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總結 >

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

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

實習是每一個畢業生必經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
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範文一

一、 實習目的

1. 通過參觀增強對建築結構的理解,使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2. 理論聯繫實際,用實際鞏固驗證所學知識,並增加感性認識

3.通過親身參與,培養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時間

20xx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

三、實習地點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中山陵

佛手湖國際建築實踐區

四、實習過程

1. 10月10日(週一),繪製人體尺度分析圖

2. 10月11日(週二),參觀大屠殺博物館,瞭解現代博覽建築的空間特點與流線組織,體會創造紀念性氛圍的建築手法

3. 10月12日(週三),參觀中山陵,體驗紀念性建築的空間序列組織和建築形式

4. 10月13日(週四),繪製建築尺度分析圖

5. 10月14日(週五),參觀佛手湖國際建築實踐區,學習現代世界建築大師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

五、實習內容

10月10日,實習第一天,按實習安排本應是去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但因其週一閉館,便改為做人體尺度分析。

10月11號上午,在老師的帶領下老師我們一行人蔘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整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外表非常隱晦,是一把折斷的戰刀,石材呈線狀左右排列,外立面牆下面有矩形水池,水池中有若干銅鑄雕像,配以文字説明來表達外國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齊康大師設計,它的特點就在於用具體的形式表現特有氛圍。入口的景觀是兩塊斷開的石頭,周圍道路兩側鋪滿碎石子代表在南京大屠殺中死去的窮苦百姓,而整個建築又成了一座和平之舟。如此的具象設計比比皆是,帶來了深刻的視覺衝擊。

室內設計在運用展板展覽的同時,也運用各種立體造型來組成相應的建築場景,包括燈光在內,共同烘托出了一個悲傷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環境。中央大廳的設計讓我眼前一亮,在室外的一片玻璃窗構成了大廳採光的一個方向,室內外渾然一體,堪稱妙筆。我同時也學習到了一些特殊空間的設計手法。比如説有一些空間是很狹窄的成角度空間,平時做設計時總想着如何去避免它們的出現,但這樣的空間如果也可以有獨特的作用,那它有可能成為非常燦爛的一筆。

除此之外,對於南京大屠殺這件事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總之,歷史雖然可以被原諒,但絕不能被忘記。

10月12日參觀了中山陵。呂彥直建築師設計的中山陵建築羣標誌着中國建築師第一次在國際大型設計競賽中獲得頭獎,而他本人克盡職守,盡職盡責病倒在中山陵的施工過程中,英年早逝,是我們的楷模,很早就有想參觀學習的想法,這次終於如願以償。整個中山陵風景區十分龐大,開始進入中山陵景區,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參天的古木營造出的靜謐的環境氛圍。中國古代建築多用木作材料,樹木代表着自然與生命的,所以中山陵到處都會讓你感到生機勃勃,綠意葱葱。你走到一處開闊的廣場,發現廣場的四周都被樹木所籠罩起來。

剛走進中山陵,陰霾已久的天空便飄起了雨,不得不停下步伐尋個避雨處。不久,雨勢漸漸變小,我們繼續前行從入口經過廣場到達“博愛坊”—— 一個寫有“博愛” 字樣的巨大牌坊,構成了整個山門的入口序列起點。牌坊兩側種植了象徵着莊嚴肅穆的長青樹木雪松, “博愛”一詞被這鬱鬱葱葱的樹林詮釋的十分到位。自此坊,眼界始大,移步向上經過一個門樓即到293級台階,從下向上看去,有人定勝天、威儀四方之感,平台被完全隱藏了起來,走上台階到達頂端向下看去看不到下面的平台,這種由於梯段坡度造成的強烈視覺效果對比讓建築物的紀念性進一步凸顯出來。從最高一級平台向下望去,只能看見平台,四周的古木伴隨着飄渺的雲朵,一陣陣樹浪吹過,人的偉大被襯托出來,昭昭之心可與日月同輝,博愛光明,正氣凜然。整個建築平面是對稱的,方向性十分明顯,這種中國常見的形式和外國建築一些建築符號結合在一起,還有新興的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的幫助,中西合璧,產生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折中主義傑作。果然名不虛傳。這是一個單純的建築,單純的讓人感動。

