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1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後反思這兩節課,我覺得還是收穫多。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通用13篇)

收穫一:收穫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人人激情參與的語文課,就是後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着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穫二:以後必須深備課。自主預習的八項任務,教會了學生查閲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着口等着老師“喂”,現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後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後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收穫三: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説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收穫四:一個善意的謊言,教育孩子們愛上閲讀傳記文學。本篇文章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趁機告訴孩子們這篇文章是選自《胡適自傳》。我想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同時,我想告訴同學們作為學者教授的胡適曾經勸説中學生朋友讀書應該多讀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因為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讀一些偉人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名人偉人的志向、思想、毅力、胸懷等等影響自己一生,化為自己的血液和脊髓。孩子們從學這篇文章就有點欽佩胡適,這樣一個“愛的謊言”孩子們深信不疑,他們都紛紛表示以後買課外書,就買傳記文學。哈哈……真希望我的孩子們愛上閲讀愛上高級閲讀!

收穫五:借胡適的話,教育孩子們。在這節課快結束時,我拿着我剛剛網購的薛瑞萍老師的書對同學們説:“大家請看一看,這是胡適先生説的一段精彩的話,正好在我剛買的這本書的封面上,我讀給大家聽,大家把他這句名言記在書上更要記在腦海裏。‘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是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天的努力,必將獲得將來的大收成。你要相信,世間沒有白費的努力。——胡適’記下來後,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句話背過。”孩子們沒有用上一分鐘就都把手舉起來了。我藉此機會教育大家,反思自己的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再想想自己怎樣奮鬥自己的將來。

也許我追求的目標較低,這節課下來,我反思來反思去,還是覺得比較成功,當然是於我昔日的語文課堂相比。我相信自己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

加油,我的孩子們!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2

《我的母親》這一課,是冀教版十二冊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一篇重點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在文章中,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回憶了母親勤勞、辛苦的一生;回憶了母親的善良、慈愛樸實樂於助人和堅強的品質,回憶 了母親對自己的重要影響。表達了作者的深深懷念、讚美和感激以及愧疚之情。

這篇課文篇幅很長,內容多,且其介紹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年代久遠,對學生來説,難以理解。因此,在上課開始首先介紹了作者生活的 年代和生活背景,便於學生走進文本 從而更好的理解文中母親的堅強和不軟弱、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所付出的艱辛。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因此對於學生來説難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首先提出了這樣的一箇中心問題:文章中的母親具有怎樣的品格?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仔細讀課文,然後在重點的地方畫出來,然後寫下自己的體會。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初步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抓住文中的這樣一句話“母親給的我是生命的教育”,來深入體會母親對我性格、習慣、品格的重大影響。最後,抓住文章的最後一部分,來昇華對母親的深情。這一部分,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語句的朗讀來實現教學目標的。如:失去了母親就像花瓶裏的花,雖然還有香有色,卻失去了根。心痛 ,心痛,心痛,還説什麼呢?這些句子都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摯愛深情。通過朗讀,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3

1、從教學設計來看,本篇課文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體會母親三次呼喚聲中所包含的母愛,特別是第二、三件事。而我卻在上課時,幾乎把這部分內容放給學生去領會,沒有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去感受,使教學在這一部分時顯得有些空洞,偏離了重點。更重要的是,部分學生可能因此而不能體會文章的感情,使得本次的教學目標難以達到。

2、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還是沒有抓住重心和把握住時間。在次要的環節上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使得後面的內容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本來在學生概述課文內容時,我想學生們應該會像我平時上課一樣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説完,老師再概述一下,應該用不了幾分鐘。可沒想到,起來回答的同學大多都照着課文練,或者説得不夠概全。這樣的回答我是怎麼都不會滿意的。所以在這裏我又花了一點時間帶着學生去概述課文內容。可是,課文上到後面的時候,我發現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還要帶着他們細細品讀的話那設計好的內容一定不能夠上完了。所以在學習重點段落時為了節省時間,我彷彿只是走了個過程,教學在這裏就顯得有些粗糙。

3、從教學時間來看,本節課延時了兩分鐘左右,並且就如上段所説,在次要的內容上多花了時間,而在重要的內容上時間卻花得少。與其説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不如説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缺陷。如果教師教學能力相當,便能輕鬆地駕馭課堂,處理好各環節所需的時間,就不會出現時間掌握不好這樣的現象了。

4、從教師語言來看,這節課也暴露出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站在講台上,我表述的話或者向學生提的問題,在表達方式和用詞上出現了多次錯誤,把詞語説錯或者表達不流暢、不清楚。這些都是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表現。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4

本文層次清晰,情感豐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貫穿全文。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主線——“我對這兩位母親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畫出相關句子,結合重點詞語,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情感。同時也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以實現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年段目標。

我引用了與本文密切相關的課外閲讀資料——《賦得永久的悔》。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又體現了課內、課外閲讀相結合的新課程理念。

