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

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

我們習慣講教育是潤澤,是春風化雨。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是怎樣?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
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現代師生關係的管理。

師生關係是學校人際關係最基本的內容。文革以來,我國學校特別是中國小師生關係的面貌一直不能盡如人意。“師道尊嚴”、“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等傳統禮儀和秩序一直未能很好恢復和建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師一頭。雖説近幾年黨和國家大力提倡尊師重教,全社會已初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社會風氣,但一是限於教師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仍未根本改善,二是在高科技信息時代學校教育包括師道尊嚴受知識爆炸、大眾傳媒的嚴重沖擊,三是囿於教師自身學識水平的缺陷和人格素養的有欠完善,因而就整體而言出現了教師不少、導師不多的狀態,新時期的校園還遠未普遍恢復師道尊嚴的傳統古訓,在師生關係的建立特別是在學生心靈的家園中,教師形象還遠未普遍達到師表楷模、偶像崇拜的境地。而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正急切唿喚着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和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

要從根本上改變局面,建立現代文明意義上的新型師生關係,首要的任務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樹立“以身立教”的師表形象,鑄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格力量。其次,幫助教師確立師生間的民主合作觀念也是搞好現代師生關係的重要一環。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獨立的主體去對待,從而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應該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不僅是我們教育和服務的對象,也是我們完成工作任務、實現事業成就的唯一重要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因為教師的勞動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成長進步去表現,去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第三,要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方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少做侃侃而談、喋喋不休的“教授”,多做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教練”。學生只有在知識的長進和能力的同時提高中才會真正感到教師的重要,才能從心底產生親切真摯的“向師”感。

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現代同事關係的管理

現代社會和宏偉的教育現代化事業使人際溝通和合作顯得更為重要。對一所學校來説,同事交往管理的水準,直接決定學校的風氣建設,決定學校辦學現代化的進程和前景。

影響同事關係的最大障礙也許就是工作關係帶來的競爭及與此相關的功利衝突。因此,在學校管理中,要十分註意運用“共生效應”這一教育原理。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單調而沒有生機,時間一長就會枯萎乃至死亡。而當眾多植物一起生長時,它不僅根深葉茂,而且生機盎然,竟相爭榮。要讓老師們懂得,水大才能魚肥,林深才能葉茂。同事間有競爭,更有合作。而且同事間的競爭也是一種於己有利促己奮進的外部條件,在這種競爭中都是勝利者而無失敗者。從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一意義上説,這是一種良好的羣體規範作用,它和植物界的“共生效應”有異曲同工之妙。

學校教育中的人際關係:現代社會交往關係的管理

學校與社會交往關係管理,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指學校領導、學校行政與上級領導、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之間的人際關係的管理,二是指與廣大教工和社會人士特別是學生家長的交往管理。隨着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隨着商品經濟秩序的逐步建立,隨着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的日益好轉,這種關係的管理也日益艱難和復雜,日益緊迫和重要。這裏只就教師與家長的交往關係談一些看法。

第一,防止商業化庸俗傾向。近年來,在學校和家庭溝通聯繫的人際交往中,請客送禮,有償家教,相互利用,物質利誘等不健康的庸俗的商業化傾向,正日益嚴重污染着歷來十分神聖純潔的校園,腐蝕着學校與家長之間正常良好的人際交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學校要採取積極措施加以防範控制,社會輿論也要給予關心支持。報載1996年教師節前,無錫市100多位優秀教師聯合發出倡議,抵制有償家教,此舉博得普遍贊賞,很有輿論導向和心理震撼作用。

第二,期望值偏差的糾正。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增多,現代社會分工對知識和學歷要求的提高,刺激着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並由此衍生出“期望值”過高的共性偏差。這種偏差固然也有形成社會評價、促進學校工作的正面作用,但其對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關係的負面消極作用也十分明顯。在學校現代人際關係管理中,一方面要多渠道建立家校溝通網絡,要求教師虛心聽取和正確對待家長的批評督促,不斷改進工作,滿足家長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着力引導家長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子女,並且要以鼓勵為主。這樣,才能把家長期望值偏差帶來的消極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三,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和管理。搞好教師與家長人際交往管理的另一辦法是組織和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辦學管理,讓家長變旁觀者為工作者,變客體為主體,從而全面溝通,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實現人際交往、家校交往的和諧自然。許多學校或者努力籌建由家長代表參加的校務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校董事會之類的社會性學校管理機構並積極開展活動,或定期組織家長會、家長來校日、家長學校等活動,或建立“學校家庭合作教育”承諾制度等等,都可資借鑑與仿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v4mp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