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通用14篇)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通用14篇)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描寫同學間友情的課文。這窗前的紅氣球,使科利亞的心離開了“真沒意思”的病牀生活,回到了小夥伴身邊。窗前的氣球淨化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着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反思本課的教學,認為自己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導學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出自己的朗讀感悟,來體現閲讀的個性化;課堂中重視朗讀的評價,通過學生參與評價,激勵情感,提高朗讀能力;另外,本節課重視語文的積累,紮實地進行字詞的訓練,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一、字詞句的學習訓練

字詞教學始終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無論什麼樣題材的課文,認讀生字,積累與運用詞語是不可丟失的。在上課初始,複習字詞的時候,我很好地把握了重點,在閲讀教學中,我滲透了“因為……所以……”、“這是一個( )的氣球。”的句子式訓練和數量詞“一( )病牀 一( )窗户 一( )天空”的訓練。而“搖搖擺擺、嘰嘰喳喳”是課文中的特色詞語,訓練學生會運用,並讓學生複習了一些同類結構的詞語,強化了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

二、創設情景,激發聯想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用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一開始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含有“病”的詞語,細細品讀,“科利亞病了,他得的是傳染病,躺在病房的病牀上”,聯繫實際説説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感受,有沒有人陪伴;繼而轉到文中的小科利亞,在留白處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找一找科利亞躺在病牀上的相關句子,設計説話訓練,説説“科利亞希望從窗户外望見什麼呢 ?”由此把文中的“真沒意思”換成自己生成的體驗和語言。

三、指導朗讀,加深感悟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説了很多,有的説很難過,有的説不去上學呆在家裏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當孩子們沉浸在科利亞孤單難熬、度日如年的心境中時,課件忽然出示一個“搖搖擺擺、一上一下飄動”的氣球,孩子們立刻笑逐顏開,為紅氣球而驚喜,為科利亞而欣慰,為小夥伴的招兒而感動。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着科利亞的孤獨,分享着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沒意思”為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沒意思”牽出了孩子那麼多的情感,那麼多的體悟。

2、初步感知課文之後,再次激發學生閲讀慾望,讓學生深入閲讀中發現問題。讓學生聯繫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以我心比他心,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學生逐漸讀出情感,讀得到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中提高朗讀能力。

三、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説話訓練。

低年級學生的説話訓練也是教學重點,於是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抓住“嘰嘰喳喳”“指手畫腳”指導學生進行説話訓練。課堂上給出兩種句子結構,如“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這個説 ,那個説 。”“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有的説——,有的説————,還有的説————。”並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行説話。

四、 感悟友情,提升認識

教語文也就是教做人。這篇課文帶着濃濃的情感,文本價值在於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學習本課時,恰巧我班有兩位同學生病在家休息,通過課文的學習,同學感悟到,應該相互關心,珍惜友情,於是藉此生活資源,提醒同學們該怎樣去關心我們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學生紛紛討論只要有愛心,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表達自己的愛心。學生更加深了對友情的理解。

儘管這節課效果尚佳,但細細思量,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

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但我在一些環節把握得不夠好。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但是在利用這些空白點與朗讀結合時,只是單一的指名讀、齊讀,沒有采用多種形式比如範讀、賽讀,對一些尚有進步空間的學生的朗讀沒有進行鍼對性地指導,如此一來,有部分句子的朗讀情況就不盡如人意。

二、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方面,教師需要突出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和自讀能力。

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及時糾正個別學生髮音不準的字,使學生在出錯後第一時間改正,如此等等,都應該成為本人今後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不斷努力,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2

