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

七年級學生,之所以忽視美術學習,是他們認為只要文化課學好就行了,美術課學好與否無所謂。其實,美術學科是門基礎課,與其它課緊密相關。二者同屬社會意識形態。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樣的。美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美術鑑賞、創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專業基礎的問題。就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而言,它大致經過感覺、知覺、聯想和想象三個階段。憑藉一般的直觀藝術感覺,對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評價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綜合、判斷、想象、聯想的能力,並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學習美術獲得。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通用17篇)

美術和文學作品一樣,都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各異罷了。東漢王延壽在著名的《魯靈光殿賦》中説:“圖畫天地,品類羣生,寫載其狀,託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謬形。隨色象類,曲德其情。”這説明美術創作不僅是描繪可視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學作品一樣,還要描繪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歐有些名畫,多是取材於文學名著。中國有些山水畫珍品也汲取古詩詞的意境、神韻。評鑑作品善用“詩情畫意”一詞,説明好的詩文要含有畫意,而好的畫又何嘗不飽藴詩情呢!在歷史上名畫家兼為文學家的有之,如王維等;文學家的畫在繪畫史上佔有要位的也為不鮮,如蘇東坡的《墨竹圖》就是一例。讓學生明白美術與文化課的關係,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2、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我認真地分析國中美術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懂得了國中美術必須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然後就有的放矢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素描、色彩、工藝的練習。每次備課時,我都細心地備教材、專心地備學生。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堂上穿插於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和興趣,使我的美術課成為學生的受歡迎課。

3、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培養了美術帶頭人

加強了課後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美術帶頭人。通過他們的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由於學生的基礎差、起步慢,且沒有接觸過此類的專業訓練,故訓練必須從零開始。我在課中着重抓基礎訓練,並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掌握基礎的層次不同而採用多種訓練方法,盡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即樂教樂學。並巧用啟發思維,讓他們能體會到舉一反三,做到有所領悟和創新,掌握一定的訓練規律。總之,訓練過程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做到精講多練,處處體現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在課中對他們進行思想規律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鍛鍊他們的性格特徵,做到抓素質訓練,促進全面發展,突出一技之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生動,平時示範較少。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我的不足之處也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發揚優點,改正缺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戒驕戒躁,各項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長挑剔目光的讚許、同仁敬佩目光的羨慕,領導欽佩目光的認同是我的奮鬥目標。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2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國中的新教師,在新的工作單位裏,對於“師師課代表”下的“激情課堂”教學模式還不是很瞭解。在教學中經過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並且認真閲讀校發的相關的學習資料。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使我感覺到“激情課堂”教學的優越性。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在教學中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找出亮點。

美術這一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它是集文學、哲學、音樂等等學科為一體的學科,如:繪畫中的明暗就是利用物理學中的光學;繪畫作品中的層次變化就是運用了音樂中的節奏、韻律;書法就是與文學有着密切的聯繫等等。對於人教版的國中美術來説,圖片較多、文字較少,從整體上來看,多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對於相關的知識講解不夠系統。對於這些,我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提前認真的看教材,反覆思考。從教材中找出亮點,也就是説從教材中找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蒐集資料備課。這樣既不違背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

二、活躍課堂、生生參與。

一個好的課堂要想活躍起來,就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參與。在人教版的初級美術教材中涉及到了“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結合--探索”等四個類型,這也是新課改的中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這一要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在“欣賞--評述”這一類型中給學生講解怎樣欣賞美術作品?怎樣在美術作品中發現美?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步驟;在“設計--應用”這一類型中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關鍵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這一知識,當場給學生演示等等。在備課時,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參與進來,做到討論中求興趣,興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三、搞好評價、生生親自操作。

搞好評價是檢測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的尺度標準,通過它可以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信息。在教學中,我常常利用掛圖,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親自講解、體驗,使學生在講解、體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我給學生做好總結和評價,使學生在總結和評價中學到更多的書本外的知識。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因為美術具有可操作性、直觀性的特點。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遇到操作性的課題,我根據美術直觀性的特點,給學生當場演示和操作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到該課題的操作過程,隨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操作,如“美術字的寫法”、“手抄報的製作”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的掌握好所學的知識。

