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1

心理學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創造的基礎。張志公先生説:“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兒童詩的創作也不例外。對為兒童來説,任何抽象的理論,他們都不興趣。最吸引他們的是色彩和聲音。豐富的色彩使他們睜大好奇的眼睛,美妙的聲音撩動着他們的耳膜。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本節課的教學把童詩的欣賞與仿寫結合在一起進行。為了豐富學生的詩歌表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執教者主要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一、運用樂曲引發學生想象

伴樂朗讀,把學生帶進音樂所描繪的情境中,容易使學生聯想起自己的生活和經驗,構建起關於所讀詩歌的具體形象。

二、運用圖片引發學生想象

美是詩歌的生命線。可以説沒有美就沒有詩了。本節課所呈現的圖片絢麗多彩,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喚醒了學生已有的色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彩印象,又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激發了熱愛生活的熱情和表達的慾望。

課堂氛圍較活躍,學生踴躍發言,會説能説。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學生睜開了詩意的眼睛,自由地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儘管作品稚氣,有些想法可笑,但掩藏不住他們那一顆顆火熱的心。遺憾的是詩歌練習格式後三行的設計限制了學生的思路,使得有創意的表達無法實現。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2

《愛什麼顏色》是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是一首小詩。詩歌語言簡練,相同的結構段式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教學這課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通過師生接讀、男女分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賽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使孩子們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了“我的心”,明白了“我的夢”,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侷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己喜愛的顏色及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在學生理解、體會詩歌內容意境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造本課詩歌再編一段。我指導學生在充分想象,充分“説”的基礎上再去“寫”,並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鮮活的事物去描繪。雖然學生的思維侷限在“金黃”,“白色”,“粉色”,“黑色”幾種顏色中,但發言充滿童趣和想象力,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雲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聖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我愛潔白的顏色,

因為——白雲是潔白的,

雪花是潔白的,

我生活在農村,

我的心靈也是潔白的。

黒格爾曾説過:“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能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實、豐富,是一種生動的審美再創造。語文是科學的,是學生的思維之劍,那麼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想象,無疑是培學生創造性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讓學生仿編小詩,既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仿寫,可以讓學生領悟到許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語言,為他們今後的構思提供材料和模式,從而打下比較紮實的寫作基礎。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3

《愛什麼顏色》是一首小詩。詩歌很是簡練,結構比較簡單,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課前預習過程中,讓孩子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過程時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原因。教學詩歌時,我採用泛讀、領讀、齊讀等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多感受,增強學生的語感,把握學生的語速.讓孩子在朗讀中思考,鼓勵孩子在朗讀中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引導孩子在自由選擇詩歌的小節來賞析,懂得作者所喜愛的顏色,理解作者所喜歡的原因,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最後讓學生仿照詩歌,也當一次詩人,仿寫一小節詩歌,讓其有成功感!

課程是因學生的實力水平設置,也需要因材施教,結合本班學生的實力水平進行調整。在教授課程的環節中,發現這屆學生的基礎知識有些薄弱,需要對基礎知識進行復習提高。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4

《愛什麼顏色》是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是一首小詩。詩歌語言簡練,相同的結構段式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教學這課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通過師生接讀、男女分讀、同桌互讀,小組比賽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使孩子們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了“我的心”,明白了“我的夢”,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侷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己喜愛的顏色及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在學生理解、體會詩歌內容意境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造本課詩歌再編一段。我指導學生在充分想象,充分“説”的基礎上再去“寫”,並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鮮活的事物去描繪。雖然學生的思維侷限在“金黃”,“白色”,“粉色”,“黑色”幾種顏色中,但發言充滿童趣和想象力,一首首充滿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雲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聖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我愛潔白的顏色,

因為——白雲是潔白的,

雪花是潔白的,

我生活在農村,

我的心靈也是潔白的。

黒格爾曾説過:“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能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實、豐富,是一種生動的審美再創造。語文是科學的,是學生的思維之劍,那麼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想象,無疑是培學生創造性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讓學生仿編小詩,既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仿寫,可以讓學生領悟到許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語言,為他們今後的構思提供材料和模式,從而打下比較紮實的寫作基礎。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5

