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精選19篇)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精選19篇)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由來已久。幾十年來,我們都在不斷探索國小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問題。經過廣大國小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們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在提高實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新的課程改革中,由於我們對許多理論、理念的把握還不到位,因此,實踐上再次出現了語文教學低效的問題。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精選19篇)

一般來説,有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100%參與,還是少於100%。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是否正確,等等。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準確做好課堂決策。四看教師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依據模式備課、上課;是否體現了三維目標,培養了學習能力;五看教師的學案備課。教師是否遵循了教學模式,是否使用導學案上課,是否充分使用和調動了小組興趣,是否組織了當堂達標測評,是否注重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嚴禁教師上課“對答案”,嚴禁用標準答案囚禁學生的思維。

評價課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一般來説,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教學課前準備要充足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課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即備課,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知識儲備,三備學法。備教材就要鑽研教材,本節課需要學生學會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有什麼發展前景,這些都是老師提前要預想到的。老師的文化知識、培養能力、對待人生的態度等都影響着學生。原來有一種説法是“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説這種説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因為學生的思想、知識也是時刻在變化的。於是有人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變成一個永不幹枯的泉水。”也就是説老師要時時刻刻在學習。所以説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工夫。

2.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每個環節都要設置好,環節之間銜接好,環環相扣,步步為贏。教師的“導”與學生的“練”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特點。

我們要遵循這樣的課堂流程來進行教學設計,即: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④展現拔高,師生互動;⑤穿插鞏固,全面掌握。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3.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組織有益的學習活動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信息傳遞,思維得到激活,力求充分發展。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們儘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衝勁。教學活動形式要多樣: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使氣氛濃厚,人人踴躍;②個體展示、分析、表達精闢,語言通達流暢,聲音洪亮,無語病,儘可能到板前或聚焦處鍛鍊同學們的演講、説理、辨析的能力,並聲情並茂;③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範,作圖科學,突出重點、圖文並茂;④點評恰當,突出要點,重在本質規律,被點評的同學要口述或板演,教師要當即糾正其差錯;⑤每節課要有總結、反思、測評。

4.教學氣氛營造要和諧

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達到以下目標: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説,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的學習氣氛,讀、説、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蔘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總而言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要切實抓好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使我們的學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2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由來已久。幾十年來,我們都在不斷探索國小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問題。經過廣大國小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們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在提高實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新的課程改革中,由於我們對許多理論、理念的把握還不到位,因此,實踐上再次出現了語文教學低效的問題。

一般來説,有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一看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是100%參與,還是少於100%。二看學生參與的質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態度是否積極認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飽滿,板演書寫是否整齊工整,詞、句、符號、公式是否正確,等等。三看學生的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適時導入下一個環節,準確做好課堂決策。四看教師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依據模式備課、上課;是否體現了三維目標,培養了學習能力;五看教師的學案備課。教師是否遵循了教學模式,是否使用導學案上課,是否充分使用和調動了小組興趣,是否組織了當堂達標測評,是否注重學習方法,關注學習過程……嚴禁教師上課“對答案”,嚴禁用標準答案囚禁學生的思維。

評價課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一般來説,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教學課前準備要充足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課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即備課,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知識儲備,三備學法。備教材就要鑽研教材,本節課需要學生學會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有什麼發展前景,這些都是老師提前要預想到的。老師的文化知識、培養能力、對待人生的態度等都影響着學生。原來有一種説法是“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説這種説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因為學生的思想、知識也是時刻在變化的。於是有人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變成一個永不幹枯的泉水。”也就是説老師要時時刻刻在學習。所以説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工夫。

2.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每個環節都要設置好,環節之間銜接好,環環相扣,步步為贏。教師的“導”與學生的“練”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特點。

我們要遵循這樣的課堂流程來進行教學設計,即:①預習交流,確定目標;②分配任務,立體教學;③完成任務,合作探究;④展現拔高,師生互動;⑤穿插鞏固,全面掌握。⑥達標測評,檢查驗收。

