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精選18篇)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精選18篇)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

《畫風》一課主要講三個國小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並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獲得美的享受,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把想象到的畫風的方法寫下來,這樣就達到讀寫的統一。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精選18篇)

成功之處:

1、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認識的七個字中有六個出現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識字教學時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動,先展示宋濤、陳丹、趙小藝的畫像,號召同學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在活動中認識了生字,還鍛鍊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能把課文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於交流的好習慣.

不足之處:

1、應該在課堂中注重“以讀為本”,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欠缺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學習完課文,應該回讀課文,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和完整的印象。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時間比較少,朗讀指導不到位。在讀上關注了量而沒有關注質的提高。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沒有作必要的範讀指導。

2、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例如,在教學環節上,我還設計了拓展:讓學生説説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畫風,或者畫聲音、味道。學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錯,説出了很多方法,積極性也不錯。但這方面就花了不少時間,所以讓學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讀和分角色朗讀的時間就比較倉促,學生沒有什麼時間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這部分的內容是不能這樣拉過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課時。課後有老師向我提議,拓展不是重點,有時間可以説多一點,沒時間就算了。雖然我很認同朗讀文本的重要性,但也產生了困惑: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訓練學生思維、口語表達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措施:

第二課時,及時鞏固,充分讀書。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通過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學生已經對這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和完整的印象,不再是零零散散的支離破碎的印象。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2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新選入的閲讀課文,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課例。它通過講三個孩子動腦經想辦法把無形的風躍然紙上的故事。由課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認知思維能力,本文語言簡單樸實,貼近生活實際。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患得患失: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釋詞品句,重點突出。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新課標》又倡導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以引發思考,啟迪智慧,提高審美情趣。所以在教學中“釋詞品句,重點突出”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根據“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思維角度,讓學生賽讀,讓學生互相提問,教師引導思考等多樣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由“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引發學生想象力,還能用什麼養的方式畫風?在反覆閲讀中不但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還引發學生的思考,參與其中,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最終使得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勤學善思、分工合作、放飛想象,敢於創新。

二、合理應用多媒體,事半功倍 通過多媒體的應用,促使學生更清晰的掌握理解課文內容,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認知思維能力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就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樣。首先在教學內容中沒有拓展風的科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實屬遺憾。其次,多媒體的應用應合理,應把握應用的節奏,切忌畫蛇添足。

反思四:畫風教學反思

《畫風》這一課講了三個國小生一起動腦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流利、有事 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為了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起他們的興趣,我在課前做 瞭如下佈置:選擇你喜歡的途徑蒐集有關風的資料。課後,我對教學中的成與敗、得與失、好與差進行了反思。

一、 堅守“讓學生讀書,以讀為主”

低 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閲歷少,生活素材的來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節語文課上我們首先要注意讓學生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其次在 抓重點句子品讀課文的環節,更要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要給學生創設出一種品讀語句,體驗情感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真實的感受、體驗,從而領會文本和作者所 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學文的最後還要再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整體迴歸朗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整體把握。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句 俗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更讓它來影響學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執教《畫風》一課時,在反饋小組分角色朗讀時,朗讀的訓練不是很到位,層次性不夠明顯。

二、要把語文課上大

一 堂課下來,讓學生學會的不僅是知識,還要讓他們在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中感知人物品質或事件的意義,從而提升自己的認識,自覺自己的行為,實現語文課育人 這一目標。同時我還結合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誦讀工程,在課堂伊始適時的將古詩引入教學,既給學文做了很好的鋪墊,又積累了古詩。在課後出示兩首關於風的詩歌 讓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擴大了學生閲讀的量。

三、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是認字、寫字

拿認字説,數量多,任務 重。那麼教師就應該運用一切能夠調動孩子主動認字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認字的興趣,再鞏固認字效果。讓枯燥乏味的認字有趣起來。我利用讓學生同三個小朋友打 招呼的方式來認讀生字,方法巧妙,但是如果把這三個名字板書在黑板上,可以讓學生整堂課都有意無意地看到這幾個字,又可以進行書寫指導,效果會更好。

四、存在不足

1 教者對教材不是很熟,導致教學過程不是很緊湊 2時間把握不當,前緊後鬆 3拓展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覺得還要多學習一些教學理論,並在自己的教學中去實踐、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機智,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及時的抓住課堂生成的精 彩的教學瞬間,增強駕馭課堂的能力,來更好的勝任語文教學工作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3

《畫風》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主要講三個國小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閲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着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利用圖畫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後相機指導朗讀,帶着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閲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繫,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學會合作、勇於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閲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二、讀説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發學生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説風、畫風,通過句式問:“你想怎樣畫風?”先讓學生説一説,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三、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説,如果對他們説,“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存在着”——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四、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國小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教學內容侷限知識面窄。如在作業佈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再者,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於生活中,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善於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4

