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精選22篇)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精選22篇)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梨園擷英”的內容時,以歌曲《唱臉譜》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對這首歌的欣賞、感受、歌唱、演奏、表演感受京劇的魅力,使學生在喜歡現代流行音樂的同時走進我們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精選22篇)

一、“聽聽唱唱-”----在音樂感受中快樂學習歌曲。

感受與欣賞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授《唱臉譜》這一新歌時,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方法先教他們唱歌譜,然後讀歌詞,唱歌詞,而是先用歌曲錄音範唱,老師範唱,《唱臉譜》FLASH動畫等一系列趣味性及強的“明線”,深深地吸引住學生。在這一系列直觀生動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初步感受歌曲的現代風格與京劇韻味,然後我讓學生自己説説哪句最有京劇的韻味,哪句最好聽,哪句最幽默,哪句最親切,接着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唱一唱,進一步感受音樂。另外,我還啟發學生試唱對比:假如去掉這些裝飾音和休止符會是怎樣的感覺。我和學生一起唱着,聽着,比試着,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仔細地體味着每一句歌曲,一起學唱着他們喜歡的那一句句:“美極了,妙極了,簡直OK頂呱呱……”;“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臉上畫啊”…….在對比中初步感受了京劇,體會了裝飾音和休止符在歌曲的京劇韻味和情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這樣,在誘人的“明線”中,學生不知不覺掌握本環節的“暗線”---唱會歌曲,享受了音樂。

二、“比比劃劃”-----在聲勢表演中輕鬆學習歌曲。

教學中我注重用直觀的方法表達抽象的知識,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音樂,輕鬆自如地學會音樂,生動活潑地表現音樂。注重趣化單調孤立的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過程,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講授,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讓學生整體感受的音樂的魅力,努力將音樂知識融於音樂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順帶地”掌握知識與技能。

《唱臉譜》歌曲學習中,我在教唱“下滑音”和“前倚音”的時候,不是先給學生講釋定義或概念,而是讓學生一邊唱,一邊用肢體來誇張地表現。如“下滑音”,我讓學生用手指從上向下划着曲線,身體也隨着由高到低蹲下來,學生的情緒特別高漲,在歡樂中他們領會了下滑音的要義,在笑聲中他們體驗了下滑音的韻味,在幽默中他們唱得也更加準確。唱到前倚音的時候,我讓學生用手指划着圓圈“搖頭晃腦”來歌唱,他們個個都很形象地搖晃起來,通過聲勢表演,學生不僅領會了前倚音的唱法,還感受了京劇的韻味,他們在笑聲中學會了音樂知識,體驗了音樂的美妙!

在學習第二部分“淨”唱腔的最後一句“叫喳喳”時,我和學生一起做着手勢表演唱,先讓學生聽我唱,然後,我和學生一起張開了雙臂,由低到高,比比劃劃表現出淨角的動作,同時還圈圈點點表達出“拖腔”處的拍子。為了唱得更加準確,我們回過頭來再唱歌譜,學生在模仿中,在聲勢表演中,輕鬆地學會了這最有難度、最有京劇味道、最具有磅礴氣勢的一句。為了能更好地唱準休止符,我和學生一起在休止符的地方着重地拍一下手和跺一下腳來強調,學生在拍拍打打中很好地掌握了休止符。在“手舞足蹈”中,在“搖頭晃腦”中他們感受了美妙的京調,便捷地領會了下滑音、前倚音、休止符等音樂符號的作用,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我在這一環節中融合明線與暗線的收穫。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2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教完布封的《馬》,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不對勁在哪裏呢?我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原來布封是一位人文主義思想的宣傳者和繼承者,《馬》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它的人文主義思想。而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充分挖掘,準備不夠,致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淡化了。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3

在進入課堂教學過程前,根據課文內容,我還明確了這樣一個教學原則:充分利用好網絡及多媒體資源,但決不能把《生物入侵者》一課上成一堂生物課。這還是一篇説明文,所以必須在教學中緊扣説明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閲讀説明文的基本能力。

