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

轉眼間快一個學期了,在這個學期中,八年級20班、21班、22班、26班、27班共5個班級的地理教學,27班的班主任及文綜組的教研組長,任務繁重,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面對新教材,面對生源極差的現實,我感到壓力很大。所以有許多收穫也有很多遺憾。現將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首先,遇到了許多困惑。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閲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與新課改有關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即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觀念,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其次,組織好、引導好學生。

學生是學習上的主體。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地理教學也有着重要意義,也與新教材中的眾多活動、閲讀思考等內容相吻合。杜郎口的教學模式與這種新課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校的“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課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是本人總覺得在處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上做得不夠。

再次,應該認真研究新教材。

我們所用的地理教材靈活性強,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系統的知識集合,而是靈活的需要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工具。與傳統教材有明顯區別。對於比較陌生的教材編排,更應認真鑽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利用好教材。課後小結可以起到對課堂教學進行整堂回顧的作用,為下節課調整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有助於總結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將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點點滴滴感受都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提高教學成績;為以後的教案修改提供依據;課後及時小結,目的是為了提高授課藝術和課堂教學質量,這就要求在分析、總結每堂課的基礎上及時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揚長補短;為撰寫論文提供素材,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提高是無止境的,它有賴於不斷的總結、積累與創新。自我總結成功之處與發現存在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特別是對成功的教學進行小結,有助於教師摸索教學規律,總結先進的教改經驗。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以適應這種要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績 。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2

《借生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一隻布熊給她並祝她生日快樂,而小云得知媽媽從來不過自己的生日時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的真情。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記得在剛接手這個班的半個學期,學生們常常為了一張紙,先喝一口水……而爭吵不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從來都是別人關心,照顧着他們,而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着別人的關心,照顧他們的愛心也就被淹沒了。上課前休息時,我對班上學生的生日進行調查,沒想到才一年級的學生竟然有一半以上記得自己的生日,説得有板有眼,有的雖然説不上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都記得自己的生日媽媽是如何給過的。

在教學小云問媽媽:"您怎麼從來不過生日"媽媽説:"我忘了。"讓學生討論媽媽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時,全班同學竟一致認為媽媽就是忘了。而在問媽媽為什麼會忘記時,學生都説是因為媽媽工作很忙所以會忘記自己的生日。我接着問,為什麼媽媽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卻沒有忘記孩子的生日時,學生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是家裏的寶貝,很重要的,媽媽當然不會忘記。

於是一個想法在腦中閃過,一定要讓他們的愛心顯露出來,並且發出熱,發出光。我告訴學生,生日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媽媽是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的。媽媽"忘了"自己的生日卻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掛在心上,記着送孩子生日禮物,祝孩子生日快樂,從中你能體會出什麼再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給予的關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父母愛子情深的含義。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再討論: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給媽媽,還會為媽媽做點什麼這下孩子們有話可説了,會幫媽媽端上一杯水,幫媽媽洗碗,給媽媽捶背,為媽媽唱一首歌,畫一幅畫送給媽媽等。於是,在學生們學唱《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學讀詩歌《媽媽的愛》裏體會母愛情深。不用多説,我想此時此刻,每個學生都在用心感受純純的,濃濃的母愛,我在心裏默默地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3

1.材料上的考慮,注重了色彩美

前兩次試上活動中,我們請幼兒在綠色和橙色紙上繪畫大白鵝,雖然效果也不錯,但我總覺得大白鵝不夠突顯。一次我到蘇州觀摩優質課比賽活動時,看見蘇州那所幼兒園的牆上張貼了一幅幅黑色卡紙的水粉畫作品,頓時讓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到了讓幼兒在黑色卡紙上畫大白鵝,這樣不僅可以讓大白鵝的白、紅在黑色上十分的跳出、醒目,更擴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可以讓幼兒隨意的想象大白鵝在什麼地方遊戲,而不會出現綠色底就是草地的狹隘局面,對幼兒的拓展思維的發展有利。