《窗前的氣球》是二年級上冊第六組第二篇課文。第六組的專題是“真情關愛”,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同學間真摯友情的故事。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一個人在病房裏非常孤單,感到真沒意思。小夥伴用線拴住了紅氣球,並畫上逗人的笑臉,放飛到科利亞病房的窗前。科利亞看見了,高興地笑了。窗前的氣球是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句祝福,一份關愛,淨化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他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有幾點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紮實開展字詞教學,時時關注詞語積累。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不論什麼課型,認讀生字、積累運用詞語都是不可丟失的。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與學習夥伴自主學習生字。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我們班學生已經能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了。比如讀課文的時候,會採取齊讀、接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學習生字的時候,採用字詞檢測、分析字形、交流識字辦法、組詞、擴詞等方法。在全班檢測這一環節,我借用紅氣球巧妙出示詞語,隨機檢查認讀情況。重點提示了多音字“着”的讀音,輕聲詞“窗户”的讀法。關注了文中很有特色的詞語“嘰嘰喳喳”,讓學生也來説説幾個表示聲音的AABB的詞語。在與學生交流時,我多次尋問:你是從哪裏知道這個詞的?意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從書本中積累詞語。同時重點指導了新偏旁“病”的寫法,並當堂讓學生練習反饋。

二、抓關鍵詞感悟課文,以讀代講理解文意。

這節課,以一個“病”字為全文的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病”字牽出了學生的情感,學習的智慧,在多次朗讀中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比如研讀“他得了傳染病……”一句,我引導學生想象説話,説説科利亞不能幹什麼?學生説到了科利亞不能與小朋友做遊戲,不能與家人出去郊遊,不能做開心的事了……學生在回答中不知不覺轉換角色體會到了科里亞的孤單無奈、真沒意思。讀“他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一句,抓住“靜靜地”、“呆呆地”兩個有特點的詞語,讓學生反覆讀,感受科利亞孤零零、可憐無助的心情。

在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時,我設計了多層次、多角度朗讀訓練,對重點句進行了“三讀”的處理:一讀:創設情境。讀“可愛的”一句,讓學生仰起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感受科利亞的開心,相信他們的內心也是快樂的。二讀,個性化朗讀。同一句話,鼓勵學生悟出了不同的讀法,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讀中,三讀:指導長句讀。這裏第三句話比較難讀,我索性帶着學生紮紮實實地讀,一遍又一遍,漸漸地讀通了,讀順了,也讀好了,勝過千言萬語,勝過技巧指導。在這節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時時刻共同感受着科利亞的孤獨,分享着科利亞的快樂。

三、藉助文本留白訓練學生想象説話

低年級説話訓練也是教學重點,我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抓住“嘰嘰喳喳”、“指手畫腳”引導學生訓練説話。我請學生想一想幾個同學嘰嘰喳喳、指手畫腳地會説些什麼?有的學生説,他們在放紅氣球,希望通過這個辦法讓科利亞開心;有的學生説,他們在指揮着怎麼放氣球,讓氣球一上一下地動起來好讓科利亞發現;還有的學生説,氣球上的笑臉一動一動的就像是小朋友的笑臉在向科利亞問好呢。於是文中沒有寫出來,書上也沒有畫出來的幾個孩子放氣球的畫面在學生的精彩回答中漸漸清晰、慢慢顯現出來,孩子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鍊。

四、不足。

整節課我力求教師少講些,學生多讀些,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生情。但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讀得還不是很充分,有的學困生沒有關注到。下課超時三分鐘,還有一個“放氣球送祝福”的環節沒有進行,學生情到此處卻不能釋放,不免留有遺憾。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3

《窗前的氣球》是二年級上冊第六組第二篇課文。第六組的專題是“真情關愛”,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同學間真摯友情的故事。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一個人在病房裏非常孤單,感到真沒意思。小夥伴用線拴住了紅氣球,並畫上逗人的笑臉,放飛到科利亞病房的窗前。科利亞看見了,高興地笑了。窗前的氣球是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句祝福,一份關愛,淨化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他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有幾點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紮實開展字詞教學,時時關注詞語積累。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不論什麼課型,認讀生字、積累運用詞語都是不可丟失的。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與學習夥伴自主學習生字。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我們班學生已經能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了。比如讀課文的時候,會採取齊讀、接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學習生字的時候,採用字詞檢測、分析字形、交流識字辦法、組詞、擴詞等方法。在全班檢測這一環節,我借用紅氣球巧妙出示詞語,隨機檢查認讀情況。重點提示了多音字“着”的讀音,輕聲詞“窗户”的讀法。關注了文中很有特色的詞語“嘰嘰喳喳”,讓學生也來説説幾個表示聲音的AABB的詞語。在與學生交流時,我多次尋問:你是從哪裏知道這個詞的?意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從書本中積累詞語。同時重點指導了新偏旁“病”的寫法,並當堂讓學生練習反饋。

