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了以下的教學新理念。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一是以讀為主。縱觀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親歷閲讀的過程,教師只是作個導演,引導學生如何去讀,如何去體會、品味。比如在學生朗讀“突然,一陣大風吹過,絲斷了,網破了。”這一句時,教師沒有指出哪些詞該重讀,哪些詞該輕讀。而只是説“這位同學的風颳得不夠大。誰能再把風颳得大些。”這樣的語言,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在教學中盡力體現這一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當學生的聲音一次比一次高,終於能把網“讀”破時,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二是在教學中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時,為了使學生能充分地體會到布魯斯王子為什麼能從蜘蛛結網受到啟發而決定再幹第八次時,我是採取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意見,使思想教育水到渠成。特別是最後讓學生自己書寫名言,更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書寫自己所受到的體會時,一次創造性活動也就開始了。從學生們書寫的名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閲讀文章後的獨特的感受。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2

《第八次》這節課是俞校長指導我的一堂導師課。課文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國曆史故事,課文記敍了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抵抗侵略軍,但屢戰屢敗,幾乎喪失信心。後來看到蜘蛛結網,受到啟發,振作精神,經過第八次戰鬥,終於趕跑了侵略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篇課文重點在於讓孩子從蜘蛛結網、布魯斯八次抵抗中體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道理,文章脈絡清楚,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學思路的:

一、以故事切入,體驗情感。

在第二課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請學生概括完故事的主要內容後,我説:“小朋友們真棒,為了獎勵你們,顧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不過一定要先看着這組詞語,邊聽邊記,行嗎?”然後出示關於“蜘蛛結網”的幾組過程性詞語。我講完故事了,問孩子:“你們能不能也看着這組詞語來講講蜘蛛結網這個故事。”我故意請了一個平時很少舉手的同學,然後對其他同學説:“你們仔細聽,等他都説完了,我們再提意見讓他改進。”那孩子果然有好幾個環節説錯了,在同學們幾次糾正下,最後一次,他終於響亮並且完成地把這個故事講好了。我和同學們一起給他送上掌聲,問他:“聽好同學們給你掌聲,你覺得怎麼樣”“很開心”“恩,開心中覺得自己很棒是嗎?沒有人會隨隨 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彩虹。”此時,我分明看到那孩子臉上漾起燦爛的笑容。

象這樣的情感體驗我還設計在讓學生感情朗讀“布魯斯王子感動極了!他高興地跳起來,喊到:‘我也要幹第八次!”本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舉手的人特別多,我注意到平時經常低頭做自己事情的小哲也舉手了,我趕緊叫他,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只有努力就能做到。其實第一次,他讀得挺好了,我應該換一個同學,但是一緊張,心裏就想着要完成這個教學環節,於是我對他説:“顧老師還沒感受到你的感動,再讀一次,行嗎?”這時,小哲反而開始讀不好了,我只能繼續説:“顧老師還沒聽到你的信心,再讀一次好嗎?”他又讀了一次,我又説:“我還想看到布魯斯説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表情,做了什麼動作?”最後一次,這孩子怎麼都做不出布魯斯的表情和動作來。

這個教學環節我覺得我缺乏教學機智,俞校長説我沒有設計好,我應該把這樣的情感體驗放在學完第三小節以後,而我只是讓他們看這個詞組講了一個故事,就叫讓感悟布魯斯的情感,學生還沒深入文本,哪來的感悟呢?學生肯定都把注意放在講故事上了。

所以第一個講故事的環節,我覺得我花的力氣太多,也是我最後還有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的原因。

再以布魯斯的情感作為主線,孩子就能時刻跟着布魯斯或是“唉聲歎氣”,或是“感動極了”,最後大家一起為布魯斯的成功而歡呼。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設計的自學重點是“布魯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更直觀地感受人物情感。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獲得知識,體會情感。 但真能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鑽進文本體驗情感,並且達到一定度,做起來卻不簡單。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3

