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總結 >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精選6篇)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精選6篇)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篇1

在報社當實習記者的這段日子,在將老師講的理論在實踐中運用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在學校裏,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裏。我跟的老師是負責健康版,主要採訪對象也是各醫院的一些醫生。有時候也會去採訪一些交通新聞。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精選6篇)

第一次去採訪是和報社的另一個實習生,當時我沒有任務,就被拉去“壯膽”。這次的採訪可以説是我採訪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我人生的一個里程碑。第一次作為一個成人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人和事,不再是一個孩子、學生,而是一個被社會所承認的成年人。從那一刻起,我將要獨自一人去面對所有的事情,開心,難過,困難,成功。要獨自去判斷事情的對錯是非。

以前上課的時候並沒重視採訪前的準備,每次的作業都是臨時找選題,臨時採訪,臨時寫稿的,並沒有一個準備。這一段時間的實習,讓我深深地明白到採訪前的準備的重要性。有一期健康版的主題是胃病,我跟着師傅來到人民醫院內科大樓11樓找到消化道科主任。在去之前,我並沒有做什麼準備,只大概的在心裏列了一個採訪大綱,有哪些方面可以寫進文章中去。到採訪了時候問題來了,單單胃病的病因就讓我一臉茫然了。醫生在那裏侃侃而談,什麼胃粘膜啊,幽門螺桿菌啊,非甾體類消炎藥物啊等等,一大堆聽不懂的專業名詞和病理,讓我聽得雲裏霧裏的,只能拼命記下來待回去後再查資料弄懂。但醫學知識不是查資料就能弄懂的,作為一個記者,我在面對面的聽醫生講解了之後都聽不懂,那我如何用文字描述出來讓讀者能懂呢?

在選題的時候,也不再像在學校做作業那樣了。走到街上,逛一圈,看到有趣的,覺得可以採訪的就跑過去問一問,然後回去寫一篇稿子,作業就算完成了。到了報社才知道這樣是不行的。每週的第一天的上午報社都會開會,記者們各自報選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選題是否可行,從哪個角度去報道會比較好,與之相關的又有哪些內容可以報道等等。

但作為實習生,師傅並不會在採訪前告訴我採訪的內容,每一次去採訪,我都是毫無準備的。開始以為只有我是這種情況,後來發現大家都和我一樣。記者出去採訪的時候,並不會提前告知我們採訪內容,也不會介紹一下情況。到了出發前會叫我們以外,我們對採訪內容一無所知。我認為這樣並不是很好,作為實習生的我們,在採訪時毫無準備,只能跟在師傅後面,眼巴巴的看着師傅,容易造成思維惰性,缺少自己的思想。

在報社學習的這段時間,無論是採寫方面還是為人處世方面我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明白在專業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採訪前的準備,採訪時提問的緊湊性,寫作要注意簡潔,不要將採訪的內容全寫進文章,要學會取捨選擇材料等等。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也將重點去提高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篇2

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性的活動,是一個由學校向社會接軌的環節,是學校學習向社會工作轉型的一大模塊。搞好社會實習工作是很關鍵的,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從一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説,他經歷了無事可做的孩童時代,到學校裏忙碌的學生時代,再到以後的社會工作階段,而實習就像一個鏈子連着學習和工作。實習是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就是運用,就是去指導工作,而實習正好扮演了把學到的文化理論知識正確運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們必須要做到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實踐去理論。所學的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體現其價值。實習是一個鍛鍊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過實習,我們要努力提高動手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其不足,然後去反饋到學習中去,會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聞學,它主要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它要求極強的動手能力,它所接觸的對象是包羅萬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實的、新鮮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實習給一個初學者提供了鍛鍊的機會,實習教會一名記者怎樣去觀察事物,怎樣去捕捉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怎樣用事實説話,怎樣才能做到新聞的及時。這些只有在實習中才能深刻體會到什麼是抓"活魚"和"搶"新聞。實習是由課堂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後的路自然學會習暢網通。

到新聞單位去實習,主要是要鍛鍊自己的新聞採訪和寫作能力,掌握採訪的基本方法,掌握新聞及電視節目製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經驗的記者、編輯學習,交流經驗。深入現場去採訪,接近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深刻體會,用真情寫出有生命力的新聞作品。新聞學的實習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實地採訪只有深入到現場去做實際調查,才能寫出有意義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訪的基本流程,懂得什麼是採訪?新聞採訪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偏重於應用與操作。實地採訪是新聞的第一課,它是新聞信息採集,新聞報道的第一步。2.訪後寫作新聞寫作是新聞製作的第二步,是對採訪中採集到的信息、新聞事實做進一步加工製作的過程,是對採訪的進一步補充。親自動手採寫一些東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力爭做到"從羣眾中來,到羣眾觀眾去",把時代精神寫到作品中,寫一些有價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關心的事。