如今的課堂,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課堂氣氛的活躍、和諧,教學民主,新課程理念讓我們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挑戰,讓我們看到自己教學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要經過不斷地學習,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下是我對《霧凇》這一課的教學反思。

本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着“奇美”的景象:霧凇的“奇幻”、形成條件的“奇特”、形成過程的“奇妙”。這節課,我關注了語文的人文性,以情為基礎,重視感的過程,追求內化的終極目標,引領孩子欣賞優美文字中所藴含的美妙絕倫的畫面,讓美充溢着課堂。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説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備課之前,我把這篇課文讀了好幾遍,因為我知道,文本解讀是根,作為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應該是豐富,深刻而又獨到的。

在教學霧凇形成的過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給“鍍”字換個近義詞來推敲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希望孩子們能懂得霧凇是逐步形成的。但是,孩子們並不能達到我預期的設想,這時,我靈光一閃,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束松針,讓學生上來給松針“鍍白銀”,其餘學生仔細觀察這位同學的動作,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所想到的哪個詞語能代替“鍍”,學生説了許多有創設性的詞語,當然最後還是一致得出結論“鍍”字最恰當。此時我再按序出示“銀線”、“銀條”、“銀鬆雪柳”的圖片,直觀形象地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作為一位老師,我感覺到教學思維中的火花是多麼難得,因此課後我連忙做了筆記。其實平時的教學中有許多的“火花”,有經驗的教師就會注意記錄積累,所以我覺得這節課我和學生均有喜人的收穫。

當然這堂課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感覺在以下幾方面還需改進:首先課件中出現大段課文,學生有些脱離了課文。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我本想通過課件將霧凇形成的幾要素理清,所以將八句話分開出示在大屏幕上,學生也讀到位了,可是卻忽略了將文中的關鍵詞圈畫出來。其次對學生的預設還應更充分,設計的問題還需要更到位。一個問題拋出去了,學生會怎樣回答;學生的回答與你預想的不一致時,你又該怎樣引導……看似四十分鐘的一節課,教師要在頭腦中反覆盤算的時間卻是四十分鐘的幾十倍。我在課前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充分、全面。

我們經常説這樣一句話: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能成就更多的完美。以上是我此次上課後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取他人之所長,補已之短,更上一層樓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5

隨着“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也給我們地方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標準。 從事地方課程“成功訓練”教學的幾年裏,對地方課程如何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有了一些理解和認識,大體上歸納為六個字“悟其行,研其教”。 “悟其行”就是作為一名地方課程的教師一定要領悟到所教學科的教學宗旨是什麼,自己應當以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去參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自己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到那些作用;而“研其教”則更説明了一個硬道理,我們都知道“成功訓練”課程的教學是將成功學的理念轉換為各種“體驗式學習”的活動。

通過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式的體驗與探究,培養學生走向成功。但如果單一的為了活動而活動,不去鑽研教學,不去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更不去想學生會不會喜歡而盲目地去教學,甚至在教學中教師拿着教材“照本宣教”,這樣不但收不到地方課程的教學目的,而且會在學生的心裏逐漸對《成功訓練》課產生無趣和厭學的想法,一個讓學生不感興趣的教學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失敗。針對一節普通的課堂教學,課前仔細鑽研教材,體會教學目的所在。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以活動體驗、交流、溝通、合作等多種手段為教學基礎,情景教學活動為中介,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活動中的角色扮演、情景體驗、行為訓練、談話溝通、經驗分享、認知澄清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在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之中,引發學生相應的身心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適應能力。針對“以學為主、當堂達標” 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參與,並能真正體會地方課程的學習樂趣及收穫。結合成功訓練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和大家交流一下對成功訓練課程中“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看法。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時,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媽媽影響着孩子幼小的心靈,小峯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體。這堂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識字教學

1、讀中識字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來,然後再把文章讀通順,這樣,生字在學生找的時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讀的時候又可以有意識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夠經常再讀中呈現,效果更好。

2、猜謎語識字

我先自己編了兩個謎語給孩子們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學生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給生字編謎語給同學猜,評選出編謎語能手。同學們興趣一下子來了,有的編“棉:一條白毛巾,掛在木頭上”;有的編“照: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編“曬:太陽西邊照”等等。通過編謎語,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閲讀教學

1、從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

為了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較多讀的時間。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讀等。在讀中,適時拋磚引玉,比如:“小峯看到媽媽給奶奶曬棉被,奶奶蓋着暖和的被子睡着了,他會怎麼想呢?”“小峯為什麼幫奶奶曬棉鞋呢?”等等。從文中的一些細節來體現小峯愛奶奶,孝敬奶奶的心。

2、聯繫實際,從自己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中使情感昇華。

都説孩子是最真實的讀者,也是最可愛的人。在今天這堂課上,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家裏人是如何互相關心的。有的説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説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我們班同學的回答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其他同學。在説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更深地懂得了如何尊敬長輩,發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7

