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禮儀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禮儀

一首同手同腳,讓我們想起我們的兄弟姐妹,大家在和兄弟姐妹相處的過程中,是否會有矛盾發生呢?怎麼相處才好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禮儀,希望對你有幫助。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禮儀

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禮儀

在過去的年代,大多數人家都是這樣的,一人有事,全家出動,傾其所有,在所不惜。有的甚至連叔伯親戚都是傾囊相助的。雖窮,但那份親情,最是暖人。

慢慢的,社會發展了,生活富裕了,有了多餘的財物,所追求的生活上質量了。親情,漸漸變淡了。

首先,是攀比心,加速了親情的分化。物資豐富了,可炫耀、享受的商品多了,個人的慾望膨脹了,促使功利心增加了。必然形成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消費心理,從而導致大家庭關注焦點的離散性;自私得心裏佔據了親情,兄弟姐妹再也不會擰成一股繩,各懷心腹事。

其次,是貧富差距的增大,加速了親情的剝離。公正地説,人們追求舒適生活的願望是無可厚非的。就是在貧困的年代,人們也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着。只不過那時候的人,都生活在同一起跑線,拿着無多大差別的工資,吃着定量供應的食物,心態是平和、安定的。多付出一點,比別人窮不到哪裏,緊緊手,下個月就又拉齊了。

再説了,如果有什麼困難,別人湊湊,難關一樣闖過。而改革開放以後就不一樣了,收入的差距一下子拉大了,各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再具有統一性和可比性了。對大多數經歷改革陣痛的人們,還沒有過上真正意義的温飽日子,整日為生存憂慮,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所以,就出現了有所保留的互助。你留一分力,我使八分勁,幾個來回過去,就所剩無幾了;

再者,由於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競爭機制而引發的大家庭觀念的淡薄。就目前中國還很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國企改制流入社會的羣體,一旦失業,真的就面臨生存的考驗

這樣的社會家庭問題,我看到周邊的同事,朋友以及自己身邊的人也都是現實存在的特殊問題,分我幾個方面給到大家。

一是隻關注自己的小家,棄大家於不顧。現在的現實社會,兄弟姐妹不再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而是以一個一個小家庭出現的。有了小家的存在,自然就形成了以小家為中心的組織結構,然後才是由這些小家構成的名義上的大家庭。

顯而易見,在有些人的心中,小家庭是重中之重,是生活的核心。大家庭是鬆散的,有時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自從有了貧富差別,各個小家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貧富的差距。各自有了自己的人生取向,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了自己的追求,一切就看得更淡了,當然,也包括親情。

人,一旦有了追求,必然就要為了這個追求而付出,有些是以付出基本的良知與泯滅的親情為代價的。為了獲取財富,不惜動用各種卑劣的手段,置兄弟姐妹之情於不顧,以致傷害了親情。這是喪失親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隻想回報不想付出。有了相互的攀比,就有了畸形的心態。遇到好事,不管來龍去脈、不顧及親情、無視倫理公德,伸手就要分一勺。平時,只知道報怨社會、報怨他人。總覺得社會、家庭、人人虧欠自己,自己的兄弟姐妹遇到難心遇到事情,兄弟姐妹就要真誠的幫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用真情幫助,不要回報,一旦不能滿足,就指責他有了這些只想得到回報,而不知道付出的人存在,也是引發親情破裂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是隻講投桃報李,不論親疏遠近。將社會通用的人情往來潛規則用之於兄弟姐妹,只講究迎來送往,而不關心實際需求。無視兄弟姐妹遇到事情的輕重緩急,只抱定與自己沒關係,,一切與己無關的宗旨,其它的都漠然視之。這也是使親情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的社會、現代的人,每天面對激烈的競爭,可以説,每個人活得都不輕鬆。所以,在考慮自己的某些需求的同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分析其合理性與可行性,而不應只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更不能將你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在瞭解了社會現狀,理解了他人,明白了自己的前提下,本着心平氣和、互相關愛、相互尊重、禮尚往來、互通有無的原則去處理與兄弟姐妹的關係,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讓親者痛的事情了。