顏料的色彩我為幼兒準備了白、紅、黑三種顏色,背景裝飾的藍、綠、黃、粉色則用了油畫棒,這樣不僅可以讓白、紅色在黑色底版的襯托下顯得更加亮麗、漂亮,而且還避免了因為顏料顏色太多,不停的換色造成混亂、混色而影響了整幅畫面的美感。

2.運用故事情境來畫白鵝,易於幼兒理解和掌握

雖然我班幼兒已經嘗試了近一年的水粉畫,但對於學習繪畫一種新物體的幼兒來説,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要想讓幼兒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不同姿態的白鵝造型,老師枯燥的講解、示範,幼兒不一定理解和掌握,只有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才能讓幼兒又快又好的理解和表現出來。於是我結合了大白鵝的外形特徵,創編了一個“草地上有兩個蛋寶寶,它們因為分離孤獨而打起了電話”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中很快就學會了畫大白鵝。隨後我再引導幼兒知道,只要變換兩個蛋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就能畫出不同姿態的大白鵝形象。這種方法不僅增添了作畫的樂趣,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作畫難度,讓幼兒輕鬆愉快地學會了畫大白鵝,非常有趣,也更體現出了它的有效性。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4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本課主要是針對故事中的兩個重要角色進行分析,讚揚九色鹿捨己救人和勇敢善良的高尚品質,譴責了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見利忘義的可恥行為,揭示了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醜的主題。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通過“你覺得九色鹿是一隻怎樣的鹿”、“調達是一個怎樣的人”、“國王是一個怎樣的國王”三個問題展開,對三個重要角色進行分析,其中又以九色鹿和調達的分析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由此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之大。“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段教學活動中,我注重花時間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重點感悟、朗讀詞句,分角色朗讀,説話練習,體會九色鹿的勇敢、善良、不求回報,調達對九色鹿救命之恩的感激、鄭重發誓。

通過靜心默讀,圈圈畫畫,看看“九色鹿做了什麼?説了什麼?”學生從“波濤洶湧”“奮力掙扎”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調達在奮力求生。從“立即”“縱身”這些詞語中想象九色鹿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調達的情景,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勇敢。通過課堂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很活躍,他們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結合了進來,對詞語的理解已不僅僅侷限於字面了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5

當太陽的光芒隱去,夜幕剛剛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各式各樣的燈彙集成海洋,看不到邊,望不到頭;各種色彩的光交相輝映,把北京變成了一座不夜城。夜晚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北京絢麗多姿的夜景,是國小生了解我國首都,學習語言,練習感情朗讀的好教材。

本堂課我的教學目標是

1、找出讓北京亮起來的詞語和句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講述或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用“猶如”説話,讓學生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出示圖片説句子。

3、感受北京的美麗,進一步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是

1.找出讓北京亮起來的詞語和句子。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並能用優美的詞句説出圖片內容,感受北京的美麗進一步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北京離他們太遠了,如果僅僅只限於對文本的解讀,我想孩子們是很難感受到北京夜晚的美,更不能激發他們對北京的熱愛。怎樣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讓每一個優美的詞句都變成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我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住主線,條理清晰

在教學中,我抓住“整個北京城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句話展開教學,帶着學生跟着課文和課件遊北京的長安街、環行路、西單商業街和故宮,整個教學有條理。在課文的二到五自然段是採用並列的關係,我採取變序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先自由讀,喜歡哪段,就先教哪段。我每一段都有中心,比如講長安街時,我重點抓四字美詞語,讓學生説出四字美詞語的好處,1、寫出了北京亮起來了,使畫面很漂亮。2、讀起來朗朗上口。並讓學生帶着對詞語的理解讀課文。講環形路時,我拓展了用“猶如”看圖説話,並指導了怎麼讀好頓號。講商業街時,我採用換詞的方法比較“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的區別,體現一個“光”字不僅寫出了霓虹燈的亮也寫出霓虹燈的顏色多。寫故宮時,學生找出一組反義詞——古老和年輕,學生很聰明,説出了意思,並看圖讀課文。