課堂上,我首先用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導入課文,這又一下子吸引了學生們的留意力。在隨後進行的課堂分組學習中,我對教學過程作了如下安排:①學生分小組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②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明確本文的説明對象,説明結構,説明方法及其作用。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熱烈的討論,正確的發言,都説明他們對於課文已相當熟悉,而這,正緣於課前充分的預習。在學生就每個問題得出結論之後,我再以電腦課件進行總結,作到了知識點的清楚明白。緊扣課文內容和結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從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出發,把握了大綱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識點。而小組討論和電腦課件的運用,則使課堂生動活躍起來。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將抽象的生物入侵者概念變為活生生的東西,進而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當我讓學生們交流小組學習成果的時候,課堂氣氛再次活躍起來。無論是上講台交流的學生,還是其他的小組成員,都透着自信和喜悦。台上,一面展示自己製作的電腦課件,一面侃侃而談;台下,更流露着認真與躍躍欲試。奇妙的大自然展現在同學們眼前,神祕的生物入侵者變得真實生動起來。更讓我興奮的是:每一個小組都提出了防治生物入侵者的方法。其中更有小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除了嚴防死守,防止生物入侵者入侵之外,更應該已天敵來進行生物治理,而最重要的是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當小組交流結束的時候,學生們熱烈的掌聲告訴我:這一堂課,他們有所收穫。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4

我的欣賞課《溜冰圓舞曲》是這樣設計的:初聽時,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再聽時,讓學生按節奏的變化區為樂曲分段,並辨別哪兩個部分基本相似;分段聽時,分析比較兩個主題在旋律進行及節奏上的特點,聯想這兩個主題各描繪怎樣的情境,並隨着音樂模仿;接着分小組討論,可用哪些形式來表現樂曲?於是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有的創編故事,有的用繪畫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現樂隊.然後出示一條旋律,學生仔細觀察後找出提示中的旋律進行及變奏規律,進行創編樂曲,然後分別視唱改編前後的樂曲,再次體驗旋律、節奏等因索與樂曲情緒的關係。

這樣經過在不同層次上的反覆聆聽及親身體驗、合作參與後,使學生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得出音樂的旋律進行及節奏變化與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之間的內在聯繫,並通過再次合作,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樣的欣賞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實踐能力均有提高;思維及反應能力較從前敏捷;自信心也增強。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5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在十月十四日,我聽了試驗二小王娜老師講“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感到這堂課上的不錯,很紮實。

王娜老師的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王老師導入課題的方式新鮮。抓住癥結詞“精彩”、“糟糕”,透過有情緒地讀引導學生從詞的情緒顏色上去理解課題,並讓學生接洽生活實際,來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第二,出示預習提醒,讓學生根據預習提醒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熟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第三,鄭老師把握住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引導學生從癥結的詞語(如:“忸怩”、“得意洋洋”等詞語),還有癥結句子中去體會、感悟作者的情緒,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自己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到達理解課文資料的目的。我以為鄭老師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很到位的。第四,朗讀領導也很新鮮。鄭老師在朗讀領導時,除了一般情勢的齊讀,抽讀以外,我以為她在朗讀訓練上的獨到之處是抓住課文中“爸爸”、“媽媽”的語氣,從他們的動作、神態上去感悟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抓住人物對話讓學生有情緒地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分主角讀課文效果很好。第五,從鄭老師這節課中能夠看出,鄭老師的根本功比較紮實,教態親切自然,課堂調控潛力比較強。

有一些不足,我以為鄭老師如果在上課時更投入一些,課堂語言更精練一些,可能效果會更好。另外,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前鬆後緊,最後在課文的拓展和延伸上,時間稍嫌不足。但是,我以為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不斷反思總結的過程中,信任語文課堂也會越來越精彩。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6

1.材料上的考慮,注重了色彩美

前兩次試上活動中,我們請幼兒在綠色和橙色紙上繪畫大白鵝,雖然效果也不錯,但我總覺得大白鵝不夠突顯。一次我到蘇州觀摩優質課比賽活動時,看見蘇州那所幼兒園的牆上張貼了一幅幅黑色卡紙的水粉畫作品,頓時讓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到了讓幼兒在黑色卡紙上畫大白鵝,這樣不僅可以讓大白鵝的白、紅在黑色上十分的跳出、醒目,更擴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可以讓幼兒隨意的想象大白鵝在什麼地方遊戲,而不會出現綠色底就是草地的狹隘局面,對幼兒的拓展思維的發展有利。

