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

詩歌教學是我比較得心應手的部分,但昨天上柳永的《蝶戀花》並不能使自己滿意,因此耿耿於懷,彷彿吃了一個蒼蠅。於是今天繼續上這首詞,帶着同學把這首詞往深處挖掘。在今天的課上,引導一個詞一個詞的想象、聯想、品味,一個詞一個詞的夯實對這首詞的理解,帶着學生去想象作者留白的地方,留白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情感最深處。在課上講到了悲劇命運,講到了個體和傳統之間的矛盾,講到了孤獨和苦難註定是時代先行者的宿命,等等。從課後學生朗讀的效果來看,學生的認識的確經歷了較大的飛躍。這節課能夠説是上出了深度來的。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教訓主要是兩點:

一、朗讀教學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抓手,從停頓、語氣、語調、音響等方面提出確切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明白從哪些方面琢磨朗讀的方法,如何着力提高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以期通過逐漸的悟入而提高對某一首詩歌作品的朗讀能力,是很不保險的。對於語感較弱的學生,有時一句一句的教朗讀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詩歌作品的教學要緊扣詩歌中所寫的景物,因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開詩人心靈大門的鑰匙,從感受景物特點的角度能夠很好的切入詩人的情感。對於一些難度較大,詩人情感複雜幽晦的詩歌作品,就更需要帶領學生一點一點的品味意象,品讀語言。

總之,這次第一課時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備課時操作方法考慮不細緻充分的虧,第二課時之所以能令自己滿意,也得之於對症下藥,抓住了具體的操作步驟,搭建了明確可靠的腳手架。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2

這已經是又一次上這一課了,記得去年上《碟戀花.答李淑一》這一課的時候,所有學生就表現出了很不感興趣的樣子,今年再一次給六年級的同學上這一課,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和上一屆的也差不多。學生似乎還是對曲藝沒有一點興趣,上課一點感覺也沒有,基於這種現狀,我也只能是課前蒐集大量的資料,課上採取輕鬆愉快的方式,通過各種方式的引導來完成欣賞,欣賞完後,我會安排一些他們喜歡的樂曲去欣賞,這樣也能適當的調動一下他們積極性。

這首樂曲共分為四段,在欣賞時,我先採用分段欣賞的方法,讓們對樂曲大概先有一個瞭解,然後在整體欣賞,這個樣有助於他們對樂曲情緒的理解。但是效果還不是很理想,他們總是不願意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或者是不經過思考就亂説。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儘量引導他們去多接觸各種音樂,讓他們對各種音樂都能有一個瞭解。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3

1、對比賞析對於引導學生自主體會煉字方面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譬如“斜光到曉穿朱户”此句能表達出詩人徹夜未眠的離苦等感情都能體會出來。

2、對本詩所表達的或者説所凝聚的思想上提煉不夠,譬如,古人的傷春悲秋質感的來源等等皆可以作為本詩最後思想的提升歸宿。但可惜的是本詩僅僅做到了就詩論詩,在詩歌語言技巧上糾纏,沒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整首詞如泣如訴,悽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 麗,尤其是最後兩句,一直為詞評家所讚譽。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 痛。

這節課環節緊湊,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只是討論時擔心教學進度,所以沒有讓學生全面展開。總體來説,學生學有所得,教學效果也達到了預想的目標。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4

“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領域的教學內容分散於各個年級,從最初的畫圖、列表到一一列舉、倒推,到現在的替換,“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一版塊的教學整 體呈現了由直觀到抽象、有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綜合的漸變趨勢。如何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領會替換的策略,初步學會運用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 定接替思路,並有效地解決問題,這都是我們要從認識與實踐層面予以思考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 感受策略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課前我通過播放《曹衝稱象》的動畫故事讓學生説説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出大象?然後指出:曹衝用相同重量的石頭代替大象的重量,這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替換,今天我們就利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引出新課。生動有趣的動畫場景加上耳熟能詳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進一步探索新 知的慾望。並且通過故事讓學生初步感知替換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例1情境的出示,學生感受到新問題的複雜性,自 覺產生了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的意識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數學課程標準》注重解決現實性問題,把數的運算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這與傳統應用題教學相比, 有了根本的改變。學生的應用意識表現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在教學《解 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時,首先要明確一個認識問題是: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為主,而不是以引導學生掌握“策略”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 在培養學生“策略意識”方面,而“策略”及其學習過程應成為發展學生“策略意識”的途徑和載體,所以,只有在具體的認識和使用“策略”的過程中,學生的 “策略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和強化。

