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白楊反思總結(通用13篇)

白楊反思總結(通用13篇)

白楊反思總結 篇1

抓 住文本中的“空白點”進行訓練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讓學生換成具體 的地方説一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戈壁什麼樣子,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了白楊適應性強的特點。教學“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 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一句,我給學生如下示範:風沙四起,白楊樹(挺起堅實的胸膛,擋住飛來的風沙)你能這樣説 嗎?引導學生進行説話,體會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既落實了語言的訓練,又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為幫助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我設計了這樣的問 題: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在課文的思維空白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 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 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白楊反思總結(通用13篇)

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閲讀資料,進行主題閲讀是本節課的另一突出亮點。

白楊反思總結 篇2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時,我從網上下載了有關的圖片如,戈壁灘的飛沙走石,白楊樹的挺拔高大,並製作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幫助學生李潔白養生春的惡劣環境及白楊的品質。同時在板書設計上,圖文並茂,使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一目瞭然。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的動態生成與設計有所偏離,細細想來,在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讓我深思:

1.應尊重孩子閲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閲讀教學就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然而,在教學概括白楊的特點時,我又不知不覺得牽引在學生朝我心中的標準答案靠攏,忽視了學生在閲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2、要遵循孩子的認知特點

在教學時,有時一味的拔高教學要求。教學環節的處理缺少由易到難的銜接過程,一古腦的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措手不及。有時學生的問題已經回答的較圓滿,老師還是沒完沒了要求學生從更深層次去挖掘去理解。種種問題都是需要教者蹲下來,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課文。

白楊反思總結 篇3

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 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 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敍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鑑 於以上對文本內容的分析,教學中,我選擇了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第12自然段)作為課文學習的切入點和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之後,讓學生找出爸 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反覆地讀一讀,並想一想從爸爸的話中你感受到白楊有哪些特點,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楊的特點;在全班交流,深入瞭解了白楊高大挺秀、 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後,讓學生帶着讚美之情感情讀這段話,這是二讀——理解讀;在理解了爸爸的心願,讀懂了爸爸的心之後,讓學生帶着對白楊樹的贊 美、對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讀爸爸讚揚白楊樹的話,這是三讀——體驗讀。整堂課就是以此為軸進行教學,效果不錯。

白楊反思總結 篇4

抓 住文本中的“空白點”進行訓練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讓學生換成具體 的地方説一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戈壁什麼樣子,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了白楊適應性強的特點。教學“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 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一句,我給學生如下示範:風沙四起,白楊樹(挺起堅實的胸膛,擋住飛來的風沙)你能這樣説 嗎?引導學生進行説話,體會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既落實了語言的訓練,又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為幫助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我設計了這樣的問 題: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在課文的思維空白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 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 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閲讀資料,進行主題閲讀是本節課的另一突出亮點。

白楊反思總結 篇5

一、從題入手,質疑定向

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象共舞”是什麼意思?我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並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預設的問題,學生驚喜地發現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老師提出的問題驚人地相似,他們很願意帶着這些問題自學課文。

二、由表及裏,深層體會

學生自學後是全班交流,根據“泰國人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個問題,首先將學習重點鎖定在第五自然段。學生讀完這一段,我問學生:“與象共舞”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嗎?此刻大多學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認為“與象共舞”就是人與大象歡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着追問:泰國人為什麼能做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認識。

三、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在課堂上,我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理解了“與象共舞”的含義後,我問: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與大象之間的關係和諧融洽的?實際上,這也是課文自學提示中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善於抓住每一段的要點,並儘量考慮周到,從多個方面思考。根據學生的反應,我相機指導學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簡要地回答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了解到了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和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結構範式。

四、情境教學,朗讀課文

最後,我創設了“小導遊”的情境,請學生向遊客介紹泰國人象共舞的異國風情。我的出發點是通過這一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有4位學生當了小導遊,讀了第三、四、五幾個自然段。

教學的成功之處可以從以上介紹中略見一斑,而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係”這一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後來我親自提出來的。又如以“小導遊”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夠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朗讀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並不好。我錯過了兩次好的指導契機:第一次是學生回答“與象共舞”是怎樣的場景時,我只是要學生隨便讀了一下,這顯然不行。應該要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後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初步奠定歡快、和諧的朗讀基調。第二次是學生當導遊讀這一段,一直比較平淡,入不了“戲”,此刻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象跳舞是有音樂的,你們想想是什麼音樂?學生可能會説是搖滾、迪士科之類,然後再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覺去讀,效果應該會好些。