二、抓關鍵詞感悟課文,以讀代講理解文意。

這節課,以一個“病”字為全文的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病”字牽出了學生的情感,學習的智慧,在多次朗讀中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比如研讀“他得了傳染病……”一句,我引導學生想象説話,説説科利亞不能幹什麼?學生説到了科利亞不能與小朋友做遊戲,不能與家人出去郊遊,不能做開心的事了……學生在回答中不知不覺轉換角色體會到了科里亞的孤單無奈、真沒意思。讀“他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一句,抓住“靜靜地”、“呆呆地”兩個有特點的詞語,讓學生反覆讀,感受科利亞孤零零、可憐無助的心情。

在學習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時,我設計了多層次、多角度朗讀訓練,對重點句進行了“三讀”的處理:一讀:創設情境。讀“可愛的”一句,讓學生仰起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感受科利亞的開心,相信他們的內心也是快樂的。二讀,個性化朗讀。同一句話,鼓勵學生悟出了不同的讀法,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讀中,三讀:指導長句讀。這裏第三句話比較難讀,我索性帶着學生紮紮實實地讀,一遍又一遍,漸漸地讀通了,讀順了,也讀好了,勝過千言萬語,勝過技巧指導。在這節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時時刻共同感受着科利亞的孤獨,分享着科利亞的快樂。

三、藉助文本留白訓練學生想象説話

低年級説話訓練也是教學重點,我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抓住“嘰嘰喳喳”、“指手畫腳”引導學生訓練説話。我請學生想一想幾個同學嘰嘰喳喳、指手畫腳地會説些什麼?有的學生説,他們在放紅氣球,希望通過這個辦法讓科利亞開心;有的學生説,他們在指揮着怎麼放氣球,讓氣球一上一下地動起來好讓科利亞發現;還有的學生説,氣球上的笑臉一動一動的就像是小朋友的笑臉在向科利亞問好呢。於是文中沒有寫出來,書上也沒有畫出來的幾個孩子放氣球的畫面在學生的精彩回答中漸漸清晰、慢慢顯現出來,孩子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鍊。

四、不足。

整節課我力求教師少講些,學生多讀些,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生情。但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讀得還不是很充分,有的學困生沒有關注到。下課超時三分鐘,還有一個“放氣球送祝福”的環節沒有進行,學生情到此處卻不能釋放,不免留有遺憾。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4

《窗前的氣球》是一篇充滿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課文。紅氣球是孩子平時喜愛的玩具,可在特殊時刻卻成了小夥伴們傳達內心感情的工具,從孩子們天真的想象和行動看到了孩子們心靈的純潔、感情的純真。紅氣球是夥伴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的表現,紅氣球是夥伴們的笑臉、真誠的問候……

一、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本堂課中,課文的讀貫穿了整堂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從科利亞的心情入手,抓住“真沒意思”,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順利地進入課文情景。讓學生感受到他的孤單,難過的心情。並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如果你是科里亞,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與科利亞融為一體。這樣使學生入境生情,真正進入科利亞的內心世界,集中全部的心智與文本對話,去感受體驗科利亞的無奈,然後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到科利亞孤單、寂寞的心情。然後再體會他看到紅氣球后的心情,一喜一憂,這前後進行比較,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領悟。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

