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飲食禮儀 >

家庭餐飲的禮儀

家庭餐飲的禮儀

1、餐飲禮儀簡介

家庭餐飲的禮儀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遲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早在《禮記》中就有着宴會食序的記載,先是飲酒,再吃肉菜而後吃飯的程序和現在大致一樣。在有十六種菜餚的宴會上,菜餚分別排成四行,每行四個。帶骨的餚放在主位的左邊,切的純肉放在右邊。飯食靠在食者載方,羹湯則放在右方。切細的和燒烤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近些。蒸葱等佐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和羹湯放在同一方向。如果陳設乾肉牛脯等,那就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宴會有獻賓之禮。先由主人取酒爵到賓客席前請進,稱為"獻";次由賓客還敬,稱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觶後,先自飲而後勸賓客隨着飲,稱"酬",這幺合起來叫作"一獻之禮"。如今,請客宴會了叫酬酢,其本身就強調禮儀。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人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台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衞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座次借西方宴會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就坐於主人右側,第二主賓在主人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變通處理,斟酒上萊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萊或配萊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這些程序不僅可以使整個宴飲過程和諧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禮儀可使宴飲活動圓滿周全,使主客雙方的修養得到全面展示。

2、使用筷子調羹

(1)筷子的使用: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常用餐具,吃飯用筷子是我們的傳統。拿筷子的方法。右手持在筷子的中下端處為宜,要用大拇指、食指輕輕捏住筷子,中指稍稍托住上面一根筷子,無名指托住下面的一根筷子。用筷子的要求和忌諱。擺放筷子,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大頭衝桌外,小頭衝桌裏,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不要一橫一堅立叉擺放,不要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右邊,不能擱在碗上。用筷子夾菜,飯菜未上齊不要先拿起筷子,用時將筷子的小頭衝下對齊,不能坐在飯桌邊,一手拿着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碟。不能用筷子在菜盤裏揮來揮去,用筷子攪菜上下亂翻,不能將筷子當餐叉使用穿刺菜餚,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更不能將筷子當牙籤使用剔牙。筷子上沾有飯粒或菜葉,應吃乾淨,不能用帶有飯粒或菜葉的筷子夾菜;夾起菜時,不要讓菜湯滴下來;遇到別人也來夾菜,要注意避讓,謹防"筷子打架"。在吃飯中途需暫時離開時,要將筷子輕輕擱放在桌子上的碟、碗邊,不能插在飯碗裏,或放在碗上。不要把筷子當作道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用筷子指向他人;在請別人用菜時,不要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

(2)筷子的語言:請用筷——用膳時,主人為表示盛情,一般可説"請用筷"等筵語。直筷——筵席中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橫筷——將筷子橫擱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橫筷禮一般用於平輩或比較熟悉的朋友之間。小輩為了表示對長者的尊敬,必須等長者先橫筷後才能跟着這幺做。據史載,宋代有個官員陪皇帝進膳時,因先橫筷而犯了大不敬的罪。現在用膳時,即使先吃完飯的,也不立即收拾碗筷,要等全桌膳畢後再一起收拾,可以説這是古代橫筷禮儀的延續,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

(3)調羹的使用:調羹也是常用的餐具,主要是喝湯,有時也可以用調羹盛裝滑溜的食物。它同使用筷子一樣,也有一定的講究。

標籤: 餐飲 禮儀 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yinshi/q0ox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