3.編輯整理當寫完初稿後,編輯,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聞作品的最後一個環節,俗話説:"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寫出精闢的文章。還要提煉新聞主題,因為新聞主題是新聞報道的"靈魂",可以通過素材的取捨,結構的安排和導語的構思各個方面提煉主題,通過綜合思維提煉主題。其次要寫好新聞的導語,熟練的運用各種新聞寫作的筆法,巧妙的運用各種新聞語言。4、印刷出版在短短的實習期內,我深入到各地去採訪,真正的鍛鍊自己的採訪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問水平,鍛鍊了心理素質。真正做到了不怯場,運用自如,現場處理靈活。在採訪後寫了很多的新聞稿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新聞文體的寫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訊的寫法,包括各種新聞文體,如動態消息、綜合消息、人物消息、評述性消息、特寫性消息、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風貌通訊、人物專訪等。還有電視新聞的寫作,廣播新聞的寫作,涉及到了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深刻地認識到了作為一名記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體會到了記者的角色,怎樣才能做到記者的"識""才""學"、,認識到了記者和編輯的關係。

通過這次實習,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強了,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了,寫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聞道路上的第一步。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篇3

兩個月時間,我在《石獅僑報》社實習,範文之實習報告:新聞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這是我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每天在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1實習目的

1.1

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初步的知識。

1.2

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親身感受到由一個學生轉變到一個職業人的過程。

1.3

本次實習對我完成畢業實習報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實習時間

XX年x月x日-3月x日。早上9點上班到12點,下午2點上班到6點。週三晚上加班,週六停一天,挺輕鬆了。

3實習地點

福建省石獅市羣英北路僑聯商廈7樓

4實習單位

《石獅僑報》社。

關於《石獅僑報》,由石獅市歸國華僑聯合會主管、石獅僑報社主辦,是一份週報,每週三出稿,週四見報,所以,相比日報,就不會那麼忙碌與緊張。對於我這個初學者來説也蠻好的,至少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報社裏現在的工作人員將近20人,有采編部、廣告部、辦公室、美編部等,雖然比不上大報,但也很不錯了,而且正在向大報靠近。而我實習的部門就是採編部。 5實習主要內容

5.1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

實習過程中有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一個同事就問我:"你學什麼專業的?"答曰新聞學。"你會寫稿子嗎?寫過稿子嗎?"看着他那一臉茫然與不屑,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我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看看。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工作中領導安排給我的寫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務,我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從來不敢馬虎。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書。兩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於做人,做事,做學問。

"在大學裏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修改稿件時,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儘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裏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

由於住的地方離實習單位比較遠,所以每天8點不到就得起牀,留給個人支配的時間更少。我必須剋制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來,而在學校可以睡睡懶覺,實在不想上課的時候可以逃課,自由許多。

5.2

實習,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就算在學校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在社會裏自己就像是空氣中一粒微小的塵埃,也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實習這兩個月期間,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為將來自己就業之路做準備。千淘萬漉雖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 在我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我就聽別人説過,這個職業需要很廣的交際圈。這次參加實習以後我真正體會這一點。"人不熟,誰會主動給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廣,哪裏有事哪裏就會主動打電話找你,這樣就不用擔心丟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這樣一個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開朗、真摯為基礎。我在採訪的時候經常會臉紅,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這樣容易讓採訪對象產生緊張,影響採訪效果。所以接下來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鍛鍊。

我學過《新聞採訪教程》,裏面有個引用"事先有研究、有準備,是採訪深入、效率高的關鍵"。在實際採訪活動中,我深刻感受到訪前準備的重要性。無論是哪個記者老師,在出訪前必定會通過各種手段瞭解採訪對象。舉個例子:3月15號,是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當時要做這篇稿子的是張記者。但他突然有其他新聞要採,於是叫我去獅城國際廣場採訪消協現場諮詢會。因為接到通知很突然,對這方面的資料沒有準備。所以臨時在網上查了一些相關信息,還好在開幕前趕到了現場。現場諮詢了很多工作人員,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資料,瞭解了不少事情。那次採訪很成功,有了採訪的側重點,避免了無謂的話題。