二、品詞品句,注重積累

《北京亮起來了》的作者不光感歎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還把北京的燈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詞佳句像華燈一樣,使課文也亮起來了。

我出示了課文裏面的長安街的插圖,讓學生根據圖片找課文中一一對應的句子,讓他們在手、口、腦的結合中把這一幅圖變成一場小錄像記錄到腦海中,讓孩子能夠想象畫面背誦出來。

我充分利用了圖片,講到 “照明燈、草坪、噴泉燈、禮花燈,裝點着美麗的北京。”由於學生生活閲歷有限,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很直觀的展現出這些燈的樣子與美麗。

課文也配有精美的插圖,我合理的利用了夜晚的故宮圖,教學中圖文對照,理解 “故宮古老又年輕”,學生讀着課文,看着插圖,把故宮想象成一個風韻猶存的女子,穿着紗裙站在護城河邊欣賞自己美麗的倒影……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詞句,也領略到北京美麗的夜景,激發了孩子們熱愛、嚮往北京之情。

我覺得我沒有完全放手把課堂教給學生,我的教學目標是找出讓北京亮起來的詞語和句子。而那些美詞是我找出來的,孩子們説出了好處,我想如果提問變為“課文中的哪些詞語讓你覺得北京亮起來了?”效果可能會更好。

教學看着很容易就是把東西傳授給學生,可是傳授的方法、技巧以及學生接受的程度是我們老師應該學會思考的。備課不能只備文本,還要備學生,備課堂。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6

文中母親自己重病纏身卻隱瞞病情,無微不至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用深深的愛温暖兒子絕望的心,用深深的囑託幫兒子重新鼓起生活的風帆。我也是母親,我能體會當母親面對這殘酷的事實,心裏是如何的疼痛。可不管命運是如何的曲折,還是要勇敢地面對生活。文中作者通過細節細寫,往往就是那麼幾個小小的字眼兒,卻觸動了我們情感深處最脆弱的那根弦。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1.讓學生在讀中受感染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但飽含深情。我在課前先讓學生對史鐵生以及和他的母親的經歷有一個較為詳細的瞭解。在課堂上讓學生讀的時候就很安靜,我讓他們能有感情地閲讀,説明他們看懂了別人的苦難。情感鋪墊之後,我繼續情感的感染,我慢慢地、帶着深厚地情感讀了這篇課文,這時課堂上,學生聽得很專注。在我營造的這樣的課堂氣氛之中,我和學生開始了交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讀讀。

2.讓學生在説中得感悟

開始讀課文時,讓學生邊讀邊劃出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句或段,並要小組間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原因。彙報:有的學生説最喜歡第一自然段,因為“我”因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失去信心,砸東西,可是媽媽卻忍受了這一切,她不但沒有怪“我”還等“我”恢復時説要帶“我”去北海看花。有的學生説,我最喜歡第二自然段,因為那裏寫出媽媽再一次的要帶“我”去北海看花,幾乎是在央求“我”,媽媽之所以央求“我”是為了讓“我”開心呀!有的同學説,我最喜歡最後一個自然段,因為,媽媽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我明白媽媽的話,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學説,喜歡文中的五、六兩個自然段,因為這裏講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這樣”。説明媽媽有病,且因為過度的操勞,病已十分嚴重了,卻還是不告訴兒女,這不都是為了我們兒女嗎?還有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也正體現媽媽在生命垂危時還掛念着自己的兒女該怎麼辦,根本都沒考慮自己,這就是母愛,無私而又偉大的愛。在此時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他們的感受是真實的都説出來。