課堂上,我堅持以讀為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祖國、對母親的深切的思念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染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並重,工具和人文共振。”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課堂上,沒有照顧到全體同學,發言面較窄。教師還欠缺一定的教學機智,個別引導、評價語言不到位。

今後,我還會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加強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5

一節良好的公開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這一次的公開課,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聽課老師,且在座的大多是自己的領導、前輩,更有專家型的教師,站在講台上總難以克服緊張的心理。而且,我深知這一次上課的重要性,具有很大的代表意義;同時也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和栽培,心裏又是感激又有點慌亂,很緊張。所以不僅僅在上課時有點緊張,在備課時我左改教案右改教案,始終對有些環節的設計拿不定注意,猶猶豫豫,不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最好。致使在最後快上課時,自己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都缺少了一份信心。沒信心,就算不緊張也會變得緊張了。

所以,這次上課後,我又有一個新體會,這就是:教師首先應該相信自己,有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在平和的心態下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這是上好一節公開課的必要條件;最後,讓自信在課堂上煥發。

而這幾點歸結在一起就是: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不足之處還有許多。通過這一次的教學,使我感悟很深,也總結到了一些自己在教學上的薄弱環節。我深知,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將會根據自己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從更多方面找原因,虛心學習,認真總結,吸取教訓,不斷進步。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6

一節良好的公開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這一次的公開課,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聽課老師,且在座的大多是自己的領導、前輩,更有專家型的教師,站在講台上總難以克服緊張的心理。而且,我深知這一次上課的重要性,具有很大的代表意義;同時也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和栽培,心裏又是感激又有點慌亂,很緊張。所以不僅僅在上課時有點緊張,在備課時我左改教案右改教案,始終對有些環節的設計拿不定注意,猶猶豫豫,不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最好。致使在最後快上課時,自己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都缺少了一份信心。沒信心,就算不緊張也會變得緊張了。

所以,這次上課後,我又有一個新體會,這就是:教師首先應該相信自己,有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在平和的心態下做好最充分的準備,這是上好一節公開課的必要條件;最後,讓自信在課堂上煥發。

而這幾點歸結在一起就是: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不足之處還有許多。通過這一次的教學,使我感悟很深,也總結到了一些自己在教學上的薄弱環節。我深知,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將會根據自己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從更多方面找原因,虛心學習,認真總結,吸取教訓,不斷進步。

看了“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7

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讀。

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裏?語文的味道在哪裏?在關鍵的詞句裏,在理解後的朗讀裏。

課的最後,指導學生寫字。我先請學生“讀帖”,“讀”完後,描紅,然後“臨帖”。臨寫完了,我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越”和“疚”字。但兩人寫得都不規範。“越”字的右邊的第一筆“橫”,起筆高了;“疚”字裏邊的“撇”寫長了,而“捺”又寫短了,且沒有“腳”。於是,我請學生再“讀帖”,看“越”字右邊的第一筆——“橫”,在哪兒起筆。學生這才發現,它在左邊“走”字的第二橫處起筆。接着,我邊講邊在黑板上範寫了這兩個字。學生們靜靜地聽,靜靜地看,聽課老師也靜靜地看,靜靜地聽。當我範寫完了,師生髮出由衷的讚歎。他們只是讚歎我寫的字漂亮嗎?

指導學生把字寫好,是不是也是語文教學的亮點?

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裏,再説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説讀寫書”裏。

所以,我現在每教一篇課文總是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讀上下功夫;課文中的每個新詞務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運用的,務必弄明白使用範圍,首先自己造幾個句子;每個生字以及要板書的詞語,力求寫得規範,做到筆順規範,間架結構符合楷書的要求。

特級教師李夢衿説過:“這法兒那法兒,鑽研不好教材就沒有法兒。”確實如此。當我把教材真正讀懂了,讀出味兒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而來了,自然語文課也上得較簡單了。

最後要説的是,我這樣説,絕不是否定多媒體、否定表演等手段。如果運用得恰到好處,這些手段自然會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現在,該用我也照用。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8

這篇課文可以有兩方面內容讓學生進行學習,第一我將它作為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處理,分析母親的話語,感受母親對孩子教育的用心良苦。第二我發現這是一篇提供寫作的範文,引導孩子在生活中注意積累,注意感受生活中影響深刻的點點滴滴。因此,我再跟孩子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時力圖將兩個方面的內容都能夠所突破。

經過一節課的學習,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孩子們參與也很充分,大多數孩子在我的引導下,能積極參與發言,特別是在對“窮和富”發表看法的時候,能做到個性解讀,言為心聲。這些結果,都應該歸結為孩子們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閲讀和理解。所以,課前必須充分預習,才能真正理解文本,與文本進行徹底的、有效的對話,這是我的第一深切感受。

接下來就是讓學生進行寫作了,學生在仿寫之前,必須要對文本進行充分的解讀,感知文本的寫作特點,抓住仿寫點,再根據自己的切身經歷,再進行寫作,否則,就會出現完全抄襲或者完全沒有抓住相似點,不是仿寫之作。因此,為了能讓這個工作有效性和指導性,所以老師有必要在學生仿寫之前先進性適當的指導,這樣目的明確,指向性鮮明,寫作仿寫才有實效性。

