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報告 >

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

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

為期一週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結束了。 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 但是, 與第一次旅遊相比, 本次帶有旅遊性質的實習讓我對很多景點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對於城市面貌、城市規劃、城市發展歷史等專業問題也有了進一步的具體認 識,對我來説,本次實習可以説是獲益匪淺。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實習的收穫。

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

一、現代城市建築與古代建築格局的破壞

在北京待了一週的時間, 在各個景點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剎海地區 和頤和園公園。我的很多同學與我有同樣的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什剎海地 區和頤和園公園是老北京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築,而除了這些,北京留給我們的只 有鋼架建築和仿古建築,讓人看了除了厭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 古城,北京城不僅是遼、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時期便 是燕國的都城。明清時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行改建的,全城分為官 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條 7.8KM 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南起永定門,北 抵鐘鼓樓,整個外城、內城、皇城和宮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形成了完整 和諧、舉世無雙的巨大建築羣。而現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園,北京 的古城牆和古城門早已經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稱號名不副實。近年來,隨着 北京現代建築的迅速發展,很多建築已經違背了古都的文化內涵。比如説,位於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門洞上的大亭子和天安門廣場西側的國家大劇院就是其典型 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萬春亭建設,造型看調似具有中國傳統特色,但實 際上華而不實,體現出一種強調形象而忽視現實功能的時代特色。國家大劇院被 稱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這個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極不和諧的建築 橫亙在南北中軸線旁,缺乏文化銜接,割裂了傳統與未來。現在站在景山和天安 門城樓舉目眺望,北京無不是林立的高樓,北京古都的傳統風水格局被禁錮在有 限的幾個地方。現代城市的表情顯得蓬勃生機,勢不可擋,但傳統古都的安寧與

北海公園四周的建築羣(選自中國國家地理) 北海公園四周的建築羣(選自中國國家地理)

温馨,在目前城市急劇擴張的年代,卻顯得寶貴和脆弱。看着這樣的“現代國際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間想起建國初期樑思成先生的雙星閃耀計劃,如果當時的 計劃成型,如果整個老北京城能夠完整的保存下來,如果北京城市的定位從開始 就不是經濟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現在我面前的是怎樣的宏偉與震撼:她以規整、 恢弘為基調,以南北中軸線上的皇家建築為主題,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襯其 崇高、輝煌。現在,由於現代建築的發展,北京已經越來越四不像:不像“世界 著名古都”,不像“現代國際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選自中國國家地理

古老北京的建築是先祖留給世人的財富,維護古都風貌的問題顯得日趨緊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建築是無與倫比的,天壇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門、景 山上的萬春亭等是世界公認的北京標誌性建築, 這是北京最為突出的特點和價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樣定位與發展,都不能以犧牲自己的歷史文脈為代價。

二、北京交通沉重負擔下的思考

去北京感受最深的應該是人多車多。不論是公交還是地鐵,絕不會給你留出 一片自己思考的天地。即使在最後一班公交和地鐵上,也不能讓你放下一天沉重 的負擔好好享受須臾的輕鬆。不論怎樣批判北京的城市的規劃,不得不承認,北 京的交通規劃已經很偉大了,接近兩千萬的人口擁擠在一萬平方千米的地方,每 天近千萬人次的人口流動,真是為難了那些交通規劃師們。我在擁擠的地鐵上常 常在想, 萬一地鐵出故障停止運行, 那北京城就得癱瘓了。 雖然設計者很不容易,

但是還是有幾點關於北京交通 的想法不得不説。第一,雖然 北京實行了各種措施,但是不 得不説北京的交通擁堵現象還 是很嚴重,如何更好的緩解交 通狀況,還是一個長期而艱鉅 的問題;第二,為了防止堵車, 北京有各色各樣的立交橋,從 而節省了等待紅綠燈的時間。 北京是世界上立交橋最多的城 市,在城區裏到處是凌空飛架 的立交橋。但是從通行的狀況 來看,北京的立交橋並不算十

美觀,但讓人眩暈的北京立交橋( 美觀,但讓人眩暈的北京立交橋(上、下)

分通暢。有很多立交橋經常出 現擁堵,其規劃設計和交通設 計備受質疑,甚至認為北京立 交橋的設計美觀大於實用;第 三,進入大城市,明顯感覺到 私家車太多了,雖然北京曾經 採取過單雙號限行等措施,可 是北京擁堵的交通還是外地人 到北京最大的感受。説了以上 幾點,再籠統的提幾點建議: 1、控制中心城區車流量, 借鑑國外城市的成功經驗,實 行進城收費制度,單雙號限行 等制度。