二、課堂創設情境理解詞語,説話練習,富有情趣。

我在課堂中設計了一個請學生表演放氣球的場景。學生都很興奮,一個個指手畫腳議論紛紛,於是我將科利亞的心情和學生的心情聯繫起來,指出科利亞也很高興。這樣的做法一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原本枯燥的課一下子生動起來,二來讓學生也感受到了科利亞同樣興奮的心情,第三,理解了議論紛紛指手畫腳的意思。

還有一個場景是,讓學生想象商量這個招兒的情景,這個環節既拓展了的學生的思維,又在情境中讓學生有話可説,一舉兩得。教學的效果顯而易見。

還有在朗讀課文時,音樂引入非常恰當,讓人進入到一種真情的氛圍,在配樂朗讀時,學生的感情得到淋漓盡致的宣泄。整堂課的形式多樣,富有情趣,充滿藝術感。

三、在文本的學習中巧妙地滲透思想教育。

最後通過討論紅氣球代表什麼和想象科里亞回到同學之中,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同學等方式,有針對性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這樣的設計非常的完美。理解了文本,體會情感後,又走出文本,來到了現實生活,進一步體現了現實中的友情,使學生的人格得到發展完善,然後,在關注學生的生活情感的同時又不脱離文本。整堂課激活了學生的對友情的感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反覆讀文,體驗真情,學生在感動的同時,也理解了課文。

執教這一課時,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服務者的角色,教學中能站在學主角度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起點,以學定教。課堂中創設了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設計了富有情趣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議、思、評、寫,並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範。評價等手段,讓學習活動成為多方向的信息交流過程。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描寫同學間友情的課文。這窗前的紅氣球,使科利亞的心離開了“真沒意思”的病牀生活,回到了小夥伴身邊。窗前的氣球淨化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引領着孩子們打開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反思本課的教學,認為自己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導學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出自己的朗讀感悟,來體現閲讀的個性化;課堂中重視朗讀的評價,通過學生參與評價,激勵情感,提高朗讀能力;另外,本節課重視語文的積累,紮實地進行字詞的訓練,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一、字詞句的學習訓練

字詞教學始終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無論什麼樣題材的課文,認讀生字,積累與運用詞語是不可丟失的。在上課初始,複習字詞的時候,我很好地把握了重點,在閲讀教學中,我滲透了“因為……所以……”、“這是一個( )的氣球。”的句子式訓練和數量詞“一( )病牀 一( )窗户 一( )天空”的訓練。而“搖搖擺擺、嘰嘰喳喳”是課文中的特色詞語,訓練學生會運用,並讓學生複習了一些同類結構的詞語,強化了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

二、創設情景,激發聯想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用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象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一開始我讓孩子們找一找含有“病”的詞語,細細品讀,“科利亞病了,他得的是傳染病,躺在病房的病牀上”,聯繫實際説説自己生病時是怎樣的感受,有沒有人陪伴;繼而轉到文中的小科利亞,在留白處讓學生展開聯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亞可能在……”,以快樂學習、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來對比當下的孤單寂寞,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找一找科利亞躺在病牀上的相關句子,設計説話訓練,説説“科利亞希望從窗户外望見什麼呢 ?”由此把文中的“真沒意思”換成自己生成的體驗和語言。

三、指導朗讀,加深感悟

語文課上就該書聲朗朗。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到了氣球帶給科利亞的快樂,從“真沒意思”到“高興地笑了”,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朗讀體會窗前的氣球帶給我們的濃濃真情。

體會科里亞的心情是這一課時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科利亞的孤獨和煩惱,我先讓學生説説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和心情。由於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所以學生説了很多,有的説很難過,有的説不去上學呆在家裏很無聊。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鋪墊,學生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科利亞孤獨、傷心。當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了情感共鳴之後,學生讀起課文來就聲情並茂了。孩子們以角色體驗來解讀文本,讀好了“誰也不準……他也不能……”、“靜靜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詞句。以朗讀表達感悟,再以感悟既進朗讀,這些心得和領悟溶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產生的共鳴。

