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精選16篇)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精選16篇)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

高中教由於面臨着大學聯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後,先作一番思想鬥爭,最後如何如何,然後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精選16篇)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閲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繫,講課文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閲讀有關資料之後,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2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於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裏,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麼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説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説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於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後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麼難的。其實,我這裏所説的積累並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裏“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閲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採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週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閲讀。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閲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閲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閲讀規律的遵循。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覆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閲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閲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閲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閲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閲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閲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一日不學則落後,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餘,我採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瞭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大學聯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裏的優質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説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後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閲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後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3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也。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高二語文教學畢竟不同於高三,儘管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二學生是從高一升到高二,對於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麼熱情。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

1.活化課堂關鍵是教師引導靈活。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當然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首先,教師的教法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的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 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掛圖、表情動作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並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再有讓學生在課堂短劇表演,新穎的板書設計,隨手勾勒的“簡筆畫”等,都能促使學生沉浸語文課堂教學中。

2.活化課堂核心是學生思維鮮活。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科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並用,併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盪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望。

3.活化課堂特徵是課堂氣氛活躍。 教活,學活,課堂氣氛怎能不活,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學生又能大膽實踐;教師激勵學生“超越”,學生就思維飛揚;教師讓學生“選擇”,學生能自作主張;教師激發學生“創造”,學生不斷開拓創新。課堂上時而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辯一辯,賽一賽,唱一唱,問一問,讀一讀,猜一猜,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躍了起來。充分利用小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時段中讓學生或探究討論,或靜聽欣賞,或即興表演,或自由交流,或遊戲娛樂,使學生如坐春風,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必定良好。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也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活動儘量不要預先排練。三是要處理好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的關係。四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最後還要老師有較好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也許下學期教師得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策略,儘可能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點興趣和成就感,也許才可能逐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熱情。(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4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於類似:"通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説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閲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閲讀,學生並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説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繫,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5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1、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儘管是在複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鑑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三維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設定的——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繫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2、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於學生閲讀面窄,閲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佔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週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範文相結合。因為範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後,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為範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着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裏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麼寫。

3、對文言文的複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複習文言最好是貫穿於每天語文課裏,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閲讀的語感,有助於今後獨立閲讀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6

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經驗都表明,教師以自身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品質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對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樣,一個激情滿懷、充滿文學氣質的教師影響下的學生,怎麼可能不熱愛作文呢?作為語文老師,要適時適地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以最輕鬆最快樂的情緒來引領學生步入寫作殿堂。想讓孩子們愛説話,説好話,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生動形象、風趣嚴密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們熱愛作文,教師自己要真正熱愛作文。魏巍在《我的老師》中舉了7個很平常的生活例子來證明他受蔡芸芝老師的文學影響是終身的。許多成功的文學家,在談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時,共同的影響是來自他們的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飽含激情的聲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飾,巧妙的引導和鼓勵,都可能是引領學生走上文學道路的“魔咒”。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知道不露痕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獲得他們的尊敬和崇拜的。但説實話,有太多的語文教師自己就沒有生活的激情,更沒有思考和創作的激情。我們在要求學生寫作的時候自己只是一個袖手旁觀者,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實施的是“拿來主義”。如果要給別人一杯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是不是也該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點燃自己的創作激情呢?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綜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學作文教學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呢?筆者和同學校的老師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體會,敬請同仁批評。

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和一個作文教學的研究者。

我們學校正在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校園。學校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每年必須訂閲一些與語文學習、研究相關的報刊,學校在經費上適當給予補助;鼓勵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撰寫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和教育教學論文並給予較高的獎勵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語文教師的成長。僅僅是從20__年到現在,筆者就在省級以上的報刊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和文學作品30餘篇,這樣不僅個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質上獲得獎勵,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威信。我經常將個人的作品帶到班級與學生交流,交流寫作的得失,交流寫作的技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年來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在省市級報刊發表作品50餘篇(首);在剛剛結束的20__年大學聯考中語文成績名列本地區前茅,我想作文一定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申請了一個市級課題《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結合日常作文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了一條“閲讀積累·咀嚼消化·感悟創新”的作文教學思路,並在全校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江蘇省作文大賽中我校選手獲一、二、三等獎人次居全省前列,學生髮表作文300餘篇,學校校刊《風帆》在兄弟學校享有盛譽。因此,要想教好學生作文,教師就應該投身於作文教學的研究中去。只有對學生有所研究,對寫作的規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實踐和指導經驗,才有可能授人以“漁”,而不僅僅只是授人以“魚”!積極和有方法的引導往往是激起學生寫作慾望的良策。

其次,作文教學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課題。

在上面的內容中,筆者談到我們將作文教學的研究與作文教學的實踐相結合就是一個實例。《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這個課題的提出與學校開展校本研究不無關係。在全校上下積極申報校本研究課題的氛圍中,我們語文組的教師就覺得我們完全可以來一個“一箭雙鵰”,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務的同時讓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學研究相結合,讓作文教學走出長期以來的無目的化、無序化、無綱化的窘境。目前,我們的課題已經結題,一本有關作文教學的校本教材《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即將由出版社出版,校本課程也進入了實施階段。這樣,我校的作文教學就有綱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這本教材的幫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學成績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閲讀機制,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王蒙在《致習作者》一文中指出:“從生活中才能發現文學,才有寫作的源泉,才有寫作的真實貨色。”但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在現今的教育教學體制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讓學生從閲讀中去發現生活、理解生活、認識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也證明,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往往能從閲讀過程逐步提高。因為學生閲讀文學作品或其它讀物時,總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與枯燥也能從中產生聯想,得到啟發,獲得經驗。因此,在學生無法與生活建立密切聯繫的情況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閲讀機制,引導學生從閲讀中發現認識和感悟生活,積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開具閲讀書目,讓學生閲讀有目標