本節課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在集體面前的表現慾望強烈,踴躍作答。幼兒對8張表情娃娃的卡片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有一張表情娃娃的表情老師一開始出示給孩子看時,根據教材的指導,是説“生氣”,但孩子們都説是“難過”,而我如果不是按教材的指導,我也認為該娃娃卡片的表情是“難過”,因此在孩子們的一致認同下,我們就共同歸結此娃娃卡片的表情是“難過”。

在第二個環節——分享與交流中,教師逐一出示不同的表情娃娃,採用舉手回答的方式讓幼兒説説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表情,分享自己不同的心情故事;大部分孩子們積極舉手作答,踴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不同心情故事。如:“難過”這一表情,吳梓小朋友説出了:“我的奶奶死了,我很難過。”;麥可可説出:“我心愛的玩具不見了,我很難過。”在這個環節,看出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以前進步很大,多數孩子在集體面前的表現慾望也很強烈,可見,這節課的內容孩子是喜愛的。

在第三個環節——對號入座中,我採用了開火車輪流回答的形式,每次出示一張圖片,我輪4個孩子為圖片的小朋友配上表情娃娃,並説出自己的判斷理由,個別不積極回答的孩子,在老師的要求下,必須作答。在硬性的要求下,雖然,個別孩子站起來後,還要想一想,但孩子們都能為圖片配上表情娃娃,並説出理由,膽子稍微小點的孩子因此得到了鍛鍊,我也及時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同時,在輪4個小朋友配上表情娃娃後,如果還有哪位小朋友有不一樣的想法,可以舉手回答,這樣一來,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又有了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其他的孩子也因此看到、並感受到別人積極的情緒和不一樣的思維。

由於圖片較多,孩子對這節課的內容較感興趣,一節課上了較長的時間——45分鐘。部分孩子的表現欲太強,在沒輪到或老師沒請他回答的時候也會搶着作答,所以課堂氣氛活躍的同時讓我還是覺得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夠。這節課後,讓我思考——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在課堂上有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由此,我也看到了對幼兒的禮貌教育——安靜、認真地聆聽也是在今後應該加強的。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8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等,運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增進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有主動的想要探求知識的渴望,想讀,想説的慾望更強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以讀為基礎,加深體驗。由於學習的對象還是低年級,課文內容對於他們還是具有一定的誘惑力的。根據他們這一心裏,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小作者,去體會“我”的心情。比如説課文中第一小節,小作者看到小鳥不吃不喝,無計可施,非常着急,我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表達小作者的着急。課文的第一小節,描寫小鳥的外貌的句子也很優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小鳥的美麗,並在腦海中勾勒出小鳥的樣子,激發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通過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進入情境體驗,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使得學習更為順暢。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9

江蘇邳州紅旗中學 劉雪

<<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是科普説明文,説明的對象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引入了與克隆有關的故事和克隆的最新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熱情。上課後有所心得,如下:

一、 對文本的理解,採用讀課文,互相問,互相答的四人小組的形式來學習。

課文用了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只要閲讀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瞭解。克隆是什麼?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在“克隆是什麼”一小節裏,作者把這門科學技術説的淺顯易懂,首先,從我們容易理解的常見的生物現象寫起,“一個細菌經過20分鐘左右就可一分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變成十株葡萄凡此種.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後的含義代,這就是無性繁殖。……”這樣就把高深科學技術説的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接着,從詞源上追溯到克隆的原意,讓我們明白了克隆的含義。僅承上文,文章對克隆的介紹又進一步,從植物克隆寫到動物克隆,以“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羣猴子,猴毛變成克隆猴”來作結,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2、克隆鯽魚出世前後。這一節是對克隆實現的簡要介紹和説明,這一節作者沒有 按時間順序來寫克隆實現,而是以實現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同時,在選用材料時,作者有意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現方面的貢獻。3、克隆綿羊多利。這一節較為詳細地描述多利的誕生過程,並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反響。4、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這一節從三個方面寫克隆技術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惜動物第三克隆對於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作者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中,而是對克隆提出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綿羊誕生之前,魚類、兩棲類和哺乳類克隆的成績,再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最後克隆造福人類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説明事理步步推進。圍繞文章內容設題,考察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新課程標準要求閲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因此,對文本解讀能力如何,可以直接反映考生是否領會了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命題角度:概括某段的主要內容;對全文內容的理解;解説所説明事物的特點、成因、功能或原理等。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具體地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並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基於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力求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採用互相質疑的方法,學習説明方法和説明順序。