3.教學活動調控要靈活

組織有益的學習活動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師生、生生之間通過信息傳遞,思維得到激活,力求充分發展。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學中,我們儘量給學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啟發,使他們均有“成就感”。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衝勁。教學活動形式要多樣:①合作學習、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使氣氛濃厚,人人踴躍;②個體展示、分析、表達精闢,語言通達流暢,聲音洪亮,無語病,儘可能到板前或聚焦處鍛鍊同學們的演講、説理、辨析的能力,並聲情並茂;③板面設計精彩、美觀、規範,作圖科學,突出重點、圖文並茂;④點評恰當,突出要點,重在本質規律,被點評的同學要口述或板演,教師要當即糾正其差錯;⑤每節課要有總結、反思、測評。

4.教學氣氛營造要和諧

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努力達到以下目標: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説,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的學習氣氛,讀、説、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蔘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

總而言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要切實抓好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使我們的學生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3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後再領着孩子們練習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採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説一説 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後左右”還有“上下”,於是我藉機將“前後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 ,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説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説, 我的右面是一面牆,我的左面是一面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4

在課文中不僅呈現了王維的曠世之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通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地解釋王維的這首詩,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離鄉,適逢重陽,遙想親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膾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題,透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課文情感真摯,有相依相伴的故鄉情,有血濃於水的親情,讀起來饒有趣味。

在教學中,我圍繞“思親”這條主線設計了兩個問題:“王維為什麼思親?又是怎樣思親的?”,引導學生從文與詩的融合上着眼,學文,以詩為線索,學詩,以文為參照,將詩文有效結合,在感悟古詩的時候,不僅僅停留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是還體會了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同時通過誦讀文本和詩句,理解並體會詩人王維的思鄉情感,使學生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將思維的觸角深入文本,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那份情、那種味。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5

在前一次備課基礎上修改了細節描寫。借鑑了網上老師上《牛和鵝》這課的經驗。在四班上課覺得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踴躍,但我能很清楚的感覺到孩子們喜歡聽我上課。他們的眼神告訴我,他們喜歡我。我的激情沒有因為下午孩子的情緒而受到影響。我的精神狀態非常飽滿。前一部分出現了在二班沒有出現的幾個問題,但都被我靈活的解決了。我暗自得意自己的教學越來越老練了。但到了話題部分又卡殼了。這部分總是處理不好。看來要改變一下提法了。我在心裏暗暗下了決心。後面寫話部分學生交流的較上一個班級好些了。這次我注意了引導。寫話部分時間不夠了,剩下的留在課下交流了。

這課已經上過兩次了。但從心裏我對這課還是非常的不滿意。這次我決定做課件在電教室上。於是我連夜製作了課件。第二天我決定在三班上這一課。沒想到上了三次的課,這次是最不滿意的一次。我考慮了很久看問題處在什麼地方了。我把這課進行了大的調整。為了突出重點,刪掉留在課上的閲讀題,當作回家作業。為了吸引學生。我把《牛鵝換眼》的故事錄成了童聲,配上了圖片,使故事繪聲繪色。至於總是出現卡殼的問題,我換成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並且圍繞單元重點讓學生展開説話設置了“實話實説”欄目。

我換的話題是:你是怎樣看待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的?你是怎樣看待父母嘮叨的?你是怎樣看待老師的批評的?這樣學生都能結合自身的實際展開説話。學生不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鍛鍊了説話能力,還深化了本課本單元的重點。可謂一舉兩得。在授課時我重在文章的對比,對待牛和鵝前後不同態度的對比,引出本文的學習。鵝和我和金奎叔的對比。我前後態度變化的對比。重點指導了文章的朗讀,在朗讀中學生感受了鵝的囂張,我的狼狽不堪,金奎叔的勇敢。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6