《第八次》這節課是俞校長指導我的一堂導師課。課文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國曆史故事,課文記敍了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抵抗侵略軍,但屢戰屢敗,幾乎喪失信心。後來看到蜘蛛結網,受到啟發,振作精神,經過第八次戰鬥,終於趕跑了侵略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篇課文重點在於讓孩子從蜘蛛結網、布魯斯八次抵抗中體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道理,文章脈絡清楚,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學思路的:

一、以故事切入,體驗情感。

在第二課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請學生概括完故事的主要內容後,我説:“小朋友們真棒,為了獎勵你們,顧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不過一定要先看着這組詞語,邊聽邊記,行嗎?”然後出示關於“蜘蛛結網”的幾組過程性詞語。我講完故事了,問孩子:“你們能不能也看着這組詞語來講講蜘蛛結網這個故事。”我故意請了一個平時很少舉手的同學,然後對其他同學説:“你們仔細聽,等他都説完了,我們再提意見讓他改進。”那孩子果然有好幾個環節説錯了,在同學們幾次糾正下,最後一次,他終於響亮並且完成地把這個故事講好了。我和同學們一起給他送上掌聲,問他:“聽好同學們給你掌聲,你覺得怎麼樣”“很開心”“恩,開心中覺得自己很棒是嗎?沒有人會隨隨 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會有彩虹。”此時,我分明看到那孩子臉上漾起燦爛的笑容。

象這樣的情感體驗我還設計在讓學生感情朗讀“布魯斯王子感動極了!他高興地跳起來,喊到:‘我也要幹第八次!”本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舉手的人特別多,我注意到平時經常低頭做自己事情的小哲也舉手了,我趕緊叫他,我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只有努力就能做到。其實第一次,他讀得挺好了,我應該換一個同學,但是一緊張,心裏就想着要完成這個教學環節,於是我對他説:“顧老師還沒感受到你的感動,再讀一次,行嗎?”這時,小哲反而開始讀不好了,我只能繼續説:“顧老師還沒聽到你的信心,再讀一次好嗎?”他又讀了一次,我又説:“我還想看到布魯斯説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表情,做了什麼動作?”最後一次,這孩子怎麼都做不出布魯斯的表情和動作來。

這個教學環節我覺得我缺乏教學機智,俞校長説我沒有設計好,我應該把這樣的情感體驗放在學完第三小節以後,而我只是讓他們看這個詞組講了一個故事,就叫讓感悟布魯斯的情感,學生還沒深入文本,哪來的感悟呢?學生肯定都把注意放在講故事上了。

所以第一個講故事的環節,我覺得我花的力氣太多,也是我最後還有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的原因。

再以布魯斯的情感作為主線,孩子就能時刻跟着布魯斯或是“唉聲歎氣”,或是“感動極了”,最後大家一起為布魯斯的成功而歡呼。為了更好的理解課文,我設計的自學重點是“布魯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更直觀地感受人物情感。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獲得知識,體會情感。 但真能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鑽進文本體驗情感,並且達到一定度,做起來卻不簡單。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4

《第八次》是一篇外國曆史故事,課文講述了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軍,屢戰屢敗,幾乎喪失信心。後來,從蜘蛛結網終獲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啟發,重新振作起來,經過第八次戰鬥,終於趕跑了外國侵略軍,取得了勝利的故事。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如果我們無法創設一種情景讓他盡情“散發”,那麼無疑會抑制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文的情景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來思考、來動作。從而讓學生來領悟體會當時布魯斯的軍隊七戰七敗,他自己也負傷後,幾乎失去了信心。

本節課,我採用談話導入,首先問孩子們在家預習了沒有?都預習了些什麼,在這輕鬆的談話氣氛中,我出示了貫穿課文的一些主要詞語,找孩子們讀,這時,孩子們掙着舉手發言。緊接着,我又讓孩子們大聲讀課文,並根據這些詞語試着複述課文,讓孩子複述課文,其實是對孩子的語言組織能了,概括能力的鍛鍊,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此方面的鍛鍊。

