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通用19篇)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通用19篇)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課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點發揮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昇華。 在教學第一小節時,讓學生髮揮想象在紅紅的太陽下小樹有什麼感覺?會説些什麼呢? 讓學生彷彿自己就是那太陽下的小樹,學生展開了自己的想象,體會小樹有了太陽以後再也不覺得冷,而是感覺非常的暖活,這樣的想象讓學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 地體會小樹在陽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樹內心的開心。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通用19篇)

本課結束之前,引導學生説一説:“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麼呢?”再次啟發學生創意表達,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同時本課的德育目標通過寫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兒童的愛心在筆尖流淌,智慧在字裏行間閃爍。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2

《神筆馬良》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貧苦人家的孩子馬良歷經坎坷,最後用自己的畫筆戰勝邪惡,得到窮苦人民愛戴的故事。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

全文故事情節生動,通過設計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走近主人公馬良。問:“你們讀了這個故事認為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的回答是多元的,從不同角度出發的。看來之前的發散思維訓練對學生來説奏效了。

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想法,如通過馬良不直接給官員畫金山,而是先畫海洋大海能夠體會到馬良是個聰明智慧的孩子。他在牢裏等看守睡熟後 在牆上畫門解救無辜百姓、官兵追擊,馬良迅速在巖石上畫馬機智逃脱,這些都能表現他的聰明和智慧。學生抓住馬良沒有筆在沙地上畫畫,在河灘上畫畫體會到馬 良做事執着,熱愛繪畫,持之以恆。通過他只為窮人畫畫,毫不考慮自己體會他的大公無私和善良,以及誠實守信。

學生多元的解讀,逐漸讓馬良這個人物形象豐滿起來,不再是躺在紙面上的人物,而是有呼吸、有情感的立體的有血有肉人。語文教學應該還原作品人物本身的特點,讓主要人物的藝術風格和人格魅力得以彰顯。這是學習此類文章的一個重要方法。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3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國小生因生活經驗缺乏, 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敍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 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裏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 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藴含的情感。

在課的結尾,我又迴歸到“神”字上來。變相的總結課文:馬良的筆“神”在哪裏?不僅要引導學生答出“畫什麼有什麼”,還要結合實際説出馬良是通過對畫畫的執着、刻苦的鍛鍊才得到的能力。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還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筆”,你想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

當然,在教學中個別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積極性不夠高;對馬良的這些做法是體現馬良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滲透的還不夠完善;在板書的設計上還需精煉!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4

班級的紀律依然不是很好,我採取的“感動方式”沒有感動他們,倒似乎感動了部長。他對我説:“最近170班的紀律好些了……”部長的話,讓我在風口浪尖上看到一線生機!為了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願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成長的蜕變,就是痛並快樂着……然而,當這疼痛果真排山倒海襲來的時候,我卻無法用緩釋的膠囊來鎮痛。我終究是一個平凡到近乎平庸的人,貌似堅強的外表下是一顆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心。我瞭解自己性格上致命的軟弱之處——水漲船高,兵敗山倒。可是他們為什麼不肯給我一個崛起的機會?!我不知道他們會怎樣,我也不敢希望他們會怎樣。最近班裏的種種情況讓我堅持的意念有了動搖。充其量,我是一個好人,但我不是聖人!我一直的堅持現在成了我的一廂情願,這不是天下最大的諷刺麼?班級是什麼?不過是一個虛設的概念,三年以後就是完全獨立的個體了!我像一個傻瓜一樣為了這虛無縹緲而寢食難安,到頭來不過是一個笑話……我也曾經是一個學生,我在我的老師面前誠惶誠恐、恭恭敬敬,因為在我看來那是我的長輩。可是現在的學生,完全沒有了這種意識。一個我用盡心思感化的學生,竟然在犯錯誤之後公然頂撞我!這缺少作為人最起碼的素質,而天地間最偉大的事業莫過於去做一個人!“人才”,“人才”不成“人”,又怎麼能成才?我冷笑着選擇了冷戰,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説不清是情緒把事態嚴重化,還是事態把情緒惡劣化。是什麼讓一切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張愛玲的話或許是最好的回答——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你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迷茫、困惑、失落、心如止水……

起起落落,生活就這樣過了近一個學期。面對未來,我充滿了矛盾。是進是退?我完全沒有了感覺。何寶榮那句“不如我們由頭來過”的話對黎耀輝有致命的殺傷力,我的這句話對於他們而言,卻只是一顆過期的阿司匹林。不僅沒有使心中的花朵長開不敗,反而加劇了它的死亡帶給我的陣痛。痛到麻木,痛到無所謂痛……

過分張揚自我的年代裏,人們反而迷失了自我。人生的悲劇在於,覺醒的時候也就是失落的時候。我為他們感到悲哀,也為自己感到悲哀……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5