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本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特色,立足教材,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通過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與小露珠打招呼,輔助以聲情並茂的圖片,提煉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隨之引導學生能否用別的詞替換其中的動詞。因為學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動物的生活習性,學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換的理由,進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並指導學生在以後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2.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展開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在教學第2——5自然段時,最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除了文中這三種小動物,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小動物喜歡小露珠,願意跟小露珠打招呼?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跟小露珠打招呼,表達對小露珠的讚美。

3.抓住關鍵詞句,品讀課文。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寫小露珠美化、滋潤了植物。教學時,抓住“格外精神”這個詞以及相應的中心句子,讓學生由句子感悟到植物為什麼喜歡小露珠。還有抓住“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還有數不盡的鮮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麗的珠寶”等詞句進行對比練習,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7

教學本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錄音讀、師範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設情境,培養説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繫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的空間,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説一説,議一議:為什麼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後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8

在《兩隻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着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台,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説些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説説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説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着他説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説説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説:“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歡慶》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於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着”、“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閲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閲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着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着對閲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閲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説説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看到什麼?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才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覆覆,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閲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藴意。

(三)捕捉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説“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着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閲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為什麼説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麼?”“楓林跟旗幟有什麼關係?”“鴿子有很多種的,為什麼要説是潔白,而不説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湧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説,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於表現,急於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節中,正當我為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下個環節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為什麼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為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後來,課後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着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閲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於處於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後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後,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説“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説歡慶什麼?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説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説“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着!”“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裏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説着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錄音讀、師範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設情境,培養説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繫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的空間,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説一説,議一議:為什麼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後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課改後,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後,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為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採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節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説什麼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儘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此時,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慾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後要上台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 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於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後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 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於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 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l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餘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並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着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後自主學習的體現。

二、合作讀演,共享閲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夥伴一起讀書,創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象,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變封閉為開放,讓學生的閲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夏夜多美》教學反思

《夏夜多美》是一年級下冊的一個童話故事,孩子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慾。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滿意之處: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成為語言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老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和幫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就會時時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讓學生來指導老師這一片段,學生的主動性和表現欲被調動起來,爭相向老師挑戰,小導演的指導聲情並茂,談得有情有理有節,令我欣喜不已!

二、富於彈性而開放的課堂,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情緒,對難點的理解用色彩鮮豔的動畫來演示幫助,頭飾的設計,音樂與課本劇表演相得益彰,課堂一片歡聲笑語。

三、評價方式的改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是深遠的。課後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同學關係密切了,小夥伴們懂得互相幫助,心貼得更近了,自信心也更強了。

不滿意的是:實踐是語言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後,如果能增加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短文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就更好了。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於創新的緊迫,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與學生同進步前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説過:給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台。

為了打造好這個平台,教學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

2、“以讀為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閲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羣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9

現在我們流行這樣一種説法:一節課老師最多講15分鐘,剩下的要麼是開展活動,要麼就是讓學生自學。《 新目標英語 》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閲讀材料,我們現在一般都採用閲讀教學法,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強調自學與合作學習。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不要講?究竟應該怎樣講?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教師並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要地講”。再説,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當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讓學生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新精神很難得到培養;只讓學生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必須從教育規律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自己的“講解點”。那麼,在何時精要地講呢?

1、自讀之前啟發講:即在學生自主閲讀之前,簡明扼要地揭示閲讀要求和重點。

2、重點地方着重講:對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講解,該挖掘處必挖掘,該品味,該講深講透的地方必須講深講透。

3、疑難問題明確講:當學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難時教師要鮮明地講,從而為學生解難釋疑,讓學生正確理解、領悟材料內容。

4、合作中提示講: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能抓住要點進行有效合作時,教師要進行提示性講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總結時補充講:在總結一節課、一篇材料的閲讀情況時,在學生概括、總結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進行補充,以進一步進行提煉和歸納,從而使總結更加完整、準確。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0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1

《草船借箭》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故事節選自長篇歷史小説《三國演義》。課文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幹超羣。教授本課時本人以新課改為指導,做到了以下幾點:

1、教學中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此,我首先讓學生掌握好生字詞,然後再深入理解課文藴涵的情感。

