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校工作計劃 >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

教材集體備課.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針對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等集體研究一次。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1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創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和“讓學引思”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踐行大岡中學主體合作性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向課堂要效益。教學中根據當前大學聯考、學業水平測試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命題趨勢,注意把傳統的注重“雙基”教學,轉變到注重“基礎”和“創新”相結合上來,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必備的歷史學科思維能力,讓學生從高一就和大學聯考、小大學聯考拉近距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樂於合作的精神,使歷史教學科研上一個新台階。

二、基本情況

高一年級共有xx個班,xx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①,共28課內容。每週只有2課時(必修①內容多,課時緊),力爭在第18周完成新授課,第19——20週期末複習,第21周參加期末考試。

三、教學目的及任務

1、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2、在掌握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4、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具有世界眼光,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的文化傳統。

四、具體工作

1、務實創新,進行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為引導,結合學校首屆課改項目的推進,進行教學改革。

2、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定於每週四下午第一節課進行集體備課,就本組的教學活動進度,教學方法、作業佈置等作統一要求。集體備課分工到人,每人主備2節內容,便於教師集中精力將自己主備內容的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吃透,根據自己對歷次學業水平測試、大學聯考試卷的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讀,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搜集、查找、補充相關資料(包括視頻、仿真題、真題、課外趣味閲讀材料等),突破重、難點,力爭能夠設計出一份知識結構層次分明、適用、易懂、深入淺出、學生喜愛、貼近新課標理念的導教學案,讓教學案能真正發揮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功用。

3、促進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充分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優勢,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教學容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做到資源共享。

4、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深入課堂,相互學習。發動教師走進他人課堂,學習他人的閃光點,既要聽歷史課,也要聽其它學科的課,觸類旁通。每次教師公開課課後要開展評課活動,並留下書面文字評價,杜絕空話、套話、大話。

5、及時作好教學總結: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聽取學生反饋意見,及時調整以服務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特別是對學生查漏補缺,每次檢測後仔細分析、尋找原因。加強同備課組成員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做到經驗的總結及時、問題的發現及時,爭取學期教學、教研工作成績的雙豐收。

總之,高一歷史備課組力爭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能認真執行學校制定的各項常規要求,抓好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的開展和評價、課外興趣小組、課後筆記等各個環節,規範教學,對學生、對學校更是對自己負責。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2

一、指導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教育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籤、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繫與啟發,強調類比、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着。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着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九年級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國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説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3

一、總體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我們的教學總體目標是:努力使學生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一)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瞭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閲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感受·鑑賞

閲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閲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閲讀和鑑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三)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閲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四)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範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五)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閲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二、具體措施

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搞好初高中銜接。

(二)、認真、積極研究新課標,樹立新課堂教學理念。

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

本學期將系統學習必修一和必修二兩冊,將帶學生體驗青春的激情,嘗試規劃未來的人生;探討讀書思考的意義,尋求獲得教養的途徑;回望自己的故鄉;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吟詠珍愛生命的讚歌,聆聽和平的祈禱,重温歷史的回聲,走進文學的殿堂-----着重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力圖使學生對散文的欣賞能力有所提高;力圖使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賞詩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設想通過“文本研習”,品味佳作,自主閲讀;通過“問題探究”發展思維、增加興趣;通過“積累應用”,整合知識、培養能力。通過“寫作實踐”,思考人生、運用語言。在教現代文閲讀時注重教會學生整體把握文意,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緊抓知識點的剖析,對知識點的理解注重方法的傳授,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文言文的閲讀貫徹“在理解的基礎上的讀讀背背”的原則,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理解文意,難懂的字詞學會自己查閲相關資料,使得學生的探索積極性得到保護和發揮。

重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感,引導學生多多積累材料,指導學生經常摘錄、點評、有步驟訓練寫隨筆。規範操作訓練寫作,依照編排在課本中的表達部分的指導與訓練順序,認真備課,指導學生學會規範的表達。

(三)、按照“三 個 維度”,積極踐行“導、學、研、練”四環節教學模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將繼續踐行“四環節”教學模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四)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如:

1、進行賞識教育,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2、經常找學生談心,以最大的熱情和耐心解決學生的疑惑;

3、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關心學生;

4、對學生進行細緻的心理輔導。

三、教學進度安排

按區教育局的要求,結合本校的特點,期會考試前完成模塊必修一的教學, 期會考試後完成模塊必修二的教學。

四、組內活動安排

1、每週一上午第三節課為組內活動時間。

2、十月、十一月開展“四環節”教學比武活動。

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發揚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只要本着“以學生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原則,用心去教,定會有所收益。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4

