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精選16篇)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精選16篇)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

經過三輪的研磨和一輪的集中展示,讓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節古詩閲讀並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收穫了很多。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精選16篇)

在整個研磨過程中,對於古詩教學,我也有自己的點點體會。

一、古詩詞的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學會品詩。

古詩詞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提出問題。但不應停留在詩句內容的淺層,必須引導學生從詩句語言的運用、表達上提出問題。千錘百煉的詩眼、千古傳頌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都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發現、細細品味。

二、語言的品味必須伴隨着大量的誦讀、細細的品讀。

古詩詞的誦讀、吟誦,有別於一般課文的朗讀。一些古詩詞教學讀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讀不出味道來。關鍵在於對詩句的誦讀缺乏必要的引導,把誦讀和語言的品味、情感的薰陶割裂開來。讀詩先讀題,品詩先品題。一些成功的課例都是伴隨着大量的誦讀,學生加深了對詩的語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師的示範誦讀,是對語言品味的導向。

重新認識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示範誦讀的功能。學生對語言的品味,通過教師的範讀,領會、感悟、傳神。

教師重視範讀,而且讀的水平很高。聲情併成,既傳韻,傳達詩的韻味,又傳情,傳達詩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範讀,每次讀的目的不同,節奏、語感,情感的表達不同,或是鮮明對比,或是層層深化。既體現了教師的文化底藴、語言藝術,也體現了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這就和一些教師的教學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錄音代替範讀,有的吝惜到全程僅作一次範讀。這反映了教師沒有整體把握好詩詞教學的特點,沒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誦讀的水平。

在整個的打磨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自身古詩功底的欠缺,這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語言的貧乏。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該加強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成熟的駕馭課堂,帶孩子們走入古詩所描繪的詩情畫意之中。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2

9月16日,根據學校教研組安排,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一教研專題,我執教了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前兩首——《泊船瓜洲》和《秋思》。教學這兩首詩歌,我除了圍繞教研專題,還試圖從新課標中對高年級學生提出的要求出發,確立了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教學目標,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是:1、抓字眼,明詩意;2、創情境,入詩境;3、巧過渡,悟詩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收穫是有的,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試總結如下,作今後教學之鑑。

一、抓詩眼,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詩歌學習的目標是:“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的環節中,我採用的是常規的教法,沒有什麼特別之處: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2. 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結合重點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的意思。3.指名讀,正音:間、重、還4.説説詩歌大致的意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儘管如此,本環節的教學仍然不能馬虎,這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很重要。

二、創情境,入詩境

情感總是伴隨着認識過程而產生,情感體驗同樣對認識過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資料的補充、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多種場景,讓學生走近詩人,走進詩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本環節的教學,我從綠字入手,“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圖片,教師描述)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3

作為五年級上冊的第二組開篇的課文,以古詩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雖然孩子們在理解詩意上要比理解現代文稍有難度,但是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能大體的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現在我將此次教學的得失總結如下:

優點:

學習一首古詩,必須理解了詩意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詩可以通過文中的註釋以及插圖,並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詩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後,接下來放手孩子學習了《秋思》和《長相思》,並且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將《秋思》改編為了一個小故事,並讓孩子暢所欲言學習了古詩詞後對作者思鄉之情的理解,教學過程相當順利,孩子們在理解了詩意後,能有感情朗讀詩詞,並且在當堂就背誦會了詩詞。

另外,這三首詩詞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間、數、重、行、更等,因為上學期我教學過此詩,便覺無“見”應讀“jian”,我當時不假思索的一口否決,但是後來查資料時發現這個”間”就讀“jian”。頓時,羞愧難當啊,這是教學準備時沒有仔細研讀教材所致失誤啊,從此以後,要百讀不厭地研讀教材啊,因為一本書不管你讀過多少遍,你總會有新的發現。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4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康影寫的《村居》十分生動有趣,只有一處詞語用得不當。還有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他讀完後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他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着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激發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佈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並在今後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從作業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蓑衣 遮頭 翁媪…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溜號可能,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5