2、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要做打樁機:

在本課教學時,我重點選取了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來展開教學,以點帶面,進而加深了對全文資料的理解和把握。

3、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

教學時,主要經過學生自我的朗讀、默讀、分主角讀、分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整個教學中,主要以學生參與為主。

但教學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學生讀書不夠。更多的時間是在回答問題,缺乏充分的感情朗讀,以讀悟情。

2、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單一且太少。新課改要求要以形式多樣的評價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3、課堂教學中某些教學環節的銜接與過渡不夠好,有時顯得牽強、突然。今後要在每個教學細節上仔細推敲。

總之,自我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進取進取,精益求精,努力拼搏,力爭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2

通過網上研修學習,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感謝上級部門給我們搭建的這一學習的平台,讓我有機會再次來充實和完善自己。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有機會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通過培訓我將專家的精彩講座學以致用,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在我從教時間裏,最經常聽到的贊聲就是:“作為一名美術老師真好!上課不用從頭講到尾,輕鬆又愉快,輕鬆的收穫教學成果,還可以得到全校學生的愛戴……”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由原來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轉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目前,“為畫而學”的教育觀已經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者的非議。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我們尋找的途徑,必須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現代兒童教育基質中,無不體現着“寓教於樂,寓教於玩”的基本特點。經過新課標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覺得美術教材的內容廣博,課程其有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美術教育教學側重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開發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特別是低年級強調遊戲性、體驗性的活動。然而,兒童的美術教學中,並不是以通常意義上的“輕鬆遊戲、淺嘗輒止”,它的“遊戲”內容更為豐富,規劃更為寬鬆,過程更為複雜,結局更多變化。它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一個親身體驗的參與者,眼、腦、手並用,充分運用各種知識,充分展示各種能力,充分挖掘各種潛能。而我們教師就是這項“遊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該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充分啟迪學生的心智,發散學生的思維。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引入遊戲性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最自主的美術活動。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説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美術教學是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最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多種方法中,遊戲性教學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一個方法得體會讓人終身受用,一個方法的失敗會讓人遺憾一輩子。

新課程的實施不得不改變一些已有的教學方法,不是説這些方法不好,只不過適應不了這個前進的社會。於是把原先的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但必須補充新鮮的“血液”。

1、注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的世紀,需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節奏。鑑於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侷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為必然。一方面,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為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時代在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眼光”。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多媒體教育已越發顯得重要。它通過利用現代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於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多媒體教育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寓教於美,美中育人。於是我就自學了幾個製作課件的軟件,實現自己能親自制作。而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的動態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勢,使學生對於學習美術的信息來自各方面,呈現出令人難以想象的效果。

2、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示範____模仿教學模式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首先通過示範提供給學生該繪畫過程的感情認識,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領會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試)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邊思考、邊選擇、邊模仿、邊體驗。如在講授《水墨畫的筆墨技法》時,對於課中涉及到的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內容,單單通過口頭表述恐怕學生難以領會,只有通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同時伴以適當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避免簡單的缺少學生參與的師講生聽和機械模仿,儘量彌補該模式可能造成的認識活動的不完整性。

嘗試____指導教學模式。嘗試有的教師認為這是數學課中最常用的,美術課不需要這種方法,其實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包含部分的示範)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來完善並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美麗的熱帶魚》、《樹葉貼畫》的課中,讓學生根據製作圖自己動手操作,教師的指導貫穿在學生動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嘗試,可培養其獨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繪畫的興趣,使其具有挑戰性;並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3、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

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儘量考慮學生的差異,分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的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讓他們有機會“露一手”,並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學漫畫中讓學生有4個作業選擇,分別是:

(1)根據生活中的趣事畫一張漫畫;

(2)為理想中的自己畫一張漫畫;

(3)為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人物設計一個完整的故事。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畫並且臨摹一張。學生不用再為一道不願做的作業煩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難度大還是難度小的作業,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輕鬆。