當孩子們沉浸在科利亞孤單難熬、度日如年的心境中時,課件忽然出示一個“搖搖擺擺、一上一下飄動”的氣球,孩子們立刻笑逐顏開,為紅氣球而驚喜,為科利亞而欣慰,為小夥伴的招兒而感動。

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着科利亞的孤獨,分享着科利亞的快樂。整節課,我們以一個“沒意思”為切入口,由字到詞再到句,一個“沒意思”牽出了孩子那麼多的情感,那麼多的體悟。

2、初步感知課文之後,再次激發學生閲讀慾望,讓學生深入閲讀中發現問題。讓學生聯繫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以我心比他心,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學生逐漸讀出情感,讀得到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評價中提高朗讀能力。

三、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説話訓練。

低年級學生的説話訓練也是教學重點,於是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抓住“嘰嘰喳喳”“指手畫腳”指導學生進行説話訓練。課堂上給出兩種句子結構,如“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這個説 ,那個説 。”“同學們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有的説——,有的説————,還有的説————。”並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行説話。

四、 感悟友情,提升認識

教語文也就是教做人。這篇課文帶着濃濃的情感,文本價值在於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友情,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學習本課時,恰巧我班有兩位同學生病在家休息,通過課文的學習,同學感悟到,應該相互關心,珍惜友情,於是藉此生活資源,提醒同學們該怎樣去關心我們自己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學生紛紛討論只要有愛心,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表達自己的愛心。學生更加深了對友情的理解。

儘管這節課效果尚佳,但細細思量,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

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但我在一些環節把握得不夠好。課文留有許多的空白點,如:科利亞獨自躺在病牀上的孤獨心理,同學們在升起氣球前的爭論,小夥伴在拉動氣球的言行和心願……這些空白點能為孩子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這些空白點也是學生們理解文本中小夥伴對科利亞的真摯情感的突破點、語言表達的生成點。但是在利用這些空白點與朗讀結合時,只是單一的指名讀、齊讀,沒有采用多種形式比如範讀、賽讀,對一些尚有進步空間的學生的朗讀沒有進行鍼對性地指導,如此一來,有部分句子的朗讀情況就不盡如人意。

二、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方面,教師需要突出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和自讀能力。

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及時糾正個別學生髮音不準的字,使學生在出錯後第一時間改正,如此等等,都應該成為本人今後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不斷努力,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6

國中語文教材中,小説教學,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潛藴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我是如下進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

一:從標題上看,討論主要人物。

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為主要人物呢?1看人物着墨的多少2看人物在小説中的地位和作用;3看作家的創作意圖。這種帶着一個主問題進行閲讀的方式叫做尋讀,尋找發現,大家開始閲讀,發現後做好記錄,然後分組活動。並確定發言人。

學生尋讀課文。開始思考批註。

教師歸納小結。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敍介紹,三是在遊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則是菲利普夫婦。

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説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尋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相互交流,明確:于勒顯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運決定着菲利普夫婦的變化,並在他們一家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説的線索人物。我們帶着第一個問題閲讀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小説的線索,這就是尋讀的效果。

理讀,體會精妙構思

剛才我們一起弄清楚了小説的線索,下面請大家據此梳理本文的情節,對課文進行梳理式閲讀,就是理讀。並通過理讀情節,各提練一個字概括情節內容:

從課文順序上看:[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從小説情節上看:[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三:作家為什麼作這樣的安排情節:①為什麼將“趕于勒”以插敍方式安排?②為什麼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這樣設計:于勒來過幾次信,再以寫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嗎?改後效果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一人發言,其它同學可作補充。討論明確:①巧設懸念,開頭反覆渲染盼歸的氣氛與心情,埋下伏筆;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構成情節的曲折美,俗話説“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給人物亮相提供了一個特有的展台,更能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具有一種較強的諷刺意味。

四:對人物的描寫中,哪些詞句最有表現力。抓住這些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評説人物形象。

1、品讀示範: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趕緊”,“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等詞語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2、學生讀句品析,評説人物形象。

3、教師小結:通過品析,我們看到了一個唯利是圖,虛偽,自私冷酷的形象,他們以貧富為兄弟相認的原則,在他們眼中,情不如錢!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7