四、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總結。

反思是積累教學經驗的主要階段。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夠找到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教學中,我常常反思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並且把這些反思寫在筆記本上。從而,使我的教學業務有所提高,經驗有所收穫。

五、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的修養。

美術包括的知識面比較廣,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每課涉及到的知識點,我是通過網絡、書籍、相關的雜誌等等資源上去搜索相關的知識資料,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努力地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水”,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要想搞好教學,就的根據美術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在教材中找到知識亮點。在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做到生生參與、生生親自操作,做到討論中球樂趣,樂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3

作為一名剛剛接觸國中的新教師,在新的工作單位裏,對於“師師課代表”下的“激情課堂”教學模式還不是很瞭解。在教學中經過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並且認真閲讀校發的相關的學習資料。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使我感覺到“激情課堂”教學的優越性。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在教學中的看法:

一、分析教材,找出亮點。

美術這一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它是集文學、哲學、音樂等等學科為一體的學科,如:繪畫中的明暗就是利用物理學中的光學;繪畫作品中的層次變化就是運用了音樂中的節奏、韻律;書法就是與文學有着密切的聯繫等等。對於人教版的國中美術來説,圖片較多、文字較少,從整體上來看,多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對於相關的知識講解不夠系統。對於這些,我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提前認真的看教材,反覆思考。從教材中找出亮點,也就是説從教材中找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蒐集資料備課。這樣既不違背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

二、活躍課堂、生生參與。

一個好的課堂要想活躍起來,就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參與。在人教版的初級美術教材中涉及到了“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結合--探索”等四個類型,這也是新課改的中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這一要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在“欣賞--評述”這一類型中給學生講解怎樣欣賞美術作品?怎樣在美術作品中發現美?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步驟;在“設計--應用”這一類型中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關鍵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這一知識,當場給學生演示等等。在備課時,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參與進來,做到討論中求興趣,興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三、搞好評價、生生親自操作。

搞好評價是檢測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的尺度標準,通過它可以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知識信息。在教學中,我常常利用掛圖,以直觀的形式讓學生親自講解、體驗,使學生在講解、體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我給學生做好總結和評價,使學生在總結和評價中學到更多的書本外的知識。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因為美術具有可操作性、直觀性的特點。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遇到操作性的課題,我根據美術直觀性的特點,給學生當場演示和操作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到該課題的操作過程,隨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動手操作,如“美術字的寫法”、“手抄報的製作”等等,從而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的掌握好所學的知識。

四、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得到總結。

反思是積累教學經驗的主要階段。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夠找到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教學中,我常常反思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並且把這些反思寫在筆記本上。從而,使我的教學業務有所提高,經驗有所收穫。

五、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的修養。

美術包括的知識面比較廣,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每課涉及到的知識點,我是通過網絡、書籍、相關的雜誌等等資源上去搜索相關的知識資料,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努力地做到“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水”,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要想搞好教學,就的根據美術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在教材中找到知識亮點。在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做到生生參與、生生親自操作,做到討論中球樂趣,樂趣中求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4

今天上了國寶大熊貓之後,覺得深受啟發,以後我得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來提高學生的習慣養成了。

一是覺得學生在提出問題方面得有章法。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然後展示在黑板之上,可是發現學生的熱情很高,卻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這也難怪,因為是第一次嘛,不不守細細分來,發現學生的涉及的面還是很全面的,有文章思路的,有寫作特點的,有文章説明中心的,還有文章説明語言的,不過也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什麼價值,如果是學生個人的事情也就罷了,但是這是一個小組的意見啊,可見這也反映了小組在討論的時候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啊!這也是今後需要引導的。

二是覺得學生的勇於表達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過原來一些很優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説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我有所忽視的內容啊,今後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後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拿出來讓學生來談感想,講故事,薦精文都是可以訓練他們的能力的,相信學生,他們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組的評價差得仍然太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好處不用多説了,但是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今後一定得注意這個問題了!可以在上課時採用記五星的形式來表現,對於評價的結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應該有一個好的表現外,在學校的層面上也應該體現,比如可以評選優秀小組、小組長、發證書獎品、計入綜合素質評價、舉行優勝小組野遊、電影會等,讓學生有一個小組活動的動力。畢竟孩子們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啊!