2、引導學生經歷策略形成的完整過程。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這一課,主要是讓學 生經歷3個層次:體會 “為什麼要替換?”掌握“怎樣替換?” 理解“換了之後怎麼樣?”。例1主要讓學生產生替換的需求,並探索替換的方法;通過“倍數關係”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替換的方法,並通過曹衝稱象進一步理解替 換的相等關係,“差數關係”的練習使學生再次積累用相等關係進行替換的經驗,以及理解替換後數量關係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整節 課,並不在乎學生能否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多少個實際問題,而是要學生體驗每一策略的形成過程。所以,在這節課上我注重讓學生説想法,説替換的過程。

3、巧創練習,優化策略。

本節課教材只安排三道題,例1替換的兩個量是倍數關係,練一練替換的兩個量是相差關係,練習17第一題。為了體現練習的強度與坡度,我將例1進行了改動,這 道題旨是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選擇把大杯替換成小杯解題會更容易,從而讓學生明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一般要靈活的選擇簡潔、容易的方法,以達到 策略的優化。

4、多種策略,綜合運用。

課標指出:努力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畫圖把替換的過程表示出來。並且在檢驗後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 個問題的呢你覺得哪些步驟是解題關鍵?”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面對一個問題有時會有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了 “數學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説,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5

通過這句話,學生可以帶着這樣的幾個問題:“人們為什麼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從那些話可以讀出來?哪些詞句突出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敬畏之情?”去朗讀感悟課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迎來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通過這句話,我們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是什麼力量可以使人類跨入21世紀不再“望洋興歎”。人類從哪些方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體會到海洋的確實21世紀人類的希望,體會到科學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導學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課文的第9自然段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是這樣來激勵學生熱愛海洋、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導學生抓住“不過”、“首先”、“必須”、“只有……才……”等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其二,從反面理解內容,做了一個這樣的説話練習“如果人類不保護海洋,不珍惜海洋資源將會( )。”其三、我有蒐集了一些資料做了適當補充,並佈置學生課後繼續蒐集。其四、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四字詞語,課後還讓孩子做了一個用用書中的詞語練習寫一段話的練習。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6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篇課文內容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了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相互真心實意的稱讚,使對方增強了自信,消除了疲勞,真誠的稱讚為他倆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之橋。可見,"稱讚"的效果是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地分析,講解課文,而是充分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引領,以情感為紐帶,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重點詞句,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並展開想象,感悟稱讚的真誠和因此帶來的神奇效果。如:教學"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時,我先讓學生給"你真能幹"換個説法,再讓學生結合圖片理解"一個比一個好"是什麼意思,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進而抓住"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引導學生理解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接着,讓學生想一想:小刺蝟説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語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最後,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小刺蝟當時沒有稱讚小獾,而是嘲笑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結果可能會怎樣學生在想一想,説一説,議一議中,深入地走進了文本,走入了課文情境,與小動物同命運共呼吸,最後有感於心,化而言之,實現了自我超越。

學完《稱讚》這篇課文,學生收穫了許多許多,有的説:"我知道了,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學着去稱讚別人。"有的説:"當別人做一件事,做得並不好時,我們不能嘲笑他,應該鼓勵他,給他自信,這樣他才能做得更好。"有的説:"我們要學習小刺蝟和小獾,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聽到學生的一番話,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我知道,稱讚的種子已經種在了他們的心中。希望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每個人人的正常需要。作為老師,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如果我們也能不吝嗇我們的稱讚,一個滿意的笑容,一個讚許的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或許都能讓學生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7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通常都不被師生重視,並且它的內容多議論,有些枯燥,李大釗生活的動亂年代,和現在我們生活的和平時代隔得太遠,學生不熟悉也難深刻體會愛國之情,這都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感同身受,引起共鳴。