5.3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記者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説,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被訪對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對象,手忙腳亂,心裏緊張得被訪對象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説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

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對象時,就慌慌張張的。

我們需要在平淡的事實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僅僅要靠平時的磨練,更需要對整個事件的"瞭如指掌"。況且是週報,無論什麼新聞都不能依照日報的樣式那麼簡單,而是應該深入調查研究,寫出深度,寫得深刻。

跟張記者學習寫稿的時間並不長,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從我個人觀點看,我們學生在不斷的觀察和學習中,發現一個好的新聞素材不難,難的是筆下的功夫。我在和張記者學習寫稿的時候有這樣一個體會:拿個新聞素材改寫是很順手的。然而當我出去採訪回來要自己獨立寫稿的時候,就有點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哪些方面是該寫進去的重點,哪些方面又是可以捨去的。這是記者的一個"上手慢"問題。所以我覺得需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

6實習感總結和體會

6.1實習工作的總結

實習過程中點點滴滴和滴滴點點的真實和刻骨銘心讓自己經歷了一個逐漸成熟的心路歷程。知道自己在社會這個大座標軸上還在原點的左邊,需要加大馬力才能真正成為原點右邊的一份子。

這兩個月的實習,我參與了不同的活動,記者採訪、寫稿、參與策劃等,對領域內的各個崗位都有所瞭解,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媒體人。最重要的是真實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過這次實習,我感受到了壓力,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要彌補的東西也不少。

我曾經覺得新聞專業沒有什麼好學的,尤其疏忽理論知識的學習。現在我發現其實我們新聞人每做一步,當中都有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影子。而且知識面也是必要的。因為無論是採訪,還是採訪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識面和對該行業知識的瞭解。雖然臨時準備很重要,但是也絕對不能忽視平時準備這樣的一個積累的過程。

6.2實習工作的體會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從實習的開始到實習的深入,再到實習的結束,我進一步瞭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個理想定位,一個今後的計劃打算。努力改變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讓自己適應,讓自己發光。

記者這個行業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並不重要,在於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在於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篇4

學習新聞專業已經三年了,在這三年裏,我也從一個覺得從事新聞事業對我來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中女孩,成長為覺得以後能從事新聞事業是非常榮幸的大學生。對於新聞,這個從現在到以後要一直跟我接觸的詞,我是滿懷崇敬的,甚至可以説是更多的滿懷憧憬。這三年,我通過對一些新聞相關知識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缺少了實踐的理論是不完美的,有時甚至只能是空談。而在人才氾濫的當今社會,更是不會接受空有理論,沒有實踐的我們。於是,在大三的暑假期間,我開始專業實習。通過這次實習,我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20xx年x月x日,我懷着信心與夢想,帶着一絲絲的好奇與忐忑,來到了南方都市報,開始了我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涯。

對於實習,感觸還是滿多的,當中我經歷了太多的掙扎,記得才開始做的第一天,帶我的老師分配給我的任務就是負責將他們手寫的稿件用電腦打出來,有時也會將當地的一些新聞通過電腦傳送到市裏。一開始我覺得挺無聊的,便想放棄。但又想到:其實校對文字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而且通過這項工作,我也可以看看老師們是怎樣寫新聞稿的。考慮到這些,我又堅持了,現在想想,還真得誇誇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多麼的正確。在習慣了自己的工作之後,以後每天早上不到八點,我便會第一個來到辦公室,進屋後,首先將辦公室的衞生打掃一遍,這樣做一是為了有個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讓大家可以心情愉悦的工作。其次也讓自己在老師們眼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讓他們覺得“這個學生挺好,將來可以用”.打掃完之後,也將近八點,辦公室裏的老師也都到齊了,我便會來到臨時屬於自己的辦公桌前,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找出稿件中的錯別字,語法錯誤的也加以修改。雖然這份工作看上去確實很枯燥,但當你愛上這份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的每一天過得還挺充實的。

通過這兩個月的實習,我將自己從學校學到的一些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作相結合,使我學會了一些光靠理論知識是不可能學到的東西。這次的實習,也加強了我對新聞工作者的感性認識,培養和鍛鍊了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使我對自己所學的新聞學專業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為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實習的同時也可以檢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進一步使自己成為合格的人才,併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在此次實習過程中,我以做一名高素質的新聞人為目標,全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進步,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在實習期間,我也深受單位領導的照顧和關懷,並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認真負責地做好各項新聞工作,完成任務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新聞人。