一、教材分析

這學期高一學生的教材為蘇教版必修一全本和必修二的前三個專題。每個專題一般由導語和兩至三個板塊組成。導語對專題內容作扼要介紹,每個板塊再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專題的人文內涵,同時提出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的具體要求。每個專題都配有寫作部分,既有寫作指導也有提供選做的作文題。教材各專題涉及青春、讀書、夢想、人與自然……等等方面的內容,為學生與母語文化之間,自然之間,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二、學情分析

高一上學期,是高中學段的開始,是初高中銜接的重要階段,也是高中三年語文學習的黃金時段之一。為了讓學生順利實現初高中的過渡,掌握高中語文學習的思路特點,熱愛並投入地學好這門課程,我們要很好地利用好這段時間,培養出基礎紮實、能力過硬、素養較高的學生。

三、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教學要注重三性:趣味性、基礎性和能動性

教育教學的趣味性。採用多種活動方式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注重教育教學的基礎性。研究所教課文的重要基礎知識,爭取抓得準,不遺漏,落實好。要以後娘之心狠抓基礎落實不放鬆,基礎基礎再基礎,落實落實再落實。

四、提高質量措施

高一教學三條主線:基礎知識線、課文講讀線、閲讀寫作線

1.很抓字詞、背誦、翻譯等基礎知識的落實。

(1)在學習課文時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

既然我們的主要學習材料是課本,那麼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中的三大基礎知識——字詞、背誦和文言翻譯,利用背誦、默寫、練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加以落實,一定要抓牢抓死,不留死角。可以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落實基礎知識,可以在和學生交流時讓學生背默基礎知識,可以在課堂學習中一起學習基礎知識,可以在練習中練習基礎知識。這是保證高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2)利用“基礎知識天天練”搞好基礎練習。

語文基礎重在積累,語文能力重在運用。積累要天天進行,運用也要日日實施。

“基礎知識天天練”系列材料,用B5紙印製,保證每天一張,涵蓋字音、字形、詞語、病句、標點、翻譯、默寫等基礎知識,訓練時段10分鐘以內。按照分總的思路編排,先對各個專項進行分解學習與訓練,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知道基礎知識的具體內容,在各類材料中學習時能做到有的放矢,然後進行綜合訓練,檢驗其綜合能力。

2.積極開展讀書、紀念、戰爭、自然、藝術、科學、社會等專題閲讀,做到讀寫一體化。

讀書能開拓視野,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這毋庸置疑。課程標準要求選好書,讀好書,明確要求至少讀5本以上的名著及其他讀物。高一就要完成這一任務。上學期至少讀完兩本名著。目前,海量閲讀已取得上上下下的共識。在此大背景下,我們要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閲讀活動,搞好閲讀。

3.課文講讀要靈活,基礎與閲讀並重。

注重課文研讀。

《世紀金榜》導學案作為學生學習的配套學案,要引導學生充分自學,該讀的要讀,該想的要想,該寫的要寫,該討論的要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自學,充分展示,充分訓練。當堂測試題主要針對每課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訓練,精心設計,適當拓展,鞏固延伸,真正使學案與學生完整的學習流程相吻合。按排序表及時精心地製作學案,定稿前組內討論,定稿後須經備課組長審核。

五、備課組活動安排

如集體備課、公開課、專題討論、曬課、磨課等等的活動時間、主題、主講人、參與人員等

(要有體現新課程學習、理念、選修課開發的內容,建議安排在專題學習中)

備課組工作計劃高一教師5

一、教學目標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文言文閲讀教學,夯實“雙基”,強化寫作指導,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斷地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努力開發有活力的語文新課程。

二、教學進度

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及本校實際情況安排:高一語文每週5節(必修),全學期總時數100節。本學期教學內容安排:《語文》(必修)第三、四冊:閲讀課各4個單元(60節),寫作、口語交際(22節),複習及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機動(18節)。

三、教材處理

1、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閲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 “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閲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藴。

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將文言文單元穿插到現代文單元中進行教學,本學期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並適當為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推薦課外閲讀書籍,擴大學生閲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閲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外閲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閲讀書籍篇目有《吶喊》《彷徨》《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論語》《孟子》。

四、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閲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閲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五、教研工作

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鑽研教育教學理論,鑽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認真研究學生,根據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外指導。備課的核心是備學生。

1、 本學期教研重點是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2、組內交流探討“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的方法。

3、觀摩課

六、課外活動

1、在“校園文化月”中舉行“詩歌背誦大賽”。

2、4月和6月分分別舉辦“魯迅小説賞析專題”、“《紅樓夢》賞析”講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ao/j0lkmo.html
專題