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通用15篇)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通用15篇)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一課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詩文。我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兒歌引出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通用15篇)

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並讓學生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詩,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用低年級國小生喜歡的方法進行檢查反饋:出示課件“生字寶寶”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用生字卡片請學生搶讀。在學生讀通詩句後,我抓住詩句中的着眼點,把精力放在詩句的品析朗讀上,藉助精美課件在讀中讓學生感悟詩句的美,在讀中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感悟詩句的內容。詩句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我十分注意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引導朗讀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讓他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起就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從而培養他們注意學會傾聽的能力和良好的評價能力。詩中有幾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瞭解它們的意思。然後説一説課後的幾對反義詞,用音節把它們寫下來,再説説生活中還知道哪些反義詞,學生説的很多。最後用了十幾分鍾指導寫了兩個字。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在教學識字時,我善於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採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複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2

這節課我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並紮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範寫、多次範寫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於動筆了。今天的課上,我反覆地在黑板上示範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現了一些問題後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但同時又有許多遺憾:沒有很好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很及時的評價,板書速度慢,教學中語言不夠豐富,情緒不夠飽滿,有的環節還浪費了時間。學生在課上打開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

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寫字時凳子扭動的聲音,我的心裏有説不出來的滋味。開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後,我想:對於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好習慣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説“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今後還需要不斷地錘鍊自己。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3

在學校開展的“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我講的是謎語詩《畫》。課前,我多方面收集資料,寫出了一份讓自己覺得可操作性較強的教案,並精心製作了PPT課件。課中,我由猜謎導入,從課文插圖着手,指導學生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圖畫,説出了畫中的主要景物:山、水、花、鳥。之後利用課件展示了這四物的分解圖,逐句教學了詩句。在學文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了生字,糾正了他們的一些地方語發音。隨後,我將本課要認的11個生字展示出來,考察學生的識字情況,並結合拼音再次正音,給生字口頭組詞,強化了識字環節。接下來,認識了兩個偏旁“辶”和“忄”。帶領學生大致理解了詩意,並明白了為什麼謎底是一幅畫。通過“我會説”板塊學習了反義詞。最後,利用課件演示了生字的書寫過程,帶學生練寫了四個生字。

一節課上完,我有了如下感受。

1、教案的設計反映了教者對教材及學生的理解程度。

得:課前設計教案時我參考了一些資料,有教學用書、星級教案設計、中央電教館的教案示例和課堂教學視頻。可我發現沒有哪一個能為我提供一個完整的範本,尤其是中央電教館的那段視頻,時長17分鐘,一位教師六位學生,整個過程要搬到我們的課堂中實在是不太現實,也沒什麼特別值得采用的。最後我還是決定綜合多方面的可用資源,整合成適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教案。這份教案融入了本課涉及到的所有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也化解了難點,配以自已構思並選材製作的PPT課件,為上好這節課做出了強有力的保障。

憾:參考的教案有設計為一課時的(中央電教館提供的教案示例),也有設計為兩課時完成的(星級教案設計),我選擇了一課時完成——課上完後才發現這個決定是錯誤的。雖然這篇課文內容只有短短20個字,連課題也才21個字,但融合在一課時內完成,內容實在是太多了。要認識11個字,寫會4個字;要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要認識“辶、忄”兩個偏旁;要學習反義詞,還要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總之,這個決定直接造成了40分鐘課堂內容爆滿的結果,孩子們雖然一直很配合地端正坐着,認真聽着,努力回答着,但我想他們一定很累!我把他們當成高年級的孩子教了……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4

