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精選17篇)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

上完《桃花心木》這一課,對講讀課文的教學我又有了新的認識。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精選17篇)

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再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針對學生的疑問,我及時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發現問題,老師及時進行點撥。討論以後,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基本明瞭,弄清了課文主要寫的什麼。對種樹人的一些奇怪做法有了初步認識,對種樹人的語言也有了新的看法,獲得了人生新的感悟。

二、讓學生學會品讀課文的重點句段 課文中有不少富含哲理,意藴深刻的語句,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研讀。例如: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還有不少類似的句子,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認識語句的深刻含義。

三、讓學生深刻領悟文章主旨 文章雖然説的是桃花心木,説的是種樹人的奇怪動作,奇怪語言,更深層的含義是説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大有作為的人。這種借物喻人的寫法,是本文昇華主旨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及時滲入品德教育,國小生也受到良好的人生觀的教育。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2

因為課文是雙休日佈置學生回家預習的,從書本上的閲讀批註可以發現,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認真閲讀了課文,絕大多數的學生只在重點句段選了一二處,簡要寫下了自己的體會,與《匆匆》一課相比,讀得並不認真,所以在檢查朗讀這個環節,我特意多加了幾分鐘。

“誰準備好了,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誰先舉手,我就叫誰,讀得正確流利的加二分,讀得有感情的加三分,並讓學生下去寫在黑板上的小組積分欄裏。原本寥寥無幾的舉手,因了這加分的誘惑,逐漸多了起來。原本我是想讓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多讀的,但他們並不舉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學習好的學生,現在想想倒也不壞,好學生讀一遍,他們在心裏也跟着讀了一遍,把自己沒有把握的 地方聽會了,就有信心舉手了。等到第一遍課文讀完之後,再讀第二遍的時候,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加分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讀第三遍的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能讀出自己理解的 段落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選擇讀第十四自然段,你讀完了我讀,我讀完了他讀,特別是學習靠後的朱曉東同學讀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給他加了十分的時候,教室裏沸騰了,學生都舉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讀和理解,看着那一張張熱情的小臉,我想,孔主任提倡的“爭先恐後讀課文”的場面,我做到了。反思學生所以熱情的原因,加分的誘惑有之,老師的鼓勵有之,讀到一定時候教室 裏那特殊的“讀”的氣場的感染亦有之。這個環節我對自己、對學生都非常滿意。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3

《桃花心木》是一篇説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説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兩條線索,一條是作者認識變化的線索:奇怪——越來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非常感動。另一條是種樹人種樹的方法:不確定——不定時,不定量,補樹苗。這樣引領學生隨着作者去感知給桃花心木澆水的方法,聆聽澆水的道理.展開類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並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育人道理的認識。整節課我覺得有幾處比較滿意:

一、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的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多層次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讓學生真正用“心”去體會,去思考、去咀嚼語言文字中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如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自學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二、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彙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並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麼不理解?並讓學生聯繫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4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人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下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鬆土、澆水”,期盼玫瑰早日開花。然而,當玫瑰快要開花時,小鹿因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能看到玫瑰花。課文圍繞“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引發思考。故事的深層,藴含着美化環境的意義,以及在為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在這個過分崇尚自我的社會中,這篇課文的教育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這一層深意,我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森林中見過小鹿玫瑰花的小動物:“聽了黃鶯和微風的話,很多小夥伴也趕來了。你看,我們也看到聞到小鹿的玫瑰花了,我們會對小鹿説什麼呢?”創設情境,説話練習。課堂上的氣氛一下子熱鬧起來,“小蜜蜂”説:“小鹿,我採過你種的玫瑰花的蜜,可好吃啦!現在想起來我的嘴裏還甜甜的呢!”“小蝴蝶”説:“小鹿,我見過你的玫瑰花,可美啦!每天我們都要到玫瑰叢中跳集體舞,大家都説:‘這是一幅多麼美的圖畫!’”“小兔子”説:“小鹿,我戴過你的玫瑰花,朋友們都説我是森林中最漂亮的小兔子!”……孩子們擁有的超凡的想象力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只要我們努力挖掘,就一定能收穫驚喜。

精彩的回答已給“小鹿的玫瑰是否白栽?”這一問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不需喋喋不休地説教,孩子們已能深深體會到小鹿的玫瑰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給人快樂的同時,小鹿也收穫着快樂。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5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他們通過自己品讀理解詞語,自己體會朗讀課文,再通過自己感悟欣賞鳥島環境美,這種教學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

