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婚禮禮儀 >

説媒與媒人的中國傳統婚慶禮儀

説媒與媒人的中國傳統婚慶禮儀

説媒的來歷:在封建社會男女自有“授受不親”之説,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的説法。男女雙方一般都要經人從中説合,才能夠“結絲羅”,“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説合就叫“説媒”。建國之後,“説媒”改稱為“做介紹”,從事這種説合工作的人被人們雅稱為月老俗稱為媒人,後來改稱介紹人。

説媒與媒人的中國傳統婚慶禮儀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簡稱。據《唐人小説》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閲一本大書。韋固好廳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説,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裏裝着什麼東西。老人回答説:“裝着紅繩,用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所以,人們便説“千里姻緣一線牽”。“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可見人們對媒人的敬畏。

媒人還被稱為“紅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寫過一篇《鶯鶯傳》,其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婢女紅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設機謀,終於撮合成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西廂記》,其中紅娘的形象更加聰明可愛。人們以“紅娘”代稱媒人,顯出了對媒人的重視和友好。

説媒不是一件輕鬆事,這從媒人被人雅稱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據《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説話。索解釋這個夢説:“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説話,這象徵着你在調和陰陽,調和陰陽就是做媒介,你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看來,做媒是需要熱情和毅力的。

舊式婚禮中,媒人還稱為“伐柯人”,説媒則是“執柯”,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詩經》詠歎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取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説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婦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户對地提親,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準確地向男婦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情況,又要儘可能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説,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往來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鄉下人説“媒百餐”並不是誇張。可見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禮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説得好,雙方都滿意,以後常來常往,成為故舊;媒説得不好,雙方不滿意,往往歸咎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説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視主家經濟狀況自行決定,但無論多少,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籤子”。

以上就是本站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本站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本站,因你而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hunli/el6w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