10月13日,今天的任務是做建築尺度分析。一天都在校園裏轉悠,對教五樓、圖書館以及宿舍樓的房間尺度、門寬高、廊道寬度、窗高寬、欄杆高度、台階高寬、樓梯尺度、室內外高差、衞生間及潔具尺度、桌椅等傢俱尺度等等進行了實地測量,最後總結分析。第一次對這類尺度有了初步地瞭解。

10月14日,參觀了佛手湖國際建築實踐區。在此處,我們看到了美國設計師斯蒂文·霍爾設計的未來主義風格當代美術館,“後現代” 代表人物磯崎新設計的會議中心,中國建築設計師劉家琨設計的藝術酒店等,還有24座形態各異的別墅。

六、感悟

這次實習,主要對於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有很重要的作用,讓我領悟到,不去參觀,不去旅遊,不去吸收新的知識,你如何進行建築設計?對於日新月異的技術,審美觀點,如果不去吸收就會被淘汰。有能力的人在充滿激情地生活,沒能力的人只能怨天尤人。我夢想着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規劃師,我也相信笨蛋經過努力也可以超越天才,所以我會帶着我的理想一路奮鬥下去。

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範文二

第一章:實習目的

1、通過參觀實際建築,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2、通過參觀在建工程及閲讀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

3、通過畢業生產實習,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瞭解建築材料的特性及應用。

4、通過畢業生產實習,培養學生勞動的觀點,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為今後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5、鞏固、深化、拓寬所學過的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提高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獨立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鍛鍊自己識圖能力;

6、掌握普通住宅樓的施工程序以及概預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即內部施工的延續性、施工組織的合理性;

7、在熟悉資料的同時鍛鍊自己蒐集有效資料的能力;瞭解我國有關的建設方針和政策,正確使用本專業的有關技術規範和規定,熟悉想應的預算軟件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8、熟悉目前建設工程預算定額單位估價表及當地的取費標準,掌握標誌施工組織設計和編制施工圖預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

9、將學習運用到實際中來,瞭解住房就等於瞭解了當今的經濟,也就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速度,以便確定將來怎樣我們的住房條件和品位,為住房發展建立最基本的信息。為以後工作奠定紮實基礎

第二章:邵陽學院專家樓25#樓簡介及工程概況工程概況:邵陽學院專家樓25#樓由湖南現代建築公司承建,全樓佔地面積53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678.23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為20.21米,全樓工6層,屬於二類多層建築,該樓主體結構實際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築耐火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裂度為六度。

結構類型:磚混結構

設計標高:本集資住宅工程為6層磚混結構建築,建築物佔地面積536.5m2,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261.400m。室外標高低於架空層地面0.15米,衞生間樓面低於室內樓地面30mm各層標註均為建築完成標高屋面標高為結構標高。衞生間,陽台均在內牆下部樓板處澆200高C15素砼,並做15厚聚氨脂塗膜防水層沒牆反起400高,應進行閉水試驗.

屋面:屋面防水等級為二級,按兩道防水設防進行設計採用保温隔熱,屋面均採用100PVC白色塑料雨水管有組織排水。

所有預埋件預留孔均須按圖所注部位進行預留,不應後鑿。

第三章:實習內容及心得

一:熟悉工地

本工程25#樓坐落在邵陽學院七裏坪校區,流動人員較多,要保證安全施工與文明施工;工程毗鄰207國道,交通方便。

二:熟悉圖紙

在實習第一天,指導老師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施工圖紙的基本識圖方法,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的畢業設計就是這棟樓的施工組織設計和預算,再加上我們隨身攜帶03G101-1圖集在手上,因此對施工圖紙並不是很困難,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一個我們不懂的標註:JQL-1:表示基礎圈樑1號。

三:現場施工

測量工程

採用水準儀、經緯儀和鋼尺。具體操作:

1)、主控制軸線的測量

根據工程特點,當±0.000以上主體施工時,先將基礎軸線引測至±0.000地面建築物周圍的自然地面,為方便施工及達到精確控制的目的,擬定建築物橫向五條主控制及縱向兩條主控制線,在主控制線兩端延長線的地面上彈好墨線並用紅色油漆作好標記,在施工階段應對墨線和紅色油漆標記保護完好,發現油漆脱落或墨線不清時應重新彈好並複核。們在14層樓面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把下面的標準控制線引上來。具體操作:(1)、沿下兩層控制線吊線上來在樓層兩側各打一點,再連接,面積較小因此縱橫各一條;(2)、以這兩條線為標準,向兩邊放開,橫向軸線離最近樑距離為500。(3)、木工根據軸線裝置模板。發現問題:樑位置偏移問題,在施工中由於測量員的疏忽加上模板安裝上面的配合出現不協調,導致相鄰兩層樓框架柱之間出現偏移的現象在小高層建築以及高層建築中是比較常見的。在青城國際的3#樓實習中就與這個問題,在B部分的8-10樓就發生向外偏出6釐米的情況再到上面有人工調整強扭近來6釐米,然而到15層樓面時候LL12(2A)號樑的懸挑部分中軸線於發生了4釐米的歪曲。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施工中引起高度重視,現在施工雖然講究效率,那麼質量應該放在首位才對,我們的測量員與模板安裝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圖紙施工,保證工程質量。

2)、樓層軸線引測

基礎樑及承台施工完畢後,將控制軸線引測至±0.000地面;待正負零層施工完畢後,可將主控制線軸彈至外框架樑的外側面,並用紅油漆做好醒目標記;上部樓層施工時,可用吊線錘或經緯儀逐層引測並放出主控制線,縱橫主控制線放出後,應用經緯儀在兩條十字交叉的主控制線交點複核其垂直角,若不垂直應檢查或重新引測主控制線;在主控制線校正無誤後,用50/30米鋼尺放出各主要軸線;測量定位時,對主控制線原則上從外框架樑外側引測,但結合本工程具體特點,為方便施工,在各主控制線上埋設若干200×200吊線孔,以方便吊線及數層軸線複核。

3)、構件細部尺寸測量

從各主要軸線用5米鋼尺放出各構件細部尺寸;要求所有構件均應放出20cm控制線,對牆、柱能放出邊線的均應放出邊線,對鋼筋偏位的部位及時通知有關人員予以校正;對樑必須在板上放出軸線或中心線;在放線的同時,還應採用“五線控制法”予以較核,即在每層樑及外框架樑外側彈出中線、兩角20cm控制線對中及兩角予以定位控制。

4)、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採用水準儀配合50/30m鋼尺進行,根據建設方提供的國家水準點及±0.000以下施工時已測定的三個高程點進行標高傳遞。施工至±0.000後,應將標高標註於建築物四角角柱外側,用鋼尺和水準儀將各層標高逐層上翻。澆築樑板混凝土前必須在牆柱豎筋上抄好控制標高,在抄控制標高前,必須引測三個角柱傳遞標高點並取平均值作為樓層控制標高;在架管搭設好樑板支模前必須在樑兩端架管立杆上抄好標高以便樑板底標高控制;同一樓層標高用水準儀引測,在用水準儀引測標高時,要注意前後視的最長距離不超過50米,且前後距差不超過10米,這樣可以減少誤差、提高精度。

模板工程

1、柱模板

矩形柱的模板由四面側板、柱箍、支撐組成。構造作法有兩種:其一是兩面側板為長條板用木檔縱向拼制,另兩面用短板橫向逐塊釘上,兩頭要伸出縱向柱邊,以便拆除,並每隔1m左右留出洞口,以便從洞口中澆築混凝土。縱向側板一般厚25~50mm,橫向側板厚25~30mm。在柱模底用小方木釘成方盤,用於固定。其二是柱子四邊側模都採用縱向模板,則模板橫縫較少。

柱頂與樑交接處,要留出缺口、缺口尺寸即為樑的高及寬,並在缺口兩側及口底釘上襯口檔,襯口檔離缺口連接距離即為樑側根及底板的厚度。為了防止在混凝土澆築時模板產生膨脹變形,模板外應設置柱箍,可採用木箍及鋼管箍等,柱箍間距由柱截面大小確定,一般不超過100mm,柱模下部間距應小些,往上可逐漸增大間距,設置柱箍時,橫向側板外面要設豎向木檔。