一、相機點撥,畫龍點睛

片段一和片段二的教學主要是詞語教學,抓住“一羣一羣”、“陸續”、“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詞讓學生從中體會鳥兒的多,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始終用簡單的語言來“導”着學生。詞語教學的目的在與幫助學生理解所讀課文的內容,豐富他們的詞彙,從而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低年級的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其他因素的制約,無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我們教學時對淺詞進行深教有利於低年級學生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首先把抓準的“淺詞”放到課文中去理解,去教活,讓學生體會一個詞語在整個課文中的作用,去理解在具體的環境中的特殊意義。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幫助學生總結讀書方法並相機點撥,循循善誘,達到畫龍點睛,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二、自由交流,弘揚個性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激發學生地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地發展。片斷二中教師抓住有效的教育資源,設計了富有個性化的問題“鳥島非常熱鬧,鳥兒都會在這裏幹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想象得到了放飛,朗讀得到了提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上,老師能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變為學生的天地和樂園。學生或自由讀文,或小組合作,或展開辯論,或大膽想象,都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教師的導語如同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地滋潤這每個學生地心田,深入細緻地影響着學生,積極誘導着學生積極地學習。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6

《王幾何》這篇課文是一篇典型的寫人記事的文章。通過課前預設以及課堂上學生的現場生成,主要從以下幾點對這節課予以回顧。

首先,我認為比較成功的設計是:

1、這節課從設計到具體操作達到了讓學生“動起來”的目的,整堂課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在表達、在歸納、在總結、在修改、再評議,而老師只是一根將這些環節串聯起來的“線”。

2、餘映潮大師提出“難文淺教”,而這篇淺顯易懂的文章就應另闢蹊徑教出新意,落實到《新課標》中則對應的是:“防止教師逐字逐句過深的分析文章”。因此,在我的設計中前半部分注重了學生的口語訓練,後半部分注重的是現場的寫作指導及訓練,有立竿見影之功效。

3、最重要的是在整節課中始終貫穿着學生的體驗活動,以讀促寫,在掌握了文章中描寫人物的幾種方法之後,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寫作模仿與寫作訓練,真正達到了體驗式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理念。

當然,不足之處則體現在:

1、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語以及對下文的鋪墊語還不精準到位。

2、在修改學生習作的環節,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修改前與修改後的習作顯示在屏幕上,對比起來會更直觀,更能表現出採用多種人物描寫手法相結合的好處。

總之,傳統的一節課閲讀課,老師講完了,學生學完了,一節課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收穫甚微。只有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從教師教什麼怎麼教,落實到學生學會了什麼或者會學了什麼後,才能體現出高效課堂的“效”和體驗式教學方式中的“體驗”,更能挖掘出教材的真正價值。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7

課文《農業的變化真大》主要介紹了我國近年來在雜交水稻,大棚模型,無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幾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讓學生們瞭解農業科技知識,感受農業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而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既要讓學生對農業產生興趣,又要讓學生了解農業,將來像袁隆平爺爺等農業科學家那樣獻身農業。另外,通過本課的學習還要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通過交流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農,技,袁,隆,介,紹,培,育,產,棚,控,制,泥,茁"14個生字。會寫"廠,產,介,農,科,技,紡,織"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化。瞭解四種農業新技術特點。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一些農業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在課前,我讓學生蒐集農業變化的資料及圖片,積累一些農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然後進行交流。另外,我還進行知識的延伸,適時進行拓展,讓學生説説農業還有哪些變化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激發了學生對農業的興趣。學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給農業帶來了有益的變化。但我覺得這節課,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還略顯薄弱。另外,如果我們能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盆景花卉,學生的收穫回更大的。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8

天津四中 呂惠妍

本學期,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我被備課組老師推舉為獻課教師.自從接受了這一任務,我深感惶恐,深恐自己學是有限,辜負了全組的希望.因此,從教學篇目的選定,到教學內容的設計,再到課件素材的蒐集以及製作,我都下了很大功夫,經常工作到深夜,並且虛心地向其他同行請教,聽取他們的建議.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説明文,説明文的教學目的,概括地説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説明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閲讀,寫作説明文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本節課所教授的是第一課時,以分析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趙州橋的結構特點為教學重點.導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概念由大到小,説明對象從概括到具體的方式,由"橋"引到"中國石拱橋",使學生界定了課文説明對象的範圍.字詞和作者簡介等,在課前我都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課件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來便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趙州橋.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為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為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頻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為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這次獻課,得到了同組老師的大力支持和熱心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9

自從新學期開學到現在,總感覺學生的學習氣氛不進狀態。要麼課堂氣氛沉悶,要麼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非常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