教學時《四時田園雜興》,我引導學生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習:初讀 —— 畫出不懂的詞句;再讀 —— 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品讀 —— 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誦讀 ——邊讀邊想象詩中意境。在學生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後,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將詩的意境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表達出來。 10 分鐘後,一個學生質疑:這首詩到底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執不休。有的説: “ 從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黃’和 ‘杏子肥 ’ 中可看出描寫的是夏天的季節。 ” 有的説: “ 從第二句中的 ‘菜花’和圖上畫的 ‘綠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 我沒有急於給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們情緒高漲。他們通過查字典並結合詩的內容最後一致認為描寫的是夏天這個季節的景色。

因此,在教學中我認為應該多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討論問題,從而去解決問題。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6

《古詩詞三首》是8冊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之一。這一課所編排的內容是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憶江南》和杜牧的《清明》三首詩詞組成。這三首詩詞都是描繪春天景象的,但描寫的景象各有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異。《春日》描寫的是北方春天的景象,重點描寫春天風和日麗、繁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朱熹對春天的讚美之情。《憶江南》寫的是作者記憶中江南春天的景象,重點描寫在陽光照射下江邊鮮花火紅的顏色和江水碧綠的顏色。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懷念之情。《清明》描寫了清明時節細雨紛紛的景象和作者愁苦的心情。

我們對這三首詩詞進行了比較。為了更好的比較,我在課堂上,按以下做法進行。

1、重視古詩誦讀,引導學生想象。

首先,讓學生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課堂上,我們採取讓學生自讀,指名讀,同桌檢查讀的形式達到這一目的。然後,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採取邊讀邊思考邊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説一説,再讀一讀。最後,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在想象的過程中,實際上是與作者進行了換位,好像自己就是作者,春天的景象盡收眼底。

2、想象的同時,體會作者情感。

通過多次的朗讀,問問學生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畫面一一描述:《春日》讓人想到流水潺潺的樣子,江邊鮮花爛漫,春風拂面而來……讓人感到喜悦,這是一種享受。《憶江南》讓人想象到紅紅的初生的太陽,岸邊盛開的鮮花,碧綠的江水靜靜地,這也是一種享受。但這種享受卻只存在於記憶中,想象一位老者若有所思的神態,體會到作者對江南的懷念。《清明》讓人想到春天細雨濛濛的景象,路上的行人無暇顧及身邊的春景,因為他們心事重重,表現的是一臉的愁苦。我們也跟着作者一起心情低落。

3、引領學生比較,朗讀加深印象。

學習三首古詩詞後,一定要有比較歸納這一環節,幫助學生將三首古詩詞在頭腦中形成關聯,以一帶三,加深印象。比較的內容是詩所描繪的景象,所表達的情感。

4、補充詩詞,增加積累。

本課三首詩詞都是描寫春天的,你還能再蒐集一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嗎?積累下來。根據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積累描寫夏、秋、冬季的古詩詞。幫助學生串聯記憶,加大閲讀量和語言積累。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7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一,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從老師提供的兩種學習方法中,選擇一種自讀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文體不限,可以是短文,詩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發現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先試着自己回答,或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老師求助.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熱情的鼓勵和嚴厲的警告都源於愛,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二,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語文教育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閲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在解答了學生的質疑問難之後,出示《父親的愛》一文,讓學生進行比較性快速閲讀,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併為學生的課外閲讀拋磚引玉;佈置自主性,開放性的作業:1.同學間互相推薦閲讀反映親情和人與人彼此關愛的文章或書籍.2.寫一寫你感受到的父母對兒女的愛,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的或看到的.

在領會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表達愛的方式上,強調注意通過指導朗讀來加深理解,並通過適當的聯繫生活實際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還沒達到預期的效果.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8

通過課後的泡泡“我想對別的國家裏的小朋友説幾句話……”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同學這樣寫道:親愛的各國小朋友,你們好!美好而又温暖的太陽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它也一定會給你們帶去無窮的歡樂的,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世界也是我們大家的,讓我們一起在同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吧!讓我們為擁有這樣快樂的生活而歡呼吧!還有的同學寫道:親愛的小朋友,那紅紅的太陽是我們大家的,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當你們在夢裏甜睡的時候,我們已經迎來了温暖的陽光,當我們進入夢鄉時,她也會悄悄地來到你們身旁,給你們送去了快樂和希望。太陽是我們大家的,世界也是我們大家的,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地生活吧!讓我們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還有的這樣寫到道:外國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是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地球上。我們應該和睦相處,讓世界充滿愛。歡迎你們到中國來玩!