我們首先為學生高中三年開具了一個閲讀書目,這些書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經典散文等,並且儘可能地適應學生身心的成長,與高中三年各個學期的教材配套。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學習任務重,重點是經典散文和時文的閲讀,教師每星期有計劃地將閲讀材料下發給學生,既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又可以調劑緊張的學習生活;寒暑假和國慶元旦長假,我們都會讓學生利用長假閲讀一些經典名著,學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會過一個充實的假期。此外,每學年訂閲報刊雜誌時期,要求學生在老師開具的若干目錄中選擇訂閲。這些目錄包括《作文與考試》《中學生閲讀》《雜文選刊》《讀者》《意林》《語文報》等等。這樣,學生在閲讀時就不會存在胡亂選擇的現象,在寫作時有效仿的對象,作文成績自然會相應提高。

2.開展閲讀交流活動,讓學生閲讀有經驗

每個人的閲讀品質閲讀習慣都不一樣,學校就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經驗交流體會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閲讀經驗交流大會無疑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一些網上交流平台,如“閲讀bbs”等。

“閲讀bbs”是學生最喜歡的溝通平台。這個平台其實在校園局域網上開設一個專區進行閲讀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台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小平台,每個小平台下又有班級交流平台。學校安排語文教師做好各個平台(論壇)的版主,每天實時為學生解決一些在閲讀中遇到的難題,並做好平台的維護和管理工作。鼓勵各班語文教師隨時(尤其是假期)參與與學生的交流。

3.開放閲覽室,讓學生閲讀有地方

閲覽室有兩種:常見的圖書館閲覽室和網絡閲覽室。我校圖書館藏書30萬冊,訂閲期刊100餘種,三個大型閲覽室可供300位學生同時閲讀;網上閲覽室就是學校與一些著名的網站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實行資源共享。學生只要打開網絡,進入學校網上圖書管理系統,輸入個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學作品,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下載保存。當然,一些不適合學生閲讀的作品都經過了過濾!學校每週都有專門的閲讀課,這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有時間有地方閲讀,又有東西可讀。

4.推薦佳作,讓學生閲讀有收穫

有閲讀就會有思考與感悟,學生將所思考的東西寫成文字後,教師將優秀的習作推薦給報刊。每發表一篇文章都會讓學生髮自內心的高興,這樣讓學生感覺到了閲讀是有收穫的。同時也為其他的學生樹立了榜樣,他們也會更加努力的。

總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閲讀機制,定會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文教學才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7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於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裏,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麼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説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説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於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後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麼難的。其實,我這裏所説的積累並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裏“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閲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採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週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閲讀。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閲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閲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閲讀規律的遵循。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覆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閲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閲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閲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閲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儘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閲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閲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一日不學則落後,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餘,我採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瞭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大學聯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裏的優質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説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後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閲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後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8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於大學聯考來説,學好語文對於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説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

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製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着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9

當前,我們的作文教學正處於一個怪圈,教師指導累,費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學生寫作寫了多年,提筆仍需千鈞之力,艱難異常。新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作文教學有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要讓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使學生在寫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話可説。 一、自由作文

和很多老師一樣,我以前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要求作文,認為這樣利於批改,便於評講,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使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從我們自己的寫作體會看,要按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湊巧這一方面恰好有所積累,要寫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學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求他們寫自己並無積累並不想寫的文章呢?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麼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如這學期在重點班就嘗試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外作文

我始終認為高中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大學聯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了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相結合,側重於課外作文訓練。在學生的課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豐富學生課外作文的內容,我經常利用學校閲讀課的時間引導他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寫作的觸發點,關注國內外焦點問題,以敏感的心去體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同時利用週記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外將自己一時的感悟,點滴隨想用語言文字的形式再現出來。既能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事實證明學生的課外習作中。 三、對話式講評

對話式講評,能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給大家寫作得失的啟發。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不同意見可以辯論,老師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對話者。不是説我就完全喪失了教師的角色,不發揮我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説我不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學生常常和我的意見相左,而且批評我的作文評價標準“太舊”“太實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據理力爭,也虛心接受。我們討論的話題,也不是糾纏於所謂寫作的知識和寫作的理論,包括教材的寫作內容也絕不拘泥,甚至有時會把它作為我們批評的對象。這樣的作文評講課,學生往往能成為“主體”。結合學生情況,尤其對於普通班學生來説,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顯然更為重要和實際。

總之,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終極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相關的目標任務。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0