來實習之前,聽實習過的同學講裏面的關係很難處。雖然我對於處理人際關係還是有把握的,不過,我一開始做事的時候仍是小心翼翼的。後來才慢慢發現,根本沒有這種必要。只要你真心誠意的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的和你相處。在那裏,老師們也交給我一些必要的社交禮儀,比如握手的原則,飯桌上的原則等等。我想,這些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對我在以後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方面有很大的幫助,會使我一生受益。

在這兩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這裏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很多從事新聞的人並不是新聞專業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也在做新聞、做記者,而他們很多人做的要比文科生優秀。這説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這就給我這個新聞專業的人帶來了不少的壓力,因此,我就更得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才能面對這迎面而來的挑戰。

實習期間勤快和積累人脈很重要。作為一名實習生,我所欠缺的,就是社會經驗、職業素養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實習生必然會從接電話、發消息這種基本的工作做起。想要真正地學到東西,不僅要從點滴開始累積,更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多觀察,不斷地發

現、發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漸進地進入工作體系。要利用實習的機會,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實習多聽多看多認識人,提高求職的綜合素質。正如報社裏的老師們説的那樣,人際關係的處理是頭等大事,在實習中,我們常常能得到一些寶貴的人脈資源,這些都要好好的把握,對於以後的求職可能有幫助。

理論中的新聞是真實、客觀的,在現實中也是一樣。這就要求我們新聞工作者要有很高的職業素養,把真實的事情反映給人民羣眾,為社會負責、為他人負責、也為自己負責。決不誇大事實,不編造虛假新聞。我們也要多報道一些與老百姓切身相關的新聞,積極反映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做好政府和民眾的傳聲筒的工作。

實習經歷告訴我們,新聞專業的學生不能僅僅靠啃書本,我們要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質,鍛鍊自己的能力。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為將來投身新聞業作好準備。

實習的時間是很短暫的,當我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份工作和這裏的生活的時候,離別的鐘聲也敲響了。有好多東西都需要去學習,好多人都還來不及感謝。我從一個只有滿腔熱情的新聞專業學生到一名初步瞭解新聞製作的實習生,這裏留下了我成長的足跡,這裏有毫無保留的老師,剛剛熟悉的朋友和那永遠瀰漫的笑聲和歡樂,還有知識和經驗。我要帶着對新聞的瞭解和熱愛,從這裏出發,繼續去探尋新聞的世界,完成我做一個優秀新聞人的夢想!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篇5

短短三週的實習生活一晃而過,我告別短暫相處的夥伴,離開了實習單位,內心有許多的感觸交織在一起。

總體來説,我對自己這次實習的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沒有多少作品,但我學到了很多受用的習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實習多是自己主動學習的過程,我也是重點學習了前輩們的工作方法和思考習慣,關於寫作部分我認為靠短短一個月也是出不來成績的。抱着過來“學漁”的心理,我對實習單位的工作安排和人員構成進行了一番細緻的觀察,在心理默默給自己的實習生活做好了規劃。

鑑於《煙台廣播電視報》是週報,在新聞時效性方面不是很看重,大家工作起來時間並不很吃緊,就算有采訪也多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我有大量時間可以去閲讀報紙和書籍,《今晨六點》、《齊魯晚報》是電視台每天都派發的,《看天下》、《商界》、《中國新聞週刊》則是我每期必看的雜誌。除此之外,我先後看完了柴靜的《看見》,高曉鬆的《如喪》,法拉奇的《風雲人物採訪記》,傑克.海敦的《怎樣當好新聞記者》,南振中的《我怎樣學習當記者》,除了大量閲讀,我開始留意報紙上的新聞,按照種類進行整理做成了剪報,讀書筆記也是每天必須完成的內容,除此之外,我還參加了一些外出採訪的活動。 跟安姐採訪的是煙台青歌賽二等獎獲得者陳騰二曼,人如其名,這是個長相酷似男生的極具個性的女孩子。在她面前我明白了那句話“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着。”