文章運用多種説明方法,把艱深的科學道理作了深入淺出的説明,文中滲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不僅從中獲得科學知識,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啟迪。説明文中的會考基礎考察題,重在考察學生對説明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對説明方法的判斷及理解説明方法的表達作用,這類試題出現得很普遍。命題角度:指出某段文字的説明方法;舉例説明文章使用了那些説明方法;説明方法或所引用的材料的表達作用;説明順序.為了説明克隆是什麼,,作者運用了三種説明方法:舉例子、下定義和引用。舉例子:列舉植物,動物界當中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説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説得簡明易懂。下定義,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羣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説明了克隆是怎麼一回事。克隆鯽魚出世前後,一節説明順序的安排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技巧,這一節寫克隆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體現了科學家們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是一個不斷求索探求的過程,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鋪墊。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具體地講,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並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基於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力求以研究性學習為指導,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通過勾畫和批註,薰陶科學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

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

設計這道練習題主要是讓學生在對敲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和精神。例如學生勾畫出這些句子:(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2)依靠高超的外科手術從爪蟾蝌蚪的腸上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中取出核,並把這些細胞的核精確地放進已被紫外線破壞了細胞核的卵細胞內。(3)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後,白色小鼠終於生下了三隻小灰鼠。(4)經過247次失敗之後,他們在1995年7月得到了一隻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5)立即用極細的吸管從卵細胞中取出核。與此同時,從懷孕三個月的芬多席特六齡母羊的乳腺細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蘇格蘭黑麪羊的卵細胞中。手術完成之後,用相同頻率的電脈衝刺激換核卵,讓蘇格蘭黑麪羊的卵細胞質與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細胞的核相互協調,使這個“組裝”細胞在試管裏經歷受精卵那樣的分裂、發育而形成胚胎的過程。然後,將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隻母羊的子宮裏。

克隆技術,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他們對克隆技術的發展,有着熱切的關心,對克隆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有着濃厚的興趣。從課文中,很容易勾畫出來,在寫批註的時候,要用心寫出,有對課文的理解,又對克隆技術的思考,還有對科學技術的嚮往,有利於激發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們的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用書上的話説“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把主動權給學生,使他們擁有更多自信,更多勇氣探討克隆的奧祕。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0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教學目標為: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徵和原因;2.簡述基因重組的概念含義和意義;3.簡述基因工程的概念含義和最基本工具;4.舉例説出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其中,前三點內容是B級要求,而最後一點內容是C級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藉助表格形式,將三種可遺傳變異的概念、類型、特點、意義等進行了比較複習,既區分清楚了三種可遺傳變異,也節約了複習時間。

在複習基因突變時,向學生補充了真核生物基因結構、原核生物基因結構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轉錄翻譯過程的區別,這些知識的補充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基因發生突變後,生物的性狀不一定改變”的原因。從學生反饋來看,補充知識所起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由於基因工程內容在選修3教材中是重點知識,所以在本節課中只是簡單複習了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和四步操作流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理解,基因工程實質上也是一種基因重組形式。

同樣藉助表格形式,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和細胞工程育種等方法的原理、方法、優點、缺點進行了比較複習,並結合典型實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育種方法。最後,利用例題4和基礎題6對學生的複習情況進行了檢查,可以發現學生對於多種育種方法的綜合考察能夠很好地分析作答。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1

本次的教學本人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改變了教學方法,學法也改變了體現自主學習的過程。本課目標達成主要體現在:以模擬的方法展示了一個小小情景,提高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模擬購物”,使他們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的能力,滲透優化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人在教學時滲透數學源於生活,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習方式活潑學生非常樂於學習。我在教學時,通過示範如何購買東西,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經驗,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還通過讓學生自己插紅旗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就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樂趣。最後環節還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如:(1)小林買了一個小熊,還剩3元錢,小林原來有多少錢?(2)小紅拿一張2元錢買了一把小刀,售貨員找給她1元5角錢,這把小刀多少錢?(3)小軍有5張1角和2張2角,他要買一塊橡皮擦,可以怎樣付錢?(4)小方有10元錢,想買一隻玩具熊,我的錢不夠,該怎麼辦?(5)我有5元錢,買什麼東西才會剛好用完?我買了一塊巧克力1元2角錢,一包薯片8角錢,你會提什麼問題?這樣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在本課堂中還有一些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如:(1)本課中“售貨員”的收穫最大,“售貨員”一個太少,“顧客”太多,會忙不過來,多一個既可起監督作用,又可幫助點錢、結帳。(2)讓“顧客”學會討價還價,不夠錢時該怎麼辦?要做到合理採購,優化用錢。(3)要注意情境的創設,對校本進行開發。(4)對環保、獻愛心兩方面點得還不夠。(5)作為“售貨員”的學生要會引導“顧客”購買,如:請問你要什麼?等等。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更新理念,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不同的生員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將之用於生活,學會生活。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2

教學完《誰的本領大》第二課時,寥寥幾筆匆匆記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總覺得表達的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又或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也並沒有那麼複雜。正如指導孩子學習課文,明白“各有所長”的道理一樣,過程無需太複雜。