針對六年級的孩子,應該更充分尊重他們的發言,尊重他們的觀點,但是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既定的目標,特別是處理“我的心理活動”這個環節,包辦的太多,學生真正交流,課堂生成的東西太少了。這也是我以後課堂上需要努力的方向。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9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裏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課前,我安排學生先蒐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期間的有關資料,對季羨林先生有所瞭解。導入新課時,我讓以“國寶”一詞引入,結合資料,讓學生了解季羨林先生在學術上的偉大貢獻,從而引出季老那一段長達十年的留學生涯。以及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時間(7月11日9時,享年98歲)和悼念儀式的隆重進行體驗。

新課開始,我給學生讀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聽後,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緊接着,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我緊緊抓住“母親”一詞質問學生:“這裏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那麼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礎。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繫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

課堂上,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並在小組裏交流,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這樣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在教學中 “解讀”課文,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與過去的課堂教學相比,我覺得這一節可更加充滿親情,相信通過學習,孩子們一定會與自己的母親更加親近,也一定會更加懂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10

本教學設計能立足於學生的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中學生自主探究、因需合作在先,集體共議、順學而導在後。教學中教師抓住課文脈絡,以“純淨水帶給我的心情變化”為主線設計教與學,適時相融母親的話和小女孩想明白了什麼。使學生整體地、聯繫地自主感悟、相互碰撞、引導提升,來感受母親對小女孩的教導,體會母親的話的深刻含義。力求使學生在充分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在課尾,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你評價一下文中的母親或是小女孩。這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啟迪學生思想的一個好時機。 從小女孩的身上學生髮現了,她的懂事、樂於助人、聽從教導……從母親身上,學生感受到了母親的節儉、善於理解人、言傳身教……等優秀的品質。 每一篇語文課文中都富含深厚的德育資源,教學時教師要抓住教育時機,在引領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的教育和啟迪。

在理解體會小女孩對“窮”的認識上,有小女孩的一段話,是一段用比喻構成的段落,課堂上對這一段落的理解我還引導得不夠,使學生理解有了一定的困難。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11

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讀。

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裏?語文的味道在哪裏?在關鍵的詞句裏,在理解後的朗讀裏。

課的最後,指導學生寫字。我先請學生“讀帖”,“讀”完後,描紅,然後“臨帖”。臨寫完了,我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越”和“疚”字。但兩人寫得都不規範。“越”字的右邊的第一筆“橫”,起筆高了;“疚”字裏邊的“撇”寫長了,而“捺”又寫短了,且沒有“腳”。於是,我請學生再“讀帖”,看“越”字右邊的第一筆——“橫”,在哪兒起筆。學生這才發現,它在左邊“走”字的第二橫處起筆。接着,我邊講邊在黑板上範寫了這兩個字。學生們靜靜地聽,靜靜地看,聽課老師也靜靜地看,靜靜地聽。當我範寫完了,師生髮出由衷的讚歎。他們只是讚歎我寫的字漂亮嗎?

指導學生把字寫好,是不是也是語文教學的亮點?

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裏,再説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説讀寫書”裏。

所以,我現在每教一篇課文總是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讀上下功夫;課文中的每個新詞務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運用的,務必弄明白使用範圍,首先自己造幾個句子;每個生字以及要板書的詞語,力求寫得規範,做到筆順規範,間架結構符合楷書的要求。

特級教師李夢衿説過:“這法兒那法兒,鑽研不好教材就沒有法兒。”確實如此。當我把教材真正讀懂了,讀出味兒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而來了,自然語文課也上得較簡單了。

最後要説的是,我這樣説,絕不是否定多媒體、否定表演等手段。如果運用得恰到好處,這些手段自然會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現在,該用我也照用。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12

《母親的純淨水》這篇課文,圍繞“純淨水”事件,講述了一位母親在發現孩子對"窮“與”富“的認識有偏差時,對孩子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事件樸實自 然,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富有很強的教育性。教學中,我以”純淨水給我的心情變化“為主線設計教與學,在學生通讀的前提下,開展小組活動,找一找我心情 變化的句子:1、接過瓶子的時候,心裏隱隱有點不安。2、她當即扔掉了那瓶水。3、後來的體育課,她依然帶着媽媽給她灌的涼白開。4、大學畢業後,她認為 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母親的“純淨水”。學生找得很準確,接着展開談論,為什麼我會有這樣不同的心情,從中反映我這樣的境界呢?由於他們用心感悟,讀通 了文本,談自己的感想還是比較到位的。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那可就真窮了。雖然不能説得很流利,但能區分他們的不同,一個是指經濟上的缺乏,一個是指思想、精神上的低俗。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説體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八年級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篇13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裏,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説:“詩”是“文”的中心與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繫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本故事,聯繫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麼?再聯繫上句中“忙着”一詞,體會出母親為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後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裏想什麼?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後通過朗讀表現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裏的無私關愛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9z77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