3.讓學生在思中受薰陶

最後一段話學生理解很深刻。我讓學生先讀,看看能想到什麼,學生説到作者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提問:“我為什麼現在懂得了母親的話?我是怎麼懂得的?”我引導學生再讀此段聯繫前句體會,有了效果。有學生説:“菊花開得那麼生機勃勃,母親想讓我看到菊花也能燃起生活的希望。”還有學生説到:“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都能開得那麼絢爛,母親也想讓兒子知道我們人也多種多樣,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説得太好了,説實話我都沒想到這兒。我又提問:“文中最後一個省略號有什麼含義?有哪些意思沒有表達出來而用省略號代替了?把你想到的寫在省略號的地方.”學生陷入沉思,裏面有對母親的思念、愧疚之情。

當然,教學中某些地方還存有不足,如對母愛的感受,學生找到相關語句卻不能概括時,教師的引導還不夠,沒有善於捕捉學生的語言來追問,在今後的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於隨機應變,循循善誘,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7

一、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首先體現在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讀哪些。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進行全文性的朗讀訓練?是不是每篇課文的每個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氣進行朗讀訓練?我認為不是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就在於準確把握和挖掘值得進行朗讀訓練的段落,引導學生深度感悟、朗讀,培養其語感。《日月潭的傳説》真正值得去品讀的段落是課文的3、4小節。這樣,避免了平均用力,刪繁就簡,訓練能得到有效保證和落實。

二、讓學生充分地用起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還體現在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內化語言。教學《日月潭的傳説》,完全可以讓學生實踐語言,將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説將給別人聽。為了能把故事講好,講得生動吸引人,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模擬講故事。先同桌合作,練一練。指名説時,其他同學隨時站起來進行幫助。創設交際表達的情境,使學生説得主動,聽得有趣。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8

通過這句話,學生可以帶着這樣的幾個問題:“人們為什麼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從那些話可以讀出來?哪些詞句突出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敬畏之情?”去朗讀感悟課文1-3自然段。第二:“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迎來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通過這句話,我們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是什麼力量可以使人類跨入21世紀不再“望洋興歎”。人類從哪些方面開發海洋、利用海洋。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感悟課文4-8自然段,就可以多角度體會到海洋的確實21世紀人類的希望,體會到科學的神奇力量。

第二步,引導學生知道要善待海洋。課文的第9自然段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重要性。我是這樣來激勵學生熱愛海洋、保護環境、善待自然的:其一,引導學生抓住“不過”、“首先”、“必須”、“只有……才……”等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其二,從反面理解內容,做了一個這樣的説話練習“如果人類不保護海洋,不珍惜海洋資源將會( )。”其三、我有蒐集了一些資料做了適當補充,並佈置學生課後繼續蒐集。其四、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四字詞語,課後還讓孩子做了一個用用書中的詞語練習寫一段話的練習。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温度。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聯繫。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需要做一個“光的強弱與温度”的實驗:

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讓一個學生靠牆背對陽光拿着温度計,先記錄好温度計上的原始温度。然後,讓一個學生拿着一面小鏡子反射太陽的光,把光照到温度計上,幾分鐘後記錄温度計上的温度升温了多少;接着,再添一面鏡子照射,幾分鐘後再記錄升温多少;最後3面鏡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温度計的温度上升。

按原理,應該可以得出明確的實驗結果,就是隨着小鏡子的數量不斷地增加,聚光越來越強烈,温度應該上升很明顯。但是,實驗很失敗。無論用了多少鏡子,温度計上的温度沒有上升,有的反而下降了!