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已經多次轉參加台大大小小歌唱比賽,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採訪之前我想當然以為這是一個關於天賦和夢想的故事,其實不然,小姑娘的每一步都走得艱辛,每一個成績的取得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她跟我們一樣沒有過人的天賦,她開始唱歌是國中以後了。但是她憑藉驚人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使她擁有了肯定和掌聲。而且我相信她對音樂的這份熱愛一定可以為她撐起更大的舞台。我在她身上看到更多的不是比賽場上獲勝的光芒,而是她為了站在這個舞台上而付出的汗水。我跟她一樣心懷夢想,但我卻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有像她那般執着地追求過,即使是很喜歡的東西,與人無爭的性格也讓我錯過了擁有的機會。這種不爭不搶的心態固然可以換來安逸的生活,但是後來才明白一直深諳於心的不去爭搶就不怕失去的處世哲學其實在現實面前不過是一種消極的逃避心理,按競爭法則的説法,很多東西都是錯失在我們的猶豫不決之間,其實我們以為不會失去只是因為我們不曾得到。作為一個記者更要在是非黑白麪前勇敢站出來,捍衞社會大眾的合法權利是記者的使命,與世無爭不是記者該有的態度。

和蓋峯一起去牟平採訪了一位得癌症的老人,曲爺爺今年八十二歲,得食道癌已經二十多年,這些年來他沒有選擇醫院而是完全靠自己的方法管治身體,病情加重的時候也會吃止痛藥,不過老人根據食道癌的病理想出來一種含藥的治療方法,即改正常的吞服為含服藥物。老人邊示範邊表示“這種服法藥效發揮好但實在是太苦了,很多人根本受不了”。除了能吃別人受不了的苦,老人還把自創的捶打健身法堅持了十幾年了,每天早上都要練幾遍,從呼吸到站立,老人都有自己的説法。我不由想到老人與癌症抗爭二十年有多麼不易,而我

卻是個沒有恆心的人,和曲爺爺比起來差遠了,我在自己覺得應付吃力的事情面前就很容易放棄。除了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老人那種坦然面對生死卻格外珍惜生命的態度更讓人敬佩。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往往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還有的不相信奇蹟甚至選擇了放棄生命。老人笑指這類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中國自古就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可能是因為活着是件辛苦的事,活那麼大歲數就更是不容易。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短,活動參加的也不多,不過就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記者絕對是個“苦差事”。首先,新聞記者的生活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優哉遊哉”,記者的確可以以工作之便到處轉悠,參加完政府要員的住宅又出現在某名人的新聞發佈會。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工作毫無壓力,其實,記者有來自各方的壓力。例如,截稿日期就是最大的壓力來源,相信對這個概念有一點了解的人都不難想到記者朋友們在跟時間賽跑的緊張和壓迫感。與截稿日期相應的就有來自主編的催稿。就算稿子趕出來也不見得就能發表,很多時候記者辛辛苦苦採寫完成的新聞稿在主編的手下生生被壓了下去,這種不被認可的感覺估計對每個記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打擊。即使是發表了的稿件也有可能給記者帶來煩惱,因為記者畢生都在報道最新的東西,而且要把新的問題尖鋭地提到讀者面前,有時候一篇報道就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有的人反對,有的支持,有的來信商榷,有的公開駁斥。這個時候,如果記者不能正確對待譭譽就會“進亦憂,退亦憂”,甚至會失去原本的堅定,陷入困惑的泥沼。

除了在寫作方面的壓力,記者的工作還有很多艱難的部分。他們是“一羣吃苦耐勞,並隨時準備被鬧鈴叫醒的人。”記者大多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除了採訪時間不確定以外,記者連休息的時間都被思考佔據,一定程度上來説記者是屬於重度腦力工作者。不光這樣,記者因為要深入到生活的底層,要深入到山鄉僻壤,而這些地方往往是不通汽車的,不能因為有些地方車子進不去就一生不去那裏採訪,遇到不靠公路的地方,就要步行,有時還要帶着行李作“負重行軍”。這對記者的體力無疑是個很大的考驗。除了“走路”,還有“住宿”、“吃飯”等一系列問題困擾着記者。

既然記者本就是個辛苦的職業,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樂此不疲?我覺得新聞記者不僅有“苦”,而且有樂,可以説是“苦中有樂,樂在苦中”。首先,作為記者時刻都活動在整個社會的“前沿陣地”,記者總在捕捉能激起浪花和波濤的重大問題。一旦寫出來的報道在實際工作中有了反響,這個時候就算再累再苦也會感到幸福。其次,記者大多希望通過自己的報道充分反映人民羣眾的願望、要求和呼聲,總是希望自己能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尋求多些援助和支持。一旦反映的東西給人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就會感受到這其中的“樂趣”。還有,記者的“樂趣”還在於每日都可以學到新鮮的、有趣的知識。古今中外,許多著名學者把學習看成是最大的樂趣。羅蒙諾索夫説過:“我怕的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對我來説不學習,毋寧死。”新聞記者具備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學習一輩子的客觀條件,無窮無盡的新知識給記者帶

