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倒茶倒水禮儀

倒茶倒水禮儀

倒茶倒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那麼你們知道倒茶倒水的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倒茶倒水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倒茶倒水禮儀
倒茶倒水禮儀

一、茶具要清潔

客人進屋後,先讓坐,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衞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乾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麼還願意喝你的茶呢? 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二、茶水要適量

先説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再説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濕。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為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三、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衞生。請試想,讓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嗎?

四、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備註

1、一兩個客人可以用手直接端給客人,如果兩杯以上就必須用托盤了,左手托盤,右手擺放,這樣比較規範;

2、擺放前,一定要輕聲示意,避免對方無意碰撞,擺放時右進右出,順時針斟倒或擺放(添水也同樣),擺放位置為飲水者右手上方5—10公分處,有柄的則將其轉至右側,便於取放;

3、如果有茶壺的話則擺放在中間,便於大家取用,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就由服務人員親自操作,此時則就近擺放在操作人員跟前;

4、添水時,如果是有蓋的杯子,則用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將杯蓋夾住,輕輕抬起,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將杯子取起,側對客人,在客人右後側方,用左手容器填滿,再按照2擺放即可。

5、關於倒水的順序:開會倒水,從右邊開始(領導先,順時針順序進行)倒水後,壺嘴不要對客人,要從客人右邊倒。主席台一定要從客人背後加水。最後一點就是倒水的時候要多注意觀察,是否煙灰缸已滿,是否茶杯被污染要及時更換;喝水快的話就要加快倒水的頻率,喝水慢的話可是減慢倒水的速度,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切忌心急,一定要輕、穩。這樣才能做好會務的服務工作,保證會議的圓滿召開。

愛茶人要掌握的茶葉常識

泡茶

泡出一杯好茶,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水質、水温、時間、茶量、心情。

1、水質。水為茶之母。茶聖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得出用於泡茶的水質評價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純淨水:礦物質含量較低,一般稱為軟水,容易將茶的本質表現出來,是適宜泡茶的用水。

礦泉水:礦泉水中含有微量礦物質成分,用這樣的水泡出的茶湯色佳、香氣足、清爽甘甜。

自來水:自來水中含有消毒藥劑,如“氯”,飲用前可使用活性碳將其濾掉。但消毒劑會干擾茶湯的味道與品質。

空氣含量高的水:水中空氣含量高的水,有利茶香揮發,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強。一般説“活水”益於泡茶,主要是因活水的空氣含量高。又説水不可煮老,也因為煮久了,空氣含量會降低。

雜質和細菌含量低的水:這兩項愈少愈好,一般高密度濾水設備都可以將之隔離,含菌部分還可以利用高温的方式將之消滅。

2、水温。水温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

沖泡不同類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參考):

綠茶:(80-85度),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峯、信陽毛尖等。

白茶:(85-95度),白牡丹、貢眉壽眉、白毫銀針等。

黃茶:(85-90度),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度),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等。

紅茶:(95-100度),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等。

黑茶:(95-100度),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

水温對茶的影響:

從口感上,茶性表現的差異:如綠茶用太高温的水沖泡,茶湯應有的鮮活感覺會降低;鐵觀音、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沖泡,香氣不揚,應有的陽剛風格表現不出來。

可溶物釋出率與釋出速度的差異:水温高,釋出率與速度都會增高,反之則減少。這個因素影響了茶湯濃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温高,達到所需濃度的時間短;水温低,所需時間長。

苦澀味強弱的控制:水温高,苦澀味會加強;水温低,苦澀味會減弱。所以苦澀味太強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苦澀味太強的茶,除水温外,浸泡的時間也要縮短;為達所需的濃度,前者就必須增加茶量,或延長時間,後者就必須增加茶量。

3、時間。對於茶葉來説浸泡時間越長,茶葉的浸出物質越多,口感就越濃,相應的湯色也就越深,不同的茶類的沖泡時間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根據沖泡的次數也需要相應的調整。

4、茶量。放多少茶可是泡茶成敗的第一步。茶放多了,葉子舒展不開,茶湯濃度滋味不能充分表現,口感不完整,茶葉放少了,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去改善茶湯的濃度,但是沖泡次數就會減少,不同茶葉的投茶量可以參考不同茶類的投放量。

5、心情。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説,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的體現。唯有在平常心態下,才能泡出最優質、最純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質、水温、時間、茶量、心情,還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特別是重視好泡茶的八個環節:燙壺、温杯、置茶、高衝、刮沫、低斟、聞香、品飲。

敬茶

通常,敬茶包含四個環節:備茶、取茶、敬茶、續茶。在備茶中,準備用來泡茶的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潔淨,待賓客坐定後,主動詢問客户是否對所飲的茶有特殊的要求。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專用的器皿,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儘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

在敬茶中,茶杯應放在賓客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時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在續茶中,從桌上端下茶杯,雙腿一前一後,側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體現舉止文雅。當賓主邊談邊飲茶時,要及時添加熱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

為賓客敬茶時,有四個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1、淺茶滿酒。俗話説:酒滿茶半。奉茶時倒往茶杯裏的茶水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温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如衝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

2、敬茶動作。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説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説:“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客人即應起立説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茶托。