我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最大的亮點就是“猜想”環節。讓學生先通過標題才文章的主旨,再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來創作,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曾遭受的艱難處境。例如:唐山大地震、20__年非典、20__年洪災、20__年汶川大地震、大雪災、泥石流、玉樹地震……這些都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和現實中的中國時事結合起來,學生很快進入文章情景環境。另外接着引導學生在國家受難的時候,四川人民是怎麼做的?如果當時你也在,你會怎麼做?這很容易讓學生體會在國家艱難的時候,雄健國民的重要性,也在內心感悟自己要做個雄健的國民。

其他一些比較滿意的地方,例如:在導入和結尾部分,充分利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國歌,激起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在朗讀時,用糾錯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男女分段朗讀,用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打起精神、充滿鬥志。在講到“趣味”的時候,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現實中所真切感到的樂趣:做出一道難得數學題、完成一件難做的家務事等。在“欣賞文章美”部分,總結這篇文章值得學習的地方,加深學生印象,掌握寫作技巧。

以上是這堂課比較令人滿意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有些學生理解速度慢或根本不懂,參與的人數不多,多靠老師講解。另外沒有過多講解李大釗生活年代背景,致使學生不能深刻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迫切之情和愛國之深。在互動環節上,討論合作的地方也不夠多。

總的來説,這一課上的還比較成功。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寫作技巧,並且能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來,瞭解中國時事,關注國家命運,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雄健”的國民。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8

剛接到《古詩詞三首》的精品課任務時,心裏多少有些惶恐。古詩的教學一直是我的軟肋。在以往的古詩教學中,我存在着不少問題,尤其突出的是自己對於年段古詩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直接導致了教學環節設計不夠合理,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生硬,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不深入,難以真正走入詩歌的情景中去。

先學後教。通過查閲資料,我明確了四年級學生對於古詩的學習應該達到理解詩意,會用自己的話表達詩歌的含義,並體會到古詩所藴含的思想情感。明確這一點後,我自己認真的將古詩詞三首反覆朗讀幾次,從整體上來説,三首詩都是描寫的田園風光,然而側重點卻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情感也同中有異。定好目標以後,我認為教學策略也就清晰了起來。在課堂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主。

詩歌是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豐富情感的一種語言形式。中國古詩

尤其如此。古詩的教學應以讀為主。先讀準讀熟,再讀深讀透。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朗讀,去理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的畫面。而我們老師,則應相機指導,無論是詩歌的朗讀方法,還是通過朗讀體會情感,都是在學生有一個自己的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讀懂讀透的講解只是灌輸式的,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想象畫面。

古詩往往重意境,可以説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當詩人把具體

的圖畫用抽象的文字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要進行還原和加工。枯燥的講解是最要捨棄的。特別是這三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由於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對鄉村的生活缺乏瞭解,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應通過種手段,創設情境,讓孩子走入美麗的鄉村畫卷當中,那麼古詩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學會比較

這三首古詩放在一起,是有一定規律的。雖然同是寫鄉村田園,但各有不同。《鄉村四月》由景到人,《四時田園雜興》則通篇寫人,《漁歌子》以景為主。表達的情感也有差異,如果説前兩首表達的是對鄉村生活的讚美喜愛。那麼最後一首則是表達的“不須歸”的隱逸情懷。在教學中,可簡單點撥,不宜詳細比較。比較的目的是為了加深理解。

課前對文本的解讀即是如此,效果還得由課堂來檢驗。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9

通過自讀、自悟,相互補充,達到生生互動的課堂效果。引讀主要安排在第十五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中之重,它是老紅軍忠於革命、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的集中體現的段落,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受到感染,我安排了兩次引讀,力求通過設計不同形式的讀來使學生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可見,設計多種形式的閲讀更是喚起學生閲讀激情的重要形式。

