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文明禮儀小故事十篇

文明禮儀小故事十篇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1

曾子避席

文明禮儀小故事十篇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2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説:“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3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當時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在朝堂接見來自晉國、魯國、衞國和曹國的使臣,各國使臣都帶來了墨玉、幣帛等貴重禮品獻給齊頃公。獻禮的時候,齊頃公向下一看,只見晉國的亞卿鬱克是個獨眼,魯國的上卿是個禿頭,衞國的上卿孫良夫是個跛腳,而曹國的大夫公子首則是個駝背,不禁暗自發笑:怎麼四國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當晚,齊頃公見到自己的母親蕭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個人當笑話説給蕭夫人聽。蕭夫人一聽便樂了,執意要親眼見識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齊頃公設宴招待各國使臣的日子,於是便答應,讓蕭夫人屆時躲在帷帳的後面觀看。第二天,當四國使臣的車子一起到達,眾人依次入廳時,蕭夫人掀開帷帳向外望,一看到四個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她的隨從也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笑聲驚動了眾使者,當他們弄明白原來是齊頃公為了讓母親尋開心,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時,個個怒不可遏,不辭而別。四國使臣約定各自回國請兵伐齊,血洗在齊國所受的恥辱。四年後,四國聯合起來討伐齊國,齊國不敵,大敗,齊頃公只得講和,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4

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説:“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5

用一生時間磨一面鏡子

用一生的時間來磨一面鏡子,這種“蠢事”恐怕很少有人願意做。然而在荷蘭,有一個剛國中畢業的青年,在一個小鎮裏做鎮政府的門衞工作

那時,門衞的工作是比較清閒的。於是,青年為了打發為餘的時間,養成了打磨鏡片的愛好。青年非常專注和細緻,多年來的打磨生涯使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他們的都要高。

就這樣,青年鍥而不捨地磨了六十年鏡片,也因此讓他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他製造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鑽石等。他一生磨製了400多個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1674年他開始觀察細菌和原生動物,即他所謂的“非常微小的動物”。1677年他首次描述了昆蟲、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準確地描述了紅細胞,證明馬爾皮基推測的毛細血管是真實存在的。1702年他指出在所有露天積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他追蹤觀察了許多低等動物和昆蟲的生活史,證明它們都自卵孵出,並經歷了幼蟲等階段,而不是從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發生的。

這個青年就是科學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

人生感悟:

列文虎克細心地磨着每一個鏡片,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他在他的細節裏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科學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蹟。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位,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決定成功,細節的力量就是“潤物細無聲”。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6

目標的重要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着嚮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麼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里程碑,他們只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説:“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着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説:“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大道理:

當人們的行動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行速度和與目標相距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7

女兒的抱怨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麼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

她已厭倦抗爭和奮鬥,好象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蔔,第二隻鍋裏放只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説。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着,納悶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鐘後,他把火閉了,把胡蘿蔔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做完這些後,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胡蘿蔔、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並讓她用手摸摸胡蘿蔔。她摸了摸,注意到他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他看到了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問到:“父親,這意味着什麼?”

他解釋説,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蔔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着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蔔,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8

到公司工作兩年多了,比我後進公司的同事陸續都得到了升職的機會,我卻原地踏步,心裏很不是滋味。在想他們運氣都這麼好,也許關係比較硬吧...又或許是老闆看我不順眼...

有一天,我冒着被解聘的風險,找到老闆理論。“老闆,我是否有過遲到,早退或亂章違紀的情況?”我問。老闆乾脆地回答“沒有啊,你一向很遵守規矩”。

“那是公司領導對我有看法嗎?”老闆先是一怔,然後説“當然沒有,我們都覺得你是個好員工。”

“為什麼比我進公司晚比我資歷淺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升職,但我卻一直在一個微不足道的崗位上工作了兩年多,也沒得到老闆賞識,沒有升職也沒有加薪?”

老闆一時不知道説啥好,愣住了,不一會笑笑説:“你的事咱們等會再説,我這裏有個急事,要不你臨時先幫我處理一下?”

原來,公司一家客户準備到公司來考察產品和實力狀況,老闆叫我聯繫他們,問問啥時候過來。

“這真是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出門前,我不忘調侃一句。心裏在想,老讓我幹這種芝麻小事。

20分鐘後,我回到老闆辦公室彙報工作。

“聯繫好了嗎?”老闆馬上問。

“聯繫到了,他們説可能下星期才能過來。”

“具體是下星期幾?”

“這個我倒沒有細問,不清楚。”

“他們一共多少人來啊。”

“啊!!您沒讓我問這個啊!”