今天,在區教研員翁老師的指導下,我在同大實驗國小上了一節區公開課。

本課時是《大海那邊》第二課時,主要完成三個教學目標:一是複習生字新詞、積累同部首的詞語;二是繼續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是結合課後的説話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的同時,我穿插了以下知識點的學習及鞏固:初步讓學生了解説話的三種表達方式、按要求積累詞語、用因果句回答問題等等。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是通過朗讀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意境,讓學生讀有所悟,學有所得。

最後,讓學生跳出課文的框框,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散自己的思維,讓學生有話可説,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節課下來,總體上是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最後的説話訓練,學生有的根據老師提供的畫面説話,更多的是 從我們平時學習的課文中尋找積累過的好詞好句,運用於説話訓練中,我也及時給予正確的指導和評價,相信學生能通 過這節課為今後的寫話積累一定的素材。

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是:要教會學生朗讀的技巧。今天課上,由於擔心場地過大,要求學生聲音響亮,在抑揚頓挫上有所欠缺。另外,學生在回答時把“宛如”説成“婉如”,由於疏忽,未及時指出,這也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以注意。

通過這節區公開課,培養了自己鑽研教材的精神,讓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收穫很大。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8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實施了在閲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把握文章“感情線”,進行品讀、感悟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説:“教育之沒有情感,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拋開以往以分析課文為主,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而是採取了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主線,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品讀、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不快樂”,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樂來喚起人們的同情心,喚醒讀者的環保意識。於是,我就以這一個“不快樂”作為引導學生們學習文章的線索,讓學生們找到有關的句子去進行品讀和感悟,從而理解課文,從小樹立環保意識,重視環保。

(二)、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讀的訓練,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感情薰陶。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把學生帶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景中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產生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的意識。這篇文章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蒲公英開花時的快樂與被環境困擾時的悲傷那些語句,蒲公英的“快樂”與“悲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有一些“唉”、“哈”、“啊”這些語氣詞,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來理解課文,以讀貫穿整節課,層層進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從而對蒲公英產生深切的同情,對污染環境的行為產生痛恨之情,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聯繫實際,引起共鳴

讓事實來説話是最後的論證方法。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容表現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蒲公英的遭遇很多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讓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課文,那樣會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學生“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説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

(四)、品詞品句,訓練詞句

學習語文,其中一個任務是讓學生積累詞彙,豐富學生的語言。在這篇課文,重點訓練三個詞語“愁眉苦臉”、“迫不及待”、“震耳欲聾”。這些詞語都是讓學生通過品讀句子,在語句中去理解,去學會應用。

(五)、不足之處,有待完善

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時間安排上,把握得不夠好,以至於後來的總結部分內容講得不夠完整。再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夠。這些都有待自己以後改進。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9

1、以畫見悟,畫出情趣

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於是,我課前設計了讓學生給翠鳥上色和課上介紹翠鳥外形的教學環節。其意義有三: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這段外形描寫,頭腦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鳥形象;二是這樣做符合國小生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三是訓練説的能力。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給翠鳥上色是手段,按順序、有感情生動描述翠鳥的外形特點則是目的。

2、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如果説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教學翠鳥等魚、捕魚的部分,我以“誰有勇氣也來讀讀這兩段”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以“聽你讀,我怎麼感覺不出翠鳥飛得快?”“同學們自己小聲練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清脆’、‘疾飛’、‘一眨眼’、‘輕輕地停’、‘一動不動’,看應如何讀出變化。”“我們進行男女生比賽讀”。最後一自然段的“我聽你讀不像老漁翁,像二三十歲的打魚的人。”“下面聽別人讀讀,猜猜這個老漁翁有多大歲數。”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讀課文。初讀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出示幾個學生較難讀準的兒化音,讓學生以多種形式讀。第六自然段生字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隨文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學得較紮實。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些環節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讓學生説説自己生病的時候是怎麼樣的,從而指導學生讀好小鳥生病的這段話時,學生並沒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這個情景中,所以小鳥那種難過、痛苦的感覺也讀得不是非常明顯。在指導牽牛花為了去陪小鳥而使勁爬呀爬呀這個自然段時,雖然我預設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還不夠投入,沒有達到預期的那種效果。