拿到一篇課文,教師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通過這篇課文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或是讓學生獲得什麼,於是在解讀了課文之後,我將教學目標定為如下: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瞭解感歎號的作用,體會説話人的心情;3、讀懂寓言故事,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似乎,對於這樣一篇簡單的寓言故事,這樣的目標表述也太過累贅了。對目標再加工,有了這樣的表述: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2、明白各有所長、各有千秋的道理。或許,修改過後的表述沒有那麼的“圓潤”,但是於我,是更明確了本堂課的目標,簡言之,一讀文二明理。而目標二能夠順利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目標一的達成效果。所以,“讀”成了本堂課的唯一中心目標。

朗讀,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理解與表達所需,同時,它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反思這一課,我在朗讀的形式上,主要採用了自由讀和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我主要是通過問題來引領。設計一:自由讀1-3小結,思考:(1)第一次比試誰的本領大呢?(2)太陽和風分別有什麼本領呢?設計二:再讀1-3小節,在比試的過程中,他們是怎樣説的呢?在學生朗讀之前,教師主要是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能夠有目的的去朗讀,提高朗讀的效果。這些並不是深奧的問題,不需要學 生過多的去思考,完全是服務於我的教學目標——“讀”,只要學生認真去讀了,便可以找到答案。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中是採取小組朗讀的方式進行的。我在小組朗讀之前設計了一個小環節,即“小組彙報角色分工情況”,這主要是強化小組成員的分工意識,也讓小組的朗讀更具方向性。然而,由於我自身教學經驗的缺乏,有些地方還是沒有讀到位,沒有讀“透”。如太陽説:“誰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誰的本領大。”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到“太陽很自信”“太陽覺得自己肯定會贏”,我也相機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詞。此處是課堂教學環節中自然產生的教育契機,教師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順勢把課堂學習氛圍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還很不成熟,最後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遺憾。

等待學生,給予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小組學習不再流於形式。回想以往的公開課上,為了防止拖堂,我在某些教學環節上總是浮光掠影似的走了過場。特別是小組活動,常常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它常常是課堂的一個“擺設”。這一次的課堂,我自己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開展小組學習。小組朗讀時,在我將要喊停的時候,我甚至告訴自己,再等一會,再給學生一點時間。我給了學生“寬裕”的時間,學生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小組朗讀時,孩子們的朗讀超出了我的預計。在接着的小組表演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定。足夠的時間,孩子們有了個性閲讀的空間,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文最後,“噓,讓我們一起來看書上39頁的插圖,一起來聽聽太陽和風在説些什麼呢?”生一:“太陽説:‘風先生,你真棒。’,風説:‘太陽先生,你也很棒。’”生二:“太陽説:‘風先生,你可真厲害!’,風説:‘太陽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啊!’”……這個時候,教師已不需要過多的表述了,孩子們已然悟出了課文的理。

學文明理,無需太複雜。明確了教學的目標,把更多學習時間留給孩子們,他們的表現,是對課堂最好的評價。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3

《永遠的一課》教學反思 本課是長春版教材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十一版塊《考驗》一組課文中的 第一課。課文講的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歐陽老師帶領同學們在 空曠的操場上經歷風雪考驗,站立五分鐘的事。這一課在同學的心目 中是”永遠的一課”。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 容,向課文的主人公學習,從小磨鍊自己的品格,使自己勇敢的接受 考驗,獲得成功。 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充分預習

的基礎上進行的, 學生課上興趣很濃、 感悟很深。對作者表達的感情能有一定的感悟。當學生的情感已經被 激發起來時, 我應該抓住時機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讀。 多讀、 讀透, 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情感。這節語文課我十分注重 讓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和進行情感體驗, 尤其是語言文字的閲讀訓練 和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還有創 造性地想象、 創造性地朗讀, 做到了張弛有度、 收放自如, 有的放矢。 本節課為學生創設的這些“機會”,為學生創造性閲讀開闢一片“綠洲”。 學生擁有這片“綠洲”,自然就敢想、敢説、敢創造了,那麼,我們的 課堂教學也就自然“活”起來了。 我想一位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 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可以適應社會,獨立生存的人?人生在世,都 要經歷一些考驗。經受住了考驗,我們才能逐漸走向成功。而《永遠 的一課》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印象深刻。也給作為老師的我以 深深的震撼。 教育是什麼?如果所有的老師都有把眼光放在學生是否

學會文化知識上,那麼我們的教育只能是重複着過去的老路,如何開 拓?如何創新?是我們作為教育人必須考慮的問題。 我想教育的關鍵 還是鍛鍊學生的品格,只有學會挑戰自我,磨勵自我,才會逐步走向 成功。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4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得能力。我基於新課標的要求,同時瞭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鑑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美。

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瞭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註,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閲讀完之後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並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着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麼雨在四季有什麼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於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