深感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們認真學習啊!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5

《灰雀》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關於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從中體現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以及小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這篇課文時有許多地方的值得細細體會。

一,識字記字

揭題後,我以"列寧和灰雀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呢"的疑問,讓學生讀第一遍課文。

同時,提出讀書的要求: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遇見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桌。3,難讀的字,句子多讀幾遍,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第一遍課文讀好後,我將詞語(帶生字的)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分別用白色,黃色來表示要會寫的字,要會認的字。檢查自學生字詞情況,我採取三種形式:指明讀,開火車,小老師帶讀。隨後,讓學生交流一下識字的方法,知道用形聲字記字法,用熟字記繩子法等。

第二次讀課文采取逐段朗讀,進一步鞏固字詞,讀通課文。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6

一,課程資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為課堂所用,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需要性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優先性原則。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地在生活中選取語文課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僅僅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上。一段音樂,一個故事,甚至一道數學題,一副畫,都是課程資源。

二,國小階段不一定只遵循寫整篇作文的模式。適當地給學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練習。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於記敍文,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歌,填宋詞。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三,現代教育更充滿人性美。重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中如果沒有了"人",就是毀滅的教育。本課中學生精彩而質樸的靈氣是這堂課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四,因時間關係,本課只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語言魅力。還要靠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利用課程資源,增加練習機會,以加深學生對排比句的印象。鞏固學生運用排比句的能力。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7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物的文章,描繪了晚飯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作者準確地用詞、生動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抓住火燒雲顏色、形狀極多和顏色、形狀變化極快這兩個特點來觀察和描寫火燒雲,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啟發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要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在本組中是精讀課文,而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作文材料。這就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積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為三大段分來寫,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講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講火燒雲下去時的情景。 本節課我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雲的喜悦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聾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採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受火燒雲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找一找等活動,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在分析、對比句子的異同中,加深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句子好在哪兒,有效地為突破難點。 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具體進行教學的: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在閲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並積累品析好詞佳句,並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雲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

(四)、加強練習,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1、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説開了,一學生説:“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複了。”一學生説:“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一學生又説:“用了‘燒’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應。”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2、説説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着説:“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3、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説,還有些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麼你們能試着説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説“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説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説“白茫茫”、“灰濛濛”等,當學生説到“白茫茫”、“灰濛濛”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説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4、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一問後,一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後安排了一個説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説説火燒雲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慾望不止。 火燒雲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於火燒雲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蒐集有關火燒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後可以蒐集火燒雲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處:

一、複習階段我讓學生説説每個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難度,學生沒能回答出來。這就讓我感到問題的提出要有階梯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是比較重要的。

二、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

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整節課,讓聽課的老師和我也感覺得老師總是牽着學生來走。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四、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課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現,可以在課堂上點明一下在寫作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學還應該深入一些。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8

《豐收之歌》是一首丹麥民歌,曲調歡快活潑,節奏帶有舞蹈性,一個音對應一個詞,利落豪爽的音樂風格、直爽而稍帶幽默的歌詞,就可以讓我們想起人們圍着篝火跳舞的熱鬧場面。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節奏帶有舞蹈性的樂曲。通過學唱歌曲,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學跳集體舞,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動意識。整首歌表現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和豐收的喜悦。《豐收之歌》這一課是通過歌曲的演唱來引起學生參與音樂活動、自主學習和探究音樂的興趣,在體驗中感悟音樂。為了實現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探求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內部思維過程”的追求,應不滿足於課堂表面的“平易”和“流暢”。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啟發、引導、講授、情境創設、討論、表演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願望,使學生的參與變被動為主動。本節課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歌曲而且也體驗了勞動的艱辛。每一個學生都是那麼的認真,整節課的氣氛較好。經過全面回顧和反思後可以看出,課上有些活動的時間安排太緊,以致學生創作時間不夠充分,有些還是教師幫助才能完成,這和學生平時缺乏基本素質訓練也很有關係。另外,少數學生主動參與興致不高,沒有完全做到全體都參與,令人遺憾,可見要整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確是任重道遠啊!另外在教學中我發現,班與班之間的差距是有的,有的甚至挺大,有的班級識譜,會打節奏,有的班級這兩者全不會,一切從新開始,因此,以後的任務還很重。我更要加強對教材的鑽研,提高專業水平,來適應這些學生。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9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一曲,篇幅雖短,卻為極多人所知曉,短短二十八字,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景託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這裏,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昏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斷腸人”浪跡天涯的濃烈的羈旅愁懷。這首元曲不失為千古絕唱,而其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情景圖更是深深地雋刻於人的腦海之中,這樣的美景,令人神往。《小橋流水人家》的作者,將這種意境之美刻畫到了極致。