當學到王子看到蜘蛛結網受啟發時,我先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們聽,然後問他們都聽出了什麼?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傾聽,孩子們陸陸續續的説出,蜘蛛結網反覆失敗,結了斷,斷了結,但它沒有灰心,而是在第八次終於成功,緊着這我又問,你看到了一隻什麼樣的蜘蛛?學生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隻頑強的蜘蛛,不灰心的蜘蛛,由此體會布魯斯王子此刻心情,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結網成功時,“布魯斯感動極了。”我為了能讓學生再次感受布魯斯的心情,就出示書上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此時王子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有的説:“他想:蜘蛛結網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它卻不放棄,堅持不懈,最後結成了網。我如果也幹第八次,説不定也能成功呢!”有的説:“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蜘蛛都明白這個道理,我為什麼做不到呢?”還有的説:“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我終於明白這個道理了,我一定要幹第八次!”從他們與布魯斯王子一樣的動作——手握緊拳頭,從他們臉上堅毅的表情,從那高亢的聲音,我想學生體會到當時王子的那種必勝的決心了,讓學生感覺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王子形象就站在我們面前。

最後,我有讓學生以布魯斯王子的身份給蘇格蘭的同胞們寫一份動員書,充分體會王子當時的心情,最後讀給大家聽,看看誰的動員書最具有號召力。

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已成為世界先進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小語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也明確指出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各種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插上創造的翅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另外,還要要平時的課堂上訓練孩子的聽説讀寫等能力,本節課唯一遺憾的是讀書的練習有點少了。我想這是我以後需要努力!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5

教學這篇課文,要讓學生深深感受蜘蛛、布魯斯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面對失敗的態度,從而對他今後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上完這堂課,總體來説板塊比較清晰,教學過程比較順暢,基本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

但是教學並不是完美的,特此反思如下:

反思:

1、在本次教學中,我重視以語言文字為本,培養學生抓詞語來理解文章的能力。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寫蜘蛛結網過程的部分。我先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感知蜘蛛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然後抓住文本語言精煉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自讀,

找出重點詞語,來體會蜘蛛結網時艱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時用學生自己的感悟來指導他們朗讀。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為培養學生想象力,我通過創設多個語言情境,促使學生進行語言與想象力的訓練。

如:七戰七敗後的布魯斯在磨坊裏唉聲歎氣,他在想些什麼?我給學生出示了相應的的插圖,並且加上教師的語言情境作為先導,學生較能展開想象,進行充分想象,語言表達也較不錯。又如:面對着這些身上負了傷,幾乎失去了信心的士兵們,布魯斯會怎樣動員他們起來參加第八次抵抗呢?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布魯斯自己先練説,給了學生人物角色來體驗,給了學生語言環境來想象。這樣學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環境,能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貼近文章的想象與闡述,同時在無意之中,把課文主要內容複述了出來。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實現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

3、在最後的拓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思考:假如蜘蛛第七次就成功了,布魯斯還會幹第八次嗎?從而讓學生明白布魯斯是被蜘蛛的精神所打動,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重要的不是第幾次,從而達到感情的昇華。

4、整個課堂教學,我注重了聽、説、讀、理解的能力訓練,但是在寫的方面,似乎沒有考慮到,因此,課堂感覺好像少了那麼一點。

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實踐、學習、改進、再實踐,我對於這篇課文的把握會更到位。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會更加踏實地鑽研教材,研讀文本,組織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6

1、在語文課堂上,我始終強調朗讀,課前朗讀,課上範讀,練讀,指讀,選段讀,男女分讀,而且讀得好壞不算,首要條件就要聲音響亮,用自己的聲音激發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讀,我要讀。國小生大多喜歡朗讀,在喜歡別人聲情並茂的朗讀的同時,又害怕自己沒有機會讀,或沒有別人讀得好。為此,我認為,初次嘗試的機會應交給中等朗讀水平的學生,讓那些有些憂豫的學生感受到自己跳一跳,完全可以夠的着,從而激發了他們讀得慾望。有了自信心去讀,讀一遍長進一點,當他讀得越來越流利,正確,有感情時,他也就能通過讀去理解課文的內容,因為有了讀得自信心,也就一定有讀好的願望,也就一定要去斟詞酌句,該如何去讀好。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如果我們無法創設一種情景讓他盡情“散發”,那麼無疑會抑制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文的情景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來思考、來動作。從而讓學生來領悟體會當時布魯斯的軍隊七戰七敗,他自己也負傷後,幾乎失去了信心。

