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精選13篇)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精選13篇)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1

《愛之鏈》這篇課文並不是特別深奧難懂,通過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喬依這兩件事情,説明愛是可以延續,可以傳遞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精選13篇)

雖説是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有些關鍵的地方,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是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就應該站出來,及時地教給方法,及時地指引道路。

課文的主人公不僅僅是喬依,這也不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主要還是寫了兩個“幫助”的小故事。第二個片段則從事情本身入手,先找出具體寫喬依幫助老婦人的段落,再圍繞“讀了這一段,你感受深刻的是什麼”來交流。第二個片段換了個角度,從“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這件事入手,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我覺得第二個片段的可取之處在於,由“扶”到“放”,滲透方法。通過學生的自學,讓學生完成填空練習,從而,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老婦人幫助女店主,這是一種愛的接力,又形成了一個愛的鏈子。學生積極參與此次活動,都能抓住主要內容完成練習,填的很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從女店主的這句話,可以體會到他們對生活得樂觀態度。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也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此時,老師再點題: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這樣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2

《我選我》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一課。課文中的主人公王寧,有愛心,在勞動委員的選舉中充滿自信地“毛遂自薦”,他的信心和愛心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肯定。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可大方、自然、自信地表達自己,對於國小生來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國小生需要逐漸學習的技能。同時,有愛心、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是非常寶貴的美德。

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生的自主體驗,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感受、思考、通過表演來訓練表達。

下面我就這篇課文的幾個教學環節進行反思:

一、扮演導入。

上課了,我首先設計了一個“競選活動”。我對學生説:“如果,我們班增加一個副班長,選誰呢?誰願意為班級服務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舉手爭取表達自己。這樣的教學方式,活躍的氣氛,讓學生體驗到“毛遂自薦”的感受,這有利於學生理解王寧自己推薦自己當勞動委員的行為,還可以把感情帶入課文朗讀中。

比如“朗讀”,雖然對話很少也很簡單,但是如果放過也就過去了,其實在這裏可以滲透對話朗讀的方法,即:注意提示語,按照提示語讀。

二、識字。

識字過程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學用結合,促進識字能力的提高。識字教學中發現,孩子的積極性很高,總能想出很多方法來記字形,比如:加偏旁、換偏旁、猜謎語等等,儘管有時候學生想出來的謎語不太合理,但都先肯定積極性再糾正。

三、寫字。

寫字教學時,如在認識“寧、室、切”時,先讓學生空書筆畫,熟悉它們的筆畫筆順,但是感覺不如整個寫字環節中的寫字教學來得深刻。因為在寫字指導時,我們可以更專業地出示田字格,讓孩子觀察,然後,在田字格中書寫。這樣就不會使識字教學中斷變成寫字,然後,又要讓孩子從寫字狀態轉移到識字認讀上。

所以,我覺得寫字教學時,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還注意關注個體,特別是對平時寫字較差的,和插班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理解課文。

班級選班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於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為別人服務的心。我用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美。讓學生進行“誇誇我自己”的小遊戲,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還讓同學思考“身為班幹部,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這個問題有利於讓孩子樹立服務觀念,學會為他人服務。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3

這次的月考我考得很糟糕,創下了歷史最差成績,遭遇了滑鐵盧。其中,語文是四門中最不理想的一個科目,僅僅剛剛達到80分,連85分都沒有上。

這次的語文考試中最大的問題和以前一樣,那就是作文。光作文失分就佔了總失分的一半,我的作文總是寫的枯燥,缺少細節描寫和修辭手法等一些精華之處,就是簡單的敍事,記流水賬。此外,我的課內閲讀也沒有全對,這是不應該發生的,這説明我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另外,我的課外閲讀扣分較多,這一點同樣十分重要,這表現出我的課外知識缺乏,對語句的理解不夠透徹。