這節課我設計了“彩膠泥真聽話,你能用什麼方法把它變成哪些形狀”教學環節,學生愉快的介紹着自己的方法:搓、揉、拉、壓、捏等,更重要的是還發現和使用了彩膠泥中的模具。學生在自主探究、互教互學的愉快學習中學會了“花點心” 形狀的多種製作方法,學習重點學生掌握的非常好。學會了“花點心” 形狀的多種製作方法,那麼,如何給它做上漂亮獨特的花紋呢?學生從我提供的大量素材中深受啟發,在自己加小組同學的合作討論中大膽發表意見,“花點心”花紋的立體美化裝飾難點在學生自主互學的快樂學習中迎刃而解。通過這節課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學是創造人的藝術,教師在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與指導上要下功夫精心鑽研,教學圍繞“學生喜歡”設計環節,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學生會的教師可以不講讓學生去互學互通;教師要做有心人,從學生身邊去發現利用課程資源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學習中多給學生探究、合作表現的機會;這種快樂學習的方法將使孩子的才華充分展示。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5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裏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和特點,我將本次的教學目標設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普通老百姓美好的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進一步領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首先,我根據閲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中心問題,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從“我”的角度或者從殘疾青年的角度説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生自主閲讀的前提下,我引導他們可以綜合時間的推移,人物的轉換以及情節的發展變化等因素來概括。

接着,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一共出現了幾個人物。自己喜歡哪個人物就研究哪位,找出課本中對他(她)相關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深刻含義。這樣設計,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我並沒有讓學生按照我設計好的思路去理解人物,而是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研究探討。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他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發現更多的東西。

然後,我提問:課題中説的那匹馬出現了嗎?在課文中這句話又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説的?又有何用意?這樣層層推進,抽絲剝繭,讓學生在“別餓壞了那匹馬”的線索下,體會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品質。重點學習“有一天”發生的事,以“走進院子我看到了什麼” 為題,讓學生組織討論,體會“我”當時的心情,充分感受殘疾青年的美好心靈,明確本文的中心思想。

最後,我引導學生説説對其他人的印象,因為課文不僅僅是展示了殘疾青年的美好品質,在其他人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閃光點。在教學本課時,我聯繫了本組口語交際的要求“講誠信與善意的謊言”這個話題,在結尾處引導學生理解理解殘疾青年與妹妹説謊的原因,為辯論做了準備。

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其中的語言都很值得我們回味。所以,我覺得僅僅把它當做一篇略讀課文來講十分可惜。因此,本次設計我比較注重學生自主閲讀後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以及一些富有表達力的句子和語言的揣摩和品味,以求達到對學生薰陶和感染的作用。但是在上這篇課文的時候,由於銜接不怎麼緊密,是課文看上去有點散,節奏不夠緊。課堂氛圍比較自由,學生中也不乏出現很多思想上的閃光點。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6

很多人都知道責任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會。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國轟動。這些企業家明知道生產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嬰兒。網吧老闆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許進入網吧。但是為了賺錢,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進入網吧,正是他們對社會的不負責,結果不知毀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們的生命。

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我們的責任。《最苦與最樂》一文講的就是責任的問題。文章思想深刻,格調高雅,語言高雅,既有儒家的進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讀起來膾炙人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學生學習此文,不但有較大的現實教育意義,也能很好地提高語文素養。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學。杜郎口教學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展示模塊六大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這種教學主要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和輔助作用。

本課我主要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根據預先設計的學案預習,第二課時開始共同學習。導入課文: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__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嗎?多少嬰兒的生命就是毀於三鹿奶粉中,這怎能不讓人心痛。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悲劇,最主要的是責任問題。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關於責任的文章——《最苦與最樂》。

第一步,安排學生練。練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字音,二是字義。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步,安排學生講。我提問:“生活中,你們認為最苦的事情是什麼?學生回答的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説是貧困,有的説是學習成績不理想,還有的説是骨肉分離……説着,有的學生眼睛開始濕潤了。我接着又問,那你們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學生一個個露出了笑臉,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樂的事情。有點説是和父母一起過年;有的説是和朋友一起郊遊;有點説是課堂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還有的説是比賽獲獎。我安排這一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步,安排學生找。設計了四個問題。

問題一:作者認為:貧、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嗎?為什麼?學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雖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