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鑑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節我也瞭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鑑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於這些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後,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5

走出了熙熙攘攘的大學校園,滿載着一番憧憬和熱忱,懷揣幾分好奇與擔憂我踏上了教學崗位。當天幾十雙好奇和求知的眼睛還忽閃在腦海中時,地球已不知不覺轉動了近一百圈。在這短暫的期間內,有笑有淚,有苦有樂,有遺憾失落也有沉甸甸的收穫以及滿滿的憧憬,讓我愛上了這片青草地,因為它是我放飛夢想的起點,也是我辛勤耕耘的心靈花園,為了讓綠意盎然的生機鋪上色彩,我必須不斷地向前衝,衝破侷限,走出誤區,然而要想使自己儘快地成長起來,“吾日三省吾身”是非常必要的,這要實踐於教學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做教學反思。

在這半學期,我感覺培訓很多,聽課也很頻繁,而培訓和聽課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的,什麼“先進的教學方法”、“成功的科研成果”、“新課改”、“師生雙邊互動”等等很多新的教學名詞不斷在我的腦中湧現。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完成新課標理念改革,新教師就首當其衝,我“義不容辭”地開始實施我的“計劃”。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我在開學的第一天就主張學生快樂地學習,尤其是這門包羅萬象的學科-科學,因為它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是需要學生具備探究精神,聯繫生活實踐,能靈活地應用理論知識來解釋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所以我認為只有學生願學,樂學,才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實驗能力。可是在一個星期後,我發現原來現實與理想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學生的自制能力並沒有我想象中的好,我忘了他們畢竟只是一幫孩子,而我太習慣於以我的思維去要求他們,那時我有些迷茫,我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她很耐心地告訴我對學生不能縱容,適當地嚴厲反而有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至於學生興趣的來源是教師個人的魅力和課堂內容的豐富性和有趣性,不過這個的前提就是你必須不斷提高你的課堂駕馭能力,因為只有學生樂意靜下心來聽講,你的課堂才會出彩。我恍然大悟,既然他人的思想我無法主宰,為何不從自身出發,我可以努力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課。那麼這首要前提是精心備課,熟悉和巧妙應用教材。為了讓課堂飽滿,我翻閲了許多參考書,找出許多典型例題,還在網上搜尋通俗易懂的實例,可漸漸地我發現一堂課的時間不足以講完我的內容,最讓人懊惱的是學生實際上掌握的並沒有隨之增多,有時候他們還會覺得有些吃力,跟不上我的思路,其實我在不知不覺中又進入了一個誤區,一個優秀教師的教學,並不是教師自己教給學生多少東西,而是你的學生學會了多少東西。比如作為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有可能倒給學生“一杯水”。可這一杯水怎麼倒?就要看老師的功底。教師要做到的並不是僅僅在三尺講台之上滔滔不絕,而是應該換位思考,多走下講台,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如何教學,如何把一個知識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講究科學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教師“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比如,利用分子觀點解釋水蒸發的教學,如果光按課本,水的蒸發是由於水分子的運動離開液麪的過程。知識是傳給學生了,但是學生是否理解就要下個問號了!所以,作為新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講“為什

麼”,少講“是什麼”,俗話説:“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另外,要合理安排好課堂時間,學生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有限,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消化,否則收效甚微。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聽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讓我收益匪淺,在他們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我認識到三點,一是他們都往往善於創設問境,一問驚起千層浪,使課堂激起活力的精彩。古人云:“教貴巧問,小巧則小進,大巧則大進”。教師在科學課堂中要設計巧問,創設的問題應該能夠融合知識與趣味,實踐與感悟,情感與理念為一體,使學生在問中增長知識,在問中產生興趣,在問中學會思考,在問中昇華感情,在問中形成觀念。二是課堂語言很具有藝術性,有人説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要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教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發揮語言“粘”的作用,要麼生動形象,要麼幽默詼諧,要麼凝練準確,當然,這是一門很精深的藝術,錘鍊語言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新教師而言也是“任重而道遠”。三是師生關係要和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裏出發,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學會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態度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合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總之,在優秀教師的課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老師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老師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我看到的是優秀教師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踴躍地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我想這也是我應該不斷努力的方向。

年輕的我們在教學道路上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這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來深深地反思,而不是盲目向前,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整裝,重新出發,朝着那片更美的朝霞邁進!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6

本節課——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關係非常緊密,包括人類自己都屬於哺乳動物。

我認為應藉助學生自身對哺乳動物的瞭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得出結論,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哺乳動物的特徵,從學生已經認識的哺乳動物出發,採用問題引導,圖片觀察,對比分析,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逐步明確哺乳動物的各項特徵,思考總結該特徵的生物學意義,最後總結昇華,哺乳動物是地球上適應環境能力最強的生物。該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和學生互動少,課堂氣氛不活躍;聯繫生活實際少,可以拓展的地方沒有拓展;一心只想少講多練,多留時間給學生做作業,忽略了學生對新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課件製作過於表面,對問題的探討不夠深入;關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的關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討論和感悟,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導致該部分的情感教育不足,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7

由桑志軍副教授主持開展的“反思性教學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促進語文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課題研究,已經歷時近兩年了,在我校進行了四次課題活動。承蒙學校信任,10月14日由我執教了一節實驗課,我講授的內容是語文出版社S版六年級上冊11課《永遠的歌聲》。接到上課的通知時,我有些緊張,面對專家的聽課,我要如何去把這節課上好,如何去駕馭這堂課呢?