在作者的家鄉,既有小橋,又有流水,更有和睦相處的人家。與這首元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如出一轍,作者採擷詩句作題,不僅體現出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藴,還使文章更富有詩情畫意。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從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入手,用課件出示這首著名的元曲,範讀教讀後,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這首曲中的意境,與學生聲情並茂地反覆吟誦,當學生頭腦中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之後,再出示課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看看文中為我們描繪了作者家鄉的哪些美景和他有關家鄉的哪些童年記憶,從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因為本文是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所以在教學時我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在全班交流環節,我注意營造寬鬆愉悦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於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自己則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鮮活信息”,或點撥指導、或引發討論、或歸納學法,甚至即時進行教學“二度設計”。當交流到尾聲“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時,我讓學生結合前文暢所欲言,學生對其含義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寫得很美的文章,不僅要美讀,帶着與作者同樣的感情去讀,從字詞句段中間充分感受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更應該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對課文的情感基調有了深入的感悟之後,我又讓學生通讀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將這種感情出來的。由於有了前面反覆美讀鋪墊,學生在瀏覽全文之後,迅速理清了本文中作者的表達方式:通過景、事間接表達;直接表達。不僅如此,學生對本文的表達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表示自己在今後的習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間接表達和直接表達這幾種表達方式呢!

小橋流水人家景物之美,小橋流水人家中童年趣事之美,小橋流水人家般的表達之美,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如沐春風般的閲讀體驗,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嚮往。這樣的課文,學生喜歡學,我也喜歡教。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0

這節教材將乘法與除法混編,創設了“花園”境地,其中藴含着與“倍”有關的數學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要求學生本身去發明、選擇數學信息,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並在這個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認識“倍”的意義,和它與乘法、除法運算的接洽。

本節課的講授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興奮、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經由自立探索與互助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要領。 可是,在講授中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怎樣更好挖掘學生潛在力量等方面還存在着不足。在以後的講授工作中,我還要改善這些方面,爭取做得更好!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1

《端午日》這節課是由實習老師上的。在上課前看了看實習老師的教案,發現她的教案缺乏板塊性,而且問題比較瑣碎,幫助她重新確定了教學板塊後,整個教學設計基本上達到了常規水準,但是在問題設計方面我並沒有發現過於明顯的亮點,只是可以保證實習老師能夠在課堂上完成這些教學任務。

在上課的過程中,亮點出現了。當老師拋出一個情境設計:讓學生擔任現場解説員,根據文中對賽龍舟場景的描寫,組織一段解説詞。

如果今天是我在上課的話,我可能不會讓學生完成這個學習任務,因為去年我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使用了這一設計,但是學生在解説的時候變現並不是很突出,語言詞彙比較貧乏,而且學生過於依賴書本,並沒有大膽想象,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但是今天,我卻在學生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平時我所教的這些學生在解説的時候表現非常突出,而且其中有幾位學生表現異常搶眼,完全打破了他們在我腦中的常規印象。這個時候我非常慶幸當初我在看到這個環節的時候並沒有向實習老師提供我以前的慘痛經驗,現在才能感受到學生們潛在的魅力。

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有時候並不是我的設計存在本質上缺點,而是沒有在正確的環境中使用,這也讓我清晰地瞭解到“因材施教“的深沉性。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2