安裝柱模板時,應先在基礎面或樓面上彈柱軸線及邊線,同一柱列應選彈出兩端柱軸線及邊線,然後拉通彈出中間部分柱的軸件及邊線,按照邊線先把底部分盤固定好,然後再對準邊線安裝柱模板。

構造柱柱模的支撐方法同上。

2、樑模板

樑模板主要由側板、底板、夾木、託木、樑箍、支撐等組成。側板用厚25mm的長條板,底板一般用厚40~50mm長條板,均加木檔拼制或用整塊板。在樑底板下每隔一定間距用頂撐支設,夾木設在樑模兩側板下方將樑側板與底板夾緊,並釘在支柱頂撐上。支撐樑模的頂撐(又稱支柱),其立柱一般為100×100mm的方木或直徑為φ120的原木,帽木用斷面50×50mm方木。為了確保樑模支設的堅實,應在夯實的地面(即支柱底)墊厚度不小於40mm,寬度不小於200mm的通長墊板,用木楔調整柱高。

頂柱的間距要根據樑的斷面大小而言,一般為800~1200mm。當樑的高度較大時,應在側板外面另加斜撐,斜撐上端釘在託木上,下端釘在頂撐的帽木上。

樑模板安裝後,要拉中線進行檢查,複核各樑模中心位置是否對正,待平板模板安裝後,檢查並調整標高,將木楔釘牢在墊板上,各頂撐之間要設水平撐或剪刀撐,以保持頂撐的穩固。

當樑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時,在樑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為樑跨度的1‰~3‰。

3、現澆混凝土平板模板

本工程的平板模板一律採用定型複合木模板,鋪設在擱柵上,擱柵兩頭擱置在託木上,擱柵用斷面50×100mm的方木,間距為400~500mm,當擱柵跨度較大時,應在擱柵中間立牽槓撐,並鋪設通長龍骨,以減少擱柵的跨度。牽槓撐的斷面要求與頂撐立柱一樣,下面須墊木楔及墊板,一般用50×75mm×150mm的方木。平板模應垂直於擱柵方向鋪釘。

平板模安裝時,要在次樑模板的兩側板處彈水平線,水平線的標高應為平板底標高減去平板模厚度及擱柵高度,然後按水平線釘上託木,託木上口與水平線相齊。再把靠樑模旁的擱柵先擺上,等分擱柵間距,擺中間部分的擱柵,最後在擱柵上鋪釘平板模板,為了便於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頭處釘牢,中間儘量少釘。

模板施工過程相對我們是陌生的,但是從施工程序上了解,板面不乾淨,以及施工帶有強制性,是樑鋼筋有變形的!

鋼筋工程

1)、準備工作

①核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牌相符。

②準備綁紮用的鐵絲、綁紮工具(如鋼筋鈎、帶扳口的小撬棍)、綁紮架等。準備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水泥砂漿墊塊。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各層樓面樑為25mm,柱子為25mm,且不宜小於縱筋直徑,各層樓板、樓梯和其他混凝土牆為15mm。

2)、柱鋼筋綁紮

①柱子放線完畢後根據墨線對柱主筋進行校正。

②柱縱筋採用電渣壓力焊接長。

③根據柱鋼筋上的標高用粉筆劃分箍筋間距,然後綁紮箍筋,箍筋的接頭彎鈎疊合處,應交錯佈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應扎牢(箍筋平直部分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可間隔扎牢),綁紮箍筋時綁紮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箍筋綁至樑底標高,然後根據樑高固定足夠數量的箍筋在柱縱筋上。

④框架樑、牛腿鋼筋應放在柱的縱向鋼筋內側。

⑤箍筋綁紮完畢後,應在柱縱筋上掛好砂漿墊塊,間距為1000mm。

3)、樑與板鋼筋綁紮

①樑、板鋼筋綁紮的工藝流程為:擺放主樑底筋→樑柱接頭處柱箍筋綁紮→擺放主樑上層筋→穿主樑箍筋→擺放次樑底筋→擺放次樑上層筋→穿次樑箍筋→綁主次樑箍筋→擺放砂漿墊塊→綁板底筋→安放樑鋼筋支撐→綁板上層鋼筋。

②縱向受力鋼筋受用雙層排列時,兩層鋼筋之間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證設計距離。箍筋的接頭(彎鈎疊合處)應交錯佈置在兩根架立鋼筋上。