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經驗都表明,教師以自身的行為舉止和心理品質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對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樣,一個激情滿懷、充滿文學氣質的教師影響下的學生,怎麼可能不熱愛作文呢?作為語文老師,要適時適地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以最輕鬆最快樂的情緒來引領學生步入寫作殿堂。想讓孩子們愛説話,説好話,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生動形象、風趣嚴密的語言能力;想讓孩子們熱愛作文,教師自己要真正熱愛作文。魏巍在《我的老師》中舉了7個很平常的生活例子來證明他受蔡芸芝老師的文學影響是終身的。許多成功的文學家,在談到自己如何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時,共同的影響是來自他們的語文老師。語文老師飽含激情的聲音,善意而智慧的掩飾,巧妙的引導和鼓勵,都可能是引領學生走上文學道路的“魔咒”。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知道不露痕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獲得他們的尊敬和崇拜的。但説實話,有太多的語文教師自己就沒有生活的激情,更沒有思考和創作的激情。我們在要求學生寫作的時候自己只是一個袖手旁觀者,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實施的是“拿來主義”。如果要給別人一杯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是不是也該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點燃自己的創作激情呢?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綜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學作文教學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呢?筆者和同學校的老師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體會,敬請同仁批評。

首先,教師應該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和一個作文教學的研究者。

我們學校正在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校園。學校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每年必須訂閲一些與語文學習、研究相關的報刊,學校在經費上適當給予補助;鼓勵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撰寫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和教育教學論文並給予較高的獎勵等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語文教師的成長。僅僅是從20__年到現在,筆者就在省級以上的報刊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和文學作品30餘篇,這樣不僅個人能力得到提高,物質上獲得獎勵,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威信。我經常將個人的作品帶到班級與學生交流,交流寫作的得失,交流寫作的技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一年來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在省市級報刊發表作品50餘篇(首);在剛剛結束的20__年大學聯考中語文成績名列本地區前茅,我想作文一定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申請了一個市級課題《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結合日常作文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了一條“閲讀積累·咀嚼消化·感悟創新”的作文教學思路,並在全校推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近三年的江蘇省作文大賽中我校選手獲一、二、三等獎人次居全省前列,學生髮表作文300餘篇,學校校刊《風帆》在兄弟學校享有盛譽。因此,要想教好學生作文,教師就應該投身於作文教學的研究中去。只有對學生有所研究,對寫作的規律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實踐和指導經驗,才有可能授人以“漁”,而不僅僅只是授人以“魚”!積極和有方法的引導往往是激起學生寫作慾望的良策。

其次,作文教學可以是校本研究的課題。

在上面的內容中,筆者談到我們將作文教學的研究與作文教學的實踐相結合就是一個實例。《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這個課題的提出與學校開展校本研究不無關係。在全校上下積極申報校本研究課題的氛圍中,我們語文組的教師就覺得我們完全可以來一個“一箭雙鵰”,在完成校本研究任務的同時讓校本研究和作文教學研究相結合,讓作文教學走出長期以來的無目的化、無序化、無綱化的窘境。目前,我們的課題已經結題,一本有關作文教學的校本教材《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即將由出版社出版,校本課程也進入了實施階段。這樣,我校的作文教學就有綱可循、有本可依了,相信在這本教材的幫助下,我校的作文教學成績會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閲讀機制,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王蒙在《致習作者》一文中指出:“從生活中才能發現文學,才有寫作的源泉,才有寫作的真實貨色。”但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在現今的教育教學體制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讓學生從閲讀中去發現生活、理解生活、認識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實也證明,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往往能從閲讀過程逐步提高。因為學生閲讀文學作品或其它讀物時,總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與枯燥也能從中產生聯想,得到啟發,獲得經驗。因此,在學生無法與生活建立密切聯繫的情況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閲讀機制,引導學生從閲讀中發現認識和感悟生活,積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開具閲讀書目,讓學生閲讀有目標

我們首先為學生高中三年開具了一個閲讀書目,這些書目中有世界名著和名家經典散文等,並且儘可能地適應學生身心的成長,與高中三年各個學期的教材配套。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學習任務重,重點是經典散文和時文的閲讀,教師每星期有計劃地將閲讀材料下發給學生,既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又可以調劑緊張的學習生活;寒暑假和國慶元旦長假,我們都會讓學生利用長假閲讀一些經典名著,學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會過一個充實的假期。此外,每學年訂閲報刊雜誌時期,要求學生在老師開具的若干目錄中選擇訂閲。這些目錄包括《作文與考試》《中學生閲讀》《雜文選刊》《讀者》《意林》《語文報》等等。這樣,學生在閲讀時就不會存在胡亂選擇的現象,在寫作時有效仿的對象,作文成績自然會相應提高。

2.開展閲讀交流活動,讓學生閲讀有經驗

每個人的閲讀品質閲讀習慣都不一樣,學校就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經驗交流體會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閲讀經驗交流大會無疑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一些網上交流平台,如“閲讀bbs”等。

“閲讀bbs”是學生最喜歡的溝通平台。這個平台其實在校園局域網上開設一個專區進行閲讀作文等方面的交流。此平台分成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小平台,每個小平台下又有班級交流平台。學校安排語文教師做好各個平台(論壇)的版主,每天實時為學生解決一些在閲讀中遇到的難題,並做好平台的維護和管理工作。鼓勵各班語文教師隨時(尤其是假期)參與與學生的交流。

3.開放閲覽室,讓學生閲讀有地方

閲覽室有兩種:常見的圖書館閲覽室和網絡閲覽室。我校圖書館藏書30萬冊,訂閲期刊100餘種,三個大型閲覽室可供300位學生同時閲讀;網上閲覽室就是學校與一些著名的網站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實行資源共享。學生只要打開網絡,進入學校網上圖書管理系統,輸入個人信息,就可以搜索到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文學作品,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下載保存。當然,一些不適合學生閲讀的作品都經過了過濾!學校每週都有專門的閲讀課,這就可以保證每個學生有時間有地方閲讀,又有東西可讀。