《麥琪的禮物》這是一篇很精彩的小説,也是一篇講讀課文。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真摯情感。過程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再合作交流;最後,檢查討論結果,適當點撥。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説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按設計進行課文悟讀: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了幾個問題:小説的主人公是誰?德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説是怎樣刻畫她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説説嗎?傑姆對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説又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開始“討論”,我走下講台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啟發。

上完這節課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和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潛意識裏,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説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上。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來説,非常實用。我的困惑是,像《麥琪的禮物》這麼一篇經典性的愛情小説,它奉獻給讀者的不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這麼一節語文課,教學目的只實現了一半,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如:可以傳統的小説三要素教學法進行。

一、可從“歐·亨利式情節”入手,正如作者所説,這是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可是歐·亨利不愧是一個編織故事的能手,那套髮梳和白金錶鏈就是他編織故事的金絲和銀絲,圍繞它們,作者設置了一個又一個懸念,正是這些懸念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審美情趣。小説的結局是兩樣值得自豪的東西都失去了,換來的卻是不再對對方有用的裝飾品,他們的美好願望就這樣落空了,命運對於這對恩愛夫妻是這樣苛刻。這一結局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因為作者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把最緊要的東西包藏着,引而不發,到結束時,才和盤托出,不僅出奇制勝,令人拍案,還使前面的情節翻出新穎的意義,給人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回味。雖然主人公的好意都落空了,但這並不是一個事與願違而令人遺憾的結局。德拉和傑姆之間體貼入微、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間最珍貴的禮物,難怪歐·亨利把小説命名為“麥琪的禮物”——這是神聖的、充滿愛的、放射着人性美光彩的、寓意深遠的禮物。小説總的情調是悽婉的、辛酸的,但又不乏淡淡的喜悦和希望,這又是歐·亨利小説的典型風格一“含淚的笑”。

二、可從分析人物入手,德拉是個什麼樣的女性?你喜歡她嗎?作者又是如何刻畫她的? 傑姆可愛嗎?

德拉是美的化身,她不僅人長得漂亮,尤為可貴的是心地純潔善良,對丈夫一往情深,為了愛可以犧牲一切。

歐·亨利對自己筆下的這一人物傾注喜愛之情。他寫德拉的肖像美:瘦小靈活、身材纖細、兩眼晶瑩明亮……還不惜筆墨極盡誇張、比喻之能事,去描寫德拉的長髮,動詞“瀉”的運用又極為形象傳神。德拉的長髮不僅展現了主人公美麗的外表,更折射出女主人公純潔善良的美好心靈。作者還用“攪翻”一詞,來刻畫德拉買白金錶鏈時的動作,這一動作傳達出德拉對傑姆的一片痴情。小説中,德拉的每一句話又都是那麼温柔和善解人意。

小説寫傑姆的文字雖説沒有寫德拉的多,但並不影響他的可愛。他為了給妻子帶去節日的快樂,甘願犧牲祖傳的、也是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金錶,足見其對德拉的感情之真。尤為突出的是,他不像一般的男人那樣粗枝大葉,他對妻子體貼人微,他就知曉妻子夢寐以求的是那百老匯路一個櫥窗裏的一套純玳瑁髮梳,這裏又顯現傑姆對德拉的感情之深。難怪傑姆看到失去長髮的德拉時,是那般的神情恍惚。

總之,創新課堂還得遵循傳統經驗,已經被公認了的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中非常實用。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作品。我從小就喜歡讀他的作品。於是我很用心地設計這篇童話故事,並分三課時把此課授完。授完此課,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課有以下幾個板塊值得稱道。

一、板畫巧創情境。

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裏,我利用現有的資源——黑板,用鮮豔的畫筆畫出了美麗的圖畫,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更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們的頭腦中,也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二、醜鴨變美鵝

當我把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醜小鴨後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 學生們也説是的。我又説;“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醜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嗎?反覆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醜鴨的苦痛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受過的苦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着心,我被孩子們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四、由醜小鴨——安徒生