來許許多多的歡樂。記者是個有價值的職業,記者的筆記下的是這個時代的日記,是關於這個時代真實的印記。記者可以像個偉大的史學家公平地記載着歷史的發展,這不是哪一個職業可以做到的。而且,記者是追求真理的人生。布魯諾【5】在面對宗教的火刑判決時勇敢地説:“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感到恐怖。”布魯諾為真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的行動給人們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我想我也會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尋求真理的道路。

記者應當是具有各方面知識的通才。“新聞專業的學生,應該像哲學家培根一樣,把一切知識都當作自己的領域。”“知識面越廣,就越能寫好各種各樣的題材,要把複雜的問題寫的條理分明,就必須吃透這些問題。”由此可見,記者是社會的雜學家,記者的工作像作家一樣需要時時留意生活,在細節中找尋靈感。“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些天長地久的留心也將成為日後寫作的基礎。

戈公振編譯的《新聞學撮要》一書中有這樣兩段話:“空氣中充滿了新聞,到處都在等候新聞採訪人,家家屋裏都藏着新聞,楚楚交易的地方也是如此,新聞是用不着去製造;新聞是存在的,新聞必等人去尋覓。”“新聞普遍是不會飛來的,是取來的,是要搜尋的,掘取的……完全等候新聞向自己身邊飛來的編輯和訪員,是一定缺乏材料,無事可做的。”作為一個記者是不能待在舒適的辦公室裏的,新聞不是小説,不是隻靠想象就能杜撰出來的,新聞記者應該從社會的“避風港”裏走出來,自覺地深入到有激烈鬥爭的“是非之地”去調查,去研究。“採訪不僅是記者的工作,而且是記者的生活。”美國《塔爾薩論壇報》編輯鮑勃.福爾斯曼也説過“筆下的功夫不強照樣能當一名出色的記者,但不善於進行訪問是絕當不好記者的。”想要做好採訪,記者必須更積極主動地同外界接觸,在採訪過程中更要“心記不如手記”記者的筆記本是十分珍貴的材料,多數記者記者認為,如果你不能做筆記,就不該幹這一行。關於新聞稿的寫作一定要以客觀真實作為唯一準則。新聞不應包含沒有出處的評論,這有別於社論或專欄作家,記者的責任就是把發生的事情寫出來,而不加個人評論。

通過對記者各個方面情況的總結,我對心目中記者這個職業也有了全新的認識,相比之前的理解更深刻和完備了。“公平是神話,誠實是義務。”記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公平正義,記者在報道中如果有所偏袒,那就會失去信譽,記者應當把有爭議的問題不偏不倚地報道給公眾。專業記者不會讓自己的觀感去妨礙事實,“雖然我對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仍能誠實地報道它。”對記者來説,無論他們怎樣獻身於某一事業,也無論他們多麼同情某一政治主張,他們在職業上是中立的,他們只把事實擺出來,而讓專欄記者或社論作者去表明態度。

新聞記者要抗拒虛榮心的誘惑,應該抗拒物質利益的誘惑,前《申報》總主編陳景韓曾説過“記者之職業,不可自視太高。”羅曼羅蘭也曾説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必須自己心裏有。”作為一個人民的記者,必須深入到生活的底層,多多接近人民羣眾。如果一踏上新聞工作崗位,就注意加強自我品德修養,抗拒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誘惑,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那麼,就有可能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能夠自覺堅持黨性原則的,大有益於人民的,合格的新聞記者。

新聞學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篇6

古人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作為一名新聞學的學生,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只有去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知道在以後的學習中該如何去學習。這次暑假我有幸到合肥晚報社的江淮晨報去實習,在為期兩個月的實習過程中,可以説是受益匪淺。這次實習讓我能夠近距離的跟那些記者接觸,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我發的稿子不是很多,但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説,這次實習我努力了!