3、合作學習對激發思維有益。

學生面對老師的提問,先通過學習小組的討論交流,再在課堂上發表意見,比較活躍大膽。從學生認知能力來看。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水平都相對處於一個較低的層次。離開了教師的“滿堂灌”“滿堂問”,有些學生學習時會感到手足無措。此時,合作學習就尤為重要。從學生的心理髮展來看。但相對而言,學生在小組內、在同伴間,在合作學習的形式過程中,緊張情緒將大為緩解,害羞心理將更容易克服。從課堂教學的效率來看。自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擴大參與面,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集體榮譽感的激勵,來自同伴需要你高質量合作的壓力)和主體意識的形成(在小組中,只要自己努力,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就能嚐到成功的樂趣)。

4、在情境中境人互動,實現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至關重要,但境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樣應該重視。因為當學生和教師一同創設情境併成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動達到忘我的境界時,便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創新狀態。由於情境教學中的情境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再加上教學過程中對情境的不斷豐富,這就使得情境成為訓練學生直覺思維的最好憑藉。在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布魯斯的所見所感,我就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體會該角色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的不同表現。這樣學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學生的加入變活了。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最佳土壤。在教學中,我們突出情境的開放性、包容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創新餘地。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7

一、設計的初衷

《三視圖》在教學內容中,是比較抽象並且難以理解的,然而三視圖在工業設計中又是表達與交流設計構思、設計方案的一種常用的工程技術語言。學生不但要學會識讀三視圖,而且還要學會繪製簡單的三視圖,並且在今後的設計實踐中,能夠運用三視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與他人交流設計方案,從而獲得全面的評價,優化設計方案。於是針對此教學內容,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及在教學中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有哪些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我進行了嘗試性教學實踐。

1. 課題引入方面:

採用問題情景設置的方法:學生喜愛打籃球,而用直尺測算出籃球的表面積是學生平時不會想到或實踐過的問題。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解決問題的興趣。問題提出來後,學生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辦法。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利用牆面與地面相互垂直這一條件。目的是打開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而空間想象能力是學好三視圖,理解三視圖以及繪製三視圖的必備能力。這也是我設計此問題情景的初衷。

問題情景的設計,我認為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或異想天開,或奇思妙想,有些測量的辦法,是我事先沒想到的。如:將籃球放氣,壓扁成半圓,用直尺測量籃球直徑等辦法。而我在這些突如其來的環節上的處理以及應變手段上還稍顯不足。這是我今後應加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2.三視圖的學習過程與注意事項:

1)學習三視圖,要確立研究方向即問題的設置。

我用電腦圖片打出問題:三視圖是如何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的?如何繪製三視圖?

學生要想達到可以繪製簡單的三視圖的程度,只得認認真真地去學習,去研究,去解決問題。

想理解三視圖為什麼可以把物體的各個表面形狀表達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三視圖?三視圖依據的是什麼原理?三視圖的展開以及三個試圖之間的投影規律是什麼?畫圖步驟有哪些? 怎麼選擇主視圖?而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資料並結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認為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述這些概念性知識,即便是舉出相當多的圖片和視圖實例,也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查找、去發現、去體會、去理解。換句話説,三視圖的學習應該在自學理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輔導繪圖實踐和識圖練習。

2)學習三視圖,教師要做必要的學法指導。

我在佈置任務環節中,借用本章所學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要求,收集和處理信息等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資料進行學習。學生很容易地進入了角色。