故事講到這兒,課上到這兒 ,也許可以結束了。我話鋒一轉,説:“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吧,其實醜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於是我向學生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並把他真實的故事和醜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裏讚歎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閲讀的興趣。最後我又説; “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課後我們再去閲讀他的其他作品,看看還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我之所以很用心地設計此課,很用心地反思此課,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太需要被感動,我們的孩子太需要閲讀,太需要悦讀了。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愛上閲讀 ,讓悦讀成為一種習慣吧!。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4

4月2日,我在某校講授了一節縣級公開課,下面是我的備課過程、課堂實錄與課後反思

一、備課過程

3月28日(星期一)下午,通過申請,説課比賽(讀書是我的一種生活習慣,因此我的説課較其他教師可能多少多了點新意,這恰恰助長了我的驕傲,潛意識中我形成了講課也是表現自己的錯誤認識,這可以説是此次賽課不理想的伏筆。另外説課時我的聲音較低,像是在自言自語。這個缺點,八年級四班的同學們也在課前給了我善意的提示,真應該謝謝他們。)我成為我們學校二位參賽選手之一。晚上,我知道了比賽課題《我的叔叔于勒》,然後開始讀書。

3月29日(星期三),我開始讀手頭上能蒐集到的有關《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所有資料(這些資料有孫紹振老師,有李鎮西老師的,有餘映潮老師的,還有各種學科雜誌上的,以及教學參考書) 整整一天,還沒有讀完。(其實,我這是在浪費時間,説課需要蒐集資料,而講課則需要了解學生,資訊有實踐經驗的同行。不知不覺中,這又強化了我的錯誤!當時,我最應該做的是把文本讀上幾遍,並初步確定課時目標,而且這一切應在半天內完成。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可以去闖;別人做過的事情,我則應該去學,因為只有謙虛才能使人進步!)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多。

3月30日(星期四)上午,我有兩節課。直到下午第一節課,我才初步制定出第一份導學案。第二節課時,我還在讀“專家”。第三節,我在十四班試講,因為是試講,自己的心理上就放鬆了許多,也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學生僅在中午自己讀了讀課本;導學案是在課前發給學生的。講課過程中,學生對“菲利普夫婦”的評價大多延着“貪婪、自私、冷酷、勢利”,也就是“錢”的角度去評價。在課上我對學生的結論感到好笑,卻好沒有仔細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以及這種現象存在的價值,反而覺得學生“被金錢所迷惑”,我暗暗嘲笑他們的“愚”。(此時,我研究的不應該是學生為什麼有這些“鄙陋”的想法,更不應該“嘲笑他們的“愚”,而應該分析“怎樣在學生認知的基礎,通過語文味的分析,加上我的介入主,使他們的認知有所提高”。至於提高的方向,可能有很多,但從我們國家價值導向(人本)和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來看,這個方向,應該是人性方面。“人性”是個很好的解讀文本的角度,當我們用人性的標尺去衡量分析文學作品時,我會覺得很舒服。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探索那些生命中本性的東西。)這使我又一次失去了修正航向的機會,繼續滑向悲劇的深淵。

晚上,我睡得更晚,可惜的是我仍然在研究“專家”的解讀。

4月1日(星期四)上午,我的導學案終於出爐,但沒有很好的去做它的預設,直到我正式上課時,導學案很是一片空白。現在想來真是後怕。

早晨,值班時聽過課的數學老師説,“上課的學校有多媒體”,下午,我開始做課件,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4月2日早晨5:30。(用課件上課是另一種思維,我用瞭如此多的時間來做課件,其實是在重構自己的上課思路,這又使我離“好課”的目標越來越遠。)

4月2日,上午7:35我到了高青四中(有點晚,他們7:20上早讀)。上課前,我問同學們有什麼建議,“老師,聲音再高一些,我採納了。”第一節課,我在八三教室,繼續備課,繼續從自己的角度去設計課堂,此時,我應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思考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可惜,我沒有那樣做。(此時,我尚有改正自己的時間與機會。)

這時,嶽老師正在上課,課題與我的課題一樣。我為什麼不去聽聽她的課呢?她的課一向是過渡自然,環環相扣,一氣呵成,且教師有激情,學生活躍。如果聽一聽她的課,我也許會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做一些改變。這是我失去的又一次寶貴的機會,非常可惜!