六月二十一號對於我來説二十一激動的日子,這一天起的非常早,去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地方,合肥晚報社。哈哈,從今天起我也是一名記者了,我可以實現我多年來的夢想,“寫不平事,幫該幫人”了。可能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到了那裏才發現那天是週末,記者們都沒來上班,而我一個人就在那傻傻的等了一天。我那澎湃的激情瞬間被澆滅了,但我沒有放棄,第二天我又跑去了,然而我的指導老師卻遲遲沒有,就這樣我在那等了十天,主任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我介紹了一個。我終於有了自己的指導老師,從今以後我就要跟着她去跑新聞了。我的指導老師是負責房地產的,對於我們這些窮學生來説誰關注這些東西,但我不得不多看些關於這方面的資訊。還記得我第一次跑新聞的時候,老師讓我跑一個關於二手房的新聞,當時我硬着頭皮去了一家房產公司,當時真的好囧,我跑進去不知道該問什麼,當時的氣氛真的好冷,我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就走了。這就是我的第一篇稿子,我的老師是一位非常嚴格的老師他讓我把稿子改了又改,最後終於發了,當我看到那張報紙是我很興奮,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其實跑新聞真的沒有我想想的那麼容易,我曾跑過一篇關於大學生暑期打工的新聞,這篇稿子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跑了多家用人單位,開始跑得很順利,他們也會和我講一些我想要得到的新聞,但後來就發現我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我是實習生,沒有記者證,也是因為這樣有的用人單位拒絕了我的採訪。這讓我覺得打擊很大,以至於我後開都不敢跑到用人單位去了,還好我的朋友鼓勵我説,如果這麼一點挫折就退縮了,那就乾脆不要當記者了。為了我的夢想,我又重整了心情,接着去採訪了。這篇稿子我經過多次修改終於完成了,於是我很滿意的交給了老師,老師也誇獎了我説我進步很大,但是一連幾天我都沒有看到我那篇稿子,我以為被斃了,於是我去問老師,老實説由於版面緊張。我覺得老師是安慰我,肯定是自己寫的不好,於是我很沮喪,這的確打擊了我的積極性,我不知道我搞怎麼寫了,於是一連好幾天我都沒有寫稿子,大概過了十幾天,我才看到我的稿子,我當時很興奮,因為這是我的原創,我的老師沒有進行修改。我的積極性又回來了,如是我又開始到處跑新聞了。

但稿子不是每天都能有的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説,新聞線索真的很少,有時候一兩天甚至一個星期都沒有新聞寫,那段時間我真的很焦躁,每天跑去不是看看報紙就是瀏覽網頁,一整天都對着電腦,感覺日子過得渾渾噩噩,我很希望向其他實習生那樣,有老師提供新聞線索或者帶他們去採訪。但我的老師只是週一早上過來開個會議然後一個星期都不見人影。於是我打電話給老師,希望她能給我安排一些新聞採訪的事情。但老實説,我目前不需要急着發表稿子。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工,她讓我多看看一些兄弟城市的都市報,看看他們的寫作手法。於是那段時間,我天天跑到報社的雜誌庫,去看一些其他省市的報紙。我發現他們報道的內容和版面與合肥的報紙大同小異,但是《揚子晚報》有一點蠻吸引我的,就是在它的一個版面上時評,就是對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話題發表自己的評論,語言辛辣,視角獨特,能給讀者一個啟迪和思考。非常的吸引我。俗話説不懂的看熱鬧,懂的看門道。現在報紙對於我來説不僅是提供信息和娛樂的了,他還是我的學習工具,我也終於體會授課老師讓我們多看報紙的用意了,它裏面的筆法,角度都值得我去學習。同時我也發現報紙也需要廣泛的閲讀,只看一家報紙是不能進步的,還必須和其他報紙進行比較,才能看出孰優孰劣。作為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説廣泛閲讀報紙真的很重要。