怎麼回事情呢?原來,天氣冷,陽光很弱。因此聚光的效果很差,温度計的温度剛開始時顯示的室温,(從教室裏拿出來)越放外面時間越長,温度反而越來越低。所以,實驗失敗了。

因此,我知道了這個實驗應該放在開學不久,9月份陽光強烈,一面和多面鏡子的反光效果就明顯了,外界的温度不冷,不會使温度計的温度下降。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0

我嘗試把反思活動引入幼兒自我評價之中。升入大班以後,在制定班級計劃時,把幼兒一日反思作為離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教師幫助幼兒回憶在園一天中的某個事件、活動後的收穫以及自己最快樂最成功的感受,提出自己需要今後改正的問題,為自己一天的幸福指數打分。剛開始,很多孩子對反思不感興趣,不樂意參與,有些孩子樂意反思,反思內容往往以好、不好、以後改正為主,反思的內容單一,語言表述模糊籠統,缺乏情境性和具體操作性。根據這個情況,教師對反思活動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

一、反思講究情境性描述。幼兒的思維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當他們在描述具體事例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形象的畫面感,判斷行為的合理性。因此,孩子在反思中,表述自己在某一個活動或者環節中,自己是怎樣做?怎樣説?結果怎樣?我這樣做對不對?當孩子的判斷出現模糊時,讓同伴集體評價。

二、反思講究細節描述。孩子關注的一般都是一、二件具體的事件,那麼,反思時就讓幼兒在大腦中臨時篩選,挑出一天中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多的實例描述,從描述中讓同伴分享他經歷事件的心理過程,同時,對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作一些建議。三、反思講究個體差異。孩子語言表達和解決處理問題存在差異性,為了鼓勵更多孩子主動參與反思,教師對不同孩子的反思有着不同的要求。能力強的孩子要求自己獨立反思,用比較精確地詞彙把事件描述完整。能力中等孩子表達行為好壞的原因,以及自己怎樣改正的具體方法。能力弱的孩子採用教師提問。

四、反思講究以點帶面。反思需要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或者缺點,對於自尊心強,膽怯的孩子他們會迴避問題,不樂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在同伴和老師面前講述自己的心理想法。因此,我請能力強,性格開朗、大膽地孩子以榜樣的身份多反思,在榜樣的帶動下,逐漸引領更多的孩子參與反思。

通過三個月的實施,孩子學會理性的分析自己的言行,能客觀地評價別人,自律能力有所提高,同時逐漸理清孩子的行動思維,我們看到反思的曙光漸漸明朗。但是,在反思活動進程中,讓老師又產生了新的反思。

首先,幼兒反思,老師也該反思。讓孩子在集體面前剖析自己的言行,評價自己一天的表現,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本着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老師也應在集體面前反思,聽聽孩子對自己的看法,瞭解教師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同時,也是孩子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一個良好的溝通平台。

其次,反思關注事件,突出個性特點。反思依賴情景和事件的再現為載體,那麼,是非判斷要依託情景和事件發生的背景,而不能一刀切,形成主觀性。幼兒的個性差異大,當孩子遇到不同情景或者相同情景時的態度和行為都有所差異,那麼在反思評價中教師應該引導孩子關注個性特點,而不能用一個標準衡量,使得反思教條化。再次,反思內容集中,發言人數適中。一般教師在反思前可以給孩子一些提示,提出每一天反思的側重點,給予孩子選擇和預反思的空間,然後,請2——3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反思。留部分時間讓同伴間相互評價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評價,這樣才能做到“反而有思,思而有獲”!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1

本篇課文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域風光和文化,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讓人讀後大開眼界。

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一、收集資料,拓展延伸。

因為所學課文是自讀課文,同時又因為所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因此在預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到課外書和網絡上廣泛收集有關非洲的資料,並且提出要結合課文所介紹的內容開展活動。關於非洲動植物,日常生活以及藝術的圖片的要多欣賞,並儘可能的打印下來,對於有特色的介紹,要將文章過目後,能挑選精華抄下來或打印下來。這些工作使得學生對非洲的瞭解更進了一步,對文章的領悟有了充實的基礎,為教學的有效進行提供了保證。同時,我為了上好這節課,也反覆深入研讀課文,蒐集資料充實教學內容,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欣賞非洲的植物、動物、日常生活、藝術等影片或圖片,對非洲有更加形象直觀的瞭解。可以説這些做法充分地體現了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思想。

