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報告 >

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通過半個月的當兵鍛鍊,收穫了很多,感觸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有做得好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足的地方。

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我實習的中隊是長白山大隊的保護區中隊,中隊編制四十餘人,是一個作風優良的中隊。此次調研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由於中隊一半人員是下連三個月的新兵,所以此次調研的另一個內容就放在了新兵“第二適應期”的特點以及處理方法上邊。

心理學在基層部隊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在逐漸加大,尤其是在黨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人文關懷強調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如何把人文關懷貫穿於心理疏導的過程中,及時有效地幫助官兵消除心理問題,是當前帶兵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人文關懷也是我們人文學院的一大特色,所以對於人文關懷,我們的感觸要更加深刻一點。

在心理疏導中體現人文關懷,首先要尊重人。在一些基層單位,幹部與戰士之間居高臨下的談心,指手畫腳的“交流”還很盛行,使得戰士有話不願講,不敢講,再加上一些敢不自身缺乏疏導能力,致使他們的心理包袱越來越重,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強化官兵的平等意識,把有心理問題的戰士當作自己的戰友和兄弟對待,對他們不歧視,不冷漠,不孤立,做到熱情關心,真誠開導,讓他們在感受組織的温暖中化解心理障礙,消除心理疾患。

在心理疏導中體現人文關懷,要保護好官兵的隱私權,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不私自拆閲他人信件、非法接聽他人電話,甚至採取盤問、誘導、恫嚇等方式,企圖撕破對方的心理防線,掌握對方的心理祕密,這種方法是嚴重侵犯戰士人格的,是堅決不可取的。所以,帶兵人必須在知法守法的基礎上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讓戰士擁有屬於自己的安全領地,並且在疏導工作中努力做到有理、有情、有節、有度,不輕易出擊他們的心理隱私,啟發他們自我緩解心理壓力。

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要關心基層官兵的成長進步,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文關懷。這就要求做心理疏導工作的同志既要注重解決戰士在心靈上的疑惑,也要着力在生活上的排憂解難,在給戰士進行心理疏導應當抓住一些敏感期,新兵“第二適應期”,戰士入團,入黨,考取士官,士兵退役等時節,極易誘發戰士的心理問題。在這些敏感時期,中隊應當通過開展一些活動,比如“上一堂心理教育課”,舉行一次“敏感問題大家談”等活動,引導戰士積極調整心態,保持心理健康。

由於這次實習是在四月份,新兵下連三個月,所以,正好趕上了新兵的“第二適應期”,所以此次調研的另一個內容就放在了新兵“第二適應期”的特點以及處理方法上邊。由於多數新兵的尚不成熟出現心理異常,不少帶兵幹部片面地把心理問題混淆思想問題,考慮的是如何加大教育力度,卻忽略了從心理的角度進行“診斷”和疏導,導致產生“誤診”,使新兵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治療”,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開展。個別“病情”嚴重的,甚至都“鬱悶成疾”,成為安全工作的隱患。新兵“第二適應期”主要有以下心理“症狀”:

一是畏難型。新兵下連隊後,訓練的強度、難度加大了,執勤任務重了,工作要求高了。有的新兵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產生了畏難心理,導致情緒低落,試圖迴避現實,消極對待工作和生活。二是焦慮型。有些上進心較強的新兵,由於缺乏自信心,擔心自己跟不上,產生了怕掉隊的焦慮心理。三是表現型。一些新兵有一定的特長,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擔心別人忽視自己的存在,一旦受到“冷落”,容易產生沮喪、自暴自棄的心理。四是偏執型。有的新兵對連隊的管理還不夠適應,對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心裏沒有數,以不能正確地對待幹部骨幹的批評,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固執己見。五是衝動型。有的新兵有熱情、有幹勁,言語行為無所顧忌,容易與戰友產生矛盾和衝突。六是孤僻型。有的新兵性格內向,不善與他人交流,特別是下連後壓力驟然增大,更加沉默寡言,難以融入集體,嚴重時甚至會對自己和他人構成危害。

中隊應當為每一名士兵建立心理檔案,定期進行心理測查和巡診,並總結出一些基本疏導方法:對脾氣暴躁的人,根據其受不了外界刺激和易發生過激行為等突出特點,工作中注意説話語氣,不用過激的語言挑逗刺激;對沉默寡言的人,根據其性格內向的特點,多進行情感交流,在相知相通中打開他們的內心世界;對情感受挫的人,根據其精神沮喪、意志消沉等特點,多進行情感呵護,引導其儘快走出低迷狀態;對自尊心強的人,多進行精神鼓勵,不當眾批評;對行為怪異的人,根據其做事不計後果、易傷害周圍同志等特點,引導其多參加集體活動,充分感受戰友之情的珍貴。