暑期實習對於我們這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生來説真的很重要。我很感激這次實習,它讓我成長了好多。以前的我是一個很靦腆的女生,我不太會主動跟別人攀談,但作為一名記者你必須要學會與別人交流,甚至説主動搭訕。記得有一次我要進行路邊採訪,採訪那些路人,我還記得我第一個採訪的路人,當我迎着一張笑臉走過去訪問的時候,她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便追了上去,告訴她我的用意,可能是我長得比較纖小,她不相信我是記者,還奉送了我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説話”。我當時懵了,不知道該不該繼續採訪下去,但任務還是要完成,我又硬着頭皮繼續採訪其他路人,發現事情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糟。最後也順利的完成任務,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好多,不再懼怕與人交談了。不止如此,我還學會了在陌生的地方迅速找到你要去的地方,現在想想都還蠻興奮的。 至於稿件方面,我覺得我的指導老師是一位很負責任的老師,每次我寫完之後便會通過郵件的方式傳給她,老師也會在認真的 閲讀後,將需要改進的地方告訴我。她真的教會了我許多。我寫第一篇稿子的時候完全是個門外漢,寫的是漏洞百出。老師在看完我的稿子之後,將需要修改的地方仔細的跟我講解了。她告訴我,新聞必須要講究真實性,一篇稿子你必須要寫出詳細的地址、人名,當然特殊的除外。我當時只寫了一個公司的名字,而沒有寫詳細的地址,老師就告訴我説,沒有詳細的地址,讀者們會懷疑其真實性,所以必須寫詳細。還有寫一篇報道時不能只採訪一家或一方,必須要進行多家訪問,確保消息的真實性。只採訪一方會讓我們偏聽偏信,所以必須聽雙方的意見,同時只做記錄人而不做發言人。 每次寫完稿一定要讀,不要有硬傷。新聞的“硬傷”,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關鍵的、明顯的錯誤,或者是不該發生的常識性的毛病。常見的硬傷有政治性硬傷、政策性硬傷、導向性硬傷、違反宣傳紀律的硬傷、片面性造成的硬傷常識性錯誤和技術性的硬傷。報社裏貼的數量最多的就是“什麼是新聞硬傷”,要想做到沒有新聞硬傷,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一個人所見到的新聞不是每天都有的,,在這麼長時間的實習中,能出去採訪的機會不是很多,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報社裏看看報紙和瀏覽一下網頁,但我不想時間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過,於是我經常會出去看看,或者想一些話題,於是我做了《暑期大學生住宿問題》和《暑期大學生打工》的話題,這件事還被其他同實習的實習生嘲笑,説我整天只知道大學生,但我本來就只是一個大學生,對這些問題比較有感觸,寫作時也會得心應手些。

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這裏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裏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在做新聞、做記者,很多人做的要比文科生甚至都要優秀,報社的高層領導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這説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為新聞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同時,報業集團作為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為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記者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為重要。由於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

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 實習心得與體會

第一,必須要學會吃苦耐勞,實習了這麼長時間,感覺就是太累了,有時候中午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就要出去跑,有時候真是又累又餓又渴,一個月下來跟黑人無異了,有時候走路走到腳上全起水泡了,但是當看到自己的稿子完成時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二, 作為記者我們必須要學會實事求是,要一心一意為人名羣眾服務。呵呵,雖然覺得很客套,但的確是我們想要説的,為什麼新聞麼體會有這麼大的權力?被稱為“第四種權利”,而這都是人民賦予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得起自己的崗位,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替老百姓解決困難。曾今寫過一篇是居委會對社區的公路沒有進行維修,造成下雨天雨水堆積,最後積水發臭都沒人處理。於是我去採訪了居委委會負責人,他很熱情的接待了我,並説盡好話希望我不要將此事報道,雖然當面我不好意思拒絕,但我還是將這篇稿子寫了,至於能不能發我就不知道了,但起碼我覺得我對的起那些市民。

第三,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一個多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於做人,做事,做學問。“在大學裏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工作只是打打電話幫忙寫寫稿子,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修改稿件時,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儘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裏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在實習過程中需要向老師學習的有很多,要將老師的話記在心裏,多聽、多些、多看。這讓我也知道了,生活中處處有新聞,這主要看你有沒有一雙能發現新聞的眼睛。 第四,勿以事小而不為

我記得有一次,我的老師讓我跑到菜市場去看看那些蔬菜的價格,然後再去超市看看價格做個比較,但是那個時候我心理很不願意,我認為自己不是“廉價勞動力”,這些“粗活”不值得我去做,而且新聞信息也不大。但是後來我發現如此“簡單”的活做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猶如大海撈針,哪“根”才是真的“針”呢。第一次我選出來的那些新聞素材對比老師選出來的,還真是“大異小同”。當稿子完成時,我發現這篇稿子值得去做,他的確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如此“小”的事情卻藴涵着大道理:找新聞要從受眾的角度去找,才能贏得更多的受眾。於是我開始順着老師的思路去找新聞。漸漸的,我找出來的新聞和老師的是“大同小異”。最後,老師放心地將這個方案全部交給我去做。每天我有空就找,這大大提高了我對新聞的敏感性和素養。而且在這個找與篩選的過程中,我的知識面得到了很大的擴充,真是受益匪淺。所以我覺得不管什麼事情,勿以事小而不為,它總有它“為”的原因。

標籤: 新聞學 實習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zongjie/on96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