問題二:作者認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麼?(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麼?生答:我説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揹負着一種未了的責任。理由是:因為那受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問題三:未盡的責任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應人做一件事情沒有辦②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④得罪了人沒有賠禮。另一生答:①承諾未辦②欠錢未還③恩惠未報④得罪人未賠禮。

問題四:作者認為人生什麼事情最樂?負責任與盡責任感覺有何不同?生答: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負責任的感覺:有如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不過了。盡責任的感覺: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輕鬆愉快。

設計這一步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找,從而理解、熟悉課文,掌握課文的基礎知識。

第四步,安排學生議。設計了三個問題。問題一: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的關係?結論如何?生答: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另一生答: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苦不堪言。還有一學生回答: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問題二:當責任向我們走來時,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對這個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説,我們要勇於承擔責任,在家裏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長説:“我身為一班之長,我要敢於管理班級,把班級管好是我最大的責任。”另外一位同學説,我們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對社會對國家盡責任。我對這位學生投以讚許的目光。此時教室掌聲不斷。是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我們要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盡責任。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穩定的發展,國家更加繁榮昌盛,祖國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問題三:談論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着怎樣的責任?一生答:遵守學校紀律。另一生答: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最後我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負責的人。當前我們應該把知識學好,將來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議”這一步,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觀點講述出來。無形中學生已經懂得怎樣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滲透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談”。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收集有關的名言名句。學生把有關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選取了兩個比較經典的進行評析。第一個是“一切在於人,一切為了人。——高爾基《人》”,第二個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觀,即使他優美出眾,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沒有愛的天才是種怪物。——莎士比亞《莎士比亞論》”。 第二個問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收穫?生答: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樂。再一生答:我知道樂是苦中來。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穫是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談的目的是讓學生拓展思維,知識遷移,從而也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敢想、敢説。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步驟分為練、講、找、議、談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設計了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通過議,把責任上升到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的責任,滲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要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責任的公民。不足之處有兩點:

一是學生討論不夠熱烈。也許是剛推行杜郎口模式,學生基礎又比較薄弱的原因。

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對於社會責任這個問題只是兩句話帶過。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作為一個重點問題。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社會責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7

《最苦與最樂》這一篇課文放在八年級很結合實際。首先是選在八年級上冊,八年級的學生,對學校已經很熟悉了,學習任務也不是很重,總想做點什麼事證明自己長大,證明自己比七年級剛進校園的學弟學妹們能幹,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做。這時候出現這樣的一篇課文,正好可以指引八年級的學生,讓他們有責任,敢擔當。

我上這一課,就是本着教育學生勇於承擔責任,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學生這樣的目的來上的。上課前,我們班有幾個女同學因為頭髮不合標準,被批評了,正在教室裏大叫,學校就像是地獄、監牢,一點自由都沒有。我進到教室沒有一開始就訓話,我就是按照正常程序來上課,只是在拓展時,我出示這樣一個問題:“讀罷此文,作為當代中學生,你認為自己目前應擔負的責任是什麼?你準備怎樣去完成”?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談自己的感受之後,我就開始講了,學生不是説,學校是地獄,是監牢嗎,那麼我説你們為什麼會有這樣不愉快的感覺,就是因為你們沒有做到自己的責任。你們不快樂,你覺得是學校限定了你的自由,但是一個學校一點規矩都沒有的話,行不行呢?今天你想幹嘛就幹嘛,明天他想幹嘛就幹嘛,學校還是學校嗎?學生也都説,沒錯,規矩是要要的。那有規矩,學生為什麼會有不愉快的感覺呢,梁啟超就告訴了我們,盡責任樂,未盡責任苦。你覺得苦,不正是因為你們沒有盡到一個學生的責任嘛。