學生都有生病的時候,我以談話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生病時的感受,這樣學生就能理解小鳥生病時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就能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點的句子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小鳥孤單、寂寞的心情怎麼樣?這樣通過反覆地讀和各種形式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小鳥生病時孤單、寂寞的心情,從而把句子讀好。

“牽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點段,體會牽牛花的精神是本課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可是我執教這篇課文是借班上課,學生課前不能預習,學生對文本不夠熟練。於是,我讓學生在自由朗讀6、7、8自然段的同時,選用“蔓兒 纏 榆樹”等詞語説説牽牛花是怎樣幫助小鳥的。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於是又現場採訪牽牛花,現在大家都是牽牛花,我想採訪一下:牽牛花,牽牛花,榆樹那麼高,難道你不累嗎?(生答)既然那麼累,那你為什麼還要使勁爬呀爬?學生説為了讓小鳥早日康復,我再累也不怕。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牽牛花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精神。

本課教學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學生的有感情朗讀需要教師的不斷的去引導,去示範,並踏踏實實的去強化練習。通過反思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對於我來説是一種最好的進步方法,它可以讓我更快的成長,幫助我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學本課中老師事先查找資料,瞭解艾滋病。然後注重情感的感染。要想使學生被課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動,首先作為授課老師先要被感動。帶着飽滿的情感帶着學生走入文本,抓住課題為什麼稱恩科西是“艾滋病小鬥士”進行展開。你認為什麼人可以稱為“鬥士”。學生踴躍回答。通過老師的範讀、指名讀等方式讓學生抓住文中的相關詞語和句子進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  頑強  抗爭”。瞭解恩科西是如何與社會偏見作鬥爭和如何呼籲人們一同關心其他艾滋病人的,從而加強對“鬥士”的深層理解。最後引出關注艾滋病防治問題的國際性標誌——“紅絲帶”,增長知識,瞭解它的象徵意義。

課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的拓展。“你還認為那些人可以稱為鬥士”,頓時教室沉靜下來,我把張海迪、海倫·凱勒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知道那些勇於與困難作鬥爭的人都可以稱為“+6鬥士”。“我們怎樣也能成為小鬥士呢?”學生的思路湧動起來,他們分別從面對困難和挫折去談了自己的看法。

《艾滋病小鬥士》這一課的教學,不但除了讓學生去感悟恩科西的精神以外,而且讓學生對了解艾滋病防治方面的知識,知道它的傳播途徑,從而學會保護自己,關愛他人。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12

真不敢相信,人世間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人。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就因為疾病而成為盲聾啞殘疾人,她在莎莉文老師“愛的教育”之下,學會了讀書寫字,甚至還學 會了説話。20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啞人。不僅如此,她還成為著名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致力於救助殘疾人的事業,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並獲得了總統自由勛章。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竟然有如此耐心的老師——莎莉文老師。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 下,完全靠自己的實踐摸索,極大的開啟了海倫凱勒的心智,並幫助她走向成功。收到億萬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奇蹟,在師愛和奮鬥中創造着。

《再塑生命》這篇課文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沉的愛,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

上課前,我利用三月的早晨充滿生機,校園裏小樹發出鮮嫩的綠芽、桃花粉嫩惹人,這樣的美景我們看到是多麼自然、多麼容易的一件事。而我們要去認識一位聾啞 盲女孩,對她來説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但要有所成就,那簡直是一個奇蹟。讓我們走進這個奇蹟,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海倫説:“我要把別人眼睛 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光明,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成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是誰讓海倫凱勒走出痛苦的深淵?莎莉文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 凱勒的生命。而再塑後海倫的生命如歌,所延續傳承的也是一個涵義豐富的愛的故事。