新兵“第二適應期”的“心理處方”:首先要多詢問、多觀察,在摸清新兵的情況上下功夫。通過找新兵和食堂,找新兵連的帶兵幹部骨幹問詢,找新兵同班的戰友以及班長了解,與新兵家長取得聯繫等辦法,探尋他們的心理世界,瞭解心理需求,掌握內隱的心理活動。多觀察,帶兵要做到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善察覺新兵的心理漸變過程。可以利用不同場合和時機,採用縱向觀察、橫向觀察和隨機觀察等方法,及時準確捕捉新戰士心理變化信息。

其次是注意正確的調整、引導、愛護,在穩定新兵的心理狀態上做文章。一是注意調整。帶兵幹部要注意訓練和工作節奏,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項工作,避免新兵由於訓練強度安排“偏大”、日常生活安排“偏緊”、工作標準的“偏高”等原因而背上包袱,產生心理問題。二是耐心引導。要有針對性地組織新兵學習心理學知識,讓他們瞭解“第二適應期”的不同情況,引導好新兵正確對待訓練、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不適,誘導他們進行自我調節,減輕心理負擔。三是體現愛護,幹部骨幹要端正對士兵的根本態度,耐心細緻的講明道理、持之以恆地做工作,達到深知兵、真愛兵的目標。對心理問題較突出的新兵要予以更多的關愛,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儘量用最自然的辦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這次實習,讓我看到了基層部隊心理疏導的空白,心理學在基層部隊的應用前景還是很光明的,但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專業知識的欠缺,這次實習讓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只有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的服務於部隊。

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二)

這次實習似乎在強化我的一個觀念,即對“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兩個概念的理解。關於它們的區分我一直比較堅定,心理學是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是形而上的、方法論的;應用心理學是以人文關懷為核心,是形而下的、實踐的。所以應用心理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藝術地倡導一種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內容應該是臨牀性的,心理諮詢、生涯輔導等等。從這點出發,我也開始質疑心理學的學術創作,前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的研究範式,討論和結論的簡單化,量化分析的潛規則似乎正在將應用心理學最本質最需要的的文本的感染力排除在遊戲規則之外。看以前的很多經典著作,弗洛姆的《逃避自由》、羅洛·梅的《愛與意志》、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等等,總能獲得一種生活的激情,他們隱去了數據,似乎都致力於讓人能看懂並獲得某種心理學意義上的自由,心理學著作也因而才有可能成為暢銷書,健康人格才有可能成為普遍的意識。這次實習強化了我的這種感悟,臨牀不僅僅是數據,重點是從獲得的數據中建立對健康人格的理性探討。醫生們的工作對象是心理疾病患者,他們也用藥,也做量表、做統計,但幾乎沒有人懷疑他們真正的“讀者”是普通人,是像我們這樣不完美的、亞健康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説,我是帶着這種困惑進行實習的,當然更多的是好奇、想驗證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的心理。

我們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一分院心理康復中心實習,實習時間是兩個禮拜,從2017年7月15日到7月28日,吃住也都在醫院。心理康復中心分兩個病區,精神科和心理科,精神科是封閉式的,屬於重症病區;心理科則是開放病區,主管病情稍輕的病人,如睡眠障礙、神經症、輕度精神分裂等病人。我們實習一個星期在精神科,一個星期在心理科,實習的主要內容是和病人一起娛樂、交談,跟隨醫生查房,看病歷。實習安排中還有每個人大概一天半的心理門診出診機會,每個禮拜兩次講座、一次病歷討論,還有一次小組討論。實習內容比較豐富。

我實習的第一個禮拜是在精神科,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精神病人,首先衝擊頭腦的是精神病人和想象中的不同。在想象當中和精神病人交往會存在很大的障礙,老師在教授《變態心理學》時候也説,和某些病人交際會讓人有受挫感,我們也可能無意誇大了這種受挫感;另外,理論在告訴我們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沒有自知力、存在妄想、幻覺等,但這些並沒有具體到真實的個體,很多我們不能從外表上看出他們的病症。第一次進去,當鐵門打開的那一瞬間我確實感覺到了強烈的焦慮感,後來才慢慢適應。我們在精神科和病人的交往很淺,主要是和他們一起做操、唱歌、打球,進行簡單的交談,如問問他們的睡眠、吃住情況,很多東西是通過看病歷、聽醫生講解才瞭解到的。但這些似乎是和他們交流最恰當的方式,在活動中建立簡單的關係,能調動起他們參加活動的熱情,這就夠了,實習之前老師和醫生有過這樣的告誡,我們實習不應該對病人構成干擾。在精神科,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如何辨別精神病人和普通的來訪者,學會了一些引出幻聽、妄想的一些提問方式,比如引出幻聽可以這麼説,“你會不會聽到有人在你耳邊講話?”“説話的人是男的是女的?”“你認識嗎?”“他們都説了些什麼?”“他們説話是針對你嗎?”