再讓學生聯繫收集到的別國資料談談學了課文後的感想。最後課外佈置了一道拓展題,仿照課文學寫詩句。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9

《白楊禮讚》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禮讚了在新疆紮根落户的邊疆創業者。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徵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然而,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與精神境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甚遠,學生初次學習這種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新課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體感知,教師們也因此而嘗試運用各種方式去進行整體感知。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如:“禮讚白楊樹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線索:“不平凡”;“樹的不平凡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使學生走進文本之中,從而在閲讀中體會到作者之所以認為白楊樹不平凡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精神不平凡,這樣從而完成對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對文本後一部分的閲讀之中;然後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寫作手法並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0

學習《稱象》一課時,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聰慧,更可貴的是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衝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種設想:曹衝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説:

“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羣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羣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為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

”熱烈的掌聲在教室裏迴盪,讚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麼大的推動力!在這節關於稱象方法的新設想中,我發給兩位學生各一份證書:新設想獎。當我看到學生雙手捧着證書那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激動時,我的內心受到震撼,與此同時我真誠地為他們喝彩。

我想,儘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於嘗試,敢於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並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1

課堂結束後,吳老師的建議讓我覺得豁然開朗,比如在理解8、9的基數和序數意義時,我是通過數花朵一題來完成的,但由於沒有讀題,學生反饋情況不太理想,吳老師建議我讓學生現場站一站,如請從左數第8個學生站起來,請從右數8個學生站起來。這樣的方法既直觀又生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幾和第幾”,從而突破難點。遺憾的是我只能將吳老師的建議帶回我平時的課堂深化下去,感謝的是有這麼多專家及同事給出中肯的建議,讓我學到更多!包括黃校長,親臨我的試教,悉心指導;還有吳老師的諄諄指導,總是讓我受益匪淺,而面對這所有的一切,我只有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個人覺得自己此次準備倉促,也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設計上,還沒有特別創意的設計。又如以往對於教研課,我都至少試教2次,而本次只教了1次,所以也足以看出自己的功底還不夠,以後應朝着“精教”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本節課我都採用保護環境這個主題,後面的練習設計也都在“花”上下功夫,但給人的感覺卻有些視覺疲勞,可見我的情境沒有連貫好。藉着此次機會給自己提出一個忠告:不要忽視每一節課,不要因為這是一節普通的教研課而不夠重視,我需要的是初上講台時的那種執着和不懈的努力。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的藉口,正視不足,不斷改之,方為上策!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2

首先,朗讀環節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朗讀可以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並受它感染。但這節課由於朗讀前的指導不到位,原本應該十分出彩的分角色朗讀,學生的角色意識沒有到位,自然讀得也不夠精彩。

其次,“品評人物”和“評判事件”兩個環節,學生的探究興趣很濃,幾個問題的設計也比較有“嚼頭”,但時間有些倉促,學生探究得顯然不夠。如果給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充分一些,相信他們還會有更深入的探討,更深刻的見解。之所以效果不盡人意,其中的原因恐怕主要還在於教師預設的內容太多,課堂設計的環節不夠精煉,教師的引導不夠到位所致。

當然,由朗讀文本到品析語言,再到品評人物和探討主旨的教學思路比較明晰,也是比較順理成章的,但不得不承認,在一節課內處理這些任務還是比較勉強,僅僅是學生的兩遍課文朗讀就佔據了不少的時間,如果把其中一遍放在課前預習中,效果可能就好多了。課堂的生成相對較少以及缺乏學生的質疑環節也是本節課的明顯缺憾。下次教學中,我會努力嘗試改變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先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然後以學生的質疑促進課堂生成,並將老師的預設內容巧妙地隱藏、融入其中,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東西,也發揮了老師的教學引導作用,努力實踐“以學定教”、 “先學後教”。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3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教者通過現代化手段的恰當運用,為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教者開頭用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導入,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中間再配樂朗誦泰戈爾的小詩,使課堂氣氛再度出現高潮,信客的精神再度感動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度被喚起。

其次,巧設話題,引領學生與文本人物對話,抒發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教者設置“信客給你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麼?”這個話題,強調的是整體感知和基於個性的體驗,話題的自由度相當大,這使得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思維,都有機會言説。

