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季度思想彙報 >

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

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

思想彙報,是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向黨組織反映自己的真實思想狀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歡迎大家閲讀。

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

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一

敬愛的黨組織:

當我還是少年先鋒隊員的時候,我就把黨員當作理想,當我成為共青團員的時候,

我就知道成為黨員不會太遙遠,現在我的夢想如此之近。我感慨萬千,我想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我一定能夠早日成為一名正式的黨員的。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建立和諧社會。我認為創建和諧社會的時態不是一種過去時,而是一種現在進行時。它不是一項突擊一陣子就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務,而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是不斷地建設中的社會狀態,需要在共建**享,在共享**建的。

首先要克服浮躁的心態,避免急功近利。對於政府來説,需要狠抓民主之本;就業問題,要打牢民生之基;就學問題,要解決民生之急;就醫問題,要建築民生之盾。社會保障問題,對於公民來説,要時時體諒政府的困難,不要總是跟發達地區攀比,所提出來的要求不能超出當地經濟水平,否則一切就是空談,再就是要依法辦事,遇事要冷靜,不能超越法律的界線。大學生轉正思想彙報精選:不斷完善自我由本站提供!

其次要將創建和諧社會和各項社會生活和工作密切關聯起來,形成一種觀念,一種習慣。千萬不能搞成形式主義的活動,必須全民皆兵,眾志成城,而且是持久的,有力的。正比如對和諧社會中描述中講到的:“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只有社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按照標準來做,才能讓整個社會這艘“航空母艦”朝着和諧的方向不斷進發,並最終達到彼岸。全國人民必須有“和諧”這個整體概念,絕不能為了部門利益或地方局部利益而傷害到全國的集體利益,不能各敲各的鑼,各唱各的戲,而是要在“和諧”這個總觀念的指揮下,奏響一部和諧的交響樂。

再次,要將創建和諧社會的主體交給人民羣眾,黨和政府不要包辦一切。它不是哪個社會組織,或者一個社會階層的事情,而是全中國各階層的,全體人民羣眾的事情,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羣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比如,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層面上,政府只要做好服務工作,掌握好法律即可,人民羣眾按照自然規律去管理自己的事務。改革開放前,農民每年種什麼,都有上級統一計劃,什麼時候出工也由隊長統一安排,而結果表明這樣是無法取得整體豐收的。改革開放後,進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農村建設一下子搞活了,農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城鎮的發展。事實再次證明:社會發展的主體必須是人民。

最後,要在創建中形成互動,共建**享,在共享**建,要在共建和諧社會中享受其成果,同時在享受成果中進一步創建新的和諧,發現新的不和諧之處,再進一步創建。這樣循環反覆,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永無止境,最終必將達到“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的****社會。大學生轉正思想彙報精選:不斷完善自我由本站提供!

以上是我在學習後的一些思考和理解,我深知我的見解還需要進一步地加深,因此我必定繼續努力,不斷思考。在不斷完善自我的路上,我還有很多難關去克服還有很多理論去學習並深入研究,我一定會認真下去追求的。希望黨組織考驗我。

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二

尊敬的黨支部:

又不得不用飛逝來形容時間流逝的速度了。一晃眼,一個暑假,兩個月時間就又這樣子過去了。這個暑假總得來説過得一般般吧,平平淡淡,不過我有了以前沒有的經歷,還是有很多的收穫的。