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説出了全文三小節的主要內容。在品味語言環節,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歡或最感動的句子進行交流,同 時被海倫凱勒的堅毅、頑強所打動,許多同學在暢談感受時表示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勇敢地面對挫折,成就一番事業。但是這樣戰勝厄運的人不僅僅只有海倫凱 勒,於是,我鼓勵學生尋找更多的“海倫凱勒”。像她一樣身殘志堅的人士。在這個環節中,同學們説出了霍金、貝多芬、史鐵生、保爾、張海迪等等令人崇敬的人 士。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更多的關注身邊的人,或許這些人並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令世界動容。

同時,這篇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很值得我們好好品讀,我讓同學們反覆朗讀那些描寫景色的句子;第三節中什麼是愛的那些感悟的句子。

在這堂課上,教師良好的情感引發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映,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營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圍,大家上課積極發言,朗讀也充滿感情。

唯一不足,在時間把握上,還是過於糾結在細節上,沒有從大點上讓學生能迅速進入下一個環節。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用的不是本班的學生,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不熟悉和學生對老師的不熟悉,造成了這節課氣氛上的“低落”這節課整個過程進行的非常的順利,層次清晰,合理的把握好了時間。課後我們展開了教研,認為這節課在對文本的處理上還欠佳,對重點詞語“湧”“匯注”“噴吐”“冒”的處理不當,雖然有圖片做參考,但是學生沒有真正的掌握這幾個詞語的用法。為此我們對本課的重難點,又展開了討論,通過什麼樣的途徑讓孩子們理解?讀中去感悟?他們達不到那樣的高度。老師直接講授?不符合新課改理念。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視頻,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來發現這四個詞語的準確性。

通過本次校本教研,通過本次活動我已經深深的喜歡上了這項活動,我對它有了認識,從陌生突然間到了熟悉,我很喜歡這種教學氛圍,我認為在這樣的活動中會使人成長的更快,更成熟,所以我們要抓住這樣機會多上優質課,也為我校的教學質量有一個飛躍!

窗前的氣球教學反思 篇14

我很喜歡《湯姆 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湯姆和蓓琪迷失在巖洞裏的情景。漆黑的巖洞中,和蝙蝠做伴,連泉水滴落到巖石上都心驚肉跳。要是我迷失了,一定會大哭不止。而湯姆卻不害怕,靜靜等待最後一截蠟燭的燃燒,他明白,那截蠟燭並不是他的生命,他會比蠟燭活得堅強,堅定重生的勇氣,他還有一個比他害怕百倍的女孩要照顧。

他臨危不懼,所表現出的毅力更是值得我的深思和學習。馬克?吐温豐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令人捧腹大笑的結尾後面,藴藏的才是內涵,比故事本身更深奧的東西。由此聯想到,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生活中十分重要。 特別是在湯姆索亞和貝基迷路,被困山洞中的這段。這時的湯姆 索亞和貝基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了,只有一些蠟燭、一點點蛋糕和山洞中的水而已。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會十分害怕、覺得傷心無助,整個人都會崩潰的。但是當湯姆索亞面對這樣的環境,雖然他也十分害怕,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來,而且一直安慰貝基,從來都不表現出自己消極的一面。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沒有放棄自己生存的希望,用盡各種方法,去前方探路,尋找出口,挽救自己和貝基的生命。這裏表現出了湯姆索亞對自己生命的珍愛,對生活的希望。它告訴了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湯姆 索亞歷險記》這本書全書幽默風趣,卻表現出了一個的人生道理,那就是珍愛生命。 《湯姆?索亞歷險記》作為兒童文學上的名著,不僅受到許多兒童的愛戴,也被許多大人所喜愛,據説當時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足以和現在的《哈利?波特》相媲美。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温並沒有用極其現代的奧斯卡方式──戰爭+愛情來表現不平凡的文學,而是以兒童文學的方式給人送來精神上的食糧,由此看來,他不愧為“文學史上的林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eym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