這一節課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這裏,在結合課文內容做思想教育,做的很自然,沒有刻意而為的痕跡,學生就不會很反感。所以我覺得在處理導和學的關係時,也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想想學生是怎麼思考問題的。我常常會回想起當年我自己讀國中時的一些想法,這些學生們的反感那時我們也有,理解一下學生,在以我們的經驗來告訴學生,有些彎路是可以少走的,甚至是不必要走的。什麼是最苦的?什麼是最樂的?問問老師們,其實我們也是盡責任教育好了學生最樂,教育不成功,甚至教出了“廢品”,那就是最苦的事了。最喜歡上這一課的感覺。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8

《綱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非常重要。隨着現在的科技發達,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玩手機玩電腦成為了家常便飯,導致眼睛健康的嚴重受損。同時看書、畫畫、看電視等一些姿勢的不正確,嚴重影響了眼睛的健康。為了讓幼兒能瞭解眼睛,並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保護眼睛的意識和方法,我設計了《我的眼睛》教學活動。

這節課我給大班孩子制定的目標是:

1. 通過對盲人的初步瞭解,懂得尊重盲人,樂意幫助盲人。

2. 初步認識眼睛的正面結構圖,瞭解眼睛各部位的名稱及作用。

3. 感受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保護眼睛,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

在開始的部分我讓孩子帶着眼罩進教室,這樣讓孩子感覺到真正看不見帶來的不便再來引出主題裏的盲人眼睛。其中孩子們在進來的時候會説:"老師我看不到,老師我找不到椅子,老師這樣太黑了"等等。我趕緊抓住孩子此時的感受,讓孩子在對盲人的眼睛和自己的眼睛有一定的對比性後。知道了盲人的苦難和不便,孩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愛心,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尊重。同時使幼兒發現自己的眼睛是多麼的重要,接着就導出我們眼睛的結構圖。孩子們在認識眼部的寶貝後,提起孩子的觀察力。

在播放ppt的時候,很多孩子對眼睛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只知道眼睛的眼珠和眼白,而且不知道眼睛裏的部位其它用處,只知道眼睛是用來看的。其實它們有更好聽的名字,進一步讓孩子瞭解眼睛的各部位名稱和它們的用處。這一環節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充分,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看清自己眼睛裏的部位,孩子每人一份鏡子利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我覺得同伴觀察比觀察自己的眼睛,孩子們的興趣會更高。看着孩子們在那裏照着鏡子,東找找西找找,仔細的在觀察着自己眼睛。完全不用老師一直説觀察觀察,他們會主動去鏡子裏發現,這樣也達到了孩子為主體的要領。在此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活躍,我在此穿插了小遊戲:黑貓警長抓老鼠。孩子們的眼球在這時得到了一定的放鬆,讓整節課不會那麼枯燥。

知道了眼睛的好處後,會引起孩子們的愛護之心。在此我又利用PPT裏各種眼睛疾病圖片,帶領孩子發現在沒有保護好眼睛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又進一步的讓孩子對眼睛的保護產生極大的動力。這時,我又及時的提問孩子,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不受到傷害?

孩子們回答問題很積極,因為這一切關係到自己的眼睛。在等孩子們完全討論完後,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個小結,讓孩子瞭解到各種眼睛保護的知識。在最後結束的延伸活動裏,我要求爸爸媽媽跟我們小朋友一起來保護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事先一直在做的眼保健操。這次讓我們的孩子帶動我們的家長來完成我們整節課的要點:保護眼睛。

其實《我的眼睛》整個活動通過幼兒的看一看、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由淺入深地展開,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望,使幼兒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提高了科學認知能力。

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我注重"三個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適時提供幫助),最小的干預(教師不干預代替,突出幼兒為主體),最多的鼓勵(肯定、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讓幼兒在體驗、討論、遊戲、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較好地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這樣的公開課讓我們學習了很多,讓我們得到了姐妹們對自己這節課的更多意見。大家的意見就是讓我們提升的更多。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9

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的葡萄溝,那裏盛產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乾也很有名。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學習的,使學生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對那裏產生喜愛之情。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學找找課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後,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説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呢? 並讓學生充分朗讀,感受“好地方”。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葡萄溝盛產水果;葡萄溝葡萄多,景色美麗;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