③柱、主樑、次樑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樑的鋼筋居中,主樑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時,主樑的鋼筋在上。框架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特別注意樑頂面主筋間的淨距要有30mm,以利澆築混凝土。

④樑鋼筋的綁紮與模板安裝之間的配合關係:⒈樑的高度較小時樑的鋼筋架空在樑頂上綁紮,然後再落位;⒉樑的高度較大時(≥1.2m)時,樑的鋼筋宜在樑底模上綁紮,其兩側模或一側模後裝。

⑤板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須將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

⑥下層柱和牆鋼筋露出樓面部分要綁紮三道箍筋和水平筋,並在樓面設置一道箍筋和水平筋與樑、板鋼筋點焊固定,以免偏位。樑的主要受力筋都沒有什麼問題,只有在設計上我們覺得太過浪費,設計院的保險係數大約在2.00-2.10左右,比設計保險係數1.20-1.25大很多。這樣造成鋼筋的浪費很大。箍筋是最大的缺陷,設計要求Φ8@100/200,然而我們看到實際的尺寸加密區在120-150不等,非加密去230左右是最常見的。板筋施工中也有少筋現象,尺寸沒有偷工減料,但是間距比圖紙上設計要求要大。我們向施工放反映這些情況的時候,施工員好象覺得是正常現象一樣,根本不覺得奇怪,反而笑了,他們説,這些房屋設計保險係數大,少根把不會有事的。也許這是我們建築行業的一個弊端吧!保險係數大約在2.00-2.10左右,把這些人的思想警惕性降低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事故往往就發生在大意之後!

混凝土工程

現有的結構規範和設計資料也未作出詳盡的規定和介紹,因此對同類工程,設計人員或施工技術人員往往會根據自己的觀點規定出不同的處理措施甚至不予處理,一方面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不便,另一方面會形成工程質量隱患。筆者結合在學習和工程現場實際管理方面的經驗,總結出以下幾個結構問題的處理方法。

1、板角45°斜裂縫的設計施工處理措施

此種斜裂縫出現的原因非常複雜,既有設計的,也有施工的,更有其它環境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樑板的不均勻收縮,作為較薄構件的板具有較大和較快的收縮,最終多是板內產生拉應力而造成板角開裂。據多例工程觀察,這種裂縫易出現在建築物平面凸角處板或較大跨度的板上,會有相當多數的裂縫超出規範規定的正常裂縫寬度(δ≤0.4mm)。筆者認為應根據結構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結構設計施工措施加以避免。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強結構平面凸角處板的剛度,避免因板的收縮量相對於樑較大和較快,從而導致裂縫的出現。

(2)在較大跨度板角或結構平面凸角處板角,適當加強雙向麪筋,以抵抗由於板收縮而產生的拉應力。

(3)適當增加混凝土板的含筋量。

(4)施工中加強板角部位的振搗,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5)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相對減少水泥用量,並注意混凝土的澆水養護,以克服幹縮現象。

2、板面負筋變位的設計施工措施

在現澆樑板的施工中,往往會出現板面負筋在澆搗混凝土時被人為地踩下或難以使負筋按設計就位的情況,當負筋依附於樑上部鋼筋時情況較好,但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每根框架樑在柱處交匯以至樑上部鋼筋有上有下,致使樑上部鋼筋距板底高度不同,而架立在樑上部鋼筋上的板負筋往往隨着樑上部鋼筋位置的高低變化而無法保證其設計位置(即板筋混凝土設計保護層厚度要求),筆者認為應從設計上採取輔助措施和施工中嚴格控制、主要有:

(1)設計架立板負筋的鋼筋小支架,每m2支一個點,以保證板負筋就位,以及達到設計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2)設計框架樑板上的鋼筋支架,將由於多根樑在柱處交匯而引起部分較低樑中間部位的鋼筋支起,每隔3.0m設一支架,以作為板負筋的依託。