4、由傳統美術技能教學,傾向美術技能與審美教學的和諧統一。

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結合。怎樣結合呢?A,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瞭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傳統的美術教育對此還重視的不夠。B,要引起學生的重視。美術課雖非主科,但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的眼光,良好的行為,對生活的熱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甚至對學生未來的生活都有着深遠意義的影響。我覺得運用遊戲性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教師設計的遊戲內容和形式要緊密配合,課堂上組織好遊戲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強抓課堂常規,不能讓混亂的課堂紀律,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遊戲中所用的教具和實物;教師在遊戲中語言要突出重點;運用兒童語言把講、聽、看、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和美感。

總之,以遊戲導入課堂教學,使嚴肅、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培養心智。同時在遊戲性教學方式中,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選擇等“學”的權利,學習熱情將會有增無減,教師也實現了教的義務。我想國小的美術教學是一門研究性的學科,有待我們美術教育者不斷的探索與追求,將美術課程真正成為其他學科心目中的輕鬆、愉悦的學科。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3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娓娓敍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為了使學生受到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教育,二是為了進一步訓練學生快速閲讀,提高閲讀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本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教學本課,我提前讓學生查閲歷史資料,瞭解故事背景,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讓學生聯繫學習過的毛澤東寫的《長征》詩,根據自己的瞭解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等,使學生對長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因此我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閲讀的訓練。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鈎”,這個魚鈎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為什麼説“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鈎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再讓學生把感受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寫在旁邊。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並説説自己為什麼受到感動。我適時給予朗讀上的指導,通過範讀撥動孩子的心絃,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師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樑,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神態,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思考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神態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從而使學生領會神態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5.教學最後,我虛擬了一個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場景,請學生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解“金色的魚鈎”的故事。講解時讓學生注意以下幾點:(1)敍述的條理要清楚,可採用倒敍方法進行敍述。如,“朋友,這是一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鈎,也是一個不平凡的魚鈎,就是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魚鈎,曾挽救了三位年輕的紅軍戰士的生命;就是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鈎,包含着一個十分動人的故事……”(2)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渲染出故事的情境,從而使聽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6.學完本課,學生一定會被老紅軍崇高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動。於是我便順勢再介紹一些紅軍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並請學生課下繼續蒐集長征故事,組織了一次長征故事會,使學生對這段歷史銘記在心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尊重了學生的多元解讀,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感受長征的艱辛,感受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多元解讀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學生説出了自己的感受,交流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挖掘。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4

這節課也是一節手工課,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前,我就進行了精心地設計,力爭使課堂讓更多的孩子能夠達成目標。

1、導入課時,激發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我戴上各種製作好的小掛飾,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直觀的認識。隨着課件中各種各樣小掛飾圖片的播放,學生髮出了一陣陣的讚歎聲。然後,我通過語言,激發孩子進行的慾望。在孩子都想要來試一試時,我讓孩子用自帶的現有材料進行組合、想象。

2、學生嘗試,發現問題。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一開始我沒有教孩子怎樣製作,而是讓孩子自己發揮原有的經驗和想象自己嘗試,用自帶的現有材料進行組合、想象。孩子們興奮地開始製作了,但是不一會兒,問題就出現了,很多孩子不會打扣。通過演示講明方法,再次激發了孩子製作小掛飾的興趣。

3、小組合作,完成創作。我剛演示完,孩子們就小組合作開始動手製作小掛飾了。這種合作的方式有利於孩子們共同探究製作的方法,相互協助,培養合作精神。

4、在展示環節我讓學生將做好的小掛飾佩戴在身上或者頭上到台上來隨着輕鬆歡快的音樂自由展示。學生們興奮極了,非常自信的展示了自己的創作,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熱情的掌聲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大多數的孩子們已經能夠掌握了製作方法,同時我還發現,孩子們也創造了一些方法。這節課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分析這節課,我覺得主要是:導入課時部分,我通過實物展示創設了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着好奇心自己進行嘗試,嘗試中發現了問題。帶着學生的問題,我針對性地教學生製作的方法,再讓孩子小組合作,完成創作,這樣學生就容易掌握了。另外還須加強色彩的指導,這是我今後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5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佔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願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着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温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裏包含的愛和暖。”簡短的一段話,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於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閲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閲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於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繫,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裏,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澱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採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閲了學生的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着: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6