4.推薦佳作,讓學生閲讀有收穫

有閲讀就會有思考與感悟,學生將所思考的東西寫成文字後,教師將優秀的習作推薦給報刊。每發表一篇文章都會讓學生髮自內心的高興,這樣讓學生感覺到了閲讀是有收穫的。同時也為其他的學生樹立了榜樣,他們也會更加努力的。

總之,建立行之有效的閲讀機制,定會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文教學才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1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半壁河山”。順應教學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正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此,有必要對之進行一番考察,從而匡正除謬,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上正軌,並取得最大效果。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作文觀念:抒寫情感,見證生命。許多人認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生命體驗。生活感悟的一種外化”,有“‘生命傾訴’的特點,是學生生命活動的一種需要”。①中學生作文應“以對生存意義的揭示去喚醒人類的靈魂,去洞見遮蔽的生活底藴”。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實的心聲,或者如一篇談“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題目所言“寫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學目的: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平時的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每次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可以對全班朗讀,也可以拿出去發表。每一次作文,教師又都希望學生能夠創新,能夠寫出一般人不能寫或沒有寫出的內容。

3.作文備課:既無計劃也無教案。多數教師只在寫教學計劃時點明安排幾次作文,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又不寫作文教案。不僅沒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個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什麼,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慮。

4.進行方式:就是“寫”。作文課幾乎都是教師佈置題目學生去寫。不放心的教師會對作文題作一些簡單的解釋或提示,説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課堂上進行,安排在課外的多因課文教學時間緊而不得已而為之。5.作文題目:話題作文一統天下。隨着大學聯考採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學無論平時還是考試便一股腦地採用活題作文題目,彷彿不如此就不能趕上時髦跟上大學聯考。話題作文從高中延伸到了國中,甚至連國小也在實行話題作文教學了。

6.作文批改:選優説劣。優秀作文一般會在全班朗讀,教師簡單總結其優點所在。對於較差的作文,多是總體評價其不足,具體到一篇較差的作文,則是多鼓勵少批評。本來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訓練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學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別出心裁地寫了一篇可讀的文章,教師也會認為這是本次作文中的優秀篇章。這就等於寫什麼都可以,寫歪了,還會被認為是創新呢。

7.教學效果:效果堪憂,能力不高。有教師指出:“中學生對作文所持的消極態度和低下的寫作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學作文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④張志公先生也曾説:“現在,學生最習慣於寫抒情散文,別的不會。”在教學實際中,學生往往是這一次作文寫得好,得到老師表揚,但多數時候則寫不好

平時作文常受表揚的學生大學聯考作文未必能拿一個好分數。事實上學生對於自己的作文水平達到何種程度也説不清楚。

對上述七個方面作一下總結,不難發現這樣兩個問題:(1)高中作文教學基本上是在引導“創作”,引導文學寫作。隨着新世紀語文教學人文教育文學教育比重的加強,作文的文學化傾向更為顯著。(2)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過程及形式極其簡單:它的備課就是出出題目,上課就是讓學生寫作,批改就是選優評劣。

二、作文教學的文學化問題

高中作文教學的文學化是怎樣形成的?它與哪些因素有

1.它與社會對寫作的認識和評價方式有關。在一般社會人士看來,作家詩人才是寫作的高手,只有寫詩寫散文寫小説才是寫作,作家詩人那樣的“創作”能力才是寫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寫專業論文那是專業人士理所當然的事,那只是證明你的專業水平高,並非是寫作能力高。

2.它與教師把作文的內容定位於抒寫心靈有關。在許多教師看來,“寫作,原本是寫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時要“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寫作中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力,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以我手寫我心”。這樣的“自我”中心論,必然使作文教學重體驗、感悟、表現等。這樣一來,“寫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類的創新便瀰漫了中學作文教學,獨特、怪異、體現個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睞的。而這些正是文學創作的特質。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不自覺地鑽進了文學的圈內。

3.它與教師把作文的目的定位於促進人的發展有關。許多教師認為,作文是為了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純化學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於是無論是“作文——生活”論者,還是“作文——做人”論者等等,都把作文當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於是從一種素質一種能力變成了一種手段——文學的塑造人的手段。在這樣一種思想觀念驅導下,作文不是為了去敍寫學生人格思想,而是為了去提升學生人格思想;不是為了去再現學生人文情懷,而是為了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不是為了去表述學生生活,而是為了去開拓學生生活。

4.它還與大學聯考導向及教師對文學的偏愛偏重有關。大學聯考的話題作文倡導學生髮揮個性,表現自己所體驗的生活,即使是寫議論文,也要求寫得具有文學味,要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這實質上就是在倡導文學創作。由於大學聯考的影響,廣大學生無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學化。而廣大教師無不“竭忠盡智”,作文教學幾乎都是圍繞文學寫作來進行,辦“文學社”,“寫作興趣小組”,等等。

誠然,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文學寫作引導,讓學生進行文學寫作,這是完全必要的。但問題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全部,甚至還應該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1.從文章寫作的動機來看,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寫作的衝動與靈感,二是寫作的某種實際需要。前者即是文學創作,而後者卻並非文學創作,而是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用型寫作。