顏料的色彩我為幼兒準備了白、紅、黑三種顏色,背景裝飾的藍、綠、黃、粉色則用了油畫棒,這樣不僅可以讓白、紅色在黑色底版的襯托下顯得更加亮麗、漂亮,而且還避免了因為顏料顏色太多,不停的換色造成混亂、混色而影響了整幅畫面的美感。

2.運用故事情境來畫白鵝,易於幼兒理解和掌握

雖然我班幼兒已經嘗試了近一年的水粉畫,但對於學習繪畫一種新物體的幼兒來説,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要想讓幼兒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不同姿態的白鵝造型,老師枯燥的講解、示範,幼兒不一定理解和掌握,只有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才能讓幼兒又快又好的理解和表現出來。於是我結合了大白鵝的外形特徵,創編了一個“草地上有兩個蛋寶寶,它們因為分離孤獨而打起了電話”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中很快就學會了畫大白鵝。隨後我再引導幼兒知道,只要變換兩個蛋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就能畫出不同姿態的大白鵝形象。這種方法不僅增添了作畫的樂趣,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作畫難度,讓幼兒輕鬆愉快地學會了畫大白鵝,非常有趣,也更體現出了它的有效性。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7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們組遵循了以下原則:

第一個原則:以學定教。

張力軍老師曾經説過,學生的學習終點就是我們的教學起點。學生會的不用教,學生在理解和認識上有困難的地方才是教師需要下功夫的地方。這節課中,學生都能理解到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歡,但是對於作者和鳥兒之間的信賴,不僅有喜歡,更多的是作者對鳥兒的寬容和尊重,這是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因此,我們將這一點做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去找文中的“我”都做了什麼並根據“我”的做法談談自己的理解。在學生充分交流後,提出問題:馮驥才養珍珠鳥,“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什麼也不做。” 你同意嗎?為什麼?讓學生深入理解“我”的做法背後所隱藏的對珍珠鳥兒的尊重與寬容。

對於文中一邊寫鳥,一邊寫人這樣的寫法也是學生不易關注的地方,課上也是將此設為教學目標,先帶着學生學習其中一段,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讓學生感受這種方法,然後再讓學生到文中去找還有哪些地方也是用了這樣的寫法,再體會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第二個原則:立足篇章。

高年級的閲讀教學一直強調要有整體的觀念,在這學期開學進修時,宋老師也是一再強調篇章閲讀的重要性。本節課中,我們就圍繞篇章閲讀為開展教學。那對於這樣的名家名篇來説,我們應該讓學生有什麼樣的收穫?記得也是張力軍老師曾説過:“學習老舍的《貓》,不是要讓學生對貓感興趣,而是對老舍感興趣;學習葉聖陶的《爬山虎的腳》,不是要讓學生對爬山虎感興趣,而是對葉聖陶感興趣,課下去找他們的作品來讀,這才是成功的語文教學。”這節課中,我們也是以“學文識人”為目標,讓學生回憶國小教材中所有的馮驥才的作品,拿來比較,然後發現其在文章結尾出幾乎都有點睛之筆這樣的特點。然後在拓展一片課外的馮驥才的文章,加深學生對馮驥才寫作特點的認識。

雖然設想的很美好,但是現實很殘忍。這節課後,我覺得學生在理解“尊重寬容”時,還不夠深入,如果教師課堂上能過再給學生多一些時間的話,學生的感受可能就會更加到位;再有,就是教師在時間把控上做得不夠好,以至於出現前鬆後緊的情況,對於後面的拓展閲讀時間有些短。