二、教學思路

我的思路是從於勒的稱呼入手,引出信,由信的真假,去分析“菲利普夫婦”為什麼知道信是假的卻又不敢不願承認的心理;接下來,再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重點在“衣冠整齊”與“鄭重其事”以及“高貴與拮据”的矛盾,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認識的目的;最後,指出“菲利普夫婦”一家的夢想都是建立在於勒給他的那封虛無縹緲的信上。從而得出他們的可悲、可憐與可理解。

三、教學過程與反思

課堂的開始與我設計的基本吻合,學生只是在分析信的真假時,有些不得要點,但總算進展順利了。接下來,按照設計,我們應該分析人物的性格,當然是“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然而,學生的回答卻使我亂了方寸,因為他們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這時我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按我的思路走下去;二是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隨機應變。(這是整節課的分水嶺)潛意識中,我選擇了前者,至此,我失去了最後一次改正的機會。我為什麼會選擇前者呢?當時我的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以我的課,來闡釋孫紹振的“錯位説”。現在想來,我做了一件極其錯誤的選擇,雖然這個選擇,我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我為什麼沒有意識到呢?歸根結底是我對一節課的標準是什麼還不清楚。現在,我把這個結論寫出來:一節好課的標準,應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有所收穫,而且這種期望不能太高,只比學生的認知提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種提高包括知識方面的,能力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一節課只抓住一點就夠了。比如,這節課的目標定位在提高學生的情感認識方面,讓他們明白,拮据的“菲利普夫婦”追求金錢是一種非常條件下的正常要求罷了。而我的目標卻定位在“學習一種分析小説的方法-----錯位”,這個目標是大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是中學生學習本文的目標。目標定位的錯位是自己對課堂本性認識的不到位,以及自己平時眼中沒有學生、沒有養成關注學生的習慣有直接的關聯。

現在,我不得不重新樹立自己對好課的標準,那就讓學生在你所主導/掌控的40分鐘內,能感到生命的快樂,沒有白白的浪費生命中的這40分鐘。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應該是學生的“僕人”,我應該為他們服務,而不是視學生為我才情展示的道具。這個認識比是不是有語文味還具有根本性。一位教師當明白了這一點時,他才能有資格上出有學科特色的語文課。我認為自己的課有語文味,但誰是課堂的主人,一節課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卻不明白,或者説,是假明白,表面明白,實際卻不想做,進而不會做。如果,我因勢利導,當學生的見解與我的預設大相庭徑的時候,我順着學生的認識,稍稍點撥,加入我的介入,然後再有所提高,那將是一堂好課。我有上好課的能力,卻沒有上好課所必需的人本意識。結果是,我上了一節文本解讀最透徹的和教學設計最差的語文課。

由此,來反觀一位教師的任何一節課,都是他人生智慧的一次折射:做事情目標純一些。我是一名教師,教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有點收穫;(有點收穫是經濟的,是可能達到的;有所收穫是籠統的,是不經過思考的,是不知道教學目標的,是貪婪的)。作為一名班主任,目標就是給學生一個安全的保障,一個好的品德;做為一名學校的中層幹部,做事的目標就按時創造性的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做為一個人,目標就應該人性一些,並最大限度的人性一些。

無論那一個角色,角色的本身就是目的!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5

欣賞教學是音樂課程標準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的標誌之一,離開這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

