的任務。毛澤東同志1929年在《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裏面談到了羣眾路線問題,而且還談到了我們的戰術“分兵以發動羣眾,集中以消滅敵人”這樣的觀點。1930年,毛澤東同志寫的《調查工作》明確表達了實事求是、羣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根本觀點,初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1943年6月毛澤東同志寫了《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提出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觀點。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概括了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而三大作風之中第二條就是密切聯繫羣眾,把它作為三大作風之一,而且寫進了我們的黨章。黨的七大上劉少奇同志代表中央做修改黨章的報告,他強調:黨的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

把羣眾路線放在這樣的高度上予以定位,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劉少奇同志是第一次。而且劉少奇同志把毛澤東思想的羣眾路線概括為四個方面:一切為了人民羣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羣眾負責的觀點,戒驕戒躁,同脱離羣眾、脱離實際生活的官僚主義做鬥爭。相信羣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羣眾學習的觀點。黨的八大對羣眾路線做了進一步的表述,而且強調應當注意謙虛謹慎。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決議對羣眾路線進行了高度的提煉和概括,決議的觀點是:羣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這黨的文獻中第一次從定義的角度對黨的羣眾路線進行了高度概括。十二大黨章比十一屆六中全會歷史決議的表述少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兩句話,增加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一句話。我們今天對羣眾路線的概括就是五句話,前面四句話都是毛澤東高度提煉的,後面一句話是黨的十二大黨章的時候提煉的。

彙報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jingxuan/y30z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