一、課前準備:在反思總結中吸取經驗,擬定教學目標

我翻開課題實驗筆記,認真去研究上三次課題活動中六位老師上課時,桑老師對這六節課的評析,以及自己和課題組成員聽課後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總結出這六節實驗課共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者在授課時,總是試圖面面俱到,而使課堂倉促延堂拖堂。二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有偏差,把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相混淆,界限模糊,表述不清。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目標都含糊或是不正確,課堂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在前三次的課題活動中,桑老師明確地指出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有層次,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明確表達在課堂上達到什麼能力目標或知識目標。

有了清晰的思路後,我開始備課。首先確定目標,目標的確定必須要考慮單元目標和文本特點,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目標。首先研究單元目標,本單元目標是: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研究課文,深入研究後發現《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是落實單元導讀要求的最好課例。課後練習設計的問題“當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草藥和小魚的時候,老師為什麼一下子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你對文章題目是怎麼理解的?”也正體現了單元導讀的要求。《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孩子們冒着被狼吃的危險去東山為生病的女教師採草藥和捉小魚這麼一件事。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表達師生情深,很容易引起共鳴。再結合本班學生學習情況,我把目標確定為:1.初步掌握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2.品味文章精彩詞句,感受“我們”對老師真摯的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教育。3.從詞語的替換對比明白用詞的準確更有利於表達真實的感情。

二、課堂教學: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

目標確定之後,我開始根據課文選擇教學內容,盡力避免出現桑老師在前面指出的情況:授課老師在上課時試圖面面俱到而不能完成預先設定的目標。根據課文特點,我改變了授課順序,先分析孩子們愛老師而為老師採藥,然後用一個過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會讓孩子們冒着被狼吃的危險去為她採藥?”引出寫“老師的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寫孩子們愛老師而為老師採藥”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選擇四個最能體現孩子對老師一片深情的句子來展開教學。句子一:“放學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問:‘是男子漢嗎?是,明天就跟我進東山去!我知道東山石溝裏有樣草藥叫煙袋鍋花,專治咳嗽,老師一吃準好。’我馬上想起大人告誡的東山不能去,山裏有狼,可還是立即使勁地點了點頭。”我抓住“拽住”一詞與“拉住”對比,讓學生感悟二牛急切要約“我”去為老師採藥的心情。從“!”“?”這兩個標點去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二牛要去採草藥的堅定,從標點符號去體會感情學生很容易把握,當時學生朗讀很到位。然後抓住“我”的心理活動“馬上”“立即”“使勁”三個詞語,讓學生在看似矛盾中體會“我”對老師發自內心的愛,明知有危險但還是毫不猶豫答應。句子二:“而眼尖的二蘭忽然又發現溪裏有小魚,她説老師是南方城裏人,愛吃魚,讓我們抓。我和二牛乾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條條小魚被甩上岸,二蘭和石花就用柳條把它們一條一條地穿起來……”我先讓學生畫出“我們”捉魚動作的詞語。然後從“摸呀,捉呀,追呀,堵哇”四個詞引導學生去想象捉魚時抓魚與歡呼的快樂場面,體會孩子們用盡各種辦法也要抓到魚給老師吃的心情,在歡樂中體會孩子們對老師的愛。句子三:“我們興高采烈地抱着草藥,拎着小魚往回走,迎面碰上來找我們的大人、老師和同學。”這個句子我抓住“興高采烈”這個神態詞讓學生髮揮想象:“孩子們會想些什麼?”讓學生了解在神態描寫中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句子四:“在大人的責罵和追問聲中,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了草藥和小魚。老師一下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淚水一滴一滴掉在我們臉上……”這個句子重點抓住“獻”這個字做文章。先讓學生用“獻”組詞,學生很快就脱口説出“奉獻”“貢獻”,再讓學生用另一個字替換,學生自然地説用“送”替換。在詞語的替換中,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獻”更能表達孩子們對老師的尊敬愛戴。通過這樣的詞語替換讓學生又明白了用詞的準確更利於表現人物的感情。在備課時,我計劃抓住“淚水”這個詞做文章,我要讓學生去理解這是激動的淚水,高興的淚水,欣慰的淚水,擔憂的淚水,是老師被孩子們冒險為自己抓藥而感動激動,為孩子們這麼愛戴自己而高興欣慰,為孩子們會被狼吃而擔憂的淚水。再抓住“一下摟住”讓學生感悟到老師愛撫孩子們的温馨場面,結合課文裏的插圖去感受濃厚的師生情。但是,在教學時一看時間有點緊,居然把這一個重點環節而忘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在分析寫老師好的內容時,我主要先讓學生找出寫老師好的總括句,再讓學生具體分析句子老師好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讀懂,師生互動也比較融洽。

