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通用15篇)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通用15篇)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

抗戰期間,一名東北軍連長要求手下的一名排長,將部隊裏的一頭豬送到家裏給父親作壽。排長對連長這種損公肥私的行為十分反感,便婉言拒絕。誰想到連長聽後大為惱火,煞有介事地訓道:你應該明白,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接受命令者對發出命令的人有權爭議,但對命令本身,卻沒有半句爭議權、緩期權。

排長見連長用命令來壓人,怔了一下,然後笑問道: 連長,你説得有道理,不過我可以提個問題嗎? 講吧! 假如在戰場上,有人命令我們向敵人繳槍投降,你看我們能不能執行這個命令? 當然不能執行。 是的,由此可見,軍人執行命令,絕對服從命令,首先是這命令必須代表國家利益,是和軍事行為有關的事情。對於上級那些錯誤的命令,下屬還是有爭議權,甚至否定權的。您剛才命令我們向您家裏送公家的東西,既違背國家利益,又和軍事行為無關,我不但不能盲目執行,還要表示堅決反對。 那位連長聽罷,頓時傻了眼,只得揮手作罷。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這是軍人必須遵循的準則。這名東北軍連長以此為由,強壓排長執行損公肥私的 任務 , 聽 似無可辯駁,實則強詞奪理。但作為下屬的排長,如果直接拒絕,會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煩。聰明的排長於是使用了巧設條件的論辯方法,通過向連長髮問,借連長之口,為這一準則設置了使用條件 代表國家利益,是和軍事行為有關的事情 ,將連長損公肥私的行為排除在外,最終駁回了連長的不合理要求。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2

一位國王想要刁難一位大臣,問他: 王宮前面的水池裏共有幾杯水?

要看是怎樣的杯子? 大臣不假思索地回答, 如果杯子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兩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

國王聽後,挑不出毛病,只得承認大臣的話是正確的。

國王突然心血來潮,要大臣猜測偌大的水池中有幾杯水,實在是荒唐透頂。面對這一難題,大臣沒有直接作答,而是先設定條件 杯子與水池的大小關係,再由此得出答案。這一回答,推理嚴密,讓國王只得承認他的話是正確的。

上例中,大臣的回答就使用了巧設條件法。這個方法也可以應用在論辯中 當對方提出一些難以用 是 或者 否 直接回答的問題時,我們就可以使用巧設條件法,通過設定某種條件,對對方的觀點作出限定,最終化害為利,取得論辯勝利。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3

週日,幾位在同一城市工作的同學搞了個小型聚會。酒過三巡後,張森提議: 咱們老同學,雖在一個城市工作,但難得聚在一起,下午找個地方喝喝茶,晚上我請客,大家好好熱鬧一下,盡興而歸。

在民政局上班的楊昆聽後,為難地説: 我恐怕不行,我們局長讓我下午陪他下鄉慰問受災百姓。

張森撇撇嘴説: 做人可不能太唯唯諾諾。你呀,才能不凡,膽量不足。領導叫你幹啥,你就幹啥?今天可是星期天,就這麼害怕領導呀!

楊昆聽了,慢條斯理地反駁道: 你説的不錯。但是如果領導叫我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如果慰問受災百姓不是我分內的工作,如果失信別人還能獲得理解的話,我完全沒必要唯唯諾諾。領導安排我慰問災區百姓是件好事;下鄉扶貧濟困是我的職責;我們和老百姓約好了今天去,不去就是失信。老同學你説説,假如為了原則、責任、誠信,我唯唯諾諾點有什麼不好?

張森聽後,笑着説道: 你啊,就是受累的命,還這麼多理由!好了,去吧!

張森批評楊昆 唯唯諾諾 ,是基於楊昆週日還要聽從領導安排這一事實。這一觀點看似正確,卻忽略了楊昆的職業特點和工作性質。可張森與楊昆是同學,並且此話的也是為了楊昆好,如果楊昆直接反駁,就會傷了同學間的情意。於是,楊昆在為自己辯護時,選擇了巧設條件法,為張森的觀點設置了三個條件 為了原則、責任、誠信 ,讓自己的 唯唯諾諾 在這些條件下變得合理起來,如此一來,既沒有全盤否定張森的話,又為自己的行為正了名。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4

文竹隨着一個旅遊團到韓國旅遊。但是韓國崔導遊總是將他們領到免税商店去,動員他們購物,文竹他們發現,這些商品,一點也不便宜,所以大多數人都只看不買。

幾次三番後,崔導很不高興地對他們説:“你們如果真的喜愛韓國、尊重韓國的話,就應多買韓國貨回去送給朋友,如果只看不買,喜愛韓國又何從説起呢?”