正是因為教學環節設計的合理,才使學生的情感逐漸被調動起來,以至於在進行“難忘”這個教學環節時,學生才能感悟到像老紅軍這樣的戰士只是無數紅軍戰士中的一個縮影,草地的艱難只是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的一個寫照。所以在讀那幾個故事的時侯,才會出現感人的情景。這就生成了教育資源。至此,整個長征將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對英雄產生的敬仰之情更加強烈。

列寧説:“沒有人的情感,則現在、過去和將來永遠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這不僅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而且還指明瞭一條完善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0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習得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忘言”之説,説的是人們閲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後人們往往記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意思,卻忘記了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學。這是閲讀的規律,但我們的語文課則不然,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得意”,更要讓學生“得言”。學生的語言如何習得,運用課文的語言來表達是條捷徑,我的這堂課儘量讓學生多説,潛移默化中習得這種語言。

感情朗讀,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言,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小組讀、表演讀。課伊始,我讓學生帶着自豪之情反覆朗讀課題,讓學生逐漸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世界,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調。用多媒體欣賞3-4小節的課文朗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暢談所見到的沙漠,當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幅幅廣袤無邊而又荒涼的沙漠圖出現在學生眼前。隨後用“小駱駝明白了________”説一句話,待大家把句子説完時,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課最後,我又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言語實踐點,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駱駝……”説上一句話,再遷引到學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説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説:“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這堂課上我得到劉老師的多次表揚。”這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活”了起來,“火”了起來。一個個眉飛色舞,歡聲笑語,清真意切。這一對話使“潛在文本”轉化為“現實文本”,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顯生命,巧設平台創造語言。

“給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這堂課上,我利用課文空白點,建構了一個續寫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書本語言的內化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悄悄地”落實在其中,又把課文的表達技巧“默默地”遷移,變為學生自己的表達技巧,這對學生來説是一個挑戰。這堂課,學生能夠挑戰成功,一是因為學習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語實踐,對文中的重要語言已能靈活運用;二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眾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課文學習,學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於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台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台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所創設的小駱駝與小紅馬的再次見面充滿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駱駝也把小紅馬帶到沙漠中,小紅馬面臨種種尷尬,消除了對小駱駝的偏見。這樣的平台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愛的教育,故事的結尾很多同學都能想到小駱駝和小紅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緊扣課題,不斷深化主旨。。

這是在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足之處,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句關鍵性的話沒有在教學中做到環環緊扣,如果能在教學駝峯、腳掌、眼毛的作用時,不斷反覆地朗讀體會這句話,就能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一步步地深入,使課文主旨的揭示有一個不斷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1

《棉鞋裏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後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温暖的短文。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着幼小的心靈,小峯也學着他*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着陽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以後,我就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

“1、媽媽為什麼要給奶奶曬棉被?”“2、小峯為什麼要給奶奶曬棉鞋?”

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再用 “因為……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説話訓練。

這時,有一個小朋友説:

“啊,奶奶真幸福。”

我馬上接過他的話,説:

“是呀,小峯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説説為什麼嗎?”

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説因為小峯和媽媽都那麼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説小峯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有的説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説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在説話訓練的同時,不只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

我覺得在閲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説説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麼?”,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後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讓自己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己備課時想得一樣,而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麼不寫成“往窗外看去”?有什麼不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3

一、整體把握。

開課初讀後,請學生説説,九寨溝什麼最吸引你?

學生很快的説出水、雪峯、動物。

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出示四個詞語雪峯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這就是就在溝最吸引你們的地方,也是九寨溝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

在中國旅遊界流傳着這麼一句話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圖片,請去過九寨溝的同學介紹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麼將九寨溝神奇的水介紹給我們的呢?

二、精讀感悟

學生自由的讀課文第三段。用幾個什麼詞來形容你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九寨溝的水呢?可以用書上的詞。

學生很快説出了清澈見地、五彩繽紛、高低錯落、謂為壯觀……我們在看看這些詞語,總結出,湖泊是從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氣勢上吸引人的。請學生自由讀出湖泊色彩的美,怎麼美就怎麼讀。請學生讀,其餘學生聽,共同評議,比賽讀。瀑布的句子請男生讀,要求讀出瀑布的氣勢。評議後全班讀。

接着整體讀第三段,讀前提醒:將你體會的美的不同讀出來。

教師過渡:水滋養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許多動物,也是飲用這水長大的。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九寨溝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四段,並畫出動物的名稱。説説你最喜歡文中寫的九寨溝哪種動物,為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金絲猴體態粗壯

熊貓憨態可掬

羚羊善於奔跑

小熊貓行動敏捷

教師提出九寨溝還有小松鼠、山雞……動物,你能用什麼詞來一一形容它們呢?