引用《淮南子》有句話説得好:“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要想不眾叛親離,兄弟姐妹有什麼事了,要當成自己的事去辦。記住,不是所有事都能用金錢解決的,有時候人場重於錢場。心盡到了、力使足了,兄弟姐妹必然承情,長此以往,一家人又緊緊地維繫在一起了;

過去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感覺就可能迴歸了;多關心愛護,讓親情永駐。要明白,兄弟姐妹的血脈關係不會因為任何變故而改變。人生、事業可以選擇,而兄弟姐妹的血緣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沒的選擇。

彼此關係處得好也罷不好也罷,都要維繫一生一世,不能迴避,更不能視而不見。更要明白一個道理,金錢是買不來時光,更買不來親情的。金錢失去了,可以再掙回來。親情失去了,不會再歸來。珍惜彼此,就是珍惜生命。

與父母相處的禮儀

孝敬父母

孔子的一位學生曾經問他:“老師,您經常講孝敬父母,是不是指在衣食住行方面供養父母,並且經常讓他們高興?”孔子搖頭答道:“不是。如果説供養和寬慰父母就是孝敬,那我問你忠實的僕人為主人勞作、討主人歡心,是不是也是孝敬?”

孝敬父母,不僅是要在物質方面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重要的也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心,這是子女對父母最質樸最真摯的感情。

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如果説人的“第一次誕生”是離開母體,來到世界上,“第二次誕生”便是青少年朋友離開父母的監護,成為獨立的自己。這是青春期的斷乳階段,孩子徹底地切斷了個人與父母在心理上聯繫的“臍帶”,走向成人。

習慣了依賴和被保護的孩子們,身上仍然帶着父母教養方式的烙印,父母也往往出於擔心未能對孩子完全放手。這樣處於斷與不斷之間,便產生了很多孩子與父母相處的矛盾。產生家庭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是由於孩子與父母在看待問題上的差距造成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代溝”了。

父母畢竟是從艱苦的歲月中走過來的,很可能與時代有點兒脱節,思想上的陳舊並不代表他們就不比你更懂得人情世故。即使我們的學歷再高,掙的錢再多,也不要因此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他們能做到的我們可能永遠做不到,而我們的所有成就卻屬於他們。當然,我們不一定所有意見都要聽從父母的,但必須尊重他們。

其實,父母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蠻不講理。我們必須瞭解他們作為父母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最後卻要掙脱自己的保護,父母心裏肯定充滿了不捨和擔憂。但孩子卻往往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衝勁兒十足,這樣便容易產生矛盾。這種情況下,用我們的坦誠去換取父母的理解與信任是最明智的。向父母提出合理的要求,並説明原因,留給他們一個可以發表他們看法的機會。

關心父母

父母有時也需要孩子去疼他們。現在我們中間很多朋友的父母年紀都已不輕,有的甚至已經退休,很多時候他們還要面臨兒女不在身邊的現實。這時候,他們的心情也是複雜的,可能是失落,也可能是孤寂。這時候,如果你身在遠方,你時常捎回家的一聲問候、一張小卡片將是他們最大的快樂與欣慰。或許他們會為你的一封信高興幾天,甚至與親友奔走相告,但在你面前卻説沒時間就甭寫信了;給他們買個生日蛋糕,他們口中可能埋怨你浪費,實際上心中卻幸福得不得了。