首先,是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尋找失落的家園的古村落之旅。這支隊伍是由我們八個好姐妹組成的。在匆匆忙忙回家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後,我們就前往温州,踏上了這次旅途。一路上有遇到大大小小各種困難,很慶幸,我們都順利地走過來了。中間多多少少也有過爭執和不滿,但最終事實證明我們的友誼果然是牢不可摧的。因為有大家的一致努力和彼此的互相照應,我們很順利地結束了這次實踐。而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次實踐的第一站林坑,我們感覺到的是一種質樸與温暖的氣息,當然也有無法避免的落後與貧窮。至今我仍無法忘記我們在下榻的那家小旅館裏幾個人一起共食的那兩碗麪的情形。不是我們節省,幾個人一起就吃兩碗麪,只是那面的量實在太大,一開始,我們還在為菜單上15元一碗麪的價格耿耿於懷,在問清老闆情況後,才恍然大悟,慶幸自己沒有一時衝動,否則,那碗麪足夠把人撐死。而且,店住老奶奶的手藝實在不錯,不知道因為是自家做的面,還是因為實在餓得慌,兩碗佐料極少,滿眼都是面的麪條,一會工夫便被我們消滅了,都説好久沒吃到那麼好吃的東西了。笑得旁邊的奶奶滿臉菊花。在那裏我們只待了一個晚上,臨走的時候卻念念不捨。那裏就像個世外桃源,雖然不富裕,大家卻生活得其樂融融,温馨而温暖,超脱了城市那種繁華和物慾橫流,林坑的風景有一種説不出的美。

其次,在這個暑假裏我還做了將近一個月的家教,教的是一個高三的學生。重新拿起高中的課本,心裏感慨萬千,彷彿又回到了高三那如地獄般的日子。想來現在的日子真算得上是苦盡甘來,自己卻還是不知道滿足。大學已經上了兩年了,自己最大的感覺就是無聊,而又不知所措。總想着如果人生就這樣度過真的是太荒謬了。總的來説,自己還是太懶了。看到那個學生努力學習的樣子,想到她父母的擔憂和山般高的作業。心裏某個地方疼了一下,感覺酸酸的。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孝順的人。能時時刻刻考慮到父母的感受。結果,卻還是自私的。一心想讓爸媽對自己放心,説好了會好好學習,結果大學裏因為自己的懶惰和懦弱,成績,工作一直都沒能上得去。很奇怪,小時候的鋭氣,勇氣和精力都去了哪裏。真的很想努力,讓身邊關心我的人開心,果然還是口是心非,做的遠遠不夠。更對不起自己。在接下來的兩年大學生活裏,一定要改改自己的毛病,收起自己的惰性,把精力放到工作,學習當中。不讓自己和關心,愛護我的人失望。

就這樣,家教,幫家裏做做家務,偶爾去一個姐姐辦的國小英語培訓班聽課,偶爾出去和朋友聚聚,一個暑假又過來了。有點遺憾也有點慶幸。這恐怕是最後一個能閒着過的暑假了,接下來的最後一個暑假,應該會在為自己的將來而忙碌了。很期待接下來的生活,可能會有很多挫折和困難。但我一定會挺過去,堅持到最後,勝利就不會遙遠。

此致

敬禮!

彙報人:

xx年xx月xx日

中共黨員季度思想彙報三

一直對黨的思想理論有一種十分強烈的信仰和熱情,而同時或許更多的是思考與憂慮,因為我(或許是杞人憂天般的)感覺到我們的廣大黨員中並擴展到廣大的人民中存在那麼一種或大或小的對思想理論的信仰危機。神户大學的季衞東教授説:“現代法治秩序需要制度信仰,而具有批判合理主義精神並且瞭解到假想現實的人們卻難以再次把這種信仰樹立起來。今天我們在討論法治國家的建設時,不應也不能諱言在經過法律虛無主義洗禮後的人們當中有那麼一個信仰危機。”雖然這説的是法治方面的對信仰危機的思考,但是當我們審視我們周圍經歷了市場經濟浪潮猛烈衝擊的人們,我們的同志們、老師們、同學們,總覺得沒有那麼足夠樂觀的感覺來伴隨我們思考“所有人對黨的思想理論是否真學、真信、真用”這一問題。而從生活中走來,出現在媒體中的方永剛同志的事蹟分明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信心。誠如他的事蹟介紹所總結的一樣:他具有着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執着精神,堅定信仰黨的理論、矢志不渝一以貫之的革命精神,積極傳播黨的理論、嘔心瀝血履職盡責的奉獻精神,模範踐行黨的理論、真學真用立言立行的務實精神。他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無疑是指引我們前進的一盞極具光亮的明燈。