2.從社會實際需要來看,“社會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公民,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和審美能力當然好,但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的詩人、作家”。大多數學生將來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可能極少進行文學寫作,寫的最多的可能還是發言稿、實驗報告、法律文書、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等一類文章。

3.從作文教學的目的來看,其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詩人,作文教學也沒有必要主動地承擔這一任務,任何文學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學作文教學來產生。極少數寫詩歌、散文、小説的學生,大概也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結果。當了作家、詩人的人也並不感謝中學作文教學。

4.從國外中學作文教學的情況來看,像德國、日本、美國等,他們的作文教學大都以社會實用為目的,立足於學生進入社會實際的需要。如日本寫作教材中設“書信和日記”、“生活和意見”。“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作文題,實用性的特點顯著。

着眼於實用,着眼於學生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學,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學。高中作文教學,可以讓一些學生盡顯文學才華,但不能讓一個學生缺失實用寫作能力。

三、作文教學過程的簡單化問題

首先,單一化的“寫”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寫出優秀作文的教學形式,使作文教學缺失了訓練過程。這樣的作文教學客觀上一開始就把學生當作具備寫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師科學有序的作文指導,省去學生“創作”出優秀作品之前的較長時間的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這樣,就必然把多寫(也即多創作)等同於訓練或達成能力的手段,把結果等同於過程

而“寫”的時間和“寫”的量又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定,什麼時間寫僅憑教師的工作緩急或興趣去決定,寫多少就全憑教師的“經驗”或“感覺”去決定。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變得無比簡單和隨意。

其次,“多讀多寫”的“感悟”“自得”式的傳統方法論,嚴重阻礙了作文教學的科學化進程。直到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悟得”方法,還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學既無學科體系,也無科學的訓練體系,除了一味地“寫”,也就別無他路了,也就顯得無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於文學化傾向的影響,一些人強調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有了寫作的衝動再寫”,這使得作文教學研究放棄了對“沒有寫作衝動也要寫”的探索與訓練。我們知道,寫作並非都是因衝動而生,並非都是有感而發。比如領導要求你寫一篇發言稿,或工作總結,或先進人物的事蹟材料等等。朱光潛先生曾説:“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偶成’者觸興而發,隨時口占;‘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為韻作詩。”“‘偶成’的作品全憑作者自己高興,迫他寫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現的一個內心衝動,不假外力。‘賦得’的作品大半起於外力催促,或者要滿足一種實用的需要,如宣傳、應酬、求名謀利、練習技巧之類。”由此可看出,“偶成”當是因“衝動”而生,但“賦得”卻不是因“衝動”而生,恰恰是寫不出來也要硬寫的“為賦新詞強説愁”的狀態。又如唐人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顯然也是“硬寫”。中學作文教學在這些方面卻一直棄之不顧,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深入的探索。

可見,中學作文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有效的訓練。

四、新的思考

從以上情況看來,當今中學作文教學已經嚴重滯後於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擔當起全面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特別是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務。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1.必須把中學作文作為一個學科來看待,它是與中學數學、外語等學科相併列的一門基礎學科,甚至是應該從語文學科中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它應該有自己的科學有序的內容體系,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用以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2.必須明確作文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來達成,這就需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這種訓練體系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能為廣大教師所採用。

3.要有嚴密的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學生在中學各學段及整個中學階段應達到的寫作水平或寫作能力。教師的上課及學生的訓練應體現出漸進性,並且要考慮每一個作文單元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要考慮每一次訓練是為了達成何種能力。

4.要改革大學聯考只考話題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檢測學生作文能力的考試方式。平時的教學,作文最好單獨設科教學、設科考試,這樣作文就不限於只是一道寫作大題,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學科考試題,以便全面地檢測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特別是理科學生,他們幾乎只在中學學習寫作。可見,中學作文教學對於一個人的未來及人生是多麼重要!願廣大語文教師及其寫作教學專家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探索,為作文教學做出嶄新的貢獻。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2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1、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儘管是在複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鑑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三維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設定的——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繫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2、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於學生閲讀面窄,閲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佔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週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範文相結合。因為範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後,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為範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着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裏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麼寫。

3、對文言文的複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複習文言最好是貫穿於每天語文課裏,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閲讀的語感,有助於今後獨立閲讀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3

一.高二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20__年9月新學期開學後,我們學校實行了文理分科,我擔任了高二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學生嚴重偏科,雖説語文是文理科大學聯考必考科目,但許多理科生有意無意地把這門當做“文科”,甚至當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情況並不少見,他們認為學語文無用,不願學甚至不學語文,語文課成了“睡覺課”、“娛樂課”。在他們的潛意識裏,語文不過是“雞肋”、“豆芽”,從來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時間去學它。甚至出現了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現象,認為“人文科學”比不上“科學技術”, “得理綜者得天下”、最終學文科的都是成績不行的,而學語文,“就像吃中藥,吃與不吃都沒什麼明顯的效果”。儘管理科班當中也有極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偏愛理數化,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不強,毫無學習熱情。因此,理科班的語文老師只能自歎“教語文難,教理科班的語文更難”。

1.理科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現狀:

現象一:理科生對於語文的學習都很抱怨,説語文學習沒規律,學了跟沒學一樣,甚至學了還不如不學,沒時間、沒動力做語文作業,有學語文的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理科題目,成效立竿見影。