密集的地鐵網, 密集的地鐵網,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需要

2、 繼續大力發展以 地鐵公交為主的公共 交通。不得不承認,公 共交通在現代交通體 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而地鐵由於其速度快、 運力大等優點, 更應重 點開發。 現在北京已經 有十三條地鐵線, 數量 位居全國之首,但是大

地鐵站內密集的人羣

規模的人流量還是讓地鐵不堪重負。我們在北京實習的幾天,正式北京地鐵運行 的高峯期,每天的人流量高大 200 萬以上。當然我們也有切身體會,能擠上地鐵 我們就很高興了,從不奢望有座。 3、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建不利於通行的道路、立交橋等,還北京一 個通暢流淌的“血管” 。經過查閲資料,北京需要對包括西直門、北辰西橋、萬 泉河橋、蘇州橋和三元橋在內的 5 處立交橋進行改建。

4、限制私家車的過度發展。北京的交通建設步伐很快,可是還是趕不上私 家車擴展的速度,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私家車進入了急速擴張時代,現在,考慮 到各方面因素,是對北京的私家車限制發展的時候了。 我們希望看到,通過各種措施的實行,北京的交通狀況有很大改善,方便市 民出行,也給世界展現一個國家首都的良好形象。

三、守住大城市中的那份寧靜

北京大約位於東經 115°23′,北緯 39° 54′,年降水量 600 多 毫米,年平均氣温 10— 12 攝氏度,屬於典型的 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 季風氣候。這是我們國 家北方地區的典型氣候 類型,沒有什麼特別的, 但是,北京的特別之處 在於,在並不豐富的降 水條件下,北京卻有眾多的河 流水系,有被乾隆皇帝 認為的“味甘,質輕” 的玉泉之水,此外,城 區內也有大面積的湖泊 水域。河流水系的存在 當然是北京城形成的基 礎,而眾多湖泊的分佈 則為北京這個“千年古 都”加上了一絲靈動與生

如畫頤和園

奧林匹克公園, 奧林匹克公園,北京新地標

機。在北京城區,利用幾天的實習時間,我遊覽了北京的頤和園昆明湖、圓明園 福海、北大的未名湖、玉淵潭、紫御灣、奧林匹克公園的龍形水系還有著名的北 海和什剎海。這些或者人造水系,或者天然水系,都被北京的高樓大廈孤立的分 割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守護着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恬然。在這些城市中的“世 外桃源” ,或者成為著名旅遊區,或者成為市民休閒娛樂之所,或者為大學所佔 據,甚至成為國家領導人的居住地和國家新的名片。漫步在這些大面積的水域旁 邊,我彷彿突然想到了北京能夠成為千年都城的一個原因:從遼金開始建立都城 的北京,其建立者是北方更加乾旱的少數民族,當他們的金戈鐵馬征服中原時, 他們自然會選擇水源豐富的地方作為都城,擁有五大水系,眾多大小湖泊,扼交 通要道的北京當然是第一選擇。北京城區湖泊的分佈不僅僅只是如“花瓶”般擺 設,小面積水域對於地方性小氣候的顯著改善作用在北京體現的非常明顯。城區 的各個湖泊,尤其是水域面積比較廣大的昆明湖、福海地區對於北京城區空氣的 加濕作用非常明顯。當然,所剩餘的北京“湖羣”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躲過了建 國以來對於生態環境的浩劫,躲過了經濟盲目發展下對於北京水域所造成的破 壞,可惜的是,波光粼粼的太平湖,具有深厚歷史內涵的護城河已經消失在人們 的視野中,只能在唯美的照片中尋找屬於哪個年代殘存的記憶。希望北京的湖泊 能堅強的生存在高樓大廈之間,在浮躁的社會中給城市以最後的平靜。 在沉重的考研壓力我們獲得了一週的時間放鬆心情,變換了一種角度學習 知識,非常感謝院系給我們提供的機會,也非常感謝跟隨我們的實習老師,沒有 你們的講解,我們不會學到屬於我們的專業知識。

在北京實習的一週讓我開闊了 眼界,增長了見識,學到了太多書本上沒有的學問。北京實習的點點滴滴永遠是 我印在腦海中的珍貴記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baogao/8n4l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