文竹立刻反駁道:“崔導,話不是這麼説!我們國家領導人來訪問,學術團體來學術交流,運動員來友好比賽,難道不算是喜愛韓國嗎?我作為外國人,來到陌生的國度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感受這個國家的文化,體驗這個國家的風俗人情,這才是喜愛吧!購物,只是喜愛這個國家的商品,是淺層次的喜愛。我們是從深層次喜愛。再説,如果你隨時隨地都慫恿我們購物,我們的朋友怎麼敢再到韓國來旅遊呢?”

文竹的一席話,説得這位導遊連連稱是,再也不敢慫恿遊客購物了。

[解析]:文竹先用例證反駁法,列舉國家領導人的訪問、學術交流等事例,否定了只有多購物才是喜愛韓國這一謬論。然後,老樹新花,從新的角度靈活地解析學術交流、解韓國曆史、認識韓國文化、體驗韓國風俗人情等才是深層次喜愛韓國的表現。從而使論證更有深度,反駁也更有強度!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5

辯論過程認真傾聽,做好總結

關於四辯提前就有自己作為總結的話,主要在辯論過程中根據他們的口誤及説法上的漏洞等等進行總結,其實你只要不緊張好好聽2、3辯是很重要的。四辯重在總結前面發言,闡述我們的觀點,揭發、反駁前面對手的漏洞和失誤以及觀點。這個問題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議,重在合適的度上,多了容易引起不良情緒,甚至生命危機,少了則表現自大自滿,稱為社會垃圾。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6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⑾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看這段文字,第一段講的是齊宣王和莊暴説自己喜歡音樂。孟子也和齊王從音樂説起。話題講齊王喜歡音樂,喜歡和大家一起聽音樂,喜歡和多數人一起聽音樂……“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然而,在第二自然段裏,孟子偷換概念,和齊王談起了“高興”的話題—— “臣請為王言樂。在這裏,“為王言樂”之樂,是為王講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接下來,孟子便沿着自己的思路和話題,開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民同樂。

從上面之二例,可以看出孟子論辯的機巧。孟子和人論辯,不是單純以理服人,而是在和人論辯之中,設立圈套,引人入轂,偷換概念,阻止對方話題,於是再宣講自己的政治主張!

人言孟子文章善於論辯,從此可窺見一般也!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7

總結陳詞

辯論中,總結陳詞一向是不被注重的環節,因為賽果往往在前一階段自由辯論就定型了,所以總結陳詞往往是背稿子,這種總結陳詞的水平很低,聽起來有如雞肋,一份好的總結陳詞,需要有結構和層次,將預先準備好的論點與賽場上的賽況總結綜合起來。

1、總結陳詞的意義。

一場辯論賽,特別是在雙方實力相當時,一份出色的總結陳詞往往能奠定最後的勝利。如果總結陳詞只是在機械複述己方觀點,則會給評委很不好的印象。一般情況下,四辯本身的自由辯論發言機會就不太多,只有把總結陳詞做得靈活,才能充分表現個人能力,不會給人造成團隊能力不均的印象。

2、總結陳詞的目的。

前面説了總結陳詞的意義了,目的自然是針對這個意義而言的。首先,總結陳詞的時間是在辯論賽的尾聲,所以必須概括,不需要套話、廢話連篇,這樣只會讓人想睡覺。總結陳詞應該直入主題,將自己方的觀點概括闡述,最好再加上幽默的方式。同時,總結比賽中敵我雙方的表現也是很重要的。概括來説,目的就是要為自己方打圓場,然後讓對方下不了台。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8

從前,有位叫拉比的伊斯蘭教徒與妻子去麥加朝聖,便把家裏值錢的東西,放進了一個鐵盒裏,在一棵樹下遞給好友恰魯,託他保管。半年後夫妻回來討要鐵盒,恰魯竟翻臉不認賬,於是兩人鬧到了法庭。法官説: 你們倆在樹下説話,旁證也沒有,那就請樹作證吧。 於是便派人去請樹。