執教了《祖國,我終於回來了》一課後,無論是對教材的內容,還是對作者的感情,以及學生對課文的的學習興趣,我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始終,用讀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學生們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讀、領悟、體驗、揣摩,從而感悟課文的真諦。

此外,我重視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深入地瞭解學生自主研究的情況,並參與研討,建立自主互動的課程學習空間,努力創設新型師生關係。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對其學習方法及時進行總結與肯定,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引領作用。在學生充分地彙報後,我又及時地加以總結,同時有效地佈置下一步研究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交流課外收集的信息,提高知識水平。學生不僅可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領悟到閲讀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學會閲讀。同時,一種強烈的正義感、一種民族自豪感、一種對美帝國主義的憤慨之情和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的責任感,也會伴隨着情感的體驗過程油然而生。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教學我通過“攥”和“仍”兩個看似簡單的動詞統攝全篇。在認讀生字中,出現“攥”和“仍”,通過做動作,讓學生初步感知這兩個動詞。然後,根據這兩個詞,整體感知課文,抓住主要內容。接着從“攥”字進入文本,去欣賞湖水美麗的景色;從“仍”字出發,去了解那個小孩對湖水的破壞。最後吧“攥”和“仍”這兩個動詞連到一起,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去發現其中的意藴。

1.以文本為依託,採取多種方式充盈學生心靈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句,聯繫上下文,聯繫插圖,聯繫生活積累,想象湖水裏倒影的景象,來豐富文本的內涵,使文本變得具體、詩意而具體起來。學生想到了倒映在湖中的山石、花草、樹木、飛鳥、遊人,以及小魚,並想象着這些來朗讀這個重點句子,使文本活躍在學生的腦海中。緊接着扣住一個“仍”字,讓學生想象扔進香蕉皮的湖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再一次勾勒湖水的景象,與前面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在學生心中形成反差,足以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2.在語言、情景的對峙中啟迪學生智慧,完善學生人格

本節課通過對峙來震撼學生的心靈、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攥”和“仍”的對峙,讓學生比較、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湧,“跳起來摘桃子”,發表了十分精彩的看法。通過“仍”前後湖水景色的強烈對比,形成理解的張力,震撼這學生的心靈,達到了學生心靈與文本和諧共振的境界。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是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的,它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為自己能結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誇獎小柳樹。

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比較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來讀懂課文。其中,我又是從三方面進行引導:一是從柳樹和棗樹的生長特點分析他們的不同;二是從兩者的性格特點來理解不同;三是通過小柳樹的前後表現不同來體會。

在進行這三方面的引導中,我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不同語氣地朗讀、比較和體會。學生不僅在讀中感悟課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也體會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其中對小棗樹心情與性格地方理解比較到位,而對小柳樹的性格與説話語氣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學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靈活地引導學生,過渡語言簡練準確,充分挖掘學生的完整思維。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8

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一課是一首詩歌《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讚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讚美;後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讚美。在這首詩裏,我們彷彿看到一位充滿温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

在這首詩歌裏,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發情感呢?

我是這樣做的:

一、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慾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願望。