3)學習三視圖,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學生學習成效檢測方式和內容,給與學生中肯的評價並做出相應的激勵。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設置的檢測問題不到位,在某些問題的講解上還不夠深入。所以在今後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業務素養,儘快成長起來。

我想不同的學生羣體,不同的教學資源設置,不同的任課教師,還遇到不同的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這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就要靠全體同仁共同探索。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提高。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8

這篇課文我比較喜歡,備課也就比較投入,教學的激情與個人的喜好也是密不可分,也許這也是教師個性化的一面。

再教這篇課文,我的教學重點和思路更加清楚。上完後課感很不錯,想了想原因,有以下幾個亮點:

第一是思路清楚,對教學目的、重難點把握明確,所以問題的設計更準確,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效率。原來我很注重教學內容的把握,後來越來越覺的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才是重中之重,真的是“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第二:抓住“意象”,並教給學生抓意象的那些地方怎麼分析很重要,學生先自己試驗體會,在教師補充,這個學習的過程很重要;真的是“教材就是個例子”。

第三,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很重要,我講“金柳”、“水草”、“潭”、“夏蟲”等處學生狀態很興奮,照本宣科是得不到這樣的教學享受的;要想培養個性化的教學特點,這點我認為非常重要。

第四,聽讀名家朗誦、我自己泛讀《偶然》、學生以寫帶讀鑑賞《沙揚娜拉》這三個設計我自己很欣賞,同時教學效果也很好,向同行推薦。讀、寫、聽在教學中藥始終貫徹才不至於滿堂灌。

第五,無論怎麼教學改革,我的認識是大浪淘盡始見金,一切繁華過後是平靜、平淡和平凡。所以每位教師都要深入到教學中,深入到文本中,深入到學生中,沒有所謂的特級教師教案,只有真正適合於你的教案。沒有一勞永逸的教案,只有不斷修改的教案。反過來,課文是教不完的,如果僅僅是周而復始又周而復始,我們永遠不能提升自我。在這個過程中,當你能夠“凝神定氣”於教學本身,在學習他人的同時不被他人牽着鼻子走,不被繁花遮住雙眼,那麼回頭來看一點會覺得教學其實應該還原它的簡單,教學的一些理念無論冠以多少新的名稱,最終都不應該違背語文的本色!回頭再看看佩服的還是我們的老教育家們一句句的經典思想,如“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教材就是個例子”等等話語是怎麼品味都有味的話語。可惜的是曾經走過多少繁華,如今回頭才知道簡單是最美!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9

備課時就感覺本文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層層推進的結構上。本文是一篇較嚴謹的議論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個觀點的,觀點是什麼,結論如何得出來,是需要讓學生明確的。推論性的文章平時學的比較少,議論性的文章的嚴密是需要認真學習的。如同數學中的論證,一步步的推導出最後的結果,嚴密而無懈可擊,文字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就讓學生通過本課《敬畏自然》的學習,體會議論性文字如何層層推進,最後得出結論的。 文章是從人類對自然的態度:征服自然談起,首先作者明確他的態度,在課文用“殊不知”這個詞語表明自己反對這種觀點的態度,以下課文從三個方面逐層推進的,首先指出人類智慧在自然面前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這個方面的議論是通過四點來完成的:航天事業的發展的空間在整個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點點,人類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人類對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為人類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間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説來,人類面對自然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話説到這裏,文章水到渠成的談到了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其次文章接下來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將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智慧進行了比較,最後談到大自然中到處都存在着生命,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三個方面步步推進,課文最後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結論,文章非常嚴密。

在課文的學習中,就是將層層推進的議論過程作為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耐心細緻的引導學生明瞭議論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非常投入。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0

本文目的在於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檢驗學生對10以內加減法的掌握情況。通過大家來鍛鍊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生活中藴涵豐富的數學問題。在教學中,從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出發,把體育鍛煉課與數學課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鍛鍊中、遊戲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先讓學生介紹學校和自己喜歡的活動,想一想從中可以提出哪些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到校園中找數學題,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半,一半學生分小組進行不同項目的體育活動,另一半學生則仔細觀察找出數學問題並記在小卡片上,組織好學生按計劃進行活動。