國小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要掌握好這門語言,不但要有習得這門語言的自然環境,而且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語言的社會性等特點進行教學。在長期的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創設寬鬆的課堂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我經過聽課,記錄,對自己的短期的教學經驗,做一個有感而發的反思。

追求英語課堂的假繁榮,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着教材轉,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確,如今的很多國小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花樣兒繁多,多媒體被廣泛應用於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後,總沒有回味無窮的感覺,倒是想説:真累,總算完了。

縱觀這些課堂,活動雖一個接着一個,看似很豐富。而稍作思索,便會發現這麼多活動只是在圍繞着5、6個詞彙或是3、4個字母打轉。再看各個活動,毫無聯繫,相對獨立,整體性不強,其目的只是為了反覆地操練字母或詞彙。5、6個詞彙(國小課本中出現的都是比較常用熟悉的),其要求不是四會,只是聽、説與認讀,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難。

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容置疑。作為國小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任何人都適用,甚至是寵物,其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國小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遊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而且,這類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於無信息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着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表示讚許之後,又指着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這是複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國小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信息差,明知故問,屬於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思維密切相關。在實際生活中,假交際現象存在得太少了。作為學習的一個過程,機械性操練儘管少不了,但在教師的潛意識裏,幾乎沒有機械性操練與實踐性操練,交際、準交際與假交際的概念區別,是否有信息差對他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的實施沒起多大作用,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會受到影響。

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

國小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説,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國小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採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於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後進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7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節色彩基礎知識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能辨別冷暖色調並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能。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冷色圖片,充分利用圖片、畫家學生作品等。通過圖片、作品對比,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

課程主線主要依序為:色彩測試、色相環(冷暖對比)、冷色認知(名稱、感受)、瞭解畫家筆中的冷色(凡高運用色彩抒發情緒)、看書觀察研究(點染技法)、教師示範及方法步驟、學生作業、師生評價、課堂小結。在教學中,圖片色彩知識測試,使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冷色,觀察認讀顏料盒中冷色的名稱、擠冷色的顏料以及看圖回答生活中的冷色給人的感受,使學生對冷色的知識得到加強。其後的畫家與學生作品的賞析,融匯冷色的情感與表現。讓學生在欣賞與回答問題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師示範,有效解決了色彩點染的基本表現方法。本節課收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觀察、欣賞、評價、研究、色彩知識的運用及色彩表現的感覺均得到進一步訓練和提高。

《杯子的設計》是五年級的美術課,課前讓學生蒐集準備各種杯子,教師精心製作了教學課件。本課教師採用遊戲闖關的形式,有杯子知識比一比、杯子設計想一想、杯子創作賽一賽、神奇之杯賞一賞四個闖關過程,學生對於闖關極感興趣。教學中,先從欣賞觀察多種杯子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各種杯子,讓學生對杯子有詳細的瞭解。在學生充分了解杯子後,組織學生討論杯子設計的問題,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杯子設計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合理性、科學性、美觀性、功能性。學生設計的杯子多種多樣,教學效果較好。但是在本節課中,教師留給學生自由創作的時間還是感覺少了點,少數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深深感到在美術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創作實踐時間,而一節課的時間就那麼4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課的講授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推敲,把握住重難點,掌控好課堂節奏。

《給藝術插上科學的翅膀》本節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通過觀察欣賞、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啟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學生學會設計和完成題目,最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雕塑之美》一課是通過對中外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初步瞭解雕塑藝術的語言、特點、分類和材料等,瞭解雕塑的審美特點。學習分析和鑑賞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歷史的、藝術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藝術。本課通過對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現手法”、“內涵”四個方面展開欣賞,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雕塑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由衷地熱愛美術的學習,讓學生樂在其中。