“那他們是坐火車、飛機還是怎麼來?”

“這個您也沒讓我打聽啊!”

老闆不再説啥了,他打電話叫朱開山過來。朱開山比我晚到公司近一年,但現在已經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了,老闆交給他剛才相同的任務。大概十分鐘後,朱開山回來了。

“哦,老闆,是這樣的……”朱開山開始彙報:“他們是坐下星期三下午5點的飛機,大約晚上8點鐘到,他們一行8個人,由採購招標部袁經理領隊,我跟他們説了,我們會安排接機。

另外,他們打算考察三天時間,具體行程到了以後雙方再協商。為了工作方便,我建議把他們安排在附近的迎賓館,既方便又有檔次和誠意,如果您同意,明天我就提前預訂房間。

再有,下週天氣預報有陣雨,我會隨時跟他們聯繫,如果行程有變,我隨時跟您彙報。”

朱開山出去後,老闆拍了拍我的肩膀説:“嗯,現在我們來繼續談談你提的問題。”

“額,不用了,我已經明白了,謝謝老闆,打攪您了。"

我突然明白,沒有人天生就是就擔當大任的材料,都是從最簡單、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不能做那種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好的人,現在為自己貼上的標籤,就決定了以後是否會被委以重任。

總結: 工作能力的差距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效率,每一個公司都急切需要那些能夠積極主動負責的員工。

優秀的員工永遠不會被動地等待領導安排工作,而是主動去思考自己該做什麼,並且竭盡所能地去完成。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9

一隻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隻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

老鴿子説:“你搬了這麼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並不是從窩裏面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啟示錄:與團隊格格不入,問題來自於自己!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於周圍,而是來自於他們自己。像這樣的人,必須試着認清自己,試着認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而一個組織也沒必要為了失掉這樣一隻“鴿子”而遺憾。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領導能力不是天生的,人們完全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獲得這種能力。因此,領導者要想成功地改變員工,首先就必須改變自己的領導特質。對領導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領導者擁有這種管理能力,不是為了控制和命令員工,而是為了支持、幫助員工的發展與成長。在這變幻莫測的全球競爭時代,公司高層與其苦苦追尋“先進”的管理方法與手段,不如將眼光放遠,鎖定員工的才智與熱情,這是公司取之不盡的寶藏,公司必須找到適當的途徑將他們釋放出來。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讓管理從控制員工,轉向為相信員工潛力、鼓舞員工熱情。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10

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

一天下來,美國約瑟先生對於對手——中國某醫療機械的範廠長,既惱火又欽佩。這個範廠長對即將引進的“大輸液管”生產線行情非常熟悉。不僅對設備的技術指數要求高,而且價格壓的很低。在中國,約瑟似乎沒有遇到過這樣難纏而有實力的談判對手。他斷定,今後和務實的範廠長合作,事業是能順利的。於是信服地接受了範廠長那個偏低的報價。“ok!”雙方約定第二天正式簽定協議。天色尚早,範廠長邀請約瑟到車間看一看。車間井然有序,約瑟邊看邊讚許的點頭。走着走着,突然,範廠長覺得嗓子裏有條小蟲在爬,不由得咳了一聲,便急急的向車間一角奔去。約瑟詫異地盯着範廠長,只見他在牆角吐了一口痰,然後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漬。約瑟快步走出車間,不顧範廠長的竭力挽留,堅決要回賓館。

第二天一早,翻譯敲開範廠長的門,遞給他一封約瑟的信:“尊敬的範先生,我十分欽佩您的才智與精明,但車間裏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難眠。恕我直言,一個廠長的衞生習慣,可以反映一個工廠的管理素質。況且,我們今後生產的是用來治病的輸液管。貴國有句諺語:人命關天!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否則,上帝會懲罰我的……”

範廠長覺得頭“轟”的一聲,像要炸了。

評析:

人常説,大智不拘小節。但別人可以這樣看你,你自己卻不能這樣原諒自己,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因為有些小節,恰恰暴露出你禮儀修養上的差距。而又恰是對方所重視的,這就形成了影響合作的大障礙。醫療機械的生產,對環境和員工的衞生習慣要求很高,約瑟的“苛求”並不過分,完全是對企業和產品負責,對公眾負責的表現。這也表現了他的科學管理及文明修養的水準。對比之下,範廠長的水平就差了,儘管範廠長有談判的才能,但文明水準相差太大,又怎能實現和諧的長遠合作呢?

因此,在社會交往中,言談舉止中的禮儀是非常重要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kzgw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