《大瀑布的葬禮》一課講述的是巴西總統親自為一條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的故事,涉及到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這一世界性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環境問題的深深憂慮。

我在講解時,採用觀看雄偉宏大的瀑布畫面,將學生帶入意境,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指導朗讀描寫雄偉壯觀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部分(第4、5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大瀑布,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讚美瀑布,找出課文中讚美瀑布的詞,充分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後,讓學生朗讀,學生很自然地讀出瀑布的磅礴氣勢。這時我話音一轉,説:“同學們,我相信。大瀑布的美麗已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上,可有誰會想到,所有的一切,我們這也看不到它了,它成了歷史,成了我們記憶中的夢。我實在不忍心看到它現在的樣子。”學生立刻心情沉重,緊接着觀看逐漸枯竭的瀑布,讓學生説説心中的感受,滋味,再配上淒涼的音樂,讓學生朗讀描寫瀑布逐漸枯竭的部分(第8自然段),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情境,朗讀效果特別好。

再讓學生分析迫使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一世界雄奇景觀逐漸消失的各種原因,學生默讀第七自然段,很容易找到書中的原因。隨即引導學生更全面的辨證的看待問題,把問題引向深入。導致大瀑布逐漸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缺乏環境保護的責任心,不注意保護生態平衡,不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

最後我用設計總統演説以及課外拓展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我巧用課文的空白點,設計一個總統演説的練習:如果你是巴西總統,在這個葬禮上,面對巴西人民,你會説些什麼?並作為一個小練筆進行的。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6

《祖國山川頌》是必修三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其途徑是通過對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的鑑賞,感受作者的情感。

朗讀永遠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讀幾遍,就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對於寫景遊記類的散文。但對於當前普通班的學生來説,朗讀是讓他們很厭煩的。如何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使他們的朗讀從被動變為主動,是當前讓我考慮很多的問題。也擔心如果不使用好一點的勉勵措施,僅憑苦口婆心的勸説,那今後語文學習的效果會是很不好。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7

中國民居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各具特色的民居》這篇閲讀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説明文,介紹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學習這課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發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説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在教學之初我先看了去年我曾寫的教學反思,我知道了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和民風民俗很簡單,因此,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學瞭解。

教學中我重點指導了《各具特色的民居》這部分的學習。

首先我讓孩子們掃讀寫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這部分的中心段。孩子們很迅速找出了“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着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後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奇葩”,“葩”我先讓孩子們觀察字型,然後猜到底指什麼,有的孩子很乖巧,馬上猜出“葩”就是“花”。此時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個句子,這裏把什麼比作奇特的,特別的,非凡的花呢?孩子們都知道了把客家民居比作奇葩,通過這個過程的學習,孩子們也知道了這個自然段採用了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説明方法。

接着,我讓孩子們圍繞“奇”去體味課文。孩子們從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材料、作用、文化特徵這幾個方面去認真朗讀品味了課文。

最後我讓孩子們動筆寫了寫“我們村的房子”。大多數孩子都能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村裏房子的特點,比如做房子的時候要請風水先生看地,擇黃道吉日動工;房子一般是主體房和附屬房兩部分,主體房主要是休閒卧室,附屬房裏餵養畜生,做飯……孩子們的觀察比較仔細,介紹某個方面的特點比較具體。但是在孩子們的小練筆中我發現孩子們的介紹比較枯燥,不能應用多種多樣的説明方法使文章顯得形象生動。孩子們的習作能力還要進一步提高啊!這個任務也是任重而道遠啊!

《傣家竹樓》我讓學生自學,抓住竹樓的“美”去學習體會。當然,體會竹樓的美不勝收,詩情畫意主要是通過朗讀去體現的。

教完這課,感覺有些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我總是在課中才發現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神遊得太遠,然後才採取措施引起孩子們的注意。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在一開課就牢牢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啊!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8

從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節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課也是圍繞着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後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註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言為我所用。

無論是哪個方面的關注,其實最終都要歸結於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解讀,只有將這兩者都解讀通透了,並有機結合,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上出真正適應學生的課。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9

課文內容讓學生自主理解是困難的,雨果的血是沸騰的,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他澎湃的激情也較為困難,所以,我把教學的切入點放在了找本文的感情基調入手。學生帶着讚美之情去賞讀,把握這篇文章,感情方面已拿準,後面理解也水到渠成。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伏爾泰的歷史貢獻及啟蒙思想的偉大意義,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理解詩化的語言中藴涵的深意;學習伏爾泰和雨果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課堂教學採用朗讀法、討論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主體參與,創設出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在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的同時,反覆的誦讀又使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閲讀體驗去感受激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正義、自由等問題,深化了個性內涵。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0

這是一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連生字也沒有注音。學生習慣了藉助拼音識字,一下子沒有了拼音,學生如何讀課文認識生字呢?

