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內容關注學生的興趣又富有時代特點,反映了美術教材內容體現傳統與時代的關係,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和思路,更將實現科學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這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種類、功能、造型等相關知識,學習表現機器人的多種方法。啟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本課設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為繪畫表現.通過本節課的講授,我覺得能夠達到預想的教學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瞭解機器人,並且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思考,展開想象並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用繪畫形式表現的機器人造型與功能.

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用不同幾何圖形拼貼機器人的遊戲,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 為解決學生在造型時作好鋪墊。在介紹什麼是機器人的時候給學生們播放了 一段錄象片,使學生更加了解機器人,為設計做好知識準備.

為了突出重點,,我分析並將收集得大量關於機器人的圖片和資料進行歸類,充分課本中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機器人重點欣賞將種類歸為:助人、娛樂、奇幻的.並適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接着從外形上啟發學生的造型表現.讓學生們瞭解機器人的造型不僅有人的形象,還有車型,動物型,幾何體型等等。在這一環節中,我始終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發現.學生在思考、回答中學習得非常認真而且感興趣,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解決學生創作的難點時,採用的幾何框架起稿,定好結構,再與學生互動中進行個性的添加.重點是師範動作及服裝等的設計.這個環節中,學生大多有自己的想法了,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如何來組織畫面,從動作,外形等方面實現設想.示範不必完成,卻可以展示課前準備的完整稿範畫,讓學生提升畫面整體的把握能力.

反思本節課也有幾點不足,第一,我在教授與欣賞圖片和了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佔用的時間有時會過長,遇到學生過分的積極就不會把控好,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更好地規範和要求,做到靜問精答,爭取留足時間給學生創想的天地.第二要在示範前就講明黑板示範只有一邊,畫過就會擦去.並明確要求創作時不許臨摹.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動腦,展現自己的創意.最後在評價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評價能力,可以多評幾個獎,如:最佳造型獎、最新創意獎.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2

機器人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説都是充滿了神奇的誘惑,孩子們隨口就能講出好幾種機器人,孩子上課的積極性很高。備課時,把本課分成2個課時來學習,先是用繪畫加想象的方式來表現機器人,然後是利用廢舊材料動手製作立體的機器人造型。可在實際上課時,孩子帶的材料不是非常充足,有的甚至會忘記,因此我讓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畫機器人,另一組用廢舊材料製作機器人。在課前導入部分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錄象片,使學生更加了解機器人;在介紹機器人的種類與功能時利用大量的圖片進行説明;結合生活中的機器人和繪畫作品中的機器人的造型來啟發學生的造型表現讓學生們瞭解機器人的造型不僅有人的形象,還有車型,動物型,幾何體型等等。在這一環節學生學習的非常認真而且感興趣,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對於用繪畫來表現機器人,小朋友都能説出自己的創作意向,他們賦予了機器人超乎想象的本領,有時讓我們這些成人也頗感新鮮。這充分説明了孩子想象創造能力的可貴。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機器人的認知來源大部分都來自電視或漫畫書,真正看過機器人的學生幾乎沒有,這也反映了我們學生課餘生活的相對單調和社會公共設施的相對落後,所以學生畫中的機器人大都是方方的腦袋,方方的身體,外加一雙圓圓的眼睛……形象好象比較單一,製作的機器人相對來講完成還是很出色的。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3

《機器人夥伴》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種類、功能、造型等相關知識,學習表現機器人的多種方法。啟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通過本節課的講授,我覺得能夠達到預想的教學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瞭解機器人,並且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用繪畫形式表現的機器人造型與功能。

為了突出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我在課前收集了大量關於機器人的圖片和資料。在課前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用不同幾何圖形拼貼機器人的遊戲,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為解決學生在造型時作好鋪墊。在介紹什麼是機器人的時候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錄象片,使學生更加了解機器人;在介紹機器人的種類與功能時利用大量的圖片進行説明;結合生活中的機器人和繪畫作品中的機器人的造型來啟發學生的造型表現讓學生們瞭解機器人的造型不僅有人的形象,還有車型,動物型,幾何體型等等。在這一環節學生學習的非常認真而且感興趣,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反思本節課也有幾點不足,第一,教師在教授與欣賞圖片和了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佔用的時間過長,學生造型表現的時間稍短些,如果在這個環節能夠更加合理的分配時間那麼學生在造型表現和展覽講評環節會更合理.第二要在評價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評價能力,如評最佳造型獎時有很多學生符合條件結果老師只准備了一個獎盃,會讓很多學生失望的.今後要注意這一點.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4