等了好半天,法官不耐煩了: 樹大,難挖。你去幫幫忙吧。 恰魯飢餓難忍,不想動彈,他説: 樹小,主要路程太遠。 於是法官道: 只好再等一陣子了。我們先來看看這份錢財清單。嗯,金幣36,銀幣125 他隨口亂報,故意添加了許多財寶進去。恰魯忍不住插嘴道: 老爺,一隻小小的盒子,怎能裝得下這麼多?這下你該相信了吧:明擺是誣陷我呀!

法官哈哈大笑道: 我要的正是你這句話。你知道樹的大小和遠近,可見拉比在樹下將鐵盒交給你確有其事;你知道盒子的大小,説明你是見過這隻盒子的。現在你還想抵賴嗎? 恰魯羞愧不已,只好低頭認罪。

沒有旁證,自然空口無憑。面對一心抵賴的恰魯,法官想正面突破實屬不易。為了引對方上鈎,法官先和他耗起時間,待到恰魯飢餓難耐時讓他前去幫忙,誘使他説出 樹小、路遠 作推諉;然後煞有介事信口胡説,讓滿心歡喜的恰魯自以為抓住對方小辮子説出 盒小 的實情。巧妙地引誘,不知不覺把恰魯堅持的 不認賬 否定掉了,待到法官給他定罪時,已入彀中的他無法再作狡辯。

技巧三:魚餌對不上口味,魚兒就不會往鈎上咬;獵人驅趕的方向不對,野獸也不會徑奔陷阱。要想對方落入圈套,首先,我們引誘要巧妙。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9

幾位裝修工人為了多趕點活,晚上十一點了還在加班加點。樓下的住户受不住,跑了上去: 喲,幾位大哥,還在幹活呢,也不休息? 這幾位一看就知道他來幹什麼的,有位工人故意抱怨道: 我們掙錢不容易呀:房東挑三揀四,工頭説長道短,頭上祖宗太多呀。要是沒人限制,我們可就能多幹點活,多掙點錢,早就能過上小康生活。

住户聽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於是笑着説: 誰説不是,沒人限制多好。像我們單位就不錯,辦公室裏有5張牀。白天,大家一上班,5個漢子齊刷刷躺下,美美地睡上一覺,呼嚕聲一片,也沒人管。 這位工人聽後沒好氣地説: 大哥,原來你是拿我們尋開心來的。哪有你們這樣,晚上不睡白天跑單位睡的? 住户一本正經地説: 怎麼沒有?要不是你們總喜歡加班加點,半夜了還在那工作,我們晚上能睡不着嗎?

這位工人頓時羞得滿臉通紅,一句話都説不出來。

面對工人話中有話的抱怨,住户沒有馬上與其爭論,而是先認可了他的説法,再用 單位同事白天睡覺 這一荒謬話,誘使工人反駁 哪有晚上不睡白天跑單位睡的 :已落入圈套,可那工人懵然不知還在那大言不慚,必須給予有力的回擊才能讓他幡然醒悟。最後,住户通過反問,批評了他們 裝修擾民還大言不慚 的錯誤。以謬制謬的反擊,更顯對方觀點的荒唐;而反問句式的選擇,也增強了批駁的效果。有力的回擊讓那位工人啞口無言。

技巧四:魚兒入鈎,可能仍要垂死掙扎;野獸入阱,也許尚作困獸猶鬥。當對方落入我們圈套卻還不知醒悟,甚至還在大放厥詞時,我們最後還要給予一語點破的有力回擊。

綜上所述,釣魚不能讓魚察覺餌在鈎上,捕獸不能讓獸發現浮土下的陷阱,要想圈套有奇效,我們就得學會誘得巧妙、套得牢固、駁得有力 。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0

庭審辯論時間是十分寶貴的。當相互辯論接近尾聲時,律師作為辯論一方必須具有控制收場的能力。通常做法是:

1.提出問題。以提出問題為結尾,進一步深化自己的辯論主題,讓審判人員去甄別和思考。

2.概括主題。用簡潔明瞭的語氣將自己辯論的全部內容概括成幾句話,易加深審判人員對自方辯論觀點的印象。

3.提出要求。當對方在整個辯論中已受到了辯論的影響,此時提出合理的要求,對方容易接受,也易為法庭認可,以促成雙方和解結案。

當然,在法庭辯論最後階段,如發現對方糾纏不休、死不認賬等情況,律師作為一方辯者還應掌握善於拒絕無味辯論的技巧。所謂拒絕無味的辯論,一是不重複説;二是當對方抓住一些無礙案件處理的枝節問題不放時,則應採取“對這個問題不予辯論”或“發言到此結束”的辦法。這種近似於沉默不辯,不僅在一定時機和法庭上有着巨大的震動力,而且在辯論技巧上嘎然而止,乾脆有力,聽上去似乎退了一步,實質上卻是進了兩步。

庭審辯論技巧,不僅是一門口才辯論藝術,更是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基本技能之一。人們在訴訟活動中期望能請到一位高明的律師作為自己的代理人,律師的辯論技巧應成為其高明之處的一個重要表現。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1

大膽辯論,不提新觀點

四辯是最後發言的人,你之後就沒有人可以反駁你了,你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想説什麼説什麼了。自由辯是四辯出場的開始,一般第一個開始發言的應該是一辯,攻以二三辯為矛,守以一四辯為盾,四辯在自由辯最重要的作用是把觀點明確而且穩定下來,千萬不要被人牽着走要把觀點牽回來。結辯的時候放心的説,不過不要把新的觀點提出來,重要的是要和前面照應起來,如果有新的觀點會打亂整體的效果。最好的位置是正方四辯放心説的同時大家還對你印象最深,要記得最後是自己理論的最好時機,評委對最後的印象最深。反方四辯也可以多用一些時間去攻對方漏洞,最好不要少了再強調自己的觀點。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2

把握四辯優勢,觀察場上動態

作為最後一個發言的辯手,從理論而言,留給他觀察場上形勢的時間也就是最多的。這是四辯的客觀優勢。但是,倘若不具備良好的大局觀,沒有能力對全場比賽或者至少對本方的表現有一個透徹明白的瞭解,也就無從發揮這樣的優勢。大局觀從何而來?訓練的時候,教練可能能夠從一些歸納比賽的技巧方面給你一些提高,但這種技巧型的歸納很多時候卻並不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在瞬息萬變的場上形勢中,要能夠把握住最關鍵的戰場糾葛,最要害的對方弱點,最明顯的我方漏洞,很可能需要依靠一種超然物外的視點和跳出來的思維體系。而這種視點和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以達到的。可能更需要你在生活中,對人,對事物都持着這樣一種尺度去衡量,然後把這種尺度內化以後,就成為你真正大局觀的源泉。換言之,也許只有你在生活本身中已經習慣於把一棵樹和整個森林聯繫起來,你才能夠在辯論中自然的把對手的一句話和整個辨題的關係有一個自然而迅速的剖析。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3

律師張豐接手了一個案子:蔡某多次盜竊電動車,一次,在他騎贓車逛街時被失主發現,將其告上法庭,但蔡某卻堅持説電動車是自己購買的二手車。法院經過對案情的瞭解,發現蔡某所説的購買時間與事實不符。張豐想,如果直接予以揭露,蔡某可能會辯解是記憶錯誤,這樣就無法認定他是盜竊,至多是購買贓物。為揭開蔡某的面紗,張豐和蔡某在法庭上展開了辯論——

張豐:原告控告你所騎的電動車是盜竊他的,你是否承認?

蔡某:不可能!這車是我購買的,只是口頭交易,沒有發票。

張豐:你是什麼時候從什麼人手裏購買的?

蔡某:三個月前,人我不認識。

張豐:你對購車時間確定嗎?

蔡某:確定,大約三個月前。

張豐:為什麼這麼確定?

蔡某:因為3月13日是我姑姑的生日,我買電動車就是為了去城裏給姑姑過生日方便。電動車就是在姑姑生日前兩天買的,所以記得清楚。

張豐:但請你看看,這是這輛電動車的銷售發票,原告是4月23日才購買的新車,你怎麼可能3月11日就買了呢?