現象二:對於語文教學“聽説讀寫”中很重要的一環“朗讀”,許多理科生認為像教師示範朗讀、自讀、默讀等都是在浪費時間。

現象三:理科班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在評講考試試卷時,只有一部分學生在聽,其他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有些人偷偷在課桌底下看雜誌或做其他科的作業。

由以上現象,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理科生不愛學習語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興趣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説明興趣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把激發理科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日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均衡學習各科的能力不強

本屆是新大學聯考方案實施的第二屆,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既要每天應付大量繁複的數理化作業,又要應付本年6月份的學業水平考試(相當於小大學聯考),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與無限的學習內容矛盾中,學生欠缺科學分配各科學習時間的能力。結果把本來不能像理科那樣立竿見影的語文學習課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⑵學生學習功利心強,認識上存在偏差

語文學習是一個“持久戰”,需要耐心和恆心,急功近利搞“閃電戰”是看不出成效的。但理科班學生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成績退步。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大學聯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大學聯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功利心理的學生對語文大學聯考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就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

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大學聯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考在課外,功在課內”。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我們從基礎開始日積月累,沒有恆心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課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

⑶受教育體制的影響,各學科之間尚缺乏一種“一盤棋一起下”的全局觀念

這種觀念致使本位主義色彩十分濃厚,教師紛紛向學生強調自己學科的重要性,學生分身乏術,尤其是理科生,在數理化巨大的分數誘惑下(語文主觀題寫100個字最多也就5分,而理科一道大題就十多分),只能在一番權衡之後,把語文拋在一邊,成為“雞肋”。

⑷語文同理科科目相比,有很大不同。

①理科以探究式的研討入手,每一個環節有邏輯性,而且每一個步驟不可以跨越,學生會循着一定的規定來進行,而語文卻是要學生把握一定的思想感情來思索別人的思想,用語言來表現看見的和看不見的情感,這樣,就顯得有很大的主觀性,不易把握。而且語文必須有一定的語言積累,要求有很強的基礎,而一般我們的學生從國小開始就機械的學習記憶,沒有正確的語文素養的培訓,這就使得高中階段不能夠連結。

②理科學習在於掌握規律,追求的是精確性,理科的標準是規範的、統一的,理科強調客觀事實,學生喜歡理科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有規律可循,它有較高的效能度,而語文卻不是,學生答語文題往往是憑感覺,學好語文,僅憑感覺是不行的。

二、對策

要解決上述問題,在實踐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轉變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簡單地説就是語文課程具有聽、説、讀、寫的工具性功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與價值。我們要讓理科班的學生認識到:語文是“萬科之母”,學生學好語文課是學好其它課的基礎。讓他們明確在語文課上鍛煉出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與基礎,在語文課上所習得的方法、能力、習慣、興趣等應該保留並遷移至其他課中來,並讓其有所發揮、發展。同時語文學習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使我們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據。

(二)激發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着興趣學習的。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用愛去溝通師生間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是人對待事物或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體驗,它伴隨着人的活動的始終,是一種很強大的活力。現代教學理論表明,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師生間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教師愛學生,關注學生,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創設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條件,是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主動、願意與教師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説,質疑問難,實現對話,達成共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用教師的愛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在課堂上,不僅用語言,還要通過教師的一舉一動來傳達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二者交融就會培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

如果課堂上有激情燃燒的氛圍,學生學習自覺程度高且興趣濃厚,課後學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學習狀態,反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就會厭棄這門學科,拒絕進一步學習。如何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呢?

首先是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或是於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師生活動產生共鳴;或是魏書生式“氣功冥想”、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或提問,設計疑點啟發思維;或引用詩詞、成語、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用圖片、音像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遠。根據不同類型的選修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方面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應該有適合其特點的不同教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促使學生把教學策略內化為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和《唐宋散文選讀》應重視作品的閲讀欣賞實踐,教師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從書刊和互聯網上找尋資料;可組織詩歌散文朗誦會或閲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和多媒體展示會,交流閲讀欣賞心得。還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仿寫古代詩詞或撰寫對聯,撰寫鑑賞小論文,編纂自己的古代詩歌散文集。學習《語言文字應用》,應引導學生增強應用意識。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向學生推薦《咬文嚼字》等語文報刊,指導學生對教科書、報刊、商品包裝、街頭廣告、電視字幕、播音員用語進行糾錯。可以自己編寫相關的相聲、小品等。還可以與必修課中學習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與大學聯考的語文文字應用題結合起來。

3、積極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現的舞台,給學生成就感

正處在青春年華的理科班學生,往往有很強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組織與開設屬於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積極為學生創設自我展現的舞台,給學生成就感。或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表演自己出眾的口語能力。或課堂上注重啟發提問學生,着重問為什麼,以此讓學生表演並鍛鍊思辨能力或課堂上開設誦讀比賽,讓他們的朗誦能力盡情表現,並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感。或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盡顯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予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不再做教材的單一闡釋者,而是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潛心關注者和學生個性成長的參謀人,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視其積極參與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每個語文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較高的語文修養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偏科學生由厭學變為願學和樂學語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語文課,讓理科班的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不僅要改造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要改造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創設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學生的興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手段。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4

在教育領域,最熱鬧的就是語文教學,最容易教的是語文,最難教好的是語文。領略教壇風騷的是語文教師,誤盡蒼桑的也是語文教師。我僅就本月語文教學實踐説説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共同借鑑,互通有無,彼此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