二、學法指導,培養能力。

為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略讀課文的有效性,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我採用了教、扶、放相結合的原則。首先我教學生學習了三個起總括作用的句子:(1)“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2)“藍天、驕陽、綠樹、紅土、鮮花,以及皮膚油黑髮亮的非洲人,構成了七彩的非洲!”(3)“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通過研讀,學生由淺入深,逐步體會到了三個句子所表達的情感和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接着,我帶領學生抓住: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讚歎了“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這一問題,從整體入手理清了全文的脈絡。然後,我縱觀全文設計了下面的問題:⑴邊讀邊想,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⑵你從內容和語言上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挑選最感興趣的部分自主深入學習,並做批註。這一做法體現了學生在老師的幫扶下放開手腳,開拓思維大膽學習,讓學生學會兼顧全文,有的放矢,抓住重點進行學習,使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到了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緊扣重點語句和段落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如大聲朗讀、默讀、速讀、個別讀、引讀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我還引導學生採用“批註、聆聽、查找、思考、述説”等方法,讓學生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與文本進行親密的接觸,從而讓學生學會使用新潁獨特的寫作方法,並積累了優美的語言。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在導入過程中,影片沒有按照預想播放成功,課尾也沒能欣賞到非洲的音樂和舞蹈,改變了一些教學預設,非常令人遺憾,使課堂教學有所欠缺。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2

1.積極利用遊戲教學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檢測了學生掌握的情況,為新課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採用實物教學更能直觀化,更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學習單詞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的熱情,記憶單詞比較快、準確。

3.在實踐過程中不僅指導了學生參與動口,而且自己也主動參與學習,為學生作了帶頭榜樣作用,自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能大膽説出自己的理解,敢於交流,即是説錯了,我也正確地引導進行表達自己的感受。

4.能主動為學生創造交流的環境和氛圍,學生能在愉悦的氛圍中盡情地發揮,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閲讀,知道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大致瞭解內容。再提示學生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抓住課文重點探究,先獨立閲讀,再在小組裏交流。檢查閲讀效果時,老師要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從“多好啊”為線索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快讀課文,大致瞭解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再次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説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4

《山中訪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本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閲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據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後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説説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後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後強調,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説明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山中訪友教學反思範文2  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本課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採用聯想和想象,賦予山中萬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璣珠,句句含情,讀來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給人美的享受。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古橋、樹林、山泉……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讓學生欣賞文章畫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懷,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品味文章清新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同時國小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通過閲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

針對本課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特點,我通過感情誦讀法:教學生讀散文,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入境悟情、審美學文,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音樂渲染、圖像再現、語言描述等形式,讓學生觀察思索,入境悟情。數據本文想象奇特浪漫的特點,讓學生在誦讀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特色。最後進行仿寫訓練法:運用第二人稱及擬人、想象等手法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他為朋友的原因,培養寫作能力。在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練習,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是對知識方法的一種靈活的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使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文分析時,用第三段做例子,重點講解。其他的段落,學生自己讀,先説説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他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然後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最後強調,文章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以“山中訪友”為題,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來引起共鳴

進行本課,在仿寫時處理的比較粗糙。朗讀的時候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好。説明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重視。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5

一、愛情的真諦由朦朧到明晰。

其實,對於這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他們雖有着對愛情的嚮往和最初的萌動,但是他們對愛情的真諦卻是一片模糊。與其讓他們霧裏看花,不如幫他們撥雲見日,這樣更有利於引導他們早日樹立起正確的愛情觀,更有利於他們理智的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認識自己的情感,少走彎路,甚至是上當受騙。明智之舉啊!