本文的教學中我着重抓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充分朗讀。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通過朗讀,感受葡萄溝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鄉之好客,從而體會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0

小露珠》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寫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麗,心靈更美。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要 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根據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特點設計瞭如下教學流 程:由“讓學生説説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看到過小露珠,有什麼特點,感受如何?”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學習三種小動物與小露珠的對 話,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體會小動物、植物對小露珠喜愛的原因,並且引導學生想象説話,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口語交際的訓練,逐層引導學生體會小露珠的無 私奉獻的精神。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還是比較滿意的,課堂上我激情盎然,語言富有感染性,努力做到“眼裏有學生”,認真傾聽他們的發言,並進行鍼對性的點評與引導。我認為自己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方面:

1、課堂上能夠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體會語言,教學時充分考慮了國小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聯繫。例如在引入新課的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説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看到過小露珠,有什麼特點,感受如何?

2、 能夠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小露珠的美麗能夠充分感悟。學生不僅在讀中感悟語言,而且通過他們的想象,充分培養了説的能力。在最後小露珠要消失 了的時候,我設計了讓孩子們自由地説,你想對小露珠説些什麼呢?然後在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自己想對小露珠要説的話寫下來,進行一個小的寫話訓 練。這樣即培養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孩子的寫作能力。讓孩子在課堂上形成一個新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1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講述的是20__年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我國政府派出專業救援隊前去支援災區救助,我國國際救援隊出色完成任務。

由於我們國家5月12日剛剛發生了里氏 8.0級大地震,最近一段時間,新聞、廣播都在講受災情況,孩子們聽到的也比較多了,以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事情,現在雖沒親身經歷,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設計本課時,我從汶川大地震國際上對我們的支援導入,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初步感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間處處有真情”的情感體驗。

為了喚起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我準備了幾張圖片,課上當我出示這幾張圖片時,我不由自主的被圖片上的內容震驚了。雖然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20多天了,雖然最近看多了血和淚的場面,雖然每天都在默默為災區人民祈禱......但今天當我再次看到地震的場面,我的心靈仍然受到了極大地震撼。看着圖片,不由得想起七、八個孩子被埋在廢墟中的情景,講課的聲音不禁哽咽了,眼眶裏蓄滿了悲痛的淚水,抬眼望望吃驚的學生以及聽課老師,我才警覺自己的失態。

接下來自己説了些什麼都不記得了。所以,一堂課下來,並沒完成我預設的教學環節。我的情緒也影響到了孩子們,整節課氣氛非常沉重。我不知道設計上汶川大地震是對還是錯,我只是希望喚醒52個孩子心底的情感,明白愛的力量,懂得去愛別人。天災並不可怕,只要人間有真情,什麼災難都會過去的。風雨之後,又將是一片燦爛的晴空。希望災區人民早日走出陰靄,建設好自己的家園。也祝願我們的祖國在經歷這些之後,更加堅強!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2

今天上了葡萄溝的第一課時。經過上次師徒開課《小鹿的玫瑰花》,師傅向我提出平時的課要儘量落到實處,紮紮實實地上。因此在設計《葡萄溝》的時候,我也力圖能夠讓課上得紮實、樸實,把文本中的各個語言點敲實、挖透。我認為我的教學設計在這些方面落實了語言文字教學:

1、對於課題的挖掘。先出示“葡萄”兩個字,讓學生認讀,指導輕讀音。讓學生觀察這兩字的相同點。題目中,“溝”是需要掌握並書寫的生字,因此我讓學生組詞,還在課件中打出“勾”、“鈎”讓學生組詞區分。

2、字詞教學,採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交*教學的方法,既重視課堂效率,又重視課堂教學的情景性。在讀課文之前,我先給學生讀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詞。隨後,在課文教學中再對於出現的生詞進行隨文教學,希望通過反覆呈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生字詞,同時在文本中學習字詞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意義。

3、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待學生反覆朗讀段落後,出示課後的“按課文內容填空”一題,讓學生看着填空題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我發現,學生在前面的不斷有感情朗讀段落之後,很快便能夠看着提示背誦了,這是不是也無形中滲透了“熟讀成誦”的學習方法呢?