學習新課之前,我習慣讓學生先預習,這篇課文我事先沒有讓學生預習。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篇極好的鍛鍊學生自主識字的好素材。

要讓學生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首先讓學生對課文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課: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小壁虎(板書:小壁虎)。誰來説説小壁虎長什麼樣兒呀?(出示課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沒有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呀!小壁虎決定去借尾巴(板書: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它藉着了嗎?

觀察書上的插圖。這篇課文可有意思啦,請大家看書上68、69頁的彩圖。書上一共有幾幅圖呀?誰來給大家講第一幅圖?學生一副一副地講,然後把六幅圖連起來講,降低難度又有了整體的把握。

“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看看書上是怎麼寫的?”我範讀課文。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為學生喜歡讀又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老師讀的好嗎?相信大家也能讀得這麼好!同學們,你們發現了麼,這篇課文有拼音麼?那遇到了不認識的生字怎麼辦?”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説問老師,有的説問同桌。

“今天比一比,看誰學會了自己認字。我提議大家把不認識的生字先畫上橫線,三個人一小組,畫完後三個人交流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記住繩子的方法。如果你們三個都不認識,就畫上三角,一會兒我們集體學。

”學生自主識字,我巡視指導。一開始個別小組知道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有的小組急於求成畫課後橫條裏的二類字。我馬上給予全班學生提要求,按老師的要求做,自己先讀課文,邊讀邊畫不認識的生字。學生慢慢進入狀態,我在給予個別指導。然後交流小組內不認識的字,此時我並不急於教孩子,而是提問別的小組有沒有認識的,動用全班學生的力量,説説識字的方法。有了這樣一個過程,二類字一類字學生都已掌握,只需集體鞏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斷和檐兩個字,進行了集體識記。

進行了這樣的訓練,旨在教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識字問題將不再是個難題。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1

ɑ、o、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作為剛入一年級學生所接觸的第一堂漢語拼音課,如何在課堂實踐中體現創新與發展的理念,是每位實驗操作者值得思索的新命題。

學 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保證,針對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學會單韻母ɑ、o、e(會讀、會認);把三個單韻母與學過的熟字相聯 系,體會字母在音節中的發音;讓學生觀察、瞭解字母在四線格中的位置。其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發音方法,這無疑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 點。

本課力求做到:

一、使整節課充滿童趣

興趣是兒童感知事物、發展思維的內動力,針對這一心理特徵,我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帶學生進入"拼音王國")及採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如開火車、開小船、醫生為小朋友檢查喉嚨、記者採訪、"猜一猜"遊戲、送字母回家等)激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使本課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這 一節課,我力求打破以往教學拼音時老師教,學生學,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舊模式,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發現字母的發音要領,字形教學既重視 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又採用了學生喜歡的編兒歌的方法,使學生準確地掌握了字母。兒童學習漢語拼音,

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 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建立起新的聯繫的過程,對於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説,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因此,教學中,只要 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化難為易,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如,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 學生學公雞叫,學白鵝唱歌,背古詩《詠鵝》,叫阿姨好使學生初次感受到拼音字母所標識的語音就在生活語言中,繼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單韻母a的發音方法及字 母的形狀,最後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剩下的兩個字母,真正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2

這篇課文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恢宏的,氣勢是磅礴的。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充分感受到字裏行間所體現出來的激動與自豪是我在預設教學目標時着重考慮的一個問題,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預設教學過程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媒體,拉進文本與學生的距離。

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原本,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的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適合運用媒體營造情境的文本,媒體使用恰當,可以起到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的作用,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2,變換形式,提供學生多次朗讀的機會。

朱作仁教授説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我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給予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我在教學中注重肢體語言與朗讀的配合,如擊掌,振臂高呼等,低年級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體,動作和教師語言的引領下,學生們盡情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説他們在朗讀,不如説他們在用心感受。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一讀讓你覺得最激動的句子或段落時,學生都分外投入,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3

1、在學習詞語時,引導學生理解了“不假思索”,並讓學生用“不假思索”説一句話,做到了讀寫結合,口書並重,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元統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生在朗讀、理解、感悟、體驗的基礎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積澱,也有了一種想釋放的強烈慾望,通過小練筆,既釋放了學生的情感積澱,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學生寫字時,我讓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認為難寫、易寫錯的字,小組內一人彙報一人板書講解提示,其他小組補充,突破了難寫、易寫錯字的難關。

