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倡議書 >

關於節約糧食倡議書怎麼寫(精選3篇)

關於節約糧食倡議書怎麼寫(精選3篇)

關於節約糧食倡議書怎麼寫 篇1

同學們:

關於節約糧食倡議書怎麼寫(精選3篇)

我國有十三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世界上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飯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關注過:在我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不發達,有那麼多的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同齡的大孩子們連温飽問題都還沒解決,更談何讀書上學?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十三億人的嘴加在一起比天安門廣場還大。

肯定會有同學依然對節約幾粒糧食不以為然,那好,下面讓我們繼續用數據來説話。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節約2186萬斤,那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1000多名學生吃60年。

為此,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積極參加到“光盤行動”中來。

我們作為就南中學的學生,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支持“光盤行動”。為了響應光盤行動,增強全校師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切實做好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工作,學校團委特此發出節約糧食倡議書。

在此,我們提出幾條建議:

1、珍惜糧食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起來遏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及朋友宣傳節約糧食、節約資源的思想;

6、不偏食,不挑食,養成健康合理的就餐習慣。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同學們,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我們是社會的主人,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愛護它,關心它。讓我們同心協力,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行動中。

倡議人:x

20x年x月x日

關於節約糧食倡議書怎麼寫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伴隨着和煦的風,XX學院“文明守紀勤儉自強”活動如火如荼的開展着,“勤儉”又一次構成了校園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勤儉?浪費?這兩者不能不讓我們去深思。

在學院食堂中,您是否有過將只吃了幾口的饅頭扔到餐桌上?是否將飯菜吃幾口就倒掉?學生會夥管會同學調查中發現,平均5位同學就有1位要倒掉小半碗飯菜,倒掉1/3碗飯菜的同學更多。不一會兒,泔水桶就裝滿了。看着滿桶滿桶的剩菜剩飯,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請節約糧食”等大標語、警示牌在食堂中雖然掛在了醒目的位置,但糧食也難逃被浪費的厄運,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父母也許正在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

糧食真的是這麼充足嗎?事實上,在發展中國家,每5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XX人的生命,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社會糧食狀況令人心痛,這麼多的人因飢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從根本上扭轉消費觀念、節約糧食值得我們當今大學生深思。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同學們,為了讓貧苦家庭早日遠離飢餓,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抵制奢靡腐敗之風,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帶頭人,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倡議人:x

20x年x月x日

關於節約糧食倡議書怎麼寫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亦是一種責任,節約更是一種涵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然而,在學校用餐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許多同學將只吃了幾口的飯菜倒進剩飯桶中。更有甚者,把飯菜倒在垃圾桶裏、廁所裏,看着這些剩飯剩菜,實在讓人心疼!

同學們,當你捧着噴香的米飯、端起美味的菜餚時,你是否想到這是農民伯伯頂着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當你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倒掉時,你是否想到還有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糧食就是踐踏農民的勞動成果,就是無視我們父母的辛勤汗水。

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貢獻!在此,我向全校師生髮出如下倡議:

1、愛惜糧食,杜絕浪費。

2、不偏食,不挑食,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

3、就餐時保持安靜,做到文明就餐,愛護餐具,保持桌面衞生。

4、看到浪費現象及時制止。

希望廣大師生積極響應,自覺履行倡議,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節約糧食,文明就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___

日期:__年_月_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changyi/8vnj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