注重“創設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中一個新的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然而,“創設情境”是教師個人的任務還是由師生共同完成,是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兩種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積的近似值”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

首先,應避免情境由教師備課時一個人精心設計好,避免問題由教師提出來,避免學生始終被教師“牽着鼻子走”。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問題情境。本課教學從討論“買菜時應該考慮瞭解哪些信息呢”入手,瞭解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的真實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看法的基礎上提供相關信息,使每位學生都成為情境的創設者。本課還創設了“填寫發票”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繫剛才大家解決的問題,提出“你能幫賣方填寫一張發票嗎?”,使學生產生“填寫發票”的需要。然後指導學生親自嘗試填寫發票的過程,在填寫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填寫發票的方法,從而獲得了“必要的數學”。在這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思考的主體 是學生,教師只是根據學生隨時出現的問題加以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始終是問題情境的主動參與者。創設情境並非是教師的專利,教師應該積極引導每位學生參與到情境設計的過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其次,應避免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較少,討論的焦點應避免停留在“積應該保留幾位小數”上,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積的近似值”的應用價值。本課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根據計算結果幫賣方開發票寫金額)產生疑惑,並嘗試自己解決,進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達成共識(錢應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而能正確運用於實際生活中。

最後,要充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針對性強,且具較強的開放性。學生討論的焦點也最終落腳在“哪種結果更合理”上。從而在討論合理性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積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力求每位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在例5教學後,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加深理解:其一,舉出老師生活中購買東西的例子,有的錢保留一位小數(商場不收分了),有的錢保留整數(自由市場討價還價,瞭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讓學生認識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保留;其二,通過一道應用題的練習,讓學生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多次保留,比較哪個值最精確,從而讓學生明確,數位越多越精確;其三,安排一道計算結果正好是兩位小數不需要保留的應用題,讓學生明確取近似值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最後的鞏固練習中結合生活實際,根據3個商場的價目表,讓學生設計購買3樣東西的方案,由於學生要考慮到價格、質量、路程、時間、信譽等問題,因此出現了多種方案,是一道開放題。學生既得到了技能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5

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主要在於利用了觀察法和範讀法。

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範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範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裏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這堂課上,教師範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並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範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裏,我們該反思什麼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6

歷史故事《孫中山破陋習》運用了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活潑能幹與纏足時和纏足後的肉體與心靈上的痛苦,揭示了纏足對中國婦女身心的殘害,謳歌了孫中山從小敢於同封建勢力做鬥爭的精神。

聽了薛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我有以下收穫:

一. 緊扣文本,精心設計問題

在體會姐姐纏足時的痛苦環節,薛老師用了三個問題“用的布條是什麼樣的?怎樣纏?姐姐的表現是?”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逐步體會纏足之苦;在體會孫中山生氣與心疼交織的心情時,相機追問:孫中山在生氣什麼?又心疼什麼?,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孫中山的內心,深入解讀文本。

二. 補充資料,注重拓展

本文所寫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再加上年齡閲歷關係很難體會到纏足之苦。薛老師精心設計了以下環節:利用多媒體出示正常腳部骨骼和被纏小腳的骨骼對比圖,並且配上纏足過程文字説明;通過補充資料古代審美“三寸金蓮”與學生動手量一下自己腳部的歷史與現實的.鮮明對比,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纏足這一習俗之陋。

三. 説話訓練,加深體悟

“媽媽含着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後的省略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薛老師巧抓訓練點:媽媽進了房門,繼續( );姐姐越來越( );孫中山站在門外。讓學生在説話中加深纏足陋習對人的殘害的體會。在學習最後一段時,通過拓展“人們聽到這個消息,會説什麼?”創設了幾個情境,讓學生在説話訓練中體會纏足陋習破除的大快人心。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7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我覺得這堂課上得紮實,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範讀法。這兩種教學法,在只有三尺講台,一支粉筆,缺少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農村國小特別適用。觀察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説説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並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着的思想感情。範讀法。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8