學生開始暢所欲言,教師將不可能出現在九寨溝的動物點出來,由此擴展到其他地域的動物的形容。請學生圍繞着他用的詞,用一句話來介紹一種動物。

然後,根據學生的喜好,將他們分成不同小組,進行小組合作朗讀。

三、弱化一二段,疑問帶過。

九寨溝這樣迷人,你們想去嗎?可是它在什麼地方?我們怎樣才能去呢?請你們做個小導遊,介紹給我聽聽吧。

四、觀看《神奇的九寨》音樂碟,整體感知全文。教師在一旁提點文中用的詞語。

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們不要只是想交給學生課文寫的是什麼?而是交給學生課文是怎麼將這樣美的景觀寫出來的。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緊緊把握這一點展開教學。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4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內因,就應該帶領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就設計了“生活中的數”這個環節讓學生仔細地看,充分地説,使學生不僅認識6、7這兩個數,還體驗到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的數,為什麼平時我們沒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學生的重視,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於本課的教學內容,思維得以拓展。

為了讓學生理解並掌握6的組成,我進行以下幾個層次的教學:觀察第一幅圖,讓學生説説:一共有幾個氣球,小朋友的兩隻手上分別有幾個氣球?通過交流認識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較發現這種兩種數的組成兩部分交換位置而已,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對。觀察第二幅圖,讓學生怎樣對數的分與合來表示。第三層次觀察第三幅圖後説説怎樣對數的分與合來表示,並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這裏只能把6分成3和3呢?

在學習7的組成時,我讓學生動手去把7個方塊,自己去分一分,説一説,並通過板書寫出7的分與合,學生由於受到經驗與思維的限制,學生不可能有序地説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序地排一排,讀一讀。

可以説教學6的分成是通過情境圖的逐步的觀察與思考獲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獲得的,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經歷一個類推的過程。

在複習6、7的組成之後進行新授內容時我把6和7的加減法分開處理,先教學加法進行鞏固。再教學減法進行鞏固,這樣,學生能夠在很紮實的理解加法的“一圖兩式”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減法。減法和加法的教學過程一樣,先培養學生理解圖意,學會列減法算式,之後根據六的分解進行計算。學習7的減法時,模仿6的分解,根據7的分解,列7的減法算式。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反思 篇15

《快樂的家園》是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與代數的內容,這節通過觀察小明的家園,要讓學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單個的大的物體或小的物體,還可以表示個體或者是一個整體”。兒童的注意力由於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時容易分散,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學習任務,對我來説是一個挑戰。我參考了一些教案設計,都是從談話引入,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新授知識之間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來表示個體的經歷,這種經歷對於要讓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個整體”這種體驗有一定的負影響。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有矛盾衝突,那我就將這種矛盾衝突激化,然後通過解決矛盾,學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獨特的。我首先給學生出示了一個蘋果,問“有幾個蘋果?”,生答“1個蘋果”;然後出示一筐蘋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個,問“有幾筐蘋果?”生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回答,我繼續問,連續問了三次,學生終於聽明白了,於是孩子回答説“1筐蘋果”,最後全班都回答説“1筐蘋果”,學生的回答雖然有點遲,不像有的時候即問即答,但是,很明顯學生的回答是經過了他們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活動,他們沒有馬上回答出來,就是説明他們正在經歷激烈的思維斗爭對比分析的過程,他們在理解“個”與“筐”的區別,“個”是個體的單位,“筐”是整體的單位。然後,我又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列舉這樣的例子,孩子們居然説出了“一摞書、一袋蘋果、一車人、一包糖等”用一來表示整體的例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3oz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