白楊反思總結 篇6

我最大的感觸是,教師應該鑽研教材,研究透徹,然後是將文章的綱領提煉出來,也就是板書,有了這個綱,就有了一條線索,實際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思路,與作者進行交流,在文章中。暗含了寫作目的,掌握了根本之後再去研究形式,讓它們服務於內容就會遊刃有餘,即使出現課件問題,課堂偶發事件,也會處理自如。

在教學中應該大膽嘗試,應用好的教學媒體,確實能夠起到直觀的效果,而且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輔助手段,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研究學生,教材,課標,將課堂的教學質量再次提升,不斷進步。

教學方法呈現模式化,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事事關心,實際上是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性,教師成為教參的傳聲筒,語文課缺乏靈活與生動,在這節課中沒能夠更新觀念。在以後教學中應依據新的語文課程倡導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原則,選取“平等對話”這一鮮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蹲下身子和學生共同尋找、探究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告訴着人們哪些新奇的知識,並以此為立足點,讓學生在文本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領會,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觀察自然的好處,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並逐漸養成觀察的習慣。

白楊反思總結 篇7

每個語文老師特別是高段語文老師都知道,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有兩種類型:一是精讀課文,二是略讀課文。而到了五年級,幾乎每個單元精讀課文的篇數與略讀課文篇數是同等的。由此可見,略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我把較多時間花在精讀課文的鑽研上,略讀課文只是隨便講講就算了。略讀課文是否以學生能否回答閲讀提示的問題為標準呢 略讀課文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教師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是否要挖掘點東西培養學生的能力呢 這些問題不斷地縈繞在我的腦中,對於如何上略讀課文我一直都感到十分困惑。

我以《小橋流水人家》為例,談談我這個學期在略讀課文教學上的一些體會。

《小橋流水人家》是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以思念家鄉為情感,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情表過出來的。本課為略讀課文,語言優美,字裏行間直接或間接流露着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學生學習了前面的三篇課文對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一目瞭然的,對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物表達思鄉的情感,學生也較容易把握。這節課,我不是把重點放在讀,而是放在了習作指導上。

課上我首先以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導入新課激起學生閲讀的興趣。然後讓學生結合閲讀提示,自讀自悟。檢查朗讀後,我只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麼樣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 "帶着這個問題學生再次回到文中邊讀邊畫。在交流中,我給學生總結出三組句子。第一組是作者直接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第二,第三組是作者通過回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和描寫家鄉美好的景色來表達愛的情感。學生讀這三組句子,體會到原來表達同一種情感可以用直接抒情,也可以通過描寫人,事,景的間接抒情。接着,進行情感延伸,讓學生也來説説家鄉的趣事,家鄉的美景。學生個個都熱情洋溢,滔滔不絕。最後,進行習作指導,讓學生也來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學生下筆如有神,情感表達淋漓盡致。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訓練,他們收穫的不僅是課文的內容,還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體會到,要想上好略讀課文首先要縱觀全局的大語文觀念,要面向全冊書,整組課文,瞭解全冊教材和本單元教學的訓練點,學生要掌握怎樣的閲讀技能。略讀課文的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適當教法,把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體會滲透起來。着重指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於略讀課文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課文重難點,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善於挖掘略讀課文的訓練點,上出略讀課文的價值,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我想這樣略讀課文教學才會迴歸他的本真,煥發出他的生命本色。

白楊反思總結 篇8

《埃及的金字塔》課文的開始出示埃及金字塔圖片及文中第一節中的“角錐形、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等詞語,讓學生用上這些詞介紹金字塔。之後,圍繞第一課時學生提的四個問題(金字塔有什麼用途?金字塔的外形有何獨特之處?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金字塔為什麼舉世聞名?)展開教學。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從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相機出示了古埃及王朝法老們建造金字塔的資料。解決第二個問題時,重點引導學生閲讀了第三自然段,感受了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偉、結構的精巧,並學習了舉例子、作比較、列數據等説明方法。在解決金字塔如何建造這個問題時,學生從文中描述瞭解了古埃及人民運石頭、壘石頭的方法後,我用圖文展示了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學生體會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聰明。之後,我讓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謎方面的資料。可能是上課學生比較拘謹,舉手的人很少。之後,我多媒體出示了這方面的文字資料。之後,再讓學生談感受,學生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祕。這時,鈴聲已響了,最後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下午,放心班時,我點評了學生在課上的表現。之後,我讓學生回答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金字塔為什麼舉世聞名?”。不是非常正式嚴厲的上課,學生比較放得開,有的説:“金字塔舉世聞名是因為它的外形宏偉,結構精巧。”有的説:“因為金字塔歷史悠久,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有的説:“因為金字塔建造工程非常浩大,凝聚了許多勤勞聰明的古埃及人民的血汗與智慧。”有的説:“因為金字塔有許多的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以為他們能説出個一、二點已經不錯了,不想學生説了這麼多。