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我明白了一些關於學習的方法。以後,我應該在作文方面多加功夫,多看一些課外書,增加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詞彙,並且要在寫作文的時候多用些修辭和細節描寫,增加文章的精華之處,不再是一篇流水賬。其次是加強對文章的理解,不是簡單地背答案。最後是加強課外文章的理解,要聯繫全文理解文意,做題時不要僅僅看句子的前後,而是要仔細閲讀全篇文章,這樣不僅能加快做題的效率,而且還可以增加題目的正確率,可謂是一舉兩得。

用這樣的方法比我原來的方法一定更加有效,讓我有所進步,發揮出讓我滿意的水平。不久,期末考試就要到來了,我要用這樣的方法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4

課文主要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陳毅小時候因專心看書,把米飯燒糊了的故事。課文圍繞“神童”的“祕訣”展開,説明陳毅學習成績優秀,成為“神童”的“祕訣”是勤奮,從而揭示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

文 中的主人公——陳毅,是建國後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學生對他卻不大熟悉,所以剛開始上課,我簡單地對陳毅做了一些介紹,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文本。整 個課堂圍繞“祕訣”展開,學生們通過尋找關鍵詞句來了解這位勤奮好學的“神童”,在這個過程中,藉助陳毅的榜樣作用,學生不僅瞭解了他的學習方法,更從字 裏行間體會到了陳毅那刻苦勤奮的精神。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幾個自己比較滿意的方面。首先從導入課題上,我採用了先從“祕訣”着手,通過理 解詞語的方式直接引入課題,我自己覺得是比較自然的。再進入課文內容的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對課題進行質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看課題質疑,學生從不同角 度提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即“祕訣”到底是什麼?因此,就由找“祕訣”入手,解決學生最想知道的問題,調動學生探知的積極性,解決學生最需要的,幫助 學生有效地學習課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會提問的能力。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從陳毅的學習方法引入到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彙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從而更明白陳毅成為“神童”不只是因為他學習勤奮,還因為他掌握了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值得學生的學習。最後我比較滿意的是在這節課中我對詞語理解的教學。 在這節課中我比較關注詞語的教學,在這節課中學習了“祕訣”、“名列前茅”、“總是”、“總算”等詞語,我用了找近義詞、查字典、造句、聯繫上下文的方法 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但是我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仍存在許多的不足。首先就是學生的指導朗讀方面的指導。朗讀這方面一直以來都是 我班學生的弱項,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朗讀的拖沓、缺乏感情,所以這也是一直以來我比較關注的問題,但是可能自己沒有給予比較有效地指導,雖然學生在朗讀 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需改進。再次就是我在進行點評時的語言缺乏,這一直是我自己想改進但是好像又無從下手的地方。每一次學生給了一個答案,如果是對 的,我總是説“好的”、“不錯”、“你真聰明”等詞語,但是當學生給了一個錯誤的答案,我卻不能很好的給予點撥,引領他得到正確的答案,我好像遇到這種情 況,總是説“你再好好想想”,我自己也意識到其實這樣根本無法使學生理解問題,但是我自己可能因為教學經驗比較淺,無法給予他更好的點撥,這是在接下來的 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觀察、向有經驗的教師所學習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夠做到有效地點評。最後我覺得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是 很好。我觀察了我們班學生的表現,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是比較少的,也許他們是中年級,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那麼活躍。但是我也觀察過其他班 級學生的上課情況,我發現我們班學生活躍性還是較低的,我意識到這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通過與指導老師的交流,我瞭解要懂得多鼓勵、誇獎學生,激發他們學 習的積極性。

這些就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想法。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5

第11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君權神授”下的英國,介紹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查理一世命喪斷 頭台,介紹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第三部分:《權利法案》的頒佈,介紹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鞏固和革命的歷史意義。本課重點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 和歷史意義,難點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徹底性。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利用什麼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歷史概念或認清歷史問題的實質,是 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課後我對這一課的總結和反思如下。

一、創設情境,設計問題,突破重點。

關於革命爆發的原因,通過創設情境(利用圖片、文字材料等資料),選出兩名學生,進行情景模擬,各自陳述所代表的階級和階層的主張和要求,使問題深入淺出,便於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關於革命的歷史意義,通過問題教學來探討革命對國內、國際的影響。