在這我們組進行研討課的過程中,非常感謝蔡校長和黃主任,蔡校長為了打開我們的思路,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把自己聽了好幾節比較閲讀課的心得和我們分享,並把自己的聽課記錄複印成冊,供我們學習;黃主任也是每次都聽我們的試講,並抽時間和我們進行交流、説課,在重要的教學環節和比較閲讀篇目的甄選上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使我們的教學設計逐漸完善;與此同時,我們組內的每位老師都是特別認真,不遺餘力地幫助年輕教師理解教材,修改教案,根據自己這麼多年的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僅在教學上給予幫助,還在學生的培養,學生上課習慣的養成上交給年輕教師更好、更多地方法。在此,向每位曾予以幫助的老師説聲感謝。

以上就是關於我們組的這節研討課的想法。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8

《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先引起我興趣的不是課文內容,而是文章的作者──林海音。過去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一篇文章《竊讀記》,當時給我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我們清楚地記得文中的一句話:“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曾經在同學們中間轟動一時。因此,作者林海音這個名字我們都還記憶猶新。

今天又讀到她的文章,不僅感到似曾相識,更有進一步瞭解她的慾望,想了解她的成長經歷、瞭解她的寫作風格。當課文插圖裏的小姑娘與《竊讀記》裏插圖中長得一樣時,我們感覺更親近了。課後資料袋的介紹,證實了我的想法──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説。也就是説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從網上如願以償地查到了《城南舊事》的資料。令我驚喜的是裏面的插曲《送別》竟是多年以前我就熟悉的老歌。我就這樣喜歡上了這篇課文,不如説是喜歡上了作者──林海音。

於是我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我要讓學生藉助課文走進作者和她的作品《城南舊事》:

1、明確“自傳體小説”這種體裁,介紹小説《城南舊事》中的幾個故事。學生知道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與作者相近,產生了興趣,藉助於學生的好奇心,就勢給他們補充了其中的一段文字,加深了對這部書的喜愛之情。

2、然後處理課文詳略分明。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

”藉此使學生又瞭解了作者所接受的教育──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3、最後重點指導朗讀課文最後兩自然段。其一是讓學生感受作者優美厚實的語言表達;,其二是讓學生體會作者真摯的情感;其三是這些句子特別適合朗讀訓練的指導。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9

在執教《童年的朋友》時,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和你的玩具有什麼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裏,和我一起欣賞月亮裏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着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最後,我覺得應該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如何變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時,我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體會文中的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朗讀時孩子們充滿着激情,飽含着對玩具小熊無比的喜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如何把文中的語言加以積累,我設計了一個説話練習,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當然,在教學中有很多不足之處,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得不夠,因此學生對於文中的重點句讀得不夠味.我的時間還不是把握得最好,朗讀的次數和深度都沒有到位,也是因為有了想面面俱到的心理.學習環節中最後一個環節,複習鞏固來不及完成了.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0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並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繫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為寫話的示範。

一、好句子、好詞語積累。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為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不足的是在指導閲讀時,什麼讀出來比較平淡,沒有引導生對重點詞的指導讀。

二、充分發揮學生質疑的能力。

弄清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2、為什麼種葫蘆的那麼喜歡葫蘆,最後葫蘆還是一個個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以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生通過自己閲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後,導出最後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麼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麼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為什麼他那麼喜歡葫,那他在做什麼呢?”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三、讀、畫、説結合

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通過讓學生讀,在讀中畫出種葫蘆人的想、説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為種葫蘆的無知與不聽勸告,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後葫蘆就落了。以抓重點詞來理解,指導朗讀,如“自言自語”説話就要小聲,在讀這句話時要想象自己這時就在跟自己説,“快”鄰居的勸告很急,“奇怪”種葫的人無知又不聽勸告的語氣等。不足,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了不同的語氣,但在讀時的語氣還沒表達出來,主要是重點詞的讀的引導還不夠。

教完這節課,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揣摩文字背後的東西,讓學生產生怦然心跳的感覺,使其意皆若出於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讀起來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讀得有滋有味。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1

學生對上學期第五章《電流和電路》的電學知識遺忘得比較多,也就是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另外,開學第一天難免有些進入不了狀態。

所以,綜上所述,本節課效果不是太好。我應該提前幾天把演示儀器準備好,或者是在上學期末先備課把實驗儀器準備好,而且得有備案,上課前應該事先再把實驗做一次,還要帶電吹風。應該準備一些多調動學生的小實驗,或是小活動。