但是,或許我們應該換一換學習先進人物精神品質的思維。一般情況下,我們中很多人肯定和學習先進人物時更多的表現為抬頭仰望和為學而學;而實在地,我們肯定他們只是要讓他們的自然光更耀眼些,而學習他們根本是要學以致用,進而達到他們、超越他們,去追尋更遠更亮的明燈,去實現更高和最高的理想。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明燈會和太陽一樣永恆下去,但任何一盞明燈都很難同時明確告訴你具體該怎樣走向它,但也不代表我們不能發現其內涵的方法和途徑。仔細的研究方永剛這盞明燈,我們或許會得到更大的觸動:他讓我們看到了理論本身的活靈活現與光芒四射,更堅定了我們對思想理論的強大生命力的信心;也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到實踐不是對理論的逃避,實踐是在生於斯的創新科學理論指導下求真務實的服務人民並轉而發展理論的。在自覺地深入學習、堅定信仰、積極傳播並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過程中,他呈現給我們一個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點。要學習方永剛,我們就必須學習他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智慧與情愫,務實地發揚和踐行黨的創新理論,腳踏實地地歸於實踐並以實踐反哺理論。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才是他作為我們學習的楷模的最大價值所在。實際上,理論與實踐是對黨的事業的最簡單易懂而又不失準確的概括。

要真正的學習方永剛同志,學以致用,我們還必須再轉換一下思維。從表面上看來,“黨的理論工作者”這一身份是方永剛和黨的理論親密接觸的保障,使命和責任使然,彷彿也是他能夠做到“真學、真信、真用”的有利條件。其實這些表象上的認知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邏輯錯誤,但正是這種表象的合理性,在很多事關理論學習方面給了我們許多的勇氣去為自己證明“理論的相對高遠”和“實踐的相對實在”,同時也使得這一證明具有了合理性、正確性。而只要稍微深刻地思考一下,我們就很容易在思維上有這樣一個頓悟,如此清晰:從本質上講,我們都是黨的理論工作者,而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所有人都要集中精力鑽研理論,理論是屬於我們所有共產黨人的理論,是屬於人民大眾的理論,理論的內在科學性、先進性和對社會實踐進行指導的正確性才應該是而實際上也是我們不能離開和放棄黨的先進理論的根本原因。方永剛説:“黨的創新理論有魅力,我講課才能有説服力。”也就是説黨的先進的創新理論的有魅力是作為前提條件客觀存在的,然後才有我們這些所有的理論工作者、才有方永剛這樣的有所專攻的理論工作者去展示它的魅力。這個思維轉換的重要性在於,忠誠的我們都有那麼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去融合理論與實踐進而繁榮黨的事業。思維的轉換和調整最終要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中。在研究方永剛同志的事蹟時,我們不妨放聲問問,為什麼所謂的灰色理論在方永剛那裏卻四季常青?為什麼普通百姓給他“平民教授”、“大眾學者”、“‘科普’專家”的讚譽?如果我們每個廣泛意義上的理論工作者都可以做個“大眾學人”或者合格的服務大眾的黨員,那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其實這裏是一個關於如何融合理論與實踐的態度和方法問題。黨的理論是從人民羣眾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是為造福人民羣眾的。“理論只要回到人民羣眾的實踐中去,就和實踐一樣是常青的。”所謂“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有了理論與實踐的這種客觀存在的內在的密切聯繫為基礎,我們就有條件成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成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樑。

在具體工作時我們需要有兩種態度,一是要對黨的思想理論充滿感情;二是要抱着一切為了滿足人民羣眾的需求的態度關注時代、貼近生活、講求實效。而只要我們用智慧去想去琢磨的話,具體的方法有很多,諸如以理説服受眾,以情打動受眾,使我們的工作目標與理論的終極目標融為一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當黨的理論的“政治翻譯”;等等。方永剛説過,“真理並非完全理性的,而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體現在與民生的結合上,為人民謀利益,廣大羣眾就歡迎它、擁護它、接受它。”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學得真理更要傳播真理,真理屬於我們更屬於人民大眾。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和我們黨的創新理論也像那《論語》一樣,在每一個人心中都變得那樣親近和自然,那時候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多麼空前絕後的偉大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jidu/rrzj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