本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文言文教學,教學內容分兩部分:一是古文的基礎知識,實詞、虛詞、句式等。一是古文翻譯、文章賞析,名篇佳句的背誦。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如下:

1、改變以往教師主講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把相關的知識用填鴨的方式教給學生。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唱獨角戲。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自己疏通文義,提出疑問,老師給予解決。當然,有些固定的知識,老師還要傳道指點。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

2、採用師生同台的教學方法,老師充當主持的角色。具體做法是:把班級分成若干組,每個組有一名主管學習的組長。幫助講課的學生組織材料,每次講課隨機抽出幾人講解課文。學生事先知道講哪篇文章,有準備的時間。在講一篇課文的時候,他們幾人可以分工。比如有的講情節,有的講人物形象,也可以講全部內容。學生講完後,他們會給我意外的驚喜,同樣的話題,幾個人以不同的角度闡述。是多元的思辯,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3、講練結合法對文言文教學很有幫助。講完每課後,學生稍做總結,進行習題練習,從做題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糾正問題。

4、總結歸納法:學習了兩單元的文言文,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歸類,可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字音,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重點句式,疑難句子翻譯,名句默寫等。學生用心做了,效果很好。這樣,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的是整體的系統的而非零散的知識。

5、落實是文言文知識得以紮實的重要的途徑,可以利用自習或課上十幾分種抽查,一次不會,兩次,三次,直到徹底掌握。

用心實踐,真心體會,認真反思,儘快成長。語文如海,博大精深。語文如宇宙,浩瀚無窮。真正把語文教好,真的不容易,能做的該做的只有繼續努力。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5

一.高二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20__年9月新學期開學後,我們學校實行了文理分科,我擔任了高二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學生嚴重偏科,雖説語文是文理科大學聯考必考科目,但許多理科生有意無意地把這門當做“文科”,甚至當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情況並不少見,他們認為學語文無用,不願學甚至不學語文,語文課成了“睡覺課”、“娛樂課”。在他們的潛意識裏,語文不過是“雞肋”、“豆芽”,從來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時間去學它。甚至出現了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現象,認為“人文科學”比不上“科學技術”, “得理綜者得天下”、最終學文科的都是成績不行的,而學語文,“就像吃中藥,吃與不吃都沒什麼明顯的效果”。儘管理科班當中也有極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偏愛理數化,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不強,毫無學習熱情。因此,理科班的語文老師只能自歎“教語文難,教理科班的語文更難”。

1.理科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現狀:

現象一:理科生對於語文的學習都很抱怨,説語文學習沒規律,學了跟沒學一樣,甚至學了還不如不學,沒時間、沒動力做語文作業,有學語文的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理科題目,成效立竿見影。

現象二:對於語文教學“聽説讀寫”中很重要的一環“朗讀”,許多理科生認為像教師示範朗讀、自讀、默讀等都是在浪費時間。

現象三:理科班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在評講考試試卷時,只有一部分學生在聽,其他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有些人偷偷在課桌底下看雜誌或做其他科的作業。

由以上現象,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理科生不愛學習語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興趣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經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説明興趣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把激發理科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日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均衡學習各科的能力不強

本屆是新大學聯考方案實施的第二屆,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既要每天應付大量繁複的數理化作業,又要應付本年6月份的學業水平考試(相當於小大學聯考),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與無限的學習內容矛盾中,學生欠缺科學分配各科學習時間的能力。結果把本來不能像理科那樣立竿見影的語文學習課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⑵學生學習功利心強,認識上存在偏差

語文學習是一個“持久戰”,需要耐心和恆心,急功近利搞“閃電戰”是看不出成效的。但理科班學生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成績退步。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大學聯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大學聯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功利心理的學生對語文大學聯考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就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

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大學聯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考在課外,功在課內”。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我們從基礎開始日積月累,沒有恆心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課的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

⑶受教育體制的影響,各學科之間尚缺乏一種“一盤棋一起下”的全局觀念

這種觀念致使本位主義色彩十分濃厚,教師紛紛向學生強調自己學科的重要性,學生分身乏術,尤其是理科生,在數理化巨大的分數誘惑下(語文主觀題寫100個字最多也就5分,而理科一道大題就十多分),只能在一番權衡之後,把語文拋在一邊,成為“雞肋”。

⑷語文同理科科目相比,有很大不同。

①理科以探究式的研討入手,每一個環節有邏輯性,而且每一個步驟不可以跨越,學生會循着一定的規定來進行,而語文卻是要學生把握一定的思想感情來思索別人的思想,用語言來表現看見的和看不見的情感,這樣,就顯得有很大的主觀性,不易把握。而且語文必須有一定的語言積累,要求有很強的基礎,而一般我們的學生從國小開始就機械的學習記憶,沒有正確的語文素養的培訓,這就使得高中階段不能夠連結。

②理科學習在於掌握規律,追求的是精確性,理科的標準是規範的、統一的,理科強調客觀事實,學生喜歡理科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有規律可循,它有較高的效能度,而語文卻不是,學生答語文題往往是憑感覺,學好語文,僅憑感覺是不行的。

二、對策

要解決上述問題,在實踐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轉變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簡單地説就是語文課程具有聽、説、讀、寫的工具性功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與價值。我們要讓理科班的學生認識到:語文是“萬科之母”,學生學好語文課是學好其它課的基礎。讓他們明確在語文課上鍛煉出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與基礎,在語文課上所習得的方法、能力、習慣、興趣等應該保留並遷移至其他課中來,並讓其有所發揮、發展。同時語文學習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使我們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據。