(3)澆搗樑板混凝土時,要特別對板負筋採取保護措施,避免人為踩踏。

(4)對板負筋綁紮牢固,避免澆砼時因混凝土傾倒造成負筋變位。

(5)振搗時,採用人工將負筋鈎至正確位置再振搗的方法,保證負筋的位置滿足設計要求。

3、框架柱節點處箍筋加密的設計施工措施

在框架結構設計中,往往需要對節點柱箍筋加密,而施工中受到綁紮條件等多方面的限制,不易將箍筋按設計要求就位綁紮牢固,筆者認為可採取以下設計施工措施:

在框架樑鋼筋綁紮時,先將柱節點處加密箍筋焊接成箍筋籠,根據柱截面尺寸的不同,加設不少於4根(若為方柱則每邊至少1根)同箍筋直徑的短豎筋,將其同箍筋點焊接成箍筋籠,在樑鋼筋就位時下放至設計的位置,以保證節點箍筋位置及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不被移位。

4、框架樑柱節點處混凝土的密實問題

框架結構樑柱節點處,由於樑數多,往往樑負筋較多,造成節點處混凝土在澆築時混凝土難以進入節點內或極易導致節點內形成空洞,危及結構安全。對此,在設計中應儘量考慮施工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要求鋼筋之間滿足一定的間距,另一方面由於柱筋的妨礙等原因,施工難以按設計保證鋼筋間距,在設計中應儘量合理利用樑截面寬度,優化鋼筋選擇。主要有以下設計措施:

(1)按樑截面寬度選擇鋼筋數量時,應考慮柱縱筋的妨礙或對樑佈設的影響,特別是當框架樑邊與柱邊平齊時,樑筋應在柱角筋之內側的影響。

(2)在柱節點交匯處同一直線上的樑上下部鋼筋,儘量先取同直徑鋼筋,以便於鋼筋直通過節點,以減少不同直徑鋼筋在柱內的錨固而造成較多鋼筋並匯在一起,難以保證鋼筋的間距。

(3)在施工中,儘量保證在柱縱筋的位置準確,合理佈設柱縱筋的水平位置,必要時對樑柱節點鋼筋的平面位置進行設計控制,使樑筋能合理通過節點。

本次實習,時間雖短,但基本達到了為實習目的,進一步完善所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重目的。

在實習工程中,我們瞭解了房屋建築施工組織與預算方面的相關知識,瞭解了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瞭解了有關的施工技術,瞭解新型建築材料的做法。

我對此次房屋建築學的實習的感受頗深,通過現場參觀,我們對房屋的構造有了感性的認識,同時為我們畢業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建築頂崗實習報告總結範文三

一開始到這工地我們被分到放線組,放線是建築的基礎,對於我們初學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間,我對水準儀﹑經緯儀有了更好的瞭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測量儀器,更讓我在工地上實踐了儀器的觀測,使我適應了在不同條件下操作儀器。

上夜班是一種讓我們在更惡劣的條件下適應實地操作的技能,要適應最惡劣的環境才能更好的鍛鍊自己,讓我們學到更多更堅實。現在初春的夜晚是寒冷的,在睏乏和寒冷的交加中,還要完成測量任務,這是一個對於我們剛實習的大學生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體現我們適應能力的考驗。伴隨測量工作的同時,我們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實我們的實習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磚……是鍛鍊我們的意志。雖然我們對於這些鍛鍊效果不佳,但在此同時也磨練了我們,然我們體會到社會的味道,讓我們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們要慢慢適應工地生活。

經過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從實踐中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為今後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它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還使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更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實習使我更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進一步瞭解合理控制建築工程成本重要性,瞭解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理論和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並通過撰寫實習報告,使我學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一、測量放線

在工程開工前,建築物位置的確定也是很重要的,在從事測量的工作中,我瞭解到為確定建築物的位置首先應根據規劃院給定的建築物座標點及座標線、建築紅線進行定位測量,確定它的位置。

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外軸線作為基本縱橫線,以絕對標高作為±0。00標高,分別將基本軸線標高引到臨近建築物上。

(2)建築物的垂直測量。

A:建立輔助軸線控制網。

B:建立施工線控制網,根據輔助軸線控制網畫定牆邊線、柱邊線等施工線。

(3)建築物水平標高測量。

建築物的高程控制。採用分層傳遞法,根據±0。00標高線,將建築物的標高引至一層柱的豎向鋼筋面上,並以此層向上傳遞測量。

基礎工程: 基礎工程是每個建築最為關鍵的部分,它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是否合格。而且基礎部分的技術含量也很高。本工程基礎部分包括了土方開挖、排水、筏板基礎施工、底板混凝土。