二、美好的愛情暢想。

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愛情觀,並暢想自己的愛情。大家都很踴躍,甚至連最不愛説話的鄭小東也發言了:愛情是神聖和偉大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它,不要過早的去採摘它,只有耐心等待它的成熟,才能品嚐它的甜美。姚雲霄認為,愛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付出``````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能感覺到,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對於愛情,又多了一些成熟和理智,更增添了對愛情的神聖感和美感。我想,這也是編者的願望之一吧!

三、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空洞説教。

對於教材所選的課文,我想,學生們更想學更興趣的是那些貼近他們生活的,能讓他們產生共鳴的,能幫助他們解決苦惱或是煩悶的,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益和感化的課文,而不是講大道理,空洞的説教讓人逆反,《致女兒的信》正是這樣的一碗心靈雞湯,它有着醇香的美味,而又沁人心脾。真希望這樣的課文越多越好啊!這是教者的心願,更是學者的心意!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6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可以這麼説,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

基於以上思考,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試圖沿着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題眼“送別”設問,理解“餞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緊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通過“找、劃、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兩位大詩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佇立”、“凝視”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並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部,發現文字背後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後藴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象

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兩位大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五年級的孩子還是很難體會到的。教學時我抓住文中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內心世界。例如:當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漸行漸遠,望着浩浩蕩蕩的江水,依然佇立江邊,此時他會説些什麼,想些什麼呢?通過想象説話,讓學生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意境。

四、拓展資料,昇華感情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於是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例如,在教學李白舉杯辭行時所説的一段話時,老師首先通過範讀,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與難捨之情,為了使學生真切地體悟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我適時地拓展了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幫助學生了解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從而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意的瞭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對“文包詩”這類課文的教學把握還不夠,它既不同於單純的古詩教學,又不同於普通的課文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可我在教學中比較重文,對文詩結合處理得還不夠細膩。儘管我認為,只要理解了“文”,對詩的理解會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詩”結合環節還是需進一步落實的。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上完這堂課,想法特別多,主要是對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的一些反思。《小鳥和牽牛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文本內容比較簡單,主要講述了小鳥和它的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學生一讀就能懂。總的來説幾個目標都達到了,課堂效果也不錯。本次教學主要側重課堂的有效性。

一、 填充空白,深層體現課堂有效性。

“教材不過是模本”,“教材要為我所用”這是我對這課簡單的課文的重新認識,獨立處理教材,填充課文,把課文變得十分有內容。

1、文章很長,為了在課堂上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課前我便在黑板上畫上榆樹上在鳥窩裏的小鳥,繞在樹根的牽牛花。這樣給學生一個新鮮,也讓他們的腦袋裏有一定的事情的場景。

2、我尋找出他們還沒學過的生字,組成詞語出現在黑板上。還選擇了一個要求會寫的字。這樣先系統學習生字詞,消滅攔路虎,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十分有益。看來上選讀課文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自己怎麼去挖掘他內在的信息。

3、三處想像的設計,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先讓學生想像“小鳥平時會和朋友們玩什麼遊戲呢?”感受小鳥沒有生病之前,與夥伴們幸福愉快的生活,為下文能更好地體驗小鳥的孤獨和夥伴之間深切的友誼做好了鋪墊。再想像“自己生病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由此遷移到小鳥的感受,為指導朗讀奠定了情感基礎。最後想像“如果你是小鳥的朋友,你想用什麼辦法來安慰小鳥呢?”讓學生進入故事的角色,開始用心感受。這三處奇妙的想像,學生回答的比較簡單,而且還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能夠把簡單的文字感情滲透到孩子們的心靈中。這樣從心處去感受的課堂,學習起來十分有趣,而且效果不錯。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8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説,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説,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過演講比賽、寫保護動物的倡議書、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全面發展。

四、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説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 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閲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藴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説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19