二、多角度審視長江。課前已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並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體現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在這裏,學生有的介紹了長江的發源和流量,有的帶來了有關長江的圖片和歌曲,有的朗讀了長江的詩歌和散文,在諸多交流中,學生對長江有了深入的瞭解,學生知道了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長江給了多少詩人詩的靈感,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國演義》片頭曲和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讓學生對長江有了更多的感慨,為感悟文本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感悟文本,昇華情感。我用聲情並茂的範讀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高聲朗讀起來,那投入的樣子真讓人神往,幾分鐘過去了,學生紛紛舉手説自己的體會,有的説:“我覺得長江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着我們。”有的説:“我覺得長江既温柔而又充滿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温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層浪,“博大而無私”“宏偉而壯觀”“熱愛而依戀”這些關鍵詞都從學生口中如詩一般地流淌而出,帶給我不小的驚喜,學生是偉大的,他們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學生還發現了作者用“你”而沒有用“她”;發現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處而又有不少不同;發現了“走和奔”給人的感覺不同;發現詩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兩句話是一樣的;提出“為什麼説長江能推動新的時代?”等有價值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記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做上記號,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有困難時稍作點撥,這些問題解決了,對課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討論的過程中,輔助以感情朗讀,很明顯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在不斷深入,不斷昇華。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認真補充閲讀了《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和蘇軾的《赤壁懷古》,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和這兩首補充詩歌,較好地拓展了課文的學習時空。學生寫寫學學生再次感受到“長江是歷史的象徵,她是一條母親河,更是一條歷史之長河”,有的説:“母親是無私的,母親永遠是天底下最美的人,母愛永遠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有的説“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千百年來她給了詩人多少詩的靈感!”……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9

動物的羣體生活及社會行為離不開信息交流,動物的信息是什麼,怎麼交流,對於這些問題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很容易處於機械的記憶狀態。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學生對知識記得紮實,難以忘懷。

本節課另一比較成功之處是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感受和體驗中獲得感悟.如請各小組用一句話概括成功的祕訣,其中有一組同學説“興趣+汗水=成功”。學生感悟到科學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識和方法,同時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

學生提出實驗後應該把螞蟻放回到大自然,還有幾個同學提出為在實驗中死去的螞蟻默哀,學生在體驗中感情得到了昇華.接下來談如何對待動物,學生髮自內心地説應該熱愛動物,保護動物。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觀察很仔細,能觀察到螞蟻觸角相碰的情況,很多同學則觀察不到,我還要在學生閲讀課文發現問題的時候,應多給予指導,同時這也是我不斷努力的地方。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10

11月2日下午,我在鎮中國小執教了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的最後一篇課文——《孫中山破陋習》。本來應該在第一時間寫出這一課教學的得與失,但因家庭瑣事所累,一直拖到了現在,倍感慚愧!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後,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的活潑能幹的姐姐(已放在第一課時教學)。第二至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孫中山的母親受封建習俗的影響,強行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他的姐姐從此失去了歡樂,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寫辛亥革命後,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文章運用了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幹,纏足時和纏足後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字裏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於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鬥爭的革命精神。

本文主要是寫孫中山與他媽媽之間的對話(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摯動人。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重點引領學生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讓學生想象姐姐當時承受的痛苦,以至於改變了姐姐活潑的個性。讓學生從姐姐的前後變化中體會封建陋習是多麼害人。另外,體會母親也是纏足陋習甚至更多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但他們像母親一樣對封建陋習盲從而無奈,而孫中山卻對封建陋習憎恨與抗爭,從對比中體會孫中山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大概過程如下:

複習時,先請學生就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聊聊孫中山的姐姐原來是個怎樣的女孩子,學生們都覺得他的姐姐既活潑又能幹。我也興奮地問學生:“有這樣的姐姐朝夕相伴,我們高不高興呀?”學生們都喊:“高興”,我卻話鋒一轉:“但好景往往不長。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到相關的語句,你可以用筆畫下來。”學生們靜靜地默讀課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後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疑問,我趁熱打鐵:“是什麼樣的一件事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文中尋找着答案,一致認為:是“纏足”讓姐姐發生了改變。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這段話:“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見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學生齊讀後,我問:“你知道姐姐纏足時的感受嗎?”“姐姐為什麼會痛苦地流淚呢?”引導學生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來體會姐姐所受,為學生講解:“同學們,藍線畫的是我們正常人的腳型圖。纏足時,要先把本來直的5個腳指頭折斷,藏在腳底下,再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把它們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直到最後長成這樣的形狀。”説完,我走到一位女生桌前:“如果你就是姐姐,腳指頭這樣被折騰,痛嗎?”孩子難過地説:“痛!” “十指連心”呀!你能用聲音表現出這種痛苦嗎?”她讀得非常到位,另外幾個女孩子也讀得毫不遜色。