我先是由閃電高壓放電現象開始引入,這點我覺得有點不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是否可以給個“電壓”這個名詞,讓學生説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接觸到“電壓”這個名詞,讓學生自己領導自己,進入 《電壓》的大門,不僅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還鍛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2

課堂上,許多教學環節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現將此課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的以下幾個環節體現得很充分: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在課題中。什麼是“寓言”,我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藉助電腦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寓”裏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誇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我設計了表演這一環節。表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角色。而老師呢,與學生是平等的,也參與到學生的表演當中順勢而導,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使表演不是對課文內容的機械重複,而是有延伸、有昇華。

(二)充分開發、利用教材,注重語文三維目標的訓練。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來。訓練的味道要濃,育人的意識要強,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也要體現。

例如:在導入環節,老師不光是告訴學生什麼是寓言,還交代了學習寓言的方法,並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

在生字學習中,儘可能的擴大學生學習的信息量。“盾”字的演變過程,展示了漢字造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詞語連起來説一説,連詞成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些設計既體現了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為了突破難點,老師將這個人誇口叫賣的兩句話以結構圖的方式出現,引導孩子抓住這兩句話中的質問點進行文本對話。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有效的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思維進行梳理,為寓意的理解搭設了橋樑。

寓言百寶箱,更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為教與學服務。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都得到了體現。猜謎導入、課文動畫、“盾”字的演變過程,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對話和寓言百寶箱兩個環節,媒體的交互功能又為學生的學習搭設了平台。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實施了在閲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把握文章“感情線”,進行品讀、感悟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説:“教育之沒有情感,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拋開以往以分析課文為主,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而是採取了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主線,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品讀、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不快樂”,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樂來喚起人們的同情心,喚醒讀者的環保意識。於是,我就以這一個“不快樂”作為引導學生們學習文章的線索,讓學生們找到有關的句子去進行品讀和感悟,從而理解課文,從小樹立環保意識,重視環保。

(二)、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讀的訓練,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感情薰陶。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把學生帶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景中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產生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的意識。這篇文章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蒲公英開花時的快樂與被環境困擾時的悲傷那些語句,蒲公英的“快樂”與“悲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有一些“唉”、“哈”、“啊”這些語氣詞,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來理解課文,以讀貫穿整節課,層層進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從而對蒲公英產生深切的同情,對污染環境的行為產生痛恨之情,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聯繫實際,引起共鳴

讓事實來説話是最後的論證方法。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容表現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蒲公英的遭遇很多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讓學生聯繫實際來理解課文,那樣會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學生“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説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

(四)、品詞品句,訓練詞句

學習語文,其中一個任務是讓學生積累詞彙,豐富學生的語言。在這篇課文,重點訓練三個詞語“愁眉苦臉”、“迫不及待”、“震耳欲聾”。這些詞語都是讓學生通過品讀句子,在語句中去理解,去學會應用。

(五)、不足之處,有待完善

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時間安排上,把握得不夠好,以至於後來的總結部分內容講得不夠完整。再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夠。這些都有待自己以後改進。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4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習得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忘言”之説,説的是人們閲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後人們往往記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意思,卻忘記了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學。這是閲讀的規律,但我們的語文課則不然,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得意”,更要讓學生“得言”。學生的語言如何習得,運用課文的語言來表達是條捷徑,我的這堂課儘量讓學生多説,潛移默化中習得這種語言。

感情朗讀,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言,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小組讀、表演讀。課伊始,我讓學生帶着自豪之情反覆朗讀課題,讓學生逐漸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世界,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調。用多媒體欣賞3-4小節的課文朗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暢談所見到的沙漠,當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幅幅廣袤無邊而又荒涼的沙漠圖出現在學生眼前。隨後用“小駱駝明白了________”説一句話,待大家把句子説完時,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課最後,我又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言語實踐點,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駱駝……”説上一句話,再遷引到學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説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説:“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這堂課上我得到劉老師的多次表揚。”這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活”了起來,“火”了起來。一個個眉飛色舞,歡聲笑語,清真意切。這一對話使“潛在文本”轉化為“現實文本”,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顯生命,巧設平台創造語言。