第二個禮拜是在心理科,在心理科稍微不適應一些。心理科的病人多半是有自知能力的,所以很多有一定的人際溝通能力,但其實很他們交往顧慮會相對多很多。一方面,和他們的很多交往屬於正常的人際交往,有的人可以和他們建立很好的關係,但我在這方面本身是有缺陷的,很多時候我害怕和人交往,所以在心理科實際效果也不太理想。另一方面,這些病人是敏感的,要想和他們建立深層次的關係,很可能就會觸及他們的痛處,這對於實習生來説是大忌。在心理科,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陪同醫生進行查房,看醫生怎麼和病人交流,觀察病人的言語表情。見得最多的是心理問題軀體化的病人,醫生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需要緩解他們的焦慮,通常會首先肯定病人不存在器質性的疾病,然後跟他們説明他們發病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跟他們講心理學的一些原理,講用藥狀況等等。查完房後是自由活動,跟病友們交流、娛樂,看病歷,但有時病友們不方便打擾,便顯得有些無聊。在心理科,我們為病人做了一次scl-90量表,有位病人做到最後幾乎都要哭了,可能是內心衝擊太大了,我們只能做一段休息一次,休息地時候安慰安慰她;還有一位病人做得很快,不到十分鐘就做完了,我在旁邊不斷地説“不急,慢慢來,你先理解一下題目和選項”,説到我感覺他都聽得厭倦了,後來主管醫生告訴我們,其實你可以直接跟他説“你做得太快,會影響醫生做出診斷的”,我們似乎放心不下這麼説。

我們每個實習生還有一個全天和一個半天到區醫院去出心理門診的機會。出門診其實就是旁聽心理諮詢,有時間的話做一些案例討論。大多數時間來訪者不會拒絕我們的旁聽(但這時候語言關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來訪者説的是方言,儘管我能聽懂粵語,但南寧白話卻大概只能聽懂70%);也有一些來訪者會拒絕,然後醫生告訴我們像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最敏感的。第一次出診醫生和我們討論了一個家庭治療的案例,也因而對家庭教育感觸良多,其中醫生提出有三個問題印象很深:第一,父母是否真正信任孩子,信任他能夠自我完善;第二,父母是否能跟着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把孩子的形象定義在自己的想象中;第三,孩子的心理空間在哪裏,選擇的自由和能力又在哪裏?在這樣的時刻總是很佩服醫生的洞察力。但案例分析的機會畢竟很少,我們很多時候只能着磨醫生的提問存在的心理藝術性,而且很多時候也着磨不清楚。

精神科、心理科、門診、醫生授課,使我更加堅定了原來的想法,即應用心理學真正是屬於人的,它在某種程度上排斥數據的冷淡。這次實習,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親身接觸和識別了很多心理病症,使得以前接受的理論知識更真實化了。然而,更大的收穫是能沉浸在一種心理學和精神健康維護的氛圍當中,認真思考很多原來沒有想清楚的問題,如家庭對一個人心智成長的影響,人保持心理平衡的各種防禦機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等等,對自我也有了更理性的探索和認識。

實習期間我覺得自己心理上比原來健康了很多,這可能是一種臨時的感覺,和這裏有規律、相對輕鬆的生活有關;而主要是對自己獨特個性的認識和接受,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內向、敏感和人際交往上的缺陷:自我認識正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標準,能意識到並且預測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才能不至於逃避現實,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也就能夠為自己創造心理的自由空間;在這裏也學會了心理釋放,記得自己在小組體驗時説自己最常用的防禦機制是壓抑和投射,把自己的想法給壓抑下去了,又通過投射表現出來,這種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那就是表達自己,通過各種方式,如運動、談心、寫日記(在實習期間我幾乎每天都記日記,這種方式對認識自己有很大幫助)。當然實習不可能把以前未認識的不健康的自己都看到,但“認識自己”和精神衞生的意識卻深深留在了心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baogao/8n38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