為了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纏足給姐姐造成的傷害,我又為他們出示了一組被纏過的腳的圖片,並請學生説了自己的感受。學生 們只説出了“這些腳很小。”“這些腳小得還沒有我們的手掌大呢!”這些感受。我補充道:“我們把這些小腳稱作“三寸金蓮”,相當於十釐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學們的腳小得多?封建社會,女孩到了四、五歲左右就要被纏足。為了使自己的腳不長大,她們有的在腳底下墊上錐子走路,有的墊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有的甚至抓一些蟲子放在腳底,好讓自己的腳腐爛,不長肉。同學們,聽到這兒,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學生們聯繫自己以前受過的傷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針刺了一下、手或腳不小心被玻璃劃破了等,進一步體會到了纏足給古代女子帶來的傷害之深。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的反應如何?”我又用這句話引出了孫中山母子的對話,問學生:“從孫中山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交流,學生們都體會到了孫中山的“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可是,他們是否也理解媽媽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語氣説:“奇怪!同是親人,弟弟是那麼的心疼姐姐,而媽媽卻還要堅持給姐姐纏足,難道媽媽就不心疼嗎?”很多學生都從“歎了口氣、我也知道、可、會被人家笑”等詞體會到了媽媽也很心疼,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我難過地説:“‘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正因如此,母親們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要讓她們纏足。孫中山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也知道纏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過這樣的痛苦。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媽媽的這種心情吧!”我相機指導他們分角色朗讀母子倆的對話,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

一段悲傷的音樂響起,我説:“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個故事深深地震憾,一個女孩子竟然失聲痛哭。我説:“纏足,帶走了姐姐燦爛如花的笑臉,也奪走了姐姐悦耳動聽的歌聲。正是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讓我們捧起書,齊讀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變給孫中山帶來的這份傷痛吧!”此刻,學生們怎會讀得不動情呢?

這是對課文二至七自然段的品讀。在教學中,我用了很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通過朗讀,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瞭解到了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

在學生們齊讀完二至七自然段後,我直接出示了第8自然段的內容:“後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並進行了如下教學:

1、同學們,年幼的孫中山看到姐姐被纏足,心中充滿了對這一陋習的恨,就暗暗立下了廢除陋習的決心。長大後,他排除萬難,終於破除了這一陋習。讓我們帶着敬佩,一起讀段話!(生齊讀)

2、這個陋習只是害了孫中山的姐姐一個人嗎?(指生説)

3、“殘害了中國婦女上千年的封建陋習”呀,你終於被廢除了!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千千萬萬箇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 女同學讀!( 女生齊讀) 

4、如果沒有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已被纏足;如果沒有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包括施老師也許早已纏足。感謝孫中山!(齊讀)

5、這就是(師指課題,生讀:孫中山破陋習)

現在,你還想怎樣讀這個課題?(指生讀課題,生讀出了孫中山破陋習的偉大與了不起。)

6、(屏顯孫中山雕像)同學們,他就是孫中山。他遇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於反抗封建陋習,這種可貴的精神,一定會長留我們心間!此時此刻,面對孫中山爺爺的雕像,你最想對孫爺爺説些什麼呢? (音樂,交流)

7、同學們,孫中山爺爺破除的是已在中華民族存行了上千年的封建陋習。可是,就在我們當今社會,我們的身邊卻還有如此多的陋習在等着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破除。(屏顯部分陋習)現在,你能當着孫中山爺爺的面表表決心嗎?(指生説)

8、作業

同學們,孫中山破陋習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震憾。課後,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破陋習的行列中來,大家説好嗎?