三、課後討論:在反思中樹立自信並知不足而明方向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滿意。一是我自己本人進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中,在我的感染下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課文情境中,所以整節課都處於一種師生互動積極融洽的氛圍中,課堂氣氛濃厚。二是課堂教學的展開按照我預設的程序進行,指點到位,學生容易理解課文,整節課下來沒有冷場的局面。存在問題是在教學中一直處於一種比較趕的狀態,似乎一直在催着學生往前趕。更不應該的就是“老師為什麼一下摟住孩子們哭了”最能體現師生情這個環節的教學居然遺漏了。

桑志軍副教授的點評很中肯,聽了他的點評,既提高了我的自信又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從而確定了自己今後教學中的改進方向。桑老師是這樣評價的:一是教學目標的設定很到位,能緊扣單元的教學目標及課後練習來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講。二是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善於啟發引導。三是在教學中有課堂生成,在指導朗讀中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能從標點符號的理解去引導,這樣的課堂生成使教學充滿活力。存在的問題是:一是牽引太多,學生活動空間不足,整堂課比較趕。比如在找體現學生愛老師的句子,一學生彙報了四個句子後,另一學生提出異議,指出其中一處不是時,老師直接説“老師覺得這個地方是”,把自己的理解強灌給學生,有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分析到底是不是呢?二是問題的設置太直白了,比如在教學抓魚時,設置的問題是“把抓魚的動詞畫出來”,可以換個説法“作者是如何描寫孩子們捕魚的?”這樣讓孩子去找去想,不要老師帶着孩子們去想,不然就牽引太多太緊。

聽了桑老師的點評,真是恍然大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的確如此,回顧自己所上的公開課,自己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時間很緊,一節課下來,很累。自己也很想突破改變,但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因此每節公開課都是如此,走不出這個瓶頸。而桑老師的點評打開了缺口: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對學生不放心,牽引得太多,牽引得太緊。正如桑老師所言:課堂給人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總是預設好後,就一定要把學生往這個框架裏趕,這是對學生的不信任,説到底是對自己不信任,沒有底氣,怕萬一學生遊離了這個框架而無法駕馭課堂。也正因為如此,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不充分,只是象徵性地思考,然後牽着學生往前趕。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奮起改進,這是我上了這節實驗課最大的收穫。課堂中的閃光點要繼續發揚光大,與此同時要改正教學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地趨向於完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體驗,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也使課堂充滿民主氣氛,充滿生機。

畫風教學教師反思 篇18

《竊讀記》記敍了作家林海音小時候竊讀的心理和樂趣。一個熱愛讀書的女孩,因為家庭和社會的原因,只好偷偷到書店看書。她的快樂,她的懼怕,都在字裏行間,都在她的言語行動中表現得淋淳盡致,讓人身臨其境。透過教學,學生也被深深感染了。於是,我適時抓住機會,問同學在學習壓力巨大的這天,在整天被家長、老師催着啃語文數學的此刻,是否也有竊讀課外書的經歷呢學生們躍躍欲試,都暢言了自己運用種.種辦法來偷看課外書的經歷,如藏在課桌裏看,裹在語文書裏看,躲在被窩裏看……於是我讓學生也來寫寫自己竊讀的經歷與滋味吧。“我拿起了那本書,心裏好像有兩個小人兒在打架:“‘看!’‘不準看!’‘看!’‘不準看’……我的心飛快地跳動着,但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了。”“我靈機一動,拿起手電筒,向牀上一躍,把被子一掀,我一鑽,再一蓋,打開手電筒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有時我還會再玩一些小把戲,嘴裏無聲地亂讀一些東西,有時我也會望望天花板,彷彿我在背課文。”……是啊!學生有了感受,一篇篇具有自己獨特體悟的文章也就應運而生了。文字給學生帶來了驚喜帶來了感受,一篇篇具有自己獨特感悟的文章也就應運而生了。文字給學生帶來了帶來了諸多感受,讓他們在文字的王國裏盡情地遨遊。如

此,學生的情感得以噴發,那他筆尖下的文字能不流瀉下那一幕幕感人情景嗎

另外,本文語言樸實而生動感人,所以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是本文教學的另一重點。課後,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我與書交朋友”的讀書活動。學完課文後,學生讀書的興趣也濃,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裏,學生都爭着介紹自己看過的書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4kjz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