本課講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張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啟發,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要想*意外的收穫是不現實的。全文內容簡明,情節曲折,其中藴含的道理比較深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課教學,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感悟要想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彼得説的話進行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然後,我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閲讀討論來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了課文脈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 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 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出來。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整個課堂是輕鬆民主的,我對孩子們充滿了信心, 在孩子們一次次地突破難點的時候,我的內是愉悦的,然後我想到我平時對孩子們的能力和認知水平都小瞧了。我驚歎他們可以輕鬆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彼 得.弗雷特種的是花,為什麼他説自己找到了真金?他為什麼要無比驕傲地説?他為什麼説他是唯一的?等等。他們一針見血的切中了文章的要害。當然,他們在解 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語言不是組織的特別恰當和到位,這和他們的語言積累和表達水平是相關的,這時候我及時地幫助他們歸納和總結這個深刻而有哲理的道 理,我覺得這不是代替學生説話,而是有效地幫助孩子更好地認知。

在一步一步孩子們突破難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有些心急了,有的地方處 理的不是太到位,比如:我讓學生找彼得和大多數淘金者表現不一樣的地方的時候,沒有耐心地讓孩子們找準那些詞語,比較不同,有些泛泛而談了。在對“真金” 的討論展開的時候,我有些高估了孩子的語言水平,怎麼用淺顯的語言表達,這成了我要探討的方向。

這節課,我定的第一個目標,是要引導學生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我覺得正確流利可能做到了,但是有感情遠遠不夠。因為讀的太少了,沒有對全文的整體朗讀,對關鍵句段,沒有細緻地指 導。這可能和時間不太夠有關,但是主觀原因還是存在的,教學環節的缺失和朗讀訓練安排的度不足,這都是造成學生沒有能夠有感情朗讀的原因。以後在備課和教 學中在這方面要加以改進。

總的來説,這節課上有很多驚喜,我希望的是我給予學生更多可以發揮個性的空間,能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能給予學生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另外,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課堂不呆板,課堂上有驚喜,課堂上有創新,我會朝着自己預想的目標努力!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9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在閲讀過程中,同樣會有他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閲讀,“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桂林山水在作者的眼中,在作者的筆下真得很美。學生從閲讀中能很快地體會到這一點。在教學片斷中,我讓學生感受文本的美,學生很快就從文中找出優美的語句説出自己的感受。同時,我更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實現對文本的超越。

學生説能看見小魚在水中眨眼睛,要知道魚的眼瞼是一層透明的薄膜,那麼水有多清啊!而螺螄的蠕動又能感受到水的清洌。這樣的回答引起孩子的共鳴。雖然沒有文本描繪得那樣優美,可我認為這更符合學生的特點,閃爍着童趣的靈性。閲讀教學要讓學生用心感悟。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0

《麋鹿》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敍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於回到祖國的坎坷命運,體現了我國政府對於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視。

對於這樣的説明文,《語文課程標準》也在階段目標中提到,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這篇課文內容簡單,條理清楚,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引導學習,學生很有可能會索然無味。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走進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實現三維目標。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覺得《麋鹿》的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正好語文《補充習題》上有兩份表格,非常適合孩子通過閲讀課文後進行自主填寫。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先默讀課文,自主填寫表格,然後再集體交流。這樣,學生在自學的時候有了很多的靜思默想的時間,所以在交流的時候就比較有條理,説得比較充分。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踴躍發言,一改平日裏寥寥無幾的舉手。可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是相當重要的。在學生交流的時候隨機進行朗讀指導,探討説明方法的運用,談談自己的感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1

一、是從現實問題出發,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做數學,教學中多次營造現實情景,用“‘分’後面小錢怎樣處理”,“操場面積保留到哪位”等具體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思考體會近似值的產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突出“聯繫生活實際想問題”,在學生掌握近似值有關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是重視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教學中提供了很多讓學生表達,傾聽,提出自己想法的情景後體會,如討論“分”後面的“千”怎樣處理,討論操場面積用近似值還是用精確值表示,截取到哪一位,這些交流後討論都深化了學生對近似值的理解,豐富了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是創造性使用器材,如把例子情景化,把練習二第三題進行改造後作拓展數學內容,這樣創造性使用器材,使教材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更能體現生活中的數學價值,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2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於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在這節課中主要是使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並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和探索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地建立電路的經驗。

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設計組裝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電路,掌握電池盒、小燈座和導線的安裝和連接方法,畫出簡單的線路圖,形成一個簡單電路的概念。但是由於學具袋中的學具質量不是很好,導致很多學生在安裝小燈座和電池盒時,時間用去了一大半,而且個別小組沒有成功安裝好,因為有些材料被折斷了。後來讓學生點亮一個小燈泡,並畫出簡單電路圖時,大部分學生顯得很是困難,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沒有按着教師的要求去做。個別畫出來的電路圖也是不準確的,導線沒有畫直,小燈泡畫得不準確,電池盒也畫出來。沒有真正形成簡單電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臨時改變教學流程,將下面的內容安排在下節課。