第三,走進自我,情感體驗內化。教者設置“學生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位信客,你覺得你會做得怎樣”教學環節。這一環節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與自我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在內心深處把自我與信客做了比較,更能深刻體會到信客的人格魅力,從而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與文本的情感世界溝通,文本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在內化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心靈世界。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4

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從識字、課文到語文園地,都突出了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這一主旨。

《看雪》是本單元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敍述中國台灣師生渴望到北京看雪景,從而表達了兩岸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感。在教學本課我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兩點:

1、《看雪》這課文的語言看上去自然、平易,中間卻藴含着豐富的情感,同時還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如:“您看見過真的雪嗎?”中的“真”字。在描寫美麗雪景食連用了四個短句“天上飄着雪花,地上鋪着雪毯,樹上披着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其中,“飄、鋪、披”等詞的運用如此準確生動,表現了雪的大。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我沒有平均用力,而是捉住了這些重點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去讀、去品,使學生加深對全文的理解。

2、感悟課文情感方面,我讓他們聯繫生活經驗,學着聯繫上下文,給學生補充文字資料等多種方法。但是,實話説,這篇課文表達的情感對學生來説太遙遠了,他們哪裏懂得祖國統一的重要性,哪裏來那麼強烈的盼望中國台灣迴歸的願望,讀文之後,把他們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我準備的資料一起交流交流,才能讓他們初步瞭解祖國統一的重要性,有了盼望中國台灣迴歸是好事的想法。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枯燥的文字,死靜的課堂變成有趣的文字和活躍的課堂。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5

首先,從課題入手,在課題中質疑誰的翅膀是彩色的?讓學生圍繞問題,整體把握全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課文寫的是“小高帶一紙箱昆蟲入島給花粉授粉並同我參加了嘗瓜會”的事緊接着,又質疑“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島?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壘出海島田”“又被暴風雨襲擊”“遠離大陸”感受小島生活的艱苦最後,以問題“寶石島遠離大陸,條件艱苦,又是一個不毛之地,戰士們能在這裏安心守衞?”讓學生在文本中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戰士建島、愛島的深情

其次,我通過體驗與想象豐富學生的感受在教學“戰士們都笑着,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這段文字,我不僅讓學生從戰士嘗瓜的動作中體會戰士們對島上結的第一個西瓜的珍愛,還讓他們邊學着嘗瓜的動作,邊想細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象有一股甘泉流進戰士的心田”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想象戰士們笑什麼?端詳着什麼?聞着瓜香,咬着瓤汁,發出怎樣的嘖嘖的讚歎聲?把這些想象融入句中進行品讀,在讀中感受“戰士們這麼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來之不易,體會他們為了西瓜生長付出了許多心血,這西瓜凝結着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啊!學生在此情感基礎上,進而找到體現西瓜來之不易的語句:有的孩子從“兩年前,戰士們來到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壘出“海島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於沒有昆蟲授粉,一個西瓜也沒有結今年戰士們用人工授粉,結出小瓜,誰知又被暴風雨襲擊那個唯一殘存的小瓜在戰士們精心的照料下,才結出了第一個大西瓜”這兩句表面上是寫西瓜的收穫不容易,其實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戰士們在海島如此惡劣的生活條件下,勇於戰勝困難,以苦為樂、艱苦奮鬥的建島精神

最後,我抓住了文末極富內涵的句子“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着一隻小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彩色的翅膀”進行品讀感悟這“朝陽”不正是海島的未來嗎?如一縷初升的太陽,綻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這情,這景很自然地能讓人思緒萬千、心潮騰湧我並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了練筆訓練——“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隻小小的蝴蝶,就讓我們也扇動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同學們放飛思緒,一幅幅海島新景在孩子們的筆端如靈泉般地湧現。

《古詩詞三首》反思總結 篇16

抓 住文本中的“空白點”進行訓練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讓學生換成具體 的地方説一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戈壁什麼樣子,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了白楊適應性強的特點。教學“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 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一句,我給學生如下示範:風沙四起,白楊樹(挺起堅實的胸膛,擋住飛來的風沙)你能這樣説 嗎?引導學生進行説話,體會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既落實了語言的訓練,又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為幫助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我設計了這樣的問 題: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在課文的思維空白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 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 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閲讀資料,進行主題閲讀是本節課的另一突出亮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g4yy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