以上就是我對《孫中山破陋習》第二課時教學的簡單回顧。應該説,整節課的教學走的是一條情感的主線,因為只有學生入情了,才能悟情。雖然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並不是很差,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最遺憾的就是考慮到課堂的時間分配,一些應該讓學生展開説的環節,如“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這一環節真的只是被我以“環節”的形式匆匆走了一個過場,學生的説話慾望還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下面環節的教學。

一節課下來,有得有失,敬請聽課的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11

本學期的集體備課,是用高效課堂的模式來上的。高效課堂的模式分為四步:激趣定標(3分鐘)、自學互動(20分),適時點撥(8分)、測評訓練(10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被按排在順數第二位,感覺責任重大。本人也沒機會去縣城聽課,對於高效課堂的模式,還是不清楚。那次中心校舉行一節高效課堂模式的課。由於上完課才去,開始上的都聽不到。我經過反覆研讀高效課堂的模式(九大工程三),加之又再次有機會到中心校聽高效課堂模式的課,和課後評課議課,又加之本人也有用高效課堂上課的意識。

我上高效課堂的模式的時間是20__年3月21日下午第三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棉鞋裏的陽光》。聽課的老師是全校的老師。我準備的教具是生字卡,和生字組成的詞的詞卡,小黑板。

開始上課時,我檢查學生紙和筆是否準備好,發現同學們表現得很好。講了激趣定標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拼音讀課文,找出生字,讀幾遍。會的學生可以教不會的學生。接着,我發了生字卡和這些生字的音節,生字和音節是分開的,讓學生找朋友,找出生字和它的音節。只發了兩個小組。我讓拿到生字和它的音節的同學,到講台讀給全班同學聽。有一個學生,找到生字和它的音節,卻不懂讀。我説:你不懂讀,怎麼找到生字和它的音節呢?課後反思,這樣處理方法是不對的,我當時應該表揚這位同學,説他認真地按老師佈置的去做,才找到這些生字和它的音節。不會讀的可以讓全班學生教他,或 哪位當小老師的來教。這樣可以激發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另一組也出這種情況,我當時是這樣處理的:叫學習好些的學生代替那位學困生。那位學習好些的學生不肯上講台,那位學困生只好到講台,我讓全班學生教他讀,就讓這位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當時也應該表揚這位學生,然後叫會的學生教他讀。

這節課反思最深刻就在這兩位學生身上,因為在課前根本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

這節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我都基本做好。當教完生字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讀書,但下課的時間到了,學生只讀到一半就下課,本來按排學生讀完課文,再來寫生字詞。這樣是不是定標太多了,或不用讀課文,直接寫生字詞呢?課後反思,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做作業,寫好這幾個生字就可以了。免得量多,使學生懼怕學習。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篇12

①、導課注意激發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導課時就要注意激發興趣。仔細回顧我所聽過的高效的《聲律啟蒙》課,我發現這些老師在導課時都特別注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比如五小的劉曉仙老師,導課時模仿説書先生的口吻來了這麼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來到了江蘇省。這一天,他路過的一個城鎮叫通州。這時,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個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個上聯叫身邊的大臣們來對: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這個上聯用“南”、“北”、”通”、“州”四個字重複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們聽了面面相覷,大夥兒使勁想各處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國的重要地名都過了篩子,可就是想不出個合適下聯。還是紀曉嵐有辦法,他沒有死摳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動腦子。他一眼看見了街頭上掛着“當”字大招牌的當鋪,馬上想出了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下聯對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個字:“東”、“西”、“當”、“鋪”, 重複組成。在引導學生讀了趣聯之後突然話鋒一轉:對聯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聲律啟蒙》《十三元》這一課,去感受對聯中的古典情韻之美,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學習活動中。再如二小的賴小珍老師,導課時她模仿“開心詞典”的“根據文字敍述猜人物”的活動,巧妙地講述了《九青》中《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詩句“楚人誰識屈原醒”,不露痕跡地帶領學生進入《九青》的學習。還有吳梅英老師上《十灰》時,通過向學生描繪“月光撒滿南樓,庾亮坐在胡牀上與眾人盡情吟詠玩樂”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詩句“月滿庾樓,據胡牀而可玩”,從而進入《十灰》的學習。

其實關於導課的形式,胡主任在《聲律啟蒙》課堂教學構建中列舉了很多例子,這份材料我們國學郵箱中有,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去仔細研究研究。

標籤: 反思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x0y4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