(二)激發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着興趣學習的。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用愛去溝通師生間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是人對待事物或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體驗,它伴隨着人的活動的始終,是一種很強大的活力。現代教學理論表明,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師生間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教師愛學生,關注學生,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創設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條件,是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主動、願意與教師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説,質疑問難,實現對話,達成共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用教師的愛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在課堂上,不僅用語言,還要通過教師的一舉一動來傳達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二者交融就會培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

如果課堂上有激情燃燒的氛圍,學生學習自覺程度高且興趣濃厚,課後學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學習狀態,反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就會厭棄這門學科,拒絕進一步學習。如何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呢?

首先是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或是於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師生活動產生共鳴;或是魏書生式“氣功冥想”、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或提問,設計疑點啟發思維;或引用詩詞、成語、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用圖片、音像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遠。根據不同類型的選修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方面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應該有適合其特點的不同教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促使學生把教學策略內化為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和《唐宋散文選讀》應重視作品的閲讀欣賞實踐,教師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從書刊和互聯網上找尋資料;可組織詩歌散文朗誦會或閲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和多媒體展示會,交流閲讀欣賞心得。還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仿寫古代詩詞或撰寫對聯,撰寫鑑賞小論文,編纂自己的古代詩歌散文集。學習《語言文字應用》,應引導學生增強應用意識。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向學生推薦《咬文嚼字》等語文報刊,指導學生對教科書、報刊、商品包裝、街頭廣告、電視字幕、播音員用語進行糾錯。可以自己編寫相關的相聲、小品等。還可以與必修課中學習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與大學聯考的語文文字應用題結合起來。

3、積極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現的舞台,給學生成就感

正處在青春年華的理科班學生,往往有很強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組織與開設屬於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積極為學生創設自我展現的舞台,給學生成就感。或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表演自己出眾的口語能力。或課堂上注重啟發提問學生,着重問為什麼,以此讓學生表演並鍛鍊思辨能力或課堂上開設誦讀比賽,讓他們的朗誦能力盡情表現,並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感。或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盡顯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予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不再做教材的單一闡釋者,而是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潛心關注者和學生個性成長的參謀人,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視其積極參與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每個語文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較高的語文修養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偏科學生由厭學變為願學和樂學語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語文課,讓理科班的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不僅要改造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要改造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創設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學生的興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手段。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 篇16

英語閲讀能力的考查是各種英語考試,特別是大學聯考的重要內容,也是英語學習者英語運用能力的體現之一。在高中實習期間我發現,儘管我們的英語教學歷來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但由於缺乏專門的閲讀訓練,尤其是以語篇能力、思維能力和閲讀技巧為核心的閲讀訓練不足,同時由於學生對閲讀的認知偏差,導致學生閲讀能力差、學習興趣低、成績沒有突破。那麼如何上好高中英語閲讀課,從而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師應善於導入及預測

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富有趣味的課堂導入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自然投入新授課氛圍之中,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積極參與語言交流。從而實現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提高學習效果。課堂教學導入方式多種多樣,如:音樂式導入、圖畫式導入、故事式導入、實物導入、競賽導入、多媒體視聽導入等等。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導入新課,都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所學課文內容,特點,使新課導入趣味有效。學生閲讀文章前,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題目、插圖或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提供相關素材的圖片文字等,幫助學生預測即將讀到課文的主要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使之產生進一步閲讀和探究文章的動機和興趣。

二.教師善於提出明確的目標

教師可運用一些閲讀技巧,提出相應的問題,把學生迅速帶入問題情境中去,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語言材料中來,引導他們整理、加工、聯想、提高運用有價值的信息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跳讀: 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2、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繫,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着內在的緊密聯繫,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着很重要的聯繫,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3、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係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法或語法。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閲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閲讀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節。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閲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4、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瞭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於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三.教師善於進行恰當的訓練

想要了解學生對於一篇課文的掌握程度,讀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

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不要對其用法作過多的分析;

3、幫助分析長句和難句。長句和難句中包含較多的從句和較複雜的語法結構,是理解中的難點,我們要結合語法教學,通過分析句子結構對新出現的語法現象進行詳細地説明,對英語中一些固定的句型和習慣搭配引導學生進行英語思維,進行整體理解,不斷章取義,幫助學生搬開這些閲讀中的絆腳石。

4、語言運用。複述是有效提高閲讀能力的主要手段,在閲讀完一篇文章後,用自己的話去概括,摘錄其中重點句子,複述其內容對學生提高理解能力特別重要。

綜上所述,教師在閲讀課上要多設計比如像答辯、討論、展示,這樣的課堂情景,讓學生樂與參與和分享,敢於競爭和展示,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才能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去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並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一位好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所有優秀的教師都應該是是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而不是單純的演講者的角色。只有激發了學生潛力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只有激發了學生潛力的老師也才是成功的教師。

閲讀理解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閲讀教學是為完成這一從“知識向能力過渡”進行轉化的實戰。讀得懂,然後才説(輸出)得出,閲讀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所以中學階段的閲讀教學既是常規教學的組成部分,也是考試的重點難點,教師要下功夫思考英語閲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英語教學才能更上一層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wlro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