今天我承接上節課留下來的內容又上了一堂課,指導老師也來聽我的課。總感覺整個教學流程不是很好,學生方應慢、交流部積極;而且對於上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問題:1、指導組裝用電器時,注意點強調未到位,使個別實驗組在安裝電路時小燈泡沒有亮,未找出原因。2、學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個小燈泡發亮的實驗操作後,才展示其中一組連接的實物圖,這並不能代表全班學生的做法,太過侷限。學生的電路圖畫的不規範,沒能及時的糾正。

所以在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時,他們實驗的很慢,顯得交流的時間很緊迫。後來指導老師給了我一些意見:1、不要讓一個小組中的一個學生來畫電路圖,讓他們先都畫着實是看,在讓他們動手做實驗;或者是讓完成好的小組立刻上黑板畫出電路圖,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畫出來的那些連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並指出不同在哪裏,讓學生對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有個初步的瞭解。同時也可使學生意識到使兩隻小燈泡亮起來可以有兩種方法,並讓學生嘗試去試試第二種方法。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3

《蒲公英的種子》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同,從而告訴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

新課標“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為立足點,圍繞“讀好書”這一教學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依據閲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閲讀的認知規律,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創設朗讀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這些蒲公英的種子在微風的吹拂下離開了媽媽的懷抱。他們要到廣闊的天地中去,也許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們現在都是蒲公英種子,一陣陣風吹過,你們飛到了天空中,朵朵白雲從你們身旁飄過,你感覺怎麼樣?教學中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生是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讀出來。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讀進去――理解課文,讀出來――表達情感)。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較、畫相等的角。依照新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具體內容,從提高學生數學興趣入手,讓學生經歷同化新知識、構建新意義的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動手實驗,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體驗類比和轉化的思想。

一、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我在上課時認真把握了以下幾點:

1.首先在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導入問題的設置,達到對舊的知識進行適當的複習的同時引入角 的比較,引人與新知識的講解融會貫通,一氣呵成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遷移的能力,用類比的思想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較。

2.在角的形象比較中,要努力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有助於學生靈活地學習知識。

3.問題的設計給學生留有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隨着問題的步步深人,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突出了本課時的重點,也分散了難點,最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4.作圖的摺紙操作應作為一個補充知識,不必強求知識的記憶。動手操作、相互交流等活動,又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5.在畫時,畫相等的角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究,如何畫應是老師必須給予提示與講解的,特別是如何放角的頂點與邊。

6.角平分線的知識是一個幾何中的重要知識點,雖然在此不是重點,但在教學中,老師不能放鬆,而是要加強講解。

上課時採用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景以同學們比較熟悉的公園導遊路線圖引入角的大小比較。

(2)利用課件,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展示疊合法的操作。

(3)回憶用度量法,使學生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較的一般方法。

(4)問題探究,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和與差的運算。

(5)問題引申,引導學生髮現角平分線,並歸納角平分線定義

(6)典型例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本課,自始至終滲透着實驗、觀察、類比、歸納等數學思想方法,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反映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的新理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思考,善交流的良好學習慣。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5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是教師成長的至理名言,許多教師有較深刻的體會。

如果一個教師或許工作了20年,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個經驗的20次重複。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原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是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為什麼只有經驗不能成長?為什麼經驗加上反思就成長了呢?

1.反思使經驗(含教訓)變成教學智慧,從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啟發

葉瀾先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反思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片面、膚淺的經驗;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隻是經驗的累積;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隨之不斷增長。教師越能反思,就越是好的教師,越能使自己的經驗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一位數學老師教的學生成績總比別人好,別人問他是什麼原因,答不出,後來通過反思,發現原因是每個學生只用一個作業本。學生要隔天才能看到先一天自己做的作業情況,經過認真總結,他的經驗就提升為及時反饋原理,討論時,老師們也認為,只有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與模糊認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2.反思能幫助自己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反思能幫助教師從每天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中發現自己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反思的目的不只是回顧過去,而是為了指導未來的行動,反思幫助探究和解決問題,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有的教師在反思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分好小組,選好組長,做好培訓,用好評價,加強引導,如果將這五個環節的工作做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就會好起來。