3、敬茶表情。敬茶時敬茶人的表情要温文爾雅、笑容可掬、親切端莊,以給賓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4、敬茶順序。敬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或來賓中的年長者,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品茶有道,敬茶有禮。茶藝茶道活動中的敬茶除奉茶外,還包含鞠躬禮、伸掌禮、寓意禮等禮儀內容。在日常待客過程中,敬茶禮儀需要結合平時生活實際,不斷地練習,若是品茶者對茶有着深刻的理解,這些敬茶的細節不僅能體現出敬茶人對賓客的歡迎與尊重,更體現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與修養。

儲茶

儲存茶葉要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不同類型,比如大宗茶葉與家用茶葉的儲存方法就不同,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的儲存方法也會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大宗的茶葉貯藏,除了傳統的石灰塊儲藏法和炭貯法外,還可以用抽氣充氮法、冰櫃儲藏法等。

家用茶葉的儲存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1、一般貯存法。家庭少量用茶,一般習慣用鐵製彩色茶聽、錫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盛器等貯存,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色茶聽和長頸錫瓶為好。用陶瓷盛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在用以上盛器裝茶葉時,首先應檢查一下容器是否密閉,而且應將茶葉裝實裝滿,儘量減少容器內的空氣。這種貯茶方法,雖簡單易行,使用起來也較方便,但只適用於短期貯存,一般為幾個月,因為它不能做到完全密閉。

2、使用乾燥劑貯存。使用乾燥劑,可使茶葉的貯存時間延長到一年左右。選用乾燥劑的種類,可依茶類和取材方便而定。貯存綠茶,可用塊狀未潮解的石灰;貯存紅茶和花茶,可用乾燥的木炭;有條件者,也可用變色硅膠。

用生石灰保存茶葉時,可先將散裝茶用薄質牛皮紙包好(以幾兩到半斤成包),捆牢,分層環列於乾燥而無味完好的罈子或無鏽無味的小口鐵桶四周,在壇和桶中間放一袋或數袋未風化的生石灰,上面再放茶葉數小包,然後用牛皮紙、棉花墊堵塞壇或筒口,再蓋緊蓋子,置於乾燥處貯藏。一般1-2個月換一次石灰,只要按時更換石灰,茶葉就不會吸潮變質。

木炭貯茶法,與生石灰法類似,不再贅述。

變色硅膠乾燥劑貯茶法,防潮效果更好。其貯藏方法,與生石灰、木炭法類同。唯此法效果更好,一般貯存半年後,茶葉仍然保持其新鮮度。變色硅膠未吸潮前是藍色的,當乾燥劑顆粒由藍色變成半透明粉紅色時,表示吸收的水分已達到飽和狀態,此時必須將其取出,放在微火上烘焙或放在陽光下曬,直到恢復原來的色時,便可繼續放入使用。

3、冰箱貯存法。放入冰箱內低温貯存,如温度控制在5℃以下,保存茶葉質量效果較好,一般可保持1年以上茶葉風味不變。如已為小的聽、罐、筒、盒包裝,一般密閉性較好,只要外套乾淨的塑料袋紮緊,可直接放入冰箱內貯存。對於散裝茶,可先放入乾淨、潔淨、無味的棕色瓶或馬口鐵罐或筒內,裝滿裝實、蓋嚴,用膠布封口並蠟熔塗封,外面再套上塑料袋紮好,可放入冰箱貯存。

4、暖水瓶貯存法。保温性能良好的暖水瓶、保温瓶均可用來貯存茶葉,其效果良好,一般可保持茶葉的色香味長達1年。把散裝茶葉放入新的暖水瓶或保温瓶內,要裝實裝足,儘量減少瓶內的空氣留存量,用軟木塞蓋緊,外塗白蠟封口。

5、食品袋貯存法。用兩個新而無味、無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將乾燥的茶葉用防潮紙包好後,裝入其中一隻口袋內,輕輕擠壓,儘量將袋內的空氣排出,紮緊袋口然後將封口朝下,再裝進另一隻塑料口袋內,排除空氣,紮緊袋口即可。這種包裝單獨貯存,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鮮效果,如將其裝入乾燥、無味、密閉的鐵筒內貯存,茶葉保鮮的效果及持續時間更長更好。

再比如,不發酵茶、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的儲存要求與方法也有不同講究。

不發酵茶類包括白(如壽眉、銀針白毫等)、黃(如君山銀針、黃山毛峯等)、綠(如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等)茶類。不發酵茶含高量的維生素及活性的營養素,最容易受到光曬、潮氣與氣味的影響及破壞。一旦遭曬、受潮,茶葉便會變色、變味、變質。儲存綠茶必須防曬、防潮、防氣味,要麼放置於蔭涼通風之處要麼藏在冰櫃之中。

半發酵茶主要包括青茶、烏龍茶等,既有不發酵茶的特性,又有全發酵茶的特性。儲存青茶必須像儲存綠茶一樣“防曬、防潮、防氣味”。不過,由於青茶壽命較長,儲存要求便可鬆懈些。根據青茶的輕重焙、輕重發酵而酌時儲茶,便能保存青茶的新鮮了。

全發酵茶包括紅茶、黑茶等。這種茶經過完整的發酵過程,已無綠茶的特性、特質。茶葉的本質與味道已轉換成發酵之後所特有的味道。這種味道,越久越醇,價值越高。因此全發酵茶不需要防潮、防曬。不過,將它密封存放還是必要的,以免受異味侵襲。

儲存茶葉有一條基本規律:不論是哪種儲存法,存放茶葉的盛器要做到密閉、避光、乾燥、低温、無味,並且盛器密閉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葉的質量,容器內茶葉保存的時間也就相對越長。

標籤: 倒水 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9d7m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