但是,雖然我在備課時動腦筋想了這些教學環節,使我的課堂更加實在。可是對於課堂及時生成的教學點,我卻不能夠及時捕捉。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3

新課標註重情感體驗,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讀課文時,我採取了不同以往的做法,既沒有嚴格地劃分文章段落層次,也沒有逐段進行講解。我以和學生聊天的方式作為開頭:“同學們,老師春節去雲南旅遊,你們猜,老師會帶些什麼東西呢?”學生紛紛舉手猜:相機、零食、撲克、mp3……我説:“同學們,你們猜的都對,除此之外,老師還帶了幾本《故事會》和《讀者》。

好了,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們去環遊世界,請想想,你會帶些什麼?”一個外來學生馬上舉手回答:“我會帶很多蛋糕,因為我很喜歡吃蛋糕。”同學們熱情洋溢、爭先恐後地發言:釣魚竿、mp3、筆記本電腦、畫夾、撲克牌、口琴……並用充分的理由來説明為什麼要帶這些東西。

沒想到的是平時兩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怯生生地舉手,一個説:“老師,我會帶幾本好看的漫畫書,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另一個同學説:“我會帶幾本作文選,因為我的作文老是寫不好,我要利用外出旅遊的機會邊遊邊看幾篇好作文。”這兩個同學的回答引來了部分同學的竊笑:傻就是傻,出去旅遊還帶書。這時,我笑着説:“是嗎?他倆傻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走遍天下書為侶》中英國的尤安?艾肯,看看出外旅遊帶書傻不傻?”

學生們抱着這一問題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瞭解了在作者心中,讀書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餚,就如與朋友交談、與親人見面,使人回味無窮,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以書為伴的道理,領悟到了作者帶書旅行的快樂。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4

1設置的學習目標學生清楚嗎?可以檢測嗎?

首先我覺得必須要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目標是為學生而設置的而不是教師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性的目標有主要分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應用水。教師在設置目標的時候,該學習目標是可操縱的可檢測的,以此來檢測和鞏固本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怎麼樣的。針對地理學習目標設置主要分為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平三個階段。今後

2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分層了嗎?時間夠用嗎?

以前我一直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一個誤區,總是認為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單純的教師在一旁看着學生完成的進度而學生只是簡單的進行看書圈畫罷啦。看到這個問題以後,我反思了近兩個月以來的時間我的課堂自主學習的狀況。我發現我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設置的內容並沒有分層且設置的內容還比較繁瑣。

在時間安排上也不恰當,我發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長了,容易出現學生打鬧現象,但是如果時間短的話就會達不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針對以上我的課堂出現的問題並結合我的課堂中實際我總結以下辦法來解決。首先將學習內容分模塊進行學習,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分層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由淺入深的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學生自主把握時間,培養程度好的學生當教師設置內容過少時學會進行下一步階段學習。而對於複雜的知識內容設置中注意教師的點撥作用。

3、對子交流、討論問題的價值?

對於學生的交流討論我是持肯定意見的,因為我覺得教授的過程中只能將大部分的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決掉但是對於某一小部分性格內向且學習程度稍差的學生來説則是另一種學習方式。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把不會的問題解決掉。對於程度好的學生則可以鞏固他們對於知識的記憶,此外我覺得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於整堂課來説而言討論什麼呢,討論的是否有價值則又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於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將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解決:第一點:討論的問題應該是整堂課的重難點。第二點:討論的問題時應該保證全體參與性。

4 學生自主學習對子交流時教師巡視主要是做什麼呢?

教師的巡視是對各個小組的調控,一方面教師的巡視作用可以使學生清楚的瞭解班級內學生的進度以便掌控整個的課堂。另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在巡視的過程中對學生學習中起到點撥作用,尤其是一些重難點方面教師給予學生關鍵點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5學生的提問有效嗎?