《花鳥畫》是繼上一節國畫課之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和研究畫家繪製的花鳥畫作品,加深對中國花鳥畫的認識,學習和分析畫家用筆、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臨摹的基礎上添加和創作一副花鳥畫。讓每位學生去仔細品味浩如煙海的藝術精品,認真感受每位畫家緣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在這節課中,教師的演示作用很重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不能把學生教“死”了,沒有創造性。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繪畫技法後,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從中體會一下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畫的情趣。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8

《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是人美版一年級上冊第11課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新穎,學生興趣濃,通過了解人類探索的相關知識,學習摺紙飛機的技法、技巧和用簡單的圖案、文字裝飾飛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和依照樣圖動手實踐的能力。正是基於這個教學目標,我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小組探究,學會自己看圖折出紙飛機為主線,一心想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卻忽視了學情和鋪墊教學。導致學生探究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這次的收穫:

一、 忽視了學生美術基礎差、學習能力差這一客觀現象

本班學生從小出生在城郊,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看管,讀的幼兒園也是周邊一些硬件和軟件設施還不健全的學校。導致了這些學生毫無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差、行為習慣也差。

我卻依照教參書上的目標去實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研究步驟圖,折出飛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讓我大大失望:當我宣佈完小組討論後,大部分孩子們都完全沒討論,直接拿紙開始折,在我的説教下,很多孩子開始打開書研究步驟圖了,但是又一半的孩子無從下手,還一直喊着:老師我看不懂,有一部分學生看的懂2步,也被卡住在那裏了。

我原以為這些學生讀幼兒園的時候肯定也學過一些手工,也有摺紙的經驗,但是現實告訴我不是這樣的。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看圖,不知道圖的意思。看來掌握好學情,瞭解學生的基礎再去設計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是很重要的。

二、 教學內容過多,學生難以完成

原本我設計的是三個折飛機環節:第一環節拆飛機,照樣子再折一架;第二環節學生研究書上的步驟圖,自己折出飛機;第三環節學生自己創新,設計出一架飛機;最後還有一個環節是裝飾飛機。但是在前面兩個環節用的時間太多了,第一個環節中(拆飛機,復原飛機)很多孩子拆開後就不知道怎麼復原,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在組長帶領下拆飛機,而自己開始亂折。第二個環節:學生照圖折飛機,孩子們研究的動作很慢,很多孩子在第3、4步的時候就看不懂圖了,在這個環節上耽誤了很長時間,因為我看孩子們一直都沒折出來,我就不斷的加時間,最後裝飾飛機的時候只有8分鐘時間了,導致最後只有幾個孩子裝飾了飛機。

如果我能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的情況,減少一些教學內容,如這節課只讓學生學會看圖折飛機,不裝飾飛機,我相信教學任務會完成的。不求內容多,只在乎學生這個知識點到底掌握沒有,這才是最實在的。學生基礎不好,我們慢慢來,一課時的內容我花兩課時來教,只要學生充分的掌握了,這才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三、 課前沒做教學鋪墊課,導致學生無從下手

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識圖折出飛機,我高估了學生能力,以為他們看的懂圖。如果之前用2節課時間來教孩子們如何看圖折東西,相信今天孩子們探究的效率會大大提高的。如果第一課時:我帶領學生邊看圖邊跟我折一個簡單的東西,引導孩子們有了看圖這個意識,接受了如何去看。第二課時:出示一個簡單東西的步驟圖,讓學生先小組探究這個圖,研究出如何折,再孩子們自己慢慢看圖折出來。如果有了兩節課的鋪墊,我相信今天的看圖折飛機的人物會事半功倍。今天突然碰出一個圖讓學生來看,就連我們同事都開玩笑説:剛開始我都沒看懂是什麼意思,更何況一年級學生。