在教學中,還尊重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髮現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做硬性規定,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引導學生根據圖意提出各種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整節課學生表現非常活躍,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思維反應很快。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1

反思主題:主要內容的概括如何操作更合理。

1、主要內容的概括在本節課中是否需要具體地展開。

新教材中,關於主要內容如何概括的方法是沒有具體闡述的,而老師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勁渾身解數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方法不得當,訓練不紮實,收效也是不大的,學生的概括能力仍然是順其自然地發展着。查看學生交上來的閲讀記錄,在主要內容這一欄的描述中不難發現,有的學生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有的則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有時出去聽課,在概括主要這個內容卡殼的課堂也不在少數,這一切不得不讓我感歎:學生的概括能力是他們自然發展提高的,教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可是,從五年級開始,幾乎每一個單元都有“把握主要內容”的要求,因此,對主要內容的把握是教學一篇課文的必要之訓練。今天,在我的課堂中,是不是也需要訓練呢?我覺得要。但是,我覺得自己的方法不合理,如果要將這個訓練落到實處的話,必須先將每一件事情的主要意思進行概括,而後串連成完整的一段話。

2、説主要內容前必須進行準備和鋪墊。

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或詞組,並以此為基點,讓學生去發現作者描寫事例的詳細和簡單之別,領會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然後我要求學生抓住詳寫的事例來説説蘇珊和“我”的交往過程。我的想法很美,但是想法和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事實勝於雄辯。課堂上,學生都默不作聲,舉手發言者寥寥無幾。我反思後發現,一下子要説清好幾件事,而且還要連起來説,確實是有些難度的。看來再連起來説之前,還需要作一定的鋪墊才行。比如先説説詳寫事情的主要意思,再引導學生用上時間詞或便是先後順序的詞語去説,難度就降低了。還有一位老師説蘇珊對我的幫助可以從“生活、學習、心理”去概括,這樣就無須一件一件的去概括了,避免了許多話語的重複,更加精煉。我覺得這種方法也是可取的,但似乎和我的整個設計有些不配套。

3、主要內容和交往過程是否屬於同一個概念。

我發現,無論是課文還是我自己的教案學案,我其實用的一直是“交往過程”這個詞彙,而不是“主要內容”。主要內容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嚴謹,讓學生有點望而生畏。而交往過程可以是侃侃而談,無須太過凝練簡要,只須瞭解基本的過程,話語通順即可。可是我在教學中,沒弄清這兩個概念的區別,説着説着,交往過程就成了主要內容,使課堂的氣氛顯得凝重起來,學生也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了。看來,教學任何一課,完成任何一項任務,教師自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問題概念都有自己既定的一個度,達到這個目標即可,不能隨意偷換也不能隨意加深難度。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中,我要注重品詞品句,作者以問句開篇,用一個“山環水繞”就勾畫出了小山村的總體特點。第二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小山村的特點“羣山環抱”“不容易發現”“坐落在山谷裏”都體現了小山村的“小”,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寫了走近小山村聽到的聲音:“雞鳴、犬吠”走進小山村看到的景物“石林、層樓、清泉等”有靜有動。特別是動詞的用法,更是小文的精妙之筆。最後作者運用了貼切的比喻、擬人的手法,抒發了對小山村的喜愛之情。教學中,學生以多讀為主,品味詞句精妙,學習作者的用詞之在習作中育人,在習作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寫文與做人統一起來。

儘管教學目標中沒有要求學生背誦,但是,我為了幫助孩子積累語言,提高寫作水平,我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的4、5、6自然段。讓學生在熟讀中,在記憶中,反覆揣摩、品味作者的準確用詞和細膩的寫作手法,以達到能夠學以致用。

課堂是靈動的,孩子的心靈是靈動的,教師智慧的語言是開啟孩子心智的一把鑰匙,我願自己永遠擁有它,開啟我的學生們的心靈之門。相信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有效提高。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3