一、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每一位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在課堂上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例如在課堂中我強調打開寫字板之後要先選擇輸入法,説了好幾次,可還有的學生沒有先選擇輸入方式,導致打出來的都是英文字母,在這個時候我仍然保持平靜態度,温和的告訴學生。我想他們並不是沒有認真聽我説的要求,只是對於電腦操作還不熟練,總是忘記一些操作步驟,我還適時的告訴學生們,電腦操作就是考驗誰最熟練,相信同學們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電腦高手。在這節課上,我儘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這樣不但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時顯得比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值得我思考的。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也未嘗不可;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教師加強隨堂指導,使學生聽明白,做正確。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如果整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他們動手,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多動手,這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上機內容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難易結合,有時候採用同樣的練習,基礎好的學生由於認為太簡單在操作的時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礎差的學生有時又認為太難做不出來,這樣“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這時候佈置不同的任務,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和知識技能。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單一的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沒能讓學生上台操作。沒有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上台面向全體同學操作不僅能鍛練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提供了一個讓學生和學生交流的平台。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值得思考的,多找一些方式全方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熱情的投入學習中來。另外,還可以提出典型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台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

八年級下教學反思 篇20

《望廬山瀑布》意在讓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我在仔細研讀了教材之後,將目標設定為: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重點仍然在識字、寫字上,而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則為難點。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課前我先讓學生看有關廬山風景的視頻,再通過談話引導學生知道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也去過廬山,看到了這麼美的風景,而且還把他看到的寫成了一首詩,詩名就叫《望廬山瀑布》。

二、讀誦課文

1、瞭解李白,先生講,再幫忙補充。

2、瞭解李白的其它古詩。

3、掃清障礙,主要解決生字。學生小組間互相幫助學習,然後檢查個別字朗讀,並通過為生字找朋友讓學生鞏固生字。這首古詩裏生字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

4、理解古詩

首先讓學生讀,讀通讀準古詩。接着幫助學生逐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給個別組詞理解字義,比如照就可以組為照射;學生理解香爐是指香爐峯, “三千尺”是作者用誇張的方法,“銀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美。之後又讓學生讀,有感情的讀,讀出廬山瀑布氣勢磅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

三、總結

反思:古詩學生比較難理解,於是我就藉助多媒體進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上完課後,感想頗多:

1、材料的充分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提前一週開始通過各種方法收集資料。瀑布圖片網上很多,但是能準確切題、合乎心意的卻甚少。從關鍵字“望廬山瀑布”到“瀑布”,從自己認真查找資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尋求幫助的途徑都用上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瀏覽的圖片就有幾百張。最後才在這幾百張中選取了8張。視頻資料也是如此。廬山瀑布的視頻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視頻資料是——既要表現出廬山瀑布的氣勢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聲。尋找資料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但艱辛過後的收穫卻讓我感覺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興奮。

2、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對於所有課來説,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鍵。剛開始的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急於求成。在試講時我利用多媒體上的課,幾位聽課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寶貴意見,再就是在理解詩意上引導的還不夠透徹,我發現自己不應該讓教學來體現多媒體的功用,而應該讓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所以我在教學的重心不應該在多媒體上,而應該在教學的有效性上。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又調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學設計。

3、我在講授《望廬山瀑布》一詩時,導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體來介紹廬山的風景,接着播放廬山瀑布的視頻錄像,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一個直觀印象,並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讀—理解—讀—誦”這4個步驟學習課文。在第一個讀中,學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決了生字,還給生字找了一些課外的朋友。低年級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地計,而要讀得入情入境,只能從圖片、錄像上感受,或是聯繫生活實際,在老師的情境語言中讀。我也尋找了大量的資源引導學生讀,《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名句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帶着孩子們看了課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讓他們感受到了“飛流直下”的感覺、領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個別學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達到預設的效果,反思自己,發現:只有放慢語速,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領略作者當時的心情,讀起古詩來才會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課文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嚮導,有了教師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維大門就會打開,一切看似疑難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kvj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