學生是有惰性的,在一個月的假期中,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在家中自由散漫慣了,開學一個多星期來,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近段時間,流感導致了許多學生感冒,請假回家的學生比較多,班中紀律不好,故而學習氣氛不好。對此,應該加強紀律,嚴格要求,讓學生儘快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把心思儘快回到學習上來。和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共同想法,共同努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一節課了,然而,當提問學生字詞時,有的學生竟然還錯了很多,真的讓我很吃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到底哪裏去了?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老師要嚴格要求,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要求上,都要嚴格,否則,就會養成學生懶惰的習慣;同時,老師要使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願意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班中營造一種好的學習興趣。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0

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讓學生在集體中能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交流分享、感受活動成果;能以文明禮貌的方式和同學交往;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感受多讀好書能擴大知識,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是先通過學生最喜歡的活動——讀書會引入,從而我進一步通過“三個活動”提出質疑:為什麼好書要給大家看呢?

出現的問題:

1、課前教師沒有及時瞭解學生帶書情況,致使學生在介紹自己喜歡圖書時一樣的圖書出現重複介紹的情況。

2、由於是聽課,學生有點緊張,在反映借書情況時,出現了全班都借到書的情況。這一現象很反常。

3、在學生成功借到自己喜歡的書後,急着要看書,不能再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

改進措施:

1、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情況課前佈置學習用具,還要做好課前檢查做到心中有數。

2、在同樣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用平常心對待,不要緊張。

3、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臨時出現的教學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如學生借到書後很想看,不能集中精力繼續學習,教師要根據這一情況把餘下的教學內容先放下,趁熱打鐵讓學生看自己手中借來的書,相信看書的效果會很好的。

閲讀是一場心靈的對話。笛卡爾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總之,沒有課外讀物就沒有素質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同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閲讀的廣闊天地裏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體驗到閲讀的快樂。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2、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4個方向。會辨認生活中的方向。3、會辨認平面示意圖,並根據平面示意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旨在促進孩子們的發展,重在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發自真心帶着笑意去學習,共同發掘學習的樂趣。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在教學設計上,能深挖教材,能把方向板變成活動的學具進行合理使用!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通過獨立觀察,自主探究,完成了從生活空間中辨別方向到辨別平面圖中方向的抽象認識過程。

在教學中,我沒有把方向板一直放在掛圖旁邊,或者是通過學生的回答在掛圖的旁邊標註好方位,給學生參照的對象,我發現學生在敍述的時候有點困難。同時,在教學方向的過程中應緊湊,不拖拉,同時點學生髮言的時候應注重他們座位的角度,方便自己教學。方向板的使用前如果能注意讓學生的身子隨着方向板一起面對北面坐好後再開始辨認方向,學生辨認起來會更方便。教學語言在激起學生情緒、發言積極性方面不夠完善。今後需要注意。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2

《大樹媽媽》是一首很好聽的歌曲,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而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卻是温柔抒情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歌曲、輕柔地演唱這首歌曲呢?

我以找春天為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同學們説一説在美麗的春天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們積極地説:“花開了、草綠了、大地上的冰雪融化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我順勢説:“燕子們飛了那麼長時間它們很累了,於是大樹媽媽張開了它的寬大的手做成了一個搖籃讓小燕子們進來休息。”由此引發學生對大樹媽媽的無限遐想和眷戀之情。並配上《大樹媽媽》的伴奏音樂給小朋友們講了有關《大樹媽媽》的故事,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都沉浸在這首歌曲的意境裏了!

當我讓小朋友們説説對大樹媽的印象時,他們有的説她是天下最好的媽媽;有的説她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還有的説她太偉大了,用自己的身體為燕子遮風擋雨她自己卻渾身濕透了,她一定很冷。我聽着孩子們各抒己見,我發現他們真的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並知道關心別人心疼人了,從而使學生能夠抒情地演唱這首《大樹媽媽》。

這節課,通過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感受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明白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覺主動的感受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開拓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教育了學生用語言、表情等等表達歌曲。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3