這篇課文的內容展現了王寧同學的美好心靈,以及充滿自信、關心班級、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內容比較簡單,優美詞句也不多。這樣的課文很容易上出思品課的感覺。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突出語文的特點,我在備課時儘量挖掘課文中“語文”的東西。

比如“朗讀”,雖然對話很少也很簡單,但是如果放過也就過去了,其實在這裏可以滲透對話朗讀的方法,即:注意提示語,按照提示語讀。學生的朗讀一下子有了着力點,林老師説的話這段的朗讀得到了提高。給沒有提示語的句子加一加提示語,這時就融合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出現了“王寧認真地説”、“王寧誠懇地説”“王寧自信地説”、“王寧毛遂自薦説”等,既訓練了語言,又體現了朗讀的多元性。同時老師可以發現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及時引導糾正。

再如表演課文,在活動中學習。教師引導同學用課文中的詞語、內容來評價同學的表演。這時候就可以避免走過場,也促使學生再一次地解讀文本。比如對於“親切”一詞,用語言表達那就是“態度很好”,但是在表演中,學生就可以表現出林老師的神態、語氣,從而對“親切”一詞理解更到位。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教學是在上節課通過槓桿尺的研究得出槓桿如何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前提下,探究生活中的各類槓桿類工具。對於此課教學,簡單枯燥的説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儘可能多的通過實物,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習興趣,在遊戲中體會科學的奧祕,掌握相應的科學知識。

教材第一部分是如何區分槓桿是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告訴學生可以分兩個步驟,1、先要找到槓桿類工具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2、分析三個點之間的位置關係,依據槓桿尺實驗的結論來區分。對於鐵片撬開鐵桶蓋、夾子夾東西、開瓶器開啤酒瓶三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分析,前兩項較易掌握,在開酒瓶蓋時有的學生找不準阻力點和支點,這裏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分析。

第二部分是生活中更多的槓桿類工具的分析,老師要多準備些實物,通過演示操作,讓學生親眼看到各類槓桿類工具的工作過程,學生就容易發現三個點,從而能方便的區分是何種槓桿的應用。對於剪刀,教師有必要進行補充,對於同一把剪刀,使用方法不同,其省力或費力情況也是不同的。對於費力的鑷子和筷子這兩種槓桿類工具,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設計成費力的?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5

《愛我中華》這首歌表現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強烈凝聚力,表達了人們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雄心壯志。

在學生深入理解、學唱歌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讀文中愛我中華,健兒奮起步伐。愛我中華,建設我們的國家。愛我中華,中華雄姿英發。愛我中華!這部分內容,通過對歌詞的朗讀,既做到讀唱結合,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本節音樂課是充分利用藝術手段進行藝術教育的經典範例,是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成熟作品之一。其主要特點簡述如下:

1、充分體現出教師的藝術水平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先決條件,首先教師要具備從事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氣質和涵養。

2、以審美為核心,利用各種形式從感受音樂、喜歡音樂,到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從教具的選擇、素材的應用、教師的言行等處都顯示了美在其中。

3、重視淨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巧妙的設計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輔之以精練講解挖掘,有機的把音樂知識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情智互補的境界。

4、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設計精妙。這節課是一首教唱民歌[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為主的綜合課,教師藉助在教學設計中對音樂知識的滲透,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以螺旋上升的原則完成教學內容,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再加上教師在每個環節中環境渲染精妙,學生掌握起來輕鬆愉快。

5、教學方法選擇靈活有效,注重學生音樂習慣的培養,並授之於法,充分提供了學生參與的機會,通過多媒體設計,給課堂教學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6、注重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情感。注重心理輔導,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6

學生的有效數學學習應具有強烈的生活性,讓數學真正貼近學生生活,讓理論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數學與學生生活碰撞、交融。

“噸”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學習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能讓學生比較形象地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感知“噸”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質量單位,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參加一些體驗物體重量的實踐活動。通過猜一猜,搬一搬,背一背等活動,使學生能聯繫實際物體重量進行想象,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噸的表象,感悟“1噸”的重量,並逐步抽象到具體,可以使學生形象地建立“噸”的重量觀念,認識到噸與千克的進率關係。