我們認為,教學中出現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師不認真反思,不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反思使自己學會教學

教師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會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入手,對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等環節獲得的體驗進行回顧,從而使自己變得成熟。

反思是自己幫助自己學會教學的好途徑,某個內容教學失敗了,反思為什麼,下次就可以改變教學方法,逐步就學會教學了。

無論是教學的失敗,還是教學的成功,教師只要認真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提煉成功的經驗,這些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也是任何教育理論所不能替代的精華。

4.反思促進教師成長

反思可以由教師自發行為變成自覺行為,縮短教師的成長週期,使教師全面發展。

按照教師職業特徵,一般認為,5年以內是新手型教師,關注的是具體的教學技能;5年—10年是適應型教師,關注的是教學策略,能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綜合應用技能;10年—20年是成熟型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理念;20年以上是專家型教師。但自己不把握進步的機會,是不會自動越級的,可能到退休還不成熟。

通過反思,不只關注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身上體現出成績;還應關心教師本人如何在教學中得到提高,不是年復一年機械重複自己的工作,教師需要做自己成長的有心人,才能縮短成熟的時間。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6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節的重點是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並從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難點是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本節課是基本不等式的第一課時。

在新課講解方面,我仔細研讀教材,發現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如何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如何用好基本不等式,需要學生理解六字方針:一正二定三等。這是比較抽象的內容。尤其是“定”的相關變化比較靈活,不可能在一節課解決。因為我把這部分內容放到第二節課。本節課主要讓學生掌握“正”“等”的意義。

我設計從例一入手,第一小題就能説明“積定和最小”,第二小題説明“和定積最大”。通過這道例題的講解,讓學生理解“一正二定三等”。然後再利用這六字方針就最值。這是再講解例二,讓學生熟悉用基本不等式解題的步驟。然後讓學生自己解題。

鞏固練習中設計了判斷題,讓學生理解六字方針的內涵。還從“和定”、“積定”兩方面設計了相關練習,讓學生逐步熟悉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課堂實施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包括課前預習,例題放手讓學生做,還有練習讓學生上台板書等環節,都讓學生主動思考,並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展示典型錯誤,及時糾錯,達到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複習引入的例子過難,有點不太符合文科學生的實際。且複習時花的時間太多,重複問題過多,講解瑣碎;例題分析時不夠深入,由於擔心時間不夠,有些問題總是欲言又止。練習題講解時間匆促,沒有解釋透徹。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7

《花的勇氣》這節課結束了。從這節課當中,我也悟到了許多東西。

這節課我本身按照“三環節自主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出來的。可是最後上出來的效果,並沒有達到完全自主課堂的要求,經深入思考和探究,我總結出兩方面的原因。

1、我上的是自主課堂當中的展示環節,可是第一環節的自學部分沒有走實,學生並沒有完全按照導學稿的要求認真地將第20課“花的勇氣”預習到位,而我也沒能將學生自學的結果及時進行檢驗,就盲目地進行了第二環節的教學。因為學生們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導致許多人在課上無話可説,無題可問,課堂氣氛稍有些沉悶。

2、面對這種孩子們無話可説的尷尬的情況,教師的課堂機智還很不夠。當時我心裏很着急,於是,就開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追着去問,去講解引入,這樣就回到了“老路”----我們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當中,完成了這一堂課。現在回想起來,如果面對着當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教師能夠多給孩子幾分鐘思考,或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靜靜地“等待花開的聲音”,然後再拋出一個新穎的有爭議的問題,課堂效果可能會比現在的結果要更好些。

課堂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我發現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在教師自身。這就要求我平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自學的有效引導,謹慎走好每一步,這樣學生們才會在課堂上有話可説,有情可訴。但是,從這節課當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具有亮點的東西,比如我班學生的思維普遍很活躍,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個別學生的語言也很優美,如果引導到位,學生們在寫作、講話方面很具有發展潛力。

課堂上需要嚴格規範地管理,學習步驟上需要紮實穩健地實施,這是我和我的學生們下一步需共同努力的方向。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8

詩歌教學是我比較得心應手的部分,但昨天上柳永的《蝶戀花》並不能使自己滿意,因此耿耿於懷,彷彿吃了一個蒼蠅。於是今天繼續上這首詞,帶着同學把這首詞往深處挖掘。在今天的課上,引導一個詞一個詞的想象、聯想、品味,一個詞一個詞的夯實對這首詞的理解,帶着學生去想象作者留白的地方,留白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情感最深處。在課上講到了悲劇命運,講到了個體和傳統之間的矛盾,講到了孤獨和苦難註定是時代先行者的宿命,等等。從課後學生朗讀的效果來看,學生的認識的確經歷了較大的飛躍。這節課能夠説是上出了深度來的。