“給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這堂課上,我利用課文空白點,建構了一個續寫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書本語言的內化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悄悄地”落實在其中,又把課文的表達技巧“默默地”遷移,變為學生自己的表達技巧,這對學生來説是一個挑戰。這堂課,學生能夠挑戰成功,一是因為學習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語實踐,對文中的重要語言已能靈活運用;二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眾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課文學習,學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於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台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台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所創設的小駱駝與小紅馬的再次見面充滿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駱駝也把小紅馬帶到沙漠中,小紅馬面臨種.種尷尬,消除了對小駱駝的偏見。這樣的平台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愛的教育,故事的結尾很多同學都能想到小駱駝和小紅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緊扣課題,不斷深化主旨。。

這是在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足之處,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句關鍵性的話沒有在教學中做到環環緊扣,如果能在教學駝峯、腳掌、眼毛的作用時,不斷反覆地朗讀體會這句話,就能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一步步地深入,使課文主旨的揭示有一個不斷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5

《搭石》這一課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兩個人面對面過小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6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説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説是“當上”“成為”,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説,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説,成為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説,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説出是水,因為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説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7

1億有多大是第一單元學習結束後的一節綜合應用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有多少,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一、 重研究方法的訓練與研究能力的培養。

教師以“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為研究素材,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研究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上。“怎樣才能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教師啟發學生思考:要想研究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億張紙摞起來直接進行測量呢?不能直接測量怎麼辦?啟發學生説出: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體是多少。這是一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這種思想,學生再遇到像“1億粒米有多重”、“一億枚硬幣摞起來有多高”這樣的問題,便可以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引導學生組織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本節課的主旨,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一億有多大。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活動小組的結合,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切實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平台和空間。

三、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教學中不僅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教學思想方法。如一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測量一百張或一千張紙的高度,再推算一億張紙的高度;一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以測量,就以測量一本書的面積,在推算一億本書的面積,這樣把複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有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教學反思:這節活動課,我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經歷猜測、實驗、推理等過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動,從而充分感知1億這個數有多大,並獲得成功的體驗。一開始上課,我設計了猜想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 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有的學生説:“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小山那麼高吧!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個房間吧!有的學生説:“大米粒太小,能裝滿一個衣櫃吧!”還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並未扼殺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給學生10條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1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1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高度,再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1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測量,就測量一本書的面積,這樣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1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1億有多大,那麼,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有的學生準備了一定數量的稿紙、有的學生準備米粒、或一定數量的1元硬幣……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準備的東西自由結合成活動小組,各組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等,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事實説明,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很大的。通過實驗他們推算出了:1億張紙有6000多米高;1億本數學書的面積約315公頃;1億粒大米約1噸重……。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些結果比較抽象,很難想象出來,我適時出示了課前學生蒐集的資料,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學生不禁唏噓一片。一億張紙摞起來竟然有3個多王屋的天壇峯那麼高;1億本數學書有74個珠穆朗瑪峯那麼高,…學生直觀的感受了1億的大小。整節課,我讓學生去實驗、去發現、去探究,切實給了學生自主活動的平台和空間。課中我有點遺憾:就是當有學生問用數學書整本數的頁數研究的問題,我卻説: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我如果再放手一點,讓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課應該更精彩,亮點也會更多的吧!就是確定研究方案、載體、方式這一環節沒能與學生深入討論,大膽讓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研究,今後要多靈變,靈通些,課上得更好些。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8

《這個辦法好》講述了少年毛澤東與小夥伴們上山幹活時,指揮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撿果子的故事。説明做什麼事都應當少花力氣幹出成績的道理。

本文生字較多,會寫的字 7個,我會認得字 14個,再加上是低年級學生。基於這兩個特點我儘量讓枯燥的識字教學“活”起來。

一堂課的成敗,關鍵在於孩子是否對這堂課感興趣,所以我以生字為主體,以多種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愉躍中學。