看來,課堂上學生雖然舉手的人較少,但他們在認真地讀,認真地聽,認真地思,認真地悟,埃及的金字塔給它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想:如果這最後一個問題能在課堂上解決,那整堂課就比較完整了。但隨後一想,又釋然了,只要學生能感受到,能理解,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就無所謂遺憾了。

白楊反思總結 篇9

選擇這一課,是對自己提出的一個挑戰。面對枯燥乏味、以數據為主的説明文,怎麼把它講好,怎麼讓學生從感情色彩單薄的文字中,讀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設計教案時犯了難。課堂三維目標,我一向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於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也同樣如此,將教學重點之一定為“通過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並用日常行為來踐行。”我試圖通過“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黃河流域生活的畫面”渲染黃河“搖籃”的形象,通過黃河氾濫的數據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黃河作為“禍河”的具體表現,再通過馬爾代夫圖文並茂來深刻感知人們破壞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用心營造氛圍,以感性為渠道,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

但反思這節課的不足則着重體現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學生的能力訓練未能很好地實現。課堂強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環保教育,説明方法的訓練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實方面沒能得到強化。略讀課在“應用”方面的作用在課堂上沒能體現出來。離開了語言文字的有效訓練來追求人文性,那隻能是緣木求魚。

語文再現生活,即使是説明文,也同樣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學過程中,並不能單純地以感性去感悟課文,而應該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內容。反觀我的課堂雖然花大量時間營造了 “人文”的氛圍,但卻無法根植於學生心靈深處的。整堂課過於強化價值觀教育,思品課味道過濃,學生看似感悟到位,實則背離了語文課程的初衷,致使課堂不夠紮實。如果能增加説明方法的小練筆環節,使言語訓練有機地揉合於課堂教學中,這樣更能突出“語文”的“本味”。

白楊反思總結 篇10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説一説,將擺説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説一説、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説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1=3”和“1+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説一説,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説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説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白楊反思總結 篇11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希望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薰陶,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想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論語》的教學與生活聯繫起來。在教《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一篇文章時,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為社會改革而努力的行為,感受了他那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請學生列舉與孔子一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談論作為一位中學生的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教《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充分談論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態度、對待錯誤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及如何看待時間流逝等話題,再過渡到課文時,學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啟發。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論語》十二章的內容相當廣泛,兩者聯繫,尤其是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

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為易,化枯燥為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它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白楊反思總結 篇12

《奇怪的大石頭》題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這位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內心蒙發的精神更對學生求知慾和好勝心的激發得到啟發,故事也點出了一個精髓: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所以我要讓我的學生通過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啟發和對學習的動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能夠在閲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閲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習上落伍。”是啊,“思考”與“閲讀”。記得自己孩堤時,全然不知上學的目的是什麼?只知道機械的去上學和放學,對老師的害怕也遠遠大於父母,那時就樹立了對老師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特別親切,角色中我是他們的老師,而在我老師眼裏我永遠是她的學生,今天我把小時候的迷惑問了我的學生:“父母為什麼送你們上學?”面對這羣三年級孩子的回答,讓我既為之懈動又驚歎,內心深深的感慨。

課文中出現的許多專業名詞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學生以口語猜測之後,又進行了詳細講解。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第一段我以指導學生怎樣讀為主,先讓其圍繞是怎樣的石頭及他們怎麼圍着石頭捉迷藏的讀書,在學生説了以後,讓其抓住主要詞來讀,使學生學會邊讀邊想。然後進行角色朗讀,表現出李四光的特點,讓學生評,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已評出應讀出李四光的什麼特點怎麼讀。最後通過他解決這個問題花費的精力與時間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對比,讓學生説説自已學了這一課有什麼體會,學生在對比的情況下體會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輕易放棄沒有解決的問題。但在對比時最後兩段的朗讀指導有點少,有的學生讀得不流利。

白楊反思總結 篇13

本文告訴學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為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才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

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後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覺得課文的重點應該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後説説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麼。最後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藴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標籤: 白楊 反思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yj7r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