我把枯燥的識字教學和同學們喜愛的遊戲相結合,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激情高漲。比如在讓學生畫生字時,我讓學生和生字寶寶做捉迷藏的遊戲,因為這個遊戲是他們最愛玩的,所以他們在畫生字時,臉上還帶着笑容,甚至有一個小朋友還邊畫邊用手指指着生字説:“我捉到你了。”把畫生字當成一件有趣和幸福的事去做。在檢查生字時,我又讓學生和生字交朋友,正是這樣的角色轉換,學生不再把識字當成一種強加給他的任務。而是真正放鬆的去叫它們的名字,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之,識字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會認字,會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會獨立識字。識字是寫作和閲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路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一開始,揭示課題後,要求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勾畫生字。並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字多讀幾遍。想一想:在達爾文和小松鼠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邊讀邊識字,有具體的語言環境,大部分生字學生自己就能解決。比如聯繫上下文猜字,藉助拼音等,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字多讀幾遍,將識字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學生的識字量不同,這樣增強了學生識字自主性和主動性。在低年級階段,我不提倡老師範讀。低年級課文短小。老師一範讀,學生憑臨時記憶,大部分字就順下來了,學生未必能真正解決生字問題。老師不範讀,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讀書,那麼一遇到生字學生就要動腦去解決,這樣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對生字進行細緻的分析,放在學文之前,學文之中,學文之後都可以。重要的是要把握識字的重點。 “會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在教法上是有區別的。“會認識的字”的重點在字形,要讓學生記住它。對於識字方法,老師不必去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尊重他們自己的記憶方式。片段中,“外”這個字,一個孩子用比較法,與學過的“處”字相比較進行記憶,而另一個孩子利用字形特點創造字謎法“多半個蘿蔔”進行記憶。 “捉”字的識記,那個孩子則探究字源,藉助偏旁理解字義進行記憶。老師切忌對字形分析的繁瑣,而應教給學生一些識字的策略和方法,為他們以後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5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中,我擔當了導演的角色,創設了一個輕鬆的氛圍,讓學生自己擺擺造型引出步驟①-構思,瞭解到五年級學生的創作經驗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學中的示範環節,我把主角讓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台上做好講解、示範,我及時出示步驟(②捆紮-③裝扮),通過學生對示範作品的點評提醒學生注意用線固定稻草的位置要簡要精到一些,還有裝扮材料的多樣性,否則作品容易呆板或者來不及完成,讓學生大膽創意的創作。學生在創作稻草人時提醒學生注意環保,自己動手收拾廢棄的材料。在這節課上,學生表現的很積極,因此課堂上學生很活躍但秩序並不混亂。

俗話説:“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畫風,貴在點睛。”課堂結尾是老師盡情發揮才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大舞台。課尾作品展示環節,我嘗試了一種新的結尾模式: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扮演稻草人、稻穗、棉桃、麻雀…等角色,表演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故事情節自由發揮,這樣有利於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學生即興表演的很投入很快樂,讓人“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言盡在不言中”。“結尾無定法,妙在巧用中”,我相信,只要勤于思索,巧於構思,敢於創新,展開想象,放飛激情,就能夠演繹出“五彩繽紛、光芒四射”的精彩課堂結尾。

老師只有“善教”,學生才會“樂學”,師生才能“共同成長”,這是我們高坪國小的校訓,也是我在這節課上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而自信地投入到鄉土美術活動之中,充分體會家鄉的自然美與人文美,從而積極地參與鄉土美術的資源開發與繼承。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6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標》的重要理念精髓。傳統數學教學方式過分單一、枯燥,強調講練結合,缺乏生機與活力,而現代數學教學則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經歷體驗,自主構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猜測探索,體驗成功,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我們贏了》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中的第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鐘面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中,我首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不同的情境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給學生出示北京申奧,成功的畫面,通過令人振奮的喜訊畫面,從這個情景入手,提出“你知道北京成功申辦奧運的確切時間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探究新知。一年級時已經學過了鐘面的簡單的知識,所以首先讓學生説一説對於鐘面都瞭解什麼?這部分讓學生暢所欲言回答,喚起學生的經驗。然後運用鐘錶模型中的時針和分針同時走,同時停,且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體會到1時=60分。最後,幾時幾分的讀法,這部分內容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中自己總結出規律,培養了學生觀察、合作、探討、交流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鞏固練習。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體現鞏固練習的。小朋友們都比較喜歡玩遊戲,“我撥你讀”和“我讀你撥”兩個互動遊戲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所學知識,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自主式學習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學生真正動了起來,不僅動手,而且動了腦,動了口,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基本達到預期效果。但是,我發現有部分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師及同學完成一些活動非常缺乏創造性。另外部分學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

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法,更加深入領會編者意圖,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桃花心木教學反思 篇17

1、導學案的設計採用以活動貫穿全過程,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體驗、感悟,打破了傳統單向信息傳遞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較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因七年級學生對法律知識只有一節課的儲備,因此對一些專業性的知識教師講解在課堂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過程中安排了“聯繫案例,學法踐行”等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用價值。

3、教學中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在課前材料蒐集環節仍存在學生沒時間和對政治課興趣不濃的矛盾,還需要在以後教學中探索具有實用價值的方法,真正把學生課前課堂課後有效地融為一體,真正起到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活化教材中所藴含的德性精神,激發學生的道德法律需要,煥發學生道德生命活力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okeq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