教訓主要是兩點:

一、朗讀教學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抓手,從停頓、語氣、語調、音響等方面提出確切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明白從哪些方面琢磨朗讀的方法,如何着力提高朗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以期通過逐漸的悟入而提高對某一首詩歌作品的朗讀能力,是很不保險的。對於語感較弱的學生,有時一句一句的教朗讀方法,都是有必要的。

二、詩歌作品的教學要緊扣詩歌中所寫的景物,因為景物,也就是意象,往往是打開詩人心靈大門的鑰匙,從感受景物特點的角度能夠很好的切入詩人的情感。對於一些難度較大,詩人情感複雜幽晦的詩歌作品,就更需要帶領學生一點一點的品味意象,品讀語言。

總之,這次第一課時之所以不成功,是吃了備課時操作方法考慮不細緻充分的虧,第二課時之所以能令自己滿意,也得之於對症下藥,抓住了具體的操作步驟,搭建了明確可靠的腳手架。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19

本節課內容是《分數乘分數》,它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在於使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難點。教學設計中主要是突出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直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首先在情境中,先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然後通過直觀演示,依次折出長方形紙條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並讓學生用乘法算式來表示這個過程,初步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然後讓學生猜想,由於學生已有了分數乘整數的基礎,所以不難猜出結果,接着就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藉助圖形語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分數乘分數為什麼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再借助教材中“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討論算式與圖形之間的關係,通過類似幾道題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小結分數乘分數的方法。在計算法則的發現上,因為在前面花費了許多的筆墨,到法則的形成時,就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五個算式讓學生觀察“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關係?”得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由於本節課只是初步讓學生通過摺紙活動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整節課大量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的直觀感受上,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於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整個教學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由複習到新授再到練習老師都對教材進行了很好的研究,並且非常熟練自己的教學程序。

反思本課的教學,在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時,有點重結論輕過程之嫌。如果加上讓學生自己舉例驗證的環節,可能更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另外,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如果在原來的題目上直接約分,學生往往錯誤率相對高一點,於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題再約分,因此在練習中要求先約分再計算時,學生基本都是先抄好題目,然後在計算過程中進行約分的,其實這一個環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中進行,放在這裏讓學生倒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

機器人夥伴教師教學反思 篇20

《埃及的金字塔》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我該“教什麼”。我先是把課文讀了兩遍,以希望內心裏能湧現出一些構思的激情。可是好幾天裏,我一直是停留在以“導遊的身份”去指導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層面,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他們存有興趣去讀這篇文字。然而我始終沒有設計好中間的程序,因為我遇到了一個難題:那樣一來,我的訓練點應該放在指導學生轉換句式上,讓學生練習複述課文,而不可能圍繞課文的重點問題:“從哪裏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進行引導了,這樣是有點偏離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了。再説,我們指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究竟不只是告訴他們一些知識,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對一些事物或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去思考和探究這些事物或現象。當然,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如果把這一課的目標定位在對語言的複述訓練上,也是可以的。

我執教的班級學生,是屬於基礎不太好的那類,對學習的興趣尤其不夠,一般的常規模式的教學,很難激起他們的興致。課堂學習中,常常會有很多學生自顧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針對這樣一篇不是很生動的説明文,我應該怎麼定位呢?怎樣才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這是我困惑最多的。

這一課是一篇説明文,應該有一些新知識點,比如:説明文的一些説明方法,是必須要讓學生要知曉的,並要嘗試一些説明的方法;課後的問題:藉助具體的文字描寫,讓學生弄清楚“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是本篇課文學習的重點;想象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辦法和艱辛過程,這是基於文字表達上的頭腦再現,需要指導學生有效達成。可是,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好像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致。該怎麼實施教學才能完成以上的幾個目標呢?

我又讀了這篇課文,而且反覆查閲資料,期求再尋找到新的視點。我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我是一位導遊,帶着一羣遊客到金字塔參觀遊覽。導遊針對金字塔的特點和建造分別進行介紹。如果能轉換好句式,效果應該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這種常規思維,因為在10年前,我就這樣執教過這一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03ld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