二、混凝土工程

(一)模板設計

施工準備:

1.模板安裝前的基本工作:

1)放線:首先引測建築的邊柱,牆軸線,平以該軸線為起點,引出各條軸線。模板放線時,根據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中心線和邊線,牆模板要彈出模板的邊線和外側控制線,以便於模板安裝和校正。

2)用水準儀把建築水平標高根據實際標高的要求,直接引測到模板安裝位置。

3)模板墊底部位應預先找平,雜物清理乾淨,以保證模板位置正確,防止模板底部漏漿或混泥土成形後爛根。

4)工長事先確定模板的組裝設計方案,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質量,安全交底。

5)模板應圖刷脱模劑。

(二)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既對結構物的安全,也對結構物的造價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我們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有足夠的重視。

一、作業準備:

澆築前應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乾淨,並經檢查鋼筋的水泥墊塊是否墊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清掃口高水平在清除雜物後再封。

二、混凝土現場攪拌:

自拌砼用於防止商品砼暫時供應不上的應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現場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應與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1 根據配合比確定的每盤(槽)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要過稱。

2 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後裝砂子,如需加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併加入。如需摻外加劑(減水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盤加入量預加工裝入小包裝袋內(塑料袋為宜),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盤用量與水同時加入攪拌機攪拌。

3 攪拌時間: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根據施工規範要求確定摻有外加劑時,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4 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人員對出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鑑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後再進行攪拌。

混凝土早期養護

實踐證明,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數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縫,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區的温度驟降也容易形成裂縫。因此説混凝土的保温對防止表 面早期裂縫尤其重要。

從温度應力觀點出發,保温應達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內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縫。

2)防止混凝土超冷,應該儘量設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於混凝土使 用期的穩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過冷,以減少新老混凝土間的約束。

(三)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早期養護,要目的在於保持適宜的温濕條件,以達到兩個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濕度變形的侵襲,防止有害的冷縮和幹縮。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順利進行,以期達到設計的強度和抗裂能力。

從理論上分析,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餘。但由於蒸發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損失,從而推遲或防礙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這種不利影響。因此混凝土澆築後的最初幾天是養護的關鍵時期,在施工中應切實重視起來。 所以在施工時我們要謹慎的處理這些事件,根據不同情況不同處理。

這些問題都是在施工事要注意的,在施工時採用何種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 的,還有混泥土的早期保養。

通過參加圖紙會審,我明白了圖紙會審主要內容。

一般工程開工前,業主、設計單位、承建單位和質量監督單位等都要參加圖紙會審,以發現並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差錯、矛盾及易在施工中產生模糊概念及在將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難等問題,以避免施工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會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找出圖紙自身的缺陷和錯誤。審閲圖紙設計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規範等);圖紙與説明是否清楚,引用標準是否確切;施工圖紙標準有無錯漏;總平與建築施工圖尺寸、平面位置、標高等是否一致,平、立、剖面圖之間的關係是否一致;各專業工種設計是否協調和吻合。

其次,施工的可行性結合圖紙的特點,研究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在質量上、安全上、工期上、工藝上、材料供應上,乃至於經濟效益上施工能否滿足圖紙的要求,必要時建議設計單位給予適當地修改。

最後,地質資料是否齊全,能否滿足圖紙的要求;周邊的建築物或環境是否影響本建築物的施工等;施工圖紙的功能設計是否滿足建設單位的要求等,都是圖紙會審的主要內容。

對會審準備中的圖紙等問題進行彙總,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進行一次內部初審。為了能更瞭解設計者的設計原理,我查了有關圖集,對圖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見解性的問題,而且與施工技術人員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爭取把每處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我發現除結構和建築上尺寸有誤,鋼筋有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和圖集的不相符,還有我發現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剪力牆上的門洞也很容易搞錯。

實習總結: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讀書固然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途徑,但是多一些實踐,暢徉於實事當中,觸摸一下社會的脈搏,給自己定個位,也是一種絕好的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選擇。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示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標籤: 頂崗 實習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zongjie/jgre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