識字教學,我倡導在學文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識字,以自學、合作學、個體檢查、遊戲等多種方法落實識字教學,鼓勵引導學生學會理解運用漢字、詞語。俗話説: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一步,初讀課文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對生字新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讓學生自主認讀,加深記憶;第三步,採用小組合作做遊戲的方法鞏固記憶生字的音形;第四步,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檢查正音;第五步,利用擴詞、用詞語説話深化學習,達到識字、理解、運用的目標,為下一課時的寫字做好鋪墊。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緊扣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學習課文時圍繞“誰想出的辦法?”“什麼好辦法?”“辦法好在哪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評悟課文,感悟辦法的妙處。

教學中,我還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拓展中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我們平時進行值日時,也要注意和別人分工協作,這樣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值日任務。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19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原因是什麼?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説,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説,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裏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裏,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裏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一直不能忘記這個片段,“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我總是為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20

學生參與面小,並且不夠興奮活躍,主動性不強。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本身的原因是很值得深思的。課堂一開始,學生回答還是比較積極主動的,尤其是我導入後和同學們談節日和吃的關係的時候,由於有點幽默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是很融洽的,我問同學們從文中讀出什麼以後,幾個同學談的都不錯。我還趁機讓幾個同學勾勒梳理出文章的輪廓。

但是到了我談 “汪曾祺是一個嘴饞的人”這個問題時,同學們顯然不感冒,一度出現冷場,幾個同學分析也沒有圍繞這個點展開,教師比較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讀出問題上來,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上完課後,我和淄博市教研室的崔老師交流才得知,桓台本地特產就是馬踏湖的鴨蛋,感到非常的惋惜,自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和拓展的資源!所以説教學設計沒有觸發學生的興奮點,對學情估計不夠充分,是應該吸取的一個教訓。另一個教訓是教學中應變能力欠缺。如果當時冷場時,我組織同學們結合這一點討論交流,並且結合文本説明理由的時候,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情況。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21

《秋思》是五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這三首詩都是抒發作者思鄉之情的詩歌。通過前一首詩《泊船瓜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理解詩句意思,體味詩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進行這首詩的學習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閲讀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想象詩境,體味詩情之上。

一、品讀

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的意思。接着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想象

學生自讀,解疑後,我引導學生髮揮想像:作者客居洛陽城,見到了秋風,就是見到了什麼?學生由一“秋”字,聯想到蕭瑟的秋天來了。我進一步啟發學生“秋天來了,作者見到了秋風,還見到了什麼”?學生腦海中儲存的關於秋天的意象紛紛湧現出來。有的説詩人在洛陽城裏見到樹上的葉子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風一吹,樹葉一片一片的落下來。有的説詩人在洛陽城裏見到白花謝了。還有的説詩人在洛陽城裏見到燕子飛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着整齊的隊伍往南南方去。這時,我進行小結:是啊,秋風使秋葉紛飛,落紅滿地;秋風帶來了淒涼和寂寞,客居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怎能不勾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呢?這時,他想寫一封家書給家鄉的親人。他會給哪些人寫信,寫些什麼呢?現在,你就是詩人,你就把你寫給親人的信,給大家念一唸吧!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的時候,此時我説:詩人飽蘸深情寫好家書,封好後又做了件什麼事?詩人為什麼又拆開信封?拆開信封后他會做些什麼?想象一下,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故事。

課後孩子們改寫的《秋思》都比較成功。

唱臉譜的教學反思 篇22

優點:整堂課層次清楚,節奏快,容量大。尤其是複習鞏固四個遊戲的設計獨具匠心,從拼音到字到詞再到句,最後迴歸課文,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課件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充分展現了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

注重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語文與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整合。

缺點:課堂上的即時評價還不夠到位,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在這堂課上,當孩子們在給“冬”找朋友時,有個學生突然冒出“冬意盎然”這樣一個詞,我聽了馬上就説:“這個詞應該是‘春意盎然’。”現在想來我當時的處理是挺笨拙的。如果當時我能問問小朋友,你怎麼會想到這個詞的,你為什麼會覺得冬意盎然呢?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冬天的感受,這樣一來,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給了學生鍛鍊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3ejm7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