猜一猜

一上課,我讓孩子們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不合理,勇於大膽猜測的,老師予以表揚。正在猜測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20個這樣的老師的體重合在一起有1噸重,引起孩子們對“噸”的懸念。

二、搬一搬

在搬桌子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探究得知,一張桌子20千克,搬50次,正好是1噸。50個20千克的桌子是1噸,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噸的概念。

三、背一背

在“背一揹你的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中,老師使學生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40個這樣的好朋友合在一起才會有1噸。

總之,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與數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發現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同時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瞭解數學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從而實現數學問題的生活化。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7

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是《夜歸鹿門歌》,這篇課文是孟浩然的代表作,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在備課時,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找不到一個切入口,最後,以單元目標為切入口,這個單元的目標是“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據此。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環節。

以李白《贈孟浩然》詩中的前四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鬆雲。”導入,先入為主,讓學生對孟夫子及其隱居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後講“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鑑賞詩歌的三部曲方法。最後圍繞此方法設計了四個問題。自我感覺不錯,一氣呵成,重難點突出,教學目標明確。但是等我講完這篇課文,發現問題多多。

第一,問題設計有點概括化,第三個問題“展開聯想,引用意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山中的畫面,江邊的畫面,並概括畫面的特點”,在展示點評學生作業時,發現好多同學僅僅是將課文內容翻譯了一篇,並沒有自己獨特理解的含義。我在此也沒有提示學生對意象添加適合的形容詞修飾,感覺這個環節有點流於形式。

第二,老師的講解太感性,第四個問題“在這兩幅畫面中,作者喜歡哪一個畫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儘管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好,但是總感覺空落落的,原來老師在這裏缺少具體的補充,比如“忽到龐公棲隱處”這句中的“忽”字的解釋不到位,一句帶過,應該重點講講,“忽”字是詩人微妙的感受,表達了詩人為大自然所融化,忘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超然境界,表現出應以的情趣。

第三,“惟有幽人自來去”這句話中讀出了孟浩然看似灑脱隱逸生活背後的無奈與失落。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種感情,除了提供幾則關於孟浩然求仕的軼事外,還應該聯繫孟浩然的另外一首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前兩聯描繪洞庭湖壯麗闊大而充滿活力的景色;後兩聯抒情,表達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從政的理想。這樣一聯繫,同學們對孟浩然的理解更加深刻,知道孟浩然原來的初衷也並非做一名隱士,而是積極博取功名利祿。在唐朝,文人們通過正常的科舉考試得不到功名利祿時,往往選擇了隱居。一種隱居是真隱居,過着與山林禽鳥為伴的生活,與世無爭;另一種隱居是假隱居,即希望通過隱居這樣的方式得到世人的讚賞,皇帝的認可,然後圖謀一官半職,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終南捷徑”。孟浩然的隱居應該屬於後一種。他想得到官職卻得不到,他想受到當局者的關注於是選擇了隱居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迫不得已,並非是一種自然率性。這樣我們就越能理解孟詩這一句“惟有幽人自來去”背後的辛酸、落寞與孤單。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環節一個重要的過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好好地備課,而且還要備得好好的,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只要好好挖,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八次的教學反思 篇18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在閲讀過程中,同樣會有他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閲讀,“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桂林山水在作者的眼中,在作者的筆下真得很美。學生從閲讀中能很快地體會到這一點。在教學片斷中,我讓學生感受文本的美,學生很快就從文中找出優美的語句説出自己的感受。同時,我更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實現對文本的超越。

學生説能看見小魚在水中眨眼睛,要知道魚的眼瞼是一層透明的薄膜,那麼水有多清啊!而螺螄的蠕動又能感受到水的清洌。這樣的回答引起孩子的共鳴。雖然沒有文本描繪得那樣優美,可我認為這更符合學生的特點,閃爍着童趣的靈性。閲讀教學要讓學生用心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kgq8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