本着這一原則 ,我精心設計了《百鳥朝鳳》這節欣賞課。由於本課與鳥有關。,所以我先用幻燈片出示一片竹林,然後插入鳥鳴的聲音,給學生創設了情境,使學生仿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然後我又利用幻燈片請學生做猜字遊戲 ,把古詩《春曉》中的鳥字去掉,讓學生填寫,最後讓學生猜一猜,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與什麼有關?學生自然的就會答出與鳥有關,於是揭示課題《百鳥朝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嗩吶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就見過並聽過它的音色,所以我播放了《百鳥朝鳳》的片段,讓學生猜一猜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學生很容易的答出是嗩吶。我出示不同型號的嗩吶圖片,並具體介紹了嗩吶及演奏姿勢等,讓學生了解了嗩吶的構造及音色特點,然後讓嗩吶用它獨具魅力的音色把我們帶到鳥的王國裏暢遊,同學生一起欣賞《百鳥朝鳳》。在欣賞樂曲時我還配上百鳥朝鳳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了百鳥爭鳴的熱烈景象。這雖然 是一首民間樂曲,但它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我給同學們介紹了民間藝人任同祥及參加世界音樂比賽的情況,使學生對這首樂曲有了新的認識,以此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另外為了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我又給同學們欣賞了幾首樂曲,如《雲雀》《苗嶺的早晨》《蔭中鳥》《杜鵑圓舞曲》等片段。讓學生聽辨樂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使學生感受了各種樂器模仿鳥鳴時豐富的表現力,加深了學生對樂器的認識。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請學生欣賞了任同祥的另一首音樂作品《慶豐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嗩吶獨奏的特有魅力。

以上雖然視聽效果結合較好,但在課堂上分段欣賞時學生的表演卻不盡人意。當出現鳥鳴的段落時,我請學生用小手來模仿小鳥的樣子,自己表演或與同學表演都可以。可學生做了幾下就不動了,好像沒有進入情境,可能樂曲太長了?另外當欣賞到音樂部分時,我請同學們做即興表演,學生表現也不積極,表演幾下就不動了。所以這一部分同學們的表現不好。課後我反思了一下,我應該這樣設計可能就不會出現以上的問題。由於音樂較長,學生總做動作有些累,我應該截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讓幾位同學到前面來表演,模仿小鳥飛翔的動作,或用手模仿成鳥的樣子來表演,這樣就會帶動全班同學動起來。當出現音樂片段時我應該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感受人們的歡樂心情。啟發學生人們歡樂時會怎樣做?學生們自然就會想到唱歌、跳舞。所以再引導學生用扭秧歌的形式來表現這部分音樂。這樣,學生就不會出現表演不好的情況了,而且課堂氣氛也會活躍起來。

所以,以後的欣賞課,我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尋求最恰當的教學途徑,優化課堂教學,使欣賞課煥發出它的活力!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6

針對本文敍事性強、含義深刻的特點,我從文本整體出發,通過“我”的作畫態度,同學們的心理轉變,老師的言行動作這三大板塊整合實施。逐步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學會老老實實,學會用事實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學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本節課,我根據中年級閲讀要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查字典,結合情境體會詞句含義。如我抓住“嚴肅、審視、和顏悦色”等詞和父親、老師的話理解課文內容。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講解與朗讀的關係。講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推評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因而在朗讀方面,我側重了多種方式的讀,自讀、練讀、指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浸染在語言中,逐步進入一種言語情境,撩起他們的悟性與靈性。再通過有滋有味的説,讀體現以讀代講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而達到了與文本的交互達意,達到了“與我為文”的境界。

在隨文理解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心裏是怎麼想的?”“老師在思考什麼?”和“如果你是嘲笑同學中的人,你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適當拓展文本,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真切感悟,如身臨其境。通過表情表演對比,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讓學生對文本的領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讀、想、練、評等教學手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並引導學生用不同別人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感悟文本的精神內涵,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在教學策略上我注重了強調將引導閲讀,誘發感悟和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三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做到讀中感悟、讀中選臉,從而提高了閲讀教學效率,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理解更為深刻。

不足之處是朗讀欠缺,練讀時間略少。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及整合知識結構體系方面的能力仍需不斷的提高。

七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篇17

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文時,有學生提出:“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卻“入門不顧”是不是太無禮了?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讓同學樣各抒已見。

於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還有的同學認為元方怒氣未消,怎麼可能理友人呢?

經過一番爭論後,許多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爭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見,語文教材有着豐富的內涵,我們因當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鼓勵學生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尋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 案。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不能一錘定音,要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過程。知識是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 讀中體驗,理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在教學課文時,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過程不能急於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得到 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感受。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體驗的產生、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教學中要注重過程和體驗。當課程 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體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更多的是“體驗課程”,是學生的自主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d6g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