父母,有時候比你還像小孩子!你的一些很小的心意都會讓他們為之驕傲、興奮。不必苦心經營,只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當然,生活不會總是風平浪靜的。如果與父母之間發生了衝突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應分析一下究竟是誰對誰錯。如果真是父母的問題,就應該誠懇地跟他們解釋清楚。我們畢竟已經長大,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觀點,但千萬不要怨恨父母。倘若是自己錯了呢,就誠懇地認錯。無論哪種情況,打破僵局的都應該是你,因為父母永遠是你的長輩,對他們尊重是作為子女最應該做的。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時候不妨聽一聽父母的勸告。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自己草率的決定只是一種年輕的衝動,往往缺乏周全的考慮,事後再想“早知聽爸爸媽媽的了”也沒用了。父母畢竟有豐富的處世經驗,他們看待問題更加全面、客觀。這些,只有等我們經歷了才能明白。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庭關係,永遠如此複雜,煩透了的時候我們可以找些全家人的照片看看或者翻翻一些童年的珍藏品,心裏一定又會重新充滿温情和信心!家,永遠是最可愛的!

子女與父母相處時方法

問候,當長輩生病的時候,在端藥送水的同時,要時時加以勸慰和問候,過新年和母親節,父親節,要向長輩問候和祝福。

(2)、聽從父母的教誨,孝和順總是相聯繫的,沒有順也就沒有孝,孝敬長輩就應該聽長輩的教誨,不要隨意頂撞,有不同想法應和父母商量,要講道理。

(3)、關心父母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請父母休息,當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照顧,煎藥,喂藥,問寒問暖。多説寬慰話和隨同就醫,長輩生病後要主動關心,對父母的病痛要體貼入微,講話態度,語調,方式,都要親切和藹,儘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4)、理解長輩,俗話説:“樹老根多,人才話多”,老人年紀大,説話比較囉嗦,有些事翻來覆去的要説好幾遍,我們應該充分理解這種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厭煩嫌棄老人囉嗦,不應該粗暴的打斷老人的絮語,更不能對他們的嘮叨不理不踩。

(5)、要為父母分擔憂慮,孝敬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已,體諒父母的艱辛,如果是長子,有一定收入,就應該為弟、妹分擔一些學習、生活中問題和困難,為父母分憂解難,儘可能的少讓父母為自已操心,自已要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已的學習擔心,應當自已照顧好自已。離家外出時要注意安全,主動向父母彙報情況,有孝心的孩子要有禮貌,在父母面前不能無大沒小。不給父母增加任何的額外負擔。

(6)、多做家務勞動,父母養育了你,就應該多做事,這是每個晚輩都必須做到的,家中的事也就是自已的事,家裏的事要主動幹,更不能去強調父母自已的事情自已幹。

(7)、不給父母添亂,特別是父母的財產,不要千方百計歸為己有,父母給與不給,給多少是他們的的事,晚輩千萬不要找種種藉口,開口向父母要錢、要房產,父母辛苦一輩子,不容易,也要考慮今後的生活和養老,所以懂事的孩子是不給父母增加麻煩的,更不要讓父母為自已操心擔心,更不能讓父母補救自已在社會上造成的過失。

(8)、照顧長輩時要注意態度,老人年紀大了,動着緩慢,走動不便,要給予特殊的照顧,給他們盛飯挾菜,有空多賠他們説話解悶,買他們喜歡吃的食品,對父母要孝順體貼,要言辭温婉,不頂撞父母,遇事要與父母商量,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心平氣和的解釋,而不要以父母為敵。

(9)、進父母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才能進入,不能隨意翻動父母的私人物品,外出或回家要打招呼,出門必敬告去向,回家必面見父母,父母召喚,應立即答應並前去承命。

(10)、體諒父母,要寬厚待人,當我們受到父母錯怪你時,當有些事遭到父母的否定和拒絕時,我們應冷靜、理解父母、體諒父母,首先態度要端正,不頂撞,爭辯,賭氣,使性子。受到父母批評時,要耐心的把父母説的話聽完,不要認為自已沒錯,就頂撞父母,要心平氣和的作解釋説明,當父母瞭解了真相後,氣也就消了,當你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首先要想想自已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使父母為難,這就是你的不對。

俗話説,家和萬事興,家和、國家和,社會就安定,所以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尊老愛幼,繼承和發揚優良家庭傳統美德,為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標籤: 兄弟姐妹 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qpgv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