3、特別是“朗讀我能行”將課堂推向了高潮,小組展示朗讀後,讓其他小組評議,並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對話進行重點朗讀訓練,學生知道了讀小女孩的話時是低聲地讀,讀教育家最後的話時要把教育家的激動的感情讀出來,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在初步閲讀是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評評議議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發,從而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讀讀、議議中學生也很輕鬆的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4

《生命的藥方》講述了14歲的艾迪救治、陪伴因輸血而不幸染上艾滋病的10歲男孩德諾的故事。表現了兩個小夥伴之間純真的友情,是一曲人間真愛的頌歌。文中德諾和艾迪超越生死的友情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把對生命的感悟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如何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我在學課文時,請學生説説怎樣做就是在好好使用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怎樣做又是白白糟蹋生命,虛度年華?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見聞。之後,我出示:“生命因_______而精彩”,沉思片刻後,學生紛紛各抒己見,一個個都成了小哲人。“生命因珍惜而精彩,生命因堅強而精彩”等。我趁熱打鐵,趕緊又説:“那麼既然生命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該怎樣好好使用生命呢?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5

曾經,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裏,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繫。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着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為,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脱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國小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農的愛子之情 。 走進文字。就這來説,今天的教學,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裏。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但也從學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學生的理解畢竟是粗淺的,只侷限於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就有學生不能讀出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為愛子之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了我在課堂的教學機智還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在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太過於牽引。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7

以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要學,是我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引入方法。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具體情境――解決長頸鹿大叔分房子的問題,這是一個既富有童話故事色彩,又是一個富有現實意義的數學問題,學生從內心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興趣,閃現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題策略,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師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可以作為解題的一種思路介紹給學生,不否定學生自己的想法,在後面的學習中,在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計算時,再滲透策略優化的思想。創設了這樣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讓學生自由想像會飛來幾隻小鳥,要安排幾間房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設置讓學生進行“猜想―計算”的活動,使學生感到計算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需要,領悟到計算的現實意義,從而激發起主動參與計算的興趣和願望。重視學生個性的想法和算法,教學中重要的是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交流的機會,而不是將統一的模式塞給學生。最後設置一個有餘數的除法推理,更是將學生的思維推到高潮,鼓勵不同的解題策略,切實瞭解不同學生的思維特點,恰到好處地促進他們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8

這是一篇説明文,作者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水的常識:水在人體中的作用,喝水的意義。説明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道理。使我們不僅懂得了這些常識,更加懂得水在生命歷程中的重要,從而自覺的保護水資源,為人類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應盡的義務。説明文一般趣味性較低,如何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體會説明文文字精練、數據準確、説服力強的特點呢?

因此,我力求為學生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以“讀”為主,將讀書的權利交給學生,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上。而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我重點通過讓學生觀察幾個帶有“三點水”偏旁的生字,引導學生了解水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讓學生潛心默讀的過程中瞭解:為什麼稱水為“化學師、運輸兵、調節器、潤滑劑、衞士”?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整個課堂我留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和交流的時間。

神筆馬良反思總結 篇19

怎樣理解本文最後一句“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我啟發他們道:這是有前提的,我們先一起來看前面的語段所寫“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我説這裏運用了“此時無聲更勝有聲”的藝術手法,我們來看句中的倆字“它”和“ 她”分別指代什麼?學生們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個“它”指安塞腰鼓,後一個“她”指出奇寂靜的世界。我進一步啟發道:你們的回答很正確,我們可以嘗試想象一下曾經喧鬧的腰鼓一旦安靜了,確實會留給觀眾格外寂靜的感覺,但是倘若我們認為“雞啼”是實寫呢?在黃土高原上是有居住在窯洞裏的人們,抗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延安就坐落在陝西,那麼傳來一聲意外的“雞啼”也屬正常;但是倘若這是虛寫呢,作用何在!一同學解釋説:人們當時沉浸在激情的迴響中,“雞啼”反襯這份寂靜。

我繼續發問:還有其他理解嗎?另一同學馬上站起來説道:人們沉浸在激情的迴響中,被一聲“雞啼” 喚醒。我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他們倆的回答怎麼樣?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的。我評價道:兩個同學的理解都非常合理。上述例子只是在《安塞腰鼓》的教學過程中閃現的小浪花,其實在兩課時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也讓老師感到震撼的“靈感火花”比比皆是,隨處可以採擷,這不能不説是得益於採用了自讀、自疑、教學相長的思路進行“非預設性” 教學的方式。

因為在嘗試這種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人格完全平等,老師時刻注意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也意識到老師僅僅是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已;而教學活動又是在師生、生生之間從語言到知識結構到思想、心靈世界的對話中展開,所以這種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在完全開放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心靈世界完全敞開,思維的火花閃現得更加燦爛;同時授課的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收益。雖然有些教學意外裏超出教學設計,但真知灼見也往往在其中閃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y7x9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