二、拓展提升,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為 了幫助學生突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長期性、曲折性和不徹底性這一難點,我引導學生設計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的梯形圖,學生很容易看出在革命的各個階段是 由不同勢力掌管着國家政權,也就能夠分析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並由此得出啟示:任何一種先進的制度要取代落後的制度都要經歷長期、艱鉅、反覆的鬥 爭,進而引申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要不怕困難,要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三、充分運用地圖,提高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

結合《內戰形勢》示意圖,請學生觀察思考:從圖中找出哪些地區支持議會,哪些地區支持國王?誰佔優勢?有何優勢?結合前面的講述並挖掘地圖隱含的信息,學生有了一些創造性的回答:面積的大小、人心向背、蘇格蘭人民起義對王軍的制約等。

四、本課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如講革命爆發的原因時,議會與國王的關係學生不易理解,需要補充資料講清楚。重要人物克倫威爾的分析,只是簡單羅列其事實,再進行簡要評價,枯燥乏味,沒有血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太少。沒有講練結合等。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6

一、在導入課時,我通過談話“每個人長大後都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段時光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美好的,那就是童年,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童年朋友嗎?”開門見山的引出了本文課題,使學生能較快地融入課本。同時,也進行了説話訓練,用“我的童年朋友是,因為。”的句式發言。

二、整體入手,把握重點。

《童年的朋友》全文圍繞着“形影不離”這個關鍵詞展開描寫。上課伊始她就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和小熊之間的關係?並讓學生找出相應的段落,引導學生聯繫課題找出課文的重點段落。

三、直奔重點,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品詞賞句,體會情感。

課文重點段——第三段很適合用來落實讀懂文章內容的訓練。而在閲讀教學中,則抓住形影不離這個詞來展開,讓學生説説什麼叫形影不離?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離?通過圈畫有關的詞句,朗讀句子,瞭解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在練習指導這個環節中,重點讓學生體會聯想句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彷彿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與它的深厚友誼。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自主讀懂自己喜歡的句子,感受小作者與小熊之間的親密關係,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真情,以及對小熊的愛,提高了朗讀的有效性。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7

每當讀到這樣的文章時,我就心潮澎湃,對那些邊疆的建設者產生敬畏之情,崇拜之情!《白楊》跟上學期學的《落花生》有相似之處,學生很敏鋭的發現:《落花生》一課通過寫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告訴我們要做具有花生品質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一課,好像也是通過寫白楊樹,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好像”,看來還不是很確定,沒有充分的讀書,自然不夠確定了。但積極性可嘉,值得鼓勵。“説得很有道理,你們説好像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呢?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認真讀書,作者想要表達什麼?與《落花生》一課有哪些相似之處?”

孩子們聽了這話,馬上投入到了閲讀中。漸漸地,讀書聲小了。“讀完了?”“讀完了。”“跟《落花生》一課一樣嗎?”“一樣。”“那告訴我們什麼?”“不知道”。呵呵,異口同聲。“不知道,很正常,如果讀上兩遍課文,你就讀明白了還用我這語文老師幹嘛呢!”“哈哈......”引來一陣笑聲。“現在我們一邊讀書,一邊共同交流,看看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孩子們又是一陣議論。“課文抓住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來寫?”“白楊樹有這些特點,與爸爸接兄妹倆去新疆這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呢?”“爸爸跟兄妹倆介紹白楊樹,目的是什麼呢?”在讀書過程中,隨着上述問題的解決,孩子們逐步明白:爸爸跟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目的是表明爸爸的心願——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從哪些句子中能看出爸爸的這一心願?”學生找出了文章的重點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覺得作者的這種寫法跟《落花生》一課的寫法非常相似,還記得這種方式叫什麼嗎?”“借物言志。”有個孩子喊道,學得比較紮實。我將“借物言志”四個字板書到黑板上,“借什麼言什麼志呢?”“當然是借白楊啦!”“表明爸爸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決心。”“只是這些嗎?”“不是,還有爸爸不僅決定自己建設邊疆,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建設邊疆。”“你是怎麼知道的?”“課文中寫到‘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就這樣,在《白楊》與《落花生》的比較中,學完了本課。我想孩子們對文章“借物言志”的這種寫作方法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源於已有知識的更新,更源於教師在執教時將看似複雜的問題分解開,使問題簡單化,學生再來理解,再來學習就容易得多了。教學本無定法,特別是語文教學每一種文體教法不一,更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找準切入點,讓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帶勁兒,學有所獲。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8