首先必須肯定的一點就是,學生的之間的提問是十分有效的,教師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提問到每一位學生。而學生的力量是強大的,所以學生之間的提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在我的課堂上存在於我們班的現狀就是在學生提問時的思路層次性、內容、時間、方式、本質、重點等方面上存在巨大的問題漏洞。

6教師對於學生的提問做過培訓嗎?

説實話我沒有對學生的提問做過培訓,這是我教學的漏洞。從今天起我打算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問題的內容也要從淺入深,提問的時間也要注意把握恰當。提問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比如説在地理課堂提問的時候針對黃河這一節內容應當一畫圖的方式進行提問,而針對自然資源這一節內容的則主要是以問題式提問為主。

7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是否關注到了聽展者的學習效果?

這個問題其實一直也是我在思考的問題。在聽完杜郎口中學的兩節地理課程後我發現在整堂課中展示者將知識掌握的非常熟練但是我發現特別容易忽視大部分的聽展者的學習效果。其實我覺得這也是杜郎口的教學模式的弊端,所以我一般就會採用學生講解然後我就採用舉手表決的方式詢問是否聽懂和課下檢測的方式對聽展者學習效果的評估。

8學生的講解是否完全能代替教師?教師如何做好引領的?

夏教授有一句話説的特別好,如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教授的特別好的話那麼還需要教師幹嘛,那麼為什麼國家還堅持將教師分為不同的等級呢?比如説特級教師和中極教師。所以這一句也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學生的講解並不能代替教師講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起着主體作用。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注意到自己的引領作用。每次的課堂教學都要當成舞台的表演組織好自己的語言,並且分層次進行教學。上次蔣校長聽完我的課後給我提出了一個建議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先做好構建好本節課的思維導圖,並且要做到課文中的每一段都要有知識網絡圖。我覺得做好每一次的思維導圖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並組織好語言才會做好課堂中的引領。

9教師是怎麼關注弱勢羣體的學習效果?

一個班級裏面肯定有程度差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針對這些學生我主要採取課上多提問,下課多檢測的方式完成對程度差的學生的關注,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則主要採用鼓勵式發言和獎勵制。

10教師是如何賞識與激勵的?

在課堂中對於回答問題表現好的學生我會採用鼓勵式的語言對他們進行評價,在學生講解問題較好的時候我會採用點評式的誇獎語言,但是表現不好的學生我就會鼓勵他們和要求他們在認真再審題進行解答。

11教師在教學中投入了怎麼感情?

首先針對我個人問題而言我特別容易帶着感情上課,這就是我上課的另一個弊端。今後我將保持着一種樂觀、積極向上、激昂的態度去上課。我認為快樂是可以傳遞的,教師的快樂表情可以感染到聽課的學生們。

12教學檢測是如何落實的?

針對教學的檢測我主要分為課上的檢測和課下檢測。課上主要是板塊練習和課上提問,課下主要是小組抽測進行檢測。

13教師檢查時如何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在課下的時候進行檢測的時候檢測的內容分為中等和基礎題,通過不同層次的檢測內容實現逐步提升。在課上的時候就主要對不同程度的問題提問不同程度的學生。

14 學生的學習效果、效率、效益如何?

針對學生學習完後教師的課堂檢測可以檢測出學習效果。而最終的學習效果則是看是否達到了預設學習目標。學習效率的檢測則看學生完成預設目標的時間。

15課堂中師生有多少無效勞動?

我覺得姜校長説的一句話特別好,就是在教學的活動中如果學生出現打鬧現象究其原因則是無事生非,你沒有安排適當的學習產生了無效勞動。在目前我的課堂教學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師講授過多,而學生需要做的有很多少。所以針對以上情況,我需要在課堂上少講授、精引導使每一學生做到有事幹。

《畫》課後教師反思感想 篇15

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為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啟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啟發後繼續作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0v4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