對於低段學生來説,就好像一張白紙,我們老師要多示範,很多小細節都要設想到,組要拿大人的思維去想孩子,就連一個小小的撕紙遊戲孩子們都需要我們教,以後教學中要考慮周到,細小的東西也要課前調查和引導。教會孩子們方法,相信第二課時會受到更好的效果,會讓我們的課上起來得心應手,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 老師口令要求不明確,導致很多學生不理會

面對孩子們一個勁的折自己的飛機(卻沒看圖折),我就瞭解到孩子們看不懂圖。我就準備開始在投影儀下示範,我叫孩子們停手看黑板,但是很多孩子還是不抬頭,自己折自己的。如果我把命令指向性明確點,如:現在請孩子們把紙和飛機都放到籃子裏,我相信孩子們肯定更清楚老師的要求,也會停手看老師了。

我在示範(投影儀下折飛機)的時候,應該把每個折的環節和向哪個方向怎麼折應該用更明確和準確的詞語來説,相信孩子們學的更快,就不會出現:老師這裏到底怎麼折啊?

對於一年就學生來説,每一個細小的地方,老師都要説的很清楚和準確,説的學生很能理解,用孩子們能明白的詞語和方言來表達,孩子們才會做的好。

總的來説,這次家長開放日收穫很多,心得也很多,一句話來概括:低段學生接受能力慢,所以每個細小的地方都要講清楚和示範清楚,這樣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國小語文高效課堂反思 篇19

《荔枝》一文教後反思

曾幾何時,隨着現代教學手段的引入課堂,教師的範讀,板書漸漸逝去,幾乎銷聲匿跡……。記得,開學初教《荔枝》一文時,本想用錄音機朗讀全文引入新課的教學。恰巧那天停電,計劃泡湯,靈機一動,何不來一下“範讀”呢?於是,我手捧課本搖頭擺腦,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覺得教室裏格外的安靜,抬眼一瞥,連“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氣讀完了全文,我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心中湧起一股“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學生,有的還沉浸在母愛的温馨之中,有的睜得大大的眼睛還噙着淚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邊的淚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預約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節新課的導入效果都好。我心旌不禁一顫:好一個範讀,以情激情;好一個範讀,引領孩子們全身心地走進文本中,走進作者的心靈之中。

我激動不已,今天這節課收穫太大了。我懷舊,我感悟——閲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範讀!美國心理學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發現,學生接受信息的總效果=7%文字+38%語調+55%面部表情。可見,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強烈的閲讀慾望,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因此,教師的範讀十分的重要,必須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努力在範讀中做到:“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説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我追尋,我反思——教師的範讀確是閲讀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美美的朗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個性化,創意性閲讀課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可以打動學生,以情激情,在學習課文時能夠更好地自主探究。歸來吧,閲讀教學中教師的範讀:

1、教師的範讀能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

教師精彩的範讀,不僅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而且伴隨着教師的範讀。課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嚮往,就會像一股清泉流淌學生稚嫩的心田,誘發學生情感的波瀾。閲讀,沒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報的,或回報甚微!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薰陶,無疑為學生自主探究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的範讀能更有效地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記得徐世英先生是這樣理解講解和朗讀的,他説:“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賦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貫、顯現。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範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3、教師的範讀能讀出好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

於永正老師説過:“對兒童來説,‘正統’不如‘卡通’。”教師的範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的,直接的指導。在鑽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處於“憤,悱”之時,教師範讀一番,將會是事半功倍。在上優美抒情的課文時,教師更應用情用心地讀,把孩子們帶入盡善盡美之中。如閲讀《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有這樣一個自然段:“索溪像是一個從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着山奔跑,一會兒撅着屁股,賭着氣又自個兒鬧去了。……”在我抒情地範讀後,學生也“蹦跳而出”、“纏繞”着,“撅着屁股”、“賭着氣”地讀起來了,讀的有聲有色,美極了!這樣,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如臨其境,不但讀出了好的教學方法,也有效地改變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方式。

教師的範讀是那麼原始,那麼簡單,“走點老路”返樸歸真。別擔心!興許語文閲讀教學本該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y7l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