複習時,先請學生就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聊聊孫中山的姐姐原來是個怎樣的女孩子,學生們都覺得他的姐姐既活潑又能幹。我卻話鋒一轉:“但好景往往不長。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到相關的語句,你可以用筆畫下來。”學生們靜靜地默讀課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後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疑問,我趁熱打鐵:“是什麼樣的一件事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文中尋找着答案,一致認為:是“纏足”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引導學生找出這段話:“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 … 眼淚直往下流。”學生齊讀後,我問:“你知道姐姐纏足時的感受嗎?”“姐姐為什麼會痛苦地流淚呢?”引導學生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來體會姐姐所受,為學生講解。

為了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纏足給姐姐造成的傷害,我又為他們出示了一組被纏過的腳的圖片,並請學生説了自己的感受。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的反應如何?”我又用這句話引出了孫中山母子的對話,問學生:“從孫中山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交流,學生們都體會到了孫中山的“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可是,他們是否也理解媽媽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語氣説:“奇怪!同是親人,弟弟是那麼的心疼姐姐,而媽媽卻還要堅持給姐姐纏足,難道媽媽就不心疼嗎?”很多學生都從“歎了口氣、我也知道、可會被人家笑話的”等詞體會到了媽媽也很心疼,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我難過地説:“‘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正因如此,母親們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要讓她們纏足。孫中山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也知道纏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過這樣的痛苦。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媽媽的這種心情吧!”我相機指導他們分角色朗讀母子倆的對話,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

我説:“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個故事深深地震憾。我説:“纏足,帶走了姐姐燦爛如花的笑臉,也奪走了姐姐悦耳動聽的歌聲。正是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讓我們捧起書,齊讀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變給孫中山帶來的這份傷痛吧!”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的時候,我非常重視學生在閲讀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珍視學生在閲讀實踐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讀自己的書.力求使閲讀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在對話中,合作中,交流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在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精讀深思,切己體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人物,分角色讀描寫哥哥(弟弟)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的語句,邊讀邊想象情景,邊讀邊體會句子中哪些詞教會你如何騙過哥哥(弟弟).接着,在學生充分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一本正經,使勁,假裝打哈欠等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將生動有趣的玩耍情景再現於頭腦中,並通過不同的表情,語氣,動作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將自己獨特的體驗表達出來.

對於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通過學生默讀思考,小組內生生交流,全班對話,師生合作,自己解決草 地為什麼會變色這一問題,並在合作探究中讀懂課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着力讓學生潛心品評,在多元解讀中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與文本對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在讀中體會我把蒲公英當作人,當作自己的朋友,親人,夥伴,姐妹……來愛.之後,再讓學生動筆修改,創意閲讀,把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這句話改一改(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 ),你會怎樣改 從而真切體會到我對這片金色的草地樸實,真摯如同朋友般的愛,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關係.

非常可惜的是,我在這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能夠突破繁瑣的理性分析,導致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二,還是沒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對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只是讓學生在讀,演中體會文中兄弟倆對這片草地的愛,沒能及時讓文本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要是我們在這片草地上會怎麼玩 這片草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動筆修改時,也還停留在文本中的蒲公英成了我們 ,如果能跳出文本,改成從那時起,(什麼植物)成了我們 ,我也和(什麼植物)一起 ,一起 .那將會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多角度,有創造性的閲讀能力.在課文最後總結昇華時,也只是停留在文中的我對這片草地的愛和草地給我帶來的快樂,而沒有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片草地的感覺.

三,對文本本身的鑽研不夠透徹,像為什麼課題為'金色'的草地,而不是'綠色'的草地呢

不足即是起點,我會以這些不足為起點,在教學中繼續成長……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10

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傳授。作為八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仍還處在積累階段,如果淡化了字詞,學生的字詞積累就不夠,語文的基礎知識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製”的“炮”和“煨燉”這兩個詞的注音,學生雖然預習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錯了。作者介紹,它屬於語文的文學常識的內容,瞭解了作者,有利於把握作者的風格,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時加大積累後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堂課上,我較為巧妙地把二者有機地融於課堂中,使語文知識得到落實。

創造了輕鬆的平等交流的氛圍,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導入部分,通過顯示大量的過年圖片:貼“春”字、貼“福”字、放鞭炮、掛燈籠……熟悉的場景,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回憶,學生的話匣子隨之打開,講過年的情景時津津樂道。歡樂的氛圍隨“圖片”而“潛”入課堂。在品讀細節階段,我都給了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這一句“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但在朗讀的過程中卻把“偷偷”這個詞讀掉了,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就此因勢利導,問“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嗎,為什麼?”這一問立即調動學生髮言的激情,馬上就有學生給出了滿意的答案。於是我又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再次調動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因而更加熱烈。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11

《搭船的鳥》講的是作者和母親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雨過天晴之後,作者發現船舷上有一隻漂亮的鳥,他仔細的觀察鳥,發現鳥是搭了他們的船在捕魚吃,在母親的告知後知道了那是一隻翠鳥。

我第一課時上的比較成功,第一課時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認生字,讀書課文,並且明白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朝着三個目標的方向,我安排的教學內容很適當,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再小組內讀,最後指名在全班讀,經過這麼幾次的讀,大多數的同學基本上能讀熟了,再讓他們認讀生字,並且離開課文內容和詞語意境去認生字,鞏固的更好,最後的時候,小組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一部分學生直接説到了要保護動物,保護鳥類等,還有一些同學説的很好,把課文內容很好的説了出來,有一些話説的不完整,在我的引導和幫助下可以説的很好。

在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吸取了上次課的經驗教訓,嚴格控制自己的語言,我發現更多的讓學生去説可以説的更好,課堂的效果更好,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我不在把內容説的深了,不把問題問得深了,我把自己當做二年級的孩子,和他們共同去探討問題,和他們融在一起。

我漸漸地明白了,其實一堂好課,不在於教師教了多少,而是在於學生學了多少,發現了多少,真正的領悟到了多少,我會更加努力,進步,去了解孩子的認識情況,把課上的更好,讓學生理解的更好。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12

《課程標準》中提到,新教材的閲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以讀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不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而是在朗讀、體驗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在 教學《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我發現學生們讀課文時,情緒沒有隨文章內容的改變而改變,看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不透,對其主題思想體會不深。我想,要把 閲讀課上成真正意義的“讀書課”,多讀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讀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孩子們真正有所感悟、體會才行。所以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想一 想:小雨為什麼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經我這樣一提醒,學生就仔細閲讀,認真思考,他們發現,“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鐵皮屋頂上發出的清脆的聲音,而“滴滴 答答”是因為雨落在樹葉上,所以聲音比較輕微。他們就抓住象聲詞,按照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練習朗讀,讀出輕快的感覺,進而在讀中表達出作者對於雨的喜愛之 情。

閲讀教學就是要通過多讀,悟讀,從而使學生懂得,閲讀任何文章,都要用“心”去讀,“讀出神,讀出味”。

語文愛之鏈教學反思 篇13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就過去了,回顧這一期的教學,感覺特別地累,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初欠帶畢業班,更是誠惶誠恐,擔心自己的解讀不準,而使學生有什麼閃失。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為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學生當中,變成他們的笑臉,就學生愉快的學習,就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自始至終強調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後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認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二、在閲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説一説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閲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學生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列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説、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znz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