蔡某:啊?這­……

蔡某在鐵證面前,不能自圓其説,只好乖乖承認了盜竊的罪行。

在這場法庭論辯中,律師張豐詢問確定蔡某的“購車時間”是“圍魏”,而用發票證明其所説是謊言,車是盜竊所得是“救趙”。這樣一來,蔡某為救“購車時間”之急,忽略了偷車的真正時間,情急之下露出破綻,只得承認了盜竊的罪行。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4

有位民政局退休局長,家人想競爭某單位的領導崗位,而負責這場公開招聘恰好是他昔日的下屬。這天,他找到下屬,希望對方能幫幫忙。下屬一向正直,但考慮對方是自己的老領導,直言相拒必定破壞彼此的感情,於是説: 我現在能夠走上領導崗位,多虧您當年的教育和提攜。 老局長謙虛地説: 哪裏,你有能力,有魄力,應當的。

下屬接着説: 我的成長離不開您的教育呀。記得您當年在民政局工作時,總不忘告誡我們 如果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還叫什麼民政幹部呢 ?特別是那次水災,在暴雨中您不顧危險,親臨第一線,至今都讓我難忘。 老局長高興地説: 我們當幹部的不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會戳我們脊樑骨的。在其位,要謀其政嘛。

下屬贊同地説: 是啊,一直以來我都牢記您當年的告誡,不管在哪裏工作,我都會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平做事、公正待人,就是希望不被老百姓戳脊梁骨呀!

老局長只好點頭稱是,原本設計好的説辭再也説不出口了。

囿於老領導的情面,身為負責人的下屬自然不便大擺道理。他以 謝恩 為話題,讓急於拉籠感情的領導和他聊起了往事,誘得巧。然後,再大談當年老領導的正直與負責是如何影響自己做人處事的態度,讓興奮的局長説出 不為老百姓着想,就會被百姓戳脊梁骨 ,不知不覺自戴枷鎖:這 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 可是自己剛説的,總不能馬上出爾反爾?牢固的圈套,束縛住他的手腳,使其張不開説情的口。

技巧一:魚鈎太小,上鈎的魚兒也會掙脱;陷阱太淺,掉下的野獸就會躍出。要想封實對方的口,讓他無法辯解,我們還要把圈套設好、設牢。

巧設條件贏得辯論技巧 篇15

從前,有位叫拉比的伊斯蘭教徒與妻子去麥加朝聖,便把家裏值錢的東西,放進了一個鐵盒裏,在一棵樹下遞給好友恰魯,託他保管。半年後夫妻回來討要鐵盒,恰魯竟翻臉不認賬,於是兩人鬧到了法庭。法官説: 你們倆在樹下説話,旁證也沒有,那就請樹作證吧。 於是便派人去請樹。

等了好半天,法官不耐煩了: 樹大,難挖。你去幫幫忙吧。 恰魯飢餓難忍,不想動彈,他説: 樹小,主要路程太遠。 於是法官道: 只好再等一陣子了。我們先來看看這份錢財清單。嗯,金幣36,銀幣125 他隨口亂報,故意添加了許多財寶進去。恰魯忍不住插嘴道: 老爺,一隻小小的盒子,怎能裝得下這麼多?這下你該相信了吧:明擺是誣陷我呀!

法官哈哈大笑道: 我要的正是你這句話。你知道樹的大小和遠近,可見拉比在樹下將鐵盒交給你確有其事;你知道盒子的大小,説明你是見過這隻盒子的。現在你還想抵賴嗎? 恰魯羞愧不已,只好低頭認罪。

沒有旁證,自然空口無憑。面對一心抵賴的恰魯,法官想正面突破實屬不易。為了引對方上鈎,法官先和他耗起時間,待到恰魯飢餓難耐時讓他前去幫忙,誘使他説出 樹小、路遠 作推諉;然後煞有介事信口胡説,讓滿心歡喜的恰魯自以為抓住對方小辮子説出 盒小 的實情。巧妙地引誘,不知不覺把恰魯堅持的 不認賬 否定掉了,待到法官給他定罪時,已入彀中的他無法再作狡辯。

技巧二:魚餌對不上口味,魚兒就不會往鈎上咬;獵人驅趕的方向不對,野獸也不會徑奔陷阱。要想對方落入圈套,首先,